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欢

原标题:浅谈高欢

高欢作为鲜卑化的汉人和六镇降卒的首领之一,在北魏这个实际上比同期南朝更畸形的等级社会,起点几乎是负数:说“更畸形”,是因为孝文帝“汉化”取其糟粕,弃其精华,构建了糅合九品中正和鲜卑贵族特权的阶层固化,而他作为鲜卑化汉人处于鲜卑最底层的六镇兵户,且在鲜卑兵户中是被鄙视为异族的“汉儿”,在汉族大姓中是被鄙视为“胡人”的异类,再加上是投降的“反贼”,其起家之初简直是捏着一把扑克型欠条在打梭哈。同为高姓的汉人大族渤海高氏在他已经是一方诸侯后对他若即若离的态度,也可看出他身份的尴尬。

在这种情况下他依靠文武才干赢得急需用人的尔朱荣父子兄弟信用,也获得同病相怜的其他鲜卑六镇下层官兵信任,勉强打出一方势力,然后用近乎两面派的手段对鲜卑官兵和关东汉族大姓“两头哄”(对鲜卑官兵说汉人是他们农奴,虐了钱粮就没了不划算,对汉人说鲜卑人是汉人的看门狗,不养活他们自己就会人财两空),并利用尔朱氏的粗线条成功地让这两派捏着鼻子选择了自己。尽管战胜尔朱氏后一度失态,铸成“逐君之丑”的大错,但随后对东魏孝静帝毕恭毕敬,稳住了大局。对西魏的几场大战虽然损失惨重,但总体上仍是优势局,西魏势力在他生前基本被堵在函谷关内。他虽然出身寒微、非胡非汉,又有两做反贼、一次逐君的黑历史,却很善于“统战”,更善于驾驭心思各异、互相看不顺眼的各路骄兵悍将,他临死时嘱咐高澄“(侯)景专制河南,十四年矣,常有飞扬跋扈之志,顾我能畜养,非汝所能驾御也。今四方未定,勿遽发哀。库狄干鲜卑老公,斛律金敕勒老公,并性遒直,终不负汝。可硃浑道元、刘丰生,远来投我,必无异心。潘相乐本作道人,心和厚,汝兄弟当得其力。韩轨少戆,宜宽借之。彭乐心腹难得,宜防护之。堪敌侯景者,唯有慕容绍宗,我故不贵之,留以遗汝”、“段孝先忠亮仁厚,智勇兼备,亲戚之中,唯有此子,军旅大事,宜共筹之”,对麾下文武长短优劣及如何驾驭何去何从,看得清清楚楚,这些人在他死后命运迥异,生前却都能为其所用。他的阵营里一堆问题人物:侯景狼子野心,渤海高氏非桀骜即投机,六镇旧同事反贼当惯了不堪约束,崔氏叔侄浮夸腐化,陈元康等汉人书生,和宿将关系险恶,自己子侄能力强的几乎都是疯子或精神病患者,其他全是饭桶……,但在他生前并未出过大乱子,甚至高澄被他弃子,高敖曹仍然为其力战至死。他的生活是奔放的,小老婆尔朱英娥是尔朱荣的女儿,北魏敬宗的皇后,正是她的骄纵触发了敬宗刺杀尔朱荣的杀心,但做小老婆后贵为大丞相和实际国家主人的高欢以“见必束带,自称下官”的恭敬姿态把这股悍妇收拾得服服帖帖,另一个后宫定时炸弹柔然公主,他本来是求儿媳,柔然却贪图便利非要和年过半百的高欢本人联姻,还派至亲受领“见外孙乃可还”的“监床”任务,他同样应对游刃有余,在其生时始终能得柔然助力。他的后宫里有两位北魏皇后,两位北魏王妃,多位各族大姓之女,却基本没出什么乱子——反观他死后高澄、高洋后宫乱作一团,文武勋贵纷纷兑子,足见其高明。虽然他也有不足,比如让北魏皇帝投奔竞争对手,在实力占优情况下拿不下关中,以及明知高澄有“硬伤”还带病立嗣,在其跋扈之际非但不加约束反倒故意放纵,结果他死后子侄疯狂自相吞噬,济济一堂的文武干才也在这群疯子的折腾下损耗殆尽,但考虑到他空前绝后的“负起点”,说他是这三人中能力最强的毫无问题。

与之相比,宇文泰出身高贵,地盘稳固,内部团结,起家前潜在的竞争对手或莫名其妙死去(贺拔岳被侯莫陈悦害死,侯莫陈悦又在高欢计策下自取灭亡),或莫名其妙缺位(贺拔胜等失众被迫暂时投梁,回国时大局已定),脏活都是别人替他干了(贺拔岳被侯莫陈悦暗算,侯莫陈悦自取灭亡,贺拔胜是自己打了败仗回来晚了,北魏孝武帝是和高欢闹翻然后自己不克己复礼闹出宫廷丑闻……),而俏活却正好都落在他头上(六镇造反他忽然就轮上镇守关中;关中主帅忽然或死或叛或不在,他忽然就被包括对手部下在内的关中官兵推举为老大,忽然就有机会替高欢打下手搞死侯莫陈悦赚个替主帅报仇的本钱,皇帝忽然就离开高欢带着百官六军投奔过来,然后忽然就宫廷丑闻发作自绝于人民……),尽管看上去他的军队数量、质量都逊色于高欢,但和高氏复杂的军队构成不同,他的核心是精干的关中鲜卑正规军,贺拔胜回国后拥戴他为主,为他拼上最后一块拼图,而关中的形胜让他少而精的军队足以和高欢抗衡,军政班子的精干又减轻了后勤压力,再加上宇文护、宇文毓、宇文宪等接班人能力都强,他创业的困难其实小于高欢,只要熬到高欢死,自己的子弟就大概率刻意逆转胜。

梁武帝还用说什么?他本人死于高欢的叛将兼逃臣之手,他的继承人死于宇文泰的军队之手,一个本身是前朝宗室和要员、拥有巨大本钱的“富贵天子”,把自己和整个南朝折腾得差点清盘,要说强,也就比抱着仇人侯景大腿哀号“我念丞相”的儿子简文帝好歹多几分骨气,死得虽凄惨,但不算太窝囊。

著名佛教徒、南唐将领边镐最初因为崇尚宽容,被称为“边佛子”,进军湖南之初秋毫无犯,被誉为“边菩萨”,利用湖南内乱占领后昏庸失措,军政紊乱,只知道搜刮钱财送回金陵,余财用于饭僧祈福,被时人讥讽为“边和尚”——然则梁武帝不过一萧和尚而已,且边镐所败是外来浮财,不过破家,他所败皆是国本,破国亡身,可谓死不足惜。


浅谈读书之乐

中国人读书的传统源远流长。 千百年来,读书人浩浩荡荡,挤满了社会前行的大道和小径,他们认识到读书有益。 乡村农户的门楣上,常常会镌刻二字曰耕读,既含物质,又含精神,避免了文明的失衡。 然而,读书之有益,仅仅是这些看起来渗沁色而结包浆的原因吗?不,读书还能辨恶识善,远伪近真,减愚增智,祛俗养雅;读书使富者慈悲,令贫者坚毅,给美者锦上添花,为丑者雪中送炭;读书使人见贤闻圣,是求索者的通天路,又能驱鬼迎神,是苦难者的避难所。 实际上,读书不但有益,而且有乐,从消遣到享受,什么口味都能满足。 读书之乐多矣!读文学之乐,在于激潜情,兴愉悦,即使久隔数千年,遥距几万里,依然可以产生共鸣。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之气何壮!今日天气佳,清吹与鸣弹。 感彼柏下人,安得不为欢!清歌散新声,绿酒开芳颜。 未知明日事,余襟良已殚。 陶潜之胸何旷!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往南山边。 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杜甫对唐玄宗失望至极,对自己的命运也无可奈何,其膺何愤!读文学之乐,也在于发现人性的复杂性、人世的可能性。 曹雪芹之深奥,托尔斯泰之崇高,马尔克斯之酣畅,无不令人喜而喟叹!青春期读爱情小说,申冤中读复仇小说,深夜里读悬疑小说,也颇惬意!读历史之乐,在于破获巨大的秘密,其陶然若勘探得矿,出土得物。 春秋战国,风云际会,从而中原之上、江河之滨,制度的文明或野蛮得以水落石出,其影响远矣。 秦国的胜利,显示了暴力的能量,然而暴力并非万全,气量窄小,便不足以包容九州。 明之灭,因官之腐败、民之颓废,而清之灭,则因为它不能进行有效的社会动员和改革,以理顺内愤、防御外侵。 读哲学之乐,在于以短暂之生涯考察永恒之宇宙,并研究人和宇宙如何相处,人与人如何相处,是智者之所为。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还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道很重要,也很玄奥,遂想得道。 赫拉克利特说:我们既踏进又不踏进同一条河流;我们既存在又不存在。 琢之磨之,意味深长,俄而柳暗花明。 柏拉图推崇善,说:善不是本质,而且在尊严和威力上要远远高出于本质之上。 亚里士多德也推崇善,认为善就是幸福,是灵魂的一种活动。 康德注意到自由的宝贵,说:再没有任何事情会比人的行为要服从他人的意志更可怕了。 黑格尔的观点是诡谲的: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 哲学使人耽于一种宏大问题的思考之中,使人如神游一般,它所导出的欣慰是干净的、恬静的、肃穆的,甚至是豪华的,若太阳升起,玫瑰绽放!读神话之乐,在乎它是原始性的创造、创造性的幻想、幻想性的经典,蕴含着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和追求。 读地理之乐,在乎它显示这样一种现象:地理决定生活,生活孕育文化,文化反哺其民或反拘其民。 它提醒着:人要选择环境,要把羊领到水草丰茂的地方去!读逻辑之乐,在乎它能有序推理,有力论证,并对荒谬的推理和论证做出非常有效的识别、揭露和反驳,从而使真理大白于天下,是一种使思维严谨和精密的方法。 读人类学,读社会学,读心理学,读伦理学,读生物学或动物学、解剖学,读数学,读物理学,读化学,应该各有其乐。 书如瀚海和群山,无乐不藏。 凡读书之人,谁都能发现属于自己的一种独特之乐。 实际上,一种乐就是万种乐,足以使人沉醉其中。 读书之乐,更多地源于纸质书。 纸质书由草木所制,是生命之物。 灵魂因纸质书而安,呼吸也为之而畅。 纸质书是宁和的,也是清雅的、温馨的,即使看一看它,摸一摸它,也觉得舒服。 它的书脊、封面和封底,无不让人亲近,甚至仅仅一瞥,也怦然而应,使人留步,倾身,举手开卷。 读纸质书,动容以吟,悟而首肯,是一种久传的风雅。 读纸质书,如居推轩见竹之屋,如穿布衣或丝裳,如以紫砂壶饮茶,是一种不争自高的品味。 所费不多,就可以读纸质书,何乐而不为呢!

「 ”摧枯拉朽定九州”——浅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装甲骑兵

引言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分裂时期,但是却是封建社会上升的阶段,也是中华民族逐步走上大融合的阶段。 分裂、统一、再分裂、再统一的格局多次反复,统一战争、民族战争成为这一时期战争的主要形态。 在魏晋南北朝的战场上,骑兵成为绝对战争胜负的主要兵种,出现了骑兵大兵团远程奔袭以及千里迂回的机动作战,这一时期的军事思想也得到不断地完善与发展。 魏晋南北朝形势图 重装甲骑兵出现的历史条件 重装甲骑兵就是人和马都披甲的骑兵。 我国古代叫做「 ”甲骑”或「 ”铁骑”。 这种骑兵具有较强的防护力和集团的冲击力。 在对没有装甲的轻骑兵或步兵作正面突击时,具有相当的威力,曾经一度成为战场上的决定性力量。 恩格斯说: 「 ”条顿族的骑兵征服者在西欧各国建立的贵族政体,开创了骑兵史上的新纪元。 各地贵族都组成骑兵,他们担任铁甲骑土勤务,成为一种装备最分发重的骑兵,不仅骑士,而且连马匹也都披戴金属的铠甲。 ” 恩格斯还说:「 ”我们发现,在多次大会战中,参战的骑士不到八百至一千人。 但是,他们只要把敌人的重装甲骑土逐出战场,通常便足以诱对付任何数量的步兵了。 ”可见这种骑兵的主要任务就是击溃对方的重装甲骑兵,以便较容易地击溃对方的步兵。 这种骑兵最大的缺点,就是由于马匹的负担过重,降低了骑兵特有的快速性和机动力。 因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后就为轻骑兵所取代了。 据文献记载和考古材料证明:人的甲胄在春秋战国以前就有了。 马的防护装备,在汉代才有皮革制的「 ”当胸”,曹魏时才出现马铠,十六国时,才有了结构完善的马铠,南北朝时已成为骑兵部队普遍拥有的装备。 直到隋代, 甲骑都是军队的核心。 马铠模型 《晋书•石勒传》记载:永嘉六年石勒守襄国,打败疾陆眷,于追击中,获铠马五千匹;义熙五年,刘裕灭南燕的临胸之战,恭容超曾出动铁骑万余,前后夹击刘格军,同年秦主姚兴遣使威胁刘裕说:「 ”秦王已遣铁骑十万屯洛阳。 ”从上述可以看出,当时已经成千上万使用「 ”铁骑”于战场,甚至可以号称「 ”十万”。 重装甲骑兵,已经是军队的核心力量了。 考古发掘也发现南北朝的墓葬里,常常放置大量甲骑陶俑。 魏晋重装骑兵与步兵作战 早期重装甲骑兵的形态 甲骑”的大量编入军队,并成为军队的核心力量,标志着我国古代骑兵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它是氏族门阀制度和游牧民质氏族军事组织结合的产物。 南北朝的氏族门阀势力,在西晋大量发展,自东汉经魏晋、形成了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部曲佃客荫户制。 豪族地主都有自己的部曲私兵,这些部曲私兵装备精良,而且拥有其武器装备的制造业和储备,因面可能人、马都披甲。 例如晋桓伊家就拥有马的具装百具,步铠五百领。 北齐高季式「 ”自领部由千余人,马八百匹,戈甲器仗皆备。 ”这些部曲私兵, *** 起来就成为当时军队的核心。 部曲私兵 西晋以后,北方形成各民族纷争的局面,其中匈奴、鲜卑等民族,在进人中原以前,还是游牧民族,长于骑射,军事制度往往还保留着氏族的形式。 进人中原后,与世族门阀制度相结合,形成了以大量骑兵为核心的世族门阀武装,也采用了甲骑的具装。 例如刘曜的近卫部队——亲御郎,就是一支精锐的重装甲骑兵部队。 《晋书•刘曜载记》说: 「 ”召公卿以下子弟有勇敢者,为亲御郎,披甲乘铠马,动止自随,以充折冲之任。 ” 重装骑兵的装备和编成 重装骑兵的特点就是骑手披甲载胄,马也披甲。 人披的铠甲,主要是「 ”两当铠”,也就是胸前一片甲,背后一片甲,两片甲在肩上用带联结起来。 也有在肩部加「 ”披膊”的,头上戴兜鍪(头盔)。 两当铠构想图 战马所披的甲,古代叫具装。 这种具装披在马身上,除眼、鼻四肢和尾外,其余部分都能得到铠甲的保护。 铠甲有皮革制成的,也有钢铁制的。 一般是人的铠甲和马的具装都用样的质料,一样的颜色。 重装骑兵的武器,主要还是用弓、驽、矛、载和刀创。 远战用弓弩,近战用矛载,刀剑,特别是马刀则是重要的格斗兵器。 恩格斯说: 「 ”马刀无疑适于白刃格斗,长矛太长太重,从这点看,就不适于冲锋,但在追击溃逃的敌骑兵时,长矛就成了有效的武器。 几乎所有善骑的民族,都惯于使用马刀。 锋利适用的精制马刀仍然是骑兵武器之王。 ” 我国在西汉时出现了短柄长刀,东汉以后,炼钢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魏晋以后,造刀数量常以万计。 这都说明当时刀已成为军队的主要武器。 古代军刀 关于重装骑兵的编成,可以大业七年隋炀帝进攻高丽时为例。 据《隋书•礼仪志)记载,当时军队的主力都是甲骑具装。 陆路部队,左右各十二军,隋炀帝亲率六军,总共三十个军。 每军设大将、亚将各一个,下辖骑兵四个团,团有偏将一人。 每团辖十队,每队一百人。 计一军之内,骑兵四十队,步兵八十队。 重装甲骑兵的使用、队形和战法 由身体强健而体重尽量轻的骑手组成的重装甲骑兵,主要应作为以密集队形进行集中攻击的力量。 这些重装骑士,通常成横队作战,排成一列,这种横队,一与敌人接触,便立即散开,单骑作战。 所以,会战是以单纯的白刃格斗面结束。 会战中的白刃战 我国历史上,从东晋到隋代的许多战看来,重装甲骑兵也都是集中使用在主要方向上作战的。 其队形虽无详细记载,但从理论上说,重装甲骑兵,由于马匹负担很重,冲击行动缓慢而冲击力量较强,它不像轻骑兵那样机动灵活,那样变换队形容易,因而不宜于作较大纵深的配置,更不能成纵队进行冲击,必然也要采用横队以行冲击。 晋穆帝永和八年,冉闵与慕容格廉台之战,慕容恪就曾用铁锁连马为方阵,以抵御冉闵的进攻,而另以两军从旁夹击而大破冉闵军。 重装甲骑兵既然一般都用在主要的、决定性的方向上,往往就必须和对方的重装甲骑兵相遇,而以短兵格斗来结束战局。 因为远战的弓箭对重装甲骑兵的杀伤力是不大的。 重装甲骑兵对战略战术的影响 (1)战略思想日益成熟 魏晋以后,战略指导艺术日臻成熟,战略计划也比较完善。 公元279年,晋武帝司马炎平吴之战,战前三年,羊祜《请伐吴奏疏》,即制定了伐吴的全面战略计划,其内容不仅提出了战略企图——扫灭东吴,统一天下;还进行了全面的情况判断——从地形、人力、物力的对比和形势上断定伐吴必胜;特别是还制定了具体的进军方略「 ”引益梁之兵,水陆俱下,荆楚之众,近临江陵;平南、豫州、徐、扬、青、兖并会秣陵”。 晋武帝采纳了这个建议。 于279年分遣四路大军伐吴,顺利取得成功。 这确是继诸葛亮《隆中对》之后,又一个事先制定的全面的、成功战略计划的范例。 晋灭吴作战图 此后,燕灭后赵,以小攻大,以弱击强,而慕容廆能抓住时机,乘机进军,其战略指导,并然有序;符坚在王猛铺佑下,统中原诸战役,特别是灭赵之战,部置周密,步骤协调,拓跋珪兴魏灭燕,则依靠其强大的骑兵集团,得力于对燕的形势,了然于胸,才能相机进取,完成其灭燕大业;匈奴刘汉利用其骑兵的机动力,纵横袭扰,以破坏西晋的经济基础,控制面而孤立点的战略,终于灭亡了西晋;东晋刘裕的战略奇袭等都是根据全面而正确的情况判断而制定其正确的战略决策的。 可以说这一时期,战略指导思想已臻于成熟了。 (2)战术运用有所发展 1.大纵深的前进与后退 北朝自拓拔硅开始,即依靠其游牧民族的特点,建立起以骑兵为主的军队,并在华北大平原上,充分发挥其骑兵快速机动的能力,进行大纵深的前进与后退。 如拓拔魏与后燕之战,魏军自平城远向西方后撤,并诱逼后燕东撤。 然后,将其大骑兵集团分为几个纵队,进行远程奔袭,分进合击,一举而歼灭了后燕军。 在以后一统北方的战争中 也屡用此法而取得成功。 游牧民族的骑兵 2.攻坚战法 魏军在进人中原地区后,在重要战略要地上,常常遇到坚固防守的城池。 最初只是用长围和强攻两种方法。 强攻则往往采用「 ”前仆后继”,积尸与城齐之后,用骑兵趁势冲入。 后来用崔浩之计,绕过坚固城池,以长驱人侵江淮,逼得南朝政权,陷于溃乱。 这种战法,充分发挥了骑兵机动迅速的特点,可以说是战术上一个新的创造和发展。 但其缺点是粮运不济,难以持久。 又因南方炎热的夏天不适宜于北方骑兵,特别是重装甲骑兵的活动,往往只能冬季进军,而夏季北撒,因而始终未能征服南方。 3.重装甲骑兵的突击战法 北朝分为东西魏后,都是以骑兵为主的军队,装甲骑兵一般用在主要的、决定性的方向上,以进行冲击。 公元537年,东西魏沙宛之战,宇文泰军就是用伏击,击败高欢;409年,刘裕攻南燕,慕容超曾以一万铁骑夹击刘裕军。 值得一提的是宇文泰两次以寡敌众,两次运用内线作战各个击破的方法,击破东魏军,可以说是个新的创造。 骑兵军团对战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朝国势弱、军备劣、兵制乱,特别是没有足以与北朝抗衡的大骑兵集团,战略上基本处于防守地位。 东晋以后,常以凭江淮以进行防御,形势有利时,则出淮泗而抵河济。 不利时,则屯兵积粮据守城池,并利用江河泛滥以阻止北军,长期坚持,以待来年春后,北军不耐炎热气候而自退。 结语 恩格斯说过,骑兵在整个中世纪(指封建社会),是一切军队的主要兵种。 在中国的魏晋南北朝,也是一样的情况,封建时代的典型特点,就是以骑兵为主要兵种的战争特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政权逐鹿中原,在于汉族融合的过程中,利用游牧民族本身的优势,形成了骑兵军团作战的战争形态。 而骑兵由于其固有的高度机动性以及威烈的冲击力,往往执行着正面突击和迂回、包围、奇袭、侧击等出奇制胜的决定性任务。 在骑兵作战的特点的影响下,诞生了各种战略以及战术思想,促进了我国军事思想的发展。 参考文献 《晋书》 《隋书》 《三国志》 《资治通鉴》 《中国古代兵器论从》 《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文集》

浅谈红楼梦高三作文800字

浅谈红楼梦高三作文800字5篇

《红楼梦》巨大的社会意义不仅在于它写出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更多的是引得更多人对于这个社会的思考和做出改变。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浅谈红楼梦高三作文800字例文,希望你喜欢。

浅谈红楼梦高三作文800字精选篇1

“悼红轩十年辛酸泪,红楼梦谁知其中味。”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诉说着那些表面看来都是平常的生活细事,但常常又能够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反映生活的本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众人遭遇皆苦,林妹妹尤为惹人同情。

林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原是太虚幻境中的那棵绛珠仙草。因受神瑛侍者滴水之恩,便陪其一起去往人间,许还他一世的眼泪,转作人世,。林黛玉天生丽质,气质优雅绝俗,才华横溢,故有才女之称,但即便是这样一位才人,最终也落得人财两空。

从性格上来说,林黛玉喜静不喜动,性格抑郁,看待事物多为消极方面,这也因此奠定了他的悲惨的一生。宝钗与黛玉可以说为对立面,宝钗待人随和,这也间接导致姐妹们喜欢宝钗多于黛玉,更使黛玉更加忧伤。家中的遭遇让黛玉敢爱而不敢言,做事处处小心,“顾花自怜”是他对自己悲剧性命运一片无可奈何的伤感。在她看来,一切成空:美与才,诗与爱。

作为书中主角之一,林黛玉外形更让人羡慕,王熙凤道:“天下竟有这样标志的人物,我今日才算见!”更加突出了黛玉的美丽,书中有从宝玉的角度展现了神仙似的黛玉,在我看来,林黛玉的美是一种高贵绝俗,病态的美,她既有颜又有才,自尊心更是要强,与人交谈更是尖酸刻薄,这也是她软弱背后的盔甲。

读完红楼梦,我认为林黛玉是一个楚楚动人,惹人怜爱,才华横溢,多愁善感的女性,他因当时社会的封建制度和腐朽的观念,害怕自身受到伤害,因此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敢公开袒露自己的感情,终究造成悲剧。“女人是水做的”这句话放在林黛玉身上毫不为过。许诺还一世眼泪,注定了他这一生悲惨的命运,她的泪有伤心的,有悔恨的,有无奈的,亦有喜悦的,她本人也是矛盾的,当她的幸福被贾母等人扼杀时,他没有选择退缩,反而勇敢,决绝地,以死来抵抗社会的黑暗,用自己的决心来对抗腐朽的社会。

黛玉用她一世眼泪还了宝玉一生情。在他的一生中,她用尖酸刻薄的话,揭露丑恶的现实,以高傲的性格与社会对抗,用诗句来表达自身的感受,高傲自己的结束了她这凄惨的一生。

浅谈红楼梦高三作文800字精选篇2

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曹雪芹,在初中时,这就是必看的中考内容,但其实我们只记得大概模糊的概念,知道作者和故事总体情节,但是,对于故事中错综复杂的人物其实了解的并不是很详细。

通过暑假这次阅读活动和高一下学期学习的《林黛玉进贾府》,让我们更深刻的了解了故事中丰富的人物及其复杂的人物关系;林黛玉聪明伶俐的病美娇,贾宝玉古灵精怪的模样,以及贾宝玉的母亲在贾府中过的非常的不错,都体现出她的聪明,颇为深的心机,贾夫人对林黛玉的慈爱等复杂的情感都在这本书中活灵活现。

贾府实力雄厚,其拥有严格的家规及其等级分明严格,贾家,宁荣二府,这是财富,权势的代名词,可其实有谁知晓,一入豪门深似海,宝玉,宝钗,湘云,包括黛玉,整日待在大观园里,吟诗赏花,固然风雅,可这并不是生活的全部。而且整日的限制,使得大观园里的人情感封闭地可怕,越压抑越多,爆发时什么都拦不住。腐朽制度使贾府大部分人中都拥有封建思想,迫害极深,而贾宝玉是这些人中唯一思想与众不同的人,他拥有超前的思想,但因为封建制度的迫害,贾府中无人支持导致他的思想,当他看到自己从小一起长大的奴婢被迫害,其他人都无动于衷,只有他自己悲痛交加,表达出他的无奈与悲凉。

在宝玉和黛玉的爱情中,虽然时间是短暂的,但他们两个在一起是非常的相爱,但因为观念的不同,所以导致了悲剧的发生,或许两个人都是浪漫的人,浪漫的人天生就不该相遇,因为生活不是浪漫,生活会将浪漫消磨得一干二净,最终,红玫瑰变成了墙上的蚊子血,白玫瑰成了胸口粘着的白米饭。所以,就让浪漫在最美的是画上句号,在彼此的心中,留下幸福的回忆。

两个相爱的人天地相隔。有些人觉得宝玉在最后出家是无情的,可我认为他因为想逃离封建制度的压迫,不想被世俗所继续纠缠,他的选择无疑也是一种明智的决定。

最后,我认为,红楼梦反映封建制度对人民的压迫,当时社会腐朽混乱,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人民需要反抗和发现新的思想。

浅谈红楼梦高三作文800字精选篇3

《红楼梦》是我国18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古典小说。它高度的艺术性,在我国及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所反映的生活内容极为丰富,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和高度的艺术成就,在我国及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描写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揭露地主阶级贵族集团的荒淫腐败、互相倾轧,暴露出他们残酷剥削压迫劳动人民的罪恶,歌颂地主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仆的反抗行为,广泛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对封建礼教等地主阶级传统思想进行了批判。但也反映了作者为封建制度“补天”的幻想和某些虚无主义思想。今天我读的书是《红楼梦》,这本书是我国文学名著中的经典之作,也是四大名著之一。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一个家族的衰败,贾府原来很是兴旺,可是后来贾府的人死的死,走得走,贾母在的时候这个家还算可以,贾母死后这个家就彻底不成样了。

林黛玉眉目如画,娴静娇弱而且天资过人,但我还是觉得她太可怜了,她的母亲在她小的时候就去世了,黛玉自己从小多病,身子弱不经风,最后死的还那么惨。我很不喜欢薛宝钗,要是没有薛宝钗林黛玉也就不会死去。

我还很喜欢王熙凤,这个人极为聪明,心眼少说也有一千多个,我最喜欢王熙凤《借刀杀人》那一篇,在那一篇中明明是她自己想要杀尤二姐,最后却赖到秋桐身上,王熙凤这一招真是高,但同时我也感到她过于歹毒。

贾府真是可悲,最后落魄到那个程度,正所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一场红楼中的梦事,写尽人间悲欢。”不过一个家族在那个由胜到衰的时代最终还是逃不过衰败的命运,还是顺其自然吧!

浅谈红楼梦高三作文800字精选篇4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作的,又名《石头记》,《金玉缘》。全书主要围绕着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间的爱恨情仇,展开了一系列的故事。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若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千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是林黛玉的真实写照。相较于身娇体弱的林妹妹,薛宝钗则是“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盘,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而他们心目中的梦中情人——贾宝玉,则是“面如中秋之月,色若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鼻如悬胆,情若秋波。虽怒时而似笑,即嗔视而有情”。

在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薛宝钗。薛宝钗虽然冷漠无情,但为人处事不慌乱。她虽出身名门,却仍就温柔懂事,彬彬有礼。她温文尔雅,却又不失轻巧幼稚的一面,如:”“宝钗扑蝶”这一美好而又纯真的画面。

《红楼梦》不只是写儿女情长,它还揭示了许多的人生道理。如《刘姥姥进大观园》中的难得糊涂。对于人生中的一些事情,不要太过较真,否则的话,事情可能会变得更糟糕。又如书中有一章写到王熙凤需要找人解决手中的棘手事,婢女红玉连忙自荐去完成。最后事情完成的很好,红玉同时也赢得了王熙凤的青睐。这告诉我们要把握住机遇,不要害怕事情会失败。

我读《红楼梦》这一本书的时候,常常会将书中的情节带入到脑海中想象的画面中去,同时也要细细揣摩人物的形象特点。这样等到看完这本书的时候,仍然会对书中的内容记忆犹新。

我认为《红楼梦》是一部值得我们千百遍咀嚼古典著作,而书中林黛玉所写的《葬花词》更是令人惊叹。如果你看完了《红楼梦》这本书,也一定会有自己的理解与感悟。

浅谈红楼梦高三作文800字精选篇5

“一朝看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题记

今日种种,似水无痕;今夕何夕,君已陌路。向来缘浅,奈何情深!

世人皆道,《红楼梦》吟尽爱情,可我眼前却是昨日繁华,今朝落尽。人生况味,了便是好,心酸无奈,却只能遵从是是非非。

贾宝玉初看林黛玉,就笑称“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这世间芸芸众生,他们因缘遇见,却来不及唱一出才子佳人。薛宝钗的圆润与妥协,林黛玉的言随心至,也许是生不逢时,也许是命运作怪,黛玉终是含泪而死,宝玉也穿上了袈裟。纷繁的世界,不适合黛玉。她的惊艳,她的智慧,她的才气逼人,她的灵秀慧黠,都应活在诗坛。那是个碧玉般盈澈的女子,而不是一个寥落忧伤的深闺小姐。

贾府的挥霍,便注定要走向衰亡,这个结局,并不难猜。王熙凤的机关算尽,却换来悲凉结局。而真正聪明的,是探春。她是有才干的,又是清醒的:“我们这样的人家,人都看我们不知千金万金,何等快乐,殊不知这里说不出的烦难。”她开源节流,却阻碍不了贾府期数将近的必然。

旧人难留此凉城,凉城何苦留旧人。名列金陵十二钗,黛玉却依旧只是一名异乡人。若不能放下心结,那便骄傲的、不改初心的活着!那个世道,有太多不可说,不能做,也终是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纵千般情愫,万般相思,但封建礼教终是难以挣脱的枷锁。昨日花前月下,宝玉送旧帕;今朝贾府败落,黛玉含泪烧帕。这一世的泪,终是还尽了……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满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若不能自由,那便随性点;若总是伤情,那便优雅点;若不能结缘,那便,那便……无论怎样,我都相信,黛玉最后不会说出那句“宝玉,你好……”那样玲珑的女子,怎会不看透这城府的畸形?宝玉虽多情,但黛玉绝不会怨恨他!这一切,黛玉最清楚,是命,认命。

故人姑苏林黛玉,深深贾府难回头。曹雪芹的一声啊,又怎会不坎坷?字字血泪,了,便是好……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802.html
好吃 5月使劲吃 鲜嫩爽口 天然味精 藏在身边的 清热下火
乌克兰只能是炮灰 美国不会赢 俄罗斯不会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