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时还离不开中国 东南亚的苹果 频频加注印度

2024年已经过去7个月的时间,从目前公开的一二季度数据来看,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正在走出阴霾,重新走向正增长的轨道上。受供需两端恢复的推动,Canalys预计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复苏3%至11.8亿台。

不过,需要指出的一点是,成熟市场的复苏力度仍较缓,相比较下新兴市场节奏较快。可以肯定的说,新兴市场已成各家手机品牌的必争之地。值得一提的是,新兴市场除了三星、小米、OPPO、vivo以及传音这样的传统玩家,苹果也逐渐加注,加入战局。

一个比较明显的信号是,过去两三年的时间里,苹果开始加大在东南亚、印度等市场的投入力度。作为CEO,库克也是多次到当地访问以及推动相关产业链的建设。不仅如此,印度、马来西亚等国家,也终于有了苹果官方直营店,更多的新店也在路上。

Canalys分析师周圣咏对钛媒体APP表示,印度和东南亚是苹果最大的两个增长机会,因为这些地区的中产阶级不断壮大,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不断增强。印度智能手机的平均销售价格(ASP)在2024年上半年为272美元,2022年上半年为198美元。在东南亚,ASP从2022年上半年的237美元增长到2024年上半年的267美元。

随着当地经济水平的提升,苹果也有了更多的潜在用户,加上果链的建设,大有复制中国市场之势。不过,在钛媒体APP看来,由于文化、政策、教育以及管理等多方面的差异,导致印度、东南亚等新兴市场暂时很难接盘中国,成为苹果的“掌中宝”。一方面是市场容量有着较大的差距,另一方面则是生产组装制造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现在已经有果链企业跑回去了,什么时候苹果将大量的高端机生产组装放在印度、东南亚这些地方,什么时候再来谈取代或者接盘。”一名富士康员工说道。

开店、建厂,印度和东南亚成了香饽饽

根据研究机构Canalys发布的二季度智能手机市场数据显示,苹果被挤出了前五名,榜上无名。基于当前国产品牌的加速崛起,加上苹果自身创新力的匮乏,为了提振产品的销售,苹果方面也是在做着改变,比如有消息就称苹果正在考虑在韩国首发推出iPhone 16系列,提高当地市场的关注度。而除了在成熟市场求稳之外,苹果将目光瞄向了印度、东南亚,去寻找新的增长。

6月22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的繁华交易所TRX购物中心,苹果在当地的首家零售店正式开业。通过情况下,直营店的开设,代表着对当地市场的重视以及扩张的节奏。去年的4月份,苹果首家印度零售店在孟买正式开业,当时库克更是亲临现场参加开幕仪式。

在开店的同时,库克在这两年也是亲自到东南亚、印度等地访问,以加强产业链的建设,从而提升苹果在当地的影响力。今年上半年,库克在访问东南亚地区的时候,就有报道称苹果正在考虑在印度尼西亚设立工厂。在越南,诸如富士康、立讯精密、歌尔股份等果链企业已经在当地建厂,并组装苹果耳机、手表等产品。根据苹果方面的统计,自2019年以来,该公司已通过其供应链合作伙伴在越南支出近400万亿越南盾(约合160亿美元)。

而在印度,苹果的投入和期待也更大,寄希望于印度的潜在市场,来填补中国市场的衰减。Counterpoint高级分析师Ivan Lam对钛媒体APP表示,苹果在印度一直维持比较好的品牌形象,阶段性的营销和销售策略都取得了不错的响应。无论在操作系统的交互和生态建设方面,都不断的夯实其用户粘性与及提高换机成本。

目前,苹果在印度拥有两家直营店,并计划到2027年再开三家零售店。相关报道数据指出,截至三月份的12个月中,苹果在印度的收入增长了约33%达到了近80亿美元。2023年,印度iPhone出货量同比增长39%,达到920万台,成为苹果第五大智能手机市场。Counterpoint数据指出,苹果在印度市场出货量占比虽然只有6%,但营收占比却达到了23%。Canalys高级分析师Sanyam Chaurasia透露,一季度苹果在印度实现两位数的高增长,缩小了与前几名的市场份额差距。

“印度市场是一个很可观的增长潜力型市场,对于苹果来说,是未来十年的一个重要潜力市场。苹果已然把印度作为战略市场,协同生产制造供应链逐步进入印度,即是在为可持续发展而进行的工作。”Counterpoint高级分析师Ivan Lam对钛媒体APP说道。

在销售之外,苹果也是不断加注“印度制造”,将部分iPhone订单的组装转移到印度工厂,包括供应链中的富士康等公司也已经在印度建厂。有消息指出,苹果计划在5年内将“印度制造”的iPhone产量增加5倍。去年,标准版iPhone15就已经开始在印度组装,在苹果公司的上一财年内,印度组装的iPhone产值提高了一倍。

“苹果一直在积极地将生产多元化带到印度,以减少其供应链对中国的依赖。”Canalys分析师周乐轩进一步说道。

钛媒体APP从渠道得到的一组数据指出,2022年,在印度生产了近1500万部iPhone,占苹果总产量的6%。在2023年,这一数字上升到2500万部,约占总数的12%。预计到2025年底,这一数字可能高达23%。这一转变也显著增加了iPhone的出口量,从2022年的850万部增长到2023年的2050万部,同比增长了一倍多。

重压下,苹果不得不做的转变

今年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销量同比增长6%,这是自2021年第二季度以来最高的同比增长率,几乎所有地区都实现了同比增长。对比之下,苹果则是同比下跌,也是销量前五中唯二没有实现正增长的品牌。而在中国市场,苹果的表现则更为差劲,是前五中唯一负增长的品牌。虽然仍排在第二名,但距离跌出前五也只有不到1个百分点。

持续的下滑,让苹果全球第二的位置坐得并不是那么安稳。当然,苹果自己也认识到了这一问题,为了扭转颓势,在产品方面下苦功夫外,新兴市场的拓展成了重中之重。

通常情况下,新兴手机市场指的是那些在手机行业发展迅速、市场潜力巨大,但相对于发达国家市场而言,仍处于成长阶段或初期阶段的国家和地区,比如非洲、中东、东南亚、拉丁美洲等,人口基数超过40亿。

在供需两端回暖的推动下,新兴市场的复苏早在去年下半年就已经有所显现,并成为推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反弹的主要动力。今年依旧如此,成熟市场仍面临较强的压力,新兴市场则是大多数智能手机厂商寻求增长的战略市场。

不同于其它品牌手机,iPhone的产品线较为单一,并且定位都是高端市场,因此拓展市场也并不会有三星等品牌那么多的选择空间。近几年,伴随着印度、东南亚等市场的提升,苹果将目光瞄向了这一地区,并开始加速投入。Counterpoint的分析师Ivan Lam对钛媒体APP指出,印度俨然已经成为了人口第一大国,而且出生率还不错,年轻群体庞大且消费活跃。对于苹果来说,是未来十年的一个重要潜力市场。

Canalys分析师周圣咏告诉钛媒体APP,在印度,在苹果产品所涵盖的高端市场(600美元以上),智能手机总出货量已从2021年上半年的270万部增长到2024年下半年的780万部。截至2024年上半年,苹果在印度这一高端市场占有约63%的市场份额。“如果能保持或增强其在这一细分市场的领导地位,它应该会有强劲的增长前景,因为印度的整体溢价市场将继续上升。”

印度政府还计划将联邦预算中针对手机、印刷电路板(PCB)和充电器的基础关税从20%降至15%,同时对关键矿产实施关税豁免。此外,还将延伸至智能手机制造领域的零部件和原材料以及电子行业的资本货物的减免。苹果将直接受益,并且让利给消费者。

在东南亚,最大的增长潜力来自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主要市场,这些市场目前的溢价部分(超过600美元)的销售贡献不到5%。在泰国、马来西亚和越南等更成熟的市场,高端市场(600美元以上)相当可观,苹果在600美元以上设备的市场份额超过70%。

根据苹果最新发布的二季度财报显示,大中华区营收为147.28亿美元,相比较下去年同期为157.58亿美元,下降6.5%。对比之下,亚太其他地区营收为63.90亿美元,相比较下去年同期为56.30亿美元。

苹果Q2各地区市场收入,钛媒体APP制图

Canalys分析师周乐轩称,苹果在核心市场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虽然该公司正在印度、东南亚和拉丁美洲等新兴经济体寻求增长,但尚未完全克服这些挑战。然而,鉴于中产阶级和年轻人口不断增长,与苹果的目标受众非常契合,这些市场对苹果的长期战略有着巨大的潜力。

接盘中国市场没那么容易

钛媒体APP从机构得到的数据指出,在2024年上半年,600美元以上的设备在中国大陆的总市场规模为3690万台,在东南亚和印度的总和为1290万台。因此,目前苹果在中国大陆的总目标市场是印度和东南亚市场总和的3倍左右。然而,鉴于印度和东南亚人口众多且价格上涨趋势明显,预计这一差距将在未来几年内迅速缩小。

不过,即便是这样,面对着2倍的市场差额,中国仍是苹果放不下的核心市场。就目前来看,印度和东南亚有的是潜力,加大投入没错,但缺少的是市场容量持续扩张的稳定性,未来的不确定性还很大。

并且,在整体的市场经营环境上,中国也相对更为开明一些,反观在印度等市场,可能存在一些过度的本土品牌保护政策,以及更多的风险因素。此前,中国品牌已经是有所感受。

去年6月份,印度负责打击金融犯罪的机构中央执法局(ED)已向中国手机厂商小米科技在印度的分公司、公司负责人及三家银行发出正式通知,指其非法向国外转移资金、涉嫌违反“外汇管理法”。

同样是在去年,印度执法局以“洗钱嫌疑”为由,突击搜查了vivo和相关企业在印度的生产经营场所,并封锁了vivo在印度的119个相关银行账号,约3.9亿元人民币资金被冻结。12月,印度执法局(ED)又以打击金融犯罪为名,逮捕了vivo印度分公司的首席执行官 Terry 、首席财务官 Harinder Dahiya 和顾问 Hemant Munjal ,该机构指控vivo印度分公司非法汇款超过620亿卢比。

一位博主在社交平台发文称,“现在小米,OPPO、vivo的员工连出差入境印度的签证都很难批准,前阵子OPPO召开印度代理商的会议,地点选择的是尼泊尔,大家都飞到尼泊尔去了。”

日前,为了符合印度政府要求高管由印度籍人士出任、营销网络在地化,以达到本土化的目的,vivo印度公司正与印度塔塔集团(Tata)洽谈,由塔塔集团收购其多数股份、成立合资公司等事宜。不过,最新消息显示,由于苹果的反对,塔塔集团收购中国智能手机巨头vivo印度业务多数股权的计划陷入停滞。

对于苹果的反对,从表面来看,是出于竞争层面的考虑。这次收购vivo股权的塔塔集团,也是苹果在印度的合作伙伴,若收购完成,一定程度上也会对苹果产生利益冲突,不利于苹果未来的市场拓展。

在钛媒体APP看来,在这一层面的利益考虑之外,苹果也是让vivo陷入一个更难的境地,为了合规,还需要重新找一家合作企业,否则将会受到限制。另外,一位长期看印度市场的分析师对我们表示,苹果这么做也有保护自身的因素在,毕竟谁都不能确保自己不会是下一个“vivo”。

除了市场的不确定性外,苹果想要在成本更低廉的印度和东南亚复制中国工厂的想法,暂时来看实现起来还比较难。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苹果这几年在逐渐摆脱在华的产业布局,逐步将iPhone等产品的生产和组装迁移到印度和东南亚。这么做,一方面是成本的考虑,新兴市场的人力成本会更低。另一方面,苹果也是想借助产业链在当地的布局,从而推动自身产品的销售。

Counterpoint的分析师Ivan Lam告诉钛媒体APP,生产制造转移到印度是势在必行。在印度和东南亚建厂的优势是靠近市场,未来潜力巨大,在一定时间内可以享受到政策红利。果链企业,特別是一些本土订单足以支撑本土运营,会逐渐迁移过去。

在此前与一名在郑州富士康工作了7年的员工交流时得知,在被外派到印度不到2年的时间里,虽然生活很艰苦,但确实也是见证了富士康在印度的高速发展,工厂建造的速度和场景就像2010年富士康落地郑州时一样。

对于代工企业,赚得都是“辛苦钱”,低毛利使得其更在乎成本以及品牌客户的态度。近年来,在国内成本上升的环境下,印度、越南等国家的低人力成本以及免税优惠政策,正在吸引着更多的代工企业投资建厂。

上述富士康员工向钛媒体APP透露,之前印度富士康的普工月工资在800-1000元左右,刚毕业的研究生也只要不到2000元的工资。对比之下,国内正式工的底薪都在2000元以上,研究生工资也要在一万元左右。并且,印度富士康没有返费一说,虽然不加班,但每周工作日是六天。

而被派遣到印度支援的国内工程师,是去帮助培训本地员工,提高良品率,以及建立完整的生产体系。钛媒体APP还了解到,没有几个人是主动去印度支援的,最后还是抽签决定。好在补贴非常可观,每天补贴大概是90-100美元,疫情期间最高能到200美元。

只是,建厂只是第一步,较低的良率以及管理上的难题,让苹果的果链迁移计划受到了影响,并直接影响到产品的生产和质量。对于一些企业来说,已经早早放弃。此前,有报道称,印度制造的苹果手机外壳,只有50%符合苹果的质量标准,品控和卫生管理问题也成为很多消费者担忧的。

“对比国内生产线,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印度的员工的素质和意识很难进行培训和管理,国内一个人能干的活,在印度往往需要三个人。并且在告知相关注意事项后仍犯错,导致车间被污染。苹果给富士康施压,但是工程师这边又左右不了生产线,导致出现很多问题。”

诸如富士康这类代工企业赚得是“辛苦钱”,为了拿到更多的订单,近两年代工组装一部iPhone的工钱已经从30块钱降到不足5块钱。只有良品率超过苹果的标准,才能拿到更多的代工费,赚到更多的利润。

最近一段时间,又有消息传出富士康在印度的产能开始逐渐转回国内,并加大了在国内的投资力度。7月23日,富士康新事业系列投资项目启动仪式在郑州航空港区举行。鸿海发布公告称,富士康将在郑州投资建设新事业总部大楼,总投资约10亿元人民币。

对于富士康的这一行为,网上出现了很多解读,“灰溜溜回来”、“印度制造不行”等等之类的。但是,从公告中可以看到,其实这次富士康在郑州的投资更多的是为了承载新事业总部功能,比如新能源车和储能等。

当下,苹果的高端产品的生产组装多数还是在中国,此前库克和苹果COO杰夫·威廉姆斯在中国也曾表达过对中国供应链的感谢,除了富士康之外,还将一些订单给了立讯精密和比亚迪等。

在钛媒体APP看来,无论是从生产效率上,还是在政策上,苹果都很难再遇到中国这样提供如此扶持的市场。基于全球风险的考虑,苹果确实在逐渐迁移产业链,但在较长一段时间里,苹果还是离不开中国,或者说是找不到替代者。

下个月,苹果全新旗舰iPhone16系列就要发布,富士康最近也加大了招工力度,加班加点生产。6月底7月初,深圳观澜富士康在加速招人。还有媒体报道称,郑州富士康两周进厂新员工最少有5万人。

Canalys分析师周乐轩对钛媒体APP表示,中国工厂仍然是iPhone Pro系列的主要生产厂,而印度的生产重点是非Pro型号的iPhone和老款机型。这种方式对于苹果进军新兴经济体的战略至关重要。不过,苹果在稳定印度的生产质量和产量方面面临挑战。要想在印度成功发展生产,苹果需要在保持高生产标准的同时,兼顾当地法规。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杜志强,编辑|钟毅)


若富士康离开中国,那上百万员工怎么办?

综合各种因素之后,不管未来富士康对南亚以及东南亚的投资力度是多少,中国始终是他们的大本营,无论是从市场的角度、还是从工人的角度去看,富士康都不可能完全离开中国。如下细说:

最近几年虽然富士康确实加大对海外的投资力度,尤其是加大在越南,印度等一些东南亚以及南亚国家的投资力度。 但富士康这种投资行为只不过是一个企业正常的市场行为而已,毕竟目前越南、印度的劳动力比较低廉,而富士康作为全球最大的代工企业之一,劳动力成本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经营成本,所以他们将部分产能转移到印度以及东南亚的越南没有什么大惊小怪。 另外目前富士康对欧美一些企业依赖度比较大,比如富士康最大的客户就是苹果,另外还有很多欧美企业都是富士康的客户。

这几年随着这些欧美企业加大对东南亚及南亚的投资力度,富士康也只能跟着他们的步伐走。 但是富士康在南亚以及东南亚投资更多的是一种产能的扩充,他们并没有大规模关闭中国的工厂,目前中国各地的工厂仍然正常展开,甚至富士康还进一步加大对中国的投资力度。 比如2020年,尽管受到疫情影响,富士康仍然花了很大一笔钱在青岛投资建设了晶圆级测试封装工厂。 而且最近几年时间富士康也加大跟中国各地合作,推动半导体、电动车、智能制造等项目的投资落地。

这说明富士康只是在战术上转移一些劳动力密集型生产线,对那些高附加值、技术含量比较高的产业,他们仍然重点放在中国布局。 而且即便是技术含量相对比较低的代工业务,目前富士康大部分代工业务仍然在中国,越南、印度占富士康产能的比例仍然比较小。 当然,不管未来富士康对东南亚及南亚的投资力度是多少,这都只不过是市场正常市场行为而已。 一个企业对外投资很正常,尤其是最近几年,在我国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的背景之下,很多地方都纷纷淘汰一些低端产业,另外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企业出于自身成本控制的目的,将部分生产线转移到南亚以及东南亚一些低成本的国家很正常。

目前不只是富士康,包括中国大陆本土的一些企业也开始将生产线转移到东南亚以及南亚等一些国家。 这些对外投资既有一些传统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也有一些相对比较高端的电子产业,比如在2015年的时候,当时小米就联合富士康承诺,未来对印度的投资将达到35亿美元以上,而且这几年小米确实也加大对印度本土的投资力度。 除了小米之外,实际上包括中国很多知名企业都会在海外建设一些分部、工厂或者研究机构等等。 这种做法不仅是为了利用当地相对廉价的劳动力,同时也是为了开拓当地的市场,这只是市场的正常行为而已。

富士康是从中国发家,不管未来发展到多大的规模,他都不可能完全脱离中国,这里面主要有基于几点考虑。

第一、在中国大陆有庞大的资产。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之后,富士康目前产业园遍布全国各地,这些产业园有很多都是富士康自己买地建设的,所以产业非常庞大。 这些产业园都是富士康投入巨大资金建立起来的,假如富士康舍近求远,放弃中国大陆而选择新增对南亚以及东南亚的投资,那无疑会增加他们自身的经营成本。

第二、中国的产业链优势。 中国是全球产业链最完善的国家,几乎全球每一件商品在中国都能够找到相关的零部件,这种产业链优势是东南亚以及南亚国家没法相比的。 利用这种产业链优势,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第三、中国的市场前景。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也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而且未来还有可能成长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 面对如此庞大的消费市场,任何一个正常的企业都不可能忽略,尤其是对于富士康这种代工企业来说,他基本上会跟着国际企业的布局走,而目前很多国际企业都将中国市场作为最重要的海外市场之一,只要这些企业重视中国市场,那富士康就不可能离开中国。

第四、中国工人特有的优势。 目前富士康全球工人数量达到80万以上,这里面大多都是在中国,正是这些庞大的工人支撑了富士康这个代工帝国。 富士康之所以能够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离不开中国勤劳工人的努力和付出,相比其他国家而言,中国工人有一些明显的优势。 一方面是中国工人任劳任怨,比较好管理,即便加班了很多人也没有什么怨言;另一方面是目前中国的工人整体素养明显要比南亚以及一些东南亚高,不仅技术高些,而且经验各方面也要更好一些。 相比于中国成熟的产业工人而言,目前东南亚及一些南亚工人可没有那么好管,甚至出现罢工或者跟企业作对的都不在少数;比如最近一段时间,越南很多地方的工人就要求加工资,如果企业不同意加工资,他们就可能罢工,这是让企业非常头疼的事情,这时候这些国际企业才会想起中国工人的好。

苹果能否完全脱离中国技术与供应链?

短期看,苹果不可能完全脱离中国技术与供应链,长期看,难说。 为何这么说?因为苹果的主力组装厂商富士康给出了最有说服力的答案。 2019年,富士康新任董事长刘扬伟就透露过,富士康大约有75%的生产能力在中国大陆。 刘扬伟说这话之前,富士康早已经进行了多年的全球布局,在中国、日本、东南亚、欧洲以及美洲等地,拥有上百家子公司和派驻机构,结果一顿操作猛如虎,仍然没有完成把大部分“鸡蛋”从中国大陆转移到全球的目标。

具体到苹果又是怎样的情况呢?2015年,苹果的供应商在中国的比例为44.9%,之后富士康脚不沾地地忙着海外建厂,到2019年,苹果在中国地供应商比例不仅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2.7个百分点,达到47.6%。 富士康之所以海外建厂进度缓慢,主要和东南亚国家、拉美国家的产业链配套跟不上有关,突出表现是印度,由于缺乏熟练工,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往往不达标,而且产业链发育不成熟,小米、富士康、OPPO和vivo在印度的工厂需要的部件和原材料,还需要从中国进口。 而苹果公司的产品特点是价格高,牢牢占据高端市场,对劳动力成本上涨因素不敏感,相反由于一次性出货量大,对产业链完善有很高要求,所以在中国之外的国家和地区产业链发育成熟前,仍然离不开中国的供应链。

上图为苹果公司全球15大生产区域排名,中国大陆的配套厂商数量,在发展中国家里面是几十倍级别的领先,这种巨大的差距,想短时间(五六年)内扭转,根本不可能。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供应链发展到现在,如果从2004年算起,至少花了10年时间,如果从富士康落脚深圳算起,差不多30来年,所以东南亚地区和拉美地区,可以说自己的成本低,也可以说优惠政策大大的有,但时间花费却省不了。 但长期看,我们难以高枕无忧,因为有两大不利因素。 首先是,中国为苹果配套的厂商在价值链上的位置并不高。 以iPhone7为例,拆解发现,中国厂商主要分布在组装制造、电池、电器元器件、机械件和包装盒内容(充电器、数据线、包装盒)等低附加值环节,在iPhone整个的成本(不包括人力、研发、营销等软性成本)中的价值占比为24.53%。 换句话说,中国厂商端的饭碗属于低价值、容易被替代。

其次,在高房价的推动下,中国制造成本已经接近/略超美国水平。 下图是2014年的全球主要国家的制造业成本指数图,美国的为100,中国的为96,相差4%,考虑到过去了6年,加之国内房地产在2016年前后涨价去库存,人力成本涨了不少,加上电力、天然气等能源价格高于美国,估计现在我国的制造成本已经接近甚至略超美国,把其它发展中国家远远甩在后面(具体见下图红线)。

技术含量偏低,制造成本上涨过快,如果这两大痛点问题不解决,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的厂商要么被成本更低的国家或地区的厂商替代(苹果在供应链上逐渐剔除我国厂商),要么去海外建厂,使得国内产业空心化,总之是决策层须重视的问题。

新增12家中企!印度越南成笑柄,库克带着郭台铭连夜赶回中国,你怎么看?

之前苹果带上富士康宣布赶到了中国,而凭着中国销售市场,富士康赚得盆满钵盈,苹果也是乐得喜不自胜。 但现如今中国与美国高新科技之战持续升级,库克这里也观念到针对中国销售市场的比较严重依靠,再加上人民GDp持续增涨,中国的人力资本成本费也持续增涨,在那样的状况下,库克逐渐要想竭力的解决中国生产制造。

苹果行动持续,从上年逐渐,苹果就需要将管理方法的生产流水线朝着东南亚迁移。 苹果的得力助手富士康也自然会在第一时间对应苹果的呼吁,马上就在越南及其印度办厂。 作为苹果较大的经销商,一直以来,富士康都维持着与苹果一样的脚步。 针对富士康而言,苹果是总裁,彼此中间互利共赢,历经这些年的磨合期,总便是一根绳上的螳螂,所以就要同甘共苦了。

当时苹果往往会挑选在中国发展,便是由于中国是加工制造业强国,是全世界唯一有着产业链的。 可以保证这一点,中国强劲的加工制造业十分关键,苹果的关键生产制造产业基地在中国,注重了中国强劲的加工制造业实力,可以达到苹果的生产制造,可是要了解库克归根结底如何也是一个生意人,作为一个生意人,权益为主导本便是其人生格言,因此苹果才会挑选迁移生产流水线。

中国发展趋势现如今越变越好,早已摆脱了库克最开始赶到中国的初心,尽管在中国赚得盆满钵盈,但库克发觉其所投入的成本费也相对性而言较为高,因此在那样的状况下,一直全力引进项目投资的印度及其越南等国变为完后库克的主要总体目标,而如今的印度和越南,像极了当时的中国。

印度越南成笑料,库克自然也是了解这一点,因此也一直专注于将印度及其越南打导致第二个中国,凭着很多的廉价劳动力及其宽阔的销售市场,假如库克可以取得成功一次克苹果在中国的运营模式,那麼在这里2个地区,苹果一定可以再度得到很多的盈利。

有趣的是,当时苹果要迁移生产流水线的情况下,富士康的郭台铭以前说过那样一句话,中国是离不了苹果的,苹果和富士康都走了,那麼针对中国销售市场可能导致极大的危害。 苹果富士康在中国这些年,为中国给予很多的工业生产职位,假如说离去的话,那麼中国确实是会出现很多的职工应对下岗的风险性。

印度及其越南销售市场确实是十分有市场前景的,可是遭受肺炎疫情的危害,印度和越南跟发生了许多难题,造成苹果生产能力发生很多亏本,在那样的状况如同苹果带上富士康当晚回到了中国。12家里企打进苹果供应链管理,有动态称,苹果经销商当中提升了12家来源于中国的公司,12家里企取得成功打进苹果的供应链管理,库克这是否服软了呢?

实际上在本人来看,在一定实际意义上是的,不但是库克服软了,郭台铭和他的富士康一样服软了。 中国销售市场迁移不成功,主要是遭受肺炎疫情的危害,再有就是并人力资本的危害。 大家都了解,肺炎疫情至今,许多公司都遭受了很大的损害,现如今印度肺炎疫情再度爆发,苹果在其中国的代工企业迫不得已关掉,再加上印度和越南的人力资本素养相比中国人力资本素养较为差的许多,其自身人口数量均值素养就需要落伍于中国,因此在那样的状况下,其加工厂才会发生各式各样的难题。

在那样的状况下,苹果带上富士康回到中国,便是期待赶上iPhone13公布以前尽可能的挽留一下自身的生产能力。 要不是出自于对中国生产制造的信任,那麼库克也不会那样服软,郭台铭也不会那样被抽脸,当时以前大张旗鼓喊着要离去中国,现如今却又垂头丧气地跑回家,到底到底是谁离不了谁?回答不言而喻了。 大家怎么看呢?欢迎留言点评,说说您独到的见解。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9635.html
上汽集团谋开新局 人事大换防
嘉实基金董事长赵学军因个人问题配合有关部门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