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如何发力 中国经济面临三大挑战 沈建光

原创 沈建光 FT中文网 2024-05-29

从财政数据变化可见,当前中国经济面临三大挑战:收入恢复偏慢拖累消费增长、价格持续走低制约企业盈利、房地产下行影响持续扩大。

文丨FT中文网专栏作家 沈建光2024年以来,中国财政数据呈现出几个重要的结构性变化,比如税收收入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的占比下降,其中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降幅较大;政府性基金收入在广义财政收入中的占比下降,主要因为地方土地出让收入持续萎缩。从财政数据的变化可以发现,当前中国经济仍面临三大挑战:收入恢复偏慢拖累消费增长、价格持续走低制约企业盈利、房地产下行影响持续扩大。为应对这些挑战,保持中国经济持续复苏势头,财政政策有很大空间,可以在消费、房地产等领域加大支持经济力度。 收入所得税下降反映收入增长缓慢 2024年1-4月,个人所得税累计收入5007亿元,同比下降7.0%;4月个人所得税当月收入767亿元,同比降幅达18.8%。个人所得税下降的背后,尽管存在去年年中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提高的影响,但居民(特别是缴纳个税群体)收入恢复乏力或许才是根本原因。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2%,表现尚可,但笔者认为,2023年以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回暖可能主要得益于疫情之后农民工等群体重回就业市场带来的增量贡献,而个人所得税覆盖的群体(比如中等收入群体)收入恢复情况可能并不乐观。而且,从历史数据看,6.2%的同比增速相比疫情前8-9%的水平仍有不小差距。受制于收入增长乏力,商品消费表现较弱。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降至2.3%,环比增速也只有0.03%,持续处于零增长附近。其中,商品零售同比增长降至2.0%。分品类看,汽车类零售同比降幅扩大至5.6%,建筑装潢、办公用品、化妆品、服装等可选消费表现不佳。相比之下,通讯器材、体育娱乐用品、食品、烟酒、药品等增速较快,主要是出行相关以及必选消费。受此影响,消费品价格持续低位。4月CPI通胀虽然上升到0.3%,仍处于低位水平。其中,主要耐用消费品(交通工具、通信工具、家用器具)价格环比、同比延续负增长,“以量换价”特征显著。 增值税下降反映价格下行制约企业盈利 1-4月,作为第一大税种的增值税收入25787亿元,同比下降7.6%。除了去年部分中小微企业缓税入库抬高基数以及增值税减免政策影响外,价格下行导致名义增长低迷、特别是PPI持续负增长,对企业营收和利润造成较大制约。一季度,受物价低迷拖累,名义GDP增速仅为4.2%,明显低于实际GDP增速。一季度GDP平减指数为-1.1%、连续四个季度为负,反映总需求依然不足。名义GDP持续低迷也是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形成“温差”的重要原因。由于居民收入、企业盈利、政府税收等均与名义增长挂钩,价格下行会导致居民、企业微观感受不佳,也会制约政府的税收收入。1-4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2.6%、4.3%,其中“量(工业增加值)”是主要支撑,“价(PPI)”则是主要拖累。4月PPI同比下降2.5%,已经连续19个月负增长。尽管近期国际原油、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上行带动PPI降幅逐步收窄,但受房地产下行等影响,水泥、黑色等行业价格降幅依然较大,汽车制造等产能利用率偏低的行业价格也在回落,PPI同比何时转正仍面临不确定性。由于价格下行、成本增加,1-4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仅为5.0%,处于2011年以来同期低位(仅高于2023年和疫情爆发的2020年)。总体来看,价格低迷下名义增长乏力,导致企业营收和利润明显承压。 政府性基金收入下降,背后是房地产下行 2021年开始,伴随房地产行业迎来下行拐点,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持续大幅下滑,2022年、2023年、2024年1-4月降幅分别达到23.3%、13.2%、10.4%。以其作为主要来源的政府性基金收入亦明显萎缩,2022年、2023年、2024年1-4月降幅分别为20.6%、9.2%、7.7%受此影响,政府性基金收入占广义财政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政府性基金收入之和)的比重从2020年33.8%的高点降至2023年的24.6%,为2017年以来新低。2024年1-4月,政府性基金收入占比更是只有14.3%,创2015年有统计以来同期新低。中国经济复苏过程中,房地产持续下行仍是最大的堵点。1-4月,房地产市场主要指标延续较大降幅:房屋新开工面积、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同比降幅仍在20-30%,而且是在过去几年已经大幅下跌的背景下。同时,4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二手住宅环比分别下跌0.6%、0.9%,跌幅均为2015年来新高。易居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年4月,全国百城新建商品住宅库存去化周期高达26.5个月,其中,一、二、三四线城市的去化周期分别为20.1、23和34个月。因此,房地产市场真正企稳还需时间。 政策层面如何应对? 要应对上述三大挑战、保持复苏态势,笔者认为,政策层面还需在以下方面继续加力:一方面,加大中央财政补贴力度,推动以旧换新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衔接联动。在国务院《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发布后,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建筑和市政设备更新等实施方案陆续发布,但现有措施还是主要依赖地方政府财政支持,但地方财政压力很大,支持以旧换新的资金不足。建议中央财政加大对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补贴力度,比如从专项债和特别国债中划拨部分资金。同时,将以旧换新的范围从家电、家居扩展到电脑、手机等高附加值品类,尤其是绿色智能产品。同时,充分发挥现代物流企业、零售企业的作用,推动以旧换新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高效衔接。另一方面,中央和地方政府尽力推动房地产市场尽快企稳。5月17日,国务院召开全国切实做好保交房工作视频会,强调打好商品住房烂尾风险处置攻坚战,扎实推进保交房、消化存量商品房等重点工作,特别提及“酌情以收回、收购等方式妥善处置已出让的闲置存量住宅用地”、“酌情以合理价格收购部分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表明决策层对房地产风险的关注度提高。同日,人民银行等部门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支持购房需求。考虑到收购土地和商品房都是由地方政府主导推进,在地方债务压力高企的背景下,建议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提供适量资金用于土地和商品房收储,与需求侧政策协同发力,缓解房企现金流压力、提振居民购房预期,让房地产市场尽快回到平稳运转模式。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责任编辑 徐瑾 jin.xu@ftchinese.com图片来源 Getty Images


经济新常态对财政政策的挑战是什么?如何调整财政政策

“新常态”下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更多挑战,而货币政策也被赋予了过重的压力,人们期望央行能够运用单一政策来解决多个甚至具有内在矛盾的目标。 然而,诸多条件决定了当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不足,其目标和工具都存在内部协调难题。 一方面,货币供应量的可测性、可控性、与GDP的相关性都在弱化,这使得数量型工具的效率下降;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未完成、利率与汇率政策缠绕在一起、价格与数量工具难以联动等,也使利率工具效果有限。 对货币政策自身来说,应该把重点放在努力创造其有效发挥作用的条件方面;从外部政策协调来看,则应弱化对于货币政策功能的过高预期,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等其他手段的主动性。 进一步就货币与财政政策协调来看,一直就是我国宏观调控的核心内容,但在实践中却存在很多问题。 一方面,有过多的被动性政策协调压力。 在两大政策的配合中,有许多被动性因素会产生较大的政策协调难题。 关注这些因素,有助于在最优政策协调过程中,事先认清各种外在干扰和影响,并做出恰当的政策反映。 例如,全口径政府收入的波动、财政支出集中于年末等现象,都影响到货币政策稳定性和金融机构的流动性。 再如,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以及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都需要国债政策等的配合。 对于这些典型的协调难题,显然目前还缺乏有效的应对机制。 另一方面,两大政策制定者之间缺乏动态协调机制。 一则,财政与货币当局构建日常协调沟通机制,对于政策配合来说具有深远的制度含义。 但是从我国情况来看,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政策协调通道,甚至近年来随着政府体制改革而不断弱化。 在每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下一年政策姿态之后,实际上两大政策部门就基本陷入了“各自为战”的状况。 二则,在我国,两大政策的制定程序、独立性都存在一定模糊性,公开性和透明度严重不足,这使得两大政策当局间的协调缺乏有效基础。 长远来看,两大政策协调需要抓住几方面重点。 一是从总量目标来看,作为传统的两大政策协调重点,往往致力于“松”“紧”结合的需求管理政策。 将来这方面的政策创新,不仅应注意尝试更多的“松”“紧”搭配方式,而且需理顺政策传导机制,对“松”“紧”的程度从模糊目标到逐渐量化,此外更需要围绕政策服务对象与功能,进行多样化的配套合作。 例如,一方面货币政策主要作用于总需求,但通过推动构建适应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与消费主权社会的金融服务体系,能够对于资源配置和生产率提升有正面促进;另一方面在政府亟须“瘦身”而且“让利于民”、“让权于民”之时,与动用投资性支出为主的财政支出政策相比,更重要的是采取灵活的税收政策,尤其是更有力度的减税政策,可以通过不同税种更有效地影响总需求和总供给。 所有这些着眼点,都拓展了两大政策的协调空间。 二是从结构性目标来看,财政和货币政策协调一直没能充分发挥作用。 对实体经济结构问题,应该是财政政策为主,货币政策为辅;对金融结构问题,则是货币政策为主,财政政策为辅。 当然也有二者并重的,例如,国内储蓄投资结构失衡下的流动性管理问题,就是两大政策协调都大有用武之地的领域。 三是重视基于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政策协调。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政策选择面临更多外部约束,也有了更多协调配合空间。 例如,在浮动汇率条件下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作用要大于财政政策,随着人民币汇率机制的市场化改革,货币政策也受到制度约束而产生内外平衡困境。 在此情况下,财政、货币、汇率等政策的协调配合和避免冲突,成为具有挑战性的新领域。 四是着眼基于特定领域或市场的政策协调。 例如,在发展绿色和生态经济方面,既需要财税政策的引导,也需要金融创新工具的支持。 再如,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贵”的问题,除了从金融视角着手,更需要先解决降低税费压力的问题。

当前中国的宏观经济状况是怎样的?

中国的宏观经济状况目前保持稳定增长,同时也在进行结构性调整以应对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 近年来,中国政府在维护经济稳定增长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 其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微调对于稳定市场预期和提振信心起到了关键作用。 例如,通过减税降费、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等措施,有效减轻了企业负担,激发了市场活力。 此外,货币政策的灵活调整也保持了流动性的合理充裕,支持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在结构性调整方面,中国政府正在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一方面,传统产业如制造业正在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另一方面,新兴产业如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科技等得到了大力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力。 这些举措有助于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然而,也应注意到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 全球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贸易摩擦的影响以及国内结构性问题如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等都可能对经济增长带来压力。 因此,中国政府在制定经济政策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进行适时调整。 总体来说,中国的宏观经济状况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政府正在积极推动结构性改革和产业升级以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 尽管面临一些挑战,但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仍然向好,具备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的潜力。

为什么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为什么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我国为什么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

我国 *** 提出和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是有其特定的经济社会背景和政策涵义的.其一,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就政策作用大小的比较意义而言的.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多种原因,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 以及中央财政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不断下降,出现了国家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趋于弱化,“吃饭财政”难以为继的窘境.面对中国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之后出现的需求不足、投资和经济增长乏力的新形势及新问题,特别是面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必须使我国财政政策尽快从调控功能弱化的困境中走出来,对经济增长发挥更加直接、更为积极的促进和拉动作用.这就是“更加积极”或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主要涵义.其二,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就我国结构调整和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而言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结构性矛盾也日渐突出,成了新形势下扩大内需、开拓市场、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严重障碍.而作为结构调整最重要手段的财政政策,显然应在我国的结构优化和结构调整中,发挥比以往更加积极的作用.此外,由于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国有企业改革中下岗、失业人数增加,城市贫困问题的日渐显现等原因,作为社会再分配唯一手段的财政政策,也必须在促进社会公平、保证社会稳定方面发挥至为关键的调节功能.这是市场机制和其它政策手段所无法替代的.形势的变化,紧迫的客观需要,使中国的财政政策不能不走上前台,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其三,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是一种政策类型,而是一种政策措施选择.中外的经济理论表明,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政策,大体可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三种类型.如本世纪30年代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及其与之配套、至少实行了10年之久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日本自60年代以来所奉行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等,都具有这种政策特征和政策取向.而我国当前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只是在适度从紧财政政策大方向下,根据变化了的新情况、新问题和始料不及的某些外部因素而采取的一种应对性财政政策举措,并非是一种政策类型.

积极的财政政策包括5个方面:第一,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促进企业发展和引导居民消费。第二,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努力扩大消费需求。第三,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第四,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第五,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明确了这些,就不难理解今年为什么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这是“稳增长”和“调结构”的需要。为了减轻企业和居民的税负、激发经济发展的活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的财政政策应当继续坚持下去。

我国为什么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

积极财政政策是为了保增长,加快经济转型!而积极的财政政策则是为了旨在复苏经济,降低失业率,解决社会需求不足;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以来, *** 公共投资明显加快,各项重点建设得到加强;结构性减税政策扎实实施,企业和居民负担减轻;对低收入群体的补贴大幅增加,居民消费能力明显增强;财政支出结构继续优化,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新进展;增加了就业,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力度进一步加大,推动了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形势变化及时适度调整货币政策操作,确保货币信贷稳定增长及金融体系流动性充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支持扩大内需,维护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一是根据形势变化及时启动保障经济金融稳健运行的各项应对预案,加强国际协作,应对金融危机的不确定冲击。二是确保金融体系流动性充足,及时向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三是促进货币信贷总量稳定增长,加大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四是加强窗口指导和政策引导,着力优化信贷结构。五是进一步发挥债券市场融资功能,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六是密切监测国际资本流动,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我国为什么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三千字论文

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三千字论文我在线帮你整理一下即可.

2012年美国为什么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本质上是扩大 *** 的购买,增加社会商品或劳务的需求,这份额外的需求提高了劳务和商品的价格,为 *** 提供劳务或商品的企业它们赚的钱就会比以前多,接下来它们就会扩大自己的消费或扩张企业,以此类推。结果就是 *** 积极的财政政策造成了一个人为的市面繁荣。有一点需要注意, *** 的扩大购买的钱只有两种方式获得,第一种就是通过税收,第二种就是通过发行货币(本质上就是自己印钱给自己)。如果通过税收来实施扩大购买的话,那么 *** 对商品或劳务增加的需求就会被民众减少的需求所抵消,这种方式不足以引起一个持续的市面繁荣。如果通过增加货币供给的话,那么就引起了一个物价上升的趋势,这份新增加的货币量 *** 通过购买,付给为 *** 提供劳务或商品的企业,为 *** 提供劳务或商品的企业有了比原来多余的货币,进而也会有比原来多的需求,它们也会提高自己所购买的生产要素或商品的价格,以此类推,到最后由 *** 增加的这份货币供给,不同时间,不同程度的提高了社会的整体物价。

政治高考~为什么要实施适度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

原因有以下三点:第一,动态把握适度宽松。坚持继续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国内外经济走势和价格变化,注重运用市场化手段进行动态微调,把握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重点、力度和节奏,妥善处理发挥支持经济发展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关系,进一步增强调控的有效性,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第二,货币信贷发展要适度把控。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合理安排公开市场工具组合、期限结构和操作力度,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及货币市场利率水平的合理适度。对当前存在的流通量过大问题,要通过相关手段,促进货币流通量向适度转化。第三,金融改革要适时推进。金融改革是我国中长期的改革重点之一,要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推进金融改革和结构调整,进一步改革投融资体制,启动民间投资,金融支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2010年为什么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首先介绍一下我国宏观调控最常用的手段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两大重要政策工具,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目前中国经济面临严峻的考验和挑战,任何单一的经济政策都难以实现多重调控目标,因此,协调发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成为宏观调控的重要选择。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科学合理地确定两大政策的配合方式及其具体操作,才能实现宏观调控的4大目标!当前我国面对通胀采用的政策是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首先,积极财政政策是为了保增长,加快经济转型!而积极的财政政策则是为了旨在复苏经济,降低失业率,解决社会需求不足;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以来, *** 公共投资明显加快,各项重点建设得到加强;结构性减税政策扎实实施,企业和居民负担减轻;对低收入群体的补贴大幅增加,居民消费能力明显增强;财政支出结构继续优化,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新进展;增加了就业,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力度进一步加大,推动了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当前我国为什么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高一政治

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即增加 *** 支出来扩大社会总需求.包括增加 *** 购买、增加 *** 转移支付、降低税率。比如今年我国 *** 实施的主要财政政策:1.是扩大 *** 公共投资,着力加强重点建设。在2008年末增加安排保障性住房、灾后恢复重建等中央 *** 公共投资1040亿元的基础上,2009年中央 *** 公共投资安排9080亿元,增加4875亿元。2.推进税费改革,实行结构性减税。结合改革和优化税制,实行结构性减税,减轻企业和居民税收负担,扩大企业投资,增强居民消费能力。预计2009年将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约5000亿元。3.是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大力促进消费需求。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扩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充分发挥财税政策作用,增加财政补助规模,重点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第1点就是增加 *** 购买,第2点是降低税率,第3点是增大 *** 转移支付。

为什么我国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论文

财政是 *** 的“理财之政”。“财政”一词,二层含义:1.从实际意义来讲,是指国家(或 *** )的一个经济部门,即财政部门,它是国家(或 *** )的一个综合性部门,通过其收支活动筹集和供给经费和资金,保证实现国家(或 *** )的职能。2.从经济学的意义来理解,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 *** 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1] 财政学是研究“财政”的学说,它是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从实际意义来讲,财政是“理财之政”。是指国家(或 *** )的一个经济部门,即财政部门,它是国家(或 *** )的一个综合性部门,通过其收支活动筹集和供给经费和资金,保证实现国家(或 *** )的职能。二是从经济学的意义来理解,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 *** 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1] 其本质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参与部分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所形成的一种特殊分配关系。“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过程,财政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个部分。收入主要来源于税收和国债,支出主要有社会消费性支出、财政投资性支出和转移支出。盐铁论(2)综观我国几千年留存下来的古籍,可以看到“国用”、“国计”、“度支”、“理财”等一类用词,都是关于当今的“财政”即 *** 理财之道的记载,还有“治粟内史”、“大农令”、“大司农”一类用词,则是有关当今财政管理部门的记载。我国使用“财政”一词,如今虽已经习以为常了,但该词出现在中文词汇中至今却只有百年的历史。据考证,清朝光绪24年,即1898年,在戊戌变法“明定国是”诏书中有“改革财政,实行国家预算”的条文,这是在 *** 文献中最初启用“财政”一词。“财政”一词的使用,是当时维新派在引进西洋文化思想指导下,间接从日本“进口”的,而日本则是来自英文public finance一词。孙中山先生在辛亥革命时期,宣传三民主义曾多次应用“财政”一词强调财政改革,民国 *** 成立时,主管国家收支的机构命名为财政部。美国 *** 相应机构的英文用词为Department of Treasury,本来的意思是金库或国库,在我国也译为:财政部。根据财政功能和性质的不同,在不同历史阶段,人们又把“财政”称作“国家财政”、“公共财政”等。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uaibao/13877.html
KG 双探花有机会在未来几年建立王朝 对手受伤不是凯尔特人的
与主帅哈维达成协议 巴萨官方 双方正式解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