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超长期特别国债第一批项目下达准备 发改委

(原标题:国家发展改革委2024年5月份新闻发布会)

国家发展 改革委 定于2024年5月21日(星期二)上午10:00,在国家发改委中配楼三层大会议室召开国家发展改革委5月份新闻发布会。

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超: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国家发展改革委5月新闻发布会。我是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委新闻发言人李超。按照惯例,我先通报四方面情况,之后再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第一方面,发用电情况。

从发电量看,1—4月份,全国规上工业发电2932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1%。4月份发电6901亿千瓦时,增长3.1%;其中,火电、水电、核电、太阳能发电分别增长1.3%、21.0%、5.9%、21.4%。

从用电量看,1—4月份,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9.0%;分产业看,一产、二产、三产和居民生活用电量分别增长10.1%、7.5%、13.5%和10.8%;分地区看,11个省(区、市)用电增速超过10%。4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7.0%。

第二方面,投资项目审批情况。

1—4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50个,总投资3207亿元,主要集中在高技术、水利等行业;其中,4月份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20个,总投资1152亿元。

第三方面,近期出台的政策文件情况。

第一项是《生态保护补偿条例》,将于6月1日起实施。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是生态文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条例》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总结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保护补偿的规定和要求,以综合性、基础性行政法规的形式予以巩固和拓展,确立了生态保护补偿基本制度规则。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抓好《条例》落实,加快建立健全相关领域配套措施,为生态保护补偿工作提供政策支持和技术支撑。

第二项,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创新完善体制机制推动 招标 投标市场规范健康发展的意见》。为规范招标投标市场发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效益、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意见》明确了7方面20条政策举措,推动完善招标投标制度体系、落实招标人主体责任、完善评标定标机制、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加强协同高效监督管理、营造规范有序市场环境、提升招标投标政策效能。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有关方面切实把各项政策举措落实落细,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坚强有力支撑。

第四方面,近期拟举办的重大活动情况。

中国—海合会国家产业与投资合作论坛将于5月23日至24日在福建省厦门市举办。本次论坛主题为“面向未来、携手推动中国与海合会国家产业与投资合作高质量发展”,期间拟举办主论坛、产业与投资合作推介会以及4场平行专题论坛。本次论坛将推动落实中国同海合会国家领导人就深化合作、推动发展达成的共识,巩固拓展 能源 石化、互联互通、数字经济、金融服务等领域合作,推动中国同海合会国家产业与投资合作高质量发展。欢迎大家关注报道。

以上就是我向大家通报的内容。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媒体。

总台央视记者:

去年增发1万亿元国债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请问项目建设取得了哪些进展?后续还将如何巩固成效?

李超:

去年我国增发1万亿元国债,专门用于支持以京津冀为重点的华北地区等灾后恢复重建,以及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相关资金已于今年2月前全部下达到各地方。

关于您关心的项目进展,我做一个简要通报,增发国债项目进展总体顺利,各地正在抓紧推动项目开工建设,截至目前,在已落地的1.5万个项目中,已开工建设的约1.1万个,开工率超过70%。特别是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总体进展较快,以京津冀为重点的华北地区等8省市项目开工率达到80%左右。一批与民生福祉密切相关的教育、医院、道路、供水等项目已基本完工,能够在汛期前投入使用。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的青山水库、北拒马河治理、大清河治理、枣林庄枢纽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陆续开工建设,其他项目正按计划有序推进开工前准备工作。4月中旬,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全国2023年增发国债项目实施推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积极推动增发国债项目于今年6月底前全部开工建设。特别是推动加快防汛、水毁等项目建设进度,确保重点恢复重建工程在今年汛期前建成并投入使用。

关于您的第二个问题,我理解是关心如何按时保质推进项目建设,确保充分发挥国债资金的效益。对此,我要通报的是,国家发展改革委从资金下达、项目推进和过程监督等全链条做出了一系列安排,确保增发国债项目既能支持灾后恢复重建、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也能发挥在扩大有效投资、促进就业增收、改善居住生活条件等方面的作用,把这件“一举多得”的好事办实、实事办好。

一是建立了项目在线调度机制,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全过程跟踪督促;二是组织地方对项目进行自查,在此基础上,今年分三批对31个省份的项目开展全链条全周期式实地督导。截至4月上旬已完成第一批对北京、河北、天津等12个省市的实地督导,帮助地方解决困难、推动项目加快落实。三是进一步压实地方主体责任,确保工程项目质量,真正把各项工程建成民心工程、优质工程、廉洁工程。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我们注意到,今年4月制造业PMI为50.4%,连续两个月位于扩张区间。请问如何看待制造业发展趋势?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措施促进制造业恢复发展?

李超:

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是反映制造业发展状况的重要“晴雨表”。正如您所关注到的,3、4月份制造业PMI均位于50%以上的扩张区间,这反映出随着宏观政策效应持续显现,工业生产稳定增长,企业效益有所改善,景气水平和企业预期持续向好。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个具体分析。

从生产看,4月份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增速比上月提高0.6个百分点;制造业PMI生产指数为52.9%,为2023年4月以来最高,反映出制造业企业生产扩张有所加快。

从需求看,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增长,货物出口恢复增长;制造业PMI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分别为51.1%、50.6%,也反映制造业市场需求继续恢复。

再来看结构,4月份高技术制造业PMI为53.0%,呈现出较快发展势头;投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1—4月份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7%,投资结构优化为产业结构优化夯实了基础。同时,中型企业、小型企业PMI分别为50.7%、50.3%,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连续2个月位于扩张区间,反映中小制造企业保持恢复发展势头。

我们看到,推动制造业持续恢复发展的有利条件正在积聚。比如,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4.3%,连续3个季度增长,利润增长为企业扩大再生产等提供了有力支撑;1—4月份制造业投资增长9.7%,增速比全部固定资产投资高5.5个百分点;4月份制造业PMI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5.2%,继续位于较高景气区间,这些都表明制造业企业对未来市场发展信心总体稳定。

总的看,我国制造业将继续保持恢复发展、结构优化的态势。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切实提高制造业发展质效。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在扩大有效投资方面,落实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加快中央预算内投资下达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进度。在促进国内消费方面,加快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千方百计稳就业促增收,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加快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扩大汽车、家电、手机等商品消费和文旅等服务消费,加大力度培育打造消费新场景新业态等新增长点。同时,要加快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深入实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行动计划,引导企业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升级,不断提升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

新华社记者:

请问国家发改委在推动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投资项目落地方面进展如何?下一步还将如何推进这项工作?

李超:

今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从三方面推进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两重”建设准备工作。

一是做好项目储备。从今年2月开始,国家发展改革委多次组织各地方各相关部门,梳理储备今年能开工建设的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同时,联合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完善重大项目用地、环评等要素保障机制,并组织召开全国视频培训会,指导帮助地方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

二是细化任务举措。组织召开全国发展改革系统视频会议,布置各地方进一步细化落实“两重”建设重点任务。同时,会同相关部门抓紧研究明确“硬投资”项目细化要求和“软建设”具体举措,“软建设”是指为保障投资项目建设而推进的制度建设,并根据需要制定出台相关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

三是做好第一批项目下达准备。按照近期中央政治局会议关于及早发行并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的要求,以及国务院召开的支持“两重”建设部署动员视频会议工作部署,在前期开展工作基础上,梳理出一批符合“两重”建设要求、可立即下达投资的重大项目,待国债资金到位后即可加快建设。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牵头会同有关方面,认真做好“两重”建设各项重点任务的组织实施工作。

一是切实发挥牵头抓总作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统筹做好项目筛选、推进实施、督导评估、改革任务落实等工作。同时,有效发挥财政金融、行业管理、要素保障等部门的职能作用,建立高效运作机制,加强协同配合,形成合力。

二是做好“硬投资”项目组织实施。加快项目筛选和计划下达,组织各地方和有关中央单位按照要求报送项目,会同行业管理部门做好项目筛选。加强项目建设资金统筹,用好国债资金、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地方政府投资等各类建设资金,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督促指导各地方加大前期工作力度,分级分类做好用地、环评等要素保障,推动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加强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定出台管理办法,明确从项目谋划储备到监督检查的各项要求。

三是加快“软建设”政策出台落地。会同有关方面建立“软建设”任务清单,抓紧推进相关政策举措出台实施,以改革办法和创新思路破解深层次矛盾,更好发挥政策叠加效应。

四是加强实施效果跟踪评估。对“硬投资”任务,会同有关部门依托重大项目建设推进机制,定期调度项目进展,组织开展实地督导,推动项目高质量建设实施。对“软建设”任务,建立督促落实机制,促进各项配套政策和改革举措见到实效。

经济参考报记者: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都强调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请问国家发展改革委在政策一致性评估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李超:

开展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是加强宏观政策统筹协调的重要手段。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开展这项工作,对各部门出台有关政策文件与宏观政策取向的一致性进行综合评估,确保各项政策同向发力、形成合力。近期,我们重点开展了三方面工作。

第一个方面,优化评估制度顶层设计。在近年来开展一致性评估工作实践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评估制度,确定非经济性政策纳入一致性评估的范围,对评估责任主体、评估标准、评估工作流程、评估结果运用等予以明确,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政策环境。

第二个方面,高质量做好评估工作。针对拟出台的各项政策,根据年度宏观政策取向,科学精准评估各类政策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对受理接受评估的政策,严格按照评估程序征求意见、研究论证、沟通协调,推动各部门根据评估意见不断调整完善政策,确保评估作用充分发挥。

第三个方面,加强评估队伍建设。集中精干力量成立评估工作专班,推动评估机制高效有序运转。推动各个部门不断提升自评估能力和质效,鼓励地方积极探索开展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对相关工作及时给予指导。推动相关方面在政策制定、出台、落实、调整等各个阶段都要保持与宏观政策取向的一致性,促进政策最终效果符合党中央决策意图。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提升评估工作的质量效率,创新完善评估方式方法,强化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促进各方面政策形成组合效应,更好地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推进情况如何?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了两次专题座谈会,并邀请民营企业参加,请问民营企业在这方面发挥了什么作用?

李超:

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出台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在制定落实相关行动方案和政策举措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加大中央投资对设备更新和循环利用项目的支持力度,明确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政策,设立5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同时,推动地方抓紧采取行动,北京等27个省市印发落实方案,因地制宜出台制造业贷款贴息、以旧换新补贴、消费券等支持政策。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需求正在持续释放。

需要指出的是,推动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要坚持市场为主、政府引导,我们充分尊重企业和消费者的意愿,支持各类经营主体积极参与。在工业、农业、建筑、医疗等设备领域,以及汽车、家电、家居等耐用消费品领域,不少民营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具备优势,有能力、有条件、也有意愿参与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上个月,国家发展改革委2次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听取11家民营企业对于这项工作的意见建议,鼓励有关生产企业、平台企业积极发挥作用。据有关方面不完全统计,部分家电企业、汽车企业已公布的以旧换新补贴计划金额超过150亿元;多家电商平台与生产企业合作投入超过100亿元开展以旧换新促销活动。随着相关政策持续落地,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正参与到这项工作中,让更多先进设备及高质量耐用消费品进入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抓紧建立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机制,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完善并推动落实“1+N”政策体系,充分发挥经营主体作用,引导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全社会共同投入,更加全面深入的参与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各方面工作。

南方都市报记者: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文件对推动招标投标市场规范健康发展作出系列部署,请问文件对于保障各类经营主体公平参与招标投标、优化招标投标领域营商环境有哪些针对性政策举措?

李超:

招标投标市场是全国统一大市场和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完善体制机制推动招标投标市场规范健康发展的意见》,对未来一个时期招标投标改革创新的主要思路和重点举措进行了全面部署。对于您提到的公平参与、营商环境等问题,《意见》也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举措。

第一个方面,是打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针对各方面关切的招标投标领域地方保护、所有制歧视等问题,《意见》从完善政策、规范招标行为等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系列务实举措。在政策制定方面,《意见》提出落实招标投标领域公平竞争审查规则,规范招标投标政策制定,从源头上减少排斥、限制竞争的规定和做法。同时,开展招标投标法规政策文件专项清理,对存在所有制歧视、行业壁垒、地方保护等不合理限制的规定,及时予以修订或废止。在招标行为方面,规范招标计划发布,鼓励提前公示招标文件,同时加大招标文件随机抽查力度,对异常招标文件进行重点核查,减少招标文件中隐含的不合理限制条件。

第二个方面,是规范招标投标市场秩序。针对各方关于加强招标投标领域监管、优化营商环境等期盼,《意见》作出了一系列具体安排。在压实监管责任方面,《意见》提出要在尊重行业和地方实际的基础上加强协同高效监管,通过编制行政监督责任清单等方式压实行政监督部门责任,并由地方政府按照领域归口、精简高效的原则明确主管部门和监管责任。在完善监管体系方面,招标投标领域的违法乱象与标前标后的管理不规范存在紧密联系,对此,《意见》提出强化多层次立体化监管,完善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协同监管,加强招标投标工作与投资决策、质量安全、竣工验收等项目建设各个环节的有效衔接,通过这些举措,完善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监管。同时,《意见》提出要完善招标投标行政监督部门向纪检监察机关、司法机关等移送线索的标准和程序,更好形成监管合力。

此外,为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意见》还提出加快推广数字智能技术应用,制定全国统一的电子招标投标技术标准和数据规范,加快招标投标领域数字证书全国互认,推广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同时,优化电子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支持社会力量建设运营招标投标电子交易系统。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扎实推进《意见》各项任务和举措落地,加快推动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招标投标市场,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上海证券报记者:

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成功举办,请问今年活动主要有哪些特点?下一步将如何推动节能降碳工作?

李超:

上周(5月13日—19日)是第34个全国节能宣传周。今年的节能宣传周以“绿色转型,节能攻坚”为主题,锚定“十四五”目标任务加大节能降碳攻坚力度,深入交流工作经验,全面启动能效诊断,大力推广先进技术,多措并举推动能耗强度持续降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节能降碳对降低生产成本、促进绿色发展、维护能源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也是顺应发展潮流的生活理念和社会风尚,当然,节能降碳工作不会随着节能宣传周的结束而结束,而是贯穿在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方面务求实效、持续有力做好节能降碳工作。

一是强化“十四五”后两年节能降碳工作。落实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大力推进节能降碳十大行动,科学开展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同时,在能效提升、排放下降的过程中,着力保障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用能需求。

二是实施分领域分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当前我国有关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潜力巨大。比如,超过60%的存量锅炉、电机、变压器等设备能效低于先进水平,超过1/3的存量建筑不满足节能建筑标准。要把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与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有机结合,扎实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效诊断,深入挖掘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节能潜力,加快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

三是健全节能降碳管理长效机制。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制度,强化节能审查事中事后监管。同时,加快制订、修订一批节能标准,依法依规加强节能监察。

四是营造全社会节能降碳浓厚氛围。我们要看到,虽然我国的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升,但能源利用方式仍较为粗放,要深化能源资源国情教育,全过程各领域遏制能源浪费,提升全民节能降碳意识和能力,加快形成简约适度的生活理念和绿色低碳的消费方式,推动各类主体落实节能主体责任,履行节能法定义务。

总台CGTN记者:

习近平主席访问法国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与法国政府有关部门及企业达成三份合作文件,发言人能否作进一步介绍?后续将如何落实?

李超:

5月上旬,习近平主席访问法国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与法国政府有关部门及企业达成三份合作文件,主要涉及宏观经济政策交流、绿色发展和生态转型、航空领域合作等3个方面。

第一份文件是国家发展改革委与法国经济、财政及工业、数字主权部达成《关于加强部门间交流合作的意向书》,建立部门间交流合作机制。下一步,我们将同法方一道发挥好机制作用,重点就宏观经济政策、产业发展、绿色低碳等方面,深入开展部门间交流对话,服务双方务实合作。

第二份文件是国家发展改革委与法国经济、财政及工业、数字主权部达成《关于绿色发展和生态转型的合作意向书》,明确双方将根据各自不同国情,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在绿色发展和生态转型的公共政策,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和提高能效、塑料污染治理等重点领域开展务实合作。下一步,我们将同法方一道,加强政策对话,开展技术交流,推动两国工商界遵循“企业主体、市场导向、商业规则、国际惯例”的原则开展项目合作,促进两国绿色低碳转型合作行稳致远,为建设更加清洁、美丽的世界贡献力量。

第三份文件是国家发展改革委与空中客车公司签署《关于深化航空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长期以来,中国航空公司与空中客车公司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越来越多的空客飞机进入了中国民航机队,空客天津新总装线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事实证明,航空领域的积极合作有利于密切中法两国友好往来。备忘录明确,双方将在航空及相关新兴领域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推动中国航空运输市场健康稳定发展。下一步,我们将同法方一道推动谅解备忘录落实,积极做好两国航空领域合作的相关工作。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我们注意到,2024年中国品牌日活动成功举办,本次中国品牌日活动有哪些亮点?取得了哪些成果?下一步将如何加强品牌建设?

李超:

5月10日至14日,2024年中国品牌日活动在上海顺利举行,今年的主题是“中国品牌,世界共享;国货潮牌,品筑未来”。活动期间,来自280余家媒体380多名记者对活动进行了全面报道,在此对大家表示衷心感谢。

今年的品牌日活动包括启动仪式、品牌发展大会、品牌博览会以及各类品牌特色创建活动,展示了我国品牌建设的突出成效,亮点纷呈。我想和大家分享三个方面感受比较突出的特点和成效。第一方面,活动展示了我国品牌建设对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贡献。品牌博览会集中展示了近1800家品牌企业在创新发展、绿色低碳、大国重器等方面的生动实践,分享了有关地方通过品牌建设带动产业发展、城乡建设、民生改善的最新成果,充分彰显了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第二方面,活动展示了品牌建设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重要成效。活动期间,有关企业聚焦衣、食、住、行、用等各领域各环节,集中展示了一大批消费者喜闻乐见的产品,交流分享了一系列服务老百姓美好生活需要的解决方案和行动计划,不少观众反映,以“国货潮牌”为代表的各类品牌不仅提升了生活品质,也深化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体验。此外,品牌博览会新设了“美好市集”板块,汇聚了约150家乡村振兴、区域特色、老字号、非遗项目等品牌企业,这些好吃好喝好看好玩的产品吸引了观众体验消费,线下观众人数同比增长超10%。第三方面,活动展示了品牌建设坚持开放包容、促进共同发展的鲜明特点。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品牌贡献世界发展,中国市场成就世界品牌。今年的品牌日活动吸引了一批跨国公司参与,来自国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政府负责人、企业家代表等近3000人参加各类活动,在讲好中国品牌故事的同时,共话全球品牌发展。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从5个方面服务和推动品牌建设。一是优化政策环境。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化中国特色品牌评价标准体系等研究,为品牌培育发展提供更好的政策保障。二是强化规划指引。启动“十五五”品牌高质量发展研究,推动品牌建设深度融入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等战略。三是加大投资力度。通过政府投资带动更多社会资源,加大科技创新、装备研发、技术升级等投入力度,助力更多品牌加快创新发展和绿色转型。四是鼓励创新探索。引导鼓励各类品牌积极探索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推动将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品牌建设全周期。五是强化统筹协调。高质量办好中国品牌日活动,推动各地区、各部门开展品牌创建和宣传引导,加快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社会参与、消费者关爱”的品牌建设格局。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关注。如果还有关注的问题或者报道需求,欢迎大家与新闻办联系。


如何做好项目进度管理的准备工作

如何做好项目进度管理的准备工作

想要做好项目进度管理的工作,前期的准备十分重要,那么如何做好项目进度管理的准备工作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召开项目启动会及设计联络会,内外部的协调。

项目拿到后项目管理师就要尽早召集相关人员召开项目启动会,会议主要是销售将前期的项目情况交接给工程以便工程能对项目有个初步的了解,同时在会议上确认项目的技术要求及合同的供货范围、用户的技术商务联系人等等,在一些比较特殊如需要有软硬件开发的还需软硬件部门参加并安排好相应的开发计划。如果遇到比较复杂的项目在通过这些内部的联络协调还未能对项目的执行细节明确就需要召开设计联络会,以便项目所有的执行细节能明确并达成一致。

前期合同评审,招投标书的查阅。

项目管理师需要对项目整个执行过程负责把握项目执行的全过程,故需要熟悉项目的全部内容包括技术方案、合同范围、系统结构以及项目的背景等等细节以便能更好的处理协调好内外部的关系,带领项目组按时优质的完成项目。项目管理师首先要仔细阅读合同技术协议包括项目的评审记录以了解项目所要完成的任务并掌握项目的技术要求,查阅招投标书能使项目管理师了解前期项目的背景。

审核图纸采购单、制定工程计划。

项目管理师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对整个项目的执行负责并起到技术把关作用,根据要求项目管理师要仔细审核项目工程师填写的采购单、施工图纸等。根据项目的进度及交货时间,应当制定项目执行的工程计划,并根据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协调好各个环节的工作。

项目执行过程中遇到问题协调组织相关人员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在项目的整个执行过程中必然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项目管理师这时就起到了组织协调相关人员来讨论并解决问题的作用,在主持协调的时候项目管理师应当牵头提出问题情况并协调各个相关的部门明确自己的职责最终形成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安排好解决的时间限期。

负责安排客户的验收培训、等一些接待工作。

在项目发货前一般都有用户的验收和培训这一般是和用户直接接触交流联络感情的很好的一个机会,验收和培训用户通常情况下都会比较重视这也是他们考察我们产品和公司的一个机会,安排好工厂验收和培训对后面工程的顺利进行和树立公司的形象及口碑当然非常的重要,项目管理师应当安排好相关的不同人员的具体工作并督促按质按量完成。

追踪项目进度。

在制定了项目进度后,项目管理师就要及时的追踪项目的执行保证每个环节都能顺利的进行,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遇到问题时项目管理师就要起到协调作用化结矛盾,项目管理师有责任有义务对项目的整个工程进度负责保证项目的按时完成。

在现场调试过程中,协调协助解决突出问题、以便工程的顺利进行。

现场调试在整个项目执行过程中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因为是项目执行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了所以对工程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往往这个环节出现的问题也最多可能也最麻烦最紧急在问题出现时要积极协助现场工程师解决问题给予现场工程师最大的帮助与支持,以使得项目的顺利进行。

关注项目工程师的成长、技术水平的提高。

要做好一个项目好的项目工程师是必不可少的,项目管理师需要时刻关注项目工程师的成长和技术水平的提高,项目不仅要做好同时通过项目也要能使项目工程师能有新的提高,因为项目的执行主要还是靠项目工程师来完成的所以好的项目工程师不仅能够减轻项目管理师的压力更主要的是能将项目能够更好的完成。

追踪iso流程严格把关。

iso流程规定每个项目都有一个严格的流程,如何按照流程来正确的执行能使项目更加的完善,项目管理师要对项目每个流程把关严格控制好各个环节的执行使得我们公司的项目执行能朝着更加规范花的方向进行。

督促项目的正常交接。

项目工程执行阶段完毕后需要进行项目的交接以便能将项目转到售后服务的阶段,待项目完成后项目管理师就要督促相关的项目工程师及时进行项目的交接,以保证项目的后续工作有专门的部门及人员来操作。

追踪检查配置备份并追踪遗留问题。

在项目完或现场工程师结束现场处理问题回来后,记录现场尚存在的遗留问题并随时追踪并安排计划予以解决,在比较生疏的工程师要加倍的关注待其现场回来需要与其沟通以便仔细了解现场项目的目前情况及处理到何种程度,对于他们的备份好仔细的查阅保证备份的正确性以便日后的售后服务及升级改造等等。

;

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进入常态化

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常态化发行:重大战略的财政支柱

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着重强调,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一项关键政策举措——连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旨在专项支持国家的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如科技创新与城乡融合。这一决策引发业界广泛讨论,中诚信国际的袁海霞认为,这种长期国债的发行不仅有助于保障战略实施的连续性和债务结构的优化,还能为科技创新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符合两会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题。

预计发行规模将达到1万亿元,资金将精准聚焦于科技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监管与政策落地,其中科技创新被城投公司视为首要投向。发行方式可能采取公开市场发行,资金通过转移支付机制直接惠及地方。超长期国债的引入,不仅填补了国家重大项目对长期资金的需求,也体现了财政政策对长期社会回报的关注。

现代咨询研究院院长丁伯康深入分析,超长期特别国债在地方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作用尤为显著,其较长的期限有助于缓解地方融资压力,解决投资回报期拉长的问题。随着专项债券规模的调整,超长期国债的灵活性进一步提升,成为财政政策支持地方发展的重要工具。

多地已积极备战,项目涵盖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等关键领域,预计新增1万亿元中长期建设国债将为这些项目提供资金保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财政政策的质效提升,扩大了专项债券作为资本金的使用范围,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旨在全面支持重大战略的落地实施。

中建政研集团将举办高级研修班,深度解读政策、提供实操指导与区域发展研讨,以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课程内容包括地方政府专项债操作实务、特许经营机制的新动态,以及中央预算内资金的申报要点、流域治理与污染治理等关键环节。

在乡村振兴的运营模式方面,探讨了全盘激活闲置资源、政企村人地钱的整合,以及三权分置与沉睡资产的唤醒。师资阵容强大,包括专项债与政府融资专家、工程与投融资专家,以及专注于政府投融资和乡村振兴领域的顾问,将为参会者提供全面的指导。

此次研讨活动针对政府官员、部门领导、资本投资公司高管、建筑企业及金融机构人员,定于2024年3月28-30日在郑州市举行,是学习和把握新政策趋势,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

这一系列举措表明,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常态化发行已成为我国财政政策的新常态,为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同时也预示着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以及乡村振兴等领域将迎来更深远的发展机遇。

重大利好!超3万亿,文旅专项债券,首次列入政府重点投向

近日,财政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专门印发《关于梳理2021年新增专项债券项目资金需求的通知》,并明确将文化旅游领域作为新增专项债券的重点投向。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下发通知,要求各地要积极抢抓新增专项债券集中申报机遇,争取更多专项债券用于文化和旅游领域重大项目建设。 此举释放哪些重大利好?如何抢抓申报机遇?值得各地文旅部门和业界关注!债券通常分为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 前者是指地方政府为了缓解资金紧张或解决临时经费不足而发行的债券,后者是指为了筹集资金建设某专项具体工程而发行的债券。 根据2020年新预算法的规定,地方政府发债只有一种形式,即地方政府债券。 地方政府债券又分为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 一般债券纳入公共财政预算,用于弥补赤字;而专项债券则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主要是为公益性项目建设筹集资金。 那么,此次文旅部下发这份《关于进一步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推进文化和旅游领域重大项目建设的通知》,释放出哪些重大利好?有哪些值得关注的重点?又如何抢抓申报机遇?本期我们将作详细解读。 首次将文旅项目正式列入政府重点投向为何说是首次明确将文化旅游领域纳入地方专项债重点投向?主要基于近年来国家层面专项债券政策而言。 自2015年4月财政部关于印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以来,关于文化和旅游领域专项债券在相关政策中一直处于“若隐若明”状态,缺乏核心政策支撑。 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指导意见》,明确将文化领域纳入PPP推广范围。 《国家“十三五”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也将文化和旅游领域推广PPP模式作为重要内容。 据财政部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管理库显示,截至今年1月27日,全国有近1万个PPP项目总投资额突破15万亿元。 而入库的文化类项目仅有203个,总投资1943亿元;旅游类项目329个,总投资4236亿元。 2017年8月,国家发改委会发布《社会领域产业专项债券发行指引》,指出社会领域产业专项债券适用范围和支持重点,其中包括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专项债券,主要用于新闻出版发行、广播电视电影、文化艺术服务、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等文化产品生产项目,以及文化产业园区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品和服务开发等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发改委的这份通知仅是一份发行指引,并不具备政策执行力。 说直白一点,就是在文化和旅游领域上述的这些产业项目可以发行专项债券,仅供财政部门参考把握。 发不发,发多少?还是财政部门说了算!2019年4月,文旅部等7家单位印发《关于2019年全国优选文化和旅游投融资项目推荐遴选工作的通知》,并于今年1月联合公布了遴选结果,全国共有320个文旅项目入选,总投资6194.1亿元,拟融资2325.4亿元。 除了获得相应的融资授信支持外,也仅是鼓励并支持符合条件的入选项目发行文旅专项债券。 2020年5月1日,文旅部办公厅印发《关于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通知》,要求各地文旅部门要主动与所在地财政、发展改革等部门沟通对接,争取将文化和旅游行业纳入各地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重点支持范围。 从《通知》的文字表述可见,文旅行业在国家政策中虽属于支持和鼓励领域,但在实际操作层面并未有效纳入各地政府专项债券重点支持范围,处于自发争取的范畴。 与以往《通知》不同,此次文旅部印发《关于进一步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推进文化和旅游领域重大项目建设的通知》,最大的亮点就是“一个核心、两个关键”。 “一个核心”就是特别指“财政部、国家发改委专门印发通知,并明确将文化旅游领域作为新增专项债券的重点投向”;“两个关键”就是“争取更多专项债券”“推动文旅重大项目建设”。 查阅2月1日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梳理2021年新增专项债券项目资金需求的通知》29号),文化产业评论发现,这是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政策出台以来,财政部、国家发改委首次联合印发关于地方专项债券方面的通知,标志着文旅重大项目正式列入地方专债重点支持领域和重要投资方向。 超3万亿!多个领域具有弹性申报空间据财政部1月26日发布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发行地方政府新增债券亿元。 其中,发行一般债券9506亿元,发行专项债券亿元。 同时,2020年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再融资债券亿元。 其中,发行一般债券亿元,发行专项债券5386亿元。 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资金规模庞大,去年高达3.6万亿元,成为各地政府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因此备受市场关注。 业内相关机构普遍预计,2021年新增专项债券发行规模或将超过3万亿元,有望与去年资金规模相当。 据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梳理2021年新增专项债券项目资金需求的通知》,今年新增专项债重点投向九大领域,分别是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领域、城乡电网等能源领域、农林水利领域、生态环保领域、文化旅游等社会事业领域、城乡冷链物流基础设施领域、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领域、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和保障性安居工程。 △2021年地方新增专项债券资金投向领域综上而言,除了国家两部委正式将文旅领域列入地方专债重点支持领域和重要投资方向外,在2021年新增专项债券项目资金需求方面,文旅还有多个领域具有弹性申报空间。 2021年地方新增专项债券资金投向领域。 文旅专项债券获准规模有望上升据文旅部去年召开的第四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通报,文旅部指导各地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推进重大文旅项目实施,截至2020年12月全国文化和旅游领域累计发行专项债券规模610.4亿元。 在去年全国3.6万亿地方专债的总盘子中,占比仅为1.69%。 从2020年专项债投向占比较高的几大领域看,大部分仍以传统建设领域为主,依次为交通运输、保障性安居工程、生态环保、产业园、市政设施、医疗卫生、新基建、片区开发、文化旅游、教育等。 此次,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一致将文化旅游领域纳入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重点投向,在疫情防控新常态和促进内需背景下,预计2021年文旅专项发行规模有望较去年有所上升。 多个领域释放文旅项目利好空间近年来,受地方专项债券重点投向和项目范围制约,文旅领域未充分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主要依靠文旅部门协调争取或从生态环保、农林水利和市政等关联的领域进行申报,不同程度影响了文旅专债发行占比。 今年明确的九大领域较去年新增了两项:一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项目,二是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保障性安居工程。 尤其前者,值得各地文旅部门特别关注,除了区域上的结构性变化外,预示2021年新增专项债额度或将出现省际分配上的微调。 在政策的驱动下,京津冀、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及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重大战略核心区和辐射区,都将不同程度受益。 而文旅作为区域重大项目内容之一,也必将获得利好空间。 因此,2021年文旅专项债券除在明确的领域申报外,也可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农林水利领域、生态环保领域申报,还能从市政、产业园区和国家重大战略项目中申报。 文旅部给力,手把手指导各地抢抓机遇与以往《通知》不同,此次文旅部印发《关于进一步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推进文化和旅游领域重大项目建设的通知》非常给力,除鲜明指出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已明确将文化旅游领域作为新增专项债券的重点投向外,就如何抢抓新增专项债券集中申报机遇,争取更多专项债券用于文旅重大项目建设给进行指导。 一是梯次谋划,合理储备。 《通知》要求,各级文旅部门要提前做好项目谋划和储备工作,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建立“实施一批、申报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梯次格局。 结合专项债券重点支持领域,谋划布局“十四五”时期拟实施的重点项目。 有条件的地区可建立文化和旅游专项债券储备项目库。 意在提示各级入库项目今后申报会优先获得安排,避免机遇到了措手不及。 △2021年部分省份及地级市重点文旅项目规模二是掌握政策,精准发力。 《通知》要求,各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要准确把握专项债券有关工作要求和程序,做好前期准备和申报工作。 特别提醒,根据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有关要求,专项债券必须用于有一定收益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 优先安排在建项目。 意在通过政策解读帮助各级精准掌握把握工作要求,避免做“无用功”。 2021年部分省份及地级市重点文旅项目规模三是关注重点,点面结合。 为指导各地争取至更多专项债券用于文化和旅游领域重大项目建设,文旅部在《通知》细化明确,要重点关注服务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有关项目、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相关项目及产业集聚区建设、旅游公共服务保障设施建设、重点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博物馆建设等项目。 此举,进一步强化了抓好项目统筹的支撑作用。 四是加强沟通,拓宽思路。 《通知》要求,各级文旅部门要加强与所在地财政、发展改革等部门沟通,抓紧对接需要申请专项债券的文旅项目。 积极协调金融机构为符合标准的项目提供配套融资支持。 特别强调,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要严格对应项目,既可以对应单一项目发行,也可以对应同一地区多个项目集合发行。 进一步拓展利用专项债券推进文旅重大项目建设的方式和途径。 结语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要求,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将文化和旅游领域正式列入地方专债重要投向之一,为文旅行业争取更多专项债券和资金支持提供了有力地政策保障的同时,也为加快疫后文旅行业振兴复苏,补齐文化旅游领域基础配套设施短板,推动区域战略重大文旅项目建设等提供了有力支撑。 可以预期,得益于政策红利,今年文旅专项债规模回暖和上升概率较大,并逐步进入稳步规范期。 与此同时,随着3月初全国“两会”即将如期召开,文化和旅游领域还将会迎来新一轮政策利好。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eji312/9816.html
三人组治愈温暖 李莲花身上的共鸣感
21 25 23!联盟第1!这就是森林狼给他1.36亿美金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