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比增长44% 阿里影业2024财年收入50.36亿元

鞭牛士 5月30日消息,阿里影业发布2024财年业绩,受益于电影和演出行业的蓬勃发展及业务结构的多元化布局,截至2024年3月31日,阿里影业实现收入约人民币50.36亿元,同比增长44%;经调整EBITA连续4年实现盈利,盈利约人民币5.04亿元,同比增幅61%。

另外,阿里影业电影投资制作及宣发收入约人民币20.72亿元,同比增长69%;电影票务及科技平台收入约人民币9.2亿元,同比增长76%;IP衍生品及创新业务收入约人民币10.53亿元,同比涨幅9%。

报告期内,阿里影业共参与出品、发行影片超60部,其中主宣发项目近30部、自制及合制项目6部。与此同时,电影投资制作待映项目超50个,版权及开发项目超30个。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11月30日,阿里影业完成了对大麦的重大收购。

业绩公告显示,报告期内,大麦在票务代理领域占据市场显著领先优势,周杰伦、五月天、薛之谦、林俊杰、张杰等演唱会头部项目覆盖率接近100%,业务交易总额(GMV)高速增长,同比增幅逾500%。


阿里营业额2021

5月26日晚间,阿里巴巴集团公布了2021财年第四季度(对应2023年第一季度)和2022财年(对应2021年4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的业绩。

2022财年,阿里巴巴集团总营收8530.62亿元,同比增长19%,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利润1363.88亿元,同比下降21%。2022财年第四季度营收为人民币2040.52亿元,同比增长9%,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利润为人民币197.99亿元,同比下降24%。

在用户方面,在截至2023年3月31日的12个月中,阿里巴巴集团在全球拥有约13.1亿活跃消费者,每年净增1.77亿,其中中国消费者1.13亿,海外消费者6400万。

财报公布后,阿里巴巴美股上涨近8%。

“本季度,集团圆满完成了服务中国10亿活跃消费者的既定目标,实现全球商品年度交易额8.317万亿元人民币。虽然宏观环境挑战对供应链和消费者欲望有一定影响,但集团一直专注于通过能力建设为客户创造价值。”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表示,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坚定实施多引擎增长战略,加强数字化商业基础设施建设,聚焦高质量增长。

中国零售业务的直销和其他收入增长了43%

从营收部门来看,2022财年全年营收占比最高的是中国业务。2022财年,阿里中国业务收入为人民币5927.05亿元,同比增长18%,占总收入的37%。

2021财年第四季度(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零售业务收入为人民币1359.47亿元,同比增长7%。其中,客户管理收入同比保持稳定,主要是由于淘宝和天猫的线上实物商品GMV(不含未付款订单)同比下降。财报显示,本季度,GMV1月和2月总增长持平,但3月GMV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出现下滑。

关于GMV在4月和5月的变化,张勇在财报会议上回答分析师提问时表示,今年4月GMV有10%的下降。从5月的最后一两周开始,随着快递的恢复和沪上疫情的缓解,GMV开始逐渐复苏,但整体消化之前的(下滑)仍需要时间。同时,商家已经在为618做准备,所以5月份会有好转的迹象。

(第四季度主要业务板块业绩)

稳定的物流和供应链是业务复苏的关键。

在张勇举行的分析师电话会议上,有人说消费的复苏和增长主要取决于两种力量。一方面,业务继续运营,包括稳定的物流、商品和供应链;另一方面,消费需求和信心的恢复,包括用户对未来收入的预期,可支配收入的稳步增长等。特别是除基本生活、必需食品、家庭日用品以外的非必需物品能否恢复到原来的消费状况。

谈及如何促进消费尽快恢复,张勇说:“在疫情形势下,企业经营的持续稳定是所有企业共同的核心关切。在疫情不确定的情况下,可以有确定性地保证供应链和物流的稳定和顺畅,使业务稳定运行,更好地恢复消费者的情绪和意愿。”

张勇表示,目前,消费者在平台上的访问和活跃度仍然稳定,但在不同类别中,消费意向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中,时尚服装和消费电子产品需求下降;食品、快餐等基本生活必需品消费意愿明显增强;健康、健身服装、户外等新兴品类增长迅速。

此外,张勇还表示,近期,国家通过多种方式释放了稳经济、稳就业、保民生的强烈信号,包括昨天全国稳定经济市场电视电话会议确定的6个方面33条稳定经济的政策措施。提到的促进消费,打通物流和供应链,和阿里巴巴的业务有很大关系。“作为平台企业,作为实体经济的一部分,我们在为稳经济、促就业、保民生做出努力。

阿里云13年来首次年度盈利。

数据显示,阿里云的营收规模从2015财年的12.71亿增长到2022财年(2021年4月至2023年3月底)的745.68亿,8年增长了57倍。

2023年第一季度,在抵消跨板块交易影响后,云业务收入为人民币189.71亿元,同比增长12%。增速放缓,主要反映经济活动放缓,中国互联网行业客户需求疲软,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导致部分混合云项目延迟交付。

对于最近一个季度云业务增速放缓,张勇在分析师电话会议上表示,近期确实面临挑战,但从未来云计算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来看,它仍然是各行各业走向数字化运营的技术设施,行业前景非常广阔。张勇强调,抓住这个增长机会的关键是如何与这个行业融合。阿里必须与所有行业的SaaS服务提供商和生态伙伴合作,探索这样的行业机会,并形成基于行业的云产品和解决方案。

除了中国业务和阿里云,2022财年阿里巴巴集团第三大业务板块是国际业务板块,同比增长25%至人民币610.78亿元,占总收入的7%。

(2022财年主要业务板块业绩)

其中,2008年国际零售业务收入为人民币426.68亿元,较2021财年增长24%,主要来自Lazada的收入增长;批发业务收入为人民币184.1亿元,同比增长28%,主要由于平台付费会员平均收入增加,付费会员数量增加,跨境业务相关增值服务收入增加。

此外,本地生活服务收入434.91亿元,同比增长23%,占总收入的5%。本地生活服务主要包括基于位置的服务,如饿了么、高德、飞猪、淘鲜达等。

新秀收入461.07。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占总收入比例为5%;数字媒体及娱乐业务收入为人民币322.72,同比增长3%,占总收入比例为4%;创业业务及其他收入为28.41亿元人民币,占总收入比例1%。

相关问答:

相关问答:开一个阿里巴巴店铺,需要多少钱才能正常运作?

揭秘玩转阿里巴巴店铺,你可能不知道的付费项目 !今天给大家详细讲解,玩转一个阿里巴巴店铺一年大概投入费用情况:

首先年费,全国年费6688元/年,过往有2300,2800,1688,3688,在2016年7月份全部调整为6688元/年

2:保证金,3000元

3:推广费,P4P广告费,3000元充值(站外推广,还会涉及到一个站外推广费,做搜索推广,行业网站推广,软文推广)

4:代运营费用a-仅仅店铺装修类型,4000-5000元较多,服务有些差异化,整体在元以下b-全年代运营类型,-这个区间,以,,,为最多c-收取提成点,3-5%

5:拍照费用按款拍照,一个款拍6-8张图片,收费40-60元外景,模特,视频另算费用

6:种菜每单5-12块成本

7:招人费用美工:3500-4000元,运营5000-8000元,售后3000-4000元,客服售前售后加起来最少2个不能再少了,最多8个够用了吧?按均价底薪3500(含社保1000支出)就是7000—;一年就是—.

8:阿里巴巴平台活动押金比如伙拼元,活动结束可退回

9:实力商家费用元/年,保证金元

10:工业品牌站费用元/年,保证金元

11:KA商家充值50W,100W,或100W以上。

12:厂货通,收取商家8%提成点,渠道3%,阿里5%

13:天天特卖工厂店,收取商家8%提成点,渠道3%,阿里5%

14:深度验厂 8800元

15:直播卖货,收取10-30%抽佣不等

16:阿里企业采购数字化解决方案售价:38W/年

最后:上面的预算当然并不一定全部投入进去才能把店铺做好,基础的年费和买家保障是很有必要的,这笔钱是必须要花的,如果希望能够在平台发展越来越好的话,就需要花费一定的钱

中国的企业在世界5OO强中有几个?都排第几?

最新一期《财富》杂志公布了2007年全球500强名单(完整榜单),沃尔玛重新夺回了榜首宝座,中国(包括内地、香港和台湾)共有30家企业上榜。

2007年全球500强的排名依据是2006年企业营收。最终结果显示,沃尔玛以3511亿美元营收超越埃克森美孚,重新夺回了榜首宝座。不过,得益于石油价格的上涨,石油相关公司在排行榜中的表现依然抢眼。在排名前十位的企业中,有六家为石油公司,还有三家为同石油有着紧密联系的汽车厂商。受这一趋势的影响,中石化的排名也攀升至第17位,这是中国公司首次进入前20强。

全球500强2006年总营收接近21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04%;净利润为15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59%。虽然营收和净利润的增长速度低于一年之前,但7%的利润率却是最高水平。石油公司垄断了前十强,前二十五强则是“金钱”的天下,共有10家财经服务公司入围,由荷兰ING集团(第13位)和美国花旗集团(第14位)领衔。

在亚洲企业中,排名最高的是日本的丰田汽车,位列第6位。中国共有30家企业上榜,其中内地22家,香港2家,台湾6家。在内地企业中,排名前三位的依次是中石化、中石油和国家电网;两家香港企业为和记黄埔和怡和集团;台湾企业排名前三位的依次是鸿海精密、中油公司和国泰金融

附:上榜中国公司

公司排名营收(亿美元)

中石化

中石油

国家电网

鸿海科技(台湾)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移动通信 180

中国人寿保险 192

中国银行 215

中国建设银行 230

中国南方电网 237

中国电信 275

中国农业银行 277

和记黄埔(香港) 290

中国中化集团 299

宝钢集团 307

中油公司(台湾) 327

中国铁路工程集团 342

国泰金融(台湾) 343

中国铁路建设集团 384

中国一汽 385

中建国际 396

上海汽车 402

中粮集团 405

华硕电脑(台湾) 427

中国五矿集团 435

广达电脑(台湾) 447

台塑石化(台湾) 456

怡和集团(香港) 457

中海油 469

中远集团 488

《财富》世界500强榜单发布,碧桂园排名靠前,碧桂园的发展现状怎么样

美国《财富》杂志 7月12日公布了最新全球企业500强排行榜,美国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以3399亿美元的营业收入取代连续4年蝉联榜首的美国连锁零售商沃尔玛公司成为全球最大企业。沃尔玛屈居第二,营业总收入为3157亿美元。排在第三至第十位的全球公司分别为英荷壳牌石油、英国石油、通用汽车、雪佛龙、戴克汽车、丰田汽车、福特汽车和康菲石油。

500强迎来丰收年

《财富》杂志这次是根据去年的营业收入对全球企业500强进行排名的。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为全球企业500强创造了良好的增长环境。对大多数企业500强来说,2005年可以说是一个风调雨顺的丰收之年。在过去一年中,全球企业500强的利润增长30%,总营业收入高达189万亿美元,相当于世界各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如今,进入《财富》全球企业500强的争夺非常激烈,想跻身其中并非易事。今年全球企业500强中最后一家为美国的耐克公司,其营业收入为1374亿美元,比上一年全球企业500强的最低入围门槛的1243亿美元又增加了131亿美元。

全球企业500强企业来自32个国家或地区,代表着50多个行业。全球企业500强数量的增减和名次的变化体现了有关国家经济实力的升降。美国仍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拥有170家全球最大企业,约占全球企业500强的三分之一强。日本经济实力今不如昔,只有70家企业入围全球企业500强,比去年减少了11家。英国和法国各有38家企业进入全球企业500强,显示这两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不相上下。

中国企业排名上升

2006年度全球500强公司名单,共有22家中国企业进入世界500强,其中中国内地公司19家,台湾地区公司两家,香港地区公司一家。此外,中国建筑企业也首次亮相世界500强。

在中国内地的上榜企业中,中石化由31位升至23位,稳居中国企业之首,也取得中国公司在世界500强排行榜上的最好名次。其他排名进入前百位的中国企业有国家电网公司,从40位升到32位;中石油从46位升到39位。

最新进入世界500强的4家中国企业中,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排名441位,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和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分别位列485位和486位。这也是中国建筑企业首次亮相世界500强。上海汽车工业集团在500强名单之列,排名475位。

排名

名称

行业

收入

中国石化

炼油

国家电网

电力

中国石油天然气

炼油

中国工商银行

银行

中国移动通信

电信

鸿海精密

电子

中国人寿

保险

中国银行

银行

和记黄埔

多元化

中国南方电网

电力

中国建设银行

银行

中国电信

电信

宝钢集团

金属

中化集团

贸易

国泰金融控股

保险

中国农业银行

银行

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

工程建筑

中粮集团

贸易

一汽集团

汽车

上汽集团

汽车

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

工程建筑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

工程建筑

在新的500强名单中,美国炼油企业埃克森美孚以3400亿美元的收入一举超过沃尔玛,成为500强之首。

石油企业独占鳌头

全球企业500强的评选结果表明,过去的一年是大型石油公司大丰收的黄金之年。石油行业如今是全球最赚钱的行业。全球石油需求旺盛使得油价一涨再涨,石油行业的巨无霸个个赚得盆满钵溢。石油企业在全球企业500强中的排名大幅上升。在全球营业收入最高的十大企业中,欧美石油公司就占据了一半。埃克森美孚石油去年的营业收入增长了26%,利润猛升到361亿美元,创下了历史新高。

美国两家石油公司———雪佛龙和康菲石油如今也已挤进了全球十大企业的行列。雪佛龙并购尤尼科石油后规模迅速扩大,一跃成为全球第六大企业。康菲石油则将通用电气挤出了全球十大公司的行列。通用电气是10年来第一次被挤出全球十大公司之列。排名第367的俄罗斯国有的罗斯纳夫特石油公司持有世界最大的石油储藏,其营业收入和利润在过去一年中分别增长4倍和5倍。

奥本海默基金管理公司石油行业分析师法德尔指出,这些石油公司的经营状况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好过。

汽车企业排名下滑

世界四大汽车公司虽仍留在全球十大企业之列,但名次已被后推。四大汽车企业去年总体业绩平平,总体营业收入仅增长4%。四大汽车公司平均每家的营业收入高达1850亿美元。通用汽车如今仍是世界最大的汽车制造商,是全球第五大企业。同上一年相比,排名第7位的德国戴克汽车和名列第8位的日本丰田汽车去年都下滑一个台阶,美国福特汽车则被挤到第9位。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如果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全球汽车企业可能会很快重排座次,日本丰田汽车到2006年底将会取代通用汽车和戴克汽车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商。

银行金融表现突出

全球企业500强中约有九分之一为银行金融企业,从而筑起全球企业500强的另一道风景线。全球企业500强中的金融企业的利润率完全可以与大宗商品和石油企业媲美,去年的利润增长47%,为有史以来的最大增幅。银行金融公司的营业总收入去年增长24%。美洲银行证券部首席战略分析师托马斯指出,银行营业收入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金属和能源价格的上涨以及借贷大幅增加。

瑞士联合银行金融集团因资产管理业务迅速发展而使去年的利润增长了73%。总部在布鲁塞尔的富通银行和德国德意志银行去年的利润分别增长49%和37%。比利时商业与储蓄银行去年的营业收入增长259%,其排位也由上一年的第236名猛升到第55位。

花旗集团去年在墨西哥、巴西和俄罗斯开设的分行超过了100家,成为全球企业500强中第三大利润最多的企业。美洲银行在2004年购并了第一波士顿金融公司,从而成为全球企业500强中第五大利润最多的企业。韩国国民银行去年的营业收入增长4倍,达到180亿美元。印度国家银行去年首次进入全球企业500强的行列。

传统企业再现生机

今年全球企业500强的排列表明,自然资源对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过去一年,传统经济领域的企业再现生机,表现尤为突出,大宗商品和石油领域的企业在全球企业500强中的名次被大大提升。除大型石油公司外,从事采矿及其他能源生产的企业的利润增长了77%。JP摩根全球股本战略分析师阿比吉特表示,上个世纪90年代,软件、媒体、医疗保健和零售行业是带动经济增长的引擎。如今,这种趋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新兴市场对原材料和能源资源的需求非常旺盛,以致原材料和能源资源类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迅速增长。要是有人预测澳大利亚大型采矿企业BHP公司的市值(去年增长89%)会超过英特尔,人们也许不会相信。然而,现实却让人改变了看法

一汽合资品牌收入占比

《财富》世界500强榜单正式发布,在这个榜单当中碧桂园的排名相当靠前。根据网络上的相关报道,碧桂园在此次500强榜单当中位居139位,可以说取得的成绩是相当不错的。碧桂园在发展的这些年来不断取得进步,总体而言,碧桂园的发展现状是相当的好的。

在网上的相关报道中,碧桂园在2017年的时候已经登上了财富世界500强的榜单,但是当时碧桂园是处于476位。由此可见,碧桂园在5年的时间以内,在500强的榜单当中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碧桂园能够前进了300多位,可以说是非常优秀。对于碧桂园在世界500强榜单上的飞跃进步,国内的相关部门以及社会上的众多企业都对碧桂园投以了敬佩的眼光,并且纷纷决定向碧桂园学习相应的经验。

那么相信很多人都非常的关心碧桂园为什么能够取得这么飞跃的进步?在房地产行业,资金链的强大发展以及企业的经营方式,对于房地产行业的进步来说都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网上的相关数据报道中发现,碧桂园的资金实力可以说是相当的强,连续多年以来碧桂园的利润率都实现了较高的增长,总体的利润也在不断的增加。这对于社会上的许多人士来说,碧桂园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投资选择,而这又进一步的助力了碧桂园经济实力的增长。除此以外,碧桂园在营销方式方面也有着非常值得借鉴的经验,能够采取大众能够接受的方式推进房子的销售。

最后小编对于碧桂园在世界500强榜单中取得了巨大飞跃表示相当的喜悦以及祝贺,同时也希望碧桂园能够再接再厉,不断的提升自身的能力,进一步推动碧桂园房地产的开发,为国家的财政带来更多的贡献。

最新世界500强为什么京东排名139名,而阿里则是182名,你怎么看?

在徐留平掌舵一汽之后,一汽曾罕见地公布了几次净利润。但在2020之后,一年赚了多少钱,又再度消失。不过,在近期2022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上,这一数字得到公布。

榜单内容显示,一汽集团位列第79位,排名下降了13位。该公司2021年营收为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388亿元),同比增加82%;净利润为3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43亿元),同比增加了256%。在今年年初一汽集团公布其销量为350万辆,营收为7070亿元,首次突破7000亿元大关,这与官方数字基本保持一致。

一汽集团在2014-2018年连续5年未对外公布过利润情况。但一汽集团自2004年首度进入世界500强榜单以来,连续18年上榜,据此期间《财富》杂志统计数据看到一汽集团的大概盈利情况。

根据《财富》杂志统计数据显示,一汽集团在2014年营收为亿美元,净利润为4248亿美元,利润率为530%;2015年营业收入为亿美元,净利润为3253亿美元,利润率为517%;2016年营业收入为亿美元,净利润为2411亿美元;2017年营收亿美元,净利润为2856亿美元,净利率为411%。2018年营收为亿美元,净利润为266亿美元,净利率为296%。

这一期间,一汽集团的年销量从万辆上升至超340万辆,销量的增长势头还是比较不错。其未公布利润或与其净利润和利润率下降有一定关系。此前的2008-2012年这五年,一汽集团也经历了一段高速发展期。其销量从150万辆提升至超260万辆;营收从2814亿元提升到亿元,净利润也从刚过100亿元提升到超400亿元。

2019年一汽集团再度开始公布利润,全年销量达3464万辆,同比增长13%;营业收入为6200亿元,同比增长44%;净利润为4405亿元,同比增长22%。2020年,一汽集团全年销量为3706万辆,同比增长71%;营业收入为6960亿元,同比增长127%。当年该公司利润467亿元,同比增长6%。

但《财富》杂志统计数据与上述数据有所不同。《财富》杂志数据显示,2019年,一汽集团营收为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300亿元),净利润为284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92亿元),净利润为318%,位居2020年世界500强排名第89位;2020年营收为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800亿元),净利润为286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93亿元),利润率为284%,位居2021世界500强排名第66位。

从《财富》杂志的数据来看,数据之间存在打架的情况,有分析认为一汽的净利润需要剔除合资公司的外方持股部分的利润,因而会比官方的稍微少一些。从数据来看,一汽集团的赚钱能力还是足以让不少车企感到眼红。而随着一汽集团的利润总额开始提升,其与上汽之间也无意间进入了争夺最赚钱车企的赛跑中。

数据显示,上汽集团2021年实现营业总收入亿元,同比增长5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53亿元,同比增长201%,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92%,较上年增加12个百分点。与一汽集团在2021年的净利润相比,两家车企之间仅相差2亿元。不过,从《财富》杂志的数据来看,上汽集团2021年营收120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亿元),净利润为380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568亿元),利润率为310%,两家车企之间还存在2亿美元的差距。

但在2022年,两家车企的利润可能又要再度受到冲击。今年上半年,上汽和一汽集团都过得尤为艰难。受长春疫情影响,今年3-4月一汽在长春的五家主要工厂全部停工状态,产销量大幅下滑。乘联会数据显示,1-6月一汽大众零售销量为8631万辆,同比下降159%;一汽丰田零售量为3515万辆,同比下降12%;一汽红旗销量为1299万辆,同比下降132%。尽管随着疫情合供应链问题的缓解,以及购置税减免政策的助力,下半年销量有望得到提振,但其想要完成年销410万辆的目标,难度还是有点大。

在上汽这边,情况基本类似。从今年4月开始,上海疫情持续影响上海地区的汽车工业,停产减产长达两个月,上汽旗下的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乘用车等多家车企都受到严重冲击。

《财富》杂志的数据显示,虽然我国上榜的车企数量多,但是盈利能力普遍不高,没有一家净利率超过35%。其中一汽集团净利率最高,仅为33%。上汽集团2021年营收1209亿美元,净利润为3803亿美元,利润率为310%;东风汽车集团营收为亿美元,净利润为144亿美元,净利率为17%;北汽集团营收为亿美元,净利润为318亿美元,净利率为04%;广汽集团营收为亿美元,净利润为607亿美元,净利率为09%;吉利营收为5586亿美元,净利润为1471亿美元,净利率为26%;比亚迪营收为亿美元,净利润为472亿美元,净利率为14%。

榜单中的整车企业中,最赚钱的是梅赛德斯-奔驰集团,利润率高达172%;其次为福特、宝马和雷诺,净利率均在10%以上;而像丰田、Stellantis集团、特斯拉三家的净利率则保持在8%以上。此外,大众净利率为61%、通用为79%、起亚为68%。上榜的7家中国车企净利润之合为117亿美元,不敌大众集团/丰田/奔驰/Stellantis集团/福特/宝马这几家车企的净利润。此外,部分国内车企还存在过度依赖合资品牌的情况。

在“车辆与零部件业”中,有7家中国整车企业上榜,分别为上汽集团、一汽集团、东风汽车集团、北汽集团、广汽集团、吉利和比亚迪。长安汽车的母公司——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位列榜单第315位,但由于其业务板块不止长安汽车,因此不计算在内

阿里巴巴和京东目前是我国电商领域的两大巨头,两者实力都很强,不过在大家的认识当中,阿里巴巴的实力应该会比京东强一些,但是昨天世界500强排名出来了,京东排名在第139位,而阿里巴巴只能排在182位。

看到这可能网友都表示不理解,这跟大家认识有一些差距,难道阿里巴巴实力不如京东吗?事实并非如此。

世界500强是根据企业的营业收入来排名的。

在很多人认识当中世界500强应该是全世界最强的500个企业,但事实并非如此。500强主要是根据上一年度企业的营业收入来排名的,但营业收入多并不意味着这个企业就很强,有些很强的企业并没有参与到世界500强当中。因为世界500强是企业自愿申报的,如果不提供财务报告就不会出现在世界500强排名当中,比如日本三井物产实力很强,之前曾经排在世界500强第一,但是后来他拆分了一些业务,之后有些业务并没有参与到这些500强排名当中。

所以世界500强与其说是企业综合实力500强,不如说是企业的营业收入500强。2018年年京东的营业收入达到了4620亿元,阿里巴巴营业收入只有亿元,相当于阿里巴巴的营业收入比京东少了8516亿元。正因为如此京东世界500强排名比阿里巴巴高是很正常的。

阿里巴巴的营业收入虽然不及京东,但是利润却远远超过京东。

虽然阿里巴巴跟京东都是我国的电商巨头,但是两者的营业模式还是有较大的区别的,京东的大部分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自己的直营,也就是直接卖产品的收入,每卖出一个产品营业收入就会增加。2018年京东的营业收入是4620亿元,这里面服务性收入只有459亿元,相当于直接卖产品的营业收入是4161元。

阿里巴巴则不一样,阿里巴巴并没有直接卖产品,它只提供平台服务,所以这3700多亿营业收入当中基本上都是提供服务所获取的收入,这些收入包括平台服务费,广告费等等。

因为业务模式不同,所以导致阿里巴巴跟京东的利润率差距是非常大的。2018年京东的净利润只有35亿人民币,而阿里巴巴的净利润达到了亿,相当于阿里巴巴的净利润是京东的23倍左右。所以京东的营业收入虽然比阿里巴巴多,但赚钱能力却远不及阿里巴巴,对应的京东所缴纳的税收要远远低于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和京东都有一些业务没有进入到500强营业收入当中。

阿里巴巴和京东目前都是家大业大,发展到一定的规模之后,他们都把自身的一些业务独立出来。比如蚂蚁金服是没有进入阿里巴巴的营业收入当中的,而蚂蚁金服的营业规模也是相对比较大的,比如2017年的税前利润就达到132亿,对应的营业规模至少达到500亿以上了,到了2018年这个营业规模肯定有很大的增长,保守估计及营业收入至少达到600亿以上。

同样京东自己旗下也有一些业务是独立京东本身的,比如京东物流和京东金融。目前京东金融的营业收入应该超过150亿元,而京东物流的营业收入2018年也是达到了170亿元。

阿里巴巴的市值远超京东。

京东的营业收入很大,但其股票市值并不是很高,截止目前京东的市值只有440亿美元左右,阿里巴巴的市值则超过了4500亿美元,相当于阿里巴巴的市值是京东的10倍以上。

综合分析各种数据之后,我们可以发现,目前京东除了营业收入比阿里巴巴多之外,其他方面跟阿里巴巴仍然有很大的差距,所以从综合实力来看,阿里巴巴要比京东强不少。

阿里公布2022财年一季度财报,营收达2057.4亿

日前,阿里巴巴方面公布了2022财年第一财季业绩报告。 其中显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的第一财季中,阿里巴巴生态全球活跃消费者达11.8亿,其中国内消费者为9.12亿;营收为2057.4亿元,同比增长34%;如不考虑合并高鑫零售的影响,营收则为1873.06亿元,同比增长22%。 据悉,该季度阿里巴巴的净利润为434.41亿元,同比增长10%,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451.41亿元,经营利润为308.47亿元,同比下降11%,经调整EBITDA为486.28亿元,同比下降8%。 对于这一项目减少原因,阿里方面表示,“主要由于我们对社区商业平台、淘特、本地生活服务及Lazada等策略领域的投入,以及对闲鱼及淘宝直播等中国零售市场中业务投入的增加和支持商家的举措。 ” 中国零售市场方面,阿里巴巴2021年6月移动月活跃用户达9.29亿,单季增加1400万,并且在该季度GMV实现强劲增长。 其中,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的12个月,淘特年度活跃消费者达1.9亿,闲鱼在该季度移动MAU超1亿。 而在新零售方面,其社区商业平台GMV季度环比增长200%,以大润发为品牌卖场的高鑫零售线上订单同比增长28%。 在本地生活服务及菜鸟网络方面,饿了么订单量同比增长超50%,菜鸟网络的季度收入也实现了50%的稳健增长。 此外在国际业务方面,Lazada在该季度的订单量同比增长超过90%。 作为阿里巴巴面向未来的第二增长曲线,云计算在该季度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9%,达160.51亿元,主要来自于互联网、金融服务及零售行业客户收入。 并且自云钉一体战略实施以来,该季度钉钉的业绩由创新业务及其他分部重新分类至云计算。 阿里巴巴集团首席财务官武卫对于这份财报表示,“我们的收入实现了同比34%的强劲增长,正如我们在上一财季业绩报告所说,我们已开始将增量利润及额外资本用于投资战略领域,支持平台商家,以更好地服务多元化的消费者,并进入新的潜在市场。 ”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uaibao/14924.html
彻底变了 取代房地产!中国第一大支柱产业
1988年出生的她 985 任 高校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