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出生的她 985 任 高校学院院长

近日,天津大学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官网“现任领导”栏目更新信息显示,生物医学专家刘秀云已经出任该学院院长。此前,她曾任天津大学医学院副院长。

公开报道显示,刘秀云,1988年出生,天津大学英才教授,博士生导师,先进医用材料与医疗器械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神经重症教育部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首席科学家,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

刘秀云本科硕士毕业于天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博士就读于英国剑桥大学临床神经科学专业,先后于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及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后就职于天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聚焦麻醉与神经重症方向。

她曾担任美国重症麻醉师协会学术委员会(SOCCA)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传感器分会副主委,中国医学救援协会生命支持技术分会副会长、天津市神经科学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神经科学学会麻醉与脑功能分会委员等学术职务。曾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亚太区),获第三届强国青年科学家提名。

刘秀云主要聚焦麻醉、神经重症医学与生物医学工程交叉领域的研究工作,含神经重症脑疾病机理、诊断及新型治疗手段的开发和临床应用,麻醉深度及多参数生理指标监测等,旨在解决当前麻醉与重症遇到的工程瓶颈问题,为一线医生提供更精准的个性化治疗手段及策略,改善脑疾病患者的预后。

据天津大学官网介绍,刘秀云在国内首次引入脑脊液动力学评估技术,并联合脑机接口、蛋白组学开发脑积水患者精确诊断与干预技术,将患者的诊断时间从3天缩短到30分钟,使三百多名脑积水患者受益。

(图源:天津大学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官网)

此外,刘秀云在2021年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生物信息融合”项目首席科学家,项目总经费1.75亿,中央财政经费4094万,致力于解决国产非侵入神经电生理信号高精度采集与计算芯片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突破我国神经采集与计算芯片“卡脖子技术瓶颈”。

天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高校,首批全国重点大学、首批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建设高校、“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该校创办于1895年,原名北洋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

天津大学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于2000年8月成立,2001年正式招生。2014年初,该院入选国家外专局、教育部联合推出的“高校国际化示范学院推进计划”,成为全国首批四所试点学院之一。

极目新闻综合天津大学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官网、澎湃新闻


现任北京大学校长及简历?

周其凤我国著名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校长。 男,汉族,1947年10月8日(农历)出生,湖南浏阳龙伏镇尚埠村人,中共党员,理学博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4年07月至2008年11月,任吉林大学校长(副部长级);2008年11月开始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副部长级)。 中文名:周其凤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947年10月毕业院校:美国麻省大学重要事件:2008年11月14日就任北大校长目录简历社会兼职研究方向获奖情况学术成果原任吉林大学校长时的工作分工展开编辑本段简历履历男,1947年10月 (农历) 生,汉族,中共党员,湖南省浏阳市人。 1965年入北京大学化学系,1970年留校工作;1981年9月于美国麻省大学获得硕士学位;1983年2月于美国麻省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1983年5月起在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任教,1990年被聘为教授。 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部院士。 2001年6月至2004年7月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司司长。 2004年7月由国务院任命为吉林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同时继续担任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主任、高分子科学研究所所长、教育部高分子化学与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等职务。 周其凤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是高分子合成、液晶高分子、高分子的结构与性质等。 在液晶高分子方面,周其凤创造性地提出了Mesogen-Jacketed Liquid Polymer (甲壳型液晶高分子) 的科学概念并从化学合成和物理性质等角度给出了明确的证明。 此外,还对液晶高分子的取代基效应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得到了有重要科学意义的成果;最先发现通过共聚合或提高分子量可使亚稳态液晶分子转变为热力学稳定液晶高分子两个原理;并发现了迄今认为是最早人工合成的热致液晶高分子等。 学习1962年,入浏阳市第一中学学习, [周其凤 图1]周其凤 图年,入北京大学化学系学习,1978年,考取北京大学化学系高分子化学专业研究生,1980年01月,由国家公派到美国马萨诸塞大学(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学习,1981年09月,获硕士学位,1983年02月,获博士学位,职称1986年,被北京大学聘为副教授,1990年,被北京大学聘为教授。 1999年,被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任职1970年留校任教。 1983同年5月回北京大学任教。 北京大学化学学院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主任、高分子科学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北京大学副教务长。 2001年06月至2004年07月,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主任、司长;并先后兼任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任、“211工程” 部际协调小组办公室主任 、“教育部财政部985工程”办公室主任等职。 2004年07月至2008年11月,任吉林大学校长(副部长级),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 2008年11月,任北京大学校长。 编辑本段社会兼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 [周其凤 图3]周其凤 图3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秘书长。 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常委,教育部化学和化工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人事部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化学学院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教授以及吉林大学双聘院士。 编辑本段研究方向主要从事高 [周其凤 图3]周其凤 图3分子合成及液晶高分子领域的研究。 周其凤提出了“甲壳型液晶高分子”的概念并从化学合成和物理性质等角度给出了证明。 甲壳型液晶高分子是一类新型高分子材料,其分子量和分子结构可以根据需要通过活性自由基聚合等方法得到控制,而可以调节的分子链刚性﹑独特的相态结构和性质以及宽大的稳定液晶相温度区间等构成了其性质特点。 周其凤的其它贡献包括对液晶高分子取代基效应的研究,关于通过共聚合或提高分子量可以使亚稳态液晶高分子转变为热力学稳定的液晶高分子等科学原理的发现,以及发现了人工合成的最早的热致性液晶高分子等。 已发表学术论文二百余篇 ;学术论著:《液晶高分子》(周其凤、王新久,科学出版社,1994年);《高分子化学》(周其凤、胡汉杰,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年);《Liquid Crystalline Polymers》(Xin-Jiu Wang,Qi-Feng Zhou, World Scientific, Singapore, 2004);《Contemporary topics in advanced polym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周其凤、程正迪,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耐高温聚合物及复合材料》(周其凤、范星河、谢晓峰,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年);申请发明专利多个;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973 计划 )项目多项。 编辑本段获奖情况1986年获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1988年获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基础研究王葆仁奖,1988年获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1991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2年获中国青年科学家提名奖,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津贴,1997年获国家教委、人事部“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称号, [周其凤 图4]周其凤 图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999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1年获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化学创新论文奖,2001年获北京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 在6月20日召开的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上,荣获第二届 “中国化学会-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化学贡献奖”。 2010“中国最具魅力校长”称号编辑本段学术成果周其凤主要从事高分子合成及液晶高分子领域的研究。 提出了“甲壳型液晶高分子”的概念并从化学合成和物理性质等角度给出了证明。 甲壳型液晶高分子是一类新型高分子材料,其分子量和分子结构可以根据需要通过活性自由基聚合等方法得到控制,而可以调节的分子链刚性﹑独特的相态结构和性质以及宽大的稳定液晶相温度区间等构成了其性质特点。 他的其它贡献包括对液晶高分子取代基效应的研究,关于通过共聚合或提高分子量可以使亚稳态液晶高分子转变为热力学稳定的液晶高分子等科学原理的发现,以及发现了人工合成的最早的热致性液晶高分子等。 他发表论文160篇,据SCI统计,其论文被引用486次。 周其凤教授曾经获得1986年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1988年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基础研究王葆仁奖,1988年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1991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2年中国青年科学家提名奖,1997年国家教委、人事部“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称号,1997年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2001年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化学创新论文奖,2001年获北京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等。 编辑本段原任吉林大学校长时的工作分工全面负责行政工作,学科建设,财务,兼任研究生院院长。 分管部门:学科建设办公室(含“211”工程办公室和“985”工程办公室)、研究生院(含学位办公室、研究生培养处、研究生管理处、研究生综合处)。 [周其凤 图6]周其凤 图6联系单位:行政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地球科学学院、基础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研究中心、汽车动态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病理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吉林大学前列腺疾病防治中心、东北亚地学教学与研究中心。

武汉大学有哪些杰出校友?

【两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 查全性 1925.4.11 著名电化学家。 中国科学院化学部院士 1980年当选杨弘远 1933.9.26 著名生物学家。 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院士 1991年当选卓仁禧 1931.2.12 著名高分子化学家。 中国科学院化学部院士 1997年当选李德仁 1939.12.31 著名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 中国科学院地学部院士(199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院士(1994年当选)、欧亚科学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谢鉴衡 1925.1.3 国内外著名泥沙专家。 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 1995年当选 张蔚榛 1923.10.5 著名农田水利工程专家。 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 1997年当选宁津生 1932.10.22 著名大地测量专家。 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 1995年当选刘经南 1943 .7.1 著名大地测量学专家。 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 1999年当选张祖勋 1937.6.5 著名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2003年当选)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茆 智 1932.9.20 著名农田水利学专家,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 2003年当选朱英国 1939.11.1 植物遗传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农业、轻纺与环境工程学部院士院士 2005年当选【著名社会科学家】韩德培: 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著名法学家 谭崇台: 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著名经济学家 马克昌: 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著名刑法学家 彭斐章: 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著名图书馆学家 陶德麟: 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 李 龙: 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著名法学家 冯天瑜: 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著名历史文化学家 刘纲纪: 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著名哲学家、美学家 杨小凯:世界著名经济学家,1982年,被武汉大学聘为助教、讲师。 后留学海外,在业界饱受好评,曾任哈佛大学国际发展中心(CID)研究员、澳洲莫纳什大学经济学讲座教授、澳洲社会科学院院士。 两次提名诺贝尔经济学奖(2002年和2003年),但是在04年不幸辞世,享年五十六岁。 被誉为“离诺贝尔奖最近的华人”。 李浩培:(1906—1997) 中国当代著名国际法学家。 上海市人。 1928年东吴大学法律系毕业,1936—1939年在英国伦敦经济政治学院研究国际公法、国际私法、比较民法。 回国后历任武汉大学教授兼法律系主任、浙江大学教授兼法学院院长。 【各界名人】各级人大代表名录 (以姓氏笔画为序)职 务 姓 名 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郭生练 顾海良 彭富春 第十届湖北省人大常委 伍新木 伍欣星 黄仁涛 第十届湖北省人大代表 边馥苓 孙云莲 刘经南 辜胜阻各级政协委员名录职 务 姓 名 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 王少阶 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辜胜阻 王长德 张俐娜 第九届湖北省政协副主席 王少阶 郭生练 第九届湖北省政协副秘书长 陈 锋 第九届湖北省政协常委 毛宗福 王祥三 吕应堂 李仁真 汪存信 陈 锋 杨占秋 段亚辉 柯亨玉 各级政府部门任职情况政府部门名称 职 务 姓 名 湖北省人民政府 副省长 郭生练 湖北省司法厅 副厅长 李仁真武汉市市政府 市长 阮成发各民主党派成员任职情况党 派 职 务 姓 名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民革中央委员、省委常委、市委副主委 彭富春民革中央委员、民革湖北省委常委 毛宗福民革湖北省委顾问 马卫之 中国民主同盟 民盟中央常委、湖北省委主委 郭生练民盟中央委员、湖北省委副主委 张俐娜民盟湖北省委常委 段亚辉民盟湖北省常委 孟运莲 中国民主建国会 民建中央名誉副主席 李崇淮民建中央副主席、湖北省委主委 王少阶民建中央委员 陈允平民建省委常委 王祥三 中国民主促进会 民进中央委员、民进湖北省委常委 李 斐民进湖北省委常委 汪存信 中国农工民主党 农工中央委员、湖北省委副主委 王长德农工中央委员、湖北省委副主委 杨占秋 中国致公党 致公党湖北省委副主委 黄介生 九三学社 九三湖北省委副主委 黄仁涛九三湖北省委副主委 陈 锋九三湖北省委常委 徐礼华九三湖北省委常委 杨 菁 其 他 任 职 情 况有关部门名称 职 务 姓 名 工商联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 辜胜阻共青团中央 书记处书记 卢雍政共青团中央 书记处书记 汪鸿雁【杰出校友】共5届51人第五届杰出校友 9人 2007年胡代光,男,1919年出生,四川省新都县人。 1940年——1944年就读于武汉大学经济系。 1953年以后,先后任北京大学经济系讲师、副教授、教授、西方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并兼任系副主任、主任和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1988—1993年任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经委员会委员。 还曾担任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副会长、会长(现任名誉会长)、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现任顾问)。 何炼成,男,1928年5月生,湖南浏阳人,1947年底参加地下团组织,1950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47年——1951年就读于武汉大学经济系。 毕业后到西北大学任教至今。 先后任教研室主任、系主任、院长、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现任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士导师,兼任国内20所大学兼职教授,日美德4所大学客座教授。 潘垣,男,1933年8月出生,湖北宜昌人,1951-1953年就读于武汉大学电机系,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兼任武汉大学教授、博导。 张家铝,男,1938年12月出生,江西赣州人,天体物理学家,1955年——1959年就读于武汉大学物理系,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曾任中国科技大学理学院副院长、天体物理中心主任。 现为中国科技大学天体物理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易中天,1947年出生,湖南长沙人,1977年——1981年就读于武汉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执教,1992年到厦门大学任教。 现任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厦门市规划委员会委员,成都市城市规划委员会顾问,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推委会委员,中央电视台《魅力中国》推委会委员和评委会委员。 熊召政,男,1953年12月出生,湖北英山人,著名作家,1985年—1987年就读于武汉大学中文系首届作家班。 现担任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湖北省政协委员、湖北省文联副主席兼文学艺术院院长等职务。 张晓刚,男,1954年出生,辽宁鞍山人。 1974年──1977年就读于武汉大学金属物理专业。 历任鞍钢钢铁研究所所长助理,鞍钢科技开发部副部长、部长,鞍钢副总工程师,鞍钢新钢铁公司副经理、总工程师,鞍钢总经理助理兼新钢铁公司总经理,鞍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鞍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总经理。 现任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国际钢铁协会执行委员会委员,第十七届中共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池莉,女,1957年出生,湖北武汉人,1983年至1986年就读于武汉大学中文系,专业作家,现任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武汉市文学艺术联合会主席,兼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武汉市政协常委,湖北省文联副主席。 卡里姆·马西莫夫,男,1965年6月出生于哈萨克斯坦,1989年9月——1992年7月在武汉大学法学院国际法专业学习,获得法学学士学位,现任哈萨克斯坦政府总理。 第四届杰出校友 7人 2005年陈俊勇,男,1937年5月出生,1960年毕业于武汉测绘学院(现武汉大学)天文大地测量专业,1967年研究生毕业,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曾任国家测绘局总工程师、局长,中国测绘学会理事长,国际大地测量协会(IAG)副主席,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联合会(IUGG)执行局执委,是全国政协第七、八、九届委员。 现任国家测绘局科技委主任。 陈善广,男,1962年12月出生,湖南祁东人,工学博士。 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数学系。 现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 兼任《航天员》和《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杂志主编,中国空间科学学会、中国宇航学会理事,清华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多所名校的兼职教授。 陈文蔚,男,1921年出生,1943年毕业于经济系,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1948年受聘任教于美国著名文理学院玛瑞塔学院(Marietta)经济系,武汉大学兼职教授,国务院外国专家局成员。 曾获“海外中山学会”授予的“学贯中西” 奖牌、“全美名人传记协会”颁发的美国荣誉金奖章。 方辉煜,男,研究员,1929年1月出生。 1952 年毕业于物理系。 1957年由防空军调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从事航天事业,主要从事系统总体、系统试验、系统仿真等工作。 历任航天二院总体设计部主任、航天二院副院长、二院科技委副主任、总设计师等职务。 中国系统仿真学会常务理事、《航空学报》常务编委、哈工大兼职教授。 林宗坚,男,1943年3月出生,1960年至1996年在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习工作,曾任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校长、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院长。 现任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科技委员会主任,中国测绘学会常务理事兼信息网分会主任,中国图像图形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图像图形学会理事长,国家测绘局科技委员会委员,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 王明庥,男, 1932年3月出生,1950年至1953年在森林系就读。 中国工程院院士。 曾任南京林业大学校长,中国林学会第五、六届常务理事,第七届副理事长。 现任南京林业大学教授兼任国家技术发明奖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林学学科评审组召集人,国家科技奖励委员会林业专业评委会副主任,国家林业局科技委员会常委。 游效曾,男,无机化学家,1934年1月出生。 1955年获武汉大学学士学位,中国科学院院士。 现任南京大学配位化学研究所名誉所长,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化学组评委,《无机化学评论》国际编委,《中国科学》化学部编委,中国化学会《无机化学学报》主编。 第三届杰出校友 18人 2003年陈东升,男,泰康人寿保险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金融保险专家。 1983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系,96年获博士学位。 范云六,女,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中国工程院院士。 生物学家。 国际水稻遗传工程委员会委员,亚洲植物技术中国项目负责人,国家科技奖励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审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组成员。 195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农化系。 付向东,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细胞与分子医学系教授、美国先进科学协会会员,RNA协会会员、白血病与淋巴癌协会委员、美国生物医学科学RayWu协会会员。 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病毒学学系。 江元生,男,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化学家。 中国化学会理事、常务理事兼物理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计算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世界理论有机化学家联合会特别理事。 1953年7月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 雷军,男,金山公司总裁。 199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计算机系。 李方华,女, 1956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物理系,现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教授。 著名单晶体电子衍射结构分析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195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物理系。 李京文,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数量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是我国目前唯一一位被评选为“两院”院士的社会科学专家。 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俄罗斯人文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应用经济组副组长,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经济与管理评审组组长。 1951年考入武汉大学经济系,1953年选派留学苏联,毕业于莫斯科国立经济学院,获硕士学位。 李连和,男,深圳市政协副主席,市科协副主席,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办公室主任。 曾任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市科技局局长。 1970年毕业于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水利系。 李锐,男,中组部原副部长。 中共党史专家、毛泽东研究专家、政治家、作家。 历任水利部副部长,电力部副部长、国家能源委员会副主任,中央组织部青年干部局局长、常务副部长,中央委员,中顾委委员。 1934年考入武汉大学机械系,1937年赴延安投身革命。 刘家恩,男,生殖医学专家。 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单精子注射实验室实终身主任,美国马里兰州大巴尔的摩医学中心生育医学中心研究室主任。 1985年在湖北医科大学妇产科专业获医学硕士学位。 刘西尧,男, 1934年考入武汉大学。 前教育部部长,革命家,政治家。 刘先林,男,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博导,研究员。 中国工程院院士。 航测专家。 1962年8月毕业于原武汉测绘学院。 田源,男,中国国际期货经纪有限公司创始人。 中国诚通董事长,实业家,期货、物流专家。 全国青年常委。 199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系,获博士学位。 颜泽贤,男,华南师范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主任。 196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物理学系。 于刚,男,美国德州大学奥斯丁分校迈康管理学院讲席教授。 运筹学家。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物理系。 张明高,男,青岛海洋大学教授、电波传播专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ITU—R电波传播研究组主席。 196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数学系。 张学知,男,华中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组书记。 1969年毕业于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农田水利系。 赵耀东,男,曾任台湾经济部部长、经济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 194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机械系。 第二届杰出校友 10人 1999年张培刚,男,经济学家,华中理工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1934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系。 柯 俊,男,材料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北京科技大学副校长,193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 方 成,男,漫画艺术家,《人民日报》高级编辑,194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 黄孝宗,男,航天科学家,曾任美国航太推进系统公司总工程师,194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机械系。 张效祥,男,计算机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总参58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长,194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电机系。 陈荣悌,男,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教授,天津市人大副主任, 1944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 刘诗白,男,经济学家,西南财经大学名誉校长,曾任西南财经大学校长,194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系。 王梓坤,男,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 195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数学系。 董辅礽,男,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名誉所长,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5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系。 邹节明,男,全国优秀企业家和中医药专家,桂林三金药业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党委书记、集团公司研究所总工程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九届全国人大代表,196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生物系。 第一届杰出校友 7人 1997年黄彰任,男,著名的美籍华人实业家,曾任美国国会顾问、泰国森美实业公司总经理、泰国森美石油公司董事长、新加坡石油公司董事长。 1938年毕业于武大土木工程学系。 端木正,男,著名的法学家,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1942年毕业于武大政治学系。 钟期荣,女,著名的法学家,香港树仁学院校长,香港特别行政区推委会委员,香港基本法咨询委员会委员,港事顾问。 1944年毕业于武大法律学系。 欧阳予,男,著名的核反应堆及核电工程学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 1948年毕业于武大电机学系。 王佛松,男,著名的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八届全国人大常委,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1955年毕业于武大化学系。 庹震,男,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经济日报》副总编。 1982年毕业于武大经济学系。 陆长生,男,全国外经贸优秀企业家,中国出口商品基地建设上海公司总经理。 1982年毕业于武大中文系。

科学小院士的科学创新方面的事迹 速!!!!!

自1999年始,南京市向全国少年科学院推荐了四批,共16名全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 其中1999年全国少年科学院表彰了首届13名小院士,南京2位;2000年全国少年科学院表彰了第二届104位小院士,南京4位;2005年全国少年科学院表彰了第三届50名小院士,南京3位,另有3位获提名奖;2006年全国少年科学院表彰了第四届40位小院士,南京7位,另有2位获提名奖。 叶波,女,1987年1月出生。 首届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第六届全国十佳少先队员。 现为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二年级学生。 叶波同学1993年就读于南京凤凰街小学,在小学六年里,她年年被评为校三好学生,五年级时担任校少先队大队长,六年级时又兼任校第二届娃娃创造科学院院长。 她爱好广泛,组织能力、语言能力强,多年坚持练习书法,作文及书法在各级比赛中经常获奖。 她从小就富有好奇心,热爱科学,勇于创新,对发明创造充满兴趣。 她有一本“创造日记本”,把平时发现的一些物品的缺点记录在本子里。 她曾经发明了“毛笔画线架”、“防风衣架”、“用脚开启的坐便器盖”、“脚踏门铃”等作品。 她最好的一件发明作品是在小学四年级时发明的“幼儿安全剪刀”。 该剪刀在1997年参加江苏省第九届亿利达青少年发明竞赛时,通过现场答辩和教授评委们的多次询问,获得了九年来省亿利达青少年发明评选活动中唯一的一件小学生发明作品一等奖;接着,又获得了第十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王丹萍青少年发明奖;1998年获第九届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一等奖、高士其科普大奖——青少年发明奖;香港世界华人发明博览会青少年优秀奖;2002年,获第一届中国少年儿童海尔科技三等奖。 1999年2月,叶波当选为“中国少年科学院”首届小院士,同年10月她又被评选为第六届全国十佳少先队员,并被选为十佳代表,受到胡锦涛同志的接见。 王茜, 女,1989年4月出生。 首届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营式上代表全国与会1000多名少年儿童进行交流发言,现在南京第二十九中学读高中。 王茜同学曾在南京市栖霞区江嵊小学担任少先队大队长及江嵊小学少年科学院院长,她曾多次被评为校三好学生,并被评为校级、镇级、区级、市级“优秀少先队员”,并授予“雏鹰奖章”。 她热爱思考,善于发现,从小热爱科学,爱动脑筋,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1998年,由她组织的《大白菜根穴施肥与叶面施肥对比试验》及《桃树高位嫁接试验》两个项目分别荣获江苏省第四届青少年生物百项科技竞赛二等奖及南京市生物百项科技竞赛一等奖,99年8月份在中国少科院首届创新夏令营创新竞赛中荣获创新一等奖,2000年8月在上海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福利会批准,荣获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唯一的国家级奖学金——宋庆龄奖学金证书,并被授予宋庆龄奖学金金质奖章。 王茜不仅在科技创新活动中成绩突出,而且学习优异,是一个德、智、体、劳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赵建堃,女,出生于1988年8月,第二届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第一届南京市少年科学院理事会小理事。 赵建堃同学在南京林业大学子弟小学接受了全面的素质教育,学习认真刻苦,成绩优异,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及“优秀少先队员”。 曾任南林大“娃娃环境学院”小院长,历任小队委、中队委和大队文娱委、大队长。 曾担任学校“红领巾广播站”首席播音员,“娃娃环境学院”讲解员。 她热爱科学、善于思考、敢于实践,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 作为“娃娃环境学院”小院长,她利用南林大的科技资源优势,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组织同学们开展各项科技活动。 如与同学们一起开展小课题研究,小论文《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丹顶鹤越冬生态调查》荣获南京市一等奖和江苏省二等奖。 她积极参加爱护环境及爱鸟护鸟宣传。 与同学主持的《与动物交朋友》曾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星星火炬》及《小星星》播出。 罗莹,女, 1989年5月出生。 第二届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现在南京市29中高二年级就读。 罗莹同学小学六年就读于南京市凤凰街小学。 在小学读书期间,她曾担任两届少先队大队宣传委工作,1999年担任校“娃娃创造科学院”院长。 她学习勤奋努力,各科学习成绩都很优秀。 她工作积极主动,班级黑板报和学校大队部的宣传橱窗旁,同学们经常会看到她在忙碌。 她从小喜欢绘画,在绘画竞赛活动中多次取得优异成绩。 她还积极参加科技活动,爱思考,动手能力强。 1999年,罗莹同学发明了一种《卫生清扫车》,把扫地、撮脏、装袋一次性完成,省力、卫生、方便。 该作品在第十二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上荣获金奖和光华青少年科技发明奖;在中国少年科学院首届创新夏令营创新设计竞赛中,罗莹同学创新设计方案获得了创新一等奖;2002年获第一届中国少年儿童海尔科技三等奖。 范馨,女,出生于1992年。 第二届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 现就读于南京市第一中学。 范馨同学童年时生活在玄武湖畔药物园内。 父亲是园林工程师,母亲是幼儿教师,很小的时候,父母亲就很注重对她进行科学方面的启蒙教育。 从事园林工作的父亲几乎每天都让她在公园里观察花、草、鸟、虫、鱼,触摸各种植物,使她对清新优美的大自然有了直接的接触和感知,诱发了学科学、了解大自然的浓厚兴趣。 范馨同学小学就读于南京市双塘小学,在老师的系统指导和悉心讲解下,她和她的同学们学着认识植物,捕捉昆虫,观察鸟类,参加科学馆,做动植物标本,开展“爱鸟周”活动等。 她的房间里有“实验角”,阳台上有“自然角”。 通过实际操作和系列活动,她学会了观察、记录,并试着攥写科普小论文:《可爱的蚕宝宝》、《摇尾巴的小蝌蚪》、《不会游泳的丑小鸭》、《会爬高的牵牛花》等,其中《南京市双塘小学的植物调查报告》荣获江苏省第十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学论文二等奖。 一系列的活动养成了范馨勤思考、重创新的习惯。 范馨同学三年级时发明了“易撕胶带”,参加第十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发明创造一等奖。 运用逆向思维发明的《推拉式自动擦字黑板》获得第十二届江苏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发明创造二等奖。 范馨同学是一个较全面发展的学生,她喜欢唱歌、绘画、书法、电脑、摄影。 她担任过大、中队干部,学校广播站的广播员、学校文艺队的主持人,书法、摄影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少年儿童比赛中获奖,当选区级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 郑晨,女,1988年出生。 第二届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 现就读于泰州姜堰中学。 郑晨同学小学阶段就读于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 该同学品学兼优,发展全面。 自入学以来,多次被评为校、班级优秀少先队员和校三好学生,1999年被评为玄武区优秀少先队员。 郑晨同学学习态度端正,勤学好问,各科成绩优良,语、数、外成绩尤为突出。 她从小热爱科学,对科学活动有浓厚的兴趣。 三年级时参加了校娃娃科学院地学研究所的活动,由于表现出色,四年级便任小所长,带领小研究员进行科学实验活动,连年被评为校娃娃科学院优秀学员。 1999年在专家、老师的指导下,做了“粉煤灰直接复垦初步实验”。 在实验中她勤于思考,追根究底,放弃了许多休息时间,坚持去观察、做记录。 经过努力,该项实验获得了全国生物百项竞赛活动的省市一等奖,国家三等奖。 为北小,为娃娃科学院争得了荣誉。 郑晨同学2001年考入南京市第一中学,任班级学习委、文艺委,多次被评为优秀学生、三好学生。 秦湘云,女,1991年10月出生。 第三届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江苏省十佳少先队员。 现在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初三年级就读。 秦湘云同学小学六年就读于南京市凤凰街小学。 她聪明、活泼、爱思考。 她积极参加学校科技兴趣小组学习,她处处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用挑剔的眼光寻找这些事物的不足,然后记在自己的发明日记里。 她发明的“音叉微动显示装置”获江苏省第十二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第二年,她在“音叉微动显示装置”发明的基础上,又利用激光手电筒的光点放大功能,制作了第二个发明作品“物体微小形变展示器”,该作品获江苏省第十三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第十七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乐高科学奖;2002年获第一届中国少年儿童海尔科技三等奖。 2003年被评为江苏省“十佳少先队员”。 张璐女,1990年6月出生。 第三届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第一届南京市少年科学院小院士。 现在南京市文枢中学高一年级就读。 张璐同学小学六年就读于南京市凤凰街小学,在校期间一直担任少先队中队学习委工作,2001年担任校娃娃创造科学院院长工作。 她学习勤奋努力,各科学习成绩优异,从小爱动脑筋,总爱问为什么,她的奇思妙想本里有厚厚一沓的“金点子”。 因此,在南京市少先队组织的“金点子”创新活动中她获得了二等奖。 她在学校组织的科技发明活动中同样有不俗的表现。 她发明的“透明雨披帽”获得江苏省第十二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她的另一件小发明“健身按摩衣”获第十一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2002年获第一届中国少年儿童海尔科技三等奖;科幻画《二十一世纪机器人》获江苏省第十一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 王觉,男,1990年6月出生,第三届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南京市十佳少先队员。 现任南京外国语学校初三(9)班班长。 王觉同学,在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度过了愉快的6年,多年被选为班长,是老师的小助手。 他发展全面,学习成绩优异,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 在小学阶段,他热爱科学,爱动脑筋,在老师的指导、家长的支持和自己的不懈努力下,他的创新设计连续两年获得第十三、十四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王觉同学爱好广泛,发展全面。 他还获得江苏省青少年奥林匹克计算机信息技术竞赛三等奖;南京市优秀少先队员称号;“译林杯”英文书信大赛小学组优秀奖;北京东路小学首届英文演讲比赛一等奖;北京东路小学“娃娃电视台”优秀主持人等荣誉。 2003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南京外国语学校日语班。 在南外老师的精心教导下,他的学习成绩总在日语班前三名。 他先后获得:江苏教育出版社主办的第二届数学学习“时代之星”实践与创新论文二等奖;中国校园文学“新人杯”作文大赛三等奖;南外第19届艺术节最佳主持人、2004年度南外礼仪风采大赛最佳风度奖;2004年度《周恩来奖学奖》荣誉奖;2004年度南外“年级五十佳”称号。 他的伟大理想是:将来做一个对人类社会有贡献的人。 石尔秋,女,出生于1991年。 第三届中国少年科学院提名。 现就读于南京外国语学校。 石尔秋同学小学就读于南师附小。 她从小就勇于探索,勤于思考,敢于创新。 历时三年研究发明的“电脑红绿灯”,在“2002年中国少年海尔科技奖”的评选中获得江苏省唯一的一等奖,成为全国10名一等奖中的第1名,受到了市领导的高度评价。 在学习上,石尔秋也是名列前茅,她连年被评为校“三好学生”。 三年级时,她的《基因药果树》获得“南京市小学生‘金点子’征文”一等奖。 她带领的“星星”小队被评为南京市“优秀雏鹰假日小队”。 陈一川,男,出生于1995年7月。 第四届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第二届南京市少年科学院小院士。 现就读于南京市北京东小学。 陈一川同学最大的特点是热爱科学,思维灵活,对生物、军事、历史等充满兴趣和好奇。 南京古生物所的古生物化石、紫金山上的动、植物、日照海滨的野生动物及珍珠河水的污染、南京的古桥等,都引起他观察研究的浓厚兴趣,先后写了13篇科技小论文,很多论文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并多次获奖。 他的另一大特点是动手能力强,勤于思考,尤其喜爱模型制作。 从二年级起,他就被破格吸收为北京东路小学娃娃科学院模型所成员,参加了许多模型比赛,在学校老师指导和自己的努力下,先后获得江苏省航模比赛一等奖、三等奖、南京市二等奖、三等奖等名次。 他设计制作了“打不爆车胎的安全打气筒”等小发明。 其中,“打不爆车胎的安全打气筒” 参加了2006 年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成果展,目前正在申请国家专利。 陈一川同学品学兼优。 他曾被评为优秀少先队员、多次被评为“读书小状元”、“校园小书迷”、“十好之星”等。 四年级起担任校娃娃科学院的院长助理、娃娃科学院模型所所长,他多次协助老师举办学校“科技月”活动,使同学们一起体验科学的乐趣;他还被聘为玄武区少科院理事。 掌握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使自己的祖国繁荣、强大,是他学习的动力和目标;在科学的海洋中,去尽情地体验发现和创造的快乐,是他永恒的追求!黄闽羚,女,出生于1992年11月,第四届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南京市十佳少先队员,江苏省十佳少先队员。 现就读于南京市二十九中致远中学初一(2)班 黄闽羚同学小学就读于南京市凤凰街小学。 正是在学校浓烈的科技氛围熏陶下,渐渐爱上了科技,参加了学校科技兴趣小组。 在小学四年级时,她有了第一项小发明“可计数双钉订书机”,获得第十四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江苏省第十四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和光华青少年科技发明奖。 第一个发明取得成功,进一步激发了她对科技发明的兴趣。 后来,在老师的辅导和帮助下,又完成了四项小发明和一项创新设计方案,获得了四项国家专利,并在各级科技竞赛中获得了全国金奖、光华奖、海尔科技奖等二十多项科技奖项。 2005年5月,她被评为“南京市十佳少先队员”,并作为十佳代表在大会上发了言;2005年8月,被授予“第二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2005年10月,被江苏省少工委授予“四星雏鹰奖章”。 参与科技创造活动,并没有影响黄闽羚的文化学习,相反在学习上她的思路更开阔,思维更活跃。 学习成绩一直在学校名列前茅,多次被评为“学习好标兵”、“校三好学生”、“区三好学生”和“区十佳少年”。 她的兴趣广泛,曾多次参加作文、数学、绘画、古筝、舞蹈等比赛表演活动,获得了不少优秀奖项。 陈翰松,男,出生于1994年11月12日。 第四届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第二届南京市少年科学院小院士。 现为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六年级学生。 陈翰松同学聪明活泼、热情大方、学习认真、成绩优异,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同学眼中的好伙伴,多次被评为校优秀少先队员。 读课外书籍是他的一大爱好,这些书籍不仅给了他知识,更激发了他对科学的热爱,尤其是对机器人活动的喜爱到了痴迷的程度。 在学校、老师、同学和家长的支持和帮助下,该生先后获得了南京市机器人FLL工程挑战赛的二等奖,江苏省机器人FLL工程挑战赛的冠军。 去年7月在西安举行的“第五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陈翰松和他的搭档大胆设计,团结合作,积极应变,克服重重困难,临场发挥得淋漓尽致,荣获金奖,为琅小的科技教育铸造了新的辉煌,为南京的小学生在全国机器人大赛中赢得了首枚金牌,实现了“零”的突破。 同月他设计的邮票在江苏省青少年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活动中,被评为二等奖。 今年1月,他设计的“我的小小发电站”获“英特尔求知计划全国海报创作大赛”小学组入围奖。 该生不仅在科技活动方面有突出表现,他还是是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他写了一手好字,书法作品先后在全国、省、市比赛中多次获奖;2006年“桃李杯”数学竞赛中荣获一等奖。 陈天禅,男,出生于1994年5月23日。 第四届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 现为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六(二)班副中队长兼升旗手。 陈天禅同学从小兴趣广泛,性格开朗活泼,善于与人交流,有很强的组织能力。 在学校经常组织小剧社,自编、自导、自演,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 他学习成绩优秀,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五星队员和优秀队员的称号,是一个得、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 陈天禅同学综合能力很强,尤其喜爱数学、英语,2005年11月代表琅琊路小学参加南京市英语口语大赛,荣获二等奖;2006年参加南京市冬令营数学竞赛,获一等奖;2005年7月参加江苏省为纪念郑和下西洋的邮票设计比赛,获一等奖。 他 喜欢看各方面的书,特别是科技、科幻题材的作品。 通过看书,也激发了他的动手能力,经常做些小制作、小发明。 2003年在南京市“改陋习、树新风”活动中获青少年电脑动画比赛一等奖。 2004年在南京市青少年奥林匹克信息技术应用竞赛中获二等奖。 2005年在南京市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获一等奖。 2005年5月参加江苏省机器人大赛荣获冠军。 同年7月代表江苏在西安参加全国机器人大赛,获得金奖,为南京首次获得FFL机器人工程挑战比赛冠军立下了汉马功劳。 陈天禅从小就有做外交官的志向,他曾去过德国、法国、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瑞士、荷兰、泰国、日本等十几个国家,每到一个国家,他都积极和当地的人们交流。 在国内也经常和来自各个国家的朋友交流。 2005年7月代表江苏参加在日本第17届亚太地区学生交流会议。 2005年11月还受到奥地利weite welt儿童杂志的专访。 他的伟大理想是:将来成为一个世界的和平使者。 陈艺文,女, 1992年1月出生,第三届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提名,第四届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现就读于南京玄武外国语学校初二(B)班。 陈艺文6年小学时光是在南京市光华东街度过的。 她一直担任班长、中队长,兼学校少先队大队长和学校“人与植物”少科院院长职务,是老师的得力小助手。 她品学兼优,多次被评为白下区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 并于2003年5月被评为南京市优秀少先队员, 2004年10月被评为南京市学习之星。 她兴趣广泛,才艺双全。 美术、征文获过国家、省、市、区级奖励。 她热爱科学,2004年在全国少年儿童“科技之星”科普知识竞赛中,荣获一等奖;参加第十四、十五届金钥匙科技竞赛,荣获个人一、二等奖;所写的六篇小论文一篇获全国第十七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论文三等奖,三篇连续获江苏省第十三、十四、十五届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两篇获南京市优秀论文二、三等奖。 2004年5月,她以自己良好的综合素质,被南京玄武外国语学校优先录取。 在老师的关心和指导下,她在健康地成长。 担任班级的副班长和文艺委,班级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初一到现在,以各门功课全优的好成绩,一直名列年级前矛。 今年4月,参加CCTV“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进入复赛。 2005年4月,《淡薄名利,拥有平凡——读〈难得平常心有感〉》,参加中国校园文学“新人杯”作文大赛,获“希望之星”奖。 陈艺文有个美好的愿望,希望今后能成为一名科学家,用智慧去探索科学的奥妙,用科学造福人类!陆璇,女,1996年8月出生。 第四届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 现就读于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四年级,任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少年科学院发明创造研究所所长。 陆璇同学从小爱看书、善思考。 她在通读了由中国少年科学院、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组编的六本科普丛书后,《地球的保护伞——大气层》一文,对她启发很大,引发了她研究大气层特性的兴趣,同时让她对大气层的特性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查阅了有关大气层的其它科技资料,在科技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撰写了科技小论文《神秘的大气层》。 2004年8月,科技小论文《神秘的大气层》在全国少年儿童“科技之星”科普知识竞赛中荣获一等奖。 2004年,她发明了“防吹翻雨伞”,先后获得:南京市建邺区中小学生科技发明竞赛中一等奖、第十五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光华凌云青少年科技发明奖、江苏省首届未成年人才艺大赛“金钥匙”科技竞赛中二等奖、南京市第十一届中小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江苏省第十七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 2005年8月,她参加在北京举行的首届全国少年儿童创新能力竞赛获得三等奖。 2005年12月,她做了个“错位楼梯” 模型,在南京市第十一届中小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上荣获一等奖;2006年5月,获江苏省第十七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周醒驭,男,出生于1992年,第三届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提名,第四届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 现就读于南京树人国际学校初二年级。 自2002年至今,在老师的辅导和帮助下,共完成了七项发明创造, 五项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证书。 他连续四年参加了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年获一等奖,一年获二等奖。 先后获得2002年中国青少年海尔科技希望奖和第十四届中国发明展览会银奖,第一届全国少年儿童“科技之星”科普知识竞赛一等奖。 2004年8月, 他获得了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的最高奖—首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陈至立部长和邓小平同志的女儿邓楠亲自为他颁发了奖杯和证书。 2004年11月被团市委、市少工委聘为南京青少年“科学小博士”系列活动形象代言人。 发明既开拓了思路,又促进了学习。 在小学里,他每年被评为校“三好学生”,2003年被评为区“三好学生 ”。 他获得第四届南京市小学智力数学冬令营二等奖,南京市首届“好家长”杯作文大赛二等奖,被南京树人国际学校提前录取。 进入树人学校以后,尽管学习任务比较重,但他依然在学习之余热衷于他的小发明,完成发明作品三项,获得专利一项。 他被评为校三好学生和文体标兵,2005年获江苏省中学生数学夏令营三等奖。 他的理想是成为一名人类基因研究工作者。 王锦程,男,1994年9月出生, 第四届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提名、第二届南京市少年科学院小院士。 现在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五年级就读。 王锦程同学爱好广泛,喜欢读书,音乐,英语,数学和手工制作,学习成绩优秀,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学习标兵。 他从小就对电脑有特别的兴趣和爱好。 一年级开始接触计算机,并能熟练使用WINDOWS 98操作系统;二年级开始学习计算机编程语言;能熟练使用Flash动画设计软件、Photoshop图形设计软件、Word文字处理软件。 三年级开始学习Visual BASIC计算机编程,成为江苏万和计算机培训中心接收的年龄最小的一名学员;四年级开始学习QBASIC编程;五年级开始学习Free Pascal编程。 现在已能熟练使用Visual BASIC、QBASIC、Free Pascal三种计算机高级语言编写计算机程序,并开始深入学习数据结构和算法设计方面的知识。 几年来,在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不懈努力下,王锦程同学也取得了许多的成绩和奖励。 2004年9月,他与来自南京市多所大学的大学生一起,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VB的考试,在两轮考试中,取得了笔试86分、机试满分的优异成绩。 2004年9月,他参加了2004年江苏省信息学竞赛小学组(QBASIC)比赛,荣获江苏省小学组三等奖。 2005年8月,他参加了江苏省信息学竞赛小学组(QBASIC)比赛,荣获江苏省小学组程序设计一等奖。 汪露凝,女, 1993年10月出生,第四届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提名,现任南京市玄武区宇花小学六(1)班班长。 汪露凝同学品学兼优。 她热爱祖国、诚实守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 在学习上从小就表现出很强的求知欲,她上课认真听讲、勤于思考、积极发言,课后喜爱翻阅课外书籍并能经常提出问题。 她在校先后担任班长、中队长、副大队长、校广播员等职,是老师的得力助手。 能协助老师管理班级和组织大队活动,能及时准确地传递广播信息;她学习成绩优良,始终处于班级甚至年级的前列,从2001年开始,连年被 评为校“三好学生”,并先后荣获后宰门街道“十佳少年”、玄武区“十佳少年”和玄武区“三好学生”称号。 露凝同学兴趣广泛。 她爱好航模科技,多次参加省、市、区组织的航模竞赛活动,并取得了“省比赛二等奖”、“市比赛三等奖”、“区比赛一等奖”等优良成绩,平常爱钻研、勤动手。 她爱好体育,身体素质良好,从小就喜爱各种体育活动,经常代表学校参加街道、区、市组织的球类、田径等体育竞赛项目,尤其在垒球比赛中多次获一等奖并被评为玄武区“阳光少年”。 她爱好写作,多次参加省市组织的科普论文比赛并获得奖项。 她爱好英语,参加剑桥、博亚等英语学习,获“紫金杯”三等奖和“博亚杯”二等奖。 她爱好舞蹈,2001年8月参加全国少儿民族舞蹈展演表演,荣获一等奖。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uaibao/14949.html
同比增长44% 阿里影业2024财年收入50.36亿元
300861 美畅股份 股票行情快报 5月30日主力资金净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