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马关系经受住了 马来西亚学者 火炼 建交50年

【导读】5月31日是中国和马来西亚建交50周年纪念日。50年来,两国在经贸、能源、基建、人文等方面展开广泛交流与合作,取得显著成就。马来西亚是中国在东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则连续15年保持马来西亚最大贸易伙伴地位。面对日益激烈的大国博弈,特别是美国引导东盟国家“选边站队”,马来西亚坚持中立,深化对华关系,挖掘合作潜力,实现互利共赢。

人们常用“金”字来代指50周年纪念,如“金婚”“金禧”。中国有句俗语“真金不怕火炼”,用这句话来形容中国与马来西亚建交50年来两国之间坚不可摧的友谊再适合不过了。在过去的50年里,两国关系虽历经无数考验与挑战,但却始终如一地保持着友好与稳固,如同经历烈火考验却未曾改变的黄金一样。

1974年5月28日至6月2日,时任马来西亚总理敦·阿卜杜勒·拉扎克正式访华,其间两国在北京发表联合公报,宣布建立外交关系。马来西亚成为东盟成员国中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此后,马来西亚一直奉行一个中国原则。

两国建交之初,受冷战时代全球政治格局的影响,中马关系不可避免地遭遇了一系列挑战。随着1985年马来西亚解除对中国的旅行禁令,两国关系迎来了显著加强与发展。然而,真正意义上的转折点出现在1991年,随着冷战的落幕,中马双边关系开启了新的篇章。经济合作一直是中马关系的关键支柱之一。自1985年以来,两国的贸易往来激增,从3.88亿美元飙升至2022年的2036亿美元,仅用了37年的时间便实现了超过500倍的惊人增长。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已经连续15年稳居马来西亚最大贸易伙伴的宝座,马来西亚也是中国在东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50年前,中马贸易以农产品为主;但如今,中马贸易版图涵盖了东海岸铁路线、马中关丹产业园等一系列尖端企业和产业,以及在数字经济、绿色发展和新能源等领域的深入合作。举例来说,吉利集团计划在马来西亚投资100亿美元打造汽车高科技谷;比亚迪、奇瑞、长城汽车等整车企业也在积极拓展马来西亚市场;华为、中兴等电信巨头正在与当地公司合作,提供更优质的通信网络服务,助力马来西亚成为东南亚数字经济中心。

在人文交流与教育合作领域,中马两国的共同努力正开花结果。其中,清华大学同意与马来西亚的高等院校加强合作,不仅在学生、学者和研究人员的交流上深化合作,还积极寻求开展联合研究的机会。此外,厦门大学已在雪兰莪州雪邦设立校区。值得一提的是,马来西亚的公立和私立高校已经成为众多中国学生出国留学的目的地,从本科生到博士生。

在新冠疫情席卷马来西亚时,中国向马来西亚提供了口罩、呼吸机、检测试剂盒和消毒剂等医疗物资,帮助马来西亚政府防控疫情。不仅如此,中国医疗卫生领域的专家团队还通过视频会议的方式,与马来西亚26家医院的医疗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讨论病毒感染的治疗和防控问题。

尽管中马关系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它同样面临着南海争端、中美关系紧张等一系列复杂挑战和障碍。在南海问题上,马方一贯坚持在国际法和国际准则基础上通过谈判和平解决。南海和马六甲海峡作为全球贸易的咽喉要道,据估计承载着全球40%至50%的货物贸易流通。因此,这两个关键水域的稳定对全球经济至关重要,任何在这些区域爆发的军事冲突都会给各方带来损失。

马来西亚坚持以中立作为其外交政策的核心原则,希望避免卷入大国的政治博弈。自1957年独立以来,马来西亚同世界各国都建立了友好关系。在拜登政府的领导下,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和活跃度有所提升。然而美国应当认识到,不应继续推行对华对抗政策,更不应指望各国在中美之间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马来西亚期望美国能够高举多边主义旗帜,在维护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方面发挥积极的领导作用。

今年是中国的龙年。龙一直以来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而老虎则是马来西亚文化的重要象征。在这个特别的年份里,我们有幸目睹“龙”与“虎”之间的紧密协作。尽管中马两国的正式外交关系始于1974年,但历史上的交流与互动已跨越数百年,见证了两国之间友好与相互尊重的历史。中马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的,正如中国古语所言,“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本文原文发表在中国日报国际版,原标题为 "Golden jubilee"

出品: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实习生秦可、程飘然亦有贡献


我现在虽然不是一个企业家,但我拥有很好的企业是什么意思?

变相自夸,"我"是好企业的所有者,表面上说自己不是企业家,但有企业家称号不一定拥有好企业。 这是我的理解,供参考。

《桃花心木》

桃花心木 文章主要介绍了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 以及怎样种桃花心木。 借种树喻育人,蕴含了深刻的道理。 告诉我们: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文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借物喻人,寓意深刻。 哲理通俗易懂,具有教育意义。 词语注释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出其中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枯萎:干枯,萎缩。 基业:事业发展的基础。 汲水:吸水。 勃勃生机:精神旺盛的样子。 无缘无故:没有任何原因,缘故。 水源:水流起头的地方。 语重心长:言辞诚恳,情意深长。 依赖:依靠别的人或事物而不能自主或自给。 优雅:优美,不俗气。 句段赏析 1、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养成依赖的心,根就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下去,一旦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 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这两句是讲种植桃花心木的诀窍。 每天定时定量给树苗浇水,对树苗有害无益,它不能独立地生长,老依靠人,它的根也不能扎入土层深处。 即使存活了,遇到了大风大雨,也会一吹就倒。 “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这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树苗当作人来写,写得生动形象。 2、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人和树木一样,也应学会独立自主的生活,只有不依靠别人,经得起生活中的任何考验,才会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成为适应社会的人。 3、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种树人不用来了,因为这些树的根扎得很深,能不断地从土壤中吸取水份,不用别人的浇灌,经得起干旱、风暴,茁壮地生长起来。 4、种树不是种菜或种稻子,种树是百年基业,不像青菜几个星期就可以收成。 这句话是说种树和种菜或种稻子不一样,种菜或种稻子时间很短就可以收成,而种树则需要很多年才能长成参天大树,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收成。 近、反义词: 近义词:偶尔——偶然;基业——基础;汲水——吸水;依赖——依靠;特别——特殊;模仿——仿照;优雅——优美;枯萎——干枯。 反义词:相信——怀疑;高大——矮小;巨大——渺小;特别——一般;枯萎——旺盛;依赖——独立;从从容容——慌慌张张。 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种树人种树的方法,以及和“我”的交谈,使“我”明白了其中一些道理,说明人要具有独立自主的心,必须经得起生活的考验。 文章结构: 全文可分三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介绍桃花心木这种树木。 第二段(第3至14自然段):“我”从种树人那里得知做人的道理。 第三段(第15.16自然段):桃花心木茁壮成长。 写作特点: 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借物喻人,寓意深刻。 2、哲理通俗易懂,具有教育意义。 课后题解: 1、略。 2、稳定的生活会使人养成依赖的心,相反,不确定的生活,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养成独立自主的心。 3、因为桃花心木独立了,它自己从地下汲水生长。 “我”悟出了只有独立自主,独立学习、独立生活,才能更好地生存。

八年级科学暑假作业本36页体验探究中的分压是什么?如(5,33)

串联分压,并联分流所谓分压公式,就是计算串联的各个电阻如何去分总电压,以及分到多少电压的公式。 分电压多少这样计算:占总电阻的百分比,就是分电压的百分比。 公式是:U=(R/R总)×U源 如5欧和10欧电阻串联在10V电路中间,5欧占了总电阻5+10=15欧的1/3,所以它分的电压也为1/3,也就是 10/3伏特。 在任何容器内的气体混合物中,如果各组分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则每一种气体都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容器内,它所产生的压强和它单独占有整个容器时所产生的压强相同。 也就是说,一定量的气体在一定容积的容器中的压强仅与温度有关。 例如,零摄氏度时,1mol 氧气在 22.4L 体积内的压强是 101.3kPa 。 如果向容器内加入 1mol 氮气并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则氧气的压强还是 101.3kPa,但容器内的总压强增大一倍。 可见, 1mol 氮气在这种状态下产生的压强也是 101.3kPa 。 道尔顿(Dalton)总结了这些实验事实,得出下列结论:某一气体在气体混合物中产生的分压等于它单独占有整个容器时所产生的压力;而气体混合物的总压强等于其中各气体分压之和,这就是气体分压定律(law of partial pressure)。 英国科学家约翰·道尔顿在19世纪初把原子假说引入了科学主流。 他所提供的关键的学说,使化学领域自那时以来有了巨大的进展。 确切地说,并不是道尔顿首先提出所有的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不可毁坏的粒子——人称原子组成的。 这个概念是由古希腊哲学家德漠克利特提出来的,甚至在他以前可能就有人提出过。 另一位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公元前342—270年?)采用了这一假说。 罗马作家留克利希阿斯(公元前99?-55年)在他的著名诗歌《论事物的本质》中对这一假说做了生动形象的介绍。 德谟克利特的学说未被亚里士多德接受,在中世纪受到了忽视,对现代科学没有什么影响。 但是17世纪有几个包括艾萨克·牛顿在内的主要科学家支持过类似的学说。 不过早期的原子学说都没有定量表达,也没有用于科学研究,最根本的是谁也没有看到哲学的假想和化学的严酷事实之间存在的联系。 这就是道尔顿的贡献所在。 他提出了一个明了的定量学说,可以用来解释化学实验,并经受住了实验室的精确检验。 虽然道尔顿的术语与我们现在使用的稍有不同,但是却清楚地表述了原子、分子、元素等概念。 他明确指出;虽然世界上原子的总数目相当之大,但是不同原子种类的数目却是非常之小(他的原著中列出20种元素即20种原子,今天所知道的元素有一百多种)。 虽然不同种类的原子有不同的重量,但是道尔顿认为任何两个同类原子的所有性质包括重量都相同。 道尔顿在他的书中列出了一张各种不同类原子的相对重量表——有关这方面的第一张表,是定量原子学说的一个重要特征。 道尔顿还明确地指出,任何相同化合物的两个分子都是由相同原子组成的(例如,每个氧化亚氮都是由两个氮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 由此可推出一种已知的化合物——不管是由什么方法配制或在哪里发现的——总含有相同的元素,而且这些元素之间的重量比完全一样。 这就是约瑟夫·路易斯·普劳特几年前在实验中发现的“定比定律”。 道尔顿的学说非常具有说服力,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就为大多数科学家所采纳。 而且化学家按照书中所提出的方案行事:准确地确定出相对原子重量和每种分子的原子数;定量分析化合物。 当然这个方案已取得彻底的成功。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uaibao/16152.html
曾与陈戌源杜兆才同框 前总局局长苟仲文被查 图
襄阳华侨城奇幻度假区活动精彩纷呈 乐享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