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沙停火有希望了 美国做 中间人 哈马斯将同意埃及方案 担保

原标题:加沙停火有希望了?哈马斯将同意埃及方案,美国做“中间人”担保

近日,据多家阿拉伯媒体报道,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组织,也就是哈马斯与以色列就加沙地带展开的停火谈判,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哈马斯将在未来几天内宣布,同意埃及斡旋下的停火方案。

据了解,这个方案是以哈马斯释放被他们扣押的以色列人员为基础,而作为条件,以色列军队将逐步的撤出加沙,并通过三个阶段,实现永久停火。关于这一点,美国也做出了“担保”,这就等于是美国出面告诉哈马斯,只要他们答应现在的条件,那么美国将确保以色列军队从加沙地带全部撤出。

听上去,美国人似乎将成功的斡旋巴以冲突。但问题在于,以色列会不会听美国的?美国的这种保证又靠不靠谱呢?

首先,从以色列的角度来看,美国的保证靠不靠谱,得看以色列愿不愿意听美国的话。 而据以色列国内媒体的报道,有以色列官员向媒体释放出信号,表示以色列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同意通过结束战争而达成被扣押人员获释的协议,并且还威胁说,“无论是否有释放人质的临时停战协议”,以色列军队都将进入被称为加沙地带“最后一个避难所”的拉法地区,摧毁哈马斯在那里的剩余力量。

如果以色列军方的这番表态属实的话,那显然跟阿拉伯媒体所报道的,美国向哈马斯做出承诺,担保在哈马斯同意停火方案之后,以色列将逐渐从加沙地带撤出军队是背道而驰的,即以色列并不打算听美国的,也没有为了让美国兑现诺言,而停止在加沙军事行动的打算。

既然如此,那么美国的担保又是从何谈起?这份担保的意义在哪里?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得通过此次以色列和哈马斯组织谈到的,关于停战协议的细节开始讲起。简单来讲,这一协议是分三个阶段进行的,每个阶段大概是40天的样子。

据沙特媒体4号报道,现在哈马斯组织跟以色列之间的这份谈判协议,第一阶段时长40天左右,该阶段内,哈马斯以及其他巴斯坦抵抗组织同意释放33名被扣押的色列人质,而以色列军队则部分撤出加沙地区;

第二阶段拟停火42天,条件是哈马斯继续释放所有的被关押人员,而以色列方面则继续跟哈马斯推进落实“可持续的停火安排”;

第三阶段同样是42天,双方在这一阶段来,将交还各自阵亡人员遗体。而美国所谓的担保,实际上就是担保这三个阶段完成之后,以色列最终将从拉法地区撤出军队,不会永久性的占据整个加沙。

说的通俗一点,美国向哈马斯做出的所谓“保证”,实际上是说,只要哈马斯先放下武器,释放人质,以色列军队在未来有一天,必将全面的撤出加沙,至于这个“未来”到底是多远以后,却还有待观察。

从最短的时间范围来看,那也至少是三个阶段的停火协议全部落实,也就是120天之后。而120天的时间里,以色列军队完全可以在拉法地区,再发起一、两次大规模的地面军事行动,彻底的实现其军事目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美国的“担保”实际上从一开始,就无法给哈马斯组织,给巴勒斯坦人带来安全,或者说迫使以色列最终不会进攻拉法地区。

第二个问题在于,谈判应该是以色列和哈马斯组织之间进行的,但实际上以色列方面并没有同意哈马斯的这种条件,而现在该阶段的各种条件,似乎都是美国方面“代表”以色列跟沙特等阿拉伯国家谈判的。

说白了,斡旋巴以冲突的埃及,以及其它介入这件事的阿拉伯国家,本质上是在跟美国谈,让美国对以色列施压,而不是直接跟以色列谈。这就很容易出现偏差,或者是双方之间的理解错位。

事实上,就在阿拉伯媒体大肆的报道,说哈马斯组织可能跟以色列达成协议的几乎同时,以色列公共广播公司,援引比较接近谈判细节的以色列消息人士的话报道说,哈马斯坚定的要求以色列方面同意永久停火,否则不会达成任何人员的交换协议;而以色列方面则发誓将继续进行军事行动,消灭哈马斯。

通过上述表态,就不难看出,双方在根本利益诉求方面的冲突还是非常巨大的,几乎可以说是南辕北辙,这种背景之下, 想要推动以色列和哈马斯组织之间实现停火,显然不是美国一份空头承诺就能做到的事情。

只不过,通过沙特、哈马斯组织乃至整个阿拉伯世界,积极的向外释放,以色列跟哈马斯组织的和谈将取得进展,而以色列却在此大泼凉水,就可以清晰的看到,现在整个中东,包括巴勒斯坦以及正在与以色列战斗的哈马斯组织,本身都是想要尽快的实现停火的。

这实际上也符合战场现状,那就是以色列军队在加沙地带占据着主动权,哈马斯组织的抵抗是非常零星的,而且现在几乎已经被逼到了绝境。这种背景之下,寻求一切可能保存有生力量的方法,尽可能的寻求大国担保,获得和平,就是哈马斯乃至阿拉伯世界共同的心声了。

美国正是借助于阿拉伯国家这种共同的愿望,才能够在实质上偏袒以色列的背景之下,还得到部分阿拉伯国家的支持,并积极从中斡旋。

问题的关键在于,哈马斯包括整个阿拉伯世界是弱势一方,有求于美国,所以美国对他们做出的要求,以及他们对美国做出的承诺,下意识的都选择了相信,这就像一个即将溺水的人抓到一根救命的稻草一样。就算明知道这根稻草救不了自己,也只能相信它可以救自己。现在中东诸国对美国的期待,就是这样的,因为他们自己没办法解决问题,所以不管美国说什么,都得咬着牙相信。

可对于以色列来说,根本不存在这个问题,美国固然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向以色列施压,但是美国和以色列在中东地区,要对整个伊斯兰世界分而治之的根本利益是趋同的。这就促使不管美国现在表面上表现的多么亲近阿拉伯世界,真到了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发生根本冲突的时候,美国还是会毫不犹豫的选择站在以色列这边,这一点已经通过此前伊朗和以色列之间的摩擦,得到了印证。

事实上,正是因为哈马斯的弱势和以色列的强势,才出现双方对同一件事完全不同的立场。也同样是因为哈马斯和巴勒斯坦的这种弱势,美国人的所谓承诺,自然就根本靠不住了。


加沙属于哪个国家?为什么没国家去帮"哈马斯"啊?

加沙,这个地中海东岸一个面积仅360多平方公里的地带,再次成了全世界的焦点。 作为一名曾经的驻巴以记者,从2005年到2007年两年多的时间里,我多次出入加沙,而每一次都是伴随着当地的政治变故,要么是以色列的封锁和空袭,要么是围攻,要么是加沙内部哈马斯和法塔赫之间的纷争和冲突。 体验加沙的贫困和战乱外国记者进入加沙只有一个通道,那就是加沙地带北部边境的埃雷兹检查站。 虽然加沙和以色列只有一墙之隔,但两边却是两重天:以色列这边富足丰饶,地里的庄稼整齐而葱郁;过了检查站,则是一片荒芜,只有沙土和破烂的房屋。 检查站这边是以色列的重兵把守,他们拥有先进的武器和设施;而那一边,则是巴勒斯坦安全部队,他们只能用手抄的方式来收集进出加沙的人的信息,他们最先进的办公设备就是一部用来跟以方联络的步话机。 即使是这样简陋的人员和装备配置,在2007年上半年哈马斯占据加沙后,也消失得无影无踪,甚至检查站加沙一边的建筑也被当地居民一驴车一驴车地拆走了。 进入加沙地带任何一个城镇,你都有同样的感觉,那就是拥挤和贫困。 遍地的废品、杂乱的房屋、嘈杂的交通和无事可做的大人小孩。 路边的废品堆里,都是些烂菜叶子、破烂家具,或病死的牲畜。 当地处理废品的惟一方式就是堆积和焚烧,因此空气中永远弥漫着腐臭和燃烧的味道。 这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方之一,150万人生活在这个狭长地带,而且大部分都聚集在几个城镇里。 在难民营,人们甚至要侧着身子才能穿过房子之间的小巷,走到自己的家门口。 有的人家10来口人挤在同一张床上。 因为封锁和战乱,当地百姓生活在贫困之中,很多人依靠救济生存。 医院也经常缺乏最基本的药材和医疗设施,甚至电力也无法保证。 含泪喝下加沙人的咖啡尽管生活环境非常恶劣,但若把政治放在一边,加沙人是我看到的最纯朴的人们。 不管他们属于什么派别、贫富如何,加沙人总是那么热情和友好。 我在巴以两年中,加沙给我留下了最多温暖和感动的时刻。 2006年6月,以军在加沙发动大规模军事行动时,我和同事躲进了加沙北部贝特哈嫩镇的一户人家里,窗外不远的地方,以军坦克发射的炮弹不断传来爆炸声。 主人马斯里把7个孩子安顿好后,冒着被炮弹击中的危险,把我们送到加沙城。 在此之前,我还去加沙地带贝特拉西耶镇,采访一家在以军炮轰中失去一个孩子的家庭。 以军坦克炮弹正好落在这家人的客厅里,孩子们都躲在那儿,一个女孩被炸死,其他几个孩子都不同程度受伤。 房子几面墙也都倒塌了,一家人挤在一间密不透风的屋子里睡觉。 而当我们到他家之后,主人硬是让孩子们去向邻居借咖啡,以招待我这个“客人”。 我是含着眼泪把那杯咖啡喝下去的。 哈马斯善于笼络人心但是一旦把政治牵扯进来,加沙人也是充满仇恨的。 他们的仇恨随着以军一次次对加沙的经济封锁和军事打击而不断加深,同时促进了当地百姓对哈马斯的支持。 在外人看来,哈马斯是一个强硬的激进组织,很多西方国家还给它冠以“恐怖组织”的称号,但在加沙内部,哈马斯却是最大的慈善组织。 他们办学校,开医院,资助困难家庭,社会性极强,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百姓中声望很高。 在加沙的多个派别中,哈马斯最具组织性和纪律性。 而且由于其严格的宗教信仰,他们一般很和善,甚至很有教养。 哈马斯目前在加沙的最高领导人伊斯梅尔·哈尼耶是大学教授。 我经常采访的哈马斯发言人巴尔胡姆则能说阿拉伯语、英语、法语。 在加沙内部武装派别争斗的时候,甚至很多外国记者都愿意跟在哈马斯成员身边,因为感觉更安全。

说说目前比较热点的国际冲突吧

自去年11月美国在安纳波利斯召开的中东问题国际会议以来,阿盟与一些阿拉伯国家在推动巴勒斯坦法塔赫与哈马斯两派和解、协调黎巴嫩各派尽快确定总统人选等方面,态度积极,做了不少促进工作。 长期以来,埃及一直是主持调解巴内部各派矛盾和推动巴以对话、谈判最主要的阿拉伯国家。 6月17日,哈马斯与以色列就第一阶段在加沙停火的协议,就是在开罗促成的。 今年,当地舆论把地区国家的这类调解归纳成几种模式,除“埃及斡旋”、“沙特斡旋”外,还增加了“也门斡旋”和“卡塔尔斡旋”,具体是指2月23日萨利赫总统提出“也门倡议”,3月22日邀请巴勒斯坦两派到萨那商谈重组巴民族联合政府,以及卡塔尔4月中旬邀请尚未建交的以色列副总理兼外长利夫尼出席“多哈论坛”,试图推动巴以谈判所作出的努力。 值得注意的是,土耳其也已介入了中东和平进程中长期被冷置的重要环节,即叙利亚与以色列的谈判。 以色列奥尔默特总理6月18日称,在土耳其斡旋下,以叙近期开始间接谈判,一俟日程与议题达成一致,便将直接进行和谈。 地区国家介入中东热点问题的解决,具有积极意义,虽不能说都会奏效,但毕竟能改善气氛、减少暴力冲突的概率。 今年5月下旬,正是在卡塔尔和阿盟的斡旋下,黎巴嫩各派终于同意让苏来曼出任总统,解决了拖延约半年的黎国家元首空缺问题,堪称一大亮点。 目前,巴以停火协议期满,冲突又起,阿巴斯已赴开罗,邀埃及再度斡旋以期延长协议,也反映了中东地区国家的这种倾向。 (一)俄格冲突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自上台以来一直积极奉行融入西方、加入北约的政策,并得到美国的大力支持。 但是,要求独立的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成为其“入约”道路上的一大障碍,而且这两地的独立要求得到俄罗斯的暗中大力支持。 在科索沃2008年2月宣布独立后,俄罗斯开始公开支持两地的独立运动。 对此,格鲁吉亚一方面坚决反对,另一方面积极寻求国际支持,特别是美国的支持,并与美国等国开展联合军事演习。 进入7月以后,南奥塞梯局势和格俄关系突然紧张起来。 7月10日,俄外交部发表声明称,俄方得到格军可能以解救被扣留军人为由入侵南奥塞梯的情报。 为搞清局势,俄军飞机在南奥塞梯领空进行短时间飞行。 格外长特克舍拉什维利则表示,俄外交部的声明等于承认了俄战机入侵格领空。 这是对格鲁吉亚主权的蔑视。 俄外长拉夫罗夫当天表示,格加入北约的决定将导致格方与阿布哈兹及南奥塞梯的冲突“彻底无法解决”。 为了防止冲突再次发生,格方必须与这两地立即签署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协议。 8月初,南奥塞梯局势由紧张升级为严重冲突状态。 格军和南奥塞梯武装人员不时发生交火事件,并且均指责对方首先开火。 为缓解紧张局势,格鲁吉亚建议与南奥塞梯当局进行直接对话,而俄罗斯主张在解决南奥塞梯冲突混合监督委员会框架内举行谈判。 8月7日,格俄代表在第比利斯就谈判模式问题举行会晤,但未能达成一致。 格总统萨卡什维利当日下达了单方面停火的命令,并重申允许南奥塞梯享有“无限制”自治权,并邀请俄罗斯作为担保国。 这只是萨卡什维利的“虚晃一枪”。 8月8日,格军突然包围南奥塞梯首府茨欣瓦利市,企图以闪击战方式拿下该市。 不料,俄罗斯早有准备,俄第58集团军的一支装甲部队迅速进抵茨欣瓦利。 8月9日,俄陆军总司令博尔德列夫命令该集团军和航空兵以火力压制方式,实现维和任务区停火。 针对这次冲突,俄格双方均坚称自己有理。 俄总理普京表示,俄方行动绝对有法律依据,是合法和必要的。 根据现行国际协议,俄罗斯不仅要履行维和职能,而且在一方违反停火协议的情况下,有义务保护另一方。 俄常驻联合国代表丘尔金对新闻界说,俄军所有行动均属维和任务范畴,且其范围仅限于南奥塞梯境内。 8月10日,俄总统梅德韦杰夫表示,对南奥塞梯平民犯下罪行的人将受到惩罚,其中包括承担刑事责任。 他将命令军事检察院对有关犯罪情况进行立案调查。 面对俄方的指责,格方毫不示弱。 格总统萨卡什维利9日宣布,由于俄罗斯侵略格鲁吉亚,他命令国家进入“战时状态”,进行后备兵总动员。 格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洛马亚随后说,格议会当日全票通过了萨卡什维利签署的命令,宣布全国进入15天的戒严状态。 8月10日,俄军控制了茨欣瓦利市大部分地区,并与格军在市郊激战。 俄军副总参谋长诺戈维岑表示,格军在不断撤出市区的同时,开始调集预备部队。 俄空军将对格军第二梯队予以打击,但不会空袭格方非军用设施和城市。 俄驻南奥塞梯维和部队司令部发布消息称,格军出动了7400人,100辆坦克以及数目不详的火炮。 不过,俄军的进攻地域并不局限于南奥塞梯地区,而是包括格境内的数个军事和战略要地,意图一举瘫痪格方的战争能力。 比如,俄军突袭并控制了格黑海之滨的重要军事基地塞纳基市,以及位于格心脏地带的战略要地哥里镇,这次进攻南奥塞梯的格步兵第一旅司令部、炮兵司令部、坦克营部以及空军指挥部均设在这里。 至此,格军陷于完全被动,就像萨卡什维利惊呼的那样,他的国家遭“闪电切割,被一分为二”!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格俄在南奥塞梯的冲突形势。 8月7~10日,联合国安理会连续四次开会讨论南奥塞梯局势,讨论俄罗斯起草的声明草案。 该草案对格军与南奥塞梯武装人员之间的武力冲突升级表示严重关切,呼吁双方立即停止流血冲突和放弃使用武力。 由于美国等国不同意使用“放弃使用武力”等措辞,安理会最终未能通过这一声明草案。 11日,法国和芬兰外长赴格、俄两国斡旋。 就在萨科齐抵达莫斯科前数分钟,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宣布暂停军事行动,并提出临时停火6点建议:不寻求使用武力;完全停止一切军事行动;允许自由通行进行人道主义援助;格军返回其常驻部署地点;俄军退回到开始军事行动前的边界线,在建立国际机制前,俄罗斯维和力量可采取安全补充措施;国际社会开始讨论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未来地位和保障其持久安全的方法。 俄总理普京也说,格鲁吉亚已经“完全失去”对南奥塞梯与阿布哈兹的管辖权。 俄外长拉夫罗夫表示,“暂停军事行动”是有条件的,那就是格鲁吉亚总统必须下台,格军“最好”远离南奥塞梯,并且还要在格鲁吉亚与南奥塞梯之间建立一个缓冲区。 由于无力再战,格政府被迫于8月11日停火。 萨卡什维利向国民发表电视讲话,表示愿意尽一切努力尽快解决南奥塞梯危机。 俄格外长互通电话,讨论南奥塞梯局势。 格外长特克舍拉什维利承诺将迅速查明情况,并对俄方立场表示理解。 8月13日,格鲁吉亚政府同意接受俄方的暂时停火6点建议,南奥塞梯冲突暂时平息下来。 这次俄格间的严重武装冲突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难民。 8月20日,格鲁吉亚议会国防和安全委员会主席塔尔加马泽说,格方共有215人丧生(146名军警和69名平民)、1469人受伤(1408名军警和61名平民),另有70名军人失踪。 而同日俄副总参谋长诺戈维岑称,俄军共有64人死亡,323人受伤,无人失踪。 南奥塞梯地方当局则称格军行动造成2000名平民死亡和3.4万难民出逃。 本次冲突是俄罗斯在车臣战争结束多年之后向世人突然展示自己的军事实力。 在格军突入南奥塞梯后,俄军以“闪电战”回击“闪电战”,迅速调集两万官兵和500辆坦克,并派苏-25、苏-24、苏-27和图-22战斗轰炸机参战,以极小的代价迅速击败格军,推进至距格首都第比利斯仅45公里处,而此时西方国家甚至还来不及统一立场,无法对格进行援助,从而使格完全陷入军事和外交上的绝境。 在退隐世界军事冲突舞台多年之后,这次冲突表明复出的俄军依旧强悍有力、令人生畏,与其周边的中小国家军队相比占据绝对优势。 同时,这次冲突也可能是对近年来俄军事改革成果的一次检验。 从效果上看,俄军在本次冲突中显然吸取了车臣战争的教训,采取事先隐蔽、快速突击和多军兵种联合攻击的方式,一举击败格军,并控制其战略要地,较好地掌控了战役的主动权、突然性和伤亡水平。 不过,俄方2万人和500辆坦克的出兵规模似乎也表明,俄军可能仍然缺乏足够的精确制导武器来对格军实施远程精确打击。 另外,俄军有数架飞机,包括一架图-22远程轰炸机被击落也说明,俄军未能迅速摧毁格方的防空系统,这一败笔是如何造成的尚不清楚,可能与俄方缺乏相关的侦察设备有关。 尽管存在一些缺陷,俄军的这次亮相基本成功。 不过,战争历来是改革之母,相信俄军会以这次冲突为契机,总结经验教训,继续推进其现代化改革进程。 (二)以巴冲突2007年,在巴勒斯坦与以色列,以及巴勒斯坦内部哈马斯与法塔赫爆发了激烈冲突,总共造成625人死亡。 在巴勒斯坦方面,231人死于哈马斯与法塔赫之间的冲突,382人死于以军的攻击。 在以色列方面,5位平民、6名军人死于巴方的袭击。 2007年6月,由于被哈马斯夺去加沙地带的控制权,巴总统阿巴斯解散了由哈马斯领导的民族团结政府,而自行组建过渡政府。 以色列则以封锁加沙而对哈马斯施压。 12月12日,在中断了近7年之后,以巴谈判代表正式开始新一轮和谈的首次磋商。 和谈一开始就充满火药味,最后无果而终。 巴以在“两国”解决方案问题上存在根本分歧。 以色列坚持不允许巴勒斯坦难民回归,而如果阿巴斯在这一问题上让步,则不仅人数众多的巴难民不会接受,哈马斯也会有充足的理由谴责阿巴斯和法塔赫出卖巴人的利益。 所以,巴方决不接受“以色列是犹太人的国家”的说法,而愿意承认以色列是一个犹太人和其他民族共同居住的国家。 在巴勒斯坦分成两个实体的状态下,这一问题不会得到解决,因为阿巴斯难以在近期内成功掌控大局,甚至无法阻止哈马斯武装从加沙向以色列发射火箭弹。 而在以色列看来,建立一个无法确保以色列安全的巴勒斯坦国的方案是不能接受的。 到2008年2月24日,双方只在水资源分配、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等一些非核心问题上达成协议。 以巴局势的一大特点就是谈谈打打,打打谈谈,边谈边打。 这次也不例外。 就在新一轮和谈开始的前一天,以军进入加沙地带,打死6人,抓走60人。 在2007年12月,巴以双方进行了两轮谈判,期间以军多次攻入或空袭加沙地带,打死数十名巴武装分子。 在以军的强大压力下,哈马斯一方面通过向以境内发射火箭弹还以颜色,一方面放出停火的信号,但遭到以方拒绝。 2008年1月,以军除继续实施定点清除行动外,还于1月17日下令全面封锁加沙地带,作为对巴激进武装向以色列发射火箭弹的报复。 加沙很快陷入人道主义危机之中。 哈马斯被迫释放出更多的缓和信号,包括声称准备考虑停火,愿意与法塔赫展开会谈,等等。 但这些信号没有起到效果。 以色列继续封锁加沙和展开军事打击行动,而阿巴斯则以哈马斯交出加沙的控制权为进行会谈的前提。 虽然阿巴斯后来同意进行会谈,但会谈始终没有取得实质性成果。 进入3月份,以巴冲突再次升级。 以军在2月末3月初展开代号为“热冬”的军事行动,造成至少116名巴人死亡。 3月2日,为了抗议以军的军事打击,阿巴斯宣布中断和谈。 3月6日晚,一名巴武装分子在耶路撒冷一所犹太宗教学校开枪打死8名犹太学生,打伤11人。 随后,哈马斯声称对此案负责。 这是近两年来发生的最为严重的一次恐怖袭击行动,也是近两个月以来巴以冲突不断升级的产物。 以色列随后于8日和13日两次空袭加沙予以报复。 以色列与哈马斯之间的这一轮武装冲突直到2008年6月才停止,共造成350多名巴勒斯坦人和21名以色列人死亡。 6月19日,以色列与包括哈马斯在内的巴各武装派别达成一项为期6个月的停火协议。 根据停火协议,巴武装人员停止从加沙地带向以色列发射火箭弹,以色列停止在加沙发动军事打击。 另外,停火三日后,以色列将开始放松封锁加沙地带,允许部分物资运入加沙地带;一周后,以将进一步放松封锁。 在最后阶段,双方将展开谈判,商讨重新开放巴勒斯坦和埃及边界的拉法口岸,以及释放遭哈马斯关押两年的以军士兵沙利特等问题。 此后,加沙局势基本保持平静。 从目前来看,哈马斯能够严格遵守停火协议。 7月12日,哈马斯逮捕了7名向以色列发射火箭弹的阿克萨烈士旅成员。 哈马斯官员祖赫里说:“我们强调,各方必须遵守全国一致通过的协议。 ”事实证明,以色列对加沙的打击和封锁并没有把哈马斯搞垮,反而使加沙的民众对以色列的痛恨与日俱增,将哈马斯提升到“得道多助”的有利地位,而令以色列在国际上陷入“失道寡助”的被动处境。 与此同时,以色列国内的反对声音也日益强烈,这也是奥尔默特政府同意与哈马斯实现停火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过,国际社会以及巴、以双方都不看好这项临时停火协议。 实际上,双方接受停火实际上是各有打算的。 哈马斯希望借此令以色列解除对加沙的封锁,缓和当地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并重整武装力量。 以色列希望通过停火使以南部地区免遭袭击。 尽管停火可能赋予哈马斯一些合法性,并削弱阿巴斯的地位,但相对而言,对加沙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的危害更大,将对以巴和平进程造成更严重的影响。 在停火协议实施后,以巴双方再次展开和谈进程。 7月22日,以总统佩雷斯与到访的阿巴斯举行会谈,商讨巴以和平进程等事宜。 虽然两人会谈的详细内容没有公布,但巴方高级谈判代表埃雷卡特在会谈前表示,阿巴斯将在停止约旦河西岸犹太人定居点扩建问题上向佩雷斯寻求帮助。 8月6日,阿巴斯与奥尔默特在耶路撒冷会面。 不过,奥尔默特日前宣布,将不参加前进党定于9月17日举行的主席选举,并在新主席产生后立即辞职。 这一决定给和谈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双方在年底前是否达成一项协议变得极不确定。 尽管奥尔默特表示只要他在总理位置上,就会为实现以巴和平继续努力,但在巴方看来,即将离职的奥尔默特形同“跛脚鸭”。 事实上,巴方已经开始为与奥尔默特之后的以色列领导人打交道做准备。 (徐进,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是国际关系理论和国际战略问题。 )2009年,恐怖主义仍将是国际安全最大隐患。 随着美新政府反恐战争重心东移至阿富汗,直逼恐怖分子老巢,“基地”组织、塔利班和巴基斯坦亲塔利班分子势必乘机反扑,对美及亲美政治势力发动攻击。 他们还可能将爆炸引向全球。 最近,“基地”组织二号人物高调出镜警告奥巴马,并号召伊斯兰世界发动新一轮“圣战”。 铲除恐怖主义是全球治理的最为迫切的任务之一,必须标本兼治。 既要加强打击力度,又要努力净化滋生恐怖主义的社会环境;以对话代替对抗,以合作代替冲突,以和平、民主代替强权、暴力,公平、正义地解决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国内与国际矛盾。 地区冲突:此起彼伏 1月15日,一名巴勒斯坦妇女在加沙城的希法医院外哭泣。 2008年地区冲突明显增多,较2007年33起多13起。 热点问题几乎均在升温。 在中东,巴以新仇加旧怨,引爆新一轮冲突。 为彻底清除哈马斯,2008年底,以军发动了自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以来对加沙地带最大规模的一次袭击。 在高加索地区,俄格展开激战,北约险些卷入冲突。 在南亚,2008年7月,印巴军队在克什米尔控制线地区爆发近5年来最激烈的冲突;11月,孟买事件使印巴关系急剧恶化,4年的和平进程再度中断,引起了周边地区和整个国际社会的担忧。 2009年仍将是动荡之年。 新年伊始,巴以冲突继续升级,各方斡旋收效甚微,哈马斯发誓将使犹太人寝食难安。 中东局势依然转不出“以暴制暴”的怪圈。 在南亚,印巴局势依然紧张,印度欲借孟买事件惩罚巴基斯坦的可能性继续存在。 另外,斯里兰卡局势也在恶化,政府军在新年第二天攻占了反政府武装泰米尔“猛虎组织”大本营,全面和平希望渺茫。 东欧亦不平静,新年的第一天,俄罗斯即宣布全面中断对乌克兰天然气供应,两国“斗气”牵动欧洲政治神经。 防核扩散:无法乐观 伊朗媒体2008年11月12日援引伊朗国防部长纳贾尔的话说,伊朗已成功试射一枚射程达2000公里的新一代地对地固体燃料导弹。 这是导弹发射时的照片。 近年来,核武器扩散形势严峻。 印、巴、以成为事实上的有核武国家,但至今尚未加入核不扩散机制;朝鲜已进行核试验,伊朗在加速开发核技术。 随着核能在能源利用中的重要性上升,无核国家掌握核技术、开发核能的需求增加,进而可能使掌握浓缩铀和核燃料回收技术的国家增加,核技术扩散加速可能性增大。 另外,非国家行为体的核扩散问题日益凸显,核科学家和走私分子、跨国公司、恐怖分子等参与核扩散机会增多。 2008年,防扩散进程处于停滞状态。 朝鲜弃核进程走走停停,伊核问题举步维艰,伊朗在国际法律框架下玩擦边球,国际社会毫无办法。 2009年,地区防扩散问题依然是国际社会关注重点。 美新任总统在此问题上可能采取较为温和立场,但伊核、朝核前景仍不宜过于乐观。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更为担心的是南亚核形势的发展,如果印巴在孟买恐怖袭击调查案问题上不能保持克制,将开启核国家冲突之先例。 进而,如有一方不能很好控制核武器和核材料,将可能给恐怖分子以可乘之机,引发灾难性后果。 气候变化:暖流涌动 2008年12月9日冰人“请愿” 12月9日,在波兰西部城市波兹南,一名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代表端详伫立在会场入口旁的人形冰雕。 这些冰雕内嵌标语,呼吁人们停止对世界环境的破坏,致力环保事业。 2008年是自1850年有气象纪录以来第十个最热的年份。 据世界气象组织统计,所有比2008年热的年份都集中在过去12年里,这再次证明了全球变暖的趋势。 2008年,地区或全球会议对气候问题的关注明显升温。 欧洲议会批准了欧盟能源气候一揽子计划,为其在2020年实现“三个20%”的目标扫清了最后障碍。 博鳌亚洲论坛探讨气候变化趋势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日本洞爷湖八国集团峰会提出到2050年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半作为世界减排的长期目标。 波兰波兹南联合国气候会议研讨新的气候变化国际公约。 2009年,气候变化问题仍将是国际关注的重要焦点。 6月,《气候公约》缔约方附属机构会议将在德国波恩举行,12月,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将就2012年后应对气候变化问题达成新协议。 可以预见,今年各国围绕减排标准、国际气候话语权的争论将更趋激烈,联合国气候会议能否取得预期成果,人们拭目以待。 海盗猖狂:再添新乱 2008年11月19日,被海盗劫持的沙特阿拉伯“天狼星”号巨型油轮停在索马里东北部海面上。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当日通过发言人发表声明,对索马里附近海域日益猖獗的海盗活动表示关注,呼吁国际社会协调一致,加大打击力度。 新华社/法新 国际海盗近年来有恃无恐。 2008年,海盗制造劫持事件比上年增加了两倍,索马里海盗则高居榜首,抢劫船只135艘,绑架船员600多名,现仍有约20艘船只和二三百名船员掌控在海盗手中。 还有两个令人担忧的新动向是:海盗正在把手伸向更遥远的海域;部分海盗还与恐怖分子合流,助纣为虐。 2009年,解决海盗问题继续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安理会通过第1851号决议后,截至目前,有10多个国家派出军舰到索马里水域。 在联合国框架下和索马里当局同意下,中国海军也已开始执行护航任务。 海盗猖狂作案,严重威胁正常国际贸易,必须坚决予以打击。 但是,仅靠军事行动不足以解决问题,欲彻底铲除之,需要综合治理,必须维护有关海域周边国家稳定,促进当地教育、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消除贫困与落后。

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分析

08年中东形势分析2008年,中东地区仍是多事之秋,依然被世人所关注,只不过火药味有所减弱。 而且,由于北京奥运会、俄格冲突和美国金融危机吸引了世界主要目光,中东热点显得不象往年那样光芒四射。 总体上讲,2008年的中东局势相对稳定,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权威有所下降。 展望未来,三大热点充满变数。 总体形势相对稳定一、伊拉克安全形势略有改善。 据美国军方和伊拉克官方公布的数字,伊拉克暴力袭击事件已由去年同期的每周1200多次减少到目前的每周200多次,同比下降了80%;今年10月份平民和美军死亡人数也分别减少到238人和13人,为2003年伊拉克战争以来的单月最低水平。 西方分析家认为,伊拉克暴力事件所以会减少,除了美国增兵显示了一定效果外,还有其他原因。 首先,是基地组织在伊拉克民众中越来越不得人心。 近两年来,伊一些逊尼派组织不仅不再支持基地组织,甚至还同美军一起打击他们。 其次,基地组织部分力量从伊拉克转移到阿富汗,从而使伊境内发生暴力事件的几率大大降低。 第三,美军的行动相对集中并减少,驻扎也集零为整,自然也减少了遭遇袭击的危险。 第四,伊主要反美武装萨德尔麾下的迈赫迪军单方面停火。 第五,伊拉克国防军数量增加,战斗力有所增强。 但是,伊拉克安全形势并没有根本好转,首都巴格达、北方石油重镇基尔库克等地恶性爆炸事件仍时有发生。 正如美国驻伊美军最高司令官所说,伊拉克的安全形势依然是脆弱的和可逆的。 二、巴以和谈的重启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巴以对峙的强度。 虽然安纳波利斯中东和会确立的目标未能实现,但搁置了8年之久的巴以和谈终于得以恢复,并保持了继续进行的势头。 其实,一年内和谈取得突破并签署内容广泛的和平协议,本来就是布什急于在卸任前取得外交政绩的一厢情愿。 边界划分、耶路撒冷地位、巴难民回归、犹太人定居点前途和水资源分配等最终地位问题,都是目前巴以和谈难以逾越的障碍。 不过,令美国人对实现巴以和平的目标感到悲观的现实原因,还是以巴政坛的风云突变。 尤其是以色列前总理奥尔默特被迫辞职、前进党新主席利夫尼组阁失败、以色列提前大选,使重启的巴以和谈基本陷于停顿,至少要维持到明年2月大选的看守内阁,没有权威就巴以问题作出重大决定。 正如美国国务卿赖斯所说,以色列政局现状限制了政府达成协议的能力。 巴勒斯坦政坛的现状,也是阻碍巴以和平协议达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去年6月形成的割据局面,使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事实上已经成为半个巴勒斯坦总统。 最近,巴解组织中央委员会选举阿巴斯为巴国总统,遭到哈马斯等巴激进组织的断然拒绝。 哈马斯的掣肘,已经并将继续大大牵制阿巴斯的和谈努力。 此外,哈马斯被排除在巴以和平进程之外,又大大削弱了和谈成果的权威性。 正如一位阿拉伯国家中东问题专家所说,即使阿巴斯同以色列达成协议,也会因无法执行而失去意义。 三、以色列同哈马斯达成停火协议。 在埃及的斡旋下,以色列同哈马斯等加沙地带巴武装派别于今年6月19日达成了为期半年的停火协议。 停火形势虽然脆弱,但前4个月双方基本遵守了各自的承诺,巴武装派别发射火箭弹和以军定点清除的次数均明显减少。 这对缓解加沙紧张局势起了一定作用。 不过,进入11月以来,停火协议出现岌岌可危的局面。 4日至5日,以军对加沙地带发动军事行动,打死11名巴武装人员;巴武装人员也向以色列境内发射了60余枚火箭弹。 此后,以色列关闭了加沙的货物运输通道,加沙局势趋紧。 11月23日,加沙地带的巴武装派别举行会议,同意继续遵守停火协议,以换取以色列开放加沙地带的货物口岸。 然而,就在5天后,哈马斯下属武装派别卡桑旅又向以色列南部地区以军基地发射迫击炮弹,造成8名以军士兵受伤。 事件发生后,以色列副防长维尔纳伊宣称,以军接近于在加沙地带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 加沙局势的时紧时松,当在预料之中。 四、伊朗核问题虚惊一场,但未酿成军事冲突。 今年5、6月间,在伊朗核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的情况下,把伊朗核计划视为致命威胁的以色列,坚持要对伊朗核设施实行外科手术式打击,并为此作好了战争准备;布什也一再扬言一切选择都摆在桌面上。 以色列媒体也不断炒作说,美以对伊朗动武在所难免。 然而,布什始终没有首肯以色列的动武要求,致使以色列迟迟未能得手。 一度十分紧张的伊核形势让全世界虚惊一场。 相反,这一年美伊关系还发生了戏剧性变化:美国助理国务卿伯恩斯同伊朗代表一起出席日内瓦伊核问题伊欧会谈;美国篮球协会邀请伊朗国家篮球队赴美备战北京奥运会;美国政府宣布将在德黑兰设立办事处。 2006年12月以来,安理会先后就伊核问题作出3个决议,不断对伊朗加大施压力度,试图迫其弃核。 但是,伊朗始终没有放弃铀浓缩。 在美国的推动下,伊核问题6国今年5月又提出一个复谈方案,对伊朗软硬兼施。 就在伊朗迟迟未予答复的情况下,美欧峰会6月9日通过对伊朗新的制裁措施。 不过,伊朗对这一切并未为之所动。 11月13日,伊核问题6国代表再次在巴黎开会,讨论对伊朗实施新的制裁,又是无果而终。 西方国家主张加大制裁,中俄则表示反对。 五、叙利亚和以色列在土耳其调解下开始的间接谈判取得一定进展,为未来的直接会谈做好了铺垫。 六、叙利亚和黎巴嫩正式建交。 叙黎摈弃60多年的恩怨,今年10月14日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实现双赢选择。 七、土耳其打击库尔德工人党武装,没有引发土耳其和伊拉克的边界冲突,也未酿成库尔德斯坦独立问题死灰复燃。 美国权威有所下降随着美国全球霸权地位的动摇,布什政府在中东地区的权威也有所下降。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美在伊驻军协议难产,二是布什钦定的年内签署巴以和平协议的时间表泡汤。 经过8个多月的讨价还价,美伊终于敲定了美在伊驻军协议,并于11月27日勉强获伊国民议会批准,从而使布什免遭联合国授权结束、美军非法驻伊的尴尬局面。 2003年10月,在美国的推动下,安理会通过1511号决议,授权组建一支由美国主导的驻伊多国部队。 布什政府急于在12月31日联合国授权结束之前,同伊签署一项双边协议,以使美国继续在伊驻军合法化。 作为伊拉克的占领者,美国想在伊继续驻军,应该不是太难的事情。 况且,伊安全形势尚未根本好转,暂时还需美军帮忙。 然而,为了签署这项协议,原计划3月初开始、7月底结束的美伊谈判,一直拖到11月底才勉强达成一致。 而且,这项规定美军驻扎3年的协议虽已签署并经伊议会批准,但议会同时决定明年7月对该协议进行全民公决。 在美国人看来一个十分简单的双边协议,却如此大费周折,并在撤军时间表、美国人治外法权和美军单方面采取军事行动的权限等重大问题上,布什政府还不得不作出一定让步。 尤其是就协议进行全民公决,曾经是布什坚决反对的,因为这对勉强达成的美伊协议来说,显然凶多吉少。 这一切无疑让过去一呼百应的美国,在全世界面前大丢颜面。 巴以和平协议不能如期签署,则是另一让布什政府脸上无光的事情。 2007年11月,由布什亲自主持召开的安纳波利斯中东问题国际会议上,以巴领导人承诺重启搁置多年的巴以和谈,并力争在2008年底前达成一项内容广泛的和平协议。 但是,一年时间即将过去,巴以和谈迄今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赖斯最近在以色列访问时十分不情愿地说,原定今年年底以前达成巴以和平协议的目标,不大可能实现。 这是一直对重启的巴以和谈踌躇满志的美国领导人,第一次对和谈前景表示悲观。 上月底,布什和奥尔默特在华盛顿进行双方卸任前最后一次正式会晤后发表谈话时,均未再提年内签署巴以和平协议的话题。 布什钦定的时间表,已经无法兑现。 三大热点充满变数展望2009年,随着美国政府的更迭,中东三大热点的发展趋势充满变数。 首先,伊拉克问题将主要围绕美国撤军和安全形势变化而发展。 当选总统奥巴马从布什手中接过伊拉克的烂摊子后,肯定会在撤军问题上有所动作,但16个月完全撤军的承诺不可能完全兑现。 美军染指中东,是美国多年的梦想;长期驻军伊拉克,更是美国的既定方针。 美国迄今为伊战耗费的4200多条人命和6000多亿美元,不会付诸流水。 美在伊驻军协议虽可保证今后3年美国驻军的合法性,但随着美军的继续留驻和部分撤出、伊拉克年初地方选举和就美伊协议全民公决的举行,基地组织和反政府武装的活动会有所抬头,争权夺利的民族和教派斗争会进一步加剧,伊总体安全形势短期内可能会出现逆转。 全民公决否决美伊协议的可能性很大,美伊关系存在新的变数。 其次,巴以和谈可能继续,但短期内谈不出结果。 新一年和谈能否取得进展,取决于以巴政坛的变化。 一方面,如果以色列相对温和的前进党或工党在2月的大选中获胜并组阁,则会对和谈有利;但如果内塔尼亚胡卷土重来,巴以和谈可能会遇到新的麻烦,甚至可能被重新搁置。 另一方面,如果巴内部阵线在埃及等阿拉伯国家的调解下实现民族和解,则对和谈有利;否则,和谈将很难取得突破。 越来越多的分析人士认为,巴以和平进程不能排除哈马斯。 在巴以和平进程中,美国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调解人作用。 但是,任何美国总统都不可能改变偏袒以色列的立场,奥巴马也不可能作到一碗水端平。 所以,在解决巴以问题上不能对奥巴马期望过高。 再次,伊朗核问题将成奥巴马最头疼的难题之一。 奥巴马主张对伊朗采取胡萝卜加大棒政策,但也明确表示伊朗拥核不能接受。 而伊朗也多次声称不会放弃核计划。 因此,以美伊为核心的国际博弈会继续下去,伊核问题短期内和平解决和军事解决的可能性都不大。 然而,随着总统换届,美国和伊朗的关系可能会有进一步变化。 奥巴马直接接触伊朗领导人的主张、伊朗改革派哈塔米或者温和派拉夫桑贾尼在明年大选中或重新上台,都是美伊关系令人期待的积极因素。 08年经济形势分析首先是第一个方面,那么国际经济形势的初步分析,那么基本的概括的观点,受美国次贷危机,美元贬值,国际石油价格和粮食价格不断攀升等主要因素的影响,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将明显下降,世界通货膨胀将明显上升,世界贸易率将明显回落。 主要反应世界经济的三个主要指标来概括一下2008年世界经济的情况。 那么这张图表,我们大家可以看到,有关国家组织和预测机构都曾经对世界经济增长率做出预测,那么最新的预测结果是这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2.6%,比2007年回落1.1个百分点,那么英国经济学家智库也预测世界经济增长率在2.6%,回落1个百分点左右,预测比较低的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是2.1的增长,那么英国公司预测得稍微高一点,是2.9的增长,初步判断是回落1个百分点左右。 那么我们再看一些大的发达经济体的情况,美国的情况是这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是08年经济增长率是0.5%,将回落1.7个百分点,亚洲开发银行认为回落1.7个百分点,英国经济学家智库认为回落1.4个百分点,总的来看,美国2008年经济增长率将会回落1个多百分点。 那么欧元区呢,各家的预测结果是在1.4到1.7之间,回落大概1个百分点左右。 日本呢,各家的预测比较接近,1.3到1.5之间。 这三个经济体梯次回落,回落最多的是美国,其次是欧元区,再次是日本。 那么08年发展中国家经济仍然保持较快的增长,但受发达国家经济减速的影响,增速会减缓,08年发展中国家增长0.7,那么这些新兴的经济大国也都是回落的。 亚洲开发银行曾经预测,08年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是0.6,回落1.1个百分点,回落的主要原因是包括中国和印度在内的大多数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会出现回落,中国进出口增幅会出现回落,继而影响经济增长率,印度经济增长更主要是内需,经济增长率回落幅度较少,中国经济增长10%,印度经济增长8%,分别比07年回落1.9和1个百分点。 亚太经社理事会最近公布,亚太地区的调查结果显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在07年达到近10年以来的最快,08年将会有所回落,07年这个地区的增长是8.8,08年是7.7,但是和世界其他地区相比,表现得仍然是比较突出,这主要得益于中国、印度这两个国家的快速增长。 08年中国经济将增长10.7,印度增长9%,俄罗斯也保持较快的增长,是6.5%。 那么这是世界经济增长率,总的来说还是,各大经济体呈现明显回落的趋势。 第二个方面是世界通货膨胀率,将出现明显的上涨趋势,那么受国家石油和食贫价格高涨,一季度全世界的CPI上升,世界银行统计从一月的3.9上升到三月的4.1,美国的在4%以上,欧元区从3.2上升到3.6,英国2.2上升到2.5,发展中国家从7.6上升到8.4,韩国、新加坡等国家上涨十分明显,印度、巴西、墨西哥的消费也稳步上升。 08年通胀的形势比较严峻,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通胀率均会上升。 第三点是世界贸易增长率,将明显地回落。 4月17号,世贸组织发表报告指出,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后,美元相对世界主要货币汇率持续走低,国际收入不平衡,不断高涨的国际油价与世界范围内的粮食短缺,08年世界贸易发展面对诸多不确定因素的挑战,世界贸易增长率将出现大幅度回落,今年世界贸易增长率将从去年的5.5%下降到4.5%,下滑已经成为定居。 那么4月9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08年世界经济展望春季报告认为,世界贸易环境的恶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大于发达国家,预计发达国家08年货物和服务进出口将分别增长3.1和4.5,比上年回落1.1和1.3个百分点,发展中国家将分别增长11.8和7.1,回落1.1和1.8个百分点。 第四点是国家经济形势对我国的影响。 首先是对外需的影响,有关全世界,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的回落,将导致影响。 对投资的影响,会导致我国出口增速放缓,降低我国出口行业的投资需求,对就业的影响,世界经济增长的回落导致我们出口增幅放缓,会影响出口行业的就业。 对价格的影响,世界通货膨胀率明显上涨,加大了我国输入型通胀压力,提高了进口成本。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产生的间接性影响不可低谷,我们股市因全球金融危机在大幅波动中走低。 美国贬值造成国际投机资本大量进入,不仅触及我们金融体系的危险,而且造成外汇储备美元收益的影响。 对我国宏观调控的影响,国际诸多复杂因素,加大了宏观调控的难度,调控中间受到一定程度的挤压。 第二个方面是国内经济形势的分析,首先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析,就是雨雪灾害的影响。 那么我们在对08年国内经济形势做一个总的判断,我们是从需求的角度来判断,首先是从消费需求角度判断,那么一是2007年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比较快,那么07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7.2,比上年加快1.85个百分点,这个超过了GDP的增长,是近些年少有的状态。 那么这个农村居民人均的增长,会刺激需求的增长。 第二个就是根据党的十七大的部署,从1月1号起,国家提高了城市和农村的低保水平,将拉动消费需求。 二是奥运将带动居民的住宿、餐饮等领域的消费。 四是灾害增加了政府在救灾方面的支出。 现在还有一个新的情况是地震灾害,财政的损失是非常大的,但是流量,对GDP的影响很可能在投资上,会在消费上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 那么从投资需求的角度看,既有刺激需求增长的因素,也有抑制需求增长的因素。 刺激的因素,比如政府换届,将带动投资的增长。 二是新开工项目较多,三是灾后重建,包括电力等基础设施的重建,房屋等基础设施的重建,将刺激消费需求的增长。 抑制的因素一个是从紧的货币政策,以及相关的土地政策、环保政策将抑制增加,二是世界经济增幅减缓,会降低我国出口行业的投资需求。 那么从出口需求角度看,一是全世界,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经济明显回落,将导致我国出口增速进一步回落,二是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增加,将抑制出口的增长。 那么一季度我国出口增长21.4,比去年回落了6.4个百分点,进口提高了10个百分点,顺差同比下降10.6个百分点。 那么初步分析,概括起来,08年消费需求增长有可能保持或者略高于07年的水平,投资需求有可能略低于07年的水平,出口需求的增长有可能低于07年的水平,那么整个的经济增长率可以略低于07年的水平。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7201.html
起亚EV3量产版官方预告图 将于5月23日发布
称 我有精神疾病 女子用跳绳勒死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