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为数据中心开发自研AI芯片 AI赛道再发力!苹果 AAPL.US

财务会计

智通财经APP获悉,据外媒报道,苹果公司(AAPL.US)一直在开发一种芯片,用于在数据中心运行人工智能工具,但目前尚不清楚这一芯片是否将投入使用。

报道援引知情人士报道称,这一努力将建立在苹果此前生产自研芯片的基础上,iPhone、Mac和其他设备都采用了这一芯片。据悉,该服务器项目在公司内部代号为ACDC。

苹果在周一尾盘一度上涨了1.2%。截至收盘,苹果今年下跌了5.6%。苹果公司代表未立即回应置评请求。

苹果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一直在追赶科技同行,该技术是聊天机器人和其他流行新工具的基础。该公司在上周的第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指出,苹果相信人工智能的变革力量和前景,目前正加大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投入,以期在这一领域迅速追赶竞争对手。

值得注意的时,苹果计划在下个月的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上公布一项新的人工智能战略,预计将发布一系列基于生成式AI的工具,包括改进版Siri等。

据报道,该战略重点将是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为用户提供帮助的新设主动性功能。苹果还与Alphabet公司旗下的谷歌和OpenAI等潜在合作伙伴进行了会谈,以提供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

如果苹果继续推出自研服务器处理器,将追随几家最大的科技巨头的步伐。亚马逊(AMZN.US)的AWS、谷歌(GOOGL.US)、微软(MSFT.US)和Meta(META.US)的数据中心都在一定程度上使用自主设计的芯片。科技大厂们的这一做法无疑削弱了英特尔(INTC.US)在元器件上的传统主导地位。


AI“绝地求生”科大讯飞拼进“决赛圈”

AI时代具有两面性,一面是高 科技 光环加身,行业局势看起来欣欣向荣,另一面却是较为残酷的生存现状。

据腾讯研究院联合IT橘子发布的《2017中美人工智能创投现状与趋势研究报告》,2014年和2015年分别是美、中国AI产业及企业增量的峰值,以2015年为分界,中国的AI企业数量正式超过美国,但此后开始出现下坡趋势,至2017年倒闭的中美AI企业在50家以上。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创新工场CEO李开复等人都提出过人工智能的泡沫化,不仅仅是他们,越来越多业内人士也逐渐认同这一观点,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在2017年年末也曾预测2018年会有大批AI创业公司倒闭。

事实上,直到2019年的今天,AI企业轰然倒塌的例子依然存在。美国机器人制造公司,曾经有百万产品销量的Anki于4月份放出停业消息;由于融资方面的问题,成立不到四年的自动化驾驶企业于六月宣布停业并遣散员工,后续被苹果收购,而这两家企业皆属于在市场上拥有好口碑的公司。

AI行业至今没有一本“生存自救手册”,大量融资之后产品如何在市场实现资金回流成为了许多企业苦恼的问题。站在 历史 线上看,这几年正是人工智能公司们不断实践的时期,所以出现“泡沫化”质疑也在所难免。

那么,在如此残酷的AI竞争环境下,科大讯飞是如何拼出一条属于自己的AI道路的?

AI“绝地求生”,讯飞拼进“决赛圈”

绝地求生是款 游戏 ,在这里笔者不是要介绍这款 游戏 。做一个设想,可以把整个AI行业看成这个 游戏 环境。“多人”、“策略”、“竞技”,这些 游戏 关键词完美贴合AI公司们的生存现状,而科大讯飞作为最终挺进“决赛圈”的玩家一员,它面对的是这样一群人:

1、弹药充足的实力王牌

人们对于AI时代的幻想早就表现在各种书籍影视等作品当中了。谷歌全球副总裁Jay Yagnik曾指出:AI的潜力在于能改善人们的生活。对于拥有行业敏锐触觉的互联网巨头们来说,入局AI成了一件必为之事。

腾讯、阿里、亚马逊、英特尔......各大互联网企业都建立起了自己的AI开放平台,它们提供一些技术的免费试用,开发者们也可以查看其技术文档,先不论开放平台这一手段有效吸引了流量,巨头们品牌本身积累起来的流量优势就极具市场竞争力。

当然,除了流量优势,资金、人才竞争力、资源储备等方面的优势也帮助巨头们走一条“快速通道”,使它们更快实现项目落地。 根据4月份互联网周刊联合eNet研究院发布的《2019人工智能分类排行》一文,网络、阿里等公司的相关及业务大多排名靠前。

在《2019人工智能分类排行》的人工智能创新开放平台榜单中,科大讯飞的国家人工智能语音开放创新平台位列其中。可见,讯飞在其核心业务——智能语音领域还是保持着绝对领先水平。

其实,科大讯飞的AI布局早已不仅局限于智能语音领域,在教育、医疗、智慧城市、政法等领域都已深耕多年。“2017年至今,讯飞已形成89项行业解决方案。”刘庆峰在2019科大讯飞1024开发者节上说道。不仅如此,讯飞还搭建了更为丰富的生态。目前,讯飞开放平台已经能够提供267+项AI能力及方案,覆盖160万生态伙伴,形成以讯飞为中心的AI集群。在决赛圈,科大讯飞也可以说是“弹药”充足。

2、熟悉玩法的常驻玩家

除了开辟AI业务的BAT等大型公司,越来越多专注于人工智能产品研发的独角兽们正以暴风之势成长起来。

这群后起之秀之中最具代表性的公司当属AI“四小龙”——商汤、云从、依图和旷视。这四家公司皆成立不到10年,但估值都突破了10亿美元,是名副其实的AI独角兽。

谷歌

有意思的是,这四家公司主要从事的都是计算机视觉方面的产品开发。事实上,在AI领域,除了智能语音技术,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应用场景也颇为丰富。

讯飞也并没有忽视这一点。从考量肺结节检测的国际医学影像领域权威评测LUNA,到目前公认自动驾驶领域内最具权威性、专业性的图像语义分割评测集Cityscapes,到医学影像领域的国际顶级会议ISBI举办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割与分级挑战赛(IDRiD),再到ICPR 2018 MTWI挑战赛,科大讯飞均取得了世界前列的亮眼成绩。可以说,讯飞在计算机视觉领域虽“征战”时日不长,却已处处开花。

而正在崛起中的AI公司无疑希望更快实现融资。以四小龙中最“年轻”的云从 科技 为例,这家成立于2015年,专注人脸识别技术研发的公司,其创始人周曦还曾在科大讯飞工作过,云从自B+轮融资结束后估值已达230亿元,今年3月也已完成C轮融资,计划明年赴科创板上市。

在国内,AI公司“起来”的速度之所以飞快,主要是依赖资本注入。据艾媒咨询今年1月份发布的《艾媒报告|2018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研究报告——商业应用篇》,去年我国AI领域融资1311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00%。

正因为资本助力,整个产业加速“优胜劣汰”,今后局势将会更加明朗化。这对广大投资者来说是好事一件,也意味着在今后AI公司强者愈强,越容易获得更多的融资。

3、需要抢夺的随机队友

人工智能其实离我们很近。目前AI技术应用到的场景更加多样化,工业园区、民用住宅等场所有时也能见到AI技术的应用实例。

AAPL.US

AI技术在安防、医疗、交通、物流等多领域持续发展,甚至出现了AI新零售、AI农业、AI智能纺织等新的技术转型,AI生态正在全球范围逐步生成。

这场人工智能的时代运动,参与其中的企业者众。除了上文提到的两类与互联网紧密相关的公司以外,也出现了诸如海康威视、小米等携带着部分互联网基因的公司,或者是由传统业务转型的公司,虽然推动前沿的AI技术革新可能表现稍弱,但它们在自身的领域同样拥有优势。

而这就是未来的大势所趋,真正的全球智能化借由这些企业来落实,我们在兴奋之余,也可以预测到未来企业之间的交叉融合会诞生出新的格局。

其实这些不那么“主流”的公司到未来都会成为一种资源,供主流玩家们争夺。不仅仅是科大讯飞,人工智能将渗透人们生活的细节,AI公司们或许会不断推进跨界合作。

而那时,讯飞是否能拥有足够的实力,拉拢这些潜在的队友呢?能争取到什么程度的资源,除了需要讯飞方面的努力,市场的竞争局势对结果的影响也很大。

目前看来,凭借多赛道布局、搭架行业生态以及不断拓宽AI核心技术护城河等手段,科大讯飞已成功杀入“决赛圈”。但在龙争虎斗的AI之地,来自各方的压力依旧存在。

讯飞需要翻过“双重大山”

科大讯飞成立于1999年,在这20年内随着它的发展出现了不少质疑,主要表现为两大类。

第一类,有相关人士认为科大讯飞存在市值虚高、增收不增利及政府补贴高的情况。

10月24日晚,科大讯飞发布了 2019 年第三季度财报。第三季度,科大讯飞实现营业收入23. 45 亿元,同比增长13.1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 84 亿元,同比增长108.0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818.1万元,同比增长762.26%。

前三季度,科大讯飞营收65. 73 亿元,同比增长24.41%,净利润3. 74 亿元,同比增长70.5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6981.43万元,同比增长183.49%。

科大讯飞在公告中表示,营收增速低于净利润增长速度的原因是由于2019年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部分政府财政支出收紧,银行、运营商等行业经营压力增大对公司的部分业务增长速度带来一定影响,此外,公司实施战略聚焦,对一部分非战略的业务进行了主动调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期的营收。

不过科大讯飞表示,公司聚焦重点赛道后,核心业务呈现出 健康 发展的势头,人均效能持续提升,有助于长期 健康 发展。

财务报表

据了解,2018年底,科大讯飞从此前的170多个 探索 方向,战略聚焦为30多个大项。董事长刘庆峰称,未来要继续贯彻战略聚焦扶优扶强,做只有讯飞能做得好的事情,做好“平台+赛道”,包括C端硬件、教育、医疗、司法等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科大讯飞三季度的净利润是一、二季度之和,此前一直困扰讯飞的增收不增利的局面正在得到改善,而科大讯飞全年的主要利润集中在第四季度,势头良好。

刘庆峰曾在今年年中表示,人工智能已经进入了规模化应用的落地期,2019年可以被视为人工智能应用红利的兑现年。

事实上,作为在人工智能领域 探索 的创新企业,盈利并不应该成为必要苛求的指标。对成长型、技术型公司来说,但看收入特别是利润,也是极不科学的。公司的市场是多元的,政府也是重要的市场主体。更何况实际上,2018年科大讯飞的营收是79亿,政府补贴是2.7亿,而纳税额是9.3亿。

而且,知识产权和政府补贴一直是美国极力打压中国 科技 公司的两个重要方面。就在上个月,美国把科大讯飞等八家中国人工智能领军企业列入了“实体清单”,是何居心?不言而喻!我们不应当忽视国内这些真正拥有核心AI技术的公司一直以来的努力,他们让中国在世界前沿 科技 领域掌握话语权。

第二类,在 社会 舆论方面,科大讯飞也有一些不利消息。

2018年9月,科大讯飞应邀为“2018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国际论坛”提供语音转写服务,一位同传老师将讯飞提供的“机器语音转写”服务误认为“机器同传翻译”并在网上发文质疑。

其实,讯飞的智能会议系统有两种解决方案。一是机器全自动转写并翻译,不需要任何人工同传参与;另一种则需要同传翻译,讯飞仅识别中文/英文语音,转写显示在屏幕上。

就在同传事件发生的三日前,刘庆峰在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就介绍过,此次大会上马云、马化腾、李彦宏等嘉宾的发言是讯飞机器全自动转写、翻译并投屏。而有三位嘉宾用的则是人机协作的模式。他同时表示,未来会是人与机器配合的AI时代,而绝不是机器取代人类。

显然,讯飞在上述事件的舆论处理上没有做好,作为一个成立20年才成立公关部的公司,一些负面新闻对其最直接的影响表现在股价下跌。但时间和市场无疑是最好的回应,一年多过后的今天,讯飞市值再次回升至700多亿。

热衷撒钱?

根据天眼查给出的资料,截至今年8月底,科大讯飞总共参与公开投资事件115件,未公开投资34件,2019年投资公司18家,其中人工智能方向的公司数量占比最高。

除此之外,科大讯飞旗下子公司也有进行对外投资活动,10月份子公司名下投资的企业就有两家。

在10月24日的开发者大会上,刘庆峰称由讯飞发起的产投活动中投资的公司数量达超过60家,平均增幅达50%以上。

这些数据反映出的是讯飞对投资活动的“热衷”。

事实上,科大讯飞早就在打造自己的AI生态计划,时至今日已经进行到3.0版本。在本次的开发者大会上,讯飞轮值总裁胡郁称要打造去中心化的AI生态体系,通过与开发者们联手来降低AI门槛,拓宽AI开放平台。

“开放共赢”成了科大讯飞宣传的主旨,胡郁还提到,希望不同的AI公司在数据经验等方面分享交流,打造一个混合正交的共赢新生态。截至目前,科大讯飞扶持1800+家生态企业,孵化了其中的75家,战略投资了其中的51家。这些企业在战略投资后,市值增长都超过了147%。

1、图资源?

讯飞倡导的共赢理念中包括资源共享。资源共享这件事虽然乍一看对双方都有利,但其实和小公司相比,大公司能更快实现资源整合利用,从而实现赛道加速。

为什么像讯飞这样体量的大公司也需要其他公司的资源共享呢?笔者将以AI赛道较为独特的一种资源——数据样本来举例说明。

搜集大量的数据样本也意味着将花费极大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成本。这时,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资源、渠道互通对科大讯飞产品研发相当有利。

因此,科大讯飞生态计划的部分作用在于为讯飞更快地吸收资源。

人工智能芯片

2、图扩充实力?

10月24日开发者节后,胡郁接受有关媒体的访问称讯飞在帮助合作者建立自己的AI平台,而讯飞大量的投资或许会在今后促生出一个词——“讯飞系”。

这些讯飞投资入股的企业陆续加入“讯飞系”,与现在人们常说的“阿里系”、“腾讯系”一样,投资的越多,市场的覆盖份额就越大,实力自然也就越强。讯飞或许也想在AI行业建立自己的体系,百川汇聚当成海,这对今后讯飞在行业里站稳站牢固有极大帮助。

说白了,共同进步是真话,资本逐利也不假。开公司不是做慈善,企业当然是优先考虑自身发展。笔者认同讯飞推动各界建立AI生态,寻求共赢的想法,毕竟AI产品概念落地难度大,以公司的一己之力突围,着实不太现实。

讯飞投资的问题也曾被部分媒体批评,但这或许也是讯飞思索出的一条生存之道。

变现模式何去何从

其实外界对AI公司们的盈利模式还是比较感兴趣的,人们常说的B端、C端产品模式套用到人工智能行业中会对公司盈利方面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而讯飞的“路子”与大多数企业还有所不同。

1、B+C双轮驱动模式

在科大讯飞的AI开放平台上,诸如智慧出行、智慧零售、智慧客服、智慧城市等系列产品提供面向企业的服务。

通过科大讯飞的2019上半年财报也可得知,公司的主营业务为教育、城市、政法、平台及消费者、 汽车 以及智能服务六大板块。可见,目前科大讯飞主要的收入来自于B端产品。

科大讯飞早在多年前就开始发力,在B端积累了丰富经验,但不得不承认,由于客户身份转变、竞品丰富度提高,B端留给讯飞的发展空间在缩小。

刘庆峰曾公开表示,从2018年开始,科大讯飞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那就是B+C双轮驱动战略的扎实推进。科大讯飞在B端业务上有很强的优势,但我们不满足于此,我们想要成为既有行业品牌又有公众品牌的公司。讯飞消费者BG自成立以来每年都保持60%的高速增长,2018年C端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5.17亿,同比增长96.54%,在整体营收中占接近1/3。双轮驱动的良好格局正在形成,在各种经济周期下实现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讯飞也明白,自身的转型之路一开始肯定难以顺畅。胡郁也坦言,转型过程中讯飞短板仍存,对于市场渠道的开拓以及如何吸纳人才都是讯飞要不断思考的问题。

在C端市场更多的巨头夹击下,讯飞再次成功上演“绝处逢生”。

2、B、C殊途能否同归

从to B到to C,对于讯飞来说,这两个方向都要做,两只脚都要站稳。

但是“两条腿”对讯飞是否会有些多余呢?无疑,资源分配成为问题之一。不管是to B还是to C,某一方面过多的投入就意味着其他方面缩减,在有限的人力、资金条件下,保证两种模式的持续开拓和良性经营对于高层决策者来说是一种考验。

其实在整个AI行业中,像科大讯飞这样多管齐下的盈利模式的公司其实不多,而这也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发展前景变得异常开阔,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同类型公司经验作为对照资料,讯飞或许会走一些“弯路”。

刘庆峰曾在广东卫视《我有嘉宾》节目上说过,假使将来讯飞倒下,可能的原因之一就是在缺乏判断的情况下过激的发展。而现在,眼看着讯飞的商业帝国不断完善,正在AI这片海域驶的更远。

此时的讯飞就像来到了新大陆,它的命运究竟会如何,只能自己去 探索 。而人工智能行业中两种模式并行的方式是否能被写入“AI生存自救手册”,相信很多人都会期待讯飞接下来的表现。

总结

当每一个“风口”出现的时候,人们在躁动中往往隐含着乐观兴奋的情绪,这种“风口狂热”孕育了很多大大小小的公司,人工智能风口也是如此,AI行业技术难度高于于大多数行业,AI公司们在“织梦”,但故事的结局却十分统一,站在山顶的永远只是极少数。

讯飞A股上市的优势明显,但它面对的AI行业竞争激烈,太多人想进来,而更多人还没站稳就被迫出局,讯飞能在残酷的竞争中拼入“决赛圈”,在迷雾中求盈利,实力和运气缺一不可。幸好,讯飞已准备好了充足的“弹药”。

讯飞市值经历了从起飞到回落到再次回升,从中可以看出,人们对AI的判断已经逐步回归冷静。对于AI行业,人们也渐渐意识到,要带着更多的思考才能看到真相。

2022人工智能概念股龙头有哪些

2022人工智能概念股龙头有哪些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上海市政府召开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院士专家座谈会暨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启动会。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王新哲、上海市副市长吴清、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陈鸣波、工信部科技司司长胡燕出席并共同为“上海(浦东新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揭牌。

记者从会上获悉,下一步,上海将以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作为新的起点,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相关要求,着力将浦东新区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工智能核心产业集聚区、全国人工智能创新技术和产品应用示范区,以及人工智能行业标准和制度规范先行先试区,形成辐射长三角乃至全国的人工智能高地。

据介绍,先导区的建设将主要围绕三大任务展开。一是打造人工智能核心产业集群。积极培育以智能芯片、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智能硬件为重点的人工智能核心产业,着力提高产业基础能力,引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打造张江、金桥、临港等特色产业集聚区。二是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开展AI+医疗、AI+制造、无人驾驶、AI+金融四大领域人工智能创新应用与标杆项目建设,将工信部揭榜挂帅产生的创新产品、平台和服务在浦东新区先行先试,打造世博、陆家嘴、张江、金桥、临港等特色应用示范区。三是建设人工智能创新支撑体系。围绕“算法、算力、数据”等要素,打造人工智能产业评估、技术测评、行业数据应用等公共服务平台,降低人工智能创新的周期与成本。建立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体系,推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多元主体加大创新投入。积极探索科技体制改革,实现人工智能创新成果转化落地。同时加大人工智能高端人才和专业人才的引进、培育力度,打造人才高地。此外,先导区的建设还将从加强组织领导、整合政策资源、加快改革创新、建立标准制度、强化资金保障等五个方面形成一系列保障措施。

丰富的应用场景是上海人工智能发展的特色优势。先导区启动会还发布了人工智能揭榜挂帅“中国赛道”暨先导区重点应用场景,包含AI+综合研发赛道、AI+制造赛道、AI+生活赛道、AI+交通赛道等四大赛道,以及芯片研发创新中心、自主智能无人系统、智能装备制造、智慧工厂、智慧医疗、智慧养老、无人驾驶等16个重点场景,以赛道布局为主线,以开放场景为抓手,分批次、分阶段推进先导区建设任务,带动上海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社会生活智慧化升级。

科大讯飞:公司营收高速增长,智慧教育加速增长可期

科大讯飞

加大投入和市场布局,营收实现高速增长,:2018年实现营收80.67亿元,同比增长48.16%;归母净利润5.29亿元,同比增长21.62%。第四季度实现营收27.84亿元,同比增长35.28%。公司2018年净利润增速低于营收增速,主要是公司持续加大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研发投入、生态体系构建的投入以及在教育、政法、医疗、智慧城市等重点赛道的市场布局投入,新增人员薪酬和费用、研发费用以及销售费用均相对往年呈现较高增长,影响了公司当期的净利润,对公司下一阶段盈利能力的提升、产业领导者地位的增强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持续推进“平台+赛道”战略:基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领先的人工智能技术,科大讯飞持续推进“平台+赛道”的人工智能战略,应用成果不断显现,在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摘取了十二项国际第一。“平台”上,讯飞人工智能开放平台持续为移动互联网、智能硬件的广大创业开发者和海量用户提供人工智能开发与服务能力,围绕人工智能开放平台积极构建产业生态链,截止2018年,讯飞开放平台合作伙伴达92万,同比增长77.60%。“赛道”上,科大讯飞在教育、司法、医疗、智慧城市、智能服务、智能车载等行业领域持续发力,效果显著。同时公司合资设立新公司,合资新公司将探索脑机协同在医疗、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和产业化落地。

教育信息化享政策红利,智慧教育业绩有望加速:继2018年4月13日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后,2022年2月23日,中办国办印发《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两项教育文件,教育信息化将进入新阶段,成为未来国家在教育领域资学习理财入的重点方向。公司坚持“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因材施教成就梦想”的理念,积极推动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把智慧教育作为了它的主赛道,布局教育全场景,形成了“智考、智学、智课、智校”等一系列智慧教育产品,实现了教与学主业务流程的场景全覆盖、终端全覆盖、数据全贯通。截止2018年中,科大讯飞智慧教育产品已经覆盖全国余所学校,深度用户超过1500万。我们预计随着教育信息化成为未来的建设重点,国家势必会加大在教育信息化在整个教育经费中的投入占比,带动整个信息化教育生态建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将在整个教育信息化领域更多场景中得到应用,公司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龙头,凭借在智慧教育领域软硬件的全场景覆盖,有望在教育信息化浪潮中实现业务的加速增长。

非公开发行股票获批,高管增持完成彰显信心:2018年8月27日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方案获发审委审核通过,公司将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方式总共募集不超过34.74亿元,主要用于新一代感知及认知核心技术研发项目、智能语音人工智能开放平台项目、智能服务机器人平台及应用产品项目、销售与服务体系升级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根据公司公告,截止2018年10月25日,公司董事长、总裁刘庆峰增持公司股的股份;截止2022年2月1日,其他高管累计增持公司股的股份,彰显管理层对公司稳定增长的信心。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预计公司2018/2022/2020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29/8.95/12.92亿元,摊薄EPS分别为0.25/0.43/0.62元,现价对应PE143/84/5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平台进展低于预期;教育行业进展低于预期。

海康威视:净利润超预期,内因战胜外困

海康威视

事件:海康威视晚间公布2018年度业绩快报,全年实现营收498亿元,同比增长18.86%;实现营业利润124亿元,同比增长18.32%;实现归母净利润113亿元,同比增长20.46%。

18Q4净利润增长超预期预计来自管理控制或AI渗透,这是内部因素导致;收入略低于预期应来自内需与贸易战影响,这是外部困难导致。1)公司四季度单季收入增长12%,归母净利润增长20.9%,根据我们此前预计,18Q4营业收入增长18%,归母净利润增长7%,收入增速略低于预期,而净利润增速高于预期。2)利润增速明显超过收入增速原因为企业内部:或来自毛利率提升,或来自费用率下降。对于前者,验证AI化渗透率提升;对于后者,验证管理控制后的费用率下降。3)收入略低于预期原因为外部环境:来自内需和贸易战。4)企业无法控制外部环境,但可以调控内部管理、研发与营销,海康威视的收入利润错配是管理能力的鲜明写照。

利润增长应并非来自部分投资者怀疑的资产负债表膨胀,ROE高达33.95%是证据。1)利润增速恰超过20%,会促成部分投资者怀疑透支资产负债表。2)预告公告总资产增速仅为22.32%,略超利润增速。若透支资产负债表,应收款、存货等风险资产会膨胀,稀释ROE。3)2018年ROE高达33.95%,与2017基本持平是尚未透支资产负债表追求利润的证据。

风险提示:

数据业务监管风险等。

在业绩快报基础上,我们对19Q1业绩做出预测。预计19Q1收入增长15%,利润增长9.4%。其中关键假设包括:1)政府四季度订单招标改善尚未反应在一季度业绩中;海外业务18Q1增长较高,19Q1受到贸易战影响;2)毛利率维持18四季度水平,3)三费:管理费用增速下降至31%,主要由于人员薪酬控制,财务费用-2700万。目前尚无法准去预测2022Q1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情况,

下调19/20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由于国内内需改善在2022年还尚未完全体现所谓为业绩,且海外业务受贸易战影响有较大不确定性。下调2018/2022/2020年收入至498.1、593.6、719.1亿,对应增速18.9%,19.2%,21.1%,此前预测收入为504.2、629.0、766.7亿元,分别下调1.2%、5.6%、6.2%。下调2018/2022/2020年利润为113.5亿、125.8亿、150.7亿元,对应增速20.6%,10.8%,19.8%。此前预测利润为115.4、145.6、171.6亿元,分别下调1.7%、13.6%、12.2%。维持“买入”评级。

网宿科技:剥离IDC业务,战略聚焦CDN和云安全

网宿科技

出售厦门秦淮全部股权,剥离IDC业务,业务方向更加聚焦

厦门秦淮为公司国内IDC业务的经营主体,在北京望京、河北怀来和深圳宝安均有IDC项目运营。IDC属于重资产业务,在公司总营收中的占比不大。截至2018年中,公司IDC业务实现收入2.35亿元,占比7.7%。

公司IDC业务毛利率近几年呈下滑态势,从2014年中的25.0%下降至2018年中的10.8%。根据公司披露的数据,秦淮数据最近一年及一期仍处于亏损状态。

我们认为,出售厦门秦淮全部股权,其将不再纳入报表,一方面,可以减少其对公司的财务和资学习理财入压力,公司将以轻资产业务为主;另一方面,出售股权的收益可用于公司在CDN、云安全、边缘计算等业务的发展,业务方向更加聚焦,也更有侧重点,可谓一举两得。

布局云安全及边缘计算,目前体量虽小,但未来大有可为

公司以Akamai为标杆,战略布局云安全业务,目前已经推出DDoS防护、Web应用防护、业务安全防护、态势感知、安全评估等全方位的安全产品及解决方案。

正为数据中心开发自研AI芯片

公司云安全业务相对于传统硬件安全具有按需、弹性、自助、智能等特点。主要面向游戏、直播、社交媒体、电商等互联网企业以及汽车、交通、能源、快消、电子、金融等传统企业和政务网站,为客户提供可靠、全方位的安全防护服务。目前云安全业务收入体量在几千万左右,未来仍有广阔发展空间。

智慧路灯业务进展顺利,中标容城项目公司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积极参与者,把路灯智能化作为智慧城市的突破口,依托公司在物联网领域和大数据领域的技术实力,开拓智慧路灯领域。2017年公司顺利完成雄安新区NB-IOT智慧灯杆示范项目。2018年12月,中标“容城容东片区截洪渠景观一期设计施工总承包项目景观照明工程”项目。

持续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战略,入选北京大数据行动计划首批合作单位公司持续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战略持续推进,2022年1月成功入选首批18家北京大数据行动计划名单,与北京经信局签署数据合作框架协议,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公司行业影响力,加速落地以大数据及人工智能为核心的城市大数据基础设施,对公司发展有积极影响。

盈利预测及估值我们维持前期预测,暂不考虑华坤道威和股权激励计划,预计2018-2020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97亿元、10.29亿元、12.89亿元,EPS分别为0.68元、0.88元、1.10元,对应P/E分别为14倍、11倍、9倍,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预计归母净利润增速慢于收入增速,但利润率边际改善超预期。1)预计2018年整体毛利率高于2017年,毛利率Q3短暂下滑(Q3单季度毛利率9.97%,低于2018H1毛利率11.56%,且低于17全年毛利率10.58%),考虑内存价格下降影响,预计Q4毛利率回暖。2)Q1资产减值2亿(其中存货跌价准备约1.5亿元),预计部分转回。

业绩预告归母净利润超市场预期,维持“买入”评级。长期来看,服务器仍然是增量市场,核心驱动力是流量增长,互联网市场增速仍将高于整体市场增速。维持盈利预测,预计18-22年营业收入402、539、733、930、1190亿元,归母净利润6.34、9.35、21.31、33.35、52.64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紫光股份:业绩稳健增长,业务结构持续优化

紫光股份

业绩稳健增长,业务结构持续优化。公司2018年实现稳健增长,其中IT产品分销与供应链服务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00.63亿元,同比微增6.63%,IT基础架构产品及解决方案实现营业收入216.84亿元,同比增速达到35.57%。公司业务结构进一步优化,低毛利率的IT产品分销业务在总营收中的占比持续下降。但由于高毛利率的IT基础架构产品服务及解决方案业务自身毛利率下降6.95个百分点,公司整体毛利率微降0.72个百分点至21.24%。各项费用基本保持稳定,仅财务费用由于子公司借款增加等因素而导致增长较快。

IT基础架构核心产品保持市场份额领先。公司在IT基础架构产品领域如网络设备、安全产品、服务器、存储等核心产品线依旧保持着行业领先地位。根据IDC数据,2018年公司在中国企业级WLAN市场份额为第一,在以太网交换机市场份额为第二,企业级路由器市场份额为第二。2018年四季度全球以太网交换机市场规模同比增长12.7%,企业和服务提供商路由器市场同比增长15.6%。网络基础设施需求依旧保持着强劲增长。此外,公司在防火墙、入侵防御系统、安全内容管理、负载均衡等多类安全产品市场份额位居前列,在国内SDN/NFV市场份额保持第一。公司推出了全球首款400G平台的数据中心核心交换机、30余款AC和AP产品以及包括终端安全、高级威胁检测产品等在内的安全类产品,进一步巩固了现有行业地位。此外,公司在5G小基站研发方面也持续发力并实现技术突破。

中标多领域云计算项目,政务云市场领先地位依旧。在云计算领域,公司构建了支持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等多种模式的全栈式云服务平台。2018年,公司面向不同行业领域进行了大力拓展,陆续中标国家外网云、国家统计云、北京政务云、云上北疆大数据云平台、中国太平洋保险私有云、国家药监局云平台、上海申通地铁云中心、部分省级警务云等云计算项目,继续保持政务云市场领先地位。公司目前已经承建国家级、部委级、省市区县级共计300余个政务云。同时公司还成功进入了以中国人民银行清算中心为代表的金融云高端应用领域;全栈式边缘计算解决方案已在安防、水利行业成功落地应用。

科技巨头为何自研芯片?提高性能、降低成本、符合特定需求

审技金鹿

腾讯 科技 讯 不再满足于依赖需求旺盛的标准芯片,世界上许多最大的 科技 公司正在开发自己的半导体。苹果、亚马逊、Facebook、特斯拉以及网络等都在避开老牌芯片公司,致力于在公司内部完成芯片某些方面的开发。

埃森哲(Accenture)全球半导体主管赛义德·阿拉姆(Syed Alam)表示:“这些公司越来越希望使用定制芯片满足其应用的特殊要求,而不是使用与竞争对手相同的通用芯片。这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控制软件和硬件的集成,同时使他们从竞争中脱颖而出。”

英国芯片供应商Dialog Semiconductor的前非执行董事拉斯·肖(Russ Shaw)也称:“定制设计的芯片性能可能更好,制造成本更低。这些经过专门设计的芯片可以帮助降低特定 科技 公司设备和产品的能耗,无论它们是与智能手机还是云服务有关。”

市场分析公司Forrester的研究总监格伦·奥唐奈(Glenn O‘Donnell)说:“持续的全球芯片供应短缺是大型 科技 公司在从哪里获得芯片时需要审慎思考的问题。疫情对这些供应链造成了很大冲击,它们加速了自主研发芯片的努力。许多公司已经感觉到他们的创新步伐受到限制,并被锁定在芯片制造商的时间表上。”

目前,几乎每个月都有大型 科技 公司宣布推出新的芯片项目。也许最著名的例子出现在2020年11月,当时苹果宣布将放弃英特尔的x86架构,转而自主研发所谓的M1处理器,该处理器现在已经被应用在其新款iMac和iPad上。

最近,特斯拉宣布正在研发用于超级计算机Dojo的芯片,用于训练数据中心的人工智能(AI)网络。这家 汽车 制造商于2019年开始生产配备定制AI芯片的 汽车 ,这些芯片可以帮助车载软件根据道路上发生的事情做出决策。

网络上个月也发布了一款AI芯片,旨在帮助设备处理海量数据并增强计算能力。网络表示,“昆仑2号”芯片可用于自动驾驶等领域,并已进入量产阶段。

许多 科技 巨头选择对某些半导体项目保密。据悉,谷歌即将为其Chromebook笔记本电脑推出自己的中央处理器(CPU)。这家搜索巨头计划从2023年左右开始在搭载谷歌Chrome操作系统的Chromebook和平板电脑上使用谷歌CPU。谷歌没有立即回复置评请求。

亚马逊运营着世界上最大的云计算服务,该公司正在开发自己的网络芯片,为在网络中传输数据的硬件交换机提供动力。如果这种策略奏效,将减少亚马逊对博通的依赖。亚马逊已经设计了许多其他芯片,该公司也没有立即回复置评请求。

Facebook的首席AI科学家在2019年时表示,该公司正在研究一种新的半导体芯片,这种半导体的工作原理将与大多数现有设计“截然不同”。Facebook没有立即回复置评请求。

在现阶段,没有任何 科技 巨头希望自己完成所有的芯片开发工作。Dialog Semiconductor的前非执行董事肖说:“这一切都与芯片的设计和性能有关。在这个阶段,这不是制造和晶圆厂的问题,代工生产通常相当昂贵。”

像台积电那样在台湾建立先进芯片工厂或晶圆代工厂,耗资约100亿美元,需要数年时间才能建成。Forrester的研究总监奥唐奈称:“即使是谷歌和苹果也不愿制造这些芯片,而是请台积电或英特尔代工。”

奥唐奈还说:“硅谷缺少具备设计高端处理器所需技能的人才。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硅谷非常重视软件,以至于硬件工程被忽略 。做硬件被认为‘不酷’了。尽管那里的名字依然叫硅谷,但其现在雇佣的真正的硅工程师相对较少。” (腾讯 科技 审校/金鹿)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7399.html
全球IT投资加速增长
日漫要大规模出海了!日本AI漫画翻译公司获大机构注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