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停!涨停! 余承东一张图

【导读】华为余承东一张图 两家上市公司涨停

中国基金报记者 安曼

半年报业绩带动A股板块轮动!

8月9日早盘,中芯国际二季度业绩超预期,引爆半导体板块强劲反弹,恒生科技盘中一度大涨超3.4%。与此同时,昨晚公布2024年上半年业绩的中国移动因为收入增速放缓,盘中一度下挫近3%,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也跟跌,上证综指早盘的涨幅收窄。

此外,昨日,深圳市安居集团宣布,拟征集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业内人士认为,一线城市已开启“以购代建”模式,预计京沪后续也有望跟进。今日早盘,房地产股领跑全市场,世联行、建科院、勘设股份等多股涨停,也支撑上证综指维持红盘。

截至午间收盘,上证指数涨0.12%,深成指涨0.06%,创业板指跌0.12%。板块方面,维生素、CRO、游戏、影视等板块跌幅居前,创业板指由涨转跌。

华为余承东一张图

凯盛科技、宜安科技直线涨停

8月9日上午,多名数码博主在社交平台晒出了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在机舱里操作一款新机的照片。

照片显示,余承东手持一台三折叠屏新机,屏幕中显示疑似为微信App,左侧屏幕是消息列表,右侧是对话框或正在浏览的网页内容。右手边的保护壳内似乎还隐藏了手写笔。

今年以来,关于华为将推出“三折叠屏手机”的消息不断。此前有报道称,华为对于三折叠屏手机,已经开始了大举备货。由于转轴是折叠机最关键零组件,因此华为扩大了对中国台湾轴承厂商兆利和富世达的备料订单。此外,面板厂商也将会直接受益。

消息传开,临近11点时,宜安科技直线拉涨停。

同时,凯盛科技也同步拉涨停。

此前,宜安科技8月5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液态金属主要生产折叠屏手机铰链结构件,公司产品已交付给铰链组装厂商。

凯盛科技去年7月则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其与华为共同研发UTG玻璃技术,并有小批量订单出货用在相关终端手机上。该公司证券部人士也在近日向媒体透露,该公司UTG玻璃已导入下游多家客户资源池,部分产线已正常运营,目前根据市场需求持续开展生产线建设。

据报道,有消费电子产业链人士表示,华为三折叠屏新机已投入生产,“预计售价会很高,量不会很大。目前技术成熟度到底怎么样,还不知道。更多的是作为大秀肌肉的产品,带一波关注度。可能会在今年三季度或四季度上市。”

编辑:小茉

审核:木鱼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鸿蒙概念股爆发,九联科技“20cm”涨停,润和软件等大涨

鸿蒙概念28日盘中走势强劲,截至发稿,九联 科技 “20cm”涨停,润和软件涨逾16%,诚迈 科技 涨近11%,传智教育涨停,拓维信息涨近8%,科蓝软件、思特奇涨幅超5%。 消息面上,华为将于3月28日下午4:30分举行2021年度经营财报发布会。 华为轮值董事长、华为CFO等管理层将出席会议,介绍华为2021年度的业绩情况。 根据此前披露,2021年,华为预计实现销售收入约6340亿元人民币,这一数据相比2020年下降了29%。 其中,运营商业务表现稳定,企业业务 健康 增长,终端业务快速发展新产业。 移动互联网之后,物联网IoT 被认为是下一个更大量级的机会。 在此背景下,华为于2021年6月发布了鸿蒙20系统,并启动了大规模的智能终端操作系统迁移计划,力争在 IoT 时代继续领先。 据悉,截至2021年底,鸿蒙系统装“机”总数已经超过了32亿台,其中搭载鸿蒙操作系统的华为设备数已超22亿,鸿蒙智联2021年新增生态设备发货量超1亿。 华为称,鸿蒙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三大手机操作系统。 与此同时,华为还推出了Huawei Inside解决方案,以智能 汽车 为切入点,打造智能 汽车 朋友圈,丰富华为全场家智慧互联生态。 据上证报报道,去年底,华为中东欧、北欧和加拿大消费者业务总裁Derek Yu透露,鸿蒙系统 2022年将登陆欧洲。 2月27日,2022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开幕前夕,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面向全球发布了七款终端新品,他在发布会上指出,2022年华为将继续应用鸿蒙操作系统,助力全场景智慧生活战略。 欧拉生态建设也迎来新进展,openEuler(开源欧拉) 官方2月22日宣布,经过欧拉开源社区技术委员会决议批准,由Intel和SUSE联合创建的Intel Arch SIG已于2月 16日正式成立,将进一步提升欧拉开源操作系统对多样性计算的支持能力。 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称,华为以AI为中心的全栈软件重构,包括鸿蒙、欧拉等,有望创建新的生态,为客户和软件产业带来全新机会。 两者还是有关联的。 中国概念股,简称中概股,是指外国投资者对所有海外上市的中国股票的统称,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香港证券市场。 江苏润和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的金融科技、物联网行业整体解决方案与综合服务商,成立于2006年,总部位于江苏南京。 该公司致力于向国内外客户提供以业务数字化解决方案基础的综合科技服务,主营业务横跨金融科技、物联网两大领域,并于2012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 2021年8月,江苏润和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与福建升腾资讯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发布全球首款基于OpenHarmony金融智能支付终端。

很多大厂都喜欢研究折叠屏手机,这是什么回事?

在今年的IT领袖峰会上,华为消费者业务首席执行官余承东向马化腾“推销”起华为首款折叠手机,并再度谈及折叠手机冲击市场的关键问题——5G应用、价格、续航能力等。

此前,作为移动通信领域技术前瞻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上,“5G”“折叠屏”成为今年展会的两大关键词。 其中折叠屏最为引人关注,三星和华为的折叠屏手机先后亮相,引发会场内外的热议。

可以预见的是,去年还在鏖战全面屏的手机厂商,今年将迎来一场“折叠”卡位战。 至此,高喊了几年口号的折叠屏手机由概念开始变为现实。

国内一些智能终端业内人士认为,受制于技术、产能和高昂的造价,折叠屏手机的应用场景、市场接受度仍在探索之中,短期内的普及预期并不乐观。 在多家机构的预测中,2019年折叠屏手机全球出货量约在百万台。

但这并不影响各大厂商加入这一场事关未来的竞争之中。

各大厂商加入“折叠”赛道

北京时间2月21日凌晨,三星在旧金山的年度旗舰发布会上,发布了其首款折叠屏手机Galaxy Fold,手机采用的是向内折叠的方式,搭载7.3英寸可折叠OLED显示屏,折叠以后手机尺寸为4.6英寸。

四天后,华为旗下首款商用5G折叠屏手机Mate X亮相MWC 2019,同时华为给折叠智能手机拟定的时间表为6月底上市。

余承东表示,与Galaxy Fold内折叠方式不同,华为Mate X采用了外翻设计,展开后,它是一款厚度为5.4毫米的8英寸平板,闭合时则成为6.6英寸的双屏手机。

尽管在MWC 2019上,三星和华为的折叠屏手机都还置于玻璃罩中,只可远观,但是场外关于折叠屏手机的讨论进行得异常激烈。

早前,小米和柔宇科技的一场“互撕营销”就已将折叠屏手机推向风口浪尖。

1月23日,小米联合创始人、总裁林斌在微博发表了小米双折叠工程样机的展示视频。 他宣告,在攻克了柔性折叠屏技术、四驱折叠转轴等多项技术难题后,小米做出了全球首台双折叠手机。

在雷军对友商喊出“生死看淡、不服就干”后,柔宇科技随即回应。 柔宇科技副总裁樊俊超在微信朋友圈指称,小米发布的是难以量产的概念柔性屏,却宣称攻克了柔性显示技术。 他还严辞激烈地表示,“除了三星和LG,(其他厂商)都是买还无法量产上市的概念性柔性屏,整机距离上市销售差距甚远。 ”

早在2018年10月31日,柔宇科技抢先推出了“柔派手机(FlexPai)”,核心卖点是“全球首款可折叠柔性屏手机”。

小米遭遇呛声后,其公关部对外发声回击柔宇,对研发技术进行解释。 小米产品管理总监宋嘉宁表示,小米正在尝试各种不同的可折叠概念,折叠屏手机会等技术成熟后再发布。

在MWC 2019会上,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质疑说,所谓折叠屏手机是锁在玻璃柜中的“PPT产品”。 “三年前联想在Tech World就展示了折叠屏概念机,今年各家厂商发布的折叠屏产品并没有超出当时的技术范畴。 ”

联想研发了三年,却迟迟没有推出折叠屏手机。 对此,联想集团副总裁、中国区首席市场官王传东近日表示,联想一直看重折叠屏手机研发方向,但是因为工艺技术问题,折叠屏手机短时间内很难形成大规模的量产。

OPPO副总裁、中国大陆事业部总裁沈义人曾在采访中直言,目前折叠手机是“为了折叠而折叠”“并没有达到一个成熟商业化产品的价值”。 但是,随着关于“折叠”的讨论愈加热烈,沈义人也在微博公布OPPO折叠屏手机样机,并附文称,“人足够多的话可以考虑是否要量产。 ”

3月20日,TCL集团透露旗下TCL通讯的折叠屏手机计划,预计在2020年一季度推出折叠屏手机,主要针对海外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TCL集团折叠终端的屏幕主要由旗下屏幕厂商华星光电提供。 早在MWC 2019上,TCL集团就专门设置展台,展示华星光电的柔性显示技术及概念终端。

据不完全统计,在MWC 2019开幕前后,除了作为站上竞争焦点的三星Galaxy Fold商用手机和华为基于5G技术的Mate X商用手机,中兴、OPPO、小米、谷歌、TCL等国内外企业都密集透露了本公司的折叠手机产品或技术专利。

“2019MWC世界移动 通讯展会”上,柔宇科技推出的FlexiPai 可折叠手机产品。图/视觉中国

一直引领全球创新风潮的苹果公司也正加入“折叠”赛道,相继爆出多项折叠技术专利。 据AppleInsider网站苹果最新一项公开专利显示,苹果正在研发折叠点会自动发热的折叠技术,以应对在寒冷条件下使用折叠终端容易造成损伤的问题。

技术难题

面对质疑,三星、华为均以量产计划作为回应。

三星方面表示已经做好量产准备,首批上市时间预计在今年4月26日,预计出货量为100万台。

华为方面则表示,Mate X是量产机,不是概念机,余承东近日向媒体确认上市时间在今年6月。

IHS公司手机行业分析师李怀斌向《中国新闻周刊》分析说,今年折叠手机会有量产突破,但是量级会稍微小一点。 “最开始的分析预测是,2019年的出货量在50万台,不过现在来看,这个数量可能还会加大。 ”

折叠屏手机作为新型消费电子产品走向市场,第一步是要具备相对完善的市场成熟度,要解决的核心难题在于屏幕本身和铰链技术。

从屏幕本身来讲,柔性屏的发展为这一轮手机厂商的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撑。 所谓柔性屏即指柔性OLED屏幕,较液晶(LCD)、刚性OLED屏幕,具备可弯曲、折叠、更轻薄化的特性。 实际上,各家厂商竞逐的曲面屏、全面屏就是柔性屏的应用之一,这使得OLED全面屏逐渐成为各家高端旗舰机型的标配,而“可折叠”方案更能体现“柔性化”特质,成为智能终端形态上的创新尝试。

同时作为屏幕生产商和手机厂商的三星,在这轮竞争中占据一定优势。 早在2011年,三星就开始布局柔性显示生产线。 在中国,屏幕供应商京东方、深天马、维信诺等也陆续发力柔性显示领域。

折叠手机大热走红后,华为Mate X屏幕供应商京东方A在股市收获久违的涨停,资本市场多只折叠概念股如彩虹股份、深天马A、维信诺、TCL集团等收获较好涨幅。

京东方高级副总裁张宇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为了保证屏幕在折叠开合上的耐用性,京东方屏幕需要经过20万次折叠的实际测试。 “目前业内以20万次为衡量标准,即保证在每天开合100次的情况下,达到3年多的使用寿命,满足换机周期。 ”

折叠手机实现可折叠需要多层结构的同步。 华为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四层结构设计——高分子材料的屏幕保护层、可弯曲的柔性屏幕、软胶支撑片,转轴。 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转轴的设计,“华为耗费三年时间攻关解决铰链设计,使用包含超过一百多个部件实现无缝折叠。 ”余承东解释说。

依照目前可量产折叠手机或概念机的实现形态来看,折叠方式有内折、外折、双折叠、向下折四种。 华为Mate X的外折能够实现折叠屏幕完全贴合,三星Galaxy Fold内折后由于铰链的存在,屏幕之间会留有空隙。

这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折叠方式各有优劣。 “柔性屏手机的盖板材质为PI膜而非玻璃,表面硬度与玻璃相差较大,华为等手机厂商采用外折叠的方式要考虑屏幕的耐划伤性,三星的内折叠方式可以不考虑剐擦的风险,但是内折要求屏幕的曲率半径更小,单从技术角度而言实现难度更大。 ”李怀斌分析说。

目前折叠手机的形态创新尚在探索之中,不同折叠方式之前没有可借鉴的成熟经验。

维信诺公司副总裁黄秀颀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以双折叠手机设计为例,其结层结构与单折是不同的,无论是薄膜本身还是各层结构之间,包括膜层的设计,模组结构的应力管控等,都与单折不同;单纯考虑屏的部分可能比较容易解决,但是从整机的设计来讲,差别就比较大。

高成本

长久以来,制约手机的最大因素就是屏的显示面积,这也是手机厂商利用曲面屏、全面屏来提升屏占比的重要因素。

“3秒钟可以下载一部1GB的高清电影”“远距离直播8K高清摄像头拍摄的视频”,5G带来的变革在各行业都充满不确定性,折叠屏手机则代表了主流手机厂商对5G时代首个内容爆款的趋势判断。

消费电子产业观察家梁振鹏认为,折叠屏的核心价值就是在有限的携带空间提升屏幕效率和提供区别化的用户体验。

目前折叠屏手机展开后能够实现7英寸左右的平板的大小,然而,屏幕变大对手机续航能力有更高要求。

小米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曾表示,折叠屏手机的电池小得可怜,几折后空间都被占用了。

对此,李怀斌分析认为,“5G应用后功耗必然增大,并且5G时代还会有新的应用内容产生,折叠屏手机的电池续航能力有待各家厂商去解决。”

此外,折叠屏手机高昂定价可能成为掣肘消费者换机需求的重要因素。 三星的Galaxy Fold的定价1980美元(约合人民币元)。 而“没有最贵、只有更贵”的华为直接将价格托高至2600美元(约合人民币元)。

这使得业内普遍不看好折叠屏手机的走量。 美国Today-SurveyMonkey调查显示,消费者已经不愿意为新手机支付超过1000美元。 同时另有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正在延长更换手机的时间,而且不准备像以往跟随手机厂商发布周期而升级设备。

折叠手机的造价成本受制于屏幕良率、产业链配套等问题。 目前国内代表性的屏幕厂商公布的柔性屏良率在60%~70%之间,有业内人士分析,这是指综合良率,分段来看包括显示屏的良率、模组的良率等,“以同行的经验来看,柔性屏的良率都不高,30%左右算是比较高的。 ”

此外,元器件的成本增加项主要是屏幕模组和铰链元器件。 以三星生产的折叠手机成本来看,比iPhone XS高出近65%。 比如屏幕模组超过了200美元,而此前的屏幕成本仅要100美元左右,增幅超过了100%。 在铰链设计中,韩国厂商方案则需要150美元~200美元,国内厂商可以做到100美元左右。

“折叠手机目前来看还面临很多挑战,比如屏幕是可折叠的,但是电路板、元器件、芯片都是不可折叠的。 另外折叠手机的使用寿命、屏幕的耐划伤性、操作的便捷程度都有待技术和市场的检验。 ”梁振鹏表示,OLED柔性显示给消费电子、家电、IT通信行业带来了无穷的产业想象空间,但应用于哪些领域、如何应用都需要进一步探究。

华为收了问界后 赛力斯股价涨停了

不久前,蔚来降价一事成为业内关注度最高的新闻。 而稍早之前,汽车圈儿内还发生了一件引人关注的事儿: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信息显示,问界商标已被华为收入囊中。

这一举动引发了外界关于的猜测。

公开信息显示,AITO问界是华为与赛力斯于2021年12月联合推出的品牌。 该品牌为华为重点合作和推广品牌,在合作模式上深度融入华为的技术、渠道、销售等资源。 值得一提的是,AITO问界也是华为智选车模式的首个尝试。 自从AITO问界品牌推出以来,旗下三款车型的车身一直有赛力斯、问界和AITO三个品牌标识。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的转让信息显示,问界此前的商标所有者为一家第三方公司——北京永安世达科贸有限公司。 而这家公司,则与华为相关企业曾有过多次往来。 公开信息显示,北京永安世达科贸曾向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转让商标48枚,向荣耀终端有限公司转让商标11枚,向华为终端有限公司转让商标3枚。

而与问界商标不同,AITO商标为重庆潽康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所有。 公开信息显示,重庆潽康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是重庆小康100%控股的子公司。

因此,虽然对外宣称AITO问界是赛力斯和华为联合推出的品牌序列,但AITO商标归属于赛力斯,而问界商标实际一直归属于华为一方,此次不过倒了个手。

这次倒手后,华为将充分掌握问界的话语权。

今年3月初,“HUEWEI问界”标识突然出现华为的官方宣传物料和门店。 随后,华为高层介入,“HUAWEI问界”的标识被迅速拆除。 尽管被华为高层制止,但这件事已然可以看出余承东掌控问界的野心。

事实上,在大众的意识当中,AITO问界虽然是双方共同产物,但似乎红利一直由华为占据大头,赛力斯更像是躲在身后的追随者。

这种不对等的关系,在今年变得愈发明显。 从更换“LOGO”再到此次突出“HUAWEI问界”,仅仅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华为与赛力斯的关系就变得扑朔迷离。 甚至有人扬言,未来的某一天,曾经大众熟知的AITO问界M5、M7,在不久之后也可能改名为华为问界M5、M7了。

今年4月初,余承东在中国电动百人大会高层论坛演讲中表示,“我们想把‘HUAWEI 问界’成为生态品牌,让消费者选择的时候不困惑。 因为现在是赛力斯生产的,马上奇瑞、北汽和江淮也会生产华为整套解决方案的这辆车。 ”

也就是说,问界也将从华为与赛力斯双方合作品牌,变成余承东口中的“HUAWEI 问界”生态品牌。

对此,赛力斯有关人士表示,商标转让并没有改变华为与赛力斯联合打造AITO问界这一事实,反而向外界明确释放了一个重要信号:华为在继续加码与赛力斯的合作。 华为方面也回应,“华为不单独造车,和车企一起造好车”没有变化。

不过,华为智选模式合作计划披露的信息比较有意思。

这其中,今明两年,华为与奇瑞合作将推出两款全新车型。 华为与江汽集团合作的超豪华纯电MPV将于明年推出。 不出意外,问界品牌归到华为旗下后,华为与上述厂商合作打造的车型都将以问界品牌出现。

而华为与赛力斯的今明两年的合作车型规划中,除了已经发布的问界M9外,没有全新车型出现。

种种迹象表明,将问界剥离给华为的赛力斯看开了。

而这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赛力斯与华为合作的问界品牌并未取得预期的市场表现。

要知道,经过去年上半年的短暂辉煌之后,问界的销量直线下滑。 问界的月销量已经滑落到了3000+。 这表明,曾经给问界带来热度的华为金子招牌已没了往日魔力。 或许有人说,HUAWEI ADS 2.0高阶智能驾驶方案将成为问界M5等车型的一大卖点。 但未来,HUAWEI ADS 2.0高阶智能驾驶却并非其一家独有卖点。

市场表现惨淡的同时,赛力斯也却背负了不小了压力。

据悉,2022年,赛力斯的销售费用达到了48.1亿元,增长了两倍多,而研发费用仅增长了38.57%,为13.1亿元。

赛力斯解释称,销售费用的增加主要是新能源汽车渠道建设、营销推广费用增加所致。 而事实上,华为达成合作后,赛力斯问界几乎完全依托于华为的线下门店进行销售。 公开消息显示,华为与整车厂在智选模式下的分成为 1:9;其中 2% 是华为的技术授权费用,8% 为渠道经销费用。

值得注意的是,华为与赛力斯“划清界限”的前一天。 赛力斯旗下公司推出全新新能源汽车品牌蓝电,搭载比亚迪弗迪电混系统。 赛力斯方面表示,这是区别于问界之外的全新品牌。 这也被外界视为赛力斯“未雨绸缪”、另起炉灶的一个信号。

而实际上不只是赛力斯,广汽与华为的合作也出现了变化。

今年3月27日,广汽集团称,广汽埃安与华为联合打造的AH8项目变更为自主开发,华为将以重要供应商身份参与。 这意味着,广汽与埃安的HI模式告吹。 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谈及与华为合作时直言,广汽需要更多的品牌特性。

而华为将问界打造为多厂商共用的“生态品牌”,显然与车企的想法背道而驰。

一个有意思的信息是,问界归到华为旗下后,赛力斯的股价涨停了。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9201.html
万科还值得学习吗 时至今日
瓦伦体育总监 此前哈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