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效率的勤奋只能扼杀孩子的发展 我国教育现状如何 张志勇

原标题:张志勇:我国教育现状如何?没有效率的勤奋只能扼杀孩子的发展

5月24日—26日在西安举行“第二届青少年心理安全论坛”,以“重塑教育价值观:快乐学习,快乐成长”为主题,邀请教育家、心理学家等国内知名人士齐聚古城,为广大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为重塑教育价值而共同努力。欢迎扫码报名 【第二届青少年心理安全论坛】重塑教育价值观: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教育已远离了其

自身的功能

这个话题与我们的教育价值取向有极大的关系。学校教育到底是干什么的?现在学生上小学为了上中学,上中学是为了考大学,考大学是为了找工作。在这样一个话语体系里,根本没有培养人的问题,没有为生活做准备、为终身发展做准备的问题。

当前我们的教育本身并不能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只有当教育和生活有了真正的内在联系,教育本身才更有意义,学生的学习也才更有兴趣;相反,学习脱离了生活和人自身的体验,学习就是枯燥的,孩子还有什么兴趣?学生只有在生活和实践中才可以体会到学习的价值是什么,比如他在课堂上突然解开了一个生活中的秘密,他的学习兴趣立刻就可以调动起来。

所以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回到教育本质上,教育是培养人的,教育应当让孩子们感受到当下教育的快乐,而不是工作之后挣大钱才快乐。为什么孩子们感觉到今天的学校生活最苦、最累,因为他们所学的东西与生活有很大的距离,都是和自身体验没有直接关系的东西,这是我国教育面临的重大问题。

教育要唤醒孩子内心

自我成长的需要

看待压力,关键要看清楚这种压力来自何方。是自己内心的一种需要,还是家长、学校强加给他的。当前学生感受到的压力多是系统体制下的压力,而不是内心自我成长需求所带来的压力。这是当前基础教育面临的又一个重大的问题。

考大学是为了什么?不少学生认为,就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让我的父母和自己过上好日子,而没有把自己将来的事业,同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联系起来,没有对国家未来的关心,更没有对人类命运的关怀。现在我们说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看不到蓝天,喝不到清水,但我们给了孩子这种人文情怀吗?

这种教育缺失之后,便造成了孩子境界的短视。他们没有自我内在发展动力,没有强大境界支撑下的动力,所有的压力都来自于学校、教师和家长强加的通过考学改变命运的压力。这种压力对孩子的发展是极其有害的。

我们的孩子没有学会自我管理,因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都没有给今天的学生提供独立自主能力成长的空间。

当我们培养的高中生缺乏学习兴趣、独立性和社会责任感缺失的时候,我们的人才培养就是非常值得忧虑的。我曾经提出“有大德才有大智慧”,大德是什么,是国家情怀、社会情怀、人类情怀,没有这种大德他就不会有大智慧。

钱伟长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钱伟长是依靠历史和语文考了满分进入清华的,他的物理只考了5分,但是他却成了中国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为什么?日本人入侵中国了,他要报效祖国,就毅然放弃了中文,改学了物理。他没有物理学的基础,可他成了这个领域的大家。这说明情怀和境界是决定人生和事业高度的重要因素,是推动人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所谓要给学生一定的压力,要我看来,就是要唤醒学生内在的追求,没有内在的人格的自我觉醒、自我意识的觉醒,外在的所谓各种压力,对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所起的作用不仅是短暂的,而且就学生的终生发展是极其有害的。

不能不说,一些高中生离校时采取的极端发泄方式,不少高中生一旦进入大学就迷失方向、不愿意学习,就是这种恶果的直接体现。

减负不是 我国

教育改革的真正目标

我不赞同减轻课业负担这个说法。我认为,应该改变学生学习的性质、结构和状态。什么叫性质?从被动到主动学习。现在学生的学习负担为什么重?是因为是被动的,不是主动的。结构,就是学习内容不能是单一的,必须是多元的。既有书本学习,也有实践学习;既有课堂学习,也有校外的学习;既有制度化学习,也有自主的学习。状态,是指学生的学习是有兴趣的,是有效率的,没有兴趣、没有效率的学习负担是无意义的。

我一直在传播一个观念:中国教育改革的目标不是减轻负担,而是改变学生学习的性质、结构和状态,让每个学生每天除了正常的吃饭、睡眠、交际之外,都能过一种有意义的学习与生活。

因此,谈到减负,只做“减法”,没有“加法”是不科学的,我们要减学生过重的、单一的、单调的、被动的知识学习负担,同时要增加学生长期缺失的社会实践、读书以及个性化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中国学生缺失三种“素质”

我对中国教育有一种深深的忧虑。今天,中国的学生热情、独立、开放、自信,但却严重缺乏强烈的学习兴趣,独立性和社会责任感缺失。

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是学生最重要、最宝贵的学习素质,是引领、促进、保障学习有效学习、终身学习的重要品质;独立性,是学生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与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对自己的自主管理能力、对生活的自主处置能力、对问题的自主判断能力,等等;社会责任感,是学生对国家、对社会、对人类、对家庭所担负的自我使命。

我个人认为,这是中国学生与国外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存在的最大差别。而这三个要素又恰恰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

一个人的情怀和境界,不仅决定着一个人当下的学习,而且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和事业的高度。因此,学校教育必须唤醒学生内在的人生追求。

择校问题需要综合治理

说到底,择校问题是一个历史遗留下来的教育资源配置问题。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国家开始实行重点学校制度,改革开放之后,为了所谓的“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国家还是集中财力办了一批重点学校。这个问题一开始并不突出,等教育普及率大大提高的时候,资源不均衡问题就十分突出了。

2006年,《义务教育法》明确提出,义务教育要均衡发展,把均衡发展上升

为国家政策。解决这个问题,一要抓资源配置增量均衡;二要通过标准化学校建设,解决学校之间存量差距过大的问题。三要通过促进优秀校长和教师的流动,解决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水平差距过大的问题。这恐怕是我们各地下一步要突破的难点。

我认为,因为教育资源配置的巨大差距带来的择校应该解决。但由于学校办学特色和个性不同,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迁徙和长期流动等因素带来的择校问题会长期存在,所以我们对择校要持历史、客观的理性态度。当资源配置相对均衡,校长和教师顺畅流动,这一切形成制度化,还存在择校问题,怎么办?这时学额的分配要有公平的办法,要有民主的监管机制。比如电脑摇号就是个好办法。

不反对基于

内在兴趣的校外班

选择兴趣班的关键在出发点。比如奥赛,很多家长给孩子报奥赛班的出发点就有一些功利,他们把奥赛作为敲门砖为孩子升学做准备。这跟人的天赋和成长是没有关系的,很多参加奥赛的孩子并没有天赋,奥赛变相成为扼杀人才的一种工具。所以我主张各种奥赛必须和升学的功利价值分开,不能把它作为升学的敲门砖。

三年前,山东省即把所有的社会证书考试和中考切断了关系,包括奥林匹克竞赛都不能作为升学的条件。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呼吁,高等学校自主招生也应该和奥赛切开,各种奥赛的金牌获得者不能直接获得升学资格。

将来我们彻底把这些功利切开以后,才能引领家长让孩子因兴趣、因天赋、因素质而参加自己内心真正需要、真正喜欢的兴趣班、奥赛班,而不是直接把它作为敲开各级各类学校大门的“敲门砖”。

没有效率的学习,学习

时间 越长,学习成绩越差

爱孩子是人人都会的,对于父母来说这是天然的本能。但是会爱孩子不是每个家长都能做到的,真正爱孩子是尊重孩子,要知道自己孩子的长处和短处。

教育是有规律的,也是有方法和科学的,从整体上讲,家长的教育素养还应该进一步提高。当然这不能一味地指责我们的家长,实际上学校的工作做得并不好。很多学校是挂着家长学校的牌子,但是很少和家长就教育孩子的科学问题真正进行过沟通。比如:我们开了许多必修课、选修课,家长认为不必要,认为只要开好考试科目就行了。他们不懂得,课程就像一个营养菜单,讲究科学的结构和比例问题,这些都需要跟家长沟通。

必须要让家长了解关于课程开设的科学知识,学10个小时未必比8个小时成绩高,如果缺乏学习兴趣、不讲学习方法、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话,学生的学习时间越长,学习成绩会越差。

“勤奋”是一个好品质,如果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勤奋会带来好的效果;如果走在错误的道路上,一个人越勤奋,其恶果会越严重。没有效率的勤奋只能扼杀孩子的发展。

作者:张志勇(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国家高端智库教育国情调查中心主任)

【第二届青少年心理安全论坛】重塑教育价值观: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应试教育,对国内的教育事业有什么危害?

应试教育是我国最常见的一种教育方式了,这种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通过考试,所以才去学习的,但这对于孩子自身以及对于教育事业,其实都是有一定危害的。

一、对创造力的影响

应试教育他最大的就是影响了孩子的创造力以及想象,因为在这当中都是有固定的答案,以及固定的思维套路,会告诉孩子,这道题应该怎么回答,并且明确的告诉他不要怎么做。所以这就是从根本的去抑制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发展其实是应该要多面化,并且要对于他们的优势进行更深入的培养,也就是说要擅长发现孩子的优势,才能够让孩子达到一个多方面的发展。但是应试教育,他其实就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学生每天最多的就是呆在课室里面,看书,复习,考试,甚至是不让他们看课外书,因为在学校的眼里面看课外书是会影响学习的。

二、读书是唯一的出路

在老一辈人的眼里,他们可能认为读书是唯一的出路,因为在当时没有很多人能读到书,或者是拿到学历证明,所以他们认为读书才能够改变自己的生活,但是到现在来说的话,成才不只一条路。更注重的是孩子全面的发展,所以应试教育,其实在现在来说的话,也对孩子有一定的影响,会扼杀掉孩子很多的兴趣,甚至会让孩子在学习当中产生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只有学习才有用,但其实在社会当中,我们更需要的是全面化的人才。在学习知识之后,更应该知道的是,该怎么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以及它对我们的作用是什么,而不是只知道他在答题过程当中应该怎么写。

三、压力很大

学生去应对考试的压力显示非常大的,因为他要承受学校、家长以及身边朋友的看法。很多人都会有一种攀比心理,就是认为自己如果考的不好的话,会被别人看不起,家长也会因为她考的分数而责骂他,所以这是让孩子有非常大的压力的。

孩子一直很努力却没什么成绩?可能是陷入了“低水平勤奋”的困境

家长们都想培养出一个全面发展的“优等生“,但在中国的传统学习模式下,孩子往往被培养成“被动学习”的练习者。最终导致孩子和父母都陷入了“低水平勤奋”的困境之中,父母的教育、孩子的努力都不见效果。

那如何才能打破这种局面呢?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本书,我会从5个部分来解读:1、学习的误区:差生和优等生之间存在6大学习障碍;2、提升学习效率的六大技能;3、学习自控力:成为别人眼中的最牛优等生关键;4、养成终身竞争力;5、教养格局:作为父母要用智慧和格局养孩子

谈到孩子学习,家长们总是习惯性地把小朋友们放在一起比较,经常挂在嘴边的是,你看班里的同学,上课认真听讲,回家也安心写作业,怎么你就做不到刻苦学习呢?老师讲课的内容你也记不住等等类似的话。

《学习的格局》这本书,作者黄静洁在第一章就讲了差生和优等生之间存在的6大学习障碍。

第1个是,“学习区”障碍

这是介于舒适区和恐慌区之间的那部分,孩子在舒适区练习太久,对学习会失去满足感、成就感,但家长一旦给孩子报了超出水平的课,又会把孩子推入恐慌区,造成挫败感。

大多数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会忽略“学习区”的重要性,让孩子陷入上述两种极端境地。

第2个是,孩子记不住课堂知识,学习低效能

生活中,有些孩子很努力很认真在学,但成绩却一直不好,也记不住课程内容。这是因为在传统学习模式下,孩子学到的知识留存率最高也只能达到30%,而如果是他们主动自主学习,同时不断向外输出学到的知识,那么知识留存率将可以达到90%。

第3个是,孩子不断犯错,妈妈不让犯错

一说到孩子犯错,着急的家长们,脾气或者是坏心情立马就来了,直观反应是一味指责犯错的孩子、脑海中绷着一根弦生怕他们再犯错。但作者在《学习的格局》中说,孩子犯错不一定是失败的,还有可能是成功的。要想培养出优等生,可以尝试接受孩子有效犯错。

第4个是,学习缺失目标

经常有父母觉得自己的孩子不爱学习,定了目标坚持不下来,比如每天练钢琴20分钟,读英语30分钟……孩子做不到的原因,其实是这些目标都是父母作为“权威一方”,单方面制定的,当他们被动去执行这些目标时,一般没有太有效的学习结果。

第5个障碍是,没有创造力

没有创造力的表现是,孩子遇到新问题会感到措手不及,更容易表现出躲避甚至是逃避的行为。比如,当老师分别将孩子熟悉的问题类型A和问题类型B结合在一起,衍生出一个新的问题C,那么此时,就会有一大批学生觉得这种题型老师没讲过,不知道该怎么做。

第6个学习障碍是,缺乏主动性

不知道有没有父母经常觉得,孩子开学后,他们不会主动提升自己的学习,作业再三提醒才做,考试要叮嘱可以复习了才开始学习……压根感觉学习是为父母学的。这个学习障碍形成的原因是,中国父母习惯包办、管理孩子的一切,使得孩子在学习时缺失内在驱动力,他们会觉得反正爸妈都会给安排好的,我照做就可以。

以上6大学习障碍是作者在一开篇就提出来的差生和优等生之间的不同,同时这也是父母在督促孩子学习时,常遇到的痛点。那应该怎么解决呢?

作者说,孩子的学习是从低阶学习向高阶学习不断攀升的,这也就要求孩子的学习技能必须从低阶向高阶提升。——《学习的格局》

在第二部分,作者给了提升学习效率的六大技能,可以概括为以下2点:

第1点,学习的本质是记忆策略、时间管理、学习策略

提升孩子的学习效率,必须意识到人们对于知识记忆,是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逐渐减弱的,需要有正确的学习策略加以辅助。

书中提到了2个小技巧来提升记忆:重复记忆和测试效应。也就是说,在学习之后通过重复去复盘学习过的知识以及用小测验来检测知识掌握的牢固度。除了提升记忆之外,还可以借助“时间饼”和“吞青蛙”理论来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和意识,同时让孩子学会使用康奈尔笔记法来抓住课堂学习的重点。

第2点,用好三个“力”:提问力、理解力、分析力

在对学习有了本质的认识,那接下来提升孩子的高阶学习需要用好三个“力”。

首先是,提问力。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好的提问能够让孩子的思辨能力、反思能力和判断能力越变越强。书中给了一个好用的提问工具——KWL(也即是,K-know我知道的,W-want我能知道的,L-learned我学到的);其次是,理解力,对于同一个知识,不同的孩子理解能力是不同的,那么父母要多想想怎样帮助孩子“看”到理解是怎么发生的,跟着孩子一起借助思维导图看到问题的线索,同时为孩子展示“剥洋葱”的学习态度,一层一层深入;最后,是分析力,有了前面两个能力的基础,还需要做的是引导孩子用分析力来给自己的学习做决策,就是我应该要怎么学,我怎么学才是有效的,遇到学习的问题我应该怎么去寻找办法。在不断分析的过程中,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自然而然就提升了。

当然除了提升学习效率的技能之外,本身孩子自身的品质和能力也是不能忽视的。

作者说,成为最牛优等生除了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目标之外,还需要有五项核心品质和能力,概括总结为学习自控力,也即是:责任心、自律性、专注力、批判性思维、阅读力。

它们的排序是紧密相连的,最基本的是责任心,有了这个,孩子才能看到自己应该做的事,会主动学习以防止陷入被动之中;另外,好的学习表现,智力很关键,但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及自律性的约束也在发挥作用。

接着是专注力,孩子能够在学习上专注多长时间也影响学习最终的结果,比如一个孩子能专注看1小时的书,另一个却连10分钟都做不到,那么显然,前者知识记忆时间相对更长,知识留存率更高。

然后是批判性思维,孩子在学习阶段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再加上天生的好奇心,如果孩子没办法对外界的事物有自己的判断力,没办法批判性地看问题,辨别真伪对错,那么影响的将是孩子的一生。

最后是阅读力,有的人可能会疑惑,为什么在这里提到了阅读力,作者也给出了答案:一个不会自主阅读的孩子,就不会自主学习,而一个不爱阅读的孩子,就很难爱上学习。

解读到这里,我们知道了学习不好的差生和优等生之间的学习障碍有哪些,以及提升学习效率和需要具备的学习自控力是什么。以上可以是提升孩子学习,需要具备的“硬实力”。而经常被父母忽视的还有“软实力”,但这却能帮助孩子养成终身竞争力。

在很多父母的教育观念里,他们认为,不做好当下,是走不到未来的。父母在督促孩子提升学习时,往往重视的是当下孩子存在的问题应该怎么做。

然而作者黄静洁说,每一项科学的发明或者文明的进步都是把着力点放在未知的时空里的,孩子的学习教育也应该有这样的未来眼光。

在作者给出的孩子未来需要的“软实力”中,可以总结为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内向竞争力,即学习适应力、情商

学习适应力指的是孩子要具备灵活的思维能力以及转变思维能力,有效锻炼孩子适应力的方案是父母要多引导孩子自我对话,适当打破一些常规性的活动,提前跟孩子商量,改变一起日常玩 游戏 的规则,同时经常陪孩子读一些笑话和冒险故事。

另外,还需要注重孩子的情商教育,这不仅会影响孩子的自我 情感 认知和人际关系,同时会对孩子的性格养成有不可逆转的作用。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的智慧需要在幼儿时期进行,这决定了他之后跟除了自己之外的人社交和协同的能力。

第二个方面,外向竞争力,即协作力、抗挫力、交友力

接着说外向竞争力,包括和其他人协作,以及面对挫折是否能够顺利度过,也就是成年人常说的“逆商”,孩子也需要这样的关键能力;在前面说到提升学习效率的时候,有提到过,主动学习其中有一条,对外输出的学习效果能够让知识留存率大大提高,那么对外输出需要有对象,此时需要孩子有交友力,利用自己的社交活动扩大学习半径,让他们建立自己稳定的朋友圈。

如果有起跑线,父母的格局就是孩子的起跑线。《学习的格局》一书有理论、有故事、有方法,可以系统性地帮助父母提高自己在子女教育上的格局。

——吴军(硅谷风险投资人、文津图书奖得主)

作者在本书的最后一章说到,除了孩子应该做到哪些,父母的教养格局其实是对孩子影响很深远的因素。父母要认识到,自己是陪跑者,而不是代跑者。父母完全可以用正确的方法帮助解决遇到困境的孩子,比如使用非暴力沟通的方法解决亲子之间的问题,以及有效赋权解决家庭代际教育观念,正确对孩子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做,让自己成为孩子的安全港湾。

如何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优等生,在中国的大多数家庭里面占据很重要的一部分,作者在这本书中分享了关于学习力的话题28个,并且介绍了65个落地实操的高效学习方法和208个学业提升的小技巧,而且最重要的是给出的这些方法,作者黄静洁都在自己15岁小儿子的学习教育过程中亲自试验过。

如果你对于孩子的学习教育还存在困惑,那么读完这本书,相信你能找到解决办法;如果你还没有孩子,读完这本书你也会重新认识,自己现有的学习习惯以及如何更加高效学习,相信也能对你有所启发。

努力学习目前还是普通家庭孩子的唯一出路吗?

不能说是唯一吧,但对于普通孩子来说,努力学习还是能为自己未来增加更多选择的。因为普通家庭可供运用的资源比较少,要是没有过硬的本领,还是踏踏实实学习吧。1.努力学习,还是有一定好处的于普通家庭的孩子而言,努力学习,虽说不是唯一的选择吧,但确实可以改变人生。因为普通家庭的孩子本就普通,努力学习可以掌握更多知识,能让自己未来的路走得更宽广。再者来说,努力学习能提升普通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遇到问题时勤思考的能力、以及在面对人生重大事儿上,具有一定的选择和判断能力。所以普通家庭的孩子,更要重视学习,虽说不知道以后出路在哪儿,但努力学习还是能为自己争取一定主动权的。

2.学习好,可以掌握更多选择权

在现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很多人都会陷入一定的焦虑。而于普通家的孩子来说,学习好坏就显得分外重要。因为学习优劣对应的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人生。普通孩子努力学习的话,可以拉开和别人的差距。或许在短时间内,这种差距效果不明显。但从长远来看,普通孩子努力学习,还是能为自己争取到更多选择的。所以说为了以后能够过上好的生活,普通家庭的孩子还是应该努力学习啊。

3.时代在发展,普通家庭的孩子有很多出路

时代在飞速发展,每天都在不断变化着。对于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除了学习之外,要是拥有别的天赋,比如:音乐天分啊,或是有舞蹈天赋啊,再或是具有创作的天赋啊,都可以在后天着重培养一下。当孩子有了擅长的技能,就会为孩子的未来增添更多的选项啊。毕竟现在的时代不同于以往的时代,不是只有学习这一条路可以走,只要习得了独有的技能,普通孩子也会有好的发展的。而家长就要善于去发现孩子特有的优势点。

要说努力学习其实并不是普通孩子唯一的选择,但却是一个最快捷的路径。因为努力学习能让普通孩子的学识变得渊博,也能够提升普通孩子的学习能力。即便未来发展变化很快,也可以随机应变,是能为普通孩子增添更多可能的。因此,普通家庭的孩子,要把握住学习的机会,不断升阶,拓宽出路。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7260.html
晚年却想回国养老 为了美国国籍 高才生为美研发洲际导弹
机构 前4月TOP100房企拿地总额2850亿元 同比下降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