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观察

红星资本局5月7日消息,近日,吉利控股集团旗下极氪汽车更新红鲱鱼版招股书,并计划于5月10日正式以“ZK”为股票代码在纽交所挂牌上市。品牌发布仅3年的极氪汽车,或将成为史上最快IPO的新能源车企。

招股说明书显示,极氪拟发行1750万份ADS,预计每份ADS发行价格介于18美元至21美元,募资规模将介于3.15亿至3.675亿美元之间,若执行超额配售权后的募集规模至多为4.22亿美元。

资料配图 图据IC Photo

出身名门

仍在连续亏损

2021年3月,极氪汽车成立,也意味着吉利汽车开启了高端电动化的路线。极氪汽车也可以看成是诞生于传统车企的新势力。

招股说明书披露,极氪2021至2023年营收分别为人民币65.28亿元、319亿元、516.7亿元,同比增长62%,营收的增长主要源于车辆销量的增加;毛利分别为人民币10.38亿元、24.72亿元、68.5亿元;毛利率增幅较为明显,分别为1.8%、4.7%和15.0%。与同行相比,2023年,蔚来、小鹏、理想汽车、特斯拉毛利率分别为9.5%、-1.6%、21.5%、18.2%。

虽营收和毛利持续向好,但极氪依然处于连续亏损的状态。招股书显示,极氪2021年至2023年净亏损为45.14亿元、76.55亿元、82.64亿元。

电动车的研发和生产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为支撑产品领先和快速迭代,近三年极氪的研发费用正在逐年增加,成为公司亏损的原因之一。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3年极氪研发费用分别为31.60亿、54.46亿、83.69亿元,同比增长72.3%、53.67%。此外,销售及行政支出也是导致亏损的另一原因,分别为22亿、42.45亿、69.2亿元。

面对持续的亏损,公司仍持乐观态度。在2023年吉利汽车业绩会上,极氪CEO安聪慧表示:2024年极氪还将推出三款新品,对全年23万台交付目标充满信心,在销量提升,毛利上涨的前提下,极氪力争2024年实现香港财务报表准则下扭亏为盈的目标。

销量方面,2023年极氪汽车的销量为11.9万辆。今年2024前四个月,极氪汽车的销量已达到49148台,同比增长超110%。其中,4月销量为1.61万辆,同比增长99%,创下历史新高。

上市迫切

再次冲刺IPO

这已不是极氪首次冲击资本市场了。

早在2020年9月,吉利汽车正式向“科创板整车第一股”发起冲击,募集资金用途主要为新车产品研发、前瞻性技术研发项目、产业收购项目和补充营运资金。当时吉利汽车已经在为极氪的成立、研发和发展等事项积极准备和筹划。

不过,吉利汽车最终止步于上市前,吉利汽车于2021年6月撤回了IPO申请材料。同时,吉利汽车发布公告称,将探索不同外部融资方案,实现极氪可持续发展。

公开资料显示,极氪在成立后,先后完成了5亿美元的Pre-A轮融资和7.5亿美元的A轮融资。在2021年8月完成Pre-A轮战略融资后,极氪汽车的估值约为90亿美元。

据财联社,美国证监会文件显示,极氪于纽约时间2022年12月7日按保密基准向美国证交会递交可能进行首次IPO的注册声明草案。在2023年8月,极氪的境外上市申请成功获得中国证监会的备案认可,此进展标志着其打通了至关重要的行政环节。仅三个月过后,极氪便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了IPO招股书。

德勤中国4月8日发表的报告显示,中国企业赴美上市数量为13家,较去年持平。如果极氪如预期一样能够在本周五成功上市,仅成立三年的极氪汽车,将成为史上最快IPO的新能源车企。

编辑 杨程


干掉华强北档口的绿联要上市了丨IPO观察

文 | 周有辉

编辑 | 彭孝秋

深圳又一3C品牌冲上市了。

近日,绿联科技向深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创业板IPO,并计划募资15.04亿元。递表前夕,绿联科技两度引入外部资本,其中高瓴资本连投两轮,共出手5.5亿元。

从天猫、京东起家的绿联科技不仅在国内3C配件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还因在2014年抓住了亚马逊出海风口,在海外也广为市场所知。

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绿联科技营业收入分别为20.45亿元、27.38亿元、34.46亿元,对应毛利率为35.71%、38.10%、37.21%。境内和境外市场的营收占比差不多各占一半。扣非后净利分别为2.2亿元、2.87亿元、2.76亿元。

图:绿联科技2019年-2021年的营收变化

从财报可以发现,2021年的绿联科技已经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困局,营收虽然保持增长,增长率达25.88%;但扣非后的利润增速没有保住上一年的超30%增长,反而直接由正转负,下滑了3.82%。下滑原因在于研发投入和股权激励费用大幅增加,两项费用合计相比去年增加了8552.87万元。

另外绿联同样受到上游采购成本的影响,其采购的芯片、线材以及代工厂成品的价格都普遍上涨。

从具体的产品端来看,绿联科技的拳头产品是传输类3C配件,营收占比超过了三分之一,这也是其品牌形象的最深烙印。传输类产品包括扩展坞、集线器、网卡、网线等,主要用于不同智能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数据传输需求。

图:绿联主要产品

其余两类主要产品为音视频类和充电类,包括TWS耳机、快充充电头、移动电源,都属于这两年竞争最为激烈的3C细分品类,多家创业公司和上市公司都在此争相角逐。

于境内境外的电商红海中拼杀10年,靠一条数据线起家的绿联科技能否成功冲击创业板?

一、国内电商、跨境电商“两条腿”

总结绿联科技取得商业成功的因素,可以分为两个, 一是搭上电商红利,二是倾注资源做品牌 。创始人张清森就曾表示,“我们的成功在于不贪心,找准了一个细分行业,花足够的精力去做重度垂直,同时搭上了电商迅速发展。”

渠道布局是各家3C数码配件品牌竞争策略的重要区别,例如安克创新两年前上市时超过80%的营收来自于亚马逊欧美市场,品胜电子更看重国内线下经销商和加盟商渠道,还有更大一部分的市场份额被头部手机品牌如小米、华为、OV自身所把控。

绿联科技的主要营收基本都来源于电商销售 ,覆盖了京东、天猫、亚马逊、速卖通等主流平台。张清森入驻电商平台的初衷也是为了做出一个品牌,拿到高溢价,而入局的时间点恰逢了电商平台重推品牌战略的起点,从而吃到了平台给予的流量红利。

图:绿联科技2019年-2021年的线上线下营收结构

2009年,刚从大学毕业两年的张清森看到了深圳电子制造市场如火如荼,一头扎进创业大军。得益于其在港资公司积累的外贸经验,为国外客户做代工生产数据线成为绿联科技主要的利润来源,昂贵的原厂数据线也在当时养活了绿联在内的一票创业公司。

但是刚创业一年,张清森就厌恶了同行恶意的价格竞争,随即放弃代工业务,内部组成三人小团队转向天猫商城。

当时天猫商城的3C配件品类挤满了深圳赛格电子的档口老板,因为后者的大部分收入仍然来自于线下柜台,使得他们的天猫店基本谈不上服务体验和所谓品牌。

张清森在团队中担任客服后,看到了远没有被满足的消费者需求,以及国产品牌在这一庞大市场中的缺失。因此,绿联选择自己开发模具做自有产品(山寨品牌为降成本多用“公模”),并且将客服作为重要部门去提升客户体验。

以高清电视的数据线为例,当时的货品大多以1.8米,即6英尺的出口用数据线为主,绿联做出了0.5米,1米,1.5米,2米,3米,5米等等长度,这套做法如同一股清流,一下在国内市场做出了知名度。用张清森的话比喻,就是 “用五星级酒店的实力去开沙县小吃” 。

2014年,嗅到商机的绿联又通过亚马逊加入了出海的阵列。彼时在国内电商战争前节节败退的亚马逊中国,转而重注中国卖家的出口业务,将跨境电商提到重要的战略地位。

不过,转向出海更是绿联的一个无奈之举。这一年的互联网一线公司看到首次展出物联网设备的CES展后,纷纷布局智能硬件,美名曰”打造生态系统“,最具代表性的产品就是移动电源、智能手环和电子秤。

互联网公司在智能硬件的“肉搏”也波及了3C配件市场,为了对抗内卷,张清森试图在亚马逊复制国内电商的成功。入驻半年,绿联亚马逊单日销售超过了2万美金。

随后一年,绿联开始整合供应链,将模具厂、贴片厂和组装厂等上游供应商引入自身的工业区内,大幅降低了产品成本。绿联科技前五大供应商中的三个——深圳湘凡科技(占比13.93%)、菲炫电子科技(占比6.19%)、协源科技实业(占比4.10%)就和其同处在深圳龙华区的龙城工业区。

图:绿联科技与主要供应商的地理距离

经过10年电商战场上的竞争,绿联科技在国内国外市场都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力。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绿联科技的线上收入分别为16.82亿元、22.49亿元、22.86亿元,占总营收比例分别达到了82.42%、82.35%、78.14%。

因为国内3C数码配件品牌大多还未上市,无法精确看到绿联的竞争力。一个可供参考的数据是,2019年绿联在国内市场的线上收入为8.63亿元,而Wind数据显示,彼时我国3C数码配件的整体线上销售额为406.89亿元,所以粗略估算2019年绿联在国内线上市场的占有率约为2.1%。

图:国内3C数码配件的线上销售情况

二、缺乏核心技术,依赖外协成品

对比安克创新在多个3C品类都推出不同的品牌,绿联的品牌矩阵相对单一,在下游消费市场的认知中仍然是“卖数据线网线的3C品牌”。

并且,即便是传输类产品为业务现金牛,绿联这一核心产品的生产模式仍然是采购外协成品,自有产能非常薄弱。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1年,绿联科技外协生产金额占比一直高达75%。

图:绿联科技产品2019年-2021年的产能、产量和销量

最近三年绿联科技一直试图自建工厂,提升产能。但是因为3C产品迭代周期快,难以保证工厂的质量和价格,其自有产能占比不升反降,反而喂饱了强大的上游供应商。

具体而言,以绿联上游的第一大供应商湘凡科技为例,从最早的传输类产品开始,湘凡科技跟随绿联的快速发展,接连为其生产音视频类、充电类和存储类产品。湘凡科技工厂的月出货量达30万个,产值近5000万元人民币。绿联每年向其采购的金额均超过了2.6亿元。

在更早的发展阶段,绿联还通过“类小米模式”,寻找头部品牌供应商来生产高性价比产品,拓展新品类。例如绿联科技前五大供应商之一深圳显盈科技,其客户有Belkin、大疆创新。Belkin和绿联的核心传输类产品几乎一致,前者在2018年被富士康以8.66亿元的价格收购。

因此,过于依赖供应商生产的模式或将是绿联未来发展的掣肘。如果进一步分析其研发投入,就能更清晰地看到这一迹象。

2019年至2021年,绿联研发投入分别为0.64亿元、0.95亿元和1.5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3.17%、3.47%和4.54%。虽然这一数值低于行业均值,但如果对比深圳传统3C跨境大卖1%~2%的研发费用率,绿联的投入也相对可观。

图:绿联科技2019年-2021年的研发费用率与同行对比

不过绿联的问题在于研发人员占比相对较少,2503名员工中仅565名为研发人员,总员工数较少的安克2019年拥有822名研发人员,占比超过了53%。

为什么这是一个关键点?因为3C品类分支众多,涉及的核心技术各异,市场规模却都相对较小,整体的市场规模在2019年为406亿元。与此同时,3C配件公司要横跨多个品类,并且都拿到品牌的高溢价,必然要有大量的研发投入,这包括了人员和资金。但是从人员构成来看,绿联的研发和营销投入权重大体相当。

研发投入较少最直接的反映就是品牌难以突破“性价比魔咒”。招股书显示,安克创新同类产品的销售单价基本是绿联科技的2-3倍,当然不可否认安克充电宝所塑造的品牌形象更具技术感。

同时,绿联横向拓展新品类时,仍然选择沿用“UGREEN绿联主品牌,而处于中低端价格带的3C产品恰恰是大厂和创业公司的必争之地。尤其是在上游成本普涨的情况下,其品牌在下游可控的利润空间也被急剧压缩。2021年就是颇具镜鉴意义的一年。

如下图所示,2021年,绿联科技的外协成品和主要原材料的采购成本基本都面临了15%以上的价格上涨,个别项目的成本涨幅超过了50%。但是在下游市场,绿联产品销售价格的涨幅平均值仅为2.19%。可以说这是其利润大幅下滑的重要原因。

图:绿联科技2019年-2021年的产品采购成本变化

三、高瓴连投两轮,创始团队套现3亿元

绿联科技的上市信号最早显露于去年6月,高瓴资本出手3亿元入股绿联,随后又吸引了深圳世横、远大方略、坚果核力等机构投资者入股,这也是绿联仅有的两次外部投资引入。

2021年5月,创始人张清森、联合创始人陈俊灵将原有的3.7%股份、1.85%股份分别作价2亿元、1亿元转让给高瓴资本,这一轮估值达到了54亿元。

结合现金流量表显示的筹资活动吸收资金变化,这轮的3亿元属于两个创始人私人套现,并未用作公司运营。招股书还显示,三年时间绿联科技共实行了6次现金分红,总金额达3.4亿元。

图:绿联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分析

2021年6月,绿联科技引入新一轮融资。高瓴资本再次投资2.5亿元,深圳世横、远大方略、坚果资本分别投资2000万元、1500万元、1500万元,这一轮的投前估值上升至57亿元。如果算上拟募集资金,本次上市将共计吸引21亿元的外部资金。

不过有趣的是,高瓴在第一次入股时曾安排顾劼翔作为董事,但在绿联上市前夕的4月2日,顾劼翔出具辞任函,称因个人身体原因辞去公司董事职位。后来补选的董事陈艳为绿联科技自身的创始团队高管之一。

在15亿元的拟募集资金中,绿联计划将5.51亿元投入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建设项目,对存储类产品研发实验室、音视频类产品研发实验室、充电类产品研发实验室等事业部进行优化整合。此外,3.9亿元用作建设总部运营中心,4.5亿元用作补充流动资金。

IPO上市后,张清森持股为45.27%,陈俊灵持股为17.36%,员工持股平台绿联咨询持股为12.82%,高瓴锡恒持股为8.44%,员工持股平台绿联和顺持股为4.22%。高瓴资本为第一大外部股东。

图:发行前后的股权结构变化

董事方面,绿联科技的持股高管也有错综复杂的家族背景。绿联高级售后服务主管张碧娟为张清森的妹妹,仓储经理李庆珍为张碧娟的配偶,外贸运营主管曾秋洋为绿联监事雷淑斌的配偶。可以看到,这些人员把持了绿联相当重要的供应链、售后及海外业务几大板块。

在国内国外电商环境屡屡遭遇“黑天鹅”的情况下,绿联科技作为一线的互联网3C品牌,在吃下一众主流电商平台的发展红利后,显然还需要在产品力和品类扩展上再次证明自己。

作者名片

景区冲击IPO,需要迈过哪些坎儿?

近几年,旅游景区资本化进程大有提速之势。 8月6日,西域旅游开发股份有限公司“逆风”上市,成为新疆旅游“第一股”;8月14日,历史文化类主题公园开封清明上河园股份有限公司宣布进行IPO辅导备案;8月18日,恐龙园文化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深交所提交创业板发行申请,再次冲击IPO。 景区冲击IPO的背后,需要迈过哪些坎儿?景区冲击IPO多有坎坷有媒体报道称,常州恐龙园日前已经向深圳证券交易所提交了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申报材料,此次拟发行数量不超过587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不低于25%,每股面值1元。 据了解,常州恐龙园的IPO之路异常艰辛。 2012年该公司首次冲击IPO未成功后,2015年开始转投新三板,不过也没有下文;2017年再度递交招股书,遗憾的是又遭到否决;今年8月又一次冲击IPO,而此时距离第一次筹备已经过去了8年。 对于屡次筹备而不中的结果,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方面给出的意见是该公司存在“营收和业绩下滑”和“营收真实性”等问题。 比起常州恐龙园,西域旅游的IPO之路更为坎坷,一走就是16年。 西域旅游成立于2001年,拥有5A级景区天山天池,4A级景区吐鲁番火焰山、伊犁解忧公主薰衣草园和3A级景区五彩湾温泉。 2004年,西域旅游首次向IPO发起冲击,冲击失败后于2015年选择登陆新三板,但IPO之路一直未停止,最终在今年8月成功登陆A股。 清园股份近期正式向资本市场发起冲击,拟在A股市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目前正在接受证券公司辅导并已进行辅导备案。 近年来,全力冲击IPO的旅游景区不在少数,例如井冈山旅游、普陀山旅游都曾两度递交申请,但中途都因各种原因撤回。 更早一点,贵州黄果树瀑布、河南云台山、湖北武当山、山西五台山等国内知名旅游景区也都流露出IPO意向,并接触了相关投行。 不过,近5年内运作成功并上市的只有九华旅游、天目湖旅游和西域旅游3家,就算是近10年来成功上市的也仅有6家。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副教授吴丽云表示,旅游产业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构成,是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当下迫切需要的精神消费,是疫情常态化背景下经济内循环的重要组成和以消费为主体的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前景广阔,愈加受到资本市场的欢迎。 旅游企业希望借助资本的力量,加快对业态、产品、服务进行创新,使企业发展能够跟上乃至引领市场消费需求,处于竞争优势地位,所以对IPO充满兴趣。 靠“门票经济”难以上市记者了解到,2000年以前,旅游景区上市的条件不算“苛刻”,自2006年国家相关部门出台《风景名胜区条例》后,门槛陡然拔高。 因为条例规定,风景名胜区门票由管理机构负责出售,门票收入和风景名胜资源有偿使用费,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不得将规划、管理和监督等行政管理职能委托给企业或者个人行使。 也就是说,景区门票不再作为上市主体的收入,这对于国内大部分严重依赖门票经济的景区来说无疑是一记重击。 据了解,常州恐龙园以文化品牌构建和输出为特色的景区发展之路,形成了独有特色和竞争优势,同时其参与性、体验性为主导的产品设计,也更符合当下儿童和年轻人的消费需求,这些都是其冲击IPO的优势。 不过,常州恐龙园旗下最具盈利能力的是中华恐龙园,2019年园区综合业务收入占比将近当期营业收入的八成,而其中门票收入又是大头,如果常州恐龙园无法摆脱门票经济的束缚,将很难赢得资本市场的青睐。 清明上河园是以宋代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蓝本,以实景比例复原再现的历史文化主题公园。 清晰的文化定位、良好的IP形象以及完善的设施服务,让景区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2019年,景区旅游综合收入4.8亿元,同比增长19.7%,净利润1.4亿元,同比增长13.82%。 清明上河园的营收结构相对多元,主要通过门票、餐饮、住宿、演艺、停车场管理等综合性服务获取收益。 此外,景区未来有意通过输出管理模式等方式进一步扩大营收,这对冲刺A股来说无疑是加分项。 吴丽云表示,国内多数有影响力的景区都是国有景区,门票无法上市,使得这些景区在申请上市时需要剥离景区门票,客观上增加了难度。 以门票收入为主导的景区一旦离开门票,如果景区的其他消费性产品和服务欠缺,非门票营收和利润缺乏则很难说服发审委。 而在民营类景区中,单纯以自然或人文资源运营的景区大多先天条件一般,难以形成全国范围的市场吸引力,客源和收入不够稳定;以人造资源为主的景区需要具有持续不断的创新能力和IP塑造能力,而多数景区又缺乏这方面的能力,因此多年来A股市场鲜有“新面孔”出现。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除了上述原因,存在历史沿革及股权演变较为复杂,涉及文化遗产、宗教信仰,土地、林地等使用权不明晰等情况的景区在冲击IPO时也会格外艰难。 资本化之路机遇与挑战并存西南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朱斌表示,在当前创业板注册制交易条件下,各行各业的优质企业都获得了快速IPO的机会,旅游企业也不例外,尤其今年旅游业作为受疫情冲击最严重的行业之一,通过IPO能够解决流动资金和投资资金的难题助力企业渡过难关,具有现实意义。 据披露的数据显示,西域旅游此次公开发行股份后共募集资金2.79亿元,将主要用于天池游客服务中心改扩建项目、天池景区灯杆山游客服务项目、天山天池景区区间车改造项目,以及归还银行贷款。 这笔资金及时到位,大大缓解了西域旅游建设发展的困境,这让西域旅游尝到了上市的甜头。 吴丽云表示,景区资本化之后更利于拓展新业务、把握新机遇。 以常州恐龙园为例,借助IPO,公司将更有精力去关注新业态的发展,无论是研学旅游、夜间旅游,还是沉浸式体验,都是当下大热的新业态和新产品,完成对景区产品的提质升级,将更能适应市场需求,吸引新客。 也就是说,在资本的保障下,景区可以通过持续创新在竞争中始终处于领先优势地位。 近年来,证监会多次表态要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景区因此迎来新机遇。 不过,谋求上市的景区必须摆脱同质化竞争、单一门票经济等运营模式,多元发展、激发活力,让资本持续产生兴趣,否则投资热潮过后就会陷入“寒冬”。 当下,受全球经济发展滞缓、新冠肺炎疫情尚未结束等因素影响,即便是已经成功入市的西域旅游似乎也不敢“安枕无忧”。 下半年,西域旅游能否扭转局势、能否募集到更多资金、能否规避股市风险等,都有待观察。 那些更复杂、更专业的问题不仅仅是西域旅游要面对的,也是所有冲A的旅游企业要考虑清楚的。

ipo观察 ipo具体指什么意思?

IPO的全称是initialpublicoffer,即“首次公开发行”,指股份公司首次向社会公众公开招股的发行方式。 IPO新股定价过程分为两部分,首先是通过合理的估值模型估计上市公司的理论价值,其次是通过选择合适的发行方式来体现市场的供求,并最终确定价格。 就估值模型而言,不同的行业属性、成长性、财务特性决定了上市公司适用不同的估值模型。 目前较为常用的估值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收益折现法与类比法。 所谓收益折现法,就是通过合理的方式估计出上市公司未来的经营状况,并选择恰当的贴现率与贴现模型,计算出上市公司价值。 如最常用的股利折现模型(DDM)、现金流贴现(DCF)模型等。 贴现模型并不复杂,关键在于如何确定公司未来的现金流和折现率,而这正是体现承销商的专业价值所在。 所谓类比法,就是通过选择同类上市公司的一些比率,如最常用的市盈率(P/E即股价/每股收益)、市净率(P/B即股价/每股净资产),再结合新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如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来确定上市公司价值,一般都采用预测的指标。 市盈率法的适用具有许多局限性,例如要求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要稳定,不能出现亏损等,而市净率法则没有这些问题,但同样也有缺陷,主要是过分依赖公司账面价值而不是最新的市场价值。 因此对于那些流动资产比例高的公司如银行、保险公司比较适用此方法。 在此次建行IPO过程中,按招股说明书中确定的定价区间1.9~2.4港元计算,发行后的每股净资产约为1.09~1.15港元,则市净率(P/B)为1.74~2.09倍。 除上述指标,还可以通过市值/销售收入(P/S)、市值/现金流(P/C)等指标来进行估值。 通过估值模型,我们可以合理地估计公司的理论价值,但是要最终确定发行价格,我们还需要选择合理的发行方式,以充分发现市场需求。 目前常用的发行方式包括:累计投标方式、固定价格方式、竞价方式。 一般竞价方式更常见于债券发行,这里不做赘述。 累计投标是目前国际上最常用的新股发行方式之一,是指发行人通过询价机制确定发行价格,并自主分配股份。 所谓“询价机制”,是指主承销商先确定新股发行价格区间,召开路演推介会,根据需求量和需求价格信息对发行价格反复修正,并最终确定发行价格的过程。 一般时间为1~2周。 例如此次建行最初的询价区间为1.42~2.27港元,此后收窄至1.65~2.10港元,最终发行价将在10月25日前确定。 询价过程只是投资者的意向表示,一般不代表最终的购买承诺。 在询价机制下,新股发行价格并不事先确定,而在固定价格方式下,主承销商根据估值结果及对投资者需求的预计,直接确定一个发行价格。 固定价格方式相对较为简单,但效率较低。 过去我国一直采用固定价格发行方式,2004年12月7日证监会推出了新股询价机制,迈出了市场化的关键一步。 香港证监会和香港联交所于1994年11月发表了《关于招股机制的联合政策声明》,自此,香港的大型新股发行基本上采用累计投标和公开瞎夯旌系恼泄煞绞健?/p> 发行方式确定以后,进入了正式发行阶段,此时如果有效认购数量超过了拟发行数量,即为超额认购,超额认购倍数越高,说明投资者的需求越为强烈。 在超额认购的情况下,主承销商可能会拥有分配股份的权利,即配售权,也可能没有,依照交易所规则而定。 通过行使配售权,发行人可以达到理想的股东结构。 在我国,目前主承销商不具备配售股份的权利,必须按照认购比例配售。 据报道,此次建行在香港交易所发行H股,截至公开招股截止日(10月19日),共吸引了760亿美元的认购资金,超过拟发售数量近9倍,而向香港公众公开发行部分更是获得了近40倍的超额认购倍率,其中国际发售部分将由联席账簿管理人根据多种因素决定分配,香港公开发售部分原则上严格按比例分配,但分配基准可能会因为申请人的股份数目不同而分组决定,但也不排除可能会进行抽签。 当出现超额认购时,主承销商还可以使用“超额配售选择权”(又称“绿鞋”)增加发行数量。 “超额配售选择权”是指发行人赋予主承销商的一项选择权,获此授权的主承销商可以在股票上市后的一定期限内按同一发行价格超额发售一定比例的股份,在此期间内,如果市价低于发行价,主承销商直接从市场购入这部分股票分配给提出申购的投资者,如果市价高于发行价,则直接由发行人增发。 这样可以在股票上市后一定期间内保持股价的相对稳定,同时有利于承销商抵御发行风险。 如此次建行招股说明书就规定了可由中金公司及摩根士丹利添惠代表国际发售承销商于股票在香港联交所开始交易起30日内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以要求建行分配及发行最多合计3,972,890,000股额外股份,占全球初步发售股份的15%。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建行全球发售结束后,发起人汇金公司、淡马锡、宝钢股份等股东有权将股份全部转为H股(有锁定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流通。 从目前建行的定价来看,可能是考虑了全流通的因素,因此定价偏低。 (竭力为您解答,希望给予【好评】,非常感谢~~)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eji312/7418.html
一体化全球市场需多方合作才能互利共赢 世界说 中国产能对满足
悬疑剧 新生 又突破尺度!首播3集拿下收视第一 真的太敢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