甲子 法国议员 中法正开启一个充满希望的新

原标题:法国议员:中法正开启一个充满希望的新“甲子”

导读

在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习近平主席于5月5日出访法国。中法两国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在全球事务中有合作意愿和共同责任。两国应就气候变化、经济发展、卫生健康等全球性议题加强国际合作,并通过人文交流等方式进一步巩固友好关系。

在我写下这篇文章时,我想到了一位杰出的人物,他在60年前就预见了中国的伟大命运——我指的当然是戴高乐将军,我们必须向他的远见卓识致以崇高的敬意。作为法国国民议会法中友好小组主席,我致力于继承他的遗志,以及他对中国的热爱和浓厚兴趣。

虽然我直到近年来才开始实地探索中国这个幅员辽阔的国家,但我对中国的兴趣由来已久。年轻时,我是一名医生,一直在寻找一种能够与西医相辅相成的疗法。后来我接触了中国的道教,了解了中医和针灸。自那以来,我对道教的兴趣已经持续了40年,实践中医疗法至今也已经有35年了。

正是这份热爱促使我在成为议员后加入了法中友好小组,这个小组在国民议会中至关重要。我在担任了两届副主席后,从去年开始担任主席。

但中医和中国文化并不是我对中国感兴趣的唯一原因。第二个原因在于我最初的政治承诺,即支持生态保护。自然生态的改变引发了全球性的思考,这种思考跨越了五大洲,涵盖了全球人口。我一直认为,只有中国及其14亿人口成为生态保护事业的主要参与者,地球的生态问题才能解决。美国在特朗普执政期间退出《巴黎协定》,而与此同时,中国则一直致力于气候行动,尤其是加入并坚定支持《巴黎协定》。我对此感到非常欣慰。

法中友好小组的议员希望与中国全国人大的同行们发展友好关系,在“议会外交”的框架下加深相互理解。

今年,我们迎来了中法建交60周年。中法已携手走过了一“甲子”,正在开启一个充满希望的新“甲子”——一个充满友好情谊和创造力,积极融入国际社会的新“甲子”。

中法两国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彼此相互欣赏。我们始终渴望深化两国关系,增进相互理解,加深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与友谊。秉持着这种共同心愿,以及两国在国际社会中的独特角色,中法作为两个具有平衡力量的大国,在动荡的世界中发挥着重要的调停者和斡旋者作用。

中法两国还可以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健康、发展,及国际金融等全球性挑战。最后,我们必须加强两国的互惠经济利益,为我们各国人民带来进步。同时也要考虑到发展区域经济的需求,实现两国间的最佳平衡,以提高韧性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新冠疫情和乌克兰危机已经教会了我们这一点。

让我们抓住60周年这一契机,巩固两国关系,为2024中法文化旅游年注入新动力。让我们在两国及两国人民友谊的基础之上,在保障两国人民福祉和世界和平的基础之上,骄傲地为这个“甲子”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共同迎接新“甲子”的到来。

本文原文发表在中国日报国际版,原标题为 "Second sexagenary"

出品: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责编:宋平 刘夏

编辑:张钊

实习生朱士琦亦有贡献


什么是欧洲联合快速反应部队?我国为什么不搞一个亚洲快速反应部队呢?

亚洲没有欧盟这样的组织,不可能建立。 浅析欧盟独立军事力量建设欧元出台之后,建设一支独立军事力量已成为欧盟一体化的重点之一。 根据去年12月赫尔辛基欧盟首脑会议决定,2003年前欧盟将建立一支由6万人组成、可自主采取行动、能在两个月内完成在危机地区的部署、并能够在战区内至少维持一年的“欧洲快速反应部队”。 为了加强对快反部队的领导,欧盟已按照去年科隆首脑会议的要求,完成了与西欧联盟的合并,并设立了由15个成员国代表组成的政治与安全委员会、军事委员会以及军事参谋部。 欧盟独立军事力量的建设,是欧洲联合的又一重大举措,对21世纪初欧美关系及欧盟自身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 一欧盟之所以决定建设自身独立武装力量,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需要。 (一)欧盟建设独立军事力量首先是出于自身安全的需要。 冷战结束后,欧洲的安全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 随着苏联的解体,欧盟成员国面临大规模外部军事入侵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但天下并未太平,欧盟正面临着新的安全挑战,如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有组织跨国犯罪、毒品走私、非法移民等。 目前,尽管科索沃战争已经结束,但欧盟认为,巴尔干地区仍然是欧洲地区的“火药桶”;中东欧地区同样是一个潜在的热点地区,由于这里的国家、民族、宗教之间存在着许多矛盾,爆发地区冲突的可能性并没有完全消除;欧盟周边其他地区如北非、中东以及前苏联地区冲突不断,有可能引起涌向欧盟的难民潮。 面对新的安全挑战,欧盟国家必须对其安全政策进行大的调整。 前南地区的危机使欧盟看到,没有美国,欧盟靠自身无法解决此类武装冲突。 但随着苏联威胁的消失,欧美凝聚力的下降,欧盟国家对美国的可信性产生了怀疑。 科索沃战争后,欧洲人问的最多的一个问题是,如果欧洲再出现类似科索沃的危机,美国还会来吗?事实上,不少欧洲人认为,像科索沃战争那样,由美国出人出钱打仗是第一次,也可能是最后一次;在未来该地区冲突中,如果不是关系到美国的重大利益,美国也许会袖手旁观。 总之,建立独立军事力量是欧盟国家根据冷战后欧洲新的安全环境而作出的重大决定。 (二)欧盟谋求逐步与美建立平等关系,在未来世界格局中成为真正的一极。 目前,欧盟已拥有可与美国竞争的强大经济实力,并有可与美元抗衡的统一货币—欧元。 但由于欧盟没有统一的外交政策,特别是在安全上还离不开美国,其国际影响力受到严重影响,被人称为“跛足巨人”。 欧盟因为没有令人信服的军事力量作后盾,在处理地区性危机时总是显得软弱无力,所有外交努力均以失败告终,而不得不企求美国出面解决。 波黑战争是这样,科索沃战争也同样如此。 科索沃战争后,欧盟认识到,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必须要有相应的军事手段,也只有拥有独立的采取军事行动的能力,欧盟才能够在北约中提高自身地位,改变长期以来在大西洋联盟内形成的不平等关系。 正如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索拉纳所言,“在缺乏军事能力的情况下,欧洲将永远是只纸老虎”①。 (三)推动欧洲政治一体化建设。 建立“经货联盟”和“政治联盟”是《马约》为欧盟确立的跨世纪两大战略目标。 90年代,欧盟各成员国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统一货币上。 在加强政治联盟建设方面,《马约》虽明确规定欧盟将实施“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但因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共同外交”一直图有虚名。 不久前,欧盟委员会发表了一份题为《塑造一个新欧洲》的报告,阐述了今后5年欧盟一体化建设的重点。 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在解释这一报告时指出,“到目前为止,欧洲一体化主要体现在经济领域,如建立内部市场、引入欧元等。 今后这将是一个越来越政治化的进程。 ”显然,随着统一货币的启动,政治一体化将成为21世纪欧洲一体化发展战略的重点。 欧盟政治一体化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欧盟独立军事力量的建立,将有利于推动其政治一体化建设的发展。 --①《光明日报》1999年12月2日。 ------二欧盟建设独立军事力量具有以下有利条件:(一)英国改变了以往反对欧盟建设独立军事力量的态度。 英、法两国是欧盟军事大国。 欧盟独立军事力量的建设离不开英国的参与。 但长期以来,英国对欧洲一体化持消极态度,尤其在安全及防务政策领域。 1997年工党上台后,布莱尔首相抛弃了前保守党政府在欧洲问题上的“不合作”政策,转而向欧盟靠拢,1998年10月同法国总统希拉克共同发表了著名的《圣马洛宣言》,首次提出建立欧洲快速反应部队的建议。 正是在英法建议的基础上,1999年12月欧盟赫尔辛基峰会才作出建立独立军事力量的决定。 英国之所以改变态度,主要是担心其失去对欧洲事务的影响力。 由于没有加入欧元区,英政府认为,如果英在安全问题上不有所行动,英国将很可能被排除在欧盟决策圈之外,英在美国对外战略中的重要性将会下降。 (二)美国对欧盟建立独立军事力量开始表示理解。 美虽在冷战后竭力要求欧洲盟国与其“分担负担”,但并不希望欧盟建立独立的军事力量。 欧盟国家鉴于其自身安全还离不开美国,再三对美保证,欧洲快速反应部队只是针对欧洲以后发生地区冲突而成立的,而且只有在北约不愿意卷入的情况下,欧盟才会动用这支军事力量;欧盟建立独立军事力量不会取代北约,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欧洲防务基石仍是北约。 经过反复磋商与解释,美对欧洲建立独立武装力量的看法已发生了一些微妙变化。 尽管美对欧洲快速反应部队未来发展的疑虑尚未完全消除,但至少从表面上已公开表示支持。 (三)“强化合作”的原则可以克服欧盟独立军事力量的建设中的某些障碍。 为了推动欧盟在内政、外交及防务等领域的进一步联合,法、德等国主张在欧盟内部实行小集团式的“强化合作”原则,即一些成员国实行比与其他成员国更紧密的合作,同时也允许其他成员国逐步加入。 这一主张被写进了去年5月生效的《阿姆斯特丹条约》。 “强化合作”制度的推行意味着,即使一个或少数几个成员国反对参加快速反应部队,也将不能阻挠其他多数国家以欧盟的名义而采取行动。 这无疑将有利于欧盟在今后地区冲突中更有效地作出反应。 三目前,欧盟在组建快速反应部队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难。 (一)欧盟成员国防务开支持续下降。 欧盟建设独立军事力量意味着各成员国需要增加国防预算。 然而冷战结束后欧盟各国的国防预算一直呈下降趋势。 “冷战结束后,美国的防务开支每年约2850亿美元,约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3.2%;而欧盟成员的防务开支加在一起每年只有1650亿美元,只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2.1%,不及美国的60%,而且这一数目还在下降。 ”①欧盟最大和最富的国家德国用于防务的开支还不到其GDP的1.5%。 随着其失业率仍保持在10%左右以及减税的压力,德防务开支近期增长的前景渺茫。 (二)欧盟各国军事力量结构不适应对远距离作出快速反应的需要。 欧盟各国现有的军事力量主要是针对本土防御作战而建立的。 为了适应新时期快速反应的需要,欧盟各国首先需要增加远程投送力量。 其次,欧盟军事装备特别是情报获取手段以及作战飞机亟待更新。 美国国防部副部长哈姆雷认为,欧洲盟国对美国部队的依赖主要集中在战略空运、后勤支援以及情报的收集、处理和分发方面。 ②北约的欧洲成员国虽有4000多架作战飞机,但没有配备红外线和激光制导系统,或者不能携带那种“灵巧”炸弹或有命中精度要求的其他炸弹,因而都已陈旧过时。 ③四欧盟快速反应部队不是欧洲独立防务力量,其性质为对外军事干预力量,其影响将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北约的地位将下降,欧盟在本地区的影响力将进一步增大。 冷战结束后,欧洲国家之所以希望保留北约,主要是担心俄罗斯东山再起。 在欧洲人心目中,北约所起的作用可以看作是一种“安全保险”---①[美]《外交》2000年7—8月号。 ②美国国防大学1998年度报告。 ③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1999—2000年报告。 ----从新总统难产看美国式民主的弊端黄昭宇一般来说,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就是,人人享有平等的政治权利;国家由人民或其代表管治,根据人民的意志,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为最大多数的人谋求利益。 美国自诩为世界民主政治“范例”,其制度是世界上“最好的制度”。 ①的确,美国的“民主政治”有其特色,然而,它并不完美,且看今年大选即可了然。 选举结束一个多月了却迟迟不能宣布结果,新世纪首任总统人选难以出炉,长期执掌国家政权的民主、共和两党为此对簿公堂,将国家政治生活推到了危机的边缘。 ②美国式民主的弊端从中可窥见一斑。 一、大选的运作有违民主原则美国有其特殊的选举制度,与西方其它国家不同,其总统人选并非由全国选民直接选出,而是经由仅有数百个成员的选举人团选出。 美国的这种选举制度有违民主原则。 1、大选过程冗长而复杂,消磨了许多选民参与投票、行使民主权利的政治热情。 在美国竞选总统,必须经历一个“马拉松”式的过程。 整个选举从选举年的第三个星期二开始,一直持续到11月第一个星期一之后的第一个星期二,大体上可以分为这样几个阶段:预选、总统候选人提名(党内)、竞选、全国选举(包括部分议员和州长、总统选举人的选举)、选举人投票选出总统。 其间,选民们不仅要经历各种形式的聚会、演讲和筹款活动,面对各种媒体铺天而来的竞选宣传广告,还要领受竞选人相互攻讦甚至谩骂的口水战,因而日益感到无趣、厌烦,甚至产生反感和沮丧的情绪,以致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投票。 所以,美国选举的投票率一直在下降。 总统选举的平均投票率在19世纪末为70—80%,而到20世纪已下降到50%左右。 国会议员、各州州长选举的投票率更低,近一段时期据说只有20%左右。 在今年的大选中,美国选民参选的热情仍然很低。 在约2.05亿选民中,参加登记的只有1.4亿多作用。 但从目前情况来看,俄未来对欧盟发动武装入侵的可能性几乎没有,随着欧盟自身处理地区性危机能力的增强,北约的作用势必将越来越小,而欧盟在本地区的影响力将会进一步增强,并有望在一定程度上扭转其“经济巨人,政治矮子”的国际形象。 (二)欧盟对美国的安全依赖将进一步减少,外交独立性将增大。 冷战期间,由于欧洲国家无力对付“苏联集团威胁”,被迫与美结为军事同盟。 欧弱美强的地位决定了大西洋联盟内部的非平等关系。 反映在国际事务中,为了保持联盟的团结,欧洲国家在多数情况下也是唯美国马首是瞻。 苏联解体后,欧洲国家的独立意识明显增强。 正如法国国际战略协会会长博尼法斯所说,“欧美关系应是平等的伙伴关系,而不应是主从关系、主宰与被主宰的关系。 ”③随着欧盟独立军事力量的建设,欧洲在安全领域无须事事求助于美国。 这将有利于欧盟在国际事务中制定并实施自身独立的外交。 (三)欧盟对外“人道主义干预”的范围与方式将发生变化。 根据欧盟赫尔辛基首脑会议的决定,欧盟快速反应部队的活动范围将主要在巴尔干、中东欧等欧洲周边地区。 但欧盟领导人同时指出,如果15国一致同意,这支部队还愿意接受联合国的调遣,参加欧洲大陆以外的维和行动。 过去欧盟在危机地区如前南所发挥的作用,主要是外交斡旋以及实施“经济制裁”等“软干预”。 随着欧盟“快速反应部队”的建立,欧盟对外采取“硬干预”的倾向将会增大。 欧盟独立防务的进展与问题2004-08-27继欧元问世之后,建设一支独立的军事力量已经成为欧盟一体化的当务之急和重点之一。 欧盟热衷于独立安全与防务建设表明,冷战结束后,长期生活在美国安全保护伞之下的欧洲国家由于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希望通过寻求安全独立来实现政治独立,增加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 近年来几场战争中欧盟被美国“边缘化”的事实也表明,只有尽快建立独立防务,拥有足够的军事手段,才能让美国认真倾听欧盟的声音,使欧盟成为多极世界中强大的一极。 一、欧盟寻求独立防务由来已久欧洲寻求建立独立防务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40年代末,当时欧洲就提出了“欧洲防务”还是“防卫欧洲”这两个概念。 所谓“欧洲防务”就是指欧洲人建立自己的防务。 1948年,一些西欧国家曾经尝试建立欧洲独立的防务体系,但没有成功。 50年代和60年代分别制定的关于欧洲防务政策的“普列文计划”和“佛谢计划”均无果而终。 而1970年启动的“欧洲政治合作”也成效不大。 80年代末成立的法德军团,规模较小,能力有限。 西欧联盟作为一个欧洲军事组织虽然存在了50载,但它在北约强大的制约之下有名无实。 可以说,在整个冷战时期,西欧由于没有自己独立的防务能力,在安全保障领域一直依赖美国和北约。 欧盟真正在安全与防务上迈出实际步伐是在冷战结束后,特别是1990年生效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和1999年生效的《阿姆斯特丹条约》,突出了欧盟的安全与防务政策。 科索沃战争暴露出欧盟军事实力与经济实力的极不相称,欧美巨大的军事差距造成欧盟在安全上对美国的严重依赖,阻碍欧盟实现扩大和提高国际政治地位的宏愿。 正是基于这一认识,1999年6月召开的欧盟科隆首脑会议,任命前任北约秘书长索拉纳为欧洲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专员。 历来不涉足防务领域的欧盟终于突破禁区,把这一问题摆上了议事日程。 1999年12月10日,在芬兰赫尔辛基召开的欧盟首脑会议通过了“加强欧洲共同安全和防务政策的报告”,宣布在2003年底以前组建一支6万人的“欧洲快速反应部队”,以使欧盟有能力在北约不参与的情况下独立实施危机控制、维和以及救援行动。 这支部队应在接到任务后60天内部署到位,具备进入像科索沃那样的热点地区的能力,并能在不损害北约效率的情况下借用北约资产维持至少一年的军事行动。 加上轮换调防的军人,部队的总人数将达到20万人。 这一决定展示了欧盟独立防务的初步轮廓,标志着酝酿已久的欧盟独立防务计划正式启动。 二、欧盟独立防务的重大进展欧盟组建快速反应部队标志着欧洲在独立防务的道路上迈出了宝贵的第一步。 从此,欧洲防务就不再是乌托邦,它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其进展要比当年建立欧洲统一货币———欧元的进程快得多。 近年来,欧盟为实现独立防务的战略目标采取了多种措施,取得了重要进展。 第一,2003年欧盟成功地采取了两次军事行动,一次是在马其顿实施维和任务,另一次是向刚果(金)派兵。 前一次使用了北约的军事手段,后一次则“抛开”北约首次单独行动,被视作欧盟为“实现联合安全保障和防卫政策”而迈出的一大步。 另外,欧盟将在2004年底接替北约在波黑的驻军。 第二,2003年11月底,在欧盟外长那不勒斯会议上,所有欧盟成员国和准成员国一致决定建立和发展欧洲独立防务,并将其庄严列入欧洲宪法。 这标志着欧洲防务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 这次会议的相关决定不仅仅是“共同安全和防务”的原则声明,而且包含着相应规划和行动纲领。 法国、德国和英国就欧洲防务的以下3个敏感问题达成妥协。 (1)关于“结构性合作”问题。 实行“结构合作”机制,在所有成员国共同制定防务规则的基础上,一些希望在防务方面走得更快更远的国家可以作为“欧洲防务核心”先行一步,其他成员国在“达标”后可申请加入。 (2)关于“互助防务条款”问题。 欧盟宪法中明文列出:在成员国遭到恐怖袭击或外敌入侵时,包括中立国在内的欧盟所有国家实施集体防御。 这就在法律上确认了欧盟的独立防务性质。 (3)关于设立自主的欧洲司令部问题。 英国已与法国、德国秘密签署协议草案,同意建立独立于北约之外的欧盟军事指挥部。 这是欧盟迈向独立防务的关键一步。 司令部如建成,将是一个质的飞跃,使美国逐渐丧失对欧洲的战略控制。 第三,欧盟25国国防部长和外交部长于2003年11月一致决定组建欧洲军备局,负责加强欧盟解决危机问题的防务能力,统一协调成员国的防务资源和军备生产,争取在2010年以前形成统一作战能力。 此后,欧盟还计划大幅度提高安全开支,把用于防务和安全研究方面的预算从目前每年的2000多万欧元提高到20亿欧元。 这一数额将与美国国土安全部的开支不相上下。 第四,2004年2月,德国、法国和英国提出关于建立欧洲快速干预部队的计划。 根据该计划,将于2007年组成几支不同军种间的战术部队,每支由1500人组成,可以在15天内部署到任何地方。 其主旨是实施欧盟安全战略和执行联合国授权下的维和任务。 这一计划与欧盟的整个快速反应部队计划相融,彰显了德、法、英先锋集团在欧盟建设中的作用,尤其是英国的加入给欧洲防务提供了“大西洋主义”担保。 三、欧盟独立防务面临的挑战如同欧洲建设中的其他事务一样,欧盟要实现完全的独立防务、在军事上与美国“并驾齐驱”不可能一帆风顺。 应当看到,独立防务不仅是欧盟的内部事务,而且涉及到跨大西洋关系。 从目前来看,欧盟建立独立防务主要面临以下几方面的挑战。 第一,美国不允许欧盟建立真正的独立防务。 美国对欧盟独立防务持矛盾心态:既想让欧盟国家增强稳定欧洲安全的能力,减轻美国的压力,又担心欧盟的防务翅膀变硬,致使美军失去留驻欧洲的理由。 所以,美国虽然口头上表示支持“欧洲独立防务”,但骨子里并不希望欧盟走得太远,不容许欧洲在北约系统之外另立门户,变相架空美国。 因此,美国一方面不反对发展北约的“欧洲防务特性”,另一方面决不放弃对北约的领导权和欧洲安全的主导权。 在欧盟宣布建立快反部队之后,北约也决定建立一支类似的部队来遏制其发挥作用就是明证。 对此,欧盟一再表示提升防务能力是对北约的“补充”,用以安抚美国。 第二,欧美悬殊的军事差距使得欧盟在短期内不可能完全摆脱对美国的依赖。 与美国相比,欧盟成员国军力之和,仅相当于美国的十分之一,年度军费总和约为1400亿欧元,只有美国军费预算的40%。 10个新成员的加入虽然使欧盟的人口增加了20%,但却只能使欧盟的军费开支增加3.5%。 加之欧盟国家军事机构、设备重叠严重,水平各异,且分属不同成员国,缺乏协同作战能力,目前只能侧重人道救援与维和行动,欧盟在遇到地区危机时仍将不得不向美国求援。 第三,欧盟内部对独立防务的意见不一。 法国、德国、比利时和卢森堡4国极力主张尽快建立独立防务;以英国为首的几个国家则左右摇摆,甘当美国的“小伙伴”;波兰等新入盟的中东欧国家在安全上几乎完全依赖美国;欧盟其他一些小国对法、德在欧洲安全上试图发挥“核心作用”心存疑虑。 所有这些因素难免使欧盟在防务与安全问题上难以形成统一立场。 然而,建立和发展欧盟独立防务毕竟是大多数欧盟领导人的共识,况且已经有了良好开端并取得重大进展。 随着欧洲自主军事力量的不断加强,“迄今尚未产生没有美国参与的欧洲安全模式”或迟或早总会出现。 对此,《欧洲新闻》评论已作出有力的结论性预言:“欧洲,当它真正团结一致时,是可以得到任何单个成员国想得到而得不到的东西,如果它有权得到和有理由得到的话。 ”

由一个普通人变成天才的事例

1、爱因斯坦在念小学和中学时,一般功课属平常,不爱同人交往,老师和同学都不喜欢他。教他希腊文和拉丁文的老师曾经公开骂他:“你将一事无成。”他的父亲曾写信对朋友说:“爱因斯坦的功课成绩并不完全符合我的希望和期待。很久以来,我已经看惯了他的成绩单上总是有不太好的和很好的成绩”。

191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广义相对论。他所作的光线经过太阳引力场要弯曲的预言,于1919年由英国天文学家亚瑟·斯坦利·爱丁顿的日全食观测结果所证实。1916年他预言的引力波在1978年也得到了证实。爱因斯坦和相对论在西方成了家喻户晓的名词。

爱因斯坦因在光电效应方面的研究,被授予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2、茅以升十一岁那年的端阳节,南京秦淮河上举行热闹非凡的龙船比赛。

他和小伙伴约好,一块儿到河畔看个痛快。但不巧得很,头天晚上,他突然病了,不得不憋在家里。

端阳节一天,茅以升身子躺在床上,心儿却飞向了秦淮河。他多么羡慕自己的小伙伴啊!

晚上,小伙伴回来了,一个个无精打采,眼泪盈眶。茅以升很是奇怪,一问才知道,原来秦淮河上出了事。由于看龙船的人太多,把一座叫做文德桥的古老拱侨给挤塌了,许多人掉到河里淹死了。

这太不幸了。茅以升直愣愣地望着天花板,好半天才说出一句话来:“我长大了一定要学会造桥,为大家造最结实的桥!”

从此,茅以升的头脑几乎被桥占据了。他出门只要见到桥,总要上上下下看个仔细;读书读到有关桥的内容,就立即将其抄在本子上。他收藏的各种桥的图画、照片,更是数不胜数。因为这个,他还得了个“小桥迷”的绰号呢!

3、华佗从小爱好读书,富有钻研精神,对医学饶有兴趣。在母亲的教育下,小华佗立志不图官位,愿为良医,以救民济世为本。

后来,母亲得了一种奇怪的病,忽冷忽热,周身疼痛,皮肉肿胀。华佗请来很有名气的大夫治病,也不见成效。母亲病故前对华佗说:“孩子,记住你的父母都是被这种古怪的病折磨死的。我希望你早日学成医术,好让百姓少受疾病之苦!”

母亲的去世激发了华佗发愤学医、普济众生的决心。他来到城里,要拜父亲的生前好友蔡医生为师学医。蔡医生开始不想收华佗为徒,可是一想,华佗父亲生前是自己的老朋友,朋友一死,转眼不认人,也太不讲情义了。

所以,他想考考华佗,如果他是一块做医生的料,就收;不行,就不收。

蔡医生主意已定。他见几位徒弟正在院子里采桑叶,而最高处枝条上的桑叶够不着,便向华佗说:“一你能设法把最高的桑叶采下来吗?”华佗说:“能。”他叫人取了根绳子,拴上块小石子,只一抛,绳子抛过枝条,树枝被压下来,桑叶就采到了。蔡医生又看见两只山羊在斗架,眼都斗红了,谁也拉个开,就说:“华佗,你能把这两只山羊拉开吗?”华佗又说:“能。”

只见他拔来两把鲜草,放在羊的旁边,斗架的羊早就斗饿了,一见鲜草,忙着抢草吃,自然散开不斗了。

蔡医生见华佗如此聪明,就收他为徒。后来华佗跟随师父刻苦钻研,注重实践,终于成为被人拥戴的一代名医。

4、四十多年前,一个十多岁的穷小子,自小生长在贫民窟里,身体非常瘦弱,却在日记里立志长大后要做美国总统。但如何能实现这样宏伟的抱负呢?年纪轻轻的他,经过几天几夜的思索,拟定了这样一系列的连锁目标。

做美国总统首先要做美国州长→要竞选州长必须得到雄厚的财力后盾的支持→要获得财团的支持就一定得融入财团→要融入财团就最好聚一位豪门千金→要娶一位豪门千金必须成为名人→成为名人的快速方法就是做电影明星→做电影明星前得练好身体练出阳刚之气。

按照这样的思路,他开始步步为营。某日,当他看到著名的体操运动主席库尔后,他相信练健美是强身健体的好点子,因而萌生了练健美的兴趣。他开始刻苦而持之以恒地练习健美,他渴望成为世界上最结实的壮汉。三年后,借着发达的肌肉,一身似雕塑的体魄,他开始成为健美先生。

在以后的几年中,他囊括了欧洲、世界、全球、奥林匹克的健美先生。在22岁时,他踏入了美国好莱坞。在好莱坞,他花费了十年,利用在体育方面的成就,而一心去表现坚强不屈、百折不挠的硬汉形象。

终于,他在演艺界,声名鹊起。当他的电影事业如日中天时,女友的家庭在他们相恋九年后,也终于接纳了这位“黑脸庄稼人”。他的女友就是赫赫有名的肯尼迪总统的侄女。

婚姻生活恩爱地过去了十几个春秋。他与太太生育了四个孩子,建立了一个“五好”的典型家庭。2003年,年逾五十七岁的他,告老退出了影坛,转为从政,成功地竞选成为美国加州州长。

他就是阿诺德·施瓦辛格。他的经历让人记住了这样一句话: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

5、汽车大王亨利.福特曾提到,自己之所以能有如此的成就,是缘于在一家餐厅发生的一件小事。

根据亨利.福特的描述,在他还是一个修车工人的时候,有一次刚领了薪水,兴致勃勃地到一家他一直十分向往的高级餐厅吃饭。却不料,年轻的亨利.福特在餐厅里呆坐了差不多15分钟,居然没有半个服务生过来招呼他。

最后,还是餐厅的一个服务生看到亨利.福特独自一个人坐了那么久,才勉强走到桌边,问他是不是要点菜。

亨利.福特连忙点头说是,只见服务生不耐烦地将菜单粗鲁地丢到他桌上。亨利.福特刚打开菜单,看了几行,耳边传来了服务生轻蔑的话语:“菜单不用看得太详细,你只适合看右边的部分(意指价格),左边的部分(意指菜色),你就不必费神去看了!”

亨利.福特惊愕地抬起头来,目光正好迎接到服务生满是不屑的表情,当下使得亨利.福特非常生气。恼怒之余,他不由自主地便想点最贵的大餐。但一转念之间,又想起口袋中那一点点可怜的薪水,不得已,咬了咬牙,亨利.福特只点了一个汉堡。

服务生从鼻孔中“哼”了一声,傲慢地收回亨利.福特手中的菜单,口中虽然没有说话,但脸上的表情却很清楚地让亨利.福特明白:“我就知道,你这穷小子,也只不过吃得起汉堡罢了!”

在服务生离去之后,亨利.福特并没有因为花钱受气而继续恼恨不休。他反而倒冷静下来,仔细思考,为什么自己总是只能点自己吃得起的食物,而不能点自己真正想吃的大餐

亨利.福特当下立志,要成为社会中顶尖的人物。从此之后,他开始朝梦想前进,由一个平凡的修车工人,逐步成为叱咤风云的汽车大王。

一个国家的上议院和下议院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它们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美国众议院 the 概述 美国众议院为美国国会两院之一,另一院为参议院。 美国每一州以人口为基准在众议院中行使代表权,但各州至少有一名议员。 院内议员总数经法律定额为435名。 众议员一任两年。 众议院主席(the Speaker)直译为[众议院议长]。 两院制国会的起源是因为国家的创建者希望拥有一个贴近且跟随民意公论的“人民议院”;以及与一个较为慎重且具贵族气派的参议院,以防护集体情绪的狂乱。 宪法规定法律之通过须经两院允许。 众议院一般被认为较参议院更具党派色彩。 宪法制定者中有很多人企图让参议院(一开始是由州议会选举)成为公民直选的众议院的制衡机构。 于是“建议与同意”权(如批准条约的权力)授权仅由参议院单独行使。 众议院也有其独有的权力:倡议岁入法案之权、弹劾政府官员、以及在选举人团僵持不下时选举总统。 然而,所有这些权力都可由参议院反制(counter-check)。 参议院一般较众议院及众议员更具威望。 参议员任期较长、人数较少、且(多数情况下)较众议员代表更多的选民。 众议院会议厅位于首都华盛顿特区的国会山庄南翼。 参议院在同一建筑物的北翼开会。 历史 在邦联条例中,国会为单院制,各州推举一名代表。 邦联政府在该条例约制下运作,国会因其无效率而于1787年召开大陆会议。 各州除罗德岛外都同意委派代表与会。 国会结构是大陆会议所面对之意见分裂的议题之一。 詹姆士·麦迪逊的维吉尼亚方案要求两院制国会;其下议院应由人民直选,而其上议院由下议院选出。 该方案因为要求代表权以人口数为基础,因而吸引如维吉尼亚、麻塞诸塞、与宾夕法尼亚等大州的支持;然而,小州倾向要求单院制与平等代表权的纽泽西方案。 最后,会议中终于达成了康乃狄克妥协案,又称大折衷案。 在该案中,国会中的一院(众议院)规定为比例代表制,另一院(参议院)规定为平均代表制。 宪法在1788年经必要数目的州数(13州中的9州)正式批准通过,但定于1789年三月四日全面实施。 众议院于1789年4月1日第一次达到有效法定人数时开始运作。 19世纪上半叶,众议院与参议院经常因包括奴隶制度在内的区域性不和而起争执。 北方的人口较南方多出许多,所以主宰众议院。 然而,北方在各州行使平均代表权的参议院中并无这项优势。 韦慕特但书(Wilmot Proviso)是一个由众议院一再拥护而在参议院遭到阻挡的例子。 韦慕特但书试图在经由美墨战争所获得的领土上禁止奴隶制度。 奴隶制度与其他多项争议持续至南方诸州脱离联邦后迅速爆发内战(1861年–1865年)为止。 这场战争以南方挫败并废除奴隶制告终。 重建(Reconstruction)年代跟著见证了共和党取得多数,许多美国人将之归因于联邦在内战中取胜。 重建年代结束于1877年,接续的镀金年代以民意的尖锐分隔为特徵,民主党与共和党双方各有数次在众议院夺得多数席位。 19世纪晚期与廿世纪早期也见证了众议员议长(the Speaker of the House)权力的戏剧性增长。 众议员议长的影响力之高涨始自1890年代,共和党籍议长汤玛斯·勃兰契特·瑞德(Thomas Brackett Reed)的任期中。 如其绰号“瑞德沙皇”一般,瑞德试图使他的看法发挥影响力:“最佳的体系为一党执政,他党监督。 ”众议院的领导结构约于同一时期发展出来,1899年,院内开始有多数党领袖与少数党领袖的职务。 少数党领袖领导众议院的少数党,而多数党领袖在院内的地位仅次于议长。 议长的权限在1903年至1911年共和党籍的约瑟夫·葛尼·坎农(Joseph Gurney Cannon)任内达到顶点。 议长职权包含了议事主席权在内,影响法案委员会(Rules Committee)及对众议院其他委员会委员的任命。 这些权力于“1910年革命”中,因民主党的影响力与共和党反对坎农可议的严重干涉而时遭削减。 民主党在富兰克林·罗斯福任内(1933至1945年)长期支配众议院,通常赢得三分之二以上的席次。 在接下来的十年共和党与民主党各有多次取得多数。 在1954年大选获胜后,民主党在接下的四十年控制了众议院。 1970年代中期,众议院有了主要的改革,加强附属委员会在委员会主席经费开支上的权力,并允许政党领袖提名委员会主席。 这些行为用以暗中削减“资历”系统,并降低小部分资深委员对其不喜欢的立法工作之阻碍。 1970年代同时也为多数党控制法案带来转变。 共和党仅在1995年在纽特·金瑞契(Newt Gingrich)的领导下得到众议院控制权(见共和党革命[Republican Revolution])。 金瑞契试图通过一个由共和党支持大型法案:“与美国有约”(Contract With America)来对众议院进行大规模改革。 显著降低委员会主席的任期为三个两年任期。 议员与选举 依美国宪法第一条,众议院席位之分配以各州人口数作基础,以每十年举行一次的人口普查为依据。 但各州至少要有一名代表。 宪法中唯一规定众议院席次数的条款是,选民比例不可多于每三万人一名议员代表。 依在1911年通过的Public Law 62-5,众议院席次定额为435席。 其数量曾在1959年短暂增为437席,以反应新增的阿拉斯加与夏威夷两州,但于四年后恢复为435席。 有权选出多于一名众议员的州须分割选区,各区选出一名议员。 选区重划于每次人口普查之后进行,而在两次普查之间允许各州修订选区界线,每州都可自订其选区。 有些州由不具党派色彩者负责其程序,另有一些州由州议会来进行。 最高法院与“Wesberry v. Sanders”一案中明定不规则选区划分(malapportionment)违宪,各选区内之人口数须约略相同。 另外,在选举权法案(Voting Rights Act)中,州政府不可基于降低少数民族表决权之目的而将选区划分为杰利蝾螈(gerrymander)式不规则状。 然而,依政治目的而不规则划分选区未受禁止,即使因此而牵涉到特定民族的聚居地区亦然。 宪法并未规定哥伦比亚特区与其他未成主州府的属地之代表权。 然而,国会也通过法律允许其选举委任代表(delegates)或居民代表(Resident Commissioners)。 委任代表与居民代表允许参与辩论并在委员会中参与表决,但不得在大会中投票。 哥伦比亚特区与美属萨摩亚、关岛、美属维京群岛等属地各有国会代表。 仅波多黎各选举居民代表。 众议员与委任代表一任两年,而居民代表一任四年。 众议院选举在偶数年份举行,选举日定于十一月的第一个星期一之后的第一个星期二。 一般而言,共和党与民主党在大选前数月举行党内初选选出其候选人。 独立人士与其他政党的选举人产生办法各州不同。 在大选中,几乎所有的州都使用简单多数决(first-past-the-post),也就是囊括多数选票(不一定过半)者获胜。 唯一的例外是路易希安那州使用复选式排序投票(runoff voting)。 任期内职务出缺必须由同样方式举行的特别选举选出续任者。 一旦当选,众议员可续任至任满、身故、或辞职为止。 另外,宪法规定众议院可在三分之二多数同意下驱逐个别议员。 在美国历史上,唯有五名议员曾遭驱逐,其中三名于1861年因支持导致内战的美利坚联盟国脱离联邦而遭解职。 1980年,麦可·麦尔斯(Michael Myers)因受贿而遭驱逐。 较现代的例子则是2002年中詹姆斯·塔福肯(James Traficant)因贪污定罪而遭驱逐。 众议院也有权谴责其议员。 讉责案仅须半数通过即可,但不能强迫议员离职。 众议员于姓名前加“阁下”(The Honourable)以示尊崇。 只有众议员们可通称为“国会议员先生”(congressmen)或“国会议员女士”(congresswomen),参议院虽然也属国会,但参议员则不适用此称呼。 众议员平均薪资在2005年为美金162,100。 众议院议长与院内两党领袖薪资更高。 相较之下,参议员所得同于众议员,内阁首长为美金180,100,而美国总统为美金四十万元。 资格限制 宪法第一条第二款设立三项成为国会代表的资格:须年满廿五岁,须为美国公民七年以上、必须(于选举日前)为所代表州之居民。 然而,并不要求议员须居住于其选区。 众议员在年龄与公民权的资格限制上较参议员为宽松。 另外,依美国宪法第四修正案规定,任何联邦或州府官员,若于宣誓效忠宪法后涉及叛乱或协助美国的敌人,依法取消其任国会代表之资格。 此一在美国内战结束后迅速具强制性的条款,企图阻止支持美利坚联盟国者担任议员。 该修正案规定,若国会两院表决通过移除其资格取消,遭取消资格者仍可回任。 职务 众议院中拥有最多数席位的政党称之为多数党;次多者为少数党。 议长、委员会主席与其他院内职位通常由多数党议员担任。 其相对职位(如委员会副主席[ranking members])则由少数党担任。 宪法规定众议院自行推选议长(The Speaker)。 宪法中虽无明文规定,但众议院议长一定是众议员。 议长职权依众议院内规与惯例制定,宪法并未具体规定。 议长同时是众议院领袖及其所属政党(一定是多数党)的领袖。 依1947年的“总统继位条例”(Presidential Succession Act),众议院议长的总统继位顺序仅次于副总统。 议长为众议院议事主席,但并不主持所有的议事讨论,多半会委任其职权给其他议员。 主席席位位于会议厅前方。 主席权力广泛,其中一项重要的权力是控制发言顺序。 不经主席认可,议员不得发言或提议。 而且,主席可裁定“程序问题”(议员抗议发言者违规),但其决议可诉诸全院表决。 众议院议长为其所属政党之指导委员会主席,该委员会选择常设委员会主席。 议长裁定由何委员会审议法案、指派法规委员会中中部分的成员。 在总统职位与国会由不同政党掌握的情况下,众议院议长可成为事实上(de facto)的反对党领袖。 由于众议院议长为掌控众议院实权的政党领袖,该职位一般为政党利益所用。 院内政党各自选出多数党与少数党领袖。 少数党领袖为其所属政党彻头彻尾的领袖,而多数党领袖则不然。 事实上,议长为多数党领导者,而多数党领袖则为次高的领导。 各政党也选出党鞭以确保所属政党的表决意向符合政党领导者的意愿。 与参议员相比,众议员较依赖所属政党,并通常会依照政党领袖意向来投票。 政党领袖选择委员会主席的权力可激励议员们合作。 其结果是,众议院中的领导地位较参议院中重要,众议院中的氛围被认为更具党派之见。 众议院内也有不具议员身份者担任之职位。 众议院主管官员为众议院执事(the Clerk),负责保管公开纪录、准备文案、并督导其他院内职员。 众议院执事也在国会每次选出众议院议长时担任主持。 另一个重要官员为纠仪长(Sergeant-at-Arms),为众议院的执法首长,维持众议院议场的秩序与安全。 日常警务工作实际上由国会山庄警察部(Capitol Police)处理,其主管单位为纠仪长所辖的国会山庄警政署(Capitol Police Board)。 议事程序 如同参议院一般,众议院在华盛顿特区的国会山庄召开会议。 众议院会议厅的一端是议长主持会议的主席台。 主席台底层供院内职员及其他官员使用。 议员们的议席排列为半圆形,以中央宽阔的走道分隔开。 传统上,民主党议员的席位在右方,共笸党在左方,以主持席面对方向为准。 会议一般在星期一至五召开,在星期六、日召开的会议极为罕见。 会议过程一般对公众开放,并由C-SPAN频道对外播出。 众议院议事程序不仅要依法,还要依照多样的惯例与传统。 众议院大多依全体一致同意的方式豁免自身若干严格的条款(包含辩论时间限制)。 任何议员都可以阻挡全体一致同意的协议,但实际上,这样的反对极其少见。 会议主席行使众议院议事法规,并可警告脱序的议员。 会议主席使用议事锤维持秩序。 宪法规定院内议员出席过半为法定有效人数。 众议院依规章与惯例向来假定出席率到达法定有效人数,除非经清点后证实并非如此。 任何议员都能以“法定人数不足”为由提出程序问题。 若议事主席接受此程序问题,便会进行人数清点。 虽说大多数的议员通常并不出席辩论议程,法定人数不足的情况罕见成立。 在辩论进行中,议员唯有在主席召请时得以发言。 议事主席可判定准许特定议员发言,从而控制辩论程序。 所有议员必须尊称议事主席为“议长先生”或“议长女士”。 唯有主席可于演说中被直呼,其他议员时须使用第三人称相互称呼。 议员彼此多不直呼其名,而以其所代表的州作称呼,如‘来自维吉尼亚州的绅士’或‘来自加利福尼亚州的女士’之类。 在法律进入众议院之前,众议院法规委员会在正常情况下会对其通过辩论规则。 例如说,委员会判断该法案是否允许有修正案。 “开放性法案”允许相关的修正案;“封闭性法案”限制甚或禁止提出修正案。 对法案的辩论一般限制在一小时以内,由多数党与少数党均分。 辩论各方在过程中由监察人(floor manager)领导。 监察人分配议员的辩论时间。 在激烈争论中,许多议员都想发言,所以,每个议员可能只有少到一分钟甚至三十秒的发言时间来说明立场。 在辩论达成结论时,待表决的议案便提请表决。 众议院大多以口头进行表决。 由议事主席提出待表决案,而议员们回答“赞成”(Aye)或“不赞成”(No)。 议事主席接著宣布表决结果。 任一位议员皆可质疑主席的评断并要求书面表决。 此一请求须获出席议员中五分之一附议,方得认可。 实际上,众议员会基于礼貌附而议书面表决的请求。 在某些情形下,例如表决年度预算时,会自动进行书面表决,。 众议院内的表决有三项惯例。 第一,众议院以电子表决器进行表决。 议员们使用身份鉴别卡在院内44个投票站之一记录其表决意向,几乎所有表决都是以电子表决器进行。 第二,众议院可进行口头表决。 议员们投下色卡以表示其向:绿色表示同意,红色表示反对,而橘色则表示表决时在场(弃权)。 口头表决一般只在电脑故障时举行。 最后,众议院可进行唱名表决。 院内职员朗读议员名册,由被点到者宣布其表决意向。 此一程序仅在非常正式的选举中进行(例如议长选举),因为点名数百名的议员极为耗时。 表决传统上持续约15分钟,但在领导者需要联络更多议员时可延长。 2003年的处方药津贴(Prescription Drug Benefit)表决开放达三小时,自下午三点至六点。 2005年的中美洲自由贸易协定(CAFTA)表决开放也达三小时,自午夜十一点至二点。 议事主席可如其他议员一般投票。 表决结果若为平手,议事主席并无投决定票(casting vote)之权(除非他尚未投票)。 在平手的情况下,法案宣告不成立。 委员会 众议院各委员会(及其下的属附委员会)有多项职能,包含法案复议与监督行政部门。 委员会的各成员由众议院全院正式任命,但其人选实际上由政党产生。 一般说来,各政党会尊重个咂议员的喜好,依资深程度给予优先权。 各政党在委员会中的席次分配依其整体席占率而定。 众议院内最大的委员会为众议院全院委员会(Committee of the Whole)。 如其名称所示,该委员会成员含括院内所有的议员。 全院委员会在众议院议事议举行会议,可审议并修订法案,但无最终认可权。 一般说来,全院委员会的辩论程序较众议院自身的辩论程序更具弹性。 多数的委员会事务由20个常设委员会执行,每一个委员会都对诸如农业或国际关系等特定部会具管辖权。 各常设委员会对其具管辖权部会的相关法案进行审议、修订与公告。 各常设委员会拥有与法案相关的额外权力:他们可阻挡法规进入参议院。 常设委员会也监督行政部门各部会与其官员。 若要卸除官员职务,常设委员会有权召开听证会并传讯证人与相关证物。 众议院也有一个非常设委员会的永久性委员会,即美国众议院特别情报委员会([U.S. House Permanent Select Committee on Intelligence)。 另外,国会内也设有共同联席委员会,成员包含参众两院议员。 有些共同联席委员会监督独立的政府组织。 例如说,图书馆共同联席委员会监督国会图书馆。 其他共同联席委员会用以作咨询报告。 例如说,有这麼个租税共同联席委员会。 法案与人事案并不提交到共同联席委员会,所以,共同联席委员会的权力低于常设委员会。 参议院每一个委员会与附属委员会都由一个主席(一定是多数党藉)领导。 在1970年代之前,委员会主席大权在握。 伍德罗·威尔逊称:权力并不集结在任何一处,反而像是故意政策性的分散给各小小的老大们。 权力,像过去的时代一样,分割为四十七块领地。 每块各有作为领地贵族的常设委员会,与作为其领主的委员会主席。 这些琐屑的贵族们-其中有些权力稍高,但无人具全权处理的权威-会在其所属领地上行使专制权威,有时威胁著撼动王国本身。 以前,委员会的主席资格纯粹取决于资深程度,然而,这样的规矩在1975年改变,允许党团推选委员会主席。 在1995年委员会主席的权力广泛,可控制委员会议程,也可阻止委员会通过法案。 思想新潮的委员会主席并不会强力运用自己的影响力,虽说仍有些例外。 仅次于主席的委员会委员是由少数党担任的委员会发言人,通称副主席(Ranking Member)。 立法职能 大多数法案会送入国会两院其中之一。 宪法规定『所有将增加岁入的法案应由众议院首议』。 所以参议院无权提案徵税。 参议院所无权首议的拨款法案或授权开支联邦资金的法案,众议院可自行提出。 历史上,参议院曾论争此一有利于众议院的解释。 然而,对参议院所提出的拨款法案,众议院就是拒绝审理,因此实际上奠定了这项论争的结果。 宪法阻拦参议院讨论岁入相关法案是基于英国国会的运作方式,在英国只有英国下议院可行提出该种议案。 虽然不能自行提出岁入法案,参议院仍有权对之修订或驳回。 正如伍德罗·威尔逊所写道 参议员(对岁入案)的修订权已达到所能容许的最宽松范围。 上议院可以加入自己喜欢的条文,可以完全与初始提案无关且插入全新的条款,调整开支数目甚至其目的。 就从众望所归的会议厅所送来的资料而言,他们立下的是全新的法条。 包含岁入法案在内,任何法案都须经参众两院认可才能成为法律。 两院必须通过完完全全相同一致的法案版本。 若有不同,可召开两院议员联席的协商委员会(conference committee)解决。 法案通过参议院的流程,请见国会法案(Act of Congress)。 分权与制衡 宪法规定总统仅可在得到参议院『建议与认可』后任命人事与签订条约。 众议院在这两项程序中并无宪法上的作用。 所以参议院的权力较众议院为广泛。 宪法授权众议院因『叛乱、贪污或其他轻重罪行』而弹劾联邦官员,并授权参议院作同样的尝试。 众议院可经简单多数表决通过弹劾案,而参议院须三分之二多数表决通过定案。 经判决确定的政府官员自动解职,参议院可进一步禁制被告将来再任公职。 在弹劾过程中不准有其他的惩处。 然而,被弹劾者有可能在一般法庭上面对罪行惩罚。 在美国历史上,众议院曾十六次弹劾政府官员,其中七位官员遭判决解职(其中一人在参议院完成审判前辞职)。 只有两名总统曾遭弹劾:1868年的安德鲁·强森与1999年的比尔·克林顿。 两椿弹劾案都以失败告终。 在强森一案中,参议院仅以一票之差未达判决成立所需的三分之二多数。 在美国宪法第十二修正案中,众议院有权在没有总统候选人取得选举人团多数支持的情况下,推选总统。 第十二修正案要求众议院自选举人团得票数最高的两名候选人中选出一名。 宪法规定‘选举须由州府举行,各州的代表各有一票’选举人团中的平手僵局非常罕见。 在美国历史上,众议院仅有两次须打破此种僵局。 在1800年众议院选出汤玛斯·杰佛逊挤下艾伦·伯尔(Aaron Burr)。 在1824年众议院选出约翰·昆西·亚当斯挤下安德鲁鲁·杰克森。 打破僵局以选出副总统的权力属于参议院。 编辑本段2007年成员党派 议员数 共和党 202 + 1* 民主党 233 + 4* 独立人士 1 总人数:435 + 5* *委任/居民代表 简单说:参众两院的区别: 1、总统与外国缔结的条约及总统任命的官员须经参议院。 参议院有权在特定条件下复选副总统。 2、众议院有权提出财政案和弹劾案,有权在特殊条件下复选总统。 但弹劾案须经参议院审判。 3、副总统是参议院的当然议长;而众议院议长是全院大会选举产生。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eji312/6482.html
释放重要信号! 中方向这三国
腰斩 极氪冲刺美股IPO 宁德时代或将第三次投资极氪;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