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薪家庭女生的哭诉太现实 好崩溃 父母没攒够钱供我留学

对于出国留学, 一部分学生很向往:认为出国留学既能增长见识,还能避开国内考试的激烈竞争, 回来之后直接就是海归留学生,身份和地位都不一样了,找工作也是毫无压力。

也有一些学生认为:留学虽然收获很多,但也要克服许多困难, 除了语言上的障碍,还有生活上的不习惯,第一次独自求学,还是远离父母的异国他乡,一些恋家的孩子是不舍得做出这种取舍的。

但除了个人喜好外,想出国留学,也必须考虑现实因素,那就是家庭条件是否能够支持孩子出国留学, 不说高昂的学费,学语言的费用、异地求学的生活费,对于普通家庭来说都是不小的负担。

“好崩溃,父母没攒够钱供我留学”,工薪家庭女生的哭诉太现实

最近网上有个帖子火了,发帖人是一个女孩子,刚结束自己大学四年的生活,她的哭诉令人直呼太现实了, 该帖子也被转载了很多次,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看到其内容,心里都很不好受。

原来,这名女生在上大学的时候,就对出国留学非常向往,她也一再对父母强调:自己以后一定要出国留学, 将来成为海归留学生,但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当她毕业后准备实施出国计划时,却被父母告知:家里没办法供她出国留学。

这一消息宛如晴天霹雳,彻底让女同学崩溃了, 她的父亲很直白的告诉他:这四年里家里并没有攒钱,因此现在也没钱供她出国留学, 这样的解释让女同学觉得无法接受。

尽管女同学知道,自己家庭条件一般,父母只是最普通的工薪族,但是作为父母,难道不该无条件支持孩子的梦想吗? 更何况,自己大学四年都在和父母强调自己有出国留学的机会,如今本科都毕业了,准备也做的差不多了,才被告知父母没有攒够钱供她出国留学,梦想直接被现实击碎让她崩溃不已。

这名女同学也的确很努力,本科考上了一所211高校的计算机专业,大学四年也在积极学习外语,语言考试也高分通过了,没想到父亲压根没有攒钱, 这让女同学第一次直观感受到:父母没有重视自己,更没有重视自己的梦想。

诚然,女同学的父母的确有些“不靠谱”,既然一开始就没打算供女同学出国读书,为何一开始不商量好呢? 若是早点把事情说清楚,女同学认清现实,也能抓紧机会考个国内的研究生,总不至于现在两手空空,要知道错过机会等于错过了一切。

不过客观来讲, 父母并没有义务必须要攒钱供孩子出国留学,能支持你读完大学,做父母的就已经完成他们全部的责任了, 若是女同学有志气,坚定信念就要出国读书,大可以在大学四年尝试兼职赚钱,到时候再和父母商量,请求他们支援一部分学费。

等顺利出国读书之后,也可以半工半读,赚取一部分生活费和学费,减轻父母的压力, 做父母的看到孩子这么努力想实现梦想,又怎么会忍心不管不顾呢?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也一定会支持的。

这件事情很现实,其实恰恰就是无数个家庭的缩影, 缺少沟通是导致家庭矛盾激化的主要原因, 若是家长和学生之间能开诚布公地表明态度,事情未必会发展到如今这个地步,可见路不是走死的,往往是人把他给堵死的。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为什么年轻人越来越不爱存钱了?

不是存不下钱,是压根就没挣下钱!

对于那些说现在年轻人花钱多的,我只能问王思聪是年轻人嘛?花钱上面是不是比百分之九十九的年轻人多?说他不爱买车的,好好看看报道,王思聪买车都是用公司名义买的,据说是因为可以弄到好的牌照……

那王思聪存下钱了吗?当然存下了!

给ig胜利以后花的几百万都是王健林的钱?人家每天玩花的也都是他爸的钱?肯定不是啊!人家能存下钱是因为人家挣下钱了!

换个方面说,现在的年轻人,尤其是刚脱离学校进入社会的,每个月领着三四千的薪水,有房子的还得给房子交管理费,再加上每个月给其他员工上礼的钱,有的人还有车的油钱,更夸张的是还有人需要还房贷车贷……

我就问一下!这水平!靠什么存钱?每个月不吃不喝……光是在硬件上花的钱就把工资花个干净!

还说不爱存钱……不是不爱!谁不喜欢把钱放自己手里,谁想每天都把钱“送”出去?那还不是因为迫不得已!那些说自己不爱存钱的,我只能说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还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之前的钱都是父母给,所以习惯了那种花完就要钱的生活,当自己真正独自成家了,突然要自己管理自己的钱了,肯定不能很好的把控自己的消费!

最后作为考研党只能说一句!当你有真正的知识了,或许你不爱存钱,你都会有花不完钱!

为什么这么多中国留学生会抑郁?

随着海外留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多,留学生自杀的事件时有发生。 就在几天前,一名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念大四的中国留学生小田,选择在公寓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耶鲁大学(YALE)研究人员发布的一项调查数据发现,45%在耶鲁学习的中国留学生报告自己有抑郁症状,29%表示自己有焦虑症状,而美国大学生整体的抑郁症和焦虑症比例只有13%。 另一些包括澳洲和英国学校在内的高校调查也收到了类似的反馈。

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些学生的抑郁与焦虑?

A、学业压力

作为学生,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尽管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等挑战令人头痛,但是,其中最严酷的问题,莫过于学业压力。

虽然出国前做了巨大的努力也做了准分的准备,但多数中国留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美国高校教育模式的要求。 因为在之前十多年的学习经历中,他们更适应以结果为导向的学习方式,而这无疑和美国强调分析过程及批判性思维的学习方式相冲突。

因此,在这样的前提之下,学生们越努力,越有可能会加深他们在国外的挫败感。 他们一堆堆精心整理的笔记并不能促成一篇论文提纲。 历史考试问的问题往往是关于假设情景的看法,而非他们努力记住的历史事件。 这一切无疑令人灰心。

B、无法获取导师信任

而另一个常常被人忽略的问题在于,中国留学生很难和学术导师建立富有成效的关系,而这无疑加深了他们的挫败感。

在此前美国西南部一所大学针对19名中国研究生的调查中,他们都表示他们的压力来自很难取得导师的信任。 甚至有人担心,语言上的障碍可能会让导师怀疑他们的智力水平。

而另一些人坦言,晚上有时候一宿一宿睡不着觉,翻来覆去的想自己白天和导师聊天时候词不达意的地方,比如不愉快的谈话,或者给导师的邮件中是不是有措辞不当的地方......

这些问题似乎非常的普遍,事实上,很多美国学生也会遭遇类似的窘境。 但是对中国学生来说,这些问题显得尤其困扰。

因为他们从小接受的观念是前途与学业成绩的好坏有莫大关系。 然而在出国留学之后,这样光明的幻想往往反过来给他们带来强烈的不安感。

C、高额学费后的经济压力

同时,对于很多中国留学生来说,他们的压力还来源于对于失败的恐惧——失败的代价是不能想象的。 绝大部分中国学生是支付全额学费来美读书,每年的开销高达五六万美元,而这大约是目前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十倍。

因此,在中国留学生中,很多来自工薪阶层的孩子都是父母倾尽毕生积蓄,或者卖掉房子才送出国的。尽管在父母方面,为了孩子的未来,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慷慨解囊,但是孩子的压力并不会因为慷慨而减少——

那些来自深圳、长沙、北京等各个城市的孩子们,他们在努力跟上学校进度的同时,难免还在为经济上的压力而辗转反侧。

此前芝加哥一名中国留学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经表达了一种留学生的普遍焦虑:她的成绩是否配得上工薪阶层的父母为自己付出的大笔学费,而这种焦虑甚至远超出高考的焦虑。

而最近一次的毕业生工资调查,似乎更加重了他们在这一层面上的焦虑: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和智联招聘在2017年9月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超8成海归月薪低于1500美元——而这个数字,仅略高于国内高校毕业生。

D、无法向心理咨询师求助

共同的困惑和焦虑,让留学生们自发地结成同盟互相求助。 但是,即便是对于那些最开放的学生来说,接受精神治疗仍然是一个遥远的概念。

尽管,在此前多次发生的中国留学生自杀或猝死事件后,学校在发布给全校学生的信件中总会在最后提到心理咨询的热线及咨询方式等等,然而对于留学生来说,似乎仍显得杯水车薪——

耶鲁大学此前的调查中发现,尽管中国留学生中出现心理问题的比例惊人,但是只有27%的人知道学校中有心理健康咨询的服务,而真正咨询过的同学,只有4%。

而在这些进行过心理咨询的同学们看来,它的存在似乎也是颇为鸡肋:除了等待周期的漫长和咨询时间的有限,更大的窘境是——语言障碍正是很多中国学生压力的根源,所以他们很难用英语去表述自己的困惑和情绪。

而那些端坐在心理咨询室的咨询师们,可能和中国唯一的联系就是吃过熊猫快餐(一家经营美国化中式快餐的连锁餐厅)的外卖,所以让他们理解中国留学生对于家里美味饭菜的怀念,似乎并不现实。

目前,一些学校咨询顾问领导的支持小组和外展项目,正在得到亚裔学生的支持,而海伦高也表示,希望这些项目能够扩展到中国留学生中,让大学雇佣那些适应良好的中国留学生担任社区顾问,为那些适应不好的同学提供帮助。

“中国学生在大多数美国校园中都是规模最大的国际学生群体......大学管理者应该更加努力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至少像这些学生努力被大学录取那样的努力。”

不知道以后怎么办,感觉现实很残酷,我马上22了,可是没有存款,

1、没有存款是正常的,但是没有一技之长是很不正常的,按一个标准的中国人青年成长步骤来说,18岁上大学22岁毕业,到24岁已经是一个有2年工作经验的职场人了,当然中途辍学提早进入社会的那年资经验肯定是更长的。 先不说大学学的专业知识能不能为你的工作确立一个比较准确的行业和定位,就是两年的工作经验也能稍稍让你明晰就业方向了。

2、就我来说,不管是在大学里还是职场上,就业指导老师、领导包括有经验的朋友同事,都在一致的强调“职业生涯规划”,为什么要规划呢?就是避免出现题主你这样的例子,人在学校里目标很明确,达标的方法手段也很明确,但是在社会上所有的这些都是模糊的,所以很多大学生毕业了之后都会出现一个迷茫期,有的人长有的人短,就题主来说22岁还是处于这种迷茫期,是属于长的了。

3、那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呢,我的建议是首先要给自己确定一个“职业规划”,想好自己从事的行业,想达到的目标,然后深入思考想达标需要哪些准入条件,比方说做外贸那肯定要英语好,要做会计就要先考证。其次最重要的是,一定不要停下学习的脚步,不然在职场上,你很容易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共勉!

4、“22岁没存款”不可怕,可怕的是陷入生活的苟且无法自拔,被压力磨平了棱角,或者成为“啃老族”,哪怕已经长大成人,依然想待在父母的羽翼下生活,不知道自己去一点一滴地改善,只能得过且过、碌碌无为、虚度年华,失去对美好生活的努力,对诗与远方的追寻。

5、你必须须意识到,22岁可以没有存款,但不能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能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不能没有努力学习、提高认知的动力和方向。 与此同时,应该扩大自己的社交范围,结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空闲时间不忘和父母多一些互动,让亲情陪伴在自己的身边。 惟其如此,存款才可能会有,生活才会越来越好。

再说了莫欺少年穷知道嘛,希望你以后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拥有一套酱紫的房子,哈哈~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7948.html
都压不住这群绝色的女配 但凡陈都灵拉胯一点 孤舟 群像
365大V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