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尼科尔斯 《蜂蜜之地》剧照 阿塔纳斯·乔治夫 塔拉尔·德尔基 《恶魔的育成》剧照
近年来,国内外纪录片都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由此引发的各种争议也不绝于耳:如何理解纪录片的“真实性”和“故事性”?创作者的主观意图是对纪录片的加持还是弱化?科技进步如何影响纪录片的创作?在今年的上海电影节上,本届金爵奖纪录片单元评委会主席比尔·尼科尔斯,今年金爵奖纪录片单元评委塔拉尔·德尔基,以及去年金爵奖纪录片单元评委阿塔纳斯·乔治夫一起出席了尼科尔斯的大师班,分享了他们在纪录片创作中的感悟与见解。
纪录片的核心是“提供知识”
美国学者、旧金山州立大学电影学荣誉教授比尔·尼科尔斯是当今学界享有盛誉的纪录片理论家之一,他编辑的《电影与方法》帮助建立了电影研究的学科规范;《现实的再现》开创了当代纪录片的研究,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纪录片研究工作才得以快速和大规模地展开。他的电影普及著作《引人入胜的电影》是第一本将电影的形式特点作为社会表现媒介的电影研究著作。而对于所有纪录片创作者、研究者而言,尼科尔斯的《纪录片导论》更是不容错过的作品。
人们为什么越来越爱看纪录片?尼科尔斯认为,人们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加强自己对于世界的理解,提升个人智慧,而看纪录片就是方式之一。“事实并不是纪录片的核心,对我来说是这样的。提供‘知识’才是我们的核心,无论是具象事物的知识,还是非实体、非具象的知识,抑或是经验性的知识,这些都是纪录片的核心所在。”
尼科尔斯进一步解释说,他所谓的“知识”远不止字面意思这么简单,尤其是“经验性的知识”。它涉及到感受、情感和思想等多个方面,“这是我们从自己内心深处所感受到、理解到的知识,它能够影响我们人类,这就是我们讲故事所提供的知识。信息非常重要,但是与纪录片如何触动和影响我们相比,它是次要的。”
尼科尔斯表示,现在很多纪录片通常以故事的形式讲起,有开头、中间、结尾,最后有结论,会去给观众创造一个完整的体验,是一个完整的故事。
尼科尔斯列举了目前六种被广泛使用的纪录片开场方式:问题探讨、行动呼唤、情形审视、媒体呈现、情绪唤醒和表达讽刺。他表示,“这些不同的开场,从特定的角度将我们带入纪录片的世界,以一种特定的方式思考世界,可能不是为了解决一个问题,或者以某种方式来进行行动。”例如问题探讨、情形审视类的纪录片开场,都在强调某种“具象的经验的知识感”。比如一个小女孩手里拿着危险的小动物,一位在荒蛮土地上孤独行走的女性,这些极具冲击感的画面,“目的都不是分享信息,而是创造一种‘知识’、一种感觉。可以让我们强烈地参与进来,表达讽刺的开场可以让我们重新思考我们的所见所闻,并怀疑它是否是表面上的这个样子。”
纪录片讲故事,是为了促成人们的理解
比尔·尼科尔斯认为,纪录片要像虚构类的剧情电影一样,会讲故事,人们需要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理解世界,“讲故事,已经是纪录片力量的重要部分。讲述故事一直是我们创建意义的方式,但不是仅仅去做解释,而是促成人们的理解。”
一部纪录片能否创造“理解”,或者创造出怎样的“理解”,考验的是观众和作品能否实现双向奔赴。从观众的角度而言,对一部优秀纪录片的理解,情感和理性都不能或缺。尼科尔斯强调,这是一种特殊的纪录片的理解方式,“这个理解已经超越了我们平常所说的信息、意义,它是基于体验的。我们对纪录片主观的参与,使我们能够通过片中一个代表生活的隐喻,把握生活本身的形状和感觉。”
他以纪录片《蜂蜜之地》举例,《蜂蜜之地》讲述了北马其顿山区的女养蜂人哈蒂兹·穆拉托娃因为游牧民族侯赛因·萨姆一家的到来,使得她平静的生活开始被打破的故事。尼科尔斯说:“看到片中一个女性在一个荒蛮的土地上行走,你会想这是什么意思?你必须花一些时间去理解,理解这些故事和体验。所以纪录片开端,就会邀请我们进入这个领域,纪录片的制作人努力向我们表现镜头中的世界,那里居民的价值观,那里生活的过去和未来。而我们作为观众则是开启了一段旅程,我们的目的地是未知的,但我们被其吸引,愿意充分享受这段旅程,愿意理解片中的故事。”
纪录片更加主观、更具表现力,但必须客观真实
由于纪录片更加追求故事性,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如何理解纪录片的“真实性”和“故事性”?
观众可以“主观”,纪录片的创作者们则必须自律。事实上,从纪录片诞生之日起,一部纪录片能在多大程度上允许创作者们“主观创作”,一直是备受争议的论题。
在纪录片出现早期,研究者们倾向于认为纪录片必须是对现实诚实、真实的反映,但随着不同类型的纪录片出现,尼科尔斯等研究者们均提出,在客观真实之外,纪录片人能否给出一个特定的视角?这个视角是不是有助于观众从新的角度看待问题?尼科尔斯认为“纪录片讲述感动和影响我们的故事,‘他们到底怎么样去讲述’同样重要,”他说,从纪录片的发展历程来说,“强调更加主观、更具表现力的表现形式,也是纪录片的一个重要转变”。
尼科尔斯表示,20世纪60年代以来,纪录片的一个重要转变就是强调更加主观,更具表现力的表现形式,从说明性和诗意性的纪录片向观察性和对谈式的纪录片转变,纪录片制片人的视角、观点也因此变得越来越重要。也因此,尼科尔斯认为制片人一定要谨慎地对待你对素材的处理。“你要表达情感,但是你一定要反映人们现实的生活,一定要真实。”
在纪录片新的表现形式中,“摆拍重演”“情景再现”“动画演绎”等,都曾引起过争议。尼科尔斯表示,现在的纪录片有很大变化,有了更多的情感表达形式,“这在某种意义上,说服了我——纪录片也是一种艺术,它需要任何艺术所具备的素质,甚至可以是虚构的,但是这种虚构不能是其他艺术形式的那种虚构,因为它必须代表着真实,仅仅是为了服务于表达这个真实。”
尼科尔斯以真人秀《比弗利娇妻》为例,该节目邀请家庭主妇们来探讨自己的生活,好像是真实生活的体现,但其实是有脚本的,大部分主妇的表现都是经过节目精心策划的,既不是真实的她们自己,也不是真实的现实生活。因此,尼科尔斯认为“这是一种对生活过度夸大的版本,它是娱乐,并不是纪录片”。
而对于纪录片的虚构和非虚构,今年金爵奖纪录片单元的评委塔拉尔·德尔基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塔拉尔·德尔基是导演、制片人与编剧,他的纪录片《重返霍姆斯》和《恶魔的育成》分别于2014和2018年荣获圣丹斯电影节世界电影评审团大奖。《恶魔的育成》还提名了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长片。2023年,他执导的新片《大马士革天空下》提名柏林电影节最佳纪录片,他担任制片人的影片《好莱坞大门》入围威尼斯电影节。
塔拉尔·德尔基表示,有的纪录片会通过制片人的叙述来解释观点,他认为这种解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元素,“它可以很快地把观众拉进到我们的故事当中,观众需要一种指引,特别是你把他带到这样一个环境当中,他其实不理解这个环境当中发生了什么。”
对于纪录片当中的戏剧性,德尔基认为这是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纪录片的故事线,涉及到虚构和非虚构,这也是纪录片当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但它并不是由任何编剧写出来的,是由现实当中的人所带来的。”
德尔基还表示,纪录片素材并非拍得越多越好,“我们必须要选好角度,基于我和主题的关系,素材要反映出来这个关系,然后再去拍。同时我一定要想清楚这个故事的结构、方向,从第一幕怎么走到第三幕。”德尔基的这个观点也得到尼科尔斯的认可,“有时候‘少即是多’。”
要考虑观众,努力拍有永恒性的精品
虚构的剧情电影常常为了票房,要考虑观众需求,拍纪录片是否也要考虑如何吸引观众的问题呢?
塔拉尔·德尔基认为,拍纪录片应该很纯粹,“你只是为了想拍这部片子。有一些影片,比如说和这个世界密切相关的,对世界有影响的作品,过了两年、三年,人们还是想去看,因为它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纪录片中讲述的某个故事,你很难说哪一个时刻最吸引观众。在《恶魔的育成》当中,观众都能够感受到父爱、母爱,这是人们比较能够共情的,他们能找到和这部影片的一些连接。在观众走出影院的时候,他们不是很快就忘掉影片,而是还会继续思考这部影片,我认为这是吸引观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
阿塔纳斯·乔治夫是去年金爵奖纪录片评委,他以剪辑师身份进入电影行业,2019年其担任制片与剪辑的纪录片《蜂蜜之地》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70多个奖项,也是奥斯卡迄今为止唯一一部被同时提名最佳纪录长片和最佳国际影片的电影。
他认为吸引观众当然重要,这也是记者和纪录片电影人的一大区别,“作为纪录片的制片人,我想首先要注入情感。我经常和我合作的导演会有一些争论,这个影片到底是做给谁看的,导演总是希望能够取悦每一个人,但有的时候我觉得其实影片不应该是取悦每一个人的,我们一定要有侧重的人群,如果做到了这点,这个影片就会更好。因为我们没办法指望满足所有人,一定要有所侧重。”
阿塔纳斯·乔治夫也希望能做出精品,“甚至一百年之后,人们都要想去看,所以说我们要做永恒的精品。当然如何做到这点,挑战很大,但至少我们要尝试去做,一定要以很高的水准来要求我们自己,让我们所针对的每一个人有共鸣。”
比尔·尼科尔斯认为很难去说什么作品会是永恒的,但是它一定是和历史、质量相关的,还有观众的感知,“它是非常神秘的东西,但是它非常美妙,因为它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因为生命就是充满未知的。”
塔拉尔·德尔基也认为很难预测什么作品是永恒的,所以,电影人一定要有愿景、有信念,拍好的作品,“我们看到很多观众现在越来越喜欢非虚构故事,因为通过纪录片,对观众来说也是一种不同的人生体验,一种冒险,它会让你的人生与众不同。”
纪录片拍摄者要重视伦理、道德问题
纪录片拍摄者常面临伦理问题,比如拍摄中是否可以干预?尼科尔斯认为需要考虑的是,如果这个摄像机不在那里,我们只是在观察,是否这一切还会发生呢?“如果拍摄过程中,电影人做出了某种干预,那可能会带来不一样的现实。如果你与纪录片中的人物互动,而并不只是安安静静地观察他们,可能故事走向就会是另外一种。所以你需要考虑如何做,这取决于怎么样做比较符合伦理。”
阿塔纳斯·乔治夫坦承这是他一直在挣扎的问题,“现在还会挣扎。我并不是愿意去进行干预的导演,我更希望自己待在摄像机后面。”乔治夫说自己经常在拍摄时觉得两难,处理起来不容易,以至于他甚至希望将来不再拍摄关于人的纪录片,而是拍动物类的自然纪录片。
塔拉尔·德尔基也表示,对于纪录片工作人员来说,道德、伦理是非常需要重视的话题,“你向国家和社会的观众去展示这些话题,需要担负比较大的责任,如何通过纪录片进行正确的重现,这是我们需要考虑的。”
AI只会改变讲故事的方法,而不会改变其意义
AI技术势不可挡,那么AI将对纪录片有哪些影响呢?
尼科尔斯表示,自己对于未来发展的趋势是非常好奇的,对于AI,他既不支持,也不反对。“科学技术并没有好坏之分,需要考虑的是怎样去评估它,去赋予它价值,AI如果用不对的话,会带来很高的危害威胁,但是它也能带来一些新的潜力,所以我现在期待着看到它未来走向何方。”
就电影创作而言,尼科尔斯认为,技术革新只是意味着人们用什么样的工具来表达观点、讲述故事,比如,最早人们用石头在山洞里画画,后来有了文字、有了影像,现在又有了AI。“也许20年之后没有人会使用数字摄影机了,但不管怎样,讲述故事这种需求肯定仍是人性的一部分,所有国家、所有文化都需要这种故事的讲述。这涉及到我们生命的意义,即便现在有了AI,我们讲故事的方法可能会有改变,但是讲故事的意义本身并不会改变,这是永恒的。”
阿塔纳斯·乔治夫认为,从AI的发展来说,观众可以自己去创建内容,他们会想象一些故事,然后花几个小时就能做成电影。“因此AI对纪录片来说也是机遇,我觉得这对于剧情类影片的电影人来说会带来很大的威胁,因为有很多东西可能会被机器人替代掉,但是对于纪录片行业来说,我们是和真实的人打交道,和真实的事件打交道,所以机器人并不会替代掉这些人和事件。讲真人真事的过程永远不会停下来。”
塔拉尔·德尔基则没有这么乐观,他不认为AI发展是机遇,“可能AI会抢我们的工作,会让我们失业,也就是说,AI可能也会带来一些担忧和恐惧。这也要求我们需要考虑怎么样做出好的电影,能够让我们自己喜欢,对世界有好处。而且我们需要考虑怎么样去用好AI,把它作为一门科学技术来加以使用,改善我们电影的质量。”
技术影响再大,内容仍旧“为王”,尼科尔斯表示,纪录片发展至今,受社会、时代、科技等诸多因素影响,现在最为难得的是“新意”。“其实每一部纪录片呈现的都是不同的形式、不同的内容,我们不能用一成不变的观点看电影。每一部纪录片都来自于鼓舞人心的想法,我想看电影本身是否有新意,我希望用开放的心态在这些电影中找到新的内容、新鲜的元素。”
观看纪录片《百年商道》个人观后感范文
观看纪录片《百年商道》个人观后感4篇
《百年商道》摄制团队跨越10万公里,历时6个月,采访拍摄近百位人物。 该片实践总台“思想+艺术+技术”融合传播理念,下面是我整理的观看纪录片《百年商道》个人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观看纪录片《百年商道》个人观后感范文精选篇1
激荡百年风云,再耀时代新征程。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制作的四集纪录片《百年商道》12月19日起在央视财经频道播出。 该片讲述了招商局150年蝶变和筑梦前行的故事。 从洋务求强到抗日救亡,从义旗高举到改革开放,百年招商局心怀“国之大者”,用爱国精神和改革创新,以商业成功推动时代进步,创造了国企发展图强、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样本。 在新征程上,招商局正在书写踔厉奋发锐意进取的新篇章。
彰显百年招商风华正茂与祖国共命运与时代共发展的历程
1872至2022,历时150年,跨越三个世纪,中国民族工商业先驱——招商局集团,历百年沧桑,恰风华正茂。 该片以“崇商”“崇实”之道为基,以“与祖国共命运、同时代共发展”为灵魂,探寻招商集团“以商业成功推动时代进步”的商业之道。
《百年商道》分集题目为《家国》《商道》《奋斗》《海阔》,从四个方面,以“大时代与小故事”的纪实风格,去展示招商集团跨越三个世纪的发展历程,通过这个体量庞大、产业众多、布局完整的跨国民族企业的商业传奇,充分展示招商集团所体现的中国的商业文明和商业理念,充分展示招商集团的家国情怀,充分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企业如何成为国家经济建设中流砥柱的壮丽篇章。
1872年晚晴洋务运动时期,招商局诞生,打破了帝国主义对于海运和工业的垄断,掀开了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发展新篇章。 150年风雨历程中,招商局开创了中国100多项第一:中国第一家股份公司、中国第一条远洋商业航线、中国第一家船舶保险公司、中国第一条专线铁路、中国第一家华资银行、中国第一家企业股份制保险公司;1979年,招商局独资开发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工业区——蛇口工业区,打响了“改革开放的第一炮”……招商集团是《财富》世界500强中历史最悠久的中国企业。
实业报国是招商局历经百年风云矢志不渝的责任担当。 今天的招商局是一家业务多元的综合企业,业务主要集中于综合交通、特色金融、城市与园区综合开发运营三大核心产业和邮轮、大健康、检测等新产业,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
新时代,新征程,招商局致力于实业强国、金融报国,创造了三个“世界一流”,即世界一流的超级油轮运输行业、世界一流的综合港口综合服务商、世界一流的供应链物流服务商。 实现四个‘国内领先’,即国内领先的城市综合开发和运营服务商、国内领先的金融控股集团和特色金融服务商、国内领先的高速公路投资服务商、国内领先的海空装备服务商,由此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并实现招商局历史上的第三次辉煌。 同时服务国家战略,积极布局一带一路,打造东非吉布提“非洲蛇口”、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明珠”中白工业园区等。
观看纪录片《百年商道》个人观后感范文精选篇2
立体呈现“招商精神”的凝重史诗,生动记录招商人勇立潮头拼搏故事。
招商人越是在国家和民族遭遇坎坷苦难的时候,越彰显出民族大义。 抗日战争期间,为了延缓日军进攻,招商局以民族大义为重,毅然决然在长江上自沉局轮24艘(占招商局船舶总吨位的40%)阻塞航道,阻挡日军西进。
1949年9月19日晚上9时,“海辽”轮接令赴汕头运军队去舟山,在航行途中全体船员连夜油漆船体掩护,宣布起义。 在惊险、艰难的9昼夜航程后,“海辽”轮驶入大连湾,高悬起五星红旗,成为招商局第一艘在境外宣告起义的海轮。 1950年1月15日晨8时,招商局13艘起义海轮共600多人正式宣告起义,在各自船长的率领下,举行了五星红旗升旗仪式。 香港招商局从此进入一个历史发展的崭新阶段。
爱国、奉献、以民族大义为重的招商精神百年传承,初心不改。 勇立潮头,勇担重任,勇于逐梦,则是新征程上招商人对招商精神的崭新诠释。 如李立仪带领团队测试极地邮轮5号模拟火灾情景,他为中国造船业摘取两颗明珠而自豪,“我们已经成功的实现了航母的制造,邮轮这颗明珠也是我们几代人的梦想。 ”尹买徕自豪成为“新伊敦”轮的船长,这艘船标志着中国超大型邮船产业跨入了新时代。
32岁的黄俊杰有着出超出年龄的沉稳与自信成功竞聘为招商蛇口深圳公司副总经理,立志让改革开放的发源地蛇口再创辉煌。 胡勇,招商局太平湾总经理,带领团队要打造东北振兴的新高地。 王小帅,招商健康(蕲春)生产部经理在从艾草提取油精,让新药造福百姓。 黄明元,招商局集团驻非洲副首席代表,带领团队在吉布提创造一个“非洲蛇口”。 黄鹏,科伦坡国际集装箱码头首席执行官,让“海上丝绸之路”在斯里兰卡书写新的传奇……
观看纪录片《百年商道》个人观后感范文精选篇3
百年求索,商道逐梦。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制作的四集纪录片《百年商道》12月19日起在央视财经频道播出。 该片讲述了招商局150年蝶变和筑梦前行的故事,以当下的现实记录勾连跨越三个世纪的发展历程。 透过一个个商业传奇故事,生动呈现招商局“百年蝶变、逐梦向前”的闪耀瞬间,展示“以商业成功推动时代进步”的崇商之道、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以及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大局的使命担当。
历百年沧桑,恰风华正茂。 纪录片《百年商道》全片共四集,每集45分钟,分别是《家国》《商道》《奋斗》《海阔》。 纪录片聚焦“崇商”“崇实”之道,以“与祖国共命运、同时代共发展”为灵魂,以“大时代与小故事”的纪实风格,通过这个体量庞大、产业众多、布局完整的跨国民族企业的商业传奇,充分展示招商局所体现的中国的商业文明和商业理念。 时代更迭,潮起潮涌。 1872年,洋务运动求强求富的背景下,招商局在与外商航运公司的商战中,从航运起家,用商业手段和商业智慧,开创了中国近现代民族航运业,开拓了中国近现代银行、保险、铁路等一批新兴经济领域。 40多年前,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脚步,招商局又从中国第一个外向型工业区起步,打造了“前港—中区—后城”的“蛇口模式”,并逐步发展成为涵盖交通物流、综合金融、城市与园区综合开发、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体量庞大、产业众多、布局完整的综合央企。
踏上新征程,使命永在肩。 纪录片《百年商道》讲述超级油轮运输、布局邮轮制造、世界一流综合港口等故事,展示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之路;讲述长江绿色航运、智慧交通、助力乡村振兴、开发辽宁太平湾等故事,呈现敢闯敢试、实干奋斗的担当精神;讲述招商局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并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融入到企业全球化布局中,抒发服务国家战略的家国情怀,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特大央企如何成为国家经济建设中流砥柱的壮丽篇章。
观看纪录片《百年商道》个人观后感范文精选篇4
“大时代与小故事”的纪实风格,匠心制作精良,打造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种业大片。
小故事反映大时代,用纪实手法真实记录招商局150年。 摄制组按照总台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完美的工作精神,坚持高起点策划、高标准制作。 记者编辑努力践行“四力”,摄制组历时一年,拍摄故事跨越中国、吉布提、斯里兰卡、白俄罗斯等多个国家,走遍国内10多个省区的招商局港口、开发区、金融、房地产、健康、制药等产业园区,采访拍摄近百位人物。 长达近200分钟的4K画面构图饱满,特别是用航拍把招商局制造的国际一流的船舶拍摄得唯美,把码头自动化和开发区拍得大气磅礴,节奏适中的剪辑,带来视觉奇观。 最终呈现的结果是:一部集视听之美、故事生动、条理清晰的招商局150年百科全书。 精心打造了《百年商道》这部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种业大片,对开启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
《百年商道》这是财经题材纪录片的精品,将作为一项重要影像工程和一种文化符号,为中国企业现代化留下宝贵的国家相册。 用生动鲜活的故事和深入浅出的科普,从微观入手、小中见大、大处落笔,成为形象化的招商集团150年的壮丽史诗。
纪录片微观世界观后感
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观后感吧。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纪录片微观世界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纪录片微观世界观后感1
记录片《微观世界》里有这样一段画面:一只屎壳郎推着滚圆的粪球,在乱草横生的卵石甬路间奋力前行。 它的动作是如此笨拙而别扭,以至于上山和下山时,粪球失去平衡而倾跌下来,甚至砸在它自己的甲壳上。 同学们被这个场景逗得哈哈大笑,然而荧屏上的屎壳郎仍旧如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一般,两只前足抵着粪球,后足则不停往前使劲。 在一次一次遭到粪球失去重心的挫折后,它终于翻过了山越过了坎,比它大一倍的粪球在地上划出了坚持不懈的痕迹。 都说蚂蚁是昆虫中优秀的搬运工,其实屎壳郎比蚂蚁更具有恒心和耐力!我不由得发出了感慨。
正在我对屎壳郎颇为赞赏时,一件富有戏剧的事发生了。 沿着路向前滚动的粪球压到了一根刺,尖利的刺立马扎入柔软的粪球。 而屎壳郎似乎没察觉到,仍在一个劲往刺根的方向推动粪球,刺陷得更深了。 教室里五十几双眼睛都饶有兴味地看着那只屎壳郎,似乎在预测这黑不溜秋的虫子会傻头傻脑地徒费精力还是会机智灵活地采取应变措施。 屎壳郎一开始盲目地往前推,粪球就像生了根似的一动不动。 突然它不再前行,绕着粪球巡视起来。 走到那根刺旁,它像发现了什么似的驻足谛听一会,接着把两只前脚又搭在了粪球上,朝刺尖方向滚动起粪球来。 “好聪明!”不知谁喊了一句,道出了同学们的心声。 可惜屎壳郎的臂力不够,难以推动比它大得多的粪球,摔了个六脚朝天。 我以为它会放弃,哪知它又摆出了同样的姿势,顽强不屈地顶着,挪着。 刺一毫米一毫米地显露出它的本来面目,最后总算把粪球拔离了尖刺。
屎壳郎不喘息,粪球又在小路上歪歪扭扭地滚动出一条轨迹。 我从它缓缓移动的身影里,看出了它努力尽心,坚持不懈,不辞辛劳,永不言弃,机智灵活,有益环境等种种优点,真不愧为昆虫界里的“君子”。 然而寻常提起努力尽心,人们会想到蚯蚓,提起聪明灵活,人们会想到蚂蚁,提起有益环境,人们会想到七星瓢虫,提起勤劳,“不论平地与山巅,无限风光尽被占”的蜜蜂当仁不让。 其实真正综合具有这些美德的屎壳郎,因为它的脏臭,只能默默靠边站了!从它身上我不禁想起了人类世界里的清洁工——他们任劳任怨,起早摸黑,却得不到人们应有的感谢和尊重。 这不都是缘于人们对脏臭工作根深蒂固的偏见吗?
屏幕上的屎壳郎持续着它单调而辛苦的工作,大街上的清洁工也在日复一日地苦干着。 希望《微观世界》能教会每个人消除偏见,理解那些干脏臭活的工人,怀着一颗感激的心去看宏观世界里的“屎壳郎”们,我们的社会会变得更和谐更美好。
纪录片微观世界观后感2
和读书比起来,看电影更轻松也更有趣。 这可能是纸媒和电子媒体这两种不同媒体本身的特质决定的吧。 很久以前就有写点影评的想法,那就现在开始吧。
刚看了纪录片《微观世界》,我感觉很喜欢这样简单的诚意之作。 在我的印象中,这是导演“天地人三部曲”(《微观世界》《鸟的迁徙》《海洋》)中的一部。
在这部片子中,导演雅克贝汉让自然界的各种昆虫和小动物成为主角,用自己的生活向我们诉说着生命的故事。 最让我感动的是导演用平等的视角耐心地观察、展示这些微观世界的生命。 其中,看到屎壳郎倔强地推着粪蛋爬坡的时候我在微笑之余也十分佩服它的精神。 片子里的一个个小生命就像一个个小孩子,一举一动中透露着对生命的热爱和享受。 它们出自生命本能的劳动行为让我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态度。 人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变得麻木、愚昧。 今天跟室友一起去学校打羽毛球回来路上的聊天也引起了我的深思。 室友表示自己跟水平比较低的同学一起玩游戏会让自己变笨。 这一点我很赞同,不进则退嘛!就像下象棋,我很早就被告知不要和比自己弱的对手下棋。 因为,你不能学到东西。 我应该算是喜欢挑战的人吧,虽然我象棋下得很烂。 这才发现,我在游戏方面是个弱者。 我不太会打牌,对大部分体育运动也没有兴趣。 原因是我从小到大一直不怎么擅长体育运动。 久而久之不擅长不喜欢不喜欢不擅长这样恶性循环的怪圈就把我绑架了。 看来以后需要突破自我,尽可能变得多才多艺一点。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也许在未来充满诱惑的世界真的只有偏执狂才能够生存。 因为他们的人生能量是集中的。 如此看来,平衡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艺术,没必要纠结。
不好意思,还是回到纪录片《微观世界》上来吧。 也许看书和看电影都不是为了看完,更重要的是看懂。 但理解恐怕是这个世界上最困难的事了。 在这部片子中蚂蚁、蜜蜂、青蛙、蝴蝶、蜗牛这些在平时的生活中被我们忽视的生命却变得鲜活起来。 看着它们为生存所做的一切都让我感动。 蚂蚁们把食物运进运出洞穴的认真劲儿让我想到了法布尔的《昆虫记》和《细胞生命的礼赞》。 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有些人会关注我们凡夫俗子所忽略的东西。 我愿意摆脱自己的困乏做个有心人。 片子中的风吹草动和花朵的卷舒开合都让我感佩生命的质感。 而恰到好处的音乐更是让我对导演所代表的法国人的优雅和浪漫深有感触。 此前还看过两部很不错的片子《最后的狮子》和《山地自行车》(我觉得这部片子的名字译为《生生不息》似乎更好。 因为虽然片子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讲山地自行车,但片名却是Life Cycles)我突然觉得真正的艺术家都应该是节奏大师,他们对人性洞若观火,在拿捏观众情绪的时候可谓炉火纯青。 我愿意按照自己的节奏走自己的路,世界你安静点吧。
纪录片微观世界观后感3
万千云絮遮日晴,无边森林草莽莽;
一缕阳光悄然漏,绿草丛中光影驳。
一静一动,一天一季一生,
一抹流沙,一指年华,
翠翠红红,五彩斑斓,
光随影动,风云际会。
“微观世界”中的大世界,“小宇宙”中的大乾坤。
且不说蚂蚁瓢虫狭路相逢的勇者胜,小蚂蚁撞下了大瓢虫;且不说柔美音乐中两只蜗牛相拥画面的温馨与让我起鸡皮疙瘩的丝毫毕现的唾液的视觉对比冲击;且不说那让我望而生畏不敢多看的如此长度的毛毛虫原来是无数条首尾相衔有序地前行,而插队亦有礼的、让人肃然起敬的场景。 且不说蚂蚁世界的团结、屎壳郎的执着(真怀疑是粪团还是土团,如果是土团,为什么要这么远运送呢,随处皆是土啊。 )、水中蜘蛛神奇的水泡餐厅、百脚虫协调这么多脚的自如行走、雨后囧态各异忙碌的生物们、友好点头后正义的斗牛士之间的较量 ……这一幅幅神奇的画面,是如何拍成?而又让人受到这样的震撼与惊叹?或许是因为这些都是平常习以为常的视角的放大后,而让我们看到了以前未了解的细微,于细微处看到了一个大的不一样的世界;或许是因为作者对这一部影片所付出的时间与努力,十几年而一部影片的效率与认真专注;或许是某个故事触动了我们心底的某一处共鸣点,或许 ……于我最大的感触是:细微之处见真章。
一、影片中生物们的各种细微动作,也让我们重新认识了这样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是生物世界的细微见真章。
二、作者用十几年的时间(一生有几个十几年),用这样的毅力并用了这么多时间完成了让人慨叹的精品,这样一点一滴的积累因为不放过细枝末节,才有了高屋建瓴的大视野。 是作者做事的细微见真章。
因为多少带了点职业病,于是想到了我们的教学。 英国诗人布莱克说过:一颗沙粒一个世界,一朵花里一个天堂。 那一个学生呢?对我们来说则是一个宇宙。 我们一生若能像《微小世界》电影的作者那样的精神,那每一个潜心的教师完成一部专业方面的精品不奢望,但至少可以更好地了解每个人学生的小宇宙。 而了解了学生的小宇宙,才能更好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易经中有说, “ 无极生太极 ” 到最后 “ 一切归十方 ” ,从无到有再归一的始终。 细微的末节或许不起眼,但是再复杂庞大的或许也是由最微小最不起眼的构建而成的。 记得上次看《泰坦尼克号沉没之谜》其中有一个沉船原因是将船各部分扣在一起的铆钉,资料说泰坦尼克号大约需要300万枚钢制铆钉,而船的最后沉没或许是因为铆钉的质量不过关。 不管这种传说是否为真,但是却可见细微处有大影响,甚至可能影响最终的结局,可见细微见真章。
《地球脉动》纪录片观后感
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 那么你真的会写观后感吗?下面是我整理的《地球脉动》纪录片观后感(精选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地球脉动》纪录片观后感1
就在昨天,我们看了一个很好看的科教影片——《地球脉动》。听唐老师说这部影片可是获了很多国际大奖的,观看了以后,果然精彩绝伦!电影的每一个画面都是那么精美,每一秒钟都让人赏心悦目,每一个片段都那么紧张刺激,同学们不时发出惊叹,感叹电影的不可思议!
里面有一个场景是介绍鹿群的生存经历,可怜的小鹿最终还是让大灰狼给吃掉了,同学们看上去都很讨厌狼,因为狼太残忍,就连很小的鹿都不放过。我也不例外,真想上去帮小鹿一把啊!
电影里面还介绍了南极冰川的企鹅。 企鹅个个憨态可掬,张开翅膀,昂着头像个绅士一样走来走去。 更让我们敬佩的是,企鹅妈妈很勇敢,因为小企鹅要在冬天才能孵化。 在孵化的过程中,企鹅妈妈要一直守候在蛋宝宝的身旁,相信企鹅妈妈要在南极受冷受饿,我就觉的企鹅妈妈特别勇敢无私。
动物们真是充满活力与激情,只要好好观察就一定可以看到许多美妙的东西。原来我们的地球这么美丽,大自然如此的神奇,科学真是他奇妙了,只要我们用心去探索,就一定能体会到其中的奥秘!
也许你会问科学是什么?也许你会和我同感,科学为什么这么神奇,那么就来看看《地球脉动》这部电影吧,相信你一定能找到答案。
《地球脉动》纪录片观后感2
今天下午我们学校观看了科技电影《地球脉动》,主要写了北极熊、猎狗、黑斑羚、企鹅和食人鲨等动物。 它们互相残杀,并且环境也很恶劣,地球遭到了破坏。 我们一定要保护地球,保护那些可爱的小动物们。
那些小草都因为环境的恶劣有的变黄、有的都枯萎了。 《地球脉动》上面讲了许多的动物怎么捕猎,可是地球受到了破坏,许多的小动物们都没有了自己的家园。 因此捕猎当然更困难。 有一次,几只猎狗在捕杀黑斑羚。 有一只小黑斑羚跟队伍走散了,猎狗的目标于是转向了它,那只猎狗把它追到了河里面,因为猎狗不会游泳,所以它们只好在河的四周等待。 过了一会儿,从森林的另一头传来一声叫声,这叫声表示已经抓到了猎物,猎狗们一听到就赶快跑回森林里,共同享受美餐。 而这只黑斑羚安全了。 鬣狗虽然很凶狠、很残酷,但它们的团体精神令我感动。 它们这样做是因为地球的环境很恶劣,猎狗们实在忍不下去了,就去捕杀猎物。
所以我们以后一定要保护地球,让地球没有互相残杀,多种植花草树木,多保护那些可爱的小动物们!
《地球脉动》纪录片观后感3
今天,我看了一集纪录片,名字叫《地球脉动》。片里有一群大象经过500英里的一片干旱荒漠后找到了一条溪水,它们在水里翻过来翻过去,不停地打滚,真的是太快活了!
你知道40万只雪雁在天空飞翔是什么样子么?你知道有鸟类竟然可以飞跃喜马拉雅山么?你知道最大的地下洞穴中的奇妙景观么?看《PlanetEarth》,译《地球脉动》或是《行星地球》——由英国BBC拍摄和制作的11集地球纪录片。 维基上说它是对地球空前绝后的礼赞。 片子的每一个镜头都可以用来做桌面。 我看了后觉得一点也不夸大,零下60度帝企鹅整齐的队伍、新几内亚岛上华丽的天堂鸟起舞、大白鲨跃起一口咬住逃亡的海狗。 还有山峦间的颜色如何迅速地由新绿到翠绿到金黄到艳红,直至萧瑟的冬意凛然。
巨大的预算,前后5年的拍摄时间,高画质的摄影,革命性的高超速摄影机,细腻的卫星画面,使得这部纪录片有了极度震撼人心的力量。 奔涌河流,雄壮山脉,幽深洞穴,冰雪世界,蔚蓝海洋,苍茫沙漠,奇幻丛林,浩瀚草原。 每一集都是一场绝对的视觉盛宴。
我看的是第一集《两极之间》,地球如此之大,有的地方生机盎然,还有的地方不适宜生存。 撒哈拉沙漠里,象群成了极忙碌的一份子,他们在迁徙,不计一切只为寻找充足的水源。 画面中一头未成年的小象仍在不停地迈动步伐向前走动,但它并非掉队小象中幸运的那一部分,它迷路了,向着沙漠更深处走去。 尽管付出了像这样的代价,但最终,大部分象群到达了预想的目的地。 看着体积如此庞大的非洲象在水中自由欢快游动的画面,我受到了很深的触动。
看完了《地球脉动》,我了解了许多东西。到现在,我才发现地球是多么奇妙啊!
《地球脉动》纪录片观后感4
生存的法则是什么?是迷惑敌人,还是隐蔽自己?NO!《地球脉动》这部纪录片告诉我:生存的法则是速度和耐力。
在《地球脉动》中有这么一个场景:一头狼对一头和妈妈走散的小驯鹿穷追不舍。 那头小驯鹿拼了命地快速奔跑,只要它可以坚持跑1000米,狼就会放弃,这注定是一场速度和耐力的较量战争。 可是最终那头小驯鹿还是没有坚持下来,这也意味着他将会走向灭亡。 果不其然的,狼最终扑到了驯鹿的身上……看到这我不禁想着:如果那头驯鹿能够一鼓作气坚持下来,狼也会就此放弃,也许就不会有这场悲剧的发生。
是啊!速度和耐力都是生存的法则,生活中也不正是如此吗?那次跳绳比赛,练习集体跳的我因为站在最后,而那位甩绳的同学又甩的很高,所以我跳的有些吃力。 “一、二、一、二、一……”口号又喊了起来。 我心里想着:为了班级,为了集体,我要坚持!“啪”,绳子打了下来,我便再次跳起,我跳过去了!事实上,我跳过去的不只是绳子,还有一道催我放弃的坎儿,还有成功道路上的一块绊脚石,是的,生活中既需要耐力,又需要坚持。 只有锲而不舍,才能催开希望之花,结出胜利之果。
《地球脉动》这部电影让我知道生存的法则是速度与耐力。 同时他还让我体会到成功的法则是努力与坚持,只有努力与坚持共存才能成功。
《地球脉动》纪录片观后感5
地球是我们唯一生存的地方,他无时无刻地养育着我们,让各种生物生活在地球上,给地球带来了生机。
从被挤到南极,我在北极看到了企鹅和北极熊在—70℃的低温下生存。 企鹅他们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成群在一个地方缩在一起,而北极熊一直生活在洞里。 在许多地方,即将到临冬天时,许多动物都向南迁移,从高数往下看时,一大片密密麻麻的,就像一个小小的芝麻在移动,在迁移的过程中,它们都在随时警惕着。 生怕被身边的某个狮子盯住。 所有的动物在没到达目的时,都遇到许多危险,看,一个羚羊被狼追捕着,一开始羚羊可以逃离被吃的魔爪,但是羚羊还是逃不过被吃的命运。 一群大象正在沙漠上找水,面对又累又渴的情况下,他们继续向前走,找到水源,不幸大象们的眼睛被灰尘覆盖了于是有一些小象跟妈妈走失了。 幸运的大象最后终于找到了水源,在河流中嬉戏玩耍。
在茂林丛林,里面居住着几百种昆虫鱼鸟类们,他们无忧无虑的生活着,杨宇这个儿女。
在海洋里,鲨鱼是一个凶猛的鱼类,看到它吃掉一个海狗,但海狗没有一下子被吃掉,他灵活的地游到别处,但鲨鱼的力量是非常大的,这时,就上演着灵巧与力量的斗争。
说了这么多,感觉世界上的万物都必须生活在地球上,如果没有了地球,就没法让生物沈村,也没法让人类生存。
《地球脉动》纪录片观后感6
今天下午我们学校观看了科技电影《地球脉动》,主要写了北极熊、猎狗、黑斑羚、企鹅和食人鲨等动物。 它们互相残杀,并且环境也很恶劣,地球遭到了破坏,我们一定要保护地球,保护那些可爱的小动物们。
那些小草都因为环境的恶劣有的变黄、有的都枯萎了。 《地球脉动》上面讲了许多的动物怎么捕猎,可是地球受到了破坏,许多的小动物们都没有了自己的家园。 因此捕猎当然更困难。 有一次,几只猎狗在捕杀黑斑羚。 有一只小黑斑羚跟队伍走散了,猎狗的目标于是转向了它,那只猎狗把它追到了河里面,因为猎狗不会游泳,所以它们只好在河的四周等待。 过了一会儿,从森林的另一头传来一声叫声,这叫声表示已经抓到了猎物,猎狗们一听到就赶快跑回森林里,共同享受美餐,而这只黑斑羚安全了。 鬣狗虽然很凶狠、很残酷,但它们的团体精神令我感动。 它们这样做是因为地球的环境很恶劣,猎狗们实在忍不下去了,就去捕杀猎物。
所以我们以后一定要保护地球,让地球没有互相残杀,多种植花草树木,多保护那些可爱的小动物们!
《地球脉动》纪录片观后感7
地球是一个神奇而又美妙的星球,孕育出无数生灵。 其中,就有可爱、美丽、凶猛的生灵。 他们让这广阔无垠的地球增加几分神秘,却又难让人难以琢磨。 他们有共同的一个美名——动物。
瞧,在一个没有太阳的南极里,雄帝企鹅正遭受着地球上极端环境的考验。 气温跃至零下七十摄氏度。 黑暗中它们互相紧紧地依偎、拥抱着。 但他们为何要留守在这里?因为雄帝企鹅要守护“生命的至宝”——企鹅卵。 在黑暗、寒冷中,雄帝企鹅要用毛绒绒的腹部为它们保暖。 雄帝企鹅在缺少水源和食物的情况下,也要死死坚守四个月,才能见到阳光,他的宝宝才能孵化出来。 这考验也绝对是动物界最痛苦的,他们承受着巨大的饥饿,也要小心翼翼保护着他们唯一的小生命。 帝企鹅们生命力十分顽强,他们用这般毅力等待阳光,等待小帝企鹅的出世。 我想,动物也是生命,它们会象人一样有思想,情感,为了宝宝,可以顽强的坚持不吃不喝,团结一致一起报团保暖,一起等待宝贝的出生!他们对儿女的爱像人类一样伟大!
而在地球的另一端北极,却阳光灿烂。 太阳光照亮了北极洲的大地。 冬眠了四个月的北极熊睁开双眼,从洞穴中爬了出来,并从雪坡上轻快地滑下,是为了庆祝春天的到来?还是在玩耍呢?看着北极熊,我似乎也轻松起来。 咦?两只可爱的北极熊从洞中探出头来,这是它们第一次感受着这个世界。 看着它们慢吞吞地、步态蹒跚走到母熊身边饱餐一顿的样子,我也想笑。 但当我知道这是它们出生后唯一的食物时,就感到很伤心。 为什么是出生唯一的食物呢?因为母熊已经五个月没有进食了,体重掉了一半。 它将自己体内仅剩的脂肪转化为乳汁哺育了小幼熊,以后就没有了。 母熊只能去捕食海豹来养家糊口。 母北极熊也很伟大,把自己的一切都给予了小熊,让它们健康成长。 这正是天下所有母亲(包括动物)所奉献的。
朋友,当你听到有人再说动物就是傻瓜,不通人性,你就请他(她)看一看《地球脉动》,或者养个宠物。它们和人类一下有血有肉,更有一个聪明的脑子和一颗温暖的心!请大家善待动物,只要你真心对它,即使凶猛的狮子,也会成为你的“温顺的大猫”!
《地球脉动》纪录片观后感8
今年放暑假谢老师给我们推荐了一部纪录片《地球脉动》。 老师说是为了让我们多了解我们生存的地球上的一切,增长更多的环保知识,从而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家园。
纪录片中最有趣的是关于动物的活动情况,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生活在极地的企鹅们,因为它们看上去又笨拙又可爱,尤其是它们用肚皮滑冰的样子显得调皮而又滑稽。 还有企鹅爸爸去海上捕鱼特别的惊险刺激,它们不顾危险捕来的鱼最先要喂给企鹅宝宝。 小企鹅的孵化过程非常艰辛,企鹅妈妈孵完蛋后,要把蛋放在企鹅爸爸的肚子下面继续孵化,企鹅妈妈要到海里去觅食,企鹅爸爸要接受北极长达半年的黑暗和寒冷,在极度的好冷和风雪中坚强的孵化企鹅小宝宝。
看到这些我知道了企鹅父母为养育后代,十分辛苦,从这些片段中,我看到关于生存的本能,更看到了爱和责任。 纪录片中还有很多我们没见过的动物值得我们去了解。
也许你会问科学是什么?那就来看看《地球脉动》吧!心动不如行动,纪录片的每个画面都很精美,每一个片段都紧张刺激,它会让我们了解地球家园中更多的秘密。
《地球脉动》纪录片观后感9
《地球脉动》这个名字,一下就让我想起了喝的饮料“脉动”,其实它是一部系列纪录片。
昨晚,我和妈妈一起观看了《地球脉动》纪录片第一集——《岛屿》,讲了地球上部分岛屿的独有生物,特别是动物。
其中,我对巨型蜥蜴印象深刻。 这种蜥蜴名叫“科莫多巨蜥”,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易危物种,妈妈告诉我,意思是很容易在地球上消失的物种。 所以,我能在电视上看到它就很幸运了。 它们生活在印度尼西亚的岛屿上。
巨蜥身体庞大,(有2—3米长,)我以为它们没有敌人(天敌),可是小巨蜥能生存下来就很不容易了,因为巨蜥妈妈要把蛋藏在沙滩上的沙子里,沙滩离海边(大海)有一段距离。 小蜥蜴破壳出来后,要从沙滩奔向(生活的)大海,就要通过这段危险重重的沙滩,很多巨蜥宝宝就丧生在这段距离里,原因是有很多游蛇在猎捕小巨蜥,小巨蜥们要与众多游蛇斗智斗勇,能活下来的巨蜥宝宝只有少部分。
看到这段时,我和妈妈吓得蜷缩在一起,巨蜥的生存真不容易啊!
而近些年,因为我们人类的活动太多太广,影响了野生动物的生存,使野生动物面临更多更艰难的挑战。 所以我们要保护环境,保护地球的生物多样性,学会与大自然和谐共生。
《地球脉动》纪录片观后感10
最近,我看了一部很精彩的纪录片——《地球脉动》。 从中我了解了许多自然界的知识,认识了许多有趣的动物,还明白了许多的道理。
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一集叫《从南极到北极》。 影片中介绍了南极冰川的企鹅。 企鹅憨态可掬,张开小翅膀,昂着头像个绅士般走来走去。 更让我敬佩的是,企鹅们在遇到暴风雪时,它们紧紧地围成一团,互相帮助,共渡难关。 而在地球最热的地方,非洲大草原上也有一种有着团队精神的动物——鬣狗。 它们长相丑陋,生性残暴,它们是非洲大草原上最强大的动物之一,因为它们在捕猎时讲究合作,发挥团队协作的作用,总能让它们捕到猎物,饱餐一顿。
这两种动物能在不同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就是因为它们有着团队协作的精神。 这种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可以说,一个班集体要取得好成绩,一个球队要取得胜利,甚至一个国家要强大,没有团队合作精神,什么事也办不成。 就好比一个合唱团,如果人心不齐,自己唱自己的,那唱的就不成歌了,那合唱团也不叫“合”唱团了。 所以,我们班级要取得好成绩,就需要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有“爱班之心”,紧紧的团结在一起。
因为,“团结就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