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 绿色 世界说 美国 保护主义损人害己

中国日报网5月20日电 美国政府近日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的关税将从25%提高到100%,对中国太阳能电池的进口税也将翻一番,从25%提高到50%。国际舆论普遍认为,美国此举是滥用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不仅无助于美国本土相关产业的繁荣,损害美国消费者的利益,更不利于全球能源转型。

《金融时报》网站17日刊文称,美国的“绿色”保护主义措施将不可避免地扰乱贸易,不利于美国国内制造商提高产能。对于应对气候变化而言,此举或阻碍全球能源绿色转型。

《金融时报》网站报道截图

美国出于国内政治考虑,滥用301关税复审程序,进一步提高部分对华产品关税,将经贸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文章指出,这种政治操弄可能会给美国相关本土企业及其消费者带来危险的后果,引发关税所保护行业的通货膨胀。

文章称,“绿色”保护主义或导致美国本土企业降低成本的意愿下降,最终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哥伦比亚大学全球能源政策中心研究人员Lilly Yejin Lee警告称,如果对华加征关税导致太阳能行业的价格上涨,可能会减缓美国太阳能装置的部署,从而影响美国太阳能行业的发展。

不少美国学者也认为,美国滥用保护主义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美国学者约瑟夫·马伊库特表示,美国政府把中国绿色产品供应链作为加征关税的“靶子”,把自己变成“孤岛”,这种政策对绿色转型来说并不合适。他警告称,长此以往,保护主义将让美国企业和资本不再积极创新研发新技术。

编辑:董静

审校:齐磊 韩鹤


运用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说说为什么说美国打贸易战将损人害己

就好比别人打你一拳,你也要打回去一样。 美国增加关税我们也会增加关税,会导致出口的成本上升,出口量下降。 这对于出口型的企业来说,影响是非常大的,收入下降,为维持公式的经营不得不减少开支裁员。 这个影响对于中美两国都存在。 以上只是就一般情况来说。 有时候贸易战并不一定会害己。 害己只是站在我们自己的角度上来考虑问题的。 比如,美国人消费能力强,在对外贸易中一直都是逆差的状态,中国的商品在美国的市场竞争力下降之后,自然会有别的国家的商品替代。

都说损人害己,为何美国还要一意执行贸易保护主义?

这是因为美国这么做可以打击其他经济体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可以维护自己企业发展的利益。美国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升美国自己国内的经济发展,因为美国在过去这些年经济一直处在严重的衰退阶段,所以美国总统特朗普才会采用贸易保护措施来打击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当然美国这么多也遭到了其他国家的强烈反对以及批评。

尤其是在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以后执行了贸易保护措施,当然美国总统特朗普这么做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在海外进行投资建设的美国企业能够逐渐的回流美国,只有这样才能够给美国的老百姓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因为在当初由于美国的去工业化的影响,这也是美国很多制造业企业选择来到很多发展中国家进行投资建厂,这些美国企业也给当地政府创造出了巨大的收入利益。

然而这些年美国因为多次的对外战争的影响,再加上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美国国内的很多企业纷纷倒闭破产,这也让很多美国老百姓因此失去了自己的工作以及经济来源,然而美国如果存在大量的失业人口的话,将会严重影响到美国的社会治安的稳定,再加上美国政府为了应对这些失业人口就会投入大量的失业补助金,这无疑增加了美国政府的经济负担。

所以美国才会采取贸易保护措施来增加美国的经济发展的机会,但是美国这么做无疑是饮鸩止渴,因为现在整个世界是全球化的世界,如果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受到影响的话,也一定会影响到美国企业的发展。

孙兴杰:美国产业保护主义“逼反”德国与荷兰?

直新闻:最近德国总理朔尔茨表示,欧洲和北美国家能够享受的美好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对于朔尔茨的这个表态,您有什么观察?特约评论员孙兴杰:朔尔茨总理是在《南德意志报》举办的经济论坛上作出上述论断的,朔尔茨总理最近一段时间访问了多个亚洲国家,包括参加印尼的G20峰会,在演讲的开篇他也说要与听众分享一下自己亚洲之行的心得体会。 因为新冠疫情,最近几年很多多边会议转到了线上,而最近一段时间线下的外交活动逐渐多起来,对于政治家和外交官来说,实地的观察和体验还是非常重要的。 朔尔茨在亚洲转了一圈之后,得出的结论是欧洲和北美国家的美好时光一去不复返了,背后的动力在于世界正在日益多极化,并且发生了结构性重组。 其实这样的判断在几年前就出现了,但是从政治家口中说出来,还是有不一样的分量和影响,尤其是承认欧洲和北美失去了在世界上“互为唯一”的地位。 我个人认为,朔尔茨的说法一方面代表了欧洲,尤其是德国的一种忧患意识和危机感,德国和欧洲需要面对更加多极化的世界,在新的全球格局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重新建立自己的优势。 其中一个办法就是要坚持全球化和多极化的方向,对于德国来说,全球化和区域化是德国崛起的重要力量,依靠全球化的市场,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德国确立了自己在欧洲以及世界上的地位。 因此,朔尔茨认为,去全球化是德国不能接受的,他进一步说,去全球化、“近岸外包”等说法,本质上还是保护主义。 其实这两年欧洲人也看到,拜登政府虽然口头上要加强大西洋共同体的团结,回到多边主义,其实在保护主义道路上走得越来越远,比如说“通胀削减法案”就是产业保护主义,另外还施压盟国,迫使这些国家加入到美国主导的产业小圈子里,包括所谓的“友岸外包”,本质都是保护主义的套路。 德国和欧盟要保护自己的利益,就要战略自主,在多极化和全球化的世界中重新布局,尤其是加强与亚洲的合作。 因此,朔尔茨总理在最近一段时间访问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亚洲国家,显然,这也算是一种未雨绸缪的做法。 另外,朔尔茨所表述的欧美的美好时光结束,也是当下世界发生的客观的现实和未来的趋势。 欧美享受的美好时光是,稳定的经济增长、低通胀和充分就业,其实还有一条就是高福利。 这种美好的时光实质是欧美处于全球经济金字塔顶端的超级红利,欧洲和美国率先实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全球范围内出现了中心-边缘的分野,但是随着全球化进展,尤其是产业链、供应链的重组,亚洲等国家进入到全球经济体系之中,工业化、城市化在全球扩散,生产、贸易、金融格局也发生了板块运动一样的变迁,中心-边缘的边界越来越模糊,甚至出现了结构性的重组,欧洲和美国在经济增长、就业、福利等方面的优势缩小,事实上从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这种结构性变化就已经发生了,在这种变化之下,德国的选择无疑是顺势而为,融入到亚洲发展潮流中,分享亚洲发展的红利,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国家加强了与东盟、印度等国家的合作,这也会加速亚洲地区格局的变化,对此,我们也要有充分的关注。 直新闻:据媒体报道说,荷兰外贸大臣日前两次明确表态,将在阿斯麦向中国出售芯片设备的问题上做出自己的决定,您有什么观察?特约评论员孙兴杰:荷兰外贸大臣施赖内马赫的表态至少表明,荷兰在半导体设备领域要按照本国的利益和规则作出决定,而不是对美国出台的一系列保护主义的做法亦步亦趋。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近期美国商务部负责出口管制的官员访问荷兰,其实就是游说和施压荷兰,将荷兰束缚在美国打造的半导体产业的小圈子里。 美国政府之前出台了所谓芯片法案,并不是为了促进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发展,而是要拼凑一个美国主导的排他性的产业链联盟,进一步说,这是一个主要针对中国的产业技术阵营。 当下大国竞争越来越体现在产业和技术的竞争,我们或许可以将半导体产业视为战略科技产业,战略科技产业处于全球产业体系的金字塔顶端,占据金字塔顶端就可以获得垄断性地位,进而可以操控全球产业发展。 拜登政府以“小院高墙”。 重组产业和技术联盟,试图为美国的霸权地位挖一条护城河,但是,半导体产业已经全球化了,脱钩断链的想法很难落实下去,无异于伤筋动骨,包括美国的盟国都是受害者。 众所周知,荷兰的阿斯麦是世界顶尖的光刻机生产商,如果没有荷兰的参与,美国主导的阵营就很难组建起来。 光刻机这样的技术和设备的确是具有双重属性,一个是战略属性,一个是商业属性。 所谓战略属性就是关系到国家安全,或者说构成了国际安全的基础,事实上,荷兰也没有将最先进的光刻机出口给中国,在高科技出口领域,安全和战略的考量是一直存在的,中芯国际在几年前订购的一台极紫外线光刻机本来要在2019年交付,但是一直没有获得出口许可。 阿斯麦出口到中国的是上一代产品,其实战略属性已经大大下降了。 另外一个就是商业属性,光刻机也是一种商品,是半导体产业的重要一环,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阿斯麦在中国市场的营收、员工、利润都占15%以上,而且随着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会进一步突出。 因此,战略科技产业需要在战略性和商业性之间进行平衡,问题在于,美国现在出于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打压和围堵,已经不顾光刻机的商业属性了,这是让荷兰非常难以接受的原因。 半导体产业已经深度全球化了,美国也是半导体产业体系的一员,但现在美国要求自己的军事盟国加入到产业技术的小圈子,其实是一种绑架行为,包括荷兰、日本、韩国等半导体产业强国,被生拉硬拽加入到美国拼凑的小圈子,其实是在砸这些国家的一些企业的饭碗,其实是“恶霸”的行为。 当然,战略科技产业的商业属性也意味着美国的做法也必然会引起盟国的不满,荷兰的表态就是最明显的例证。 作者丨孙兴杰,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特约评论员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8762.html
5月20日主力资金净卖出16.06万元 200017 股票行
伊朗总统遇难 多国政要哀悼!美以表态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