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箭齐发 深圳本土最大中介机构二手房成交量上涨117% 央行 助力楼市首个周末

看房量

财联社5月20日电,央行“四箭齐发”助力楼市后首个周末(5月18-19日),深圳本土最大中介机构乐有家深圳门店二手看房量对比以往周末上涨127%,成为2018年以来的最高点,超越2020年二季度的历史高峰期;门店二手成交量对比以往周末上涨117%,5月19日单日成交量创下2021年2月以来的最高点。(财联社记者 李洁)


7月7城连发新政收紧楼市调控 深圳二手房成交量一度跌去8成

深圳是7月的楼市主角。

被券商称作“深圳历来最严的一次调控”,一度令其二手房市场成交量相比高峰期跌去8成。

这个7月也是今年以来调控最密集的月份,除深圳外,还有杭州、东莞、宁波、内蒙古、郑州、南京连发政策收紧楼市调控,炒房投机空间越来越小。

土地端,尽管全国市场整体成交量速度有所减缓,但一线城市依旧是房企追逐热点。比如上海创下前7月新高,土地出让金超越北京,居一线城市之首。

销售端,部分城市则从复苏直接升级成“火爆”。比如武汉7月份新房成交量较6月激增6成,已恢复至去年同期的93%。

央行

一线城市土地成交量同比上升近6成 上海创下前7月新高

7月以来全国土地市场热度有所下降,供求两端多指标环比缩水,部分城市房地产预期重回理性。

中指数据显示,7月全国300个城市共推出土地2750宗,环比下降24%;推出面积万平方米,环比减少16%;其中,成交土地2571宗,环比减少7%;成交面积万平方米,环比减少11%;土地出让金总额为5517亿元,较上月减少19%。

虽然全国整体土地市场走低,但一线城市中的上海、北京、广州成交量依然火热,收金总额807.3亿元,尤其是北京、上海,仍然是房企竞逐的焦点;深圳土地市场偏冷,仅成交一宗商办用地。

上海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卢文曦指出,整个7月,上海无论是地块数量、质量,还是成交金额都创下今年前7月新高。

贝壳研究院7月房地产市场系列报告显示,一线城市土地市场升温,7月成交量累计同比上升59.3%。1~7月,上海超越北京,成为一线城市中土地出让金额排名第一的城市,成交金额1390亿元。

其中,曾经陷入“围标事件”的虹口区嘉兴路地块再次出现在拍卖场,并且依然抢手,经过187轮竞标,最终被招商蛇口以44亿元总价拍下,成交总价比首次开标高出近10亿元,成交楼板价高达元/平方米,溢价率达28.4%。此外,华侨城竞得浦东唐镇稀缺宅地,总价为50亿元,楼面价4.42万元/平方米,溢价率19.07%。

北京市场热度走高,成交规模有所回升,一改6月低迷态势,7月共成交6宗地,几乎宗宗被热捧。

7月14日,房山稻田地块公开出让,8家房企或联合体参与竞拍,经过108轮叫价之后被中海以40亿元价格拿下,溢价率达到41.3%,楼面价达到了元/平米;7月22日,丰台大瓦窑2宗综合用地(含住宅)成交,成交价达77.6亿元,分别由首创、远洋+城建拿下,楼面价分别为元/平方米、元/平方米,建成后的单价预计可达7万+、8万+。

二线城市土地市场依然非常活跃。供应方面,1~7月,深圳、广州、重庆、上海、南京、杭州6个城市供应量超过去年同期,重庆、武汉、杭州分别以752万平方米、505万平方米、454万平方米供应量排名前三,其中武汉以160万平方米单月供应量居首。成交方面,南京以月度成交24宗宅地、揽金逾475亿元,位居7月10个重点城市土地出让金榜首位;7月2日,成都出让一宗位于高新南面积约41.88亩地块,渝太地产以总价11.56亿元、折合楼面价元/平方米、溢价率39.86%夺得,刷新成都楼面价记录。至此,成都楼面价首次突破2万元大关。

中指院分析认为,从重点城市拿地金额TOP10房企来看,龙头房企多城发力。中海地产分别出现在2个城市1~7月拿地总额TOP10榜单中,与企业全国化战略布局相契合。滨江集团持续深耕大本营杭州、合生创展深耕北京,分别拿下了杭州和北京1~7月拿地总额冠军;金地重仓长三角核心城市,拿下1~7月上海和南京的拿地亚军。

7月79城新房价格同比上涨 武汉成交套数较上月激增6成

7月新房市场进入传统淡季,全国整体成交量速度有所减缓,但部分城市从复苏直接升级成“火爆”。

武汉市房管局数据显示,7月份武汉新建商品住房成交套,较上月激增约6成。中指院华中市场研究中心主任李国政分析,武汉楼市成交量逐月走高,4~7月武汉住房成交分别为6627套、1.19万套、1.33万套、2.19万套,反弹还在持续,其中7月销量已恢复至去年同期的93%。

7月中指院重点监测的54次开盘,累计供应住房1.12万套,开盘当日总体去化率66.8%,这也是今年武汉开盘去化率最高的一个月,高于上半年平均55%的水平,但仍低于去年平均水平。

李国政认为,武汉楼市7月的成绩单非常亮眼,展现了较好的韧性和较高的活跃度。

中国房地产指数百城价格指数显示,7月百城新建住宅价格环比上涨0.43%,涨幅较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但较去年同期上涨3.21%,涨幅较上月扩大0.05个百分点。

7月新建住宅价格同比上涨的城市个数为79个。其中,江阴、南通、绍兴、成都和温州涨幅在10%~15%之间;无锡、宁波等17个城市涨幅在5%~10%之间;苏州、南京等57个城市涨幅均在5%以内。

重点监测的十大城市中,新建住宅平均价格同比上涨3.41%,涨幅较上月扩大0.06个百分点。具体来看,成都、杭州和上海新建住宅价格同比分别上涨12.18%、8.38%、5.02%;南京、武汉、重庆(主城区)以及广州同比涨幅在1.0%~5.0%;深圳同比涨幅相对较小,为0.01%。

不过诸葛找房数据显示,7月一线城市新房市场成交量下滑幅度仍最大,其中成交套数累计同比下滑22.5%、成交面积累计同比下滑21.2%;二线城市成交套数累计同比下滑14.3%、成交面积累计同比下滑14.1%;三四线城市成交套数累计同比下滑9.8%、成交面积累计同比下滑7.0%。一二线城市新房市场仍保持缓慢恢复,三四线城市累计成交量同比保持不变。

值得注意的是,南京、杭州新房累计成交量增速领跑全国,青岛、济南、东莞累计成交量同比增速由负转正。

42城7月二手房价格环比增速下降 深带看量环比下跌逾2成

国家统计局70个主要大中城市房价数据显示,在近期多地加强楼市管控的背景下,全国二手房市场有所降温。7月份房价环比增速下降的城市数量从6月份的27个增至42个,增幅超过50%。

从城市分类看,7月份,4个一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7%,涨幅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其中,北京持平,上海、广州和深圳分别上涨0.5%、1.6%和1.2%。二线和三线城市环比涨幅均为0.5%,与上月持平。

疫情并未减少真实的购房需求,仅仅改变了需求释放的节奏。

中指院报告显示,7月重点18城二手住宅市场需求进一步释放,二手房成交总量在6月环比下滑20%的基础上增长7.5%,同比增长37.5%,1~7月成交量累计同比降幅继续收窄至2.8%。

58同城、安居客统计显示,7月全国67个主要城市二手房挂牌均价为元/平方米,环比上涨0.54%,有50城二手房挂牌房价环比上涨。其中,北京、深圳、上海二手房挂牌均价均稳定在5万元/平方米以上,北京以元/平方米依旧位列第一,深圳和上海分别以元/平方米和元/平方米紧跟其后;临沂、广州、银川、唐山和东莞二手房挂牌均价环比涨幅最快,成为全国二手房环比涨幅TOP5。

不过市场供应方面,7月份全国新增挂牌房源量环比下跌7.7%。一线城市北上广深均出现一定程度的环比下跌情况,环比下跌最高的是深圳。

深圳某小区外的中介门店 每经记者 甄素静 摄

二手房

7月15日“靴子的落地”,让深圳楼市温度应声而落,二手房带看量随之下滑。深圳乐有家数据显示,新政后一周,二手房带看量、新增房源量环比均下跌2~3成,其中周末二手带看量更是下跌超3成,成交量也出现较明显下滑。

贝壳研究院预测,在年度市场季节性变化与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双重影响下,预计8月成交量环比会出现下降,但市场依旧会保持在一个相对高的交易量级,而核心城市房地产市场快速升温的动力减弱,下半年市场会逐步“退烧”。

7月7城连发新政收紧楼市调控 深圳二手房成交量一度跌去8成

四箭齐发

二手房市场降温源自7月的调控政策收紧。

7月,包括杭州、东莞、宁波、内蒙古、郑州、深圳、南京等在内的7个房价上涨城市出台了房地产调控收紧政策。

7月2日,经历了多轮“万人摇”的杭州终于发布楼市调控政策,3条新政条条剑指房住不炒,支持自住,抑制炒房。

与杭州宣布调控同日,东莞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完善商品住房预售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除了对申请预售或现售的商品住房项目设置“3万平方米单次推货”限制外,还进一步更新了东莞限价政策。

事实上,从7月2日至25日,东莞一个月内已经3次出手调控,直指投资客。距离月初调控不到半个月,东莞三部门又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商品住宅网签销售信息公开的通知》,提出要进一步提高房价透明度,定期在官方网站发布新房与二手住宅网上签约销售情况及新房库存情况。在社保要求上,新政堵住了补缴社保买房的路。《通知》指出,首套房提供的社保必须是购房之日前2年内在本市逐月连续缴纳1年以上社会保险证明;购买第二套商品住房的,须提供购房之日起前3年内在本市逐月连续缴纳2年以上社会保险证明。

7月29日,针对《通知》的实施和执行,东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东莞市住建局联合下发《东莞市存量商品住房限购查询操作细则》,对购房套数查询主体、查询单位、申请材料、查询流程等相关要求进行明确。

中国人民银行

“隔壁”深圳同样如此,7月15日出台一系列严苛规定,包括非深户买房须5年社保,增值税免征从2年改5年,离异夫妻3年内购房按离异前家庭总套数计算,购买非普通住宅首付加1成,豪宅线调整为总价750万元及以上。7月最后一天傍晚,深圳停止商务公寓审批,鼓励商务公寓转为可售型人才住房 。

新政颁布后,有购房资格群体大幅减少,市场成交也呈断崖式下跌。

据《每日经济新闻》此前报道,成交方面,调控后首周深圳全市二手房成交量均大幅下跌。深圳市房地产中介协会数据显示,新政发布第一周(7月13日~19日),深圳二手房网签量为5143套,环比大跌48.7%;第二周(7月20日~26日),二手房网签量为1700套,环比大跌66.95%,较新政发布前的高点回落83.03%。

而土地、楼市双双高烧的南京多部门7月23日深夜发布楼市新政,剑指土地市场调控和住房限购。5日后,南京司法局、南京住房保障和房产局7月28日再次《关于做好人才优先选房及支持刚性购房需求工作的通知》,正式公布南京针对人才优先选房、支持刚需优先购房等事宜发布摇号、选房的具体细则。

在业内人士看来,多城收紧调控主要是投资投机需求有抬头的态势,部分城市房价上涨,少部分城市房价上涨较快,以往较多的城市限购门槛较低,在信贷资金比较宽松的背景下,容易成为投资投机的对象。

TOP20房企7月销售额现270亿“断层” 百强门槛下降一成

深圳本土最大中介机构二手房成交量上涨117%

270亿元对于中小房企而言可能是全年销售业绩,但在1~7月百强房企销售业绩榜上,270亿元是房企排名之间出现的罕见断层。

多家机构发布的百强房企1~7月销售业绩榜均显示,房企销售业绩继续修复的同时出现了阵营分化,头部企业修复更快、竞争激烈。

据中指院数据,碧桂园、万科、恒大3家房企销售总额超过1.2万亿元。截至7月,18家千亿以上“超级阵营”成员销售额增长率均值达到5.5%。

第一阵营(500亿~1000亿)共21家,销售额增长率均值为2.3%;第二阵营(200亿~500亿)30家企业,销售额增长率均值为2.9%,实现回正。

值得关注的是,销售额断层恰恰出现在第一阵营,第19位的中南置地距离千亿仅一步之遥,但第20名的正荣集团则仅销售730.3亿元,出现了近270亿元差距,“断层”明显。

尽管今年以来多家房企加大线上线下营销推广力度,但前7个月TOP100门槛值139.9亿元,较去年同期仍然降低了10.1%。其中,TOP10房企门槛值为1335.7亿元,较上年增长6.3%,头部房企竞争更加激烈;TOP30房企、TOP50房企、TOP100房企门槛值分别为556.1亿元、393.8亿元、139.9亿元,分别较去年同期降低10.4%、3.1%、10.1%。

TOP50之后的房企整体销售同比增速仍然没有转正,今年能不能完成目标,主要还是看整个下半年的销售走势,最关键的是上半年由于疫情积压的需求到底释放了多少,能不能在下半年继续保持比较大的反弹力度。”中指院上海研究总监方颃指出,“目前来看绝大部分需求已经释放,可能余下一小部分,但占比不会太大。”

95家房企7月融资同比下降2成 美元债发行井喷

克而瑞数据显示,7月95家典型房企的融资总额为1346.00亿元,环比下降13.3%,同比下降22.5%。其中,境内债权融资657.49亿元,环比下降19.3%,同比下降18.7%;境外债权融资515.97亿元,环比持续上升,环比增长13.0%,同比下降36.2%。

境内发债从主要的融资结构上看,本月房企境内公司债发行129.10亿元、中期票据59.50亿元、融资券40亿元,分别环比上升16.13%、上升2.59%、上升95.12%。7月,房企境内外融资额再次达到近期高点,尽管融资规模保持稳定增长,但下半年偿债压力不容忽视。

7月发债总量最高的企业为碧桂园,约83.45亿元,主要因为企业于7月7日发行了一笔13.6亿元的公司债,融资利率4.19%,又于7月29日发行了2笔共计10亿美元利率低于5%的境外优先票据。此外,7月世茂集团发行了1笔10亿元的公司债,利率较低为3.76%,同时还发行了一笔3亿美元的境外优先票据,利率4.60%。

融资成本方面,据保利投顾研究院,典型房企中,7月碧桂园、旭辉、雅居乐等发债融资,大型房企利率区间为4.2%~6%,全球宏观环境宽松的大背景下,融资利率维持低位,部分房企融资成本持续下行。整体来看,大型房企的资金链状况要好于中小房企,其中大型房企中有央企或者国企背景的资金链状况要好于民营房企。

据贝壳研究院,2020年7月单月,房企境内外债券融资共发行109笔,较上月增加26笔,发行规模折合人民币约1234亿元,环比上升41%,环比增速保持两个月超40%(6月42%),同比上升6%。

虽然美元债发债情况仍弱于境内债,但已经开始回暖。中原地产统计指出,6月份上市房企合计实现美元债融资金额达63.3亿美元,7月份合计实现融资总额73.4亿美元,为年内融资小高峰。

记者手记丨这是一个属于深圳楼市的7月

深圳的“有史以来”最严调控应该是7月最大的楼市新闻,在此之前,部分中介和自媒体已将楼市投机玩到极致,比如暴力拉升、集体护盘、假结婚、假离婚,过桥贷、经营贷明显进入楼市等等,我们在操作中也感慨于楼市的疯狂,以及这次被倒逼的调控。

政策的作用是显著的,深圳二手房成交量在第二周瞬间暴跌8成,带看量也直线下降。除了深圳外,还有其他6个城市也连续收紧楼市调控,把7月称为政策调控月丝毫不夸张。在疫情不利影响逐渐淡去的背景下,楼市复苏已经显而易见,究竟还有多少局部爆发式增长,还有多少城市会继续出台更严厉的调控政策倒成了一个值得期待的议题。

房住不炒,在任何时候都是成立的。(记者:包晶晶 陈利 视觉:陈冠宇 排版:陈梦妤 陈彦希)

深圳新政落地首周:上涨被遏制 楼市进入买方市场

深圳多个业内人士认为,短期内市场供求关系有了重大改变,房价还会上涨的预期被扭转了,楼市开始进入买方市场。

从3月的魔幻上涨到7月的重拳调控,深圳楼市今年的闹剧有了一个阶段性的终结。

新政的效果立竿见影,一夜之间,不少人的购房资格没了,还有不少人首付比例和税费提高了。买房计划突然被打乱,购房需求骤减,中介和新房销售签下的单子也变少了。新房、二手房市场都没了前几日的狂热氛围。

3年落户+社保,令大约30%的购房者失去了资格,市场带访和成交明显下滑,更关键的是,房价上涨的预期被扭转,楼市运行的逻辑被改变,不少炒房客被新政堵在了门外,拿着房票的人有底气了,楼市进入了买方市场,从狂热走向平静。

但此次新政,并不能让深圳一劳永逸。严厉的调控,短期内能够遏制房价上涨的预期,但只有从根源入手,解决深圳住房供应不足的问题,“稳楼市”才有可能实现。

新政来“降温”

“一觉醒来没了买房资格”,新政对市场最大的打击,是买房人突然变少了。

新房市场上,华强城、华润城四期、沙井海岸城、中海寰宇时代等几个网红盘,都在紧急盘点之前到访或扫街的客户,看看还有多少有购房名额。

吴静是一名炒房客,为了“打新”,她加了好几个购房群,和两个朋友同时关注着好几个网红盘。原本计划目标是远洋天著,新政出来以后,两个朋友没名额了,自己首付也不够了。

根据新政,热点楼盘摇号要“优先满足无房居民和个税或者社保年限长的”,这也意味着,不少刚需客手里拿的都是优质房票,上车机会大大提高。

刚需买房人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新政出台当天,华润城四期讨论群里有买房人表示:“昨天已经被润四劝退怕陪跑,今天突然又觉得很有机会。”语气里是藏不住的欣喜。

不少有资格的买房人表示,也准备去新盘碰碰运气,毕竟手里拿着房票的人不多了,买到网红盘也不是没有可能。

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数据,7月13日-7月19日深圳新房住宅共成交873套,环比下降8.0%,看起来降得不太多,是因为之前积累的成交释放;深圳中原董事总经理郑叔伦表示,新房市场观望情绪浓厚,预计短时间内交易量会明显下降。

人们不再热衷于“打新”,二手房更是“凉凉”,中介们都没生意了。房产中介小赵说,“平时周末可以签个两三单,现在就只是问的多。”他认为,二手房在未来几个月成交量会明显下滑,生意会越来越不好做。

之前牛气冲天的二手房业主放低了姿态。中原地产中介小张告诉记者,新政落地前,客户看中房子后,不少业主会临时反价,涨20万、50万都很常见,还有小区业主集体涨价的。但现在,很多二手房业主主动下调了房源报价。

比如南山区诺德假日花园,已经有业主在新政当天,把挂牌价从960万降到900万;宝安区苹果园的业主原本报价760万,新政第二天降到739万。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指出,高价盘跳水一定会有。比如,前期加杠杆买房的投资客,账面浮盈还比较可观,对后市悲观,想趁着高价出货。深圳房价去年以来到现在,均价涨了1万元,光涨幅就是长沙的房价水平。降价几十万上百万表面看损失挺大,其实是“挤水分”。

在这种氛围下,二手房市场成交惨淡,网签量呈“断崖式”下滑。深圳市房地产中介协会数据显示,新政发布一周(7月13日至19日),深圳二手房网签量为5143套,环比大跌48.7%。

深圳多个业内人士认为,短期内市场供求关系有了重大改变,房价还会上涨的预期被扭转了,楼市开始进入买方市场。

并非一劳永逸

靴子重重落地,给市场带来的动荡不小。所有人都在关心,深圳楼市何去何从?房价还会继续坚挺吗?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这次政策有力打击了投资需求,预计部分投资客很可能开始离场,若政策在收费、购房资格、信用贷等方面严格执行,深圳有望开始进入调整周期。

过去深圳楼市领先北京、上海的行情将告一段落。预计深圳未来半年,投资比例将暴跌,房价将开始一轮明显的下调,跌幅在5%以上。

李宇嘉预测,深圳楼市交易下半年将明显降温,房价也会有所下跌,特别是今年上半年交易的房子,价格可能下降。此次政策的调整周期最短1个月,最长8个月;深圳楼市的总交易量,最多会降70%,最少也只能达到20%。

不过他指出,深圳楼市此轮调控将更多在短期内影响楼市,长期依然要看基本盘。

稳字当头始终是楼市的主基调,对于深圳,监管层也一再强调,深圳既要调控,也要稳楼市,这就要考验深圳的智慧了。调控是短期之举,未来楼市若明显下行,不排除政策再相向而动。

但不管调控多么严厉和频繁,最终决定楼市走向的是供求关系。为了实现“稳楼市”,深圳政府今年还从根源入手,解决住房供应不足的问题。

2020年上半年,深圳共出让了13宗涉宅用地,出让面积49.4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约25.7%。今年深圳计划供应居住用地293.2公顷,较去年计划的150公顷增加了近一倍。

为解决土地稀缺的问题,深圳的城市旧改也被寄予厚望。截至2020年7月19日,已列入城市更新计划项目891个,已通过城市更新专规批复项目509个。

7月20日,深圳出台了《深圳经济特区城市更新条例(征求意见稿)》,其中规定,当已签订搬迁安置协议的合法产权比例不低于95%且符合房屋征收相关规定的,市、区政府可以对未签约部分房屋实施个别征收。

这意味着“钉子户”可由政府实施个别征收,旧改效率有望大大提高。

易居中国总裁丁祖昱认为,后续政策的实施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但短期内一定是立竿见影的,会对市场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在深圳“虚高”的房价上浇一些冷水,让市场冷静一下,这对深圳未来的发展不是一件坏事,可能更利于未来的发展。

此外,政府也应该进一步思考,如何增加供应量,引导合理市场预期,让整体市场平衡稳定。这个政策出台不代表之后就一劳永逸了,未来政府还有很多的事情需要一起配合。

深圳业内人士邓志旺认为,长远来看,深圳还是需要解决供给不足问题,比如加快都市圈建设、疏导需求和规划调整、增加住宅用地供应。

深圳官方交易平台二手房去中介平台化

日前,深圳市住建局旗下的房地产信息平台上线了“二手房交易系统”,然而,推出数小时后便迅速下架。 “闪现”的官方交易平台引发了市场关于二手房交易“去中介化”的热议。 无独有偶,8月18日,杭州住保房管局旗下的“二手房交易监管服务平台”正式上线“个人自主挂牌房源”的功能。 和深圳的系统一样,政府发挥着“有形的手”的作用,为房主提供平台自行挂牌房源,直接跟潜在买家进行沟通,打破了通过中介交易的模式。 近年来,中介机构及从业人员虚报房源、联合炒家涨价、阴阳合同等事件层出不穷。 尤其是今年的“深房理”事件, 44名深圳持牌房地产中介人员涉及其中,公众对中介的信任也大打折扣。 眼下的深圳楼市表现低迷,二手房指导价新政后,二手住宅成交量已连续5个月下跌,随之而来的是中介离职、转行外卖员、关店等现象频现。 此前,深圳市房地产中介协会对行业调研,预计全市有500余间中介门店关停。 7月13日,住建部等8部门就发布了相关通知,指出力争用3年时间实现房地产市场秩序明显好转,通知中提到的整治重点就包括与房产中介行业相关的房屋买卖。 不论是政府出手提供平台服务,还是关店潮的爆发,房地产中介行业亟待规范化。 深圳市房地产中介协会秘书长张媛表示,相比中介关店离职,行业更应该思考的是,伴随外部大环境的不断进化,如何找到可持续发展方式。 图片“闪现”的二手房交易系统 6月24日下午,深圳市房地产信息平台的“便民服务”一栏,新增了“二手房交易系统”模块,其功能主要有三项,分别为“我要找中介买房”、“我要找中介卖房”和“我要自助卖房”。 其中,买方可通过在“我要找中介买房”中填写购房需求、发起委托选择中介机构,平台上市民可选择的中介机构近2000家。 而卖方则可在“我要找中介卖房”中,通过填写房屋产权校验、房屋状况说明书、选择中介、卖房信息来完成交易。 深圳市房地产中介协会相关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将上述“二手房交易系统”称为“新版网签系统”,称系统的目标在于严控业主的挂牌价,让二手房交易更加透明以及协助监管中介市场乱象。 上述人士表示,目前仅在测试阶段,正式上线时间在7月中旬。 然而,截至8月25日,《中国经营报》记者查询发现,该系统下架后依然未重启。 对此,记者联系了深圳住建局询问系统上线的情况,对方暂未有回应。 深圳没有等来的“二手房交易系统”却在杭州率先上线了。 从平台功能看,杭州与深圳类似,政府平台提供的信息包括房源核验和房源的全面信息展示,消除了假房源,通过政府的背书让房源信息更加真实。 更关键的是,该平台目前不收任何费用,若按照杭州当前500万元左右的整体房价水平计算,可以省掉七八万元的中介费。 有观点认为,政府建二手房交易平台是要“革中介的命”。 值得留意的是,或受此消息影响,8月19日晚间,国内中介龙头贝壳股价跌幅达到14.86%。 从深圳、杭州先后上线的“二手房交易系统”到“中介有望取消”的讨论,背后带出了政府为何出手提供交易平台、二手房交易是否必须有中介存在等问题。 专注房地产行业的广东宏力律师事务所何雁英律师向记者分析,政府推出房产交易系统,旨在让房产交易市场更加透明。 减少房产中介介入房产交易市场空间,降低买卖双方的交易成本。 从长远来看,此举可以打击中介市场乱象,引导房产交易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 “中介能够为买卖双方提供经纪服务,提高二手房交易效率。 但二手房交易过程中,中介这一角色并不是必须存在的。 ”何雁英律师指出,如果买卖双方有获取和提供信息的官方途径,在当前各地房管部门出台一系列便民措施引导下,双方沟通后达成交易意向,自行到房屋管理部门办理房产交易手续,那么确实不需要中介提供服务也依然能促使交易顺利进行。 图片中介行业掀起“整顿潮” 据记者了解,深圳中介机构的中介费率报价多在3%,买卖双方各承担1.5%,但实际情况中多是买方支付中介费。 不过在成交过程中,中介费会在1%~3%浮动。 以一套总价1000万元的房源计算,1%~3%的中介费可以达到10万~30万元。 记者同时也发现,深圳的中介费占房价比重对比其他城市大致统一。 据乐居财经统计,北京的中介费在1.5%~3%之间。 杭州中介费的收取根据成交价分区间:房价100万元以内收3%,100万元以上的部分收2%。 北京金诉律师事务所主任王玉臣告诉记者,现在二手房中介的中介费用不低,对于价值比较高的房产,甚至需要交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的佣金。 官方推出交易平台可以降低二手房市场的交易成本,也可以有效避免一些中介在其中挣差价炒房或者其他不法行为。 针对近年来深圳房产中介行业丛生的乱象,深圳房地产中介行业掀起了“整顿潮”。 7月28日,深圳市房地产中介行业协会发布《关于开展房地产中介机构规范经营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在深圳全市范围内对房地产中介机构及相关从业人员开展规范经营专项整治工作。 包括严厉整治涉嫌隐瞒房产关键信息、办公类建筑等包装或虚假宣传为“产办公寓”诱骗消费者等行为。 8月初,深圳市房地产中介协会的一则通告揭露了行业“隐秘角落”。 协会《关于对Q房网给予行业通报批评的通告》指出,Q房网于今年上半年期间被发现存在“背靠背”收取交易双方佣金并刻意隐瞒牟取差价,违规代理查封房,违规承诺购房名额,私收款项等多项恶劣行为。 尤其是今年的“深房理”案件,根据深圳住建局的调查通报,牵涉出了44名持牌房地产中介人员,他们为违规炒房提供便利,共涉及住房按揭贷款、经营贷和消费贷等不同类别,问题贷款金额合计10.64亿元,其中涉及经营贷3.8亿元。 对上述中介人员,深圳市住建局已采取停止网签权限、纳入行业黑名单等措施。 同时,金融监管部门已梳理出协助违规套取信贷资金的中介机构和人员名单,将其列入银行限制合作名单。 图片超500间中介门店关停 与“整顿风暴”同时发生的,还有深圳楼市寒冬下中介行业的“出走风暴”。 推出二手房指导价后,深圳二手房市场网签量出现“五连降”。 2021年上半年深圳全市二手房网签套数套(含自助),同比去年1~6月份二手房网签套数套(含自助),下滑48.0%。 在深圳二手房成交冷淡的情况下,深圳街头逐渐有中介门店贴上封条,甚至有深圳中介人员转行成为外卖员、快递员。 从18岁就来到深圳做房地产中介的小徐告诉记者,“2·8”新政后,原本计划春节后返深工作的同事,有三分之二没有回来。 而曾在2020年赚到十多万元的小徐,已有两个月未开单,如果不算租单成交,每月仅有底薪3000元左右。 此前,深圳房地产中介协会对全市上半年中介行业进行摸底调研,覆盖798家机构合计4161间门店情况,问卷调查覆盖率达到全市门店(已备案)总量的近6成。 调研数据显示,有104间门店已关闭且已办理工商注销,占据总调查样本的2.5%;有220间门店已暂时停业,但未办理工商注销,占据总调查样本的5.3%。 深圳市房地产中介协会表示,根据类推法分析,预计现阶段全市中介门店关停总量应在500余间(含未备案),占全市中介门店(含未备案)的比例应少于10%。 实名登记的星级从业人员方面,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12月,深圳市星级从业人员数量为人;2021年6月,深圳市星级从业人员数量为人;上半年深圳市星级从业人员数量减少近2400人。 “以往市场火爆,很多中介的做法是粗放型的,不论在加盟上还是人员录用上,不少中介都缺乏严格的约束和自我规范,整个行业纯粹逐利而为。 ”王玉臣向记者表示,此次市场预冷,需要中介反思今后的发展模式以及管理的必要性,中介行业未来的出路就在专业化、规范化、品牌化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eji312/9788.html
全新福特Mustang将于6月上市 引入敞篷版
巧用阳台多出一小餐厅 实用性一点瞬间翻倍 把餐桌移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