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城区复现古城肌理,传统街区商圈充满活力,大大小小的遗址公园、文化长廊等文化空间在城市随处可见……通过城市更新行动,城市里的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保护工作也取得明显成效。传承文化根脉,助推城市更新,各地的探索实践让人欣喜。据住房城乡建设部消息,截至目前,全国已实施城市更新项目超6.6万个,全国共活化利用300多片历史文化街区、1800多个历史建筑,使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城市的文化根脉蕴藏着历史、展示着现在、预示着未来,传承文化根脉是城市更新的底线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历史文化遗存是前人智慧的积淀,是城市内涵、品质、特色的重要标志。要妥善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注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关心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推动修订完善文物保护法、城乡规划法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并相继出台配套政策措施。去年7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扎实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城市更新的底线要求,坚持“留改拆”并举、以保留利用提升为主,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如今,全国已有20多个省(区、市)制定颁布了历史文化名城相关的地方性保护法规及规章,极大完善了历史文化保护法规制度,强化了历史文化保护意识和责任。
城市的文化根脉流淌着基因、记录着变迁、承载着乡愁,传承文化根脉是城市更新的重要追求。部分城市通过设计城市标志标识焕新文化形象、打造历史地标擦亮文化名片、创建城市会客厅营造文化氛围、创作城市主题曲传递文化魅力、拍摄城市宣传片构建文化场景等,将抽象的文化通过具象的物质载体融入城市景观打造、功能优化和品质提升等城市更新行动,提升城市人文气质、激活城市要素活力,充分彰显城市更新理念。
比如,湖北黄石重新规划工矿旧城,以近代工业建筑风格为基调,结合各产业遗址的建筑形态,对周边建筑进行改造,在保留片区历史记忆的基础上,赋予片区新的活力,推动实现“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的蝶变。陕西西安在城市更新中坚持“原址保护、原貌修缮、活化利用”原则,采用片区更新和微更新等多种方式,让工业遗产焕发新活力,“老面孔”变身“新地标”。再比如,山东济南坚持“守得住历史经典、显得出个性特色、领得了时代新潮”,实现传统建筑“新”气象与现代商贸“新”业态的有机融合;江西南昌则尝试在中心商圈复苏历史文化景观,以文化遗产活力带动全城发展,让丰富的文化资源赋能文旅产业发展,充分反映城市更新的文化浓度和价值深度。
城市的文化根脉在城市发展中得以积淀和完善,也可能会在时空变换中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与损坏。比如,有的地方在城市更新中举措简单粗放或过度追求商业化,破坏了城市肌理与文化底蕴。这时刻提醒我们,城市的文化根脉是城市独特的价值体系,传承城市文化根脉,切不可进行肤浅粗糙的开发、简单保守的重复,而应当在坚守中涵养、在赓续中创新,以切实有效举措推动城市有机更新。
文化根脉是城市的发展内核,理应将其全面纳入城市更新的整体规划,坚持保护与发展、共性与个性、共建与共享相统一。坚持保护与发展,精心守护传统文化、深入挖掘文化价值、探寻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既要保护城市文化根脉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又要推动城市文化与现代需求的转化与融合,形成具有发展性和时代性的城市文化内核。坚持共性与个性,深刻把握中华文明发展规律和城市更新行动的全局要求,同时立足地方自然地理及人文历史等资源禀赋,把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的契机,让文化资源在发掘中盘活、在运用中转化,使城市的文化根脉更鲜明、更厚重、更独特。坚持共建与共享,加快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合作共识,拓展并畅通人民群众参与城市文脉传承和发展建设的渠道,引导人民群众在价值理念上实现由“要我保”向“我要保”的转变。
城市更新的目的,不是简单的建筑拆与建、空间调与换,而是在于持续激发城市生命力和创新力,为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城市空间载体。城市更新,既要精雕物质“面子”,也要夯实生活“里子”,更要厚植文化“底子”,传承好文化根脉,让文化遗存绽放时代新韵,让城市容貌焕发时代光彩。
什么叫矿山公园?
始建于1878年的开滦煤矿,堪称中国煤炭工业的活化石,在跨越三个世纪发展历程中,留下了许多极具典型性、稀有性的历史文化和矿业遗存。 开滦煤矿的开发,托起了唐山、秦皇岛两座城市,“中国第一佳矿”、“中国第一条标准轨铁路”、“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中国最早的铁路公路立交桥”、“中国最早的股份制”,均诞生在这里。 洋务运动代表人物李鸿章、中国近代煤矿之父唐廷枢、北方工业巨子周学熙,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民族英雄节振国等众多历史人物,曾在这里留下重要历史遗踪。 开滦首开中国最早的机器采矿业和铁路运输业,引进了西方先进的工业文明和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工业化的起点、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摇篮和中华民族从农耕文明走向工业文明的缩影。 2005年8月,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建设项目获国土资源部批准,2007年10月开工建设。 开滦国家矿山公园规划占地面积近115万平方米,由坐落于中国第一佳矿唐山矿A区的“中国北方近代工业博览园”和位于大南湖中央生态公园的“老唐山风情小镇”两大景区组成,两地之间相距约2.5公里,中间由矿用自备铁路连接,形成一个“哑铃型”完整的旅游园区。 开滦国家矿山公园的建设将分三期完成。 一期工程“中国北方近代工业博览园”,分“矿业文化博览区”和“矿业遗迹展示区”两大部分,包括博物馆、主碑、副碑、三大工业遗迹等景观。 项目的二期和三期工程正在施工筹备之中。 2011年,开滦国家矿山公园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2011年7月27日,在开滦博物馆,参观者观看展出开平矿务局股票。 始建于1878年的开滦煤矿,是中国近代煤炭工业的源头。 开滦国家矿山公园主要由开滦的百年采矿遗迹组成,分为“中国近代工业博览园”和“生态休闲娱乐园”两部分,从2007年开始建设,目前一期工程的开滦博物馆等项目已经结束并对公众开放。 编辑本段建设开滦国家矿山公园的意义按照唐山市委创建新唐山“经济强城、文化名城、宜居靓城、海滨新城”的战略部署,开滦国家矿山公园的建设是落实这一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 它的意义在于: 1、传播历史文化,发扬民族传统 开滦本身代表了中国近代工业文化,开发“开滦国家矿山公园”项目是将唐山市在不同历史时期特有的“煤文化、安全文化、地震文化”有机融合,而煤文化和安全文化的典型代表就是开滦,开滦国家矿山公园项目蕴涵着巨大的文化旅游潜力。 “开滦国家矿山公园”本身即为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项目,从总体规划来说,应该强调矿山风情与老唐山市井民俗的底色。 从100多年前的洋人技师、广东人为主体的工匠、大批破产的农民组成的矿工,构成了这座城市的最早的开发者。 因此,开滦的矿山风情,体现着中西文化交汇、南北文化交汇、传统文化传承更新的鲜明特点。 “开滦国家矿山公园”的建设将有效地实现省委、市委对落实战略部署的工作具体安排,将有效地保存发扬了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体现科学发展观。 2、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随着“开滦国家矿山公园” 项目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尤其辐射和带动周围片区经济效应的同步提升。 构建以工业旅游产品为核心的—商贸—餐饮—艺术—娱乐—服务为一体的文化产业链条,实现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唐山市旅游经济结构实现合理化。 3、体现开滦的社会责任 开滦集团通过矿山公园建设把珍贵的中国近代工业遗迹保护起来,以文化形式传承下去;通过矿山公园建设改善矿山环境、城市环境、提升资源型城市文化品位和城市空间视觉品质;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这已远远不是一个企业的经济行为所能解释,这种自觉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做法为其他企业做出了示范,将极大地提升开滦集团的企业形象。 4、促进开滦集团自身可持续发展 建设“开滦国家矿山公园”有利于保护和抢救现存的重要矿业遗产,科学利用矿业遗产,弘扬开滦悠久的矿业历史和灿烂文化;而且还有利于加强矿山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不仅改善目前开滦的生产环境的状况,而且还可以促进资源枯竭的“矿山经济”转型,从大局上看,推动矿山企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5、带动城市更新 建设“开滦国家矿山公园”最终的目的是:延续唐山市城市的历史文脉,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 建设国家矿山公园能促进和发展唐山工业旅游,以采矿工业生产过程、矿山历史文化风貌、工人生活工作场景为主要吸引物,在度假、休闲、体验、考察、学习等领域能更好地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层次、不同取向的需求。 在实施国家矿山公园改造规划战略中,在推进企业改革、产业调整和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可以带动和促进城市空间的重构、城市功能的整合、历史遗产的保护、生态环境的建设以及城市文化的复兴和城市品牌的塑造营销等多方面的问题,实现传统城市的更新与复兴。 编辑本段生态休闲娱乐园“生态休闲娱乐园”的规划主要考虑与“中国近代工业博览园”相连接的开放式休闲娱乐环境空间模式,最大限度地巧妙利用“大白井”的现有条件、地形和地貌。 采取环境更新、生态恢复和文化重现等手段,通过科学的规划和建设,使之成为融生态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景观于一体,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的新型休闲旅游场所。 规划中严格遵循唐山市总体规划,以及“市中心以文化科普为特色的休闲旅游带”和唐山大南湖公园建设规划,通过矿区小火车线路的连接,既保持与工业博览园相连的开放式休闲娱乐空间,又有让游客亲身体验参与的环境,整体上保持综合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强调“亲水”和“亲绿”的理念,最大限度地加大公园的绿化面积和水体面积,引入特色树种、灌木和花草,并按季节变化有机组合,构成独特的园林绿化景观,使该区与唐山南部“绿色唐城”融为一体。 其次,园区贯穿老唐山“洋脉”风格,以典型历史文化建筑风貌为平台,营造“矿山风情园”,在寻找“传统”中求“现代”,以矿山风情街区与老唐山市井民俗为主要吸引物,在娱乐、休闲、体验、鉴赏的多重内容中更好地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层次、不同取向的需求。 最后,在浓重的文化氛围之中,巧妙地嵌入酒店、餐饮、娱乐、购物等其他旅游要素,这些场所的建筑和装修,都要渗透这座城市的历史文脉,既互为背景,又各有千秋。 利用唐山矿储煤场(大白井)原址,以“西洋风韵”、“民俗风情”、“靓城风采”为风格定位,其中的一组,复建体现西风东入的建筑群落和娱乐设施,以“老开滦酒店”“洋房子”等构成的风情景观充分体现“洋脉”;在另一组街区景观,强调老唐山“小山”“广东街”一带的市井民俗特色,以搭建浓缩的风情小镇群落为手段,复原老矿山商业风情街区;婚庆广场,则在浓重的文化氛围之中,巧妙地嵌入现代时尚商业元素,使之成为一处亮点景观。 体现唐山中西文化交汇、南北文化相融的鲜明特点。 同时,与相邻的唐山市大南湖公园规划相融合,大南湖公园是在开滦煤矿塌陷区上建起来的生态恢复园区,是矿山公园概念的生动体现,“生态休闲娱乐园”将与大南湖融为一体,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和谐同步提升。 1、西洋风韵 开滦建局初期就有着先行国际化的历史,在园区按这段历史进行有选择的风貌再现,营造出一处具有怀旧情调的西洋风韵景区,包括有: ①老开滦酒店 开滦酒店始建于1901年英国人骗占开平矿务局之初,原名为“唐山俱乐部”,1929年改名为“唐山高级职员俱乐部”,主建筑为2-3层英式建筑,附属建筑为多幢花园小洋房。 整个建筑仿照当年“唐山俱乐部”建设,内设酒吧、舞厅、台球厅、图书厅、电影放映室等,室内布置非常豪华、考究,所用家具均为西式风格。 另外还建有游泳池、洗浴中心、餐厅等配套服务设施。 是休闲、娱乐、及高端会议举行的佳所。 ②花园洋房度假会议酒店 原来开滦洋房子别墅区坐落在凤凰山南麓,洋房子布局上均为一家一院,自成系统。 解放前,洋房子一直是唐山特权人物的一种象征。 现除赵各庄矿10号洋房子仍幸存下来,其余的都毁于1976年大地震中。 为了让游人至此可在追忆和体验中国工业化初始阶段,欧式生活方式对于北方煤城的影响和熏染。 特在开滦酒店对面的花窖地铁上规划为度假会议酒店,酒店为花园洋房建筑,每幢洋房有着不同的主题与情调,供用户选择。 酒店相对独立于城市道路西侧,与南湖零距离相接,有着极好的生态绿色环境,加上建造成顶级的建筑配置、顶级的设施以及一流的服务管理,再有整个休闲娱乐区的配套,将来一定是唐山各种国际论坛与各界小型峰会的首选场地。 ③康体水会馆 利用规划场地现有的游泳馆等设施,进行包装、改造、增加建筑和相应的活动与服务内容,与老开滦酒店形成一个风貌统一的整体。 ④火车站广场 西洋风韵景区还有一个火车站广场,有着原汁原味的西式火车站建筑,广场从建筑风格到地面铺装,从路灯标牌到绿化配植都着力于表现出景区的主题,给游人营造出晃若隔世的感觉。 2、民俗风情 唐山这座因煤而兴起的城市有着自己丰厚的民俗文化,这些民俗文化有着中西交汇、南北相融的鲜明特点,是这座城市最早开发者的印迹。 体现了煤矿与城市的发展过程。 通过展现这些独特的民俗风情,打造出只有在唐山才能看到的文化旅游景观。 民俗风情景区包括有: ①广东会馆与广东街 仿建具有代表性的广东会馆不仅是一座景观建筑,更是一个承载历史文化的载体。 复建“广东会馆”重现唐山开发者的历史遗踪,可以极大的满足游客怀旧的心理需要。 ②永盛茶园与“小山” 永盛茶园是唐山市井文化的代表,是评剧的发源地。 在这个充满市井民俗的街区,运用过去曾经叫响的老字号商铺组建美食街。 ③窑神庙 在民俗风情区还复建有一座窑神庙,在这里强烈的体现了文化与生活的渊源关系,能给游人以视觉上的冲击与心灵上的震撼。 也是给现代人提供体验与参与民俗活动的重要场所。 重修窑神庙可以让游人在感受历史沧桑的同时,更深切的感受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优越性。 3、靓城风采 以婚庆广场为核心的休闲娱乐区,切合唐山南湖片区打造成绿野唐城的理念、为游客打造最轻松、最靓丽的环境,营造最幸福、最快乐的氛围。 区中设有: ①庆典广场(婚庆广场) 庆典广场位于“生态休闲娱乐园”的中心区域,是园区重大活动的中心场所。 广场周边有大礼堂、小礼堂、花烛洞房、露天剧场等建筑环绕,一条宽大浓密的林荫大道从南至北直通庆典广场,为进入这个场地设置了重要的空间铺垫,构成了庆典场所的高规格和仪式感。 ②大礼堂 大礼堂是一座洁白的欧式建筑,位于庆典广场正中间,座北朝南,是大型庆典活动的主场,可以举行各种传统与时尚的人生庆典活动,如婚礼、毕业典礼、中榜谢师、成人仪式,也可以为政府、企业、品牌举办一些推广活动,如颁奖、选美、时装秀等,还可以作为电视节目录制现场。 ③小教堂 小教堂位于庆典广场的西边,是新人选择举办西式婚礼仪式的场所,也是城市人生活、信仰多样化的一个有益补充。 教堂有钟塔,设有牧师、管风琴,能原汁原味地展现西式婚礼的典雅而浪漫的氛围。 ④花烛洞房 花烛洞房坐落在庆典广场东边,是新人选择中式婚礼仪式的场所。 在这里人们能体验传统结婚仪式以及其中的浓浓民族文化风情。 除了正式的婚典,空闲时这里可以安排由游客充当“新郎”、“新娘”的参与性游戏,让游客体验一回传统式的温馨与浪漫。 ⑤露天剧场 在庆典广场的西南边设有一个功能明确的露天剧场。 剧场定期为游客演出为这里度身定制的节目。 “中国近代工业文明摇篮”将是露天剧场最重要的主题之一。 ⑥水乐园 北方缺水,孩子们少有亲水游戏的地方,本案特意在林荫大道的西边辟出一块地建一个水乐园,通过截、放、提、灌、冲等控水比赛的游戏,培养出小朋友互助、谐调、敏捷等品质。 加深对水形态的感知,并由此加深对中国“水”文化(上善若水、以柔克刚、满遭损、谦受益等)的理解以及对珍惜水资源的认识。
上海市城市更新条例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弘扬城市精神品格,推动城市更新,提升城市能级,创造高品质生活,传承历史文脉,提高城市竞争力、增强城市软实力,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城市更新活动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城市更新,是指在本市建成区内开展持续改善城市空间形态和功能的活动,具体包括:(一)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提高超大城市服务水平;(二)优化区域功能布局,塑造城市空间新格局;(三)提升整体居住品质,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四)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塑造城市特色风貌;(五)市人民政府认定的其他城市更新活动。 第三条 本市城市更新,坚持“留改拆”并举、以保留保护为主,遵循规划引领、统筹推进,政府推动、市场运作,数字赋能、绿色低碳,民生优先、共建共享的原则。 第四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市城市更新工作的领导。 市人民政府建立城市更新协调推进机制,统筹、协调全市城市更新工作,并研究、审议城市更新相关重大事项;办公室设在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部门,具体负责日常工作。 第五条 规划资源部门负责组织编制城市更新指引,按照职责推进产业、商业商办、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城市更新相关工作,并承担城市更新有关规划、土地管理职责。 住房城乡建设管理部门按照职责推进旧区改造、旧住房更新、“城中村”改造等城市更新相关工作,并承担城市更新项目的建设管理职责。 经济信息化部门负责根据本市产业发展规划,协调、指导重点产业发展区域的城市更新相关工作。 商务部门负责根据本市商业发展规划,协调、指导重点商业商办设施的城市更新相关工作。 发展改革、房屋管理、交通、生态环境、绿化市容、水务、文化旅游、应急管理、民防、财政、科技、民政等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协同开展城市更新相关工作。 第六条 区人民政府(含作为市人民政府派出机构的特定地区管理委员会,下同)是推进本辖区城市更新工作的主体,负责组织、协调和管理辖区内城市更新工作。 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按照职责做好城市更新相关工作。 第七条 本市设立城市更新中心,按照规定职责,参与相关规划编制、政策制定、旧区改造、旧住房更新、产业转型以及承担市、区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城市更新相关工作。 第八条 本市设立城市更新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家委员会)。 专家委员会按照本条例的规定,开展城市更新有关活动的评审、论证等工作,并为市、区人民政府的城市更新决策提供咨询意见。 专家委员会由规划、房屋、土地、产业、建筑、交通、生态环境、城市安全、文史、社会、经济和法律等方面的人士组成,具体组成办法和工作规则另行规定。 第九条 本市建立健全城市更新公众参与机制,依法保障公众在城市更新活动中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第十条 本市依托“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平台,建立全市统一的城市更新信息系统。 城市更新指引、更新行动计划、更新方案以及城市更新有关技术标准、政策措施等,应当同步通过城市更新信息系统向社会公布。 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依托城市更新信息系统,对城市更新活动进行统筹推进、监督管理,为城市更新项目的实施和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服务保障。 第二章 城市更新指引和更新行动计划第十一条 市规划资源部门应当会同市发展改革、住房城乡建设管理、房屋管理、经济信息化、商务、交通、生态环境、绿化市容、水务、文化旅游、应急管理、民防、财政、科技、民政等部门,编制本市城市更新指引,报市人民政府审定后向社会发布,并定期更新。 编制城市更新指引过程中,应当听取专家委员会和社会公众的意见。 第十二条 编制城市更新指引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统筹生产、生活和生态布局;(二)破解城市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推动城市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三)聚焦城市发展重点功能区和新城建设,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四)注重历史风貌保护和文化传承,拓展文旅空间,提升城市魅力;(五)持续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构建多元融合的“十五分钟社区生活圈”,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六)强化产业发展统筹,促进重点产业转型,提升城市创新能级;(七)加强城市风险防控和安全运行保障,提升城市韧性。
石家庄政府工作报告:城市向4大重点区域扩容
8月23日上午,石家庄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市人民会堂隆重开幕。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市长马宇骏作《政府工作报告》。
快来看看《政府工作报告》都有哪些内容↓↓↓
房地产建设相关重点提炼:
深入开展火车站、北站周边环境综合整治,临时建筑、违章建筑全部拆除,京广东街北地道竣工通车,新增绿地16万平方米。
石煤机、石药中诺中润地块城市更新项目控规动态维护方案已向社会公示,打造宜居社区新样板。
房地产解遗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263个“办证难”项目全部办理了相关证件。 “烂尾楼”整治强力推进,通过公示三批28个项目的解决方案,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四横五纵一环”主街主路景观提升、1123条小街小巷全面整治、民心河综合改造工程、民族路综合型商业步行街改造进展顺利。
三环辅路贯通、建华大街南延工程加快建设,绕城高速以内高速公路取消收费工作有序推进,省管高速新增4个端口收费站全面开工建设。
全面开展私搭乱建、违章建筑专项整治,解决了一大批影响城市品位形象的顽瘴痼疾,违法建设乱象得到全面遏制。
省20项民生工程和市10件惠民实事加快实施,645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和5987套棚户区改造回迁房全部开工。
主城区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2所,汇华学院与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合并转设顺利通过国家评估。
市人民医院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市第三医院创伤救治中心、无极县医院建设加速推进。
——今后五年重点工作
以正定高新区为依托建设正定数字经济产业园,以鹿泉经开区为依托建设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园,以高新区为依托建设升级版的现代生物医药园区,重点从资金、政策、土地等方面全方位支持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率先突破,形成领头效应。 力争到2025年,打造五个以上“千亿级”产业集群。
在滹沱河城区段布局现代新兴产业和服务功能,建设产城融合、开放包容、低碳绿色的高水平生态经济带,打造引领和支撑省会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
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加快推进主城区地下水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取消城区西北部水源保护区,打开城区西北发展空间。
在二环内做“减法”,降低住宅和商业开发强度,强化对新建居住项目容积率上限值2.0的刚性管控,进一步疏解人口和低端低效产业,腾出发展空间。
在二环外做“乘法”,实施组团发展战略,加快鹿泉、藁城、栾城、空港组团扩容提质,强化外围园区、重点城镇的多点支撑,推动公共服务设施向城市外围延伸,促进人流、物流、车流向外围疏解、扩散。
聘请世界顶尖规划单位和设计大师,对产业布局、城市风貌和景观、建筑进行高标准、高水平设计,新建一批城市标志性地段,塑造优美天际线、山际线。
加快推进石雄、石衡沧港城际铁路建设,推动衡昔高速、石忻高速、清魏高速建设,推进新元高速、石太高速、石黄高速绕城高速以内路段市政化改造,力争启动建设轨道交通二期工程,两年内打通现有断头的规划路。
加快中央商务区建设,打造城市客厅,新建一批体育场馆、国际酒店、文化中心,打造一批更高水准的特色风情街区、商业街区,建设一批集菜市场、早餐店、便利店、果蔬店等为一体的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让“15分钟生活圈”成为现实。
今后城市游园建设的步行路和健身步道,一律采用柔性渗水材料,让广大市民从踩下去的每一脚中感受到城市的温暖和关爱。
有序推进城中村、老旧小区、棚户区改造和公厕提标、小街小巷整治提升,加快建设市政道路、管网、公园等基础设施,推进城区“中心 四角”5座220KV变电站建设,积极开展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示范,扩大海绵城市覆盖范围,全面消除城市内涝,让城市环境更加宜居。
开发石钢、华药、常山纺织等工业遗产,将和平路沿线打造成集文创、旅游、研学、康养于一体的创业园区,形成一条延续历史文脉、留住城市记忆的特色产业带。
推进裕华路、中山路、体育大街、中华大街、二环路等“四横五纵一环”以及民心河、环城水系景观全方位、高标准提升。
强制实行生活废品分类,保持私搭乱建、违章建筑治理高压态势,强力整治各类城市顽疾和不文明行为,让城市更规范、更顺畅、更有秩序。
各县(市、区)每年打造2个特色风貌建筑。 深化正定古城保护成果,创建国家5A级景区,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金字招牌。
稳妥推进金融领域风险化解、房地产遗留问题解决、烂尾楼整治等工作,切实把好事办好,真正让人民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新改扩建公办园、创建普惠性民办园、创建省市级示范园300所,新改扩建中小学校278所,二环外新建8所普通高中。
打造京津冀蓝领教育培训基地,引进河北工业大学、东软教育集团等更多高等院校、教育机构在石家庄建设研究基地和教育基地,争取石家庄学院成功申取硕士学位授予权和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本,培养支撑产业发展的本地人才。
报告分为四大部分
一、工作回顾
二、今后五年面临形势和目标任务
三、今后五年重点工作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一 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综合实力持续增强。
——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产业体系日臻完善。
——三大攻坚成效显著,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科技要素加速集聚,创新生态持续优化。
——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内生动力有效激发。
——城乡建设全面加强,形象品质逐步提升。
——社会事业繁荣发展,民生福祉成色更足。
今年工作回顾
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分区分级差异化精准防控,因地因时科学调整防控策略,夺取了疫情防控阶段性胜利,以实际成效维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深入开展“三包四帮六保五到位”活动,全力推动生产生活秩序恢复正常,经济运行态势稳中向好。
——经济运行秩序加快恢复。
——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改善。
——污染防治力度不断加大。
——城市形象面貌大幅改善。
——民生保障水平稳步提升。
同时,扎实开展 党史学习教育、“四史”宣传教育、“团结就是力 量”专题学习教育, 深入开展“三重四创五优化”活动和“抓住重大机遇、激发内生动力”解放思想大讨论,持续推进“六个专项行动”,营造“石家庄在行动”的浓厚氛围,全面树立民本意识、担当意识、精品意识、规矩意识、法制意识,提高标准追求,构建严责任、建制度、转作风、重细节、勤督查的工作落实体系。 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市人大法律监督、市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服务能力和治理水平不断提高。
二 今后五年面临形势和目标任务
刚刚结束的中国共产党石家庄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对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发展方向、工作要求、重点任务进行了系统谋划、全面部署,明确提出了 “解放思想、担当实干,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当好新时代建设现代化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排头兵和领头雁”的奋斗目标。 我们要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更加突出政府工作的政治性、科学性、系统性、精准性和人民性,全面贯彻落实好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奋力开创省会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今后五年面临形势
从我市看,正处于疫后经济恢复期、结构调整转换期、污染治理攻坚期,面临着发展的巨大压力、要素的趋紧约束、环境的容量制约,挑战与机遇并存,压力与动力交织。
奋斗目标
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必须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牢固树立省会意识,围绕“七个大跃升”目标建立科学完善的指标体系和工作标准,确保奋斗目标可考量可评价,发展成果惠及全市人民。
——加快建设现代化省会城市。 到2025年全市生产总值超过万亿元,综合经济实力力争进入全国城市前30名。
一是产业体系现代化
▶打造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5个以上千亿级产业集群
▶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的比重达到60%以上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达到42%以上
▶数字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0%左右
▶全市R&D经费投入强度力争达到4%以上
▶具有地域特点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二是城市建设现代化
▶拥河发展战略扎实推进
▶“一主、四辅、一带、多点”的城市空间格局基本形成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5%左右
▶实现5G全域覆盖
▶城市生活废品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0%以上
▶中央商务区、城市客厅基本建成
▶公共服务设施达到国内一流标准
▶城市管理井然有序,建筑风貌精致美观,市容市貌干净整洁
▶主城区主次干道每平方米尘土残存量控制在5克以下
三是社会事业现代化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3年以上、街道(乡镇)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达到100%、每千人拥有婴幼儿照护设施托位达到4.5个以上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不低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
▶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社会组织数等反映城市品质及居民生活质量的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大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
——加快建设国际化省会城市。 以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统筹经济、社会、文化和城市发展质量,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一是营商环境国际化
▶到2025年底,以企业为中心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涉企事项网上可办率达100%
▶对外经济合作开放程度、投资贸易便利度、服务业国际化、国际影响力等评价指标进入全国城市先进行列
二是推动功能品质国际化
▶区域双语或者多语标识实现全市域覆盖、引进建设30个以上世界知名品牌连锁酒店、商场、学校等
▶布局100个以上免税店、进口商品精品店
▶正定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超过2200万人次
▶年国(境)外来石人数达到20万人次以上
三是推动贸易流通国际化
▶引进50个以上全球前20强金融机构、全球500强跨国企业设立分支机构
▶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速达到15%以上
▶实际利用外资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以上
▶经济外向度达25%以上,形成开放型经济发展新高地
四是推动开放合作国际化
▶国际友好城市增加到18个以上
▶年度参加或举办国际展会100次以上
▶培育和引进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开拓能力的国际化人才
——加快建设美丽省会城市。 城市宜居品质显著提升,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愿景追求。
一是全面展现自然生态之美
▶到2025年,大气质量综合指数实现大幅改善,PM2.5浓度稳定在40微克/立方米以下,优良天数比例提高到65%以上
▶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95%以上,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3%以上,万元GDP能耗比2020年降低19%
二是全面展现城乡面貌之美
▶中心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以上
▶新建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98%以上
▶新能源汽车上牌量占新车上牌量的比重达到20%以上
▶中心城区公交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超过65%
三是全面展现人文和谐之美
▶人口保持长期均衡发展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5%
▶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达到3万人以上
▶图书馆藏书量达到人均1册以上
▶律师万人比达到7.5人
▶全市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达到95%以上
▶城乡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显著大幅提升
三 今后五年重点工作
蓝图已经绘就,奋斗正当其时。 面对新阶段、新目标、新任务,必须聚焦重点、突破难点,必须开拓创新、勇于革新,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创新高地,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提供强劲动力
围绕促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重点建立实施三大机制:
▶建立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机制。
▶建立中央创新区公共服务机制。
▶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经纪人”机制。
(二)实施产业蝶变跃升战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提供核心支撑
集中实施三大专项行动:
▶项目建设会战行动。
▶数字技术赋能行动。
▶产业集群培育行动。
(三)实施城市能级提升战略,着力提升城市品质形象,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提供重要载体
▶坚持高标准规划。
▶坚持高质量建设。
▶坚持高水平管理。
▶坚持高效能经营。
(四)实施县域腾飞崛起战略,夯实区域发展基石,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提供现实路径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大力淘汰低效产能。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大力加强县城建设。
(五)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提供坚实基础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重点实施四大工程:
▶现代种业提升工程。
▶农业节水示范工程。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程。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六)实施环境优化提质战略,增强区域竞争潜力,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提供坚强保障
▶着力打造有利于惠民便企的政务环境。
▶着力打造有利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着力打造有利于企业成长的园区环境。
▶着力打造有利于绿色发展的生态环境。
▶着力打造有利于创业聚才的人文环境。
(七)实施扩大开放发展战略,拓展开放领域和空间,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提供优质资源
▶实施开放载体提升行动。
▶实施外资外贸助力行动。
▶实施国际合作拓展行动。
▶实施消费扩容升级行动。
(八)实施民生优先发展战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提供奋进力量
▶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服务体系。
▶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
▶扎实推进文体事业发展。
▶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深化社会治理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