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顺差创41个月新高 芯片出口激增54.5% 全球经济 金丝雀

智通财经APP获悉,在全球对于芯片强劲需求的带动之下,有着全球经济“金丝雀”称号韩国的出口数据在5月继续大幅增长,推动该国国际贸易差额达到2020年以来的最大盈余水平,并支持了韩国央行的政策制定者们对于今年经济扩张好于预期的乐观看法。韩国海关周六公布的数据显示,反映工作日差异的出货量同比增长9.2%,低于4月份的11.3%。在不进行调整的情况下,韩国5月份整体出口数据则增长11.7%,进口总额则下降2%。

这些数据促使该国的贸易差额盈余增加到49.6亿美元,创下41个月来最大规模,此前在2022年经历漫长贸易寒冬。据韩国贸易部称,韩国的贸易平衡已在一整年出现增长趋势。

据了解,在上个月,韩国央行大幅上调了该国经济增长率预测值,主要因为半导体和汽车等产品的出口势头依然非常强劲。其中,芯片出口,尤其是存储芯片出口额尤其强劲,引领了去年年底以来整体出口增长趋势。

极度依赖出口经济的韩国出口数据对全球投资者来说至关重要,堪称全球需求水平的风向标数据。同时韩国也是首批公布月度贸易数据的全球主要出口经济体,为投资者们了解全球需求的健康状况提供重要线索,因此被视为全球经济“金丝雀”。

在今年的前三个月,强劲的出口贸易数据帮助韩国实现了经济大幅扩张,其增长速度是分析人士普遍预期的足足两倍。

全球存储芯片的供应规模,大部分掌握在韩国人手中

韩国5月份芯片整体出口数据较上年同期激增54.5%,显示器产品出口则增长15.8%,用于个人电脑(PC)等消费电子设备的固态硬盘的海外出货量大幅增长48.4%。虽然韩国的芯片产品出口连续七个月快速增长,强劲的增速仅仅较4月份的56.1%略有放缓。

韩国、日本以及中国台湾处于半导体供应链整体层级的顶端,这些芯片公司料将进一步受益于美国等主要经济体对推动人工智能和数据处理所需的芯片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

在全球人工智能热潮中,韩国芯片出口依然非常强劲

根据韩国国家统计局周五公布的数据,4月份韩国芯片库存同比骤降33.7%,为2014年底以来的最大降幅,很大程度上反映韩国芯片出口规模激增。这也标志着芯片库存连续四个月呈现下降,与此同时,韩国芯片出口规模持续回升。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迭代,全球企业对存储芯片需求激增。SK海力士已成为英伟达核心的HBM供应商,三星也在力争加入这一行列。

韩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两家存储芯片生产商的所在地,其中,全球HBM霸主SK海力士已经成为英伟达最核心的HBM供应商,英伟达H100 AI GPU所搭载的正是SK海力士生产的HBM存储系统。 此外,英伟达H200 AI GPU以及最新款基于Blackwell架构的AI GPU的HBM存储也将搭载SK海力士所生产的最新一代HBM存储系统——HBM3E,另一大HBM3E供应商则是来自美国的存储巨头美光科技(MU.US)。

另一大来自韩国的存储巨头三星,则是全球最大规模的DRAM与NAND存储芯片供应商,并且近期也在力争成为英伟达HBM以及更新一代的HBM3E供应商之一 。三星在DDR系列存储芯片领域(如DDR4、DDR5)以及SSD等存储细分领域,市场份额遥遥领先于其他存储芯片制造商。不同于HBM大规模应用于AI数据中心,DDR系列存储主要用于PC系统的主存储器,提供足够的内存容量和带宽,支持多任务处理和消费电子端数据集的处理,LPDDR(Low Power DDR)系列则应用于智能手机端。

韩国企业在存储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三星和SK海力士占据全球存储芯片市场绝大多数份额

从芯片出口的主要类型来看,韩国芯片出口主要集中在DRAM与NAND存储芯片,不过HBM这一DRAM细分领域占据的份额不断提高, 其次则是模拟/混合信号IC、CMOS影像传感器、显示驱动IC、电源管理IC等,但是占据的出口比例较低。

2023年至今,席卷全球企业的AI热潮已带动AI芯片爆炸式增长,从而全面带动AI服务器需求激增。 戴尔科技(Dell)以及超微电脑(Supermicro, SMCI)等全球顶级服务器制造商在其AI服务器中通常使用三星DDR系列以及SSD用于系统的服务器主存储体系,而SK海力士HBM存储系统则与英伟达AI GPU全面绑定在一起使用。

在当前存储领域最为火热的HBM市场方面,截至2022年,三大原厂HBM市占率分别为SK海力士50%、三星电子约40%、美光约10%,由于SK海力士在HBM领域最早发力,早在2016年已涉足这一领域,因此占据着绝大多数市场份额。有业内人士表示,2023年SK海力士HBM市场份额分布将在55%左右,位列绝对主导地位。

此外,今年韩国无比强劲的出口增长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韩元汇率走弱的推动,韩元在今年是亚洲表现最差的货币之一。不过,汇率对企业整体盈利能力的影响喜忧参半,毕竟韩元走软导致一些严重依赖进口材料组装产品并运往海外的企业成本上升。

根据韩国贸易部的数据,5月份韩国对需求大国中美两国出口均实现增长,对中国的出口同比增长8%,对美国出口增长15.6%。

新一轮芯片行业景气度周期全面到来

“最近的韩国出口数据表明,亚洲出口的强劲势头可能仍将继续。”Oxford Economics经济学家Sheana Yue表示。 “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芯片行业的上行增长周期。”

韩国芯片库存出现自2014年以来的最大规模同比降幅,凸显出随着全球企业加快购买开发人工智能技术所需的核心基础设备——芯片, 尤其是贡献韩国GDP近15%的两大存储巨头三星与SK海力士所生产的存储芯片需求,正以远快于供应的速度激增。由于存储芯片在PC、智能手机等消费电子中覆盖比例非常高,因此存储芯片在很大程度能够反映出芯片行业盛衰周期。

在2013-2015年芯片行业繁荣时期,韩国芯片库存库存在大约一年半的时间里没有出现任何增加迹象;在2016-2017年的增长周期中,库存则下降持续了近一年。

韩国央行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 随着“人工智能热潮”以类似于2016年云端服务器扩张的方式大幅推动芯片需求,最新一轮芯片需求复苏浪潮预计将至少持续到明年上半年 。全球顶级金融机构野村近日发布报告称,随着周期性技术复苏扩大到其他消费电子终端市场,将支持整个芯片行业进入下一轮的景气度上升周期,预计将从今年下半年全面持续到2025年。

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 (SIA) 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 年第一季度全球半导体销售额总计 1377亿美元,较2023年第一季度大幅增长15.2%。关于2024年半导体行业销售额预期,SIA 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John Neuffer 在数据报告预计2024 年整体销售额将相比于2023年实现两位数级别增幅。


贸易顺差如何计算,并代表什么?

研究一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主要借助于政府定期公布的对外贸易平衡表。 一般而言,平衡表比较系统地载有表明出口和进口的数字统计,大体可反映一国在特定时期内对外贸易乃至国民经济发展状况。 一国对外贸易按出口大于、小于或等于进口等情况,分别构成贸易顺差、贸易逆差或贸易平衡。 贸易顺差( Favorable Balance 0f Trade )。 所谓贸易顺差是指在特定年度一国出口贸易总额大于进口贸易总额,又称 “ 出超 ”.表示该国当年对外贸易处于有利地位。 贸易顺差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国在特定年份对外贸易活动状况。 通常情况下,一国不宜长期大量出现对外贸易顺差,因为此举很容易引起与有关贸易伙伴国的摩擦。 例如,美、日两国双边关系市场发生波动,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日方长期处于巨额顺差状况。 与此同时,大量外汇盈余通常会致使一国市场上本币投放量随之增长,因而很可能引起通货膨胀压力,不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贸易顺差的定义 贸易顺差就是在一定的单位时间里(通常按年度计算),贸易的双方互相买卖各种货物,互相进口与出口,甲方的出口金额大过乙方的出口金额,或甲方的进口金额少于乙方的进口金额,其中的差额,对甲方来说,就叫作贸易顺差,反之,对乙方来说,就叫作贸易逆差。 一般就贸易双方的利益来讲,其中得到贸易顺差的一方是占便宜的一方,而得到贸易逆差的一方则是吃亏的一方。 可以这么看,贸易是为了赚钱。 而贸易顺差的一方,就是净赚进了钱;而贸易逆差的一方,则是净付出了钱。 贸易顺差越多并不一定好,过高的贸易顺差是一件危险的事情,意味着本国经济的增长比过去几年任何时候都更依赖于外部需求,对外依存度过高。 巨额的贸易顺差也带来了外汇储备的膨胀,给人民币带来了更大的升值压力,也给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势力以口实,认为巨额顺差反映的是人民币被低估。 这增加了人民币升值压力和金融风险,为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增加了成本和难度。 比较简单的对策就是拉动国内消费。 促使中国贸易顺差迅猛增长的原因 一是经济全球化为这一结果提供了基本条件。 在全球化的推动下,当今各国的经济比以往联系得更加紧密,商品和服务越来越更自由地在国与国之间流动,这必然为推动刚刚加入世贸体系的我国贸易的快速增长提供了可能和条件。 二是我们的供给能力比较强。 近三十年来的快速增长,国内投资的较快增长,以及国际分工带来的外国直接投资的快速增长,我国的生产能力已经是大大增强,而且形成了较强的产业链,更重要的是,形成这一生产能力的,正是国际上短缺的或者是不愿意经营的加工贸易,目前占我国出口比重已达60%,就足以说明这一点。 三是国际市场对中国生产的商品需求比较大。 受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劳动密集型仍是我国目前生产的基本特征,而与我国贸易量最大的欧盟、美国、日本等都是以技术含量较高的经济结构为特征,与我国经济有着较强的互补性,同时这三个地区和国家经济总量占世界大约75%左右,自然决定了国际市场对我国生产的商品和服务需求也比较大。 四是我国生产成本比较低,决定了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力。 根据国际组织数据测算,目前我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2%-3%,亚洲四小龙的5%-6%,亚洲四小虎的50%左右。 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近几年来世界经济增长比较快,由于经济增长比较快,相应来说盘子就比较大,本来贸易顺差可能没有这么多,但是由于世界经济总量很大,相应也放大了贸易顺差的量。 受国内外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影响,未来中国保持贸易顺差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

一、论述题 1.阐述汇率的决定理论,主要影响因素,并分析人民币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正面影响1.1有利于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提高中国经济的际地位从国内与国际上看,一国货币的升贬主要与其综合国的兴衰密切关联。 在人民币长期升值的趋势中,国内外人民币和中国经济的信任将与日俱增。 由此,人民币作为坚挺的货币,必将进一步扩大在周边国家乃至全球范围的流通,并最终实现国际化,成为国际通货。 因此,人民升值是中国经济综合实力强、经济形势好的信号,有利于强国内外投资者的信心以及改变他们对政府行动和经济行的预期,使投资者有投资意愿,并使中国对外再融资更易,成本更低。 1.2人民币升值有利于中国的进口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的贸易条件是个大的改善。 随着贸易顺差的加剧,我国贸易条件曾一度处于恶化的情况。 根据商务部的一份调查显示,我国进口商品的价格相对于出口商品的价格比值正在提升,这说明我国的国民福利正在向外流失,必须更多进口商品才能换回同样数量的出口商品。 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初级产品和制成品的美元价格均有不同程度上升趋势,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也导致进口的需求在进一步上升。 人民币的升值会降低进口产品的价格,尤其是原材料和高级设备价格的降低,使得原料进口依赖型厂商的成本下降,有利于企业进一步引进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进行产品的更新换代。 同时,由于大部分进口商品都用于复出口,随着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得到提升,有助于我国企业向高端延伸,使得贸易条件有所改善,有助于我国更好地利用世界资源,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加国民福利。 根据海关数据显示,从今年5月份到7月份,人民币汇率从682.80升值到677.50的过程中,我国的进口额也呈现着同步的上升趋势,从1122.1亿美元上升到1168.0亿美元(统计数据见附件)。 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决定进口的边是很多的,不能把汇率这个变量的地位和作用强调过头。 1.3人民币升值优化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当前,我国贸易结构存在着不合理的结构,多数企业都处在劳动密集型企业模式中,高新技术含量较少,存在加工过程短,增值空间不大的问题,而真正体现科技水平的设备和商品要从国外进口,导致我国生产企业的加工收益绝大部分属于国外。 通过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可以有效地减少技术含量较低、管理制度相对较差的企业,向符合我国产业结构的大方向发展。 由于人民币的升值会引起国内更加激烈的竞争,同时可以减少国外无效率企业的恶性竞争,另外,能够加快企业走向世界的步伐。 不难发现,德国、日本等大国的国际品牌都是在本国货币升值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可见,本国货币的增值可以让本国企业在优胜劣汰的压力下,不断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2负面影响2.1抑制中国的出口人民币升值后,将会对我国的出口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 一方面我国出口企业成本相应提高,另一方面,以外币表示的我国商品的价格会上涨,在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出口商品的价格必然会出现上扬,从而削弱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而由于本国商品价格上升,国内也会增加对外国进口商品的消费,减少对本国商品的消费,这将对国内这种以劳动密集型商品为主的市场造成极大伤害。 与此同时,专家强调,汇率在我国出口方面的影响作用固然十分重要,但是影响和决定出口的变量很多,各个变量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对出口影响作用的地位也不相同,所以,应当注意的是不能过高估计汇率对我国出口的影响。 2.2抑制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升值后,不利于吸引外资,尤其是外商直接投资将受到抑制。 在人民币升值的大背景下,外商在中国的投资成本如投资建厂、购置设备、在华劳动力的成本都需用人民币支付,而人民币的升值无疑也使他们的成本升值。 其次在华外商投资企业的各类产品和服务中有相当部分是面向国际市场的,人民币币值的上升,同样给这些企业的这些产品走向海外市场的竞争力打了折扣。 2.3加大国内就业压力目前,中国有效劳动力数量和质量都在快速增长,但经济增长的速度并不足以抵消这种压力。 如果人民币升值,经济增长将更趋缓慢,劳动力市场由于供给过剩,竞争将加剧,工资不会上涨,这不利于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 尤其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我国的进出口企业为缓解国内就业压力做了很大的贡献,但人民币升值后将影响这些企业的经营状况,这势必对当前的就业环境造成冲击。 另外,人民币汇率上升还会导致中国非贸易品(诸如土地、劳动等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从而减弱国内需求,进而给就业市场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2.4影响央行货币政策调节的作用由于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为使人民币汇率可以保持基本稳定,央行不得不在外汇市场上投放大量基础货币以购买外汇,而在市场中投放过多的基础货币显然与央行不断提高存款准备金和存贷款利率以控制通货膨胀的政策目标相左,从而影响央行货币政策的调节作用。 2.5外债规模进一步扩大因为人民币升值之后,外国资本会因为预期人民币继续升值而大量进入我国资本市场,并相应地增大我国的外债规模。 此外,人民币升值还存在会给中国的通货紧缩带来更大的压力、增加财政赤字等负面影响。 4 针对人民币汇率升值影响提出的对策建议目前人民币升值压力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从经济长期发展来看,中国必须适时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这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过程。 鉴于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发展存在以上诸多方面的影响,我国的许多学者提出了一些有参考作用的对策建议,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4.1改变对外贸易的传统理念中国对外贸易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存在着片面追求贸易顺差,追求出口创汇的倾向。 为化解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压力,应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理念,由强调贸易顺差向贸易平衡转变。 事实上,现代国际贸易的目标不是追求出口数量或金额,而是最大限额地获取高额利润。 从世界经济发展的演变过程来看,发达国家的经济繁荣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出口基础上的,换言之,逆差国家恰恰是世界强国,只有大国和强国才有能力大量进口。 中国目前仍然处在一个较弱的历史阶段,要尽快渡过这一历史阶段,实现贸易平衡,并取得通过进口尽可能地获得外部资源。 4.2适当增加商品进口,升级出口产品结构目前,中国出口成品中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产品的技术含量有限,利润率极低,因此化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应加大对进口的扶持力度,增加重要原料和能源的进口,同时加大技术设备特别是高新技术的进口,这不仅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而且有利于改善产业结构,促使出口商品结构升级换代。 在升级出口产品结构上,首先,要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改变进出口产品结构,应淘汰一批产品技术含量低、档次低的企业,提高出口商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努力提高出口品中工业制成品的比重;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促进产品结构升级的保障,从而推动经济由外向型向内需型发展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4.3适时调整汇率水平与汇率制度从国际经验来看,既然经济大国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面临汇率升值的内部压力与外部压力是不可避免的,而人民币升值是大势所趋,在人民币未来的升值过程中,避免出现大幅度汇率调整极为重要。 为此,要让汇率始终能够反映经济基本面,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对人民币汇率适时作出适当的调整,使汇率水平既能真实反映中国的经济状况,又能避免未来人民币快速升值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这一点,有待于政府采取果断措施。 4.4适当调整税收政策东南亚金融危机后,中国贸易顺差的保持得益于出口退税政策,因此,可以通过改革出口退税政策来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这一政策调整将一定程度上限制中国对外贸易,特别限制出口,是化解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的应急措施,但它仅在短期内有效,而且只能是权宜之计。 除此之外,国家应对某些自然资源输出行业,尤其是中国将来可能出现短缺的资源,征收出口附加税,比如煤炭、某些矿产等资源,要使这些产品的出口综合成本与国际上同类产品相当,避免被其他国家借倾销之词而征收惩罚性关税,同时又保护中国有限的宝贵资源。 4.5其他减轻人民币升值负面影响的对策在经济基本面临持续升值压力情况下,人民币小幅度的升值,有可能形成不断强化的升值预期,因此要采取配套改革来稳定人民币升值。 针对出现人民币升值对物价水平下调的压力,以及对总需求的负面影响,我们可以通过西部大开发的措施,扩大内需来解决。 针对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储备风险,我们要深入研究未来世界主要货币的变动趋势,根据我们进口规模,适时调整中国的外汇储备币种结构和总量规模。 针对人民币升值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我们可以大力发展多元化的金融市场,增加投资、融资渠道。 另外还应该进一步深化改革,优化市场资源配置,大力发展服务业,增加就业创造条件。

中国出现了贸易顺差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商务部外贸司日前发布的《今年前8个月我国外贸运行情况及全年走势》报告称,今年前8个月,中国进出口顺差达到602.2亿美元,按此进度推算,全年贸易顺差将接近1000亿美元,超过我国历史最高年份1998年1倍多。 顺差占外贸总额比重将超过5%大关,而这项比重在2004年仅有2.8%左右。 今年贸易顺差出现这种空前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一,我国国内宏观经济走势与主要贸易伙伴不同步,国内经济降温,内需不振,进口需求萎靡,而以美国为代表的主要贸易伙伴仍处于高增长期,海外市场迅速提升,两项作用共同促使今年上半年中国贸易顺差急剧扩大。 二,此前几年国内高投资形成的生产能力正在释放出来,导致某些产品出口激增。 三,日趋明显的“进口替代”趋势,即国内上游产业投资逐步形成生产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一定地区内导致昔日“大进大出”的加工贸易转为“小进大出”,原材料、中间投入品进口不能与出口同步增长。 当然,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也对贸易顺差火上加油,它不仅驱使一些企业开展提前错后操作,加快出口而放慢进口;而且今年迄今的贸易顺差中肯定有一部分是国际游资在人民币升值预期驱动下通过高报出口价格、低报进口价格方式而内流。 今年贸易顺差高增长既然已成定局,那么它可能造成什么后果?尽管贸易顺差发挥了拉动国内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但毫无疑问,巨大的贸易顺差将进一步激化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争端,尤其是与美国、欧盟之间的贸易争端。 按照我方统计,今年全年我国对美贸易顺差可望达到1000亿美元,对欧贸易顺差可望达到600亿美元;按美方统计,今年全年对华贸易逆差可能超过1900亿美元。 对华贸易逆差已经成为美国某些政治势力最钟爱的话题,中美纺织品争端久拖不决,已经向我们敲响了警钟。 贸易顺差高增长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存在两面性:一方面,巨额贸易顺差将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与此同时,由于巨额顺差是我国国内经济降温的表现,国内经济降温最终将对人民币汇率施加向下调整的压力。 两种作用究竟谁能占据上风,有待进一步观察。 贸易顺差高增长及其负面影响导致削减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的必要性上升,为此,可供选择的策略通常有扩大进口(特别是战略资源和资本设备进口)和对外投资两途。 这两项策略固然必要,但应当注意时机选择和其他相关问题。 在战略资源进口和建立储备方面,鉴于目前国际初级产品市场仍然处于高价位,但已经连续数年上涨的初级产品行情可望在近一两年甚至更短时间内发生转折,中国国内经济降温将加快这一转折到来,我国不应急于在高价位上入市,而应当等待其价格回落。 扩大资本设备进口应当限于必要的、国内无法生产的尖端设备和技术,不应损害国内技术装备产业的发展。 在扩大对外投资中,应当注意约束企业经理们借机扩大自己“王国”的冲动,避免对外投资沦为制造大堆烂账和资本外逃的黑洞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uaibao/17106.html
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提高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 国家能源局
怀胎7月女大学生被当肾病医治后身亡 这是一起医疗事故 官方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