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东莞45人的银行年亏损2100多万 刚收到百万罚单

开业近十年后 ,广州农商银行下属村镇银行东莞黄江珠江村镇银行首次亏损,亏损额达到2100多万元,同时该行资产质量下行,不良率从1.13%突然增至4.86%。湘财Plus注意到,该行不久前因内控管理、股东股权管理、关联交易管理、贷款业务等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被罚款190万元,时任董事长等6位高管也被警告。

开业近十年首次亏损 不良贷款率大幅上升

据黄江珠江村镇银行年报披露,截至2023年末,该行资产规模为9.23亿元贷款余额为7.08亿元,存款余额为6.53亿元,实现营业收入5373.93万元,同比下降22.97%,实现拨备前利润3443.45万元,净利润则由盈转亏,亏损额达到2117.78万元,同比下降165.39%。

△黄江珠江村镇银行财务数据。

湘财Plus注意到,这是黄江珠江村镇银行成立以来首次亏损。据该行已公开披露的年报,2016年至2022年盈利均在千万以上,2019年的净利润为历年最高,达到3351.02万元,2020年、2022年增长率为负,同比分别下降7.71%、8.84%,其他年度均同比增长。

亏损的直接原因是营业支出大于营业收入。据年报披露,2023年该行营业收入的构成为利息净收入5346万元、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3万元、投资收益0.16万元、其他收益16万元、资产处置收8万元,营业支出7930万元,较上年度增加5290万元,增幅达到200.38%,其中资产减值损失6190万元,较上年增长近10倍。

△黄江珠江村镇银行营收与支出情况。

据财务报表,该行2023年度贷款减值计提6237.41万元,而上年度仅为548.93万元。

资产质量方面,黄江珠江村镇银行不良双升,不良贷款余额3444万元,较上年末增加2424万元,不良贷款率大幅增长,从1.13%增至4.86%,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率为5.53%,较总体贷款不良率高出0.66个百分点,未完成监管考核指标。截至2023年末,该行拨备覆盖率170.21%,较期初下降119.88个百分点。

公开资料显示,黄江珠江村镇银行是由广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主发起行,联合东莞当地多家民营企业设立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于2014年12月获批准开业,并于2015年1月正式对外营业。截至2023年末,该行共有在职员工45名,辖下营业网点2个。

△黄江珠江村镇银行。

据年报介绍,黄江珠江村镇银行为股份制有限公司形式的村镇银行,实行一级法人、统一核算、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截至2023年末,该行在董事会下设1个委员会、在高级管理层下设2个工作委员会、5个部门和1个支行。

经营管理严重违规被罚 8年换了4任董事长

业绩亏损之外,黄江珠江村镇银行还受到监管的关注。2024年5月,该行收到开业以来的第二张罚单,经营与管理均存在严重违规行为。

据金融监管总局东莞监管分局公布的罚单,东莞黄江珠江村镇银行因内控管理、股东股权管理、关联交易管理、贷款业务、票据业务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被合计罚款190万元,6人同时被给予警告,包括时任董事长李珂、风险管理部部门负责人吴云祥、业务总监李永恒、市场营销部总经理戴法坤、风险管理部贷后管理岗余凤珍、市场营销部客户经理何嘉敏。

该行上次被罚是2021年3月,因存在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的行为,被人民银行东莞市中心支行罚款58万元,相关责任人也被罚款4.5万元。

湘财Plus注意到,上述被处罚的董事长李珂早已于2016年辞任,不到8年的时间内该行先后换了4任董事长。

其中,原广州农商银行东圃支行行长姚庆惠于2016年接任李珂任董事长,至2018年辞职,由广州农商银行总行业务营销三中心总经理沈水彬接任,到2022年4月其转任董事,由广州农村商业银行佛山分行营业部任负责人陈文明接任。陈文明在任仅一年后,该行又换了董事长,由邱锦亮接任。邱锦亮来自广州农商银行河源分行,曾任该行综合管理部总经理。

据金融监管总局东莞监管分局5月6日的批复文件,核准邱锦亮东莞黄江珠江村镇银行董事、董事长的任职资格。另据黄江珠江村镇银行发布的消息,邱锦亮数月前已经到任,此前他以党支部书记的身份向全体员工普及金融机构如何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相关知识,提示员工作为金融从业人员应当思考如何优化工作流程。

黄江珠江村镇银行2023年年报显示,该行由肖泽标代履行行长职责。简历显示,肖泽标1987年5月出生,本科学历,中级经济师,曾任广东顺德农商银行公司业务部客户经理团队管理岗,大连保税区珠江村镇银行副行长(主持工作)。

△珠江村镇银行发起行广州农商银行。

据官网介绍,珠江村镇银行是由广州农商银行作为主发起行,吸收各地优质资本,共同发起设立的新型农村金融服务机构。2010年8月,首家珠江村镇银行在河南省开业,至今共有25家珠江村镇银行先后开业,分布在北京、辽宁、山东、河南、江苏、四川、湖南、江西、广东等9省市,营业网点总数超过170个。

统筹/新湘财撰文/湘财Plus


想了解东莞长安兴昂鞋厂的具体信息?

兴昂国际有限公司是一家国际性的鞋业制造公司,1990年前来大陆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投资办厂.目前,在大陆已拥有兴昂、兴莱、兴鹏、兴雄、兴利、兴泰等数家工厂,占地面积近30万平方米,1998年又赴越南投资创办厂,2002年又开始投资数亿元大型的工业园区. 公司主要生产世界知名品牌的男、女装高级休闲皮鞋,主要客户有NIKE,TIMBERLAND、CLARKS、NINEWEST、EASYSPIRIT、BROWN、REEBOK、ROCKPORT、SEARSKENNETHCOLE、VIASPIGA等,产品全部出口欧美市场.工厂已全部通过ISO9001质量认证,产品质量优,深受广大客户和消费者的信赖,在世界制鞋业中享有非常高的声誉. 公司拥有一流的厂房设施,一流的制鞋技术,工厂内设有完善的员工生活娱乐设施(舞厅、卡拉OK厅、棋牌室、乒乓球室、桌球场、足球场、蓝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塑胶跑道、图书室、医务室、福利社、理发室、溜冰场、咖啡厅等),公司为员工实施各种专业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干部及员工的素质. 公司管理完善,合法经营,重视人才,有完善的薪资福利制度及员工普升制度,为人才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软硬环境.员工可享受劳动法规定的各种假期.公司秉持“品质至上,勤俭踏实,合作团结,精益求精”的经营理念,不断开拓进取,把兴昂建设成世界一流的大企业,成为制鞋行业的龙头.东莞的厂址在东莞长安霄边,跟我很近哦,我住洪桥头,过马路就是.

2020-04-07【晨读】百万富翁成长史【转】

这是一个发生在班班身边的真实故事。

他,今年只有23岁,刚刚大学生毕业,手里已经有10万的资产了。班班问了其攒钱的秘诀,他也告诉了班班。

他,高中没好好读书,上了一个专科学校。因为不甘心,一直想要专升本,后来他就努力学习,年年拿国家奖学金,4年下来就是3万多。

每学期开学,他都会和室友去倒卖生活用品,卖电话卡,直到组织成自己的一只队伍,到了大三那年,还承包了周边学校的物资运输,赚取差价。

平时呢,他也会去肯德基打工来赚钱。就这样,在他刚毕业的时候,已经有了10万块了。

班班非常倾佩这位小伙伴,也非常羡慕。他其实和我们大部分人一样,没有显赫的家世,也没有傲人的学历,有的只是一颗不服输的心。 班班相信,他学完投资后,攒钱的速度会更加快,一直到实现自己的财务自由。

其实,身边的小案例还是有几个的,不过下面班班给大家介绍的是一个真正的理财大神,发家致富的故事!

“财迷”的理财之路

我们的主人公是一个普通人,我们姑且叫他“财迷”吧!普通家世,普通学校,普通工作,财迷就像我们每一个人一样,但是通过10年的时间,完成了100万的目标。

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他到底是如何一步步地成为百万富翁的吧。

当我们偶尔听到某人突然间有了很多的钱时候,免不了把钱和运气联系在一起,可真的能走进一个人的生活去观察时,其实会发现有些人的有些机遇,确实不仅仅只是一种偶然,即便天上真的掉馅饼,也需要站在正确的地方拥有正确的容器才能接到。

我们的主人公财迷仅仅是一个普通的会计本科毕业生,学校不差但也谈不上顶尖,父母是普通的工薪阶层,家里有自住的一套房子,就业时父母没有什么可靠的关系,所以毕业后自己回家投简历找了家普通企业,做着一份普通的财务工作,拿着普通的工资,在普通的时间谈恋爱然后结婚。如果不是像我这样的好友,很难想象还会有谁,会在这样一个身边的普通得无法再普通的角色上挖掘出什么能值得一聊的话题。

不过正因为财迷的普通,更让我觉得应该写点什么,毕竟在我身边,这些的普通人才是绝对的多数。可能没有那么过人天赋,可能没办法每天都保持“打鸡血”的亢奋工作状态,可能没有遇上事业奇遇的普通人中的一员。

目标:100万

作为好闺蜜,据我知道财迷的心里一直有个目标: 毕业后10年内赚够100万。

我其实一直想问为什么是10年不是5年不是3年?为什么是100万不是50万不是200万?为什么会有这么具体的目标?不过相比这些问题,我更多的感觉是,别说在那个学生时代,即便是工作的几年后,也少有人去规划自己的财务,并且把财务的目标当成人生的阶段性目标去落实。

炒股和攒钱炒股

不过说财迷炒股其实是不准确的,因为我对股票自小热爱以及提前就有知识的积累,而财迷在我看来当年在股票方面的投资水平是不那么好的。说水平没我好,主要是觉得在专业术语和各种投资投机理论上他懂得没我多,他平时也不像我,会花大把的时间在研究股票,研究各种技术和理论上。

但他在其他方面却影响我很大,后来我才非常汗颜地意识到其实他在“赚钱”方面的智慧真的远超过我。

这个影响主要是对储蓄以及储蓄与理财的理解。

大一时候有一次我和他去图书馆借书,他指了指《富爸爸》系列,说:“这本书你看过吗?蛮不错的,我就打算一定要33岁前赚够100万”。这是我第一次发现身边有这么个和我似乎臭味相投的人存在,应该也是我第一次模糊地感觉到财迷有这么个100万的阶段目标,而他后来看过的很多书,说过的很多话,做的很多事,都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我的想法。

实际上他在学校就开始那么做了,财迷家住在相对富裕的南方,每个月有1500的生活费,而这个数字虽然不多,但在我们那所北方的学校里,算是生活水平中上,完全够花的。所以他有那个物质条件去养他的一个怪癖,每个月限定自己只花1000,并以此为乐,每月剩下那500,攒一学期是2000多,然后每学期都会买上一只股票,至于具体买什么股,他经常问我意见,我也特别愿意和他讨论我对个股的看法,毕竟炒股真的是一件特别孤单寂寞的事情,身边能有这么个还能听得懂你话的人,自然特别愿意分享。

用我现在的目光看,财迷与其说是在炒股,不如说是把股票账户当成了他的储蓄罐,用定投的方式在储蓄。

后来随着关系越来越好,我越发觉得财迷是个你越相处越了解,越觉得这家伙有思想而且有意思的人。

财迷很擅长攒钱,而且一直给人一种以此为乐的感觉,重要的是他的攒钱过程并没有给人抠门或者丢脸的感觉,如果不是我经常被他问到买什么股,从而知道他的这个小怪癖,外人估计是很难看出的。他遇到好事也会请兄弟们吃饭,平时的生活条件也都和大家相似,伙食不差也吃零食也买水果。不过他似乎就是能在生活中,不经意间找到些高性价比的东西,并擅长 量入为出 。

当别的同学问爸妈要钱买4000多的笔记本电脑的时候,财迷花了整整四天时间从跳蚤市场花800块钱淘了个品相性能颇为不错的电脑,人家还送他一把椅子,毕竟急于离校不在乎几个小钱的土豪学长大有人在。更让人可恨的是他那台800的二手货,用完3年以后,还被他400给卖了。

电脑的事情只是一个个例,类似的事情在他身上应该有不少,而财迷在生活中的这种追求折扣,追求性价比和实用主义的思维习惯,其实也在后来的投资中帮到他很多。

在遇到财迷以前,我很少意识到“存钱”这个事情,因为从小我习惯了花多少管爸妈要多少的花钱方式。虽然不至于养成花钱大手大脚,生活虚荣攀比的坏习惯,但真的不清楚自己的钱都花到了哪里,也养不成存钱的习惯。毕竟每个月多花200和少花200,都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就像一个胖子和一个瘦子,可能也就是每天多吃了一口与少吃一口在日积月累下形成的差距。

“次贷危机”

不存钱的人有时候确实会对存钱的人有一种奇怪的隔阂和一种难以理解。我当时就很难理解这财迷每月从生活费里扣500下来,整整一学期也才2000,一学年好像也就5000不到的样子,他还特别乐此不疲,到底图什么,又有多大用呢?

那个时候自己年轻气盛,刚学炒股的人很多都是朝着年化20%以上的收益目标去的,特别是早早拜入“价投神教”的我,自然也拜托不了这种“美好的憧憬”。当时总抱着一个现在看来是“幻想”的想法:如果自己年化20%以上,靠着入学前那爹妈赞助的2万启动资金,毕业后就能变5万的样子。而对当时的我来说,5万绝对也算一个能炫耀一下的数字。

后来的事情是次贷危机一直在发酵,上证指数从6000跌倒3000,又跌倒1600的过程里,自己的股票账户亏损了70%不止,老爹当年给了2万,08年时候又厚着脸皮问要了5千抄底,最低时我记得只剩8000市值,这是市场给我打的第一个巴掌。但人总是选择性记忆的,后来我就彻底把刚入市时2万4年要变5万的幻想给忘记了,但还是全然不顾现实打脸,觉得自己能遇到百年一遇的经济危机是一种超大的幸运,觉得自己吸取教训后未来依然能有20%的投资能力。

因为财迷的股票和我的是高度相似的,照理说亏损的幅度也该是相似的,但看到他当时还算不错的心态,我开始第一次模糊意识到即便只有每月500的收入流,在这种时候也会给心态带来很大的影响,并且后来这成了在这段经历里最大的收获。

很多人的脑子里,比如我,对投资,特别是炒股的理解还处在如果每年都赚20%,那4年一翻倍,8年4倍,12年8倍。但事实呢?可能8年的时间里,只有2个月是最重要的,单单这两个月就贡献了8年中的绝大部分的收益,只是我们根本不知道这两个月会什么时候出现,更多时候市场或者在下跌,或者在盘整。在这样的市场中,每半年的能有的那2000,每年的那5000,就比一开始有的那2万更重要。

财迷后来和我说,对于像他这种单纯需要存钱的人(财富积累初期),当时只是把股市当成一个“储蓄罐”。如果不是把股市当成发家致富的工具,那么定投股市的方式是真的非常合格,甚至可以说 在绝大多数“储蓄容器”中最优秀的,股市长期下跌或者盘整的过程中,定投者并不会损失太多,但也不会失去那8年涨2个月的暴富机会,而这种机会是存银行买理财所没有的。

很多年后的2015年,财迷就是靠着这样的想法,在坚持积累了若干年之后,抓住了他等待很久的一次财务上的跨越。

赚钱存钱的重要性

我的第一个股票账户后来再没能复活,即便经历了09年的4万亿,似乎市值也没回到初入股市的水平,更何况2010年以后市场回暖后又再次进入漫长的下跌。但那时候财迷似乎依然信心满满,因为他还是会时不时同我交流,当时我们都有的一个共识是,这次危机,这年的暴跌,长远看会是一个很大的机会。

区别是我只有选择死扛,而财迷似乎总能从生活中“变”出钱来。

据我所知,财迷加入的那群“学生团伙”不但倒卖铺盖,后来也倒卖二手教材,倒卖军训服装。这个团体也就成了财迷的一个额外收入来源。而财迷,一如既往的存到了他那股票账户小金库中,回过头看这笔钱投入的时点又恰好是当时股市的一个低位,而他当时买的那个股票若干年后给他带来了近十倍的收益。现在回忆起来,对比我那室友对待钱的方式,我又感到人和人的差距恐怕就是在这不经意的很难察觉的潜意识中体现出来的,而这样的“运气”可能永远也不会落到室友那一类的人群中。

毕业前夕,财迷的“小金库”里具体攒下钱的数字我不太清楚,但以我的观察这不太会是一笔小的数字。财迷每月量入为出,先存钱再消费的习惯一直坚持得很好,这四年里光这笔储蓄就应该有2万不止,还不算他在危机时期买到的那些股票,再加上他总是会找到一些额外收入的办法,而后来财迷也和我说,大四那大半年的实习,因为实习单位有吃有住花销并不大,其实也存下不小一笔钱。

财迷的这样一笔数万的存款,就是用我当时看不起的一笔又一笔500元小钱的方式存下的,可即便对于相当一部分工作了好多年的人,可能也不一定能在工作后存下这样规模的一笔储蓄,更何况是一个刚毕业的应届生。

后来一段时间我真的是有反思的,恐怕当时我自己的思维习惯和财迷的思维习惯,是一个非常典型而且极好的对比。大家同样虽然都对“赚钱”有着挺大的执着与热情,都想尽快积累到自己的第一桶金,但真的反思之下,财迷确实用了一条更“踏实”的路。而我的那种不切实际的对投资收益的追求,以及平时不注重储蓄的生活习惯,就显得有那么些虚无缥缈了,而且停留在脑中缺乏实际有效的行动。

其实理财方面一直有一个特别有名的说法,叫“哈佛教条”,具体内容是,对于任何人而言,无论每月的收入是多是少,一定要先存下20%,再花剩下的80%。

两种思维:一种是先存钱,然后花剩下的。另一种是先花钱,然后把剩下的存起来。没做过的人看似没有区别,但真的那么做以后,区别真的很大。

工作以后当我也去强迫自己去这么做的时候,才真的体会到其中的重要性。而养成这样的习惯也是理解理财所必须要跨的第一步。人必须要有财才能理,但钱是不会从天上掉下来,所以对于大部分人,学会储蓄才是最先要做的事情。对特定阶段的人而言,少买一个IphoneX,少买一个包包,少买一件衣服或者一双珍藏版椰子鞋,对储蓄的增长可能要远比每天研究股票或者投资来得更明显。

对于大部分人,哪怕收入不高,相信每月少花20%并不是太难的事情,更多时候我们不愿意存钱,其实是看不起每月存的小钱,20%对于一个月入4000的工薪阶层,也就是800元,而800元又能干什么呢?什么都干不了。于是乎我们也就连800元也懒得去算计。

多年以后,我也是从财迷嘴里知道了,这样的算计不仅仅只是表面的大钱小钱的问题,更深层次是人生的机会成本的问题。相比于月光族,那一点看似不多的储蓄带来的不只是表面的金钱数字,重要的是它还可能是一次摆脱现状的机会。

买车热潮

在毕业3年多这样的一个时间段,我们大学同学聚会最热门的话题一定是家庭和买车。

财迷在班级群里几乎是群里的异类,在群里说着和当时主流观点截然相反的话。特别是当遇到家境一般的朋友,也表露出想要管家里要些个钱再贷款买辆车的时候,他总是抛出用现在的眼光看极度成熟的理财观,来试图说服那些略有一些“过度消费”的朋友,虽然那个时候除了我以外,其实很少有人真的能听懂能听进去他话的含义。

他的话在大家看来太过理性而缺乏了一些浪漫,财迷能轻而易举地说出拥有一辆车后一年里增加的无谓花销的具体数字,也能说出如果不买一辆车这一大笔钱未来能做的事情。他会告诉想要透支买车的同学,买房、投资、创业或者读书在他看来都是远远优于买车,而一旦买车,这些计划无疑都会被推后,特别是出于炫耀目的而非实用目的一辆车,既不能帮助事业的发展,也不一定会对找一个好对象帮助太多。

这样的话虽然好心,但更像一盆冷水所以不受待见,时间久了,财迷自然也就不再说这样的话了。

而我,因为了解的关系,那个时候的我已经开始越来越在意财迷有时说出的话了,后来财迷无意间表达出来的一个观点即便到了现在,我也记忆深刻。

那段话我已经记不清了,但经过我消化后,财迷大致的意思是这样的:人为什么要买保险?因为对于同一个人来说,同样的钱,效用是不同的。就像吃饭,吃8个馒头人会觉得饱,但第8个馒头和第1个馒头的作用截然不同,对于一个快饿死的人而言,第一个馒头是“救命”用的。

钱也是一样,买保险虽然从纯数字上看可能是亏的,但是大部分保险的真正意义,是用平日里丰衣足食的那第8个馒头,去换快饿死时的那一个馒头。从边际效用的角度看,是划算的。因为越是接近0的资产,所产生的收益越大,效用越大。以前的农民遇到天灾后,最需要1万元钱去买第二年的种子和肥料。所以如果能用好年景富裕的一点钱,去换大灾年的这第一个1万有着最高的收益和效用。

而储蓄和消费也是一样的,人没钱的时候攒下的1万元存款,和有了100万时候的1万元存款,有着截然不同的作用。人的第一个1万,第一个10万,第一个100万,会打开不一样的机会之门,在没有这些储蓄的时候,很多事情是不会去想,也就不可能去做的。

1万在需要的时候能支撑一个人辞职1年,而这1年对这个人来说可能改变一生。可连1万储蓄都没有的人,很少会去想脱产不工作,甚至很少会去想换一个自己真正热爱的行业踏踏实实从底层重新开始这种事情,失业以后一定会焦急地寻找下一份工作,即便这份工作极有可能完全不适合自己。10万可能是一套房子的首付,对于一个没有储蓄的人,是不可能去想着买一套上百万房产的,因为连基础的首付都没有。100万可能就会让一个人开始时不时思考创业和投资的项目,思考成为某个牛逼同学的创业合伙人是不是靠谱这样的事情,思考作为一个普通工薪阶层时不可能去想的事情。而这些就是机会成本。

所以单买车的事情来说,大家几乎没钱的时候花20万去贷款买的车,和有了一定储蓄后花20万买的车,虽然金额相同,但实际是根本不一样的成本。前者花的是自己“第一个馒头”,而对后者而言,只是可有可无的一个馒头。

后来财迷的话让我想起现在的股市里其实也是这样,当某些大V聊某一个投资机会时,有一种很典型的回答:“可惜这样的机会不适合散户”。这样的机会不适合散户,是啊,股指期货,个股期权,融资融券,银行信贷,沪港通,100万起点的理财产品,300万起点的债券投资,没钱会把一群人和一群机会隔离开,更会使人的视野被迫局促在一个狭窄的自己能够到的范围内,投资市场中是这样,生活中也是这样。

“没钱的人和理财没关系”,“没钱的人不适合基金定投”,“没钱的人一定要在年轻时搏一搏。没钱这件事情似乎本身就会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可钱到底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变出来呢?钱并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从地里涨出来。

做什么样准备,有什么样运气

毕业第六年,我是我们班里倒数第二个买车的,而财迷是倒数第一个,这时候大家已经想的都是TM这个月又该交汽车保险,TM小区停车费又涨价了,TM的这个月罚单还没上,TM的油钱凭什么不下跌之类更现实的问题。

财迷买车的时候,我问他,你小子当时毕业的时候到底藏下多少钱?他说:“差不多5万吧。” 虽然我有过心理准备,但这个数字还是触动到我了。我可以肯定,5万这个数字在刚毕业的那个阶段在我们这群大部分没什么大出息的人里,绝对是最高的!同时我也想起5万这个数字正好是我当年以为我靠着自己杰出的投资能力能达到的目标。

因为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财迷的股票组合和我都是基本重合的,所以我知道他在14到15年里也靠着那轮牛市飞跃了。就这样,财迷靠着普通城市里一个效益越来越差企业中的一份普通的财务工作能给的普通收入,靠着攒钱定投股票这样其貌不扬的投资方式,积攒下了数百万的财产,在一年里,不但大大提前而且翻倍实现了他的目标。

其实财迷一直用最不起眼的方式默默做着我们班最有钱的人,这些钱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一直都是如此,从毕业前就开始了,工作后的每一年他的每一个决定都在向同一个方向靠,虽然没人知道。

而到了今天,其实除了我大约知道以外,他没有在任何场合表露过他具体有多少钱和多少股票,估计朋友也好,老同学也好,财迷的同事也好,没有任何人会看出这货已经可以轻易地买上一辆豪车,需要时买上新出的每一款iphoneX而不用去卖肾。

财迷完全有晒朋友圈的资本,但他没有,他也没兴趣。

可能有人会说他运气好,因为他毕业后正好遇到了中国股市最不好的几年,用最便宜的价格把所有钱投到了股市里,并且很幸运地遇到了一轮大牛市,又很幸运地在牛市里兑现了大部分利润。

结婚前后财迷又很幸运地靠着两个人的公积金和打折公积金贷款只花了极少的首付在房价还没暴涨前买了套虽然不到70平但很温馨的第一套房子,从而又在后来的房价暴涨中捞到一个不小的便宜。

我想未来如果万一房价下跌,还会有人会说这人又那么幸运,没有在大城市扛上几辈子人还不完的贷款去买上一套学区的大房子。

也可能有人会说他啃老,或者没出息,毕业以后没有去大城市闯荡,而是选择回家,住爸妈家吃爸妈家,所以每月除了谈恋爱时的几百元花销什么都不用买,才能短短几年攒下数十万的储蓄去买什么股票。

财迷的经历里,毫无疑问是有运气成分的,可运气也好,方法也好,最终都需要一个人真的为了某件事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和计划以后,好的运气才会从天而降。在我认识他的这10年里就是一直在做这样的准备,因为他准备地早,所以每一步都早那么一点点,每一步又都踏在合适的节拍上,而现在的财迷依然很年轻,而现在他的“量入为出”的生活,已经是一般人眼中的小康生活了,一趟说走就走的旅行对于他来说已经不算浪费。

退一步讲,以财迷的价值观投资观,即便上天没有给很好的运气,没有14年股市的大牛市,没有能在刚买完房后房价就暴涨,我相信他的生活依然会比绝大部分人好,而那份运气早晚也会到的。生活中会遇到什么样的人,遇到什么样的事情,有运气但也不仅仅是运气。

不管怎么样,我还是觉得财迷的事情是值得拿出来说一说的,毕竟这个真实的例子里,他没有在投资上用高比例的杠杆,没有遇到事业的奇遇,没有一份体面的金领高收入,没有因创业而大发横财。

最近的消息是,听说财迷他们夫妻俩双双辞职了,而辞职的原因是我的这位弟妹在工作几年后发现真的不适合做正在做的工作,打算重回大学进修心理学的课程。而财迷则选择了一个自己更喜欢的行业去学习、体验和沉淀,即便刚开始时几乎没有收入。试想,弟妹工作这么多年以后再回学校读书,还读了看上去这么没用的专业,毕业后也不知道能做什么的专业,如果换成一般还着房贷车贷的家庭会支持么?反正财迷举双手赞成的态度说:“攒了那么钱不就是为了花在这种时候的么。”

这又让我想起了财迷很多年前劝同学别买车时用的话,人有钱时候花出去的1万,和没钱时候花出去的1万,有着完全不同的成本和心态。

我不知道财迷的事情对大多数人而言有多大的可复制性,但相比那些毕业前就靠写软件卖软件创业成了百万富翁的;毕业后创业据说已经通过了A轮B轮拿到了几千万投资的;还有进了阿里腾讯华为等明星企业,拿着高收入并且还拿到不少股权的呢?财迷的做法即踏实,也并不是想象中那么丢人。

至少财迷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影响到了我,而且当我毕业后也试着去做的时候,并且做到的时候,发现确实受益良多。

总结

我们来回顾一下财迷实现百万梦想的方法:

省钱不是让生活质量变差,而是找到性价比高的东西。

财迷其实就是一个普通人,他通过一笔又一笔的小钱攒到自己的100万,你觉得实现财务自由难吗?

公司向个人银行转账,金额超过5万,会有什么影响吗,税务局会查吗?

不会有什么很大的影响,但是税务局有可能会去查的。 就目前而言,5万元对于很多人来说也不是一笔小数字,当你的银行卡上有如此大的交易产生的时候,银行系统就会默认产生了一笔大额交易。 如果你的账户短期内产生了多笔大额交易,银行可能会有专人对你进行调查。 遇到这种情况也不用太慌,只要你的收入是合法收入,那就没有任何问题,只需要配合就行。 拓展资料首先,银行是为了保护你的账号安全。 举个例子,假设你的账户最多的时候一天交易了1万元,可是近几天连续多日出现单日消费超过5万元的情况,那么银行就有理由怀疑你的账户可能是被犯罪分子盗刷了。 如果这个时候,银行给你打电话核实,会相对有效地减少你的损失; 文章图片2 其次,尽量减少用户被诈骗的风险。 很多老人在接到骗子的诈骗电话时,无法分辨对方的真实性。 在经过骗子一番洗脑话术之后,老人甚至可能到银行给这些骗子转钱。 此时,银行则有义务询问你这笔钱准备做什么?通过你的描述,银行可以大概率帮你过滤到骗子; 接着,规范资金用途。 很多中小企业在资金的运用上不太规范。 比如说,有的客户的定金会先打到销售的个人账户上,等到会计查账的时候再转到公司账户。 诸如此类的情况有很多,这些都是不规范的操作,有违法嫌疑; 最后,防止洗钱。 洗钱早就不是什么新鲜名词了,有些人在赚到一笔横财之后,由于来路不明,无法实现合法化,此时他则可能通过多账户操作,将钱完成合法化。 这是严重的违法行为,也是银行高度重视的操作。 我国每个地方的规定是不一样的,5万元只是起点,有的地方是10万元起步。 根据2020年6月发布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展大额现金管理试点的通知》(简称:通知),通知指出,自2020年7月起,河北开启大额现金管理,个人账户单笔或者累计超过10万元,对公账户单笔或者累计超过50万元就会被监管。 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实现现金实物可追溯。 可能我们比较好奇,现金实物怎么追溯呢?只要花出去之后就会快速流通。 银行主要追溯的依据就是人民币上面的冠字号,即字母和数字组成的一个特殊编码,这个编码具有唯一性。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eji312/8562.html
洋学生 感受千年邢白瓷 河北邢台 学非遗
完美世界真急了 开服一个月就开始逼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