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 重磅王炸!

从水、电、燃气到高铁,新一轮“涨价潮”似乎正在到来,这背后有何更深层次的逻辑?

今年,我国将发行1万亿元的超长期特别国债,对于经济发展和民生有何意义?

近期,房地产重磅政策出炉。首套房首付比例最低降至15%,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商贷利率下限取消。房价何时止跌,未来趋势如何走?

面对全球货币泛滥以及带来的货币贬值,我们该如何应对,降低资产缩水的风险?

人工智能行业投资热情高涨,这背后是否隐藏着巨大的泡沫……

近期宏观经济领域热点频出,与每个人的资产和财富息息相关。近日我们采访了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东方证券前首席经济学家邵宇先生,以下为采访精编,内容涉及房地产、科技、民生等多个方面,细细品读,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口述:邵宇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

采编:十一

涨价潮

问: 近期,国内多地上调水电燃气价格,6月起多条高铁线宣布提价,有说法称新一轮涨价潮要来。您怎么看这个现象?

邵宇: 其实很长一段时间内,咱们的公共服务价格并不完全由市场化定价,有些地方是有补贴的。有的时候,公共服务的价格会因为资源的价格变动、补贴力度的大小而变化。

这一次我们能看到的涨价原因,更多是一种市场化取向的表现,背后有可能是资源成本的提升。

比方说许多地方的高铁负债很高,基本上不要说盈利了,亏损的话就需要一定的补贴,目标就是能够自求平衡。当然这个平衡,最终呈现的结果就是涨价。因为成本固定或上升,但补贴减少的话,那只能提升价格。

水电气这背后的逻辑都差不多,不管是地方政府也好,还是央企也好, 在面临收支平衡、补贴减少以及公共财政压力的情况下,可能在这方面寻求一些收入的增加,所以才会有这个普遍涨价的过程。

它可能会带来几个影响。首先是大家会更节省资源,特别是在传统的能源上。但因为涨的是基础公共服务的价格,在低收入人群中,这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比是比较大的。 涨价就意味着他的生活成本在增加,那么生活痛苦指数也在增加,影响相对是比较大的。

对于这部分人群的话,除非国家通过补贴的方式,能够延缓价格上升所带来的生活成本压力,否则对他们的生活还是会形成一定的冲击跟影响。

从正面看,它在一定程度上会推高我们的CPI。 也就是说,大家一直担心的通缩问题,用一种奇怪的方式得到了回应。

比方说任何一个公司做生意,水、电、燃气都是需要的;每个人工作,这些也是需要支出的。当这些的价格上涨后,产品的价格得重新定价,或者职工会对工资有更高的要求,这样的话才能保持百姓生活水平不下降,所以可能会产生一个所谓的成本推动通胀的过程。

但是当然, 其实我们需要的通胀,是来自于这个产品价格,最好不要是靠这些公共基础服务的价格上涨。 但总体而言看数据的话,中国通缩的趋势会在数字上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对于普通人来说,因为都是基本生活用品和必需品,所以人们会选择压缩其他消费品领域的支出。因为必需品花费的钱更多,那么在可选消费上支出就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为了抵抗通胀,大家可能会选择配置黄金这种保值的资产,才会有一定的抗通胀作用。

小程序

超长期特别国债

问: 今年,我国将发行1万亿元的超长期特别国债,分成20年期、30年期和50年期。对于经济发展和民生有何意义?

邵宇: 我们目前的经济还面临着一些挑战, 比如债务跟人口这两座大山, 像地方政府债务等要在未来的十几年里要进行大量的调整和优化,要构建完善可持续的财政投入保障体系。

这次的超长期特别国债是一种财政刺激的形式,比方说跨流域调水,大型的防护林,还有涉及民生的,像促进人口生育的、提高教育质量的这种中长期政策。

它们因为见效比较慢,或者需要在长周期里才能看到回报,所以用30年或者50年这些超长期特别国债来进行匹配,相对来说更好。

超长期国债品种的出现也有助于整个收益链曲线的完善。这和经济学家辜朝明所说的, “用优质的中长期项目作为积极财政的一个方向” ,也是不谋而合。

可能重要的是这些资金投放在哪里,是需要经过审慎评估。 一些真的有助于国计民生、长期会有回报的项目会是比较好的选择。

对于我们的经济发展而言,直接的好处就是提升了财政刺激,扩大了总需求。开建工程的话需要人工、原材料,这些方面的拉动都会有助于经济增长的稳定性。

长期国债的释放会让国家整体财富增长,对于居民来说,如果这个过程中能分享到一些需求,比如做工程建设的自然就会有资金分流到你的资产里,或者分流到相关联的企业里。 那么企业稳定了,对于个体而言,也是一件好事。

房地产史诗级救市

问: 近期,房地产重磅政策出炉。首套房首付比例降至15%,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商贷利率下限取消,这些政策会产生哪些影响?房地产救市政策频频出炉,但暂未见到较大的提振效果,未来房价的趋势会如何走?

邵宇: 这些政策的出炉, 实际上还是因为房地产投资下滑了接近10%,那意味着整个房地产的下行预期还是没有被改变 ,所以国家觉得需要加大政策扶持的力度。

一方面这些政策提升了居民可获得的杠杆水平,以及降低了一定程度的购房成本。 但现在最关键的还是取决于居民的反应,以及他们是否有足够的资金去做购房这样一个重大的决策。

如果是我的话,我可能还要再观望一下。 比如价格能够恢复到2015、2016年这样的水平,那我可能会看看 ,当然每个人都不一样。

按照以往的经验,这次的政策肯定会吸收一些资金入市,去消化一些楼盘。但房地产更多地是区位属性, 所以这次全国范围内的政策放松,资金会呈现一个结构性的流向, 有些区域的房地产会有更稳定的去化效果。但是交易量是否能恢复到以往的活跃程度,肯定还需要持续的观察。

2016年,楼市通过去库存的方式卖出了16亿平方米的房子,达到了一个高峰。也就是在三四线城市进行了大量的棚户区改造,居民拿着钱去置换新的房子。同时房地产商就在三四线城市加杠杆,拿很多的地,这是当时经济稳定跟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地方政府在土地出让拿到钱以后,又作为融资平台的资本金,去做了更多的基础设施建设。 这样下来形成整个经济的特别向上、特别强的一个推动力,但这样一个刺激政策有它的后遗症。

2016年卖了16亿平方米的房子,是一个高峰。与此同时,2016年也是我们人口的高峰,因为当时是放开了二胎的政策,当年新出生婴儿的峰值是1800多万。

但是去年出生人口是900万多一点, 人口出现了减少208万人的情况。这个对房地产的总需求产生特别大的影响。 当然这种影响是通过预期以及价格的涨跌,来传导到买房人或者投资人身上。

其实现在平均每个人有40平方的居住面积就够了, 从需求总量来看,这个居住要求已经满足了。 从平均价格来看,2016年那一波房价上涨之前,平均房价大概是5000左右一平方,2021年高峰时期达到了1万一平,风险相对比较大。

所以国家进行了三道红线等一系列降杠杆的操作,也带来了房地产整个行业趋势的一些变化。 对于当下,这种调整肯定还要持续一段时间。

我们的统计显示,就目前建成的面积而言, 乐观的话,就算每年卖出9-10亿平方,就消化现有的库存都还需要好几年时间 ,所以不可能那么快出清。

何况这还是比较理想的状态,是大家在保持原有的预期下,不对房产销售产生较大的影响。但其实这个假设不一定成立,跌的时候大家都在观望,就会拉长整个出清的周期。

从决策者来看,中国整个的新旧动能转化,就是要从原来的房地产拉动城市化的模式,向科技、产业以及新全球化的方向去升级。 重走老路刺激房地产应该不是现在的政策思路,只是一个托底措施,意味着不去大量刺激而是平稳落地。

当然这需要和市场预期结合起来,因为要消化现有库存需要数年的时间, 有个三五年的阵痛期是必然的 ,大家还是要有一个心理预期在。

资产泡沫

问: 您曾提到过:未来如何战胜印钞机将是困扰每个投资者的巨大难题。会不会现代货币经济的终点就是货币幻觉、资产泡沫、贫富分化和庞氏骗局?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段话?

邵宇: 在金本位时代过去以后,像美元、英镑等全球主权货币都在不断的泛滥。为了抵抗这种泛滥,大家甚至发明了新的叙事——比特币,也就是超主权货币。黄金也是超主权货币,因为它在每个国家都可以用。

货币是一个共识,一个叙事机制。 你相信这个国家,那么货币通过扩张来实现它的债务流动性。它本质就是一种信仰和叙事,因为相信,你就看见它,然后用它。

现在各种叙事之间有竞争性,理论上印钞越多就越会有贬值的压力。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控制主权国家无限制的货币发行,就是一轮又一轮的流行性释放,也因此会造成贫富分化。

每次印钞机一开,好地方的房子就涨一波。没有这些房子的人,就被分化掉了。

实际上越来越多的货币投放背后,是用更多的货币来偿还过去的债务。

你看美国会为不断高企的债务“打得”不可开交,实际上这个债务他也知道是不可能偿还的,那就只能通过印钞来进行对付,那就有点类似一个庞氏骗局了。

作为个人要安身立命,使自己的财富得到巩固,要做的就是跟随流动性的潮流。 一方面你看它往哪里流,就往哪里配,这样资产就会随着泡沫起来,这是一种独特的方式。

另一种标准方式就是不相信所有叙事,只相信大家的共识 ,比如像黄金这样流动了几千年的资产,对它进行配置。

这是两种不同的态度,在普通人的财富管理中,可能就要形成一个配置的比例。有时候房子多一点,有时候黄金多一点,有时候股票多一点,这样就会形成动态平衡。

当然这个平衡要跟上全球流动性释放的节奏,像美联储的加息、减息都会造成许多得益者和受损者。 跟紧这个潮流,不说跟印钞机的搏斗中胜利,至少能相对保卫自己劳动所创造的财富或者资产。

未来趋势

问: 在您看来,未来20年有哪些趋势性的时代逻辑值得我们关注?未来的核心资产是什么?我们还能在哪些产业、赛道找到机会?

邵宇:如果1984——1994年,是《繁花1》的话,那么1995——2021年是《繁花2》,当下到了第三季。

第三季应该怎么写? 大的逻辑还是要从第二季里头找,也就是房地产和城市化的一条主线,以及科创和新一代全球化的主线 ,从中找到我们安身立命的方向。

首先,房地产依然非常重要, 哪怕它每年只卖8万亿,它也还是第一产业。 其实房地产现在也还是美国的支柱产业之一,但它的发展模式不太一样。毕竟长久的供应机制改变了,玩家肯定也不一样,最终还是适者生存。

既然转型的趋势和城市化的未来已经很明显,那就要快速地调整,找到一些细分赛道, 比方说有人在做产业地产、新一代科技园的都有,包括新的基础设施的也有。

科技赛道的话就比较丰富,大家目前公认的就是人工智能, 我觉得人工智能现在肯定是一个巨大泡沫的开始,就像当时的互联网一样。

大家都说它是第四次产业革命,但是如果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人力,最后开发出来只是一些非常炫的聊天软件或者是动画, 这些其实是没有太大地改变我们的生活,反而是消耗了很多的资源。

真正改变这个世界的不是移动电子,而是移动原子。 人工智能一定要真正地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比如能为我们做一些重活,做一些实实在在的智能化的运用,这样才能突破它停留在移动电子的困境。

如果不向移动原子进化,大量的资源投入到虚拟世界中去,最后是划不来的。就像当时大家刚开始说互联网革命的时候,所有公司都要再做一遍,最后泡沫一破灭,大家才会发现损失是巨大的。

人工智能也一样,如果没有真正地改变我们的现实世界,最终也会破灭。

在国内,人工智能还属于一个普及的阶段,首先是在算力方面投入较多, 在应用方面也是全面开花,但还属于跟随的阶段。

比如海外,他们一提出做大模型,大家就都跟着做大模型。如果海外再提出一个新赛道,大家又都转到这个赛道上了。我们引领世界的原创性产品还是比较少,基本上是别人有我也可以有,无非是我能不能做得更好。

只是简单跟随的话,未来还是相对比较有限的。 包括像以往的一些互联网巨头,也是模仿硅谷模式来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所以在人工智能领域,这个过程恐怕也难以避免。如何才能突破这样一个困境呢? 更多还是把有限的资源用于“脱虚向实”,来驱动我们的原子世界。

比如用在无人驾驶、机器人等和原子领域密切相关的地方,这样可能会避免过度的泡沫膨胀以及资源储备。

另外能源方面,光伏、风电已经慢慢地为我们带来了很多成本优势,但这些并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我们对能源的需求。那比如像氢能、可控核聚变等是否能解决能源问题,这也需要很多时间去证明,也值得我们关注。

还有一个领域就是低空经济,主要是垂直起降或者无人电动飞行器等一系列产品。 因为我们的无人机+新能源汽车在这些方面的技术储备很不错,如果能够结合起来应用,未来缓解交通拥堵这样的城市病,也是值得期待的。

你看未来科幻片里,城市上空有大量的飞行器在工作,所以这也是一种未来的设想和规划,确实也有很多你原来不敢想的东西都在慢慢变成现实。


重磅!西安楼市调控加码,新房二手房均要"满5"方可上市交易!

2021年3月31日凌晨,西安住建官方微信号突然发文《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房地联动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这是住建部来西安调研后,西安楼市调控的“第三文”。

全文如下:

市政办发〔2021〕20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决策部署,进一步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切实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持续平稳健康发展,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建立完善房地联动机制

(一)结合城市发展、人口流入、住房库存等因素,合理确定年度住宅用地供应规模,科学调节供地节奏。每年一季度,发布本年度住宅用地供应计划和存量住宅用地信息,稳定土地市场预期。全市商品住宅用地供应总量年均增长20%以上。

(二)除蓝田县、周至县以外,全市商品住宅、共有产权住房用地均实行“限房价、定品质、竞地价”出让,住房价格和建设品质等要素在国有建设用地出让合同中应明确约定,竞买人严格履约。

(三)每年按季度集中发布住宅用地出让公告,集中组织国有建设用地公开出让。存在重大失信行为、超出“三道红线”管理要求的竞买人,不得参与土地竞拍。

二、加强住房交易管理

(四)从市外迁入本市户籍的居民家庭在住房限购区域购买商品住房或二手住房的,须落户满1年,且在本市连续缴纳12个月的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退役军人、经批准引进的各类人才除外)。

(五)住房限购区域内,商品住房买卖合同网签备案满5年且已办理《不动产权证书》、二手住房《不动产权证书》办理满5年的方可上市交易。

(六)将“刚需家庭”无住房转让记录的年限要求调整为购房前48个月。

三、严格住房金融监管

(七)关于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防范经营性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等问题,各金融机构应严格按照监管机构审慎管理政策要求执行。

四、整治规范市场秩序

(八)加强商品住房项目销售方案管理,优先满足居民家庭首套住房需求。

(九)逐步建立二手住房交易参考价格发布机制,规范中介机构房源信息发布行为。

五、加大住房保障力度

(十)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完善长租房、共有产权住房体系建设,单列租赁住房用地计划,积极推动住房租赁试点工作,满足新就业家庭等群体合理住房需求。

六、夯实调控主体责任

建立健全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评价考核机制,夯实工作责任。各区县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要落实好属地管理责任。市级相关部门要切实履行指导监督职责,市住建局要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履行“稳房价、稳预期”指导责任;市资源规划局要履行“稳地价、稳预期”职责,保证商品住宅用地供给;市发改委、市市场监管局、市金融工作局等部门要履行好“一城一策”房地产调控相应职责,确保将房地产调控城市主体责任落实到位。

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有关规定与本通知不一致的,以本通知为准。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1年3月30日

杨浦一地块房地联动价高达21万/平米,该“王炸”地块会被谁拿下?

从三批国有土地的拍摄中可以看出,许多大型房地产公司没有接管土地,这表明价格将从上涨走向稳定,它不会再次上升。未来,它还将影响二级住房市场,今年将首次尝试获取房地产价格。如今,在房地产市场上,无论是土地市场,还是销售开发商,然后是房地产买家,到处都是寒冷的地方。大多数人都在等待。

首先,地球已经变成了一个寒冷的市场,任何开放都准备好接受。几年前,房地产市场炎热,由于土地保险费高,有些地区为100%,所以“王”经常出现,直到你开始确定土地保险费不能超过15%,你仍然可以花很多钱商业房地产,因为市场很好,但在过去两年中,由于疫情和非公寓等原因,政策再也没有减弱,苏苏三批土地的溢价为0,事实上,国有企业在地上的一个较低的口袋里,左手到右手,他们的价格会上涨一点才能看到陌生人。

地球冻结后会产生什么影响?也许你会加快引入财产税,增加税收和资产占有税的收入,因为中国的财富分配只分为第一个富裕群体,而不是第一个富裕群体,财富分配差异和集中度非常高,很少有人控制大多数人的财富和权利分配。引入房产税还必须考虑高收入群体的逃税问题,这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在中国法律的这一方面并不完善,实施的道路很长。

土地已经连续三个月成为市场,未来可能会影响住房市场,并导致价格上涨?不一定。根据之前的经验,土地供应会减少,你需要一些时间来清理灰烬。即使你真的想筹集资金,但规模并不像一些人预期的那么小,毕竟,扩张性货币政策会产生债务和资产,只有少数人会拿走资产,而大多数人只会负债累累。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尽管今年的房地产市场黯淡,但未来的趋势是专注于仍具有附加值的房地产核心领域,如上海、北京、深圳、二级城市等。基本面上,未来的价格可能会出现两极分化的趋势。

楼市“王炸”级调控!部分银行个人按揭额度告急

近段时间,沪深两地的房价“高烧不退”,抢购新房热情不减。 两地接连从严出台楼市新规,急灭房价“虚火”,对假离婚、假结婚买房现象更是重拳出击!与此同时,关于“房贷发放放缓甚至暂停”“法拍房被限购“的消息不断传来,这是什么信号?近期,《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了上海、深圳两地个人住房贷款情况,发现多家银行额度收紧,甚者在上海地区有股份行表示放款时间无限期。 沪广深部分银行已暂停按揭贷款多数银行额度吃紧1月24日,有大V发微博称,“广州新政,个人住房贷款占所有贷款的比例不能超过2020年的全市平均水平。 ”同时,该大V还透露,在此情况下,所有银行应对的措施是“暂停受理新的贷款申请”。 据21世纪经济报道称,招商银行深圳分行、广州分行及其下辖省内各家分支行已于一周前暂停按揭贷款放款,前端业务层面口径为:“节制接单”。 光大在深圳地区已经暂停按揭贷款,广发银行则表示不接单,其合作的其他银行目前审批、放款基本正常,从房贷大头四大行的表现看,放款周期约在一个月左右,目前比较难保证。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向招商银行上海地区一支行工作人员求证,该工作人员称,房贷“两道红线”新规出来以后,其所在的银行在房贷额度上划得非常紧,现在放款很慢,没办法确保时效。 “我们这边现在额度相当少,如果客户决定现在做,我们不确定什么时候能放款,给到的回复只能是无限期。 ”类似地,兴业银行上海某支行信贷人员表示:“个人首套房目前没有贷款额度,现在放不了款,起码要到6月份才能放款。 如果是二套房可能会快一点,但是现在额度也很紧张,什么时候放款我们也不好说。 ”这并非个例,该信贷人员告诉记者,上海地区该行各家网点基本都是同样的情况。 记者从浦发银行上海一支行了解到,该行每个月对房贷会控额,目前从受理到放款整个过程需要一个多月。 “这是最起码的时间了,跟以前差不多,我们还好一些,本来就一直在控(额度),现在有些银行(放款)要三、四个月。 ”对比上海无限期的放款时间,深圳地区倒是给了明确的时间线。 《每日经济新闻》采访了4家银行二手楼住房贷款业务,除了农业银行工作人员表示具体放贷时间不好说以外,工商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给出的时间都是3月可能会放贷下来。 “现在如果你办理,预计在3月份放款。 ”招商银行工作人员补充道,之后就不确定了,因为这个事随时都会变化的。 招商银行工作人员并未过多透露额度紧张的原因,工商银行工作人员称则是因为月底没额度加上过年的原因。 “一个月的样子吧,从你递资料、审批到放款,一般一个月左右吧。 ”记者进一步询问是否大概2月底能够放款,该工作人员称,估计要等3月初,一般月底没有款放。 实际上,记者在去年年末走访各大银行时,不少银行就表示年底额度紧张。 这一说法也得到交通银行工作人员印证,据交通银行工作人员透露,去年10月,部分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到目前都还没有放款。 “我们现在放款没那么快的。 ”交通银行工作人员表示。 当记者问起3月能否放款时,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3月可能是最快的了,今年的形势特别严峻,总体上央行会压降房贷的额度。 ”另据21世纪经济报道称,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广州对域内银行进行了监管窗口指导,明确要求1月房贷额度不能高于去年四季度月均房贷额度。 一位上海中小银行人士则表示,目前并没有接到类似的监管要求,具体还要看各家银行的分支机构的政策,换句话说,“一行一策”。 目前他们银行仍有额度,但未来房贷业务收缩肯定是大趋势。 央行“两道红线”新规开始发威个人购房者会受什么影响?2020年12月31日,央行联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管理制度》,将银行分为五档,并设立区别性的“两条红线”指标,第一道红线是房地产贷款占比,第二道红线就是个人住房贷款占比,指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占一家银行全部贷款比重。 这意味着,无论个人按揭贷款还是房企贷款全面受限,对增量控规模可以预料。 按照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要求,房地产贷款占比上限和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上限分为五档:中资大型银行分别是40%和32.5%,中资中型银行分别是27.5%和20%,中资小型银行和非县域农合机构分别是22.5%和17.5%,县域农合机构分别是17.5%和12.5%,村镇银行分别是12.5%和7.5%。 2020年12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占比、个人住房贷款占比超出管理要求,超出2个百分点以内的,业务调整过渡期为自上述通知实施之日起2年;超出2个百分点及以上的,业务调整过渡期为自上述通知实施之日起4年。 据国盛证券统计:第一档银行中,工行、建行、中行、邮储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占比分别为33.71%、36.73%、39.19%、33.64%,超出上限32.5%;建行、中行房地产贷款合计占比分别为41.72%和50.01%,超出上限40%。 第二档银行中,招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合计占比分别为25.49%、20.83%、26.93%,超出上限20%;招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房地产贷款占比分别为34.25%、28.06%、28.73%、35.30%,超出上限27.5%;第三档银行中,杭州银行、成都银行、郑州银行、青岛银行、青农银行均出现不同程度“踩线”。 对于个人购房者来说,这到底意味着什么呢?最直接的影响在于,部分银行发放房贷的规模将会受到限制,如果银行之前发放个人房贷的占比较高,甚至超过了央行此次规定的红线,那么银行就必须在过渡期之内,逐渐调整到规定范围之内,那些放房贷占比接近红线的银行,以后也必须控制房贷的增长速度。 所以,对于个人购房者来说,银行收紧放贷规模,显然会增加申请房贷的难度。 截至2020年3季度,房地产贷款余额为48.8万亿,占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的比例为28.8%。 结构上,房地产贷款主要包括三个种类:房地产开发贷款、个人住房贷款、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其中个人住房贷款占比最高,达到68.8%,占各项贷款余额的比例为19.8%。 银行惧怕“溢出效应”法拍房亦受限购据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一位华东城商行总行人士称,房贷总量受限之后,溢出的贷款增量可能会影响其他贷款定价。 换句话说,以前用来投放房贷的钱,不让用于房贷了,就得转移到别的贷款上,比如消费贷款、对公贷款等,进一步增加了非涉房贷款的供给量。 这个影响有两方面,一是今年给到企业的对公贷款额度不用愁了,少做房贷之后非常充沛;二是对公和消费贷可能要降价,银行在利润上是吃亏的。 银行对房贷不再热衷的态度,可能会改变上海楼市新房、学区房持续火爆的局面,而上周刚出台的“上海楼市新政”更是一次重大冲击。 据券商中国此前报道,上海楼市在2020年迎来量价稳步提升,成交量一路攀升,尤其是在11月和12月上海楼市“暖冬”行情燥热,热点板块、热点楼盘被市场“热抢”。 同策房产咨询统计,2020年12月上海新开楼盘超30个,20余个项目认筹率超100%,13个项目认筹数量超1000组。 数月之前,上海新房市场人气最高的一个项目出现13人抢一套房,且该项目首套房摇号验资就得700万元、二套房验资甚至要1300万元。 1月21日,上海突然发布楼市调控新政,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本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于1月22日起实施。 新政被关注的主要有两条,一是限制假离婚现象,对于夫妻离异三年内购房的,拥有的住房套数按照婚前两人总计来测算,二是调整增值税的认定标准,从2年变成了5年。 事实上,在上述“新政”中也提到对信贷的约束,《意见》明确指出要严防资金违规流入楼市,加强个人住房贷款审慎管理,指导商业银行严格控制个人住房贷款投放节奏和增速,严格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 对购房人首付资金来源、债务收入比加大核查力度,严防信用贷、消费贷、经营贷等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与新政相配合的是,“法拍房”也被限购了!据21世纪经济报道,有银行贷后人士称,1月22日起,作为“上海楼市新政”的配套措施,法拍房也陆续下架撤拍,现在还在拍卖的也更改了竞买人要求。 查询公拍网的相关拍卖房信息发现,会出现标红提醒:“竞买人参与竞买的,应当事先确定在本市具有购房资格,必要时可致电本市房地产交易服务热线具体咨询限购政策”,并提醒:“拍卖成交确认后,因买受人在本市无购房资格的,将依法承担悔拍等法律后果。 ”根据当前上海的购房政策,沪籍个人限购一套,家庭限购两套,外地户籍需结婚并缴满五年社保才能拥有一套住房的购房资格。 此前由于上海法拍房不限购,成为不少外地人在上海安家的一个“利器”,甚至导致法拍房价格炒到高于同区域的二手房,而这种现象可能会在新政后逐渐消失。 2021年房地产金融政策会有哪些变化?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在答记者问中表示,建立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有利于市场主体形成稳定的政策预期,有利于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监管对房地产的管控层层加码,从房地产开发商到金融机构已先后被纳入监管。 那么,2021年房地产金融政策会有哪些变化?1月15日,国新办举行2020年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 会上,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表示,近年来,人民银行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紧紧围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目标全面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加强房地产金融管理,重点开展了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了房地产的金融调控。 牵头金融部门加强对各类资金流入房地产的统计监测,引导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合理增长,推动金融资源更多流向制造业、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去年房地产贷款增速8年来首次低于各项贷款增速,新增房地产贷款占各项贷款比重从2016年的44.8%下降到去年的28%。 二是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 其一是落实长效机制,因城施策,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 其二是按照规则化、透明化方向,形成了重点房地产企业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 其三是建立健全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 三是完善住房租赁金融政策。 按照“租购并举”的方向,加快研究金融支持住房租赁市场的政策。 邹澜表示,下一步,央行将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房住不炒”定位,租购并举,因城施策,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稳妥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加大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的金融支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uaibao/10553.html
如今升级辣妈高调 嫁给北美天王后 炫腹 她被骂心机婊网爆6年
麦克丹尼尔斯入选最佳二防&amp 预计下赛季发放 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