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基本的战术兵团是师团,这是日本陆军最高一级的固定编制单位。师团的设置自1886年开始,到七七事变开始前,日军有17个常设师团,是日军的常备军,番号依次为近卫、一至二十(内欠十三、五、十七、十八师团)。编制为四单位制、即师团下辖2旅团、 旅团下辖2步兵联队。当时的师团分为两种,一是驮马制、炮兵联队辖有四个大队(36门75mm山炮与12门75mm野炮),步兵联队辖有一个联队炮中队(4门山炮)、一个步兵炮中队(4门步兵炮),总编制为28500人。
一是挽马制、炮兵联队有36门野炮与12门120毫米榴弹炮、步兵联队辖有一个联队炮中队与一个速射炮中队(37毫米速射炮四门)、总人数为25000人。此外还有一些独立的特种兵部队:骑兵旅团(辖2个骑兵联队与1个骑炮兵联队、1个装甲车队)、坦克联队、独立工兵联队、独立野炮联队(36门120毫米榴弹炮与12门75毫米野炮)、独立野战重炮兵联队(24门150毫米重榴弹炮)、野战重炮兵联队(16门100毫米加农炮)、独立重炮兵大队(8门150毫米加农炮)、迫击炮大队(中型迫击炮36门)、独立山炮兵联队、电讯联队、铁道联队等等。
抗战爆发后,日军又重新组建了十三、十八两个新编常设师团,又组 建了一批特设师团。所谓的特设师团是指由常设师团的预备役人员所 组成的部队,其番号为常设师团、联队的番号前加一百。其编制大体与常设师团相同,只是骑兵联队变为骑兵大队(二个骑兵中队与一个机枪小队),挽马制师团的炮兵联队为36门野炮与12门山炮。特设的驮马制师团人数为28200人、挽马制为24400人。同时在作战时日军给各师团配属特种兵及补充人员等,可使一个师团指挥的人马达四万人以上。
抗战中,由于作战消耗,加上日军感到四联队制师团行动不便,所以又搞出了三单位制师团,即一个师团的组成包括3个步兵联队,一个野战炮兵联队,一个侦察联队,一个工兵联队,一个运输联队,通讯队。联队下辖三个步兵大队与一个步兵炮中队(4门步兵炮)、步兵大队无大队炮小队,炮兵联队为24门山炮或野炮,骑兵联队改为搜索联队,其他如辎重、工兵等后勤部队也大为减少,编制人数为12800人。独立混成旅团辖五个步兵大队与一个炮兵队、通讯队、工兵队、辎重队等,总人数约5000人。步兵大队辖三个步兵中队与一个机枪中队(四挺重机枪)、炮兵队辖一个山炮中队与二个野炮中队。这两种部队都是主要作为守备用途的,同时具有小规模的野战能力。
二战日军战斗力最强的五个师团,到底哪一个师团战斗力最强?
在我看来,是日本的近卫第二师团更甚一筹,主要从军队性质、战斗情况还有征战范围来做出判断。
日本有最强的五个师团,分别是近卫第二师团、陆军第五师团、陆军第六师团、陆军第九师团以及陆军第十师团。
日本的近卫第二师团是老牌的部队,原来是在京东作为护卫队,既然是保护安慰的,那么装备和人才匹配都是顶尖的。 一开始这支部队没有参与战争,而是一直在日本本土待着。
直到1939年,近卫第二师团第一次开赴战场,于此之前,该部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休整时间,队伍里的每个人都精力旺盛,渴望来一场真正战争的洗礼,所以那种得胜的愿望无比强烈。
果然不负所望,首次出征南宁,打败了法国领导下的印度支那部队,并且横扫南亚半岛。 第一次就取得胜利,而且是大规模的全胜,这在日军的其他战争历史上也是少见。
之后这支部队就没有打过败仗。 几乎指哪打哪,近卫第二师团走过的地方,日军的国旗就插在那个地方。 似乎是尝到这支群全胜部队的甜头一样,部队又被派到印尼扫荡,结局胜利。
日本人在大本营又打造了一支近卫军第一师团,原来的近卫军就改名这个近卫军第二师团,并一支被派遣驻扎在苏门答腊岛。
美军在二战攻打日本的时候,全面封锁,而且日本军队都被一步步拆解,但是不知道是不是命运,唯唯落下了驻扎在苏门答腊岛的近卫军第二师团,也是唯一一支保留日本军队基本建制的部队。
日军师团长是什么级别?
最近在看一些抗日的电视剧,也挺有意思的,搞笑的同时也能学到一些知识,但是也有产生一些疑问,话说这个日军里面啊有师团长这个职位,那么有的人问了哈,这个日军的师团长是一个什么样的级别呢?感觉厉害又不厉害的样子,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有需要的别错过了!
日本的师团长是中将军衔。
中将只是比大将和元帅低一些,而元帅是日本军衔中最高统帅,而侵华时期日本的宪法规定天皇为陆海军之统帅。 日本的将官就是大将,中将,少将,接下来就是大佐,中佐,少佐,大尉,中尉,少尉等等。 所以说日本的中将师团长的权利是非常大的。
再来说日本的军队编制,日本的师团是陆军最高一级的固定编制单位,师团也是日军陆军部队的基石,师团以下就是旅团,联队,大队,中队,小队,分队。
虽然说日本的师团长是中将军衔,但是根据每个师团的不同,其实师团长的权利差距也是很大的,日本当时的师团分为甲种师团,乙种师团,丙种师团,丁种师团。 甲级师团是日本战斗力最高的部队,在七七事变之前日本当时只有17个常设师团,后来由于战线拉得太长,日本不得已只能是扩编军队,乙丙丁师团就出现了,但是扩编出来的乙丙丁的师团长的权利也是没有甲级师团长的权利大的,首先来说甲级师团不管是在武器装备,还是人员配置等等都要比下面的师团要高出许多,所以师团长权利自然不同。
倭寇在侵华时期的陆军军衔及日寇联队以下的基础部队配置:
一、小队(50-70人)
步兵小队:指挥官为中尉军衔,下面有四个少尉军衔的组长,具体如下:
一个机枪组(配两挺轻机枪):每挺机枪配1个副指挥官(准尉)+1个射手(曹长)+两个副射手一个掷弹筒组(配两个掷弹筒):每个掷弹筒配1个射手(准尉)+1个副射手(曹长)两个步枪组:每组配一个副指挥官(准尉)+20名士兵司务班:1个班长(准尉)+3-5名厨师士兵
二、中队(194-250人)
步兵中队:指挥官为大尉军衔,下面有一个勤务班、一个卫生小队、三个陆军小队配置如下:
勤务班:1个班长(准尉军衔)+1个司号员(军曹)+5个勤务兵+8个通信兵卫生小队:1个小队长(少尉军衔医生)+4个卫生员陆军小队:3个
三、大队(800-1200人)
步兵大队:指挥官为少佐军衔,下面有一个勤务小队、一个机枪中队、一个炮兵小队、一个弹药小队、四个陆军步兵中队
勤务小队:1个小队长(中尉军衔)+20个勤务兵+15个通信兵机枪中队(配8挺重机枪):1个中队长(大尉军衔)+4个副队长(中尉军衔)+8个主射手(少尉军衔)+8个副射手(准尉军衔)+40名士兵炮兵小队(配两门70mm步兵炮):1个小队长(中尉军衔)+2个炮手(少尉军衔)+4个副炮手(准尉军衔)+10-15名炮兵弹药小队:1个小队长(中尉军衔)+5个副队长(少尉军衔)+50名士兵陆军中队:4个
四、联队(2500-3800人)
步兵连队:指挥官为中佐军衔,下面有一个勤务中队、一个重炮兵大队、联队炮兵中队、一个步兵炮中队、一个速射炮中队、一个弹药中队、一个通信小队、一个司务小队、一个卫生中队、三个步兵大队
勤务中队:1个中队长(大尉军衔)+3个副队长(中尉军衔)+60个勤务兵+20个通信兵重炮兵大队(8门150mm加农炮):1个大队长(少佐军衔)+2个中队长(大尉军衔)+4名小队长(中尉军衔)+8个主炮手(少尉军衔)+16个副炮手(准尉军衔)+140-160个炮兵联队炮兵中队(四门山炮):1个中队长(大尉军衔)+2名小队长(中尉军衔)+4名炮手(少尉军衔)+8名副炮手(准尉军衔)+15-30名炮兵步兵炮中队(四门步兵炮):1个中队长(大尉军衔)+2名小队长(中尉军衔)+4名炮手(少尉军衔)+8名副炮手(准尉军衔)+15-30名炮兵速射炮中队(四门37mm速射炮):1个中队长(大尉军衔)+2名小队长(中尉军衔)+4名炮手(少尉军衔)+8名副炮手(准尉军衔)+15-30名炮兵弹药中队:1个中队长(大尉军衔)+6名小队长(中尉军衔)+120-180个弹药运输兵通信小队:1个小队长(中尉军衔)+10人设备维修组+40个通信兵司务小队:1个小队长(中尉军衔)+1个采购司务长(少尉军衔)+4个厨师司务长(少尉军衔)+15-20个司务员卫生中队:1个中队长(大尉军衔军医)+4名副队长(大尉或中尉军衔军医)+20-40名卫生员步兵大队:3个
从上面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到,日寇二战时的军队里,很大一部分准尉及少尉军衔的岗位,而在当时的日本国内,军官和士兵的家属待遇是截然不同的,大量的军官岗位进一步刺激了底层的鬼子士兵在打仗时疯狂的同狂犬病发作的野狗一样不怕死。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日寇的军队建制和装备是多么的精良,这种武器配置即便是放到60多年后的现在也是不可忽视的存在,所以知闻君也在这里呼吁一下抗日神剧的导演们,虽然电视剧可以适当夸大来演绎历史,但是请不要把历史当做儿戏,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都是先辈们用血肉换来的!当时日本鬼子和中国军人的战损比例是1:6,每杀死1头日本人,都要牺牲6名中国军人!
当初日军一个整编小队是多少人
日军的一个小队,人数稍稍多于中国军队的排,一般由三个分队和一个装备三个掷弹筒的掷弹筒分队构成,共54人。 加强配置时,每个分队15人,加强一个掷弹筒,整个小队62人。
日军陆军编制奇特:从分队到师团在二战时独树一帜日军参照旧德国陆军,别出心裁的构建了分队、小队、中队、大队、联队、旅团、师团的编制体系,并仿效一战美军师的庞大火力与人数,在二战时从结构到规模都显得与众不同。
日本陆军编制一开始是完全照搬一战前的旧德国陆军编制(人)。 袁世凯建立的清末新军北洋陆军也是采用类似编制,但是部队规模进行了缩水(人)。 国民革命军在北伐后进行的整编、抗战前进行的整编和抗战结束后进行的整编,三次整编也都参照了这种旧德国陆军编制。
旧德国陆军编制则源自文艺复兴时期方阵步兵编制,而文艺复兴时期方阵步兵编制则参考了古罗马共和国末期凯撒军团方阵步兵编制,由两个百人队(排,同时也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个方阵的边长)组成分队(连),三个分队组成大队(营,同时也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个方阵),五个大队组成军团(团),一个罗马人军团和一个盟邦人军团组成联合军团(旅),两个联合军团组成执政官军团(师)。
随着文艺复兴时期长枪方阵战术被步枪所淘汰,下层编制也进行了调整,但是团以上的编制依然是罗马军团二二制未作改变。 法国大革命后,各国开始启用义务兵役制,军队数量急剧扩大,才开始有了定制的军、集团军、方面军等更高一级的编制。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苏美德法相继改用三三制编制,也就是从班到军,全部由三个组成更上一级。 而日本因为主要对手是依然使用旧德国陆军编制的国军,在二战后,只是在部分与共军(八路军、新四军抗战后很快从二二制改回了三三制)交火的区域新建了三三制的警备师。
事实上,与二战时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包括中国)采用的班、排、连、营、团、旅、师体系和不到2万人的规模不同,日军别出心裁的构建了分队、小队、中队、大队、联队、旅团、师团的编制体系和接近3万人的规模,从结构到规模都显得与众不同。 一战末期,美军参战的强大火力配置、重视工兵和辎重后勤的人编制师显示了强大的突破德军人编制师防线的能力,而日军的主要目标中国军正是普遍采用人编制师。
扩展资料:
日本陆军部队的基石:师团
日军基本的战术兵团是师团(相当于北洋军的镇),它是日本陆军最高一级的固定编制单位:师团的设置自1886年开始,到七七事变开始前,日军有十七个常设师团,是日军的常备军,番号依次为近卫、一至二十(之前大正裁军时裁掉了作战不力的十三、十五、十七、十八师团)。 编制为四单位制、即师团下辖2旅团(相当于北洋军的协)、 旅团下辖2步兵联队,另有骑兵、炮兵、工兵、辎重各一个联队。
此时的师团分为两种,一是山地师、把大炮拆散用骡马背驮行军的驮马制,炮兵联队辖有四个大队(36门75mm山炮与12门75mm野炮),步兵联队辖有一个联队炮中队(4门75mm山炮)与一个步兵炮中队(4门50毫米步兵炮),总编制人数为人;一是平原师、用骡马拖行大炮的挽马制,炮兵联队有四个大队(36门75mm野炮与12门120毫米榴弹炮),步兵联队辖有一个联队炮中队(4门75mm野炮)与一个速射炮中队(4门37毫米速射炮),总编制人数为人。
此外还有 以下一些独立的特种兵部队:骑兵旅团(辖2个骑兵联队与1个骑炮兵联队、1个装甲车队)、坦克联队、独立工兵联队、独立野炮联队(36门120毫米榴弹炮与12门75毫米野炮)、独立野战重炮兵联队(24门150毫米重榴弹炮)、野战(攻城)重炮兵联队(16门100毫米加农野炮)、独立(攻城)重炮兵大队(8门150毫米加农野炮)、迫击炮大队(中型迫击炮36门)、独立山炮兵联队、电讯联队、铁道联队等等。
参考资料:日军编制-网络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