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条斑马鱼在中国空间站状态良好 科学家透露

新京报讯(记者张璐)5月19日,2024年度“天地共播一粒种——青少年与航天员一起养斑马鱼”科学教育活动在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启动。据专家介绍,空间站小型受控生命生态实验组件转移至问天舱生命生态实验柜并开展实验以来,已在轨稳定运行了24天,4条斑马鱼目前状态良好。

活动面向全国青少年开展,北京中关村中学、北京一零一中学双榆树校区的40名学生代表现场与科学家和科学教育专家进行了互动交流。活动旨在发挥空间站科技资源优势,为青少年搭建科学探究、科学实践平台,在青少年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

按照活动规划,参加活动的青少年自行设计研制可供4条斑马鱼生活一个月的地面小型密闭水生生态系统,并对斑马鱼、水藻生长进行科学观察。

启动仪式上,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高鸿、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郑伟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研究员仓怀兴讲解了空间站空间生命科学实验,特别是随神舟十八号飞船上行的“空间先进水生生保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实验的科学目标和运行情况,并详细介绍了公众特别关注的4条斑马鱼生长情况。

4条斑马鱼在上太空之前的照片。 杨吉 摄

4月26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在成功对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后,搭载了4条斑马鱼和金鱼藻的小型受控生命生态实验组件由航天员从上行水生支持装置中取出,并顺利转移到问天舱的生命生态科学实验系统的小型受控生命生态实验模块中。斑马鱼和金鱼藻组成小型密闭生态系统,将首次实现我国在太空中培养繁殖脊椎动物,为开展空间先进水生生保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提供支撑。

据介绍,空间站小型受控生命生态实验组件自4月26日由航天员转移至问天舱生命生态实验柜并开展实验以来,已在轨稳定运行了24天,4条斑马鱼目前状态良好。航天员成功开展了两次水样样品采集和1次鱼食盒更换操作,发现了斑马鱼在微重力下表现出腹背颠倒游泳、旋转运动、转圈等定向行为异常现象。

后续,科学家将利用返回的回收水样、鱼卵等样品,结合斑马鱼空间运动行为视频等,开展空间环境对脊椎动物生长发育与行为的影响研究,同时为空间密闭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研究提供支撑。

编辑 张牵

校对 卢茜


中国人的“太空菜园”都种了些什么? 还有什么动植物能“入住”太空?

中国人的“太空菜园”品种也是非常丰富,有非常喜人的小麦,还有生菜,甚至还有水稻的种子也已经长成了水稻的植株,自己在空间站种植的粮食,收获起来肯定都是别有一番风味的,现在在我国的空间站中,真的能够感受到生机勃勃的一片景象。

不得不说宇航原本真的是啥都会给,大家所展示的这个太空菜园子,看起来也是非常不一般的,里面的小麦长得绿油油的,看起来真是惹人喜爱,而且还有翠绿翠绿的生菜,也长得非常不错,除此之外还有就是拟南芥界的样本也开了小花,这个样本被宇航员给采集了下来,等到他们回到地球的时候,将会把这个拿给科学家们研究。

不仅如此,在空间站里面还有水稻种子的成长记录,可以看到这些水稻的种子都已经成长得非常不错了,而且还有特别神奇的水稻吐水的现象,写到刚刚萌发的夜间,上面会挂着晶莹剔透的小水滴,慢慢的这个水滴就会变得越来越大了,最后水滴就会贴着这个生长和地壁上。

在我国的空间站当中有各种各样的植物,都已经是给大家展示出了生机,现在在空间站里面已经进步了很多,方方面面,除了这些食物之外,还有一些动物也可以去太空享有单元房间,比如说线虫,斑马鱼等等,在空间站里面,科学家们会根据每一种植物的这个适合的温度,光照以及生长环境,把条件达到一个最理想的状态,已达到最好的效果,让这些动植物们能够发育的更好。

当然在太空之上这个环境,对于植物生长发育这方面肯定也是会产生一些影响的,和地球上的生长周期也是会有些不同的变化,当然为了能够满足这个太阳光照射的情况,在问天仓的实验柜里面会有一些人工光源,不同植物的对光需求都是会慢慢的去解决,相信以后也会越来越好,越来越让人期待。

“天宫课堂”第三课——太空授课播撒科学的种子

10月12日下午,“天宫课堂”第三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一堂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这也是“神十四”乘组3名航天员首次担任“太空教师”。

10月12日,“天宫课堂”第三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图为学生在河南省科技馆收看“天宫课堂”第三课。新华社记者 徐嘉懿摄

在天地互动中,3名航天员当起了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的“导游”,展示了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以及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等现象,并与地面课堂进行互动交流。

太空授课让广大青少年感知宇宙的奥秘、体验探索的乐趣,激发他们对太空和科学研究的热情和向往。

问天舱成为全新“太空教室”

“天宫课堂”第三课的地面主课堂设置在位于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有效载荷运行管理中心。这里是我国空间站上科学实验的核心枢纽,被称为中国空间站的太空实验“大管家”。科学家们每天在这里远程管理着400公里外空间站上的科学实验项目。

“太空教师”来了!3名航天员像鱼儿一样依次“游”入问天舱,开始带领大家感受神奇的太空微重力环境。

和前两次“天宫课堂”不同,这次太空授课是在全新的“太空教室”——问天实验舱举行。蔡旭哲当起摄像师,陈冬、刘洋逐个介绍了问天实验舱中的科学实验柜。

“这个实验柜由两部分组成,上面是科学手套箱。一会儿我们要在这里进行植物样品采集操作。”陈冬介绍,科学手套箱是一个通用基础科学实验设施,为科学实验提供了一个密闭、洁净的操作空间,让科学实验更加便捷可控。

生命生态实验柜就像动植物的“太空旅馆”,用于探究太空中的微重力和辐射对生物个体生长、发育与衰老的影响。“这个实验柜的成果,将帮助我们未来在月球乃至火星实现长期生活。”刘洋说。

生物技术实验柜相当于太空中的一个小型生物实验室,陈冬介绍,它最厉害的地方是“全自动”——航天员只需将实验单元装载到实验模块中,启动实验,就可以开展细胞的增殖分化等实验,并且可以像看电影一样实时观察细胞样品的变化过程。

科学实验柜的设计,凝聚了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大量的智慧和心血,每一个实验柜都可以看成一个综合实验室。作为我国空间站首个科学实验舱,问天实验舱等于把实验室搬到了太空。

在太空做实验和采集植物样品

太空实验开始了。

在陈冬展示的毛细效应实验中,没有了重力的束缚,细管中的液面不断上升,速度比地面上同样的展示快得多;在太空趣味饮水展示中,刘洋用2米长的吸管成功喝到了袋中的饮料……

一个个精彩的实验显示出太空环境的特别,让同学们对太空微重力环境产生直观的感受。

“我在天宫二号种过生菜,最近还品尝了蔡旭哲亲手种植的生菜。”陈冬亲手操作,对拟南芥进行样品采集,并把它在太空的生长状态冻存。

实验前,拟南芥已被陈冬放到科学手套箱里。打开拟南芥的生长盒,每个种植孔里分别种着通过基因调控控制不同开花期的拟南芥。已经开花的拟南芥花朵为白色,非常小。

随后,陈冬把剪下来的拟南芥放入冻存管里。陈冬介绍,所有的样本采集完成后,就会把它们放在零下80摄氏度的低温存储区。等返回地球的时候,这些样本将交给科学家进行研究。

实验中,陈冬戴上了混合现实眼镜,借助这款眼镜,可以更轻松高效地完成工作,地面课堂的同学们也能借助陈冬的视角更好地观察实验。

刘洋展示了生命生态实验柜里的水稻。经过70多天的生长,水稻已经从饱满的种子变成了水稻植株。不过,它们的样子看起来东倒西歪。这主要是因为失去了重力的刺激,水稻的生长方向也变得杂乱无章了。

“非常期待,我们未来能在空间站收获自己种植的稻米。说不定,未来在月球、火星,也能实现袁隆平院士的禾下乘凉梦。”这是航天员们的共同心愿。

天地互动妙趣横生

在“天宫课堂”提问环节,地面课堂的同学们提出很多有趣的问题,身处中国空间站的3名航天员一一作答。

首先是“课堂答疑”,同学们提出了几个和这次太空授课相关的问题。

“生命生态实验柜就像动植物的太空旅馆,以后还会有什么样的动植物住到太空旅馆去呢?”

“除了拟南芥和水稻,生命生态实验柜里还可以分别养殖斑马鱼、线虫等动植物,观察它们在太空是否‘住’得习惯。”

“太空中没有上下左右,并且感受不到重力,为什么水稻的根还能向下扎到土壤里呢?”

“在空间站没有重力的引导,植物的大部分根都会扎到土壤去,是因为植物除了具有向重性外,还具有向水性。”

“在空间站中是否会感受到颠簸?”“在宇宙中看到的地球有几种颜色?”同学们又表露出对太空和航天的好奇。

“在太空没有重力和气流的影响,空间站里还有许多设备来保障稳定运行,所以我们的太空家园非常平稳,没有颠簸的感觉。”

“空间站约90分钟绕地球一圈,所以从我们的视角看,地球的颜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当地球有太阳照射的时候,蔚蓝的海洋、黄绿相间的陆地,都清晰可见。当没有太阳照射的时候,城市的点点灯火将地球装饰了起来……”

太空授课在天地互动中很快过去,授课接近尾声。

“不久后,我们的梦天实验舱就要发射入轨,到时我们将见证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的历史时刻。我们非常期待同学们在未来可以把我们的太空家园建设得更好!”3名航天员对着镜头和同学们依依惜别。

数万人看中国空间站问天发射,问天实验舱将来会做哪些实验?

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搭载着问天实验舱,在我国航天发射场发射成功,此次发射任务也取得了圆满成功,在文昌发射场外的海滩上,数以万计的国人见证了中国航天奔赴星辰大海的画面,目前中国空间站的建设已经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接下来问天实验舱将会和天和核心舱组合进行交会对接,将会搭建天宫空间站的基本构型,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以保证开展更多领域更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和应用研究,相关人员表示空间应用系统问,天实验舱任务是以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作为研究的主题,在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空间材料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微重力流体物理等4个领域,将会开展多个研究主题,以推动实施相关科学项目的深入研究。

此次的问天实验舱内部署了生命生态试验柜等等科学实验设施,配置了舱内外共同应用的设备,以保证科学项目在轨全任务链的实施,其中生命生态试验柜主要开展植物种子,幼小动物,幼苗等等试验样品,并且会开展果蝇,斑马鱼线虫等动植物在空间生长的试验项目,以针对微重力对生物个体生长发育代谢的影响,促进人类对生命现象本质的探究,此次研究项目的开展,不仅会对我国的航天事业作出重大的改变,同时对于相关领域研究课题的开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在舱内还设置了科学手套箱,灵巧机械臂等等帮助航天员完成科学试验样品的作业工作,中国空间站的建立将会在轨运行数10年,在其中会针对四大领域65个研究计划以及近千项的研究项目,完成研究工作,让我们共同期待中国空间站的建立,将会对我国航天领域的发展起到转折意义。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keji312/8706.html
累计回购约398万股 中曼石油
易方达基金投资者于5月20日调研我司 深南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