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确定和华为合作智选车的,已经有4个品牌,分别是赛力斯、奇瑞、北汽、江淮,这4个品牌和华为合作,造的办是问界、智界、享界、尊界。
问界车型最多,M5、M7、M9,据说还在打造M8,价格覆盖25-57万之间。智界只有S7一款,价格是25-35万左右。享界也只有S9一款,价格则是40-45万。
至于与江淮合作的尊界还没发布,据说价格更贵,可能是80-100万的豪车。
很明显,这4个界,在国内市场,都可以定义为豪华车型,并且是一个比一个豪华。
不过,大家想过没有,如果没有华为加持,打造出这四界,如果是赛力斯、北汽、奇瑞、江淮,这些生产A级车的车企,生产出了这么贵的车,你觉得会有人买吧。
毕竟,这4大车企,以前可以说是只配生产15万以下(中低端)车,现在居然卖25万起,甚至是50万、80万、100万了。
我觉得,几乎不可能,如果没有华为加持,问界、智界、享界、尊界如果这么定价,估计行情直接就得扑街。
可以说,正是因为和华为的合作,才能将这些原本生产A级车,低档车的车企,带入了新能源市场,带入了豪华车的赛道,这是华为真正的厉害之处,估计国内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够做到这一点。
那么为何华为加持,就能让这些车企,摇身一变了呢?
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华为的技术输出,拉高了汽车整体品牌调性,毕竟华为的智驾系统、鸿蒙车机,以及其它各种配置等等,直接让汽车成为了智能化、科技化的产物。
这就改变了大家对这些品牌的固有形象,让大家意识到4个界的汽车,和原本的赛力斯、奇瑞、北汽、江淮完全不同的。
二是华为让这几家车企,直接换了个赛道。
以前这几家车企,主要的方向还是燃油车,而燃油车,国产很难豪华的起来,特别是BBA等在前,这几家车企直接涨价,和BBA竞争,几乎和找死没区别。
但华为让大家换了赛道,进入到新能源汽车领域,而在这个领域,BBA没有任何优势可言,而华为通过技术、营销等加持,再辅以华为的流量光环,立马就盖过了BBA,所以让这几大车企有了豪华的基础。
反正我还是坚持前面那句话,目前在国内汽车市场,有能够化腐朽为神奇,让以前只能生产A级车的车企,摇身一变成高档品牌的,和BBA去竞争的,应该只有华为,换其它厂商来,都不行。
华为做的,其实不只是和车企合作造车,而是在改造中国汽车工业,改造整个品牌形象,让大家走出低档赛道。
华为造梦,余承东造车
“想去的地方,HUAWEI问界汽车,始终陪伴你!”
3月8日,“HUAWEI问界”的全新标语首次出现在AITO汽车及华为终端官方平台。 在合作伙伴愈来愈多之时,余承东想打造一个生态品牌,让华为的成本得到有效控制,让消费者选择的时候不再困惑。
3月31日上午,华为内部发布《关于华为不造车的决议》公告,由任正非老爷子亲自签发,再次强调华为不造车,有效期为5年。
在当天下午召开的华为2022年年度报告会上,即将把轮值主席交给孟晚舟的徐直军进一步解释:“这个5年不是只有5年,而是我们所有文件的最长有效期就是5年。”
“我们有些部门、有些个人、或者有些合作伙伴在滥用华为的品牌。 华为经过30年构筑的品牌,不会被随意滥用。 华为没有造车,也没有任何品牌的车。 ”徐直军话里话外,都透露出几分戏谑口气。
to B和to C左右逢源,造车与不造车此消彼长。 华为的“造车”路,有时候真的很像是一部电视连续剧,情节跌宕起伏,叫人捉摸不透。
回顾华为“造车”历史,自2019年起至今已有4年左右的时间。 自打进入汽车行业起,华为就立志要做产业的赋能者,帮助车企造好车。
经过多年发展,华为与车企之间目前共有三种合作模式,分别是零部件供应模式、HI模式和智选车模式,合作深度逐级递增。
在发展过程中,华为内部的一些“矛盾”也逐渐被外界所熟知。汽车业务,要怎么开展?
其一是以徐直军为代表的,华为应坚持to B,做汽车行业增量部件供应商。 一如上述三种模式中的零部件供应模式和HI模式。
另一是以余承东为代表的,华为该下场造车,欲颠覆行业并掌握C端话语权。 一如智选车模式及该模式下余承东卖力吆喝的AITO汽车。
早在2020年10月,华为内部就发布了《关于智能汽车部件业务管理的决议》,要坚持华为不造车的战略不动摇,再建言造车者调离公司。
徐直军曾透露,华为内部组织过投票,赞成“造车”与“不造车”的分别为1票和6票。 不用多说,那1票是余承东。
华为再次强调不造车,最伤心、最委屈之人非余承东莫属。否则,他就不会在《关于华为不造车的决议》发布当晚,回到那个发表于2020年10月的,第一次明确“华为不造车”的帖子下面留言:
两段话情真意切,透露出余承东的些许憋屈、又有些许不甘。关键是,在上一份决议有效期还剩半年之际,为什么华为又迫不及待地续上一份?
在余承东主导下,智选车模式大概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体现在产品和宣发层面,分别是赛力斯SF5阶段、问界M5/M7阶段、“HUAWEI问界”标语阶段。
第一阶段是牛刀小试,华为对赛力斯SF5的软件、体验等做了升级,并借助华为门店销售;第二阶段算是大刀阔斧,以华为为主定义车,使问界M5在设计、质量、体验等方面有了较大提升;第三阶段可以说是改柱张弦,“HUAWEI问界”上车,强调华为与问界的强关联性。
三个阶段层层递进,尤其是面世不到一个月就夭折的“HUAWEI问界”,既是余承东对问界销量下滑的应对之策,又是其对“华为不造车”战略的试探之举。
毕竟,曾经的“百万豪车”和“超越百万豪车”,在2022年累计交付7.5万+辆之后,在2023年突然就失了速,降价也拉不回来。 而作为狂热的造车派,余承东岂能坐视不管。
结果显而易见,余承东遭到了任正非的“敲打”。
在余承东口中、在销售人员看来、在消费者眼中,不论是问界M5还是M7,都是“华为的车”。 但毕竟,它们还没用上华为的Logo,任正非、徐直军等都能接受。
而“HUAWEI问界”则不同,这是华为的红线。 所谓红线,是华为内部基于资金压力、无端打压、品牌价值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当前环境下,对造车的谨慎。
但,我丝毫不怀疑,在某个合适的、恰当的时刻,华为会变得不再谨慎。
再说《关于华为不造车的决议》公告,看似严厉,实则敲打。
在3月31日晚写下不甘雌伏的两段话之后,4月1日,余承东又准时出现在了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3)的现场。
一改昨日阴霾,在媒体、行业万众瞩目的会议现场,余承东再现“大嘴”本色:“内部高层不认同‘华为’品牌的露出,虽然说法上有改变,华为帮助企业造好车的实质没有什么变化。”
造车和不造车的纷争,说是余承东和徐直军的分歧,更具体一些,其实是余承东和王军的“不合”。
成立于2019年5月的华为车BU,在当时与四大BG并列、同属一级部门,王军任总裁,向徐直军汇报。
2020年10月,华为车BU从ICT业务划归消费者业务。 2021年5月,余承东兼任车BU CEO,王军调任车BU COO,向余承东汇报。
接手车BU之后,余承东才提出了智选车模式,才有了牛刀小试的赛力斯华为智选SF5和大刀阔斧的问界M5/M7。 但与此同时,王军所主导的零部件供应模式和HI模式也在同时推进。
“今天同样来到现场的蔚来和理想负责人不太可能在智能化上选择华为,因为他们会有自己的追求。 跨国车企巨头们也会由于华为是被制裁的企业所以不会选择我们。 而传统车企中如果怕失去‘灵魂’的,同样也不会选择华为。 ”余承东三言两语,道出无尽辛酸。
“HI模式原来有三个客户,现在只剩一个了。 ”的确,极狐现阶段鲜有人提及,埃安合作已被降级,只剩下阿维塔这一颗果实,成为全村的希望。
平心而论,不是HI模式不好、也不是to B路线走不通,只是在不同组织的主导下,HI模式表现出来的性价比并不出色。
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诉苦,打包买不便宜,很多东西还不能挑。 广汽埃安副总经理肖勇曾表示:“华为是比较大牌的供应商,虽然零部件质量不错,但价格也是不受控的,与华为合作基本没有议价能力。 ”
北汽也曾抱怨,对市场吸引力大的座舱,买了全栈居然不能有。 背后的冷知识是,智能座舱归余承东的消费者BG管,智能驾驶归王军的车BU管。
余承东表示:“如果使用华为智能解决方案的车型没有达成一定销量的话,就无法实现商业利益变现,因此,华为希望能够更好地与整车厂紧密合作实现共赢。”
2022年9月,任正非一篇内部讲话把“寒气”传给了每一个人。 关于汽车业务,当时是这样说的:不能铺开一个完整战线,要减少科研预算,加强商业闭环,研发要走模块化的道路,聚焦在几个关键部件做出竞争力,剩余部分可以与别人连接。
没形成任正非口中商业闭环的,正是王军主导的HI模式。 对华为来说,HI模式相对投入高、产出低,并不能很好地缓解华为当下的利润困境。
to B还是to C,华为在战略上也许还在摇摆,但在人事上已经做出了选择。 2023年2月,王军被曝光已停职,而官方并未回应。
以上,虽不能让华为的汽车业务马上盈利,但至少能从之前的拧巴状态中稍微解脱出来。 对华为自身、对合作伙伴,都大有裨益。
从前,余承东一心只为问界呐喊,但随着责权变动,他为阿尔法S华为HI版上市站台,也在谭本宏的陪同下和徐直军一同到访阿维塔。 另外,阿维塔11也开始入驻华为旗舰店。
虽然受到了敲打,但对华为的汽车业务而言,余承东仍然大权在握。
2022年,华为实现全球销售收入6423亿人民币,同比增长0.9%;净利润356亿元,同比下滑68.7%;经营活动现金流178亿元,同比下滑70.2%;净现金1763亿元,同比下滑26.9%。
受到的制裁愈加严苛,华为的业绩压力山大。 可能在很多人看来,是因为漂亮国的无端制裁,华为才开始进军汽车行业。
其实不然,汽车行业正在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等转型,华为作为全球领先的科技企业,其技术积累刚好与行业发展趋势同频共振。
当科技创新的载体逐渐从手机转移到汽车,跨界“造车”便成了每一家科技巨头不容错过的契机和选择,华为如此,苹果、网络、小米等亦如此。
而无端制裁,不过是加速了华为进军汽车行业的步伐而已。
进军但不造车,彼时华为给出的理由有三:一是资金需求太大;二是树敌太多,可能会影响到其它业务的合作关系,例如5G技术;三是华为要做产业的赋能者,帮助车企造好车。
如何赋能?
从软件到硬件,从智能座舱到辅助驾驶,从整车设计到销售……时至今日,华为已展现出一套近乎“完整造车”的丰富汽车解决方案。
基于华为生态,只要你有梦想、有资金,华为便可以帮助你创造一辆有实力、有潜力的车型。 而华为的梦想是,让自身的汽车业务成为世界第一,同时助力合作伙伴成为世界第一。
当下的问题是,在战略上华为选择了不造车,要继续帮助车企造好车,成为增量部件供应商。 但是在执行上,华为把汽车业务全权交给了造车狂热派余承东。
不论是造车还是不造车,华为都应该想想清楚了。
确定不造车,那华为就应该再多退几个身位,切实做好供应商的角色和定位。 而不是干着乙方的活,操着甲方的心,总是被车企视为“夺灵魂”。
但这样的路,华为自身的HI模式没走通,网络Apollo生态也没走通。
曾经,网络Apollo的目标也和华为一样,帮助车企造好车。 但最终,网络主导打造了集度汽车,李彦宏曾这样解释:传统车企很保守,对新技术接受程度不足,所以我们要先发制人,主动出击,为市场提供一个参考。
“因为之前传统的一级供应商,可以研发同样一个系统提供给很多厂家使用,但使用供应商的软件方案,迭代速度又跟不上今天的竞争,所以我们要自研。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3)现场,李想的发言或许也代表了大多数车企的心声。
确定要造车,那华为也应该火速前进。 毕竟五年之后,又或许用不了五年,不论是从华为自身的产业状况来看,还是从新能源发展的窗口来看,都不允许华为再造车了。
AITO是华为造的吗
1、aito是傲图车,其是华为以及赛力斯推出的一款智能汽车以傲图问界M5的2022款后驱标准版为例,其车身结构为5门5座SUV,车身尺寸分别是长4770mm宽1930mm高1625mm,轴距是2880mm傲图问界M5的2022款后驱标准版。 2、aito问界m5是华为和赛力斯公司共同打造的车AITO问界是华为和赛力斯共同打造的品牌,第一款车型问界M5的看车渠道为华为线下体验店,购买渠道为华为商城问界M5搭载了华为鸿蒙系统,音响系统采用华为的HUAWEI SOUND,电驱。 3、华为汽车的品牌是AITOAITO品牌是由华为和赛力斯联手打造的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将会以保时捷BBA为主要竞争对手自从赛力斯SF5入住华为全球旗舰店之后,赛力斯的销量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光是从华为渠道端卖出的销量就达到。 4、为华为赛力斯联合研发的车型,AITO问界M5也是首款搭载华为鸿蒙座舱的车型,核心动力来自于华为DriveONE纯电驱增程平台,全车也是华为深度参与研发制造2021年12月23日,华为冬季旗舰新品发布会召开,发布会上,“问界M5”。 5、作为华为和赛力斯联合研发的车型,AITO问界M5也是首款搭载华为鸿蒙座舱的车型,核心动力来自于华为DriveONE纯电驱增程平台,全车也是华为深度参与研发制造问界M5配备的是一台专为增程系统打造的15T四缸增程器,拥有151。 6、12月23日,华为发布了全新的高端汽车品牌AITO品牌,首款车型为豪华电驱SUV问界M5,这也是首款搭载鸿蒙智能座舱的汽车价格上,后驱标准版25万元起,四驱性能版28万元起,四驱旗舰版32万元起而AITO是华为和赛力斯合作。 7、AITO问界M5依然由合作伙伴赛力斯担纲生产制造,但华为从前期规划设计研发到销售服务进行了全链条深度参与,车内搭载了众人期待的Harmony OS智能座舱,可谓是真正首款带有华为正宗血统和优秀基因的智能电动车。 8、我个人认为喜欢黑科技的人会很满意这款华为汽车aito华为汽车aito不管是在外观还是在内在,甚至是车内系统都是别具风格的,在华为冬季旗舰新品发布会上,华为与赛力斯联合打造的AITO品牌首款智能豪华SUV问界M5全球首发。 9、简单聊完手机,就刚谈谈华为发布会上的 汽车 了问界 M5,定位中型 SUV,被华为称为“首款鸿蒙 汽车 ”是华为造车,但又不是华为造车,准确来说是帮助 AITO 品牌来造车AITO ,是华为与赛力斯合作推出的高端。 10、日前,我们从相关渠道获得了一组AITO问界M7的实车图片,AITO是华为与赛里斯联手打造的品牌,主打 科技 智能化问界M7的尺寸将超过问界M5,定位为中大型SUV,长宽高分别为5020 1945 1775mm,轴距为2820mm外观方面将采用。 11、此外,L2+驾驶辅助系统也没有缺席M5的提问圈AITO问界M5 显然,AITO M5最大的卖点无疑是华为的智能技术虽然华为强调自己不造车,但是他们通过提供智能化和新能源技术,为车企提供零部件和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这种。 12、在华为深度赋能下,问界M7搭载HUAWEI DriveONE纯电驱增程平台,带来6座大空间AITO零重力座椅和全新升级的HarmonyOS智能座舱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表示ldquo在华为和赛力斯发挥各自。 13、金康赛力斯摇身一变和华为共同成立AITO品牌之后,问界M5的成功上市销售,也算是正式拉开了华为造车的序幕与赛力斯的合作关系,让华为对于造车少走了很多弯路,甚至能够大胆喊出“年销量30万台”的目标如今问界M5上市。 14、帮助车企造好车 卖好车AITO问界 M5 作为华为持续创新与专业实力的最新见证,将会开启智慧出行新时代 rdquo高品质音视频内容 +HUAWEI SOUND音响系统,打造剧院级听觉享受 AITO问界M5搭载HU。 15、2021年12月,华为和赛力斯合作推出了全新汽车品牌AITOAITO与极狐阿维塔不同,极狐阿维塔更多的是引用华为的华为inside,AITO则是华为深度赋能,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售后体系都有华为的深度参与赛力斯 SF5作。
汽车上的有哪些常见的“假配置”?
现在的 汽车 是越来功能越多,可套路也是越来越多,这车倒是越来越花哨了,真正实用的又有几个。 还给你玩心理战,确实也忽悠了不少消费者,有人被这些唬住。 假音响 在车上看到的音响口可能有4个、6个、8个,甚至更多,但如果你买的是低配版,那么不好意思,很可能你只有两个音响,主驾驶和副驾驶各一个,其它位置的音响可能就是摆设。 这种设计看上去逼格高,很高大上,也许实际的体验很一般。 不过,这样设计对咱们用户也是有好处的,如果后期想要再加装音响就方便多了。 全皮座椅 大部分国人都不喜欢织布座椅,更偏爱全皮座椅,因为更上档次啊!你可知道20W以上的车,良心一点的品牌还是会用全皮的,只是档次不一样,但大部分20万以下的所谓全皮座椅都是假的。 厂家所谓的全皮座椅,只不过是在座椅靠背和坐垫的位置使用了很小部分的全皮,其它部分则是用仿皮材质代替,更有的车型整个座椅都是仿皮材质,作为普通消费者一般是不会注意这些的。 这也就是厂家的营销手段,所以也别太相信那些所谓的全皮座椅,但就算是仿皮材质也比织布的逼格高。 高迈速表 现在的厂家也喜爱在仪表盘表底玩把戏,把1.5T、1.8T,2.0T的车迈速表的数字都能吓死人,动不动就来个260、280(如尚酷)。 大师想问,不限速你的车能上200么?厂家之所以这么做,一是看上更能唬人,下意识认为这是辆好车,二是节省成本。 举个例子,福克斯1.5T车型肯定是比1.6L车型能跑的,但两款车的表底都为240km/h,这就是因为用了相同的零部件,不用换新的模具,直接为厂家节省一部分的资金。 在小时候喜欢用迈速表看车的好坏,后来接触了 汽车 这个行业,对 汽车 的认识也越来越多,大部分 汽车 即便在不限速的情况下,也是达不到表底时速的。 再次强调根据时速表判断一辆车的性能不是绝对的。 机舱盖通风口 在大部分的性能车上,机舱盖上都会有大大的通风口,来给机舱内的部件进行通风散热,避免因温度过高而影响到车辆的整体性能。 可不知道是什么风,把这个通风口吹到一些家用车的机舱盖上,尤其是机舱盖两侧的鲨鱼鳃式通风口最为常见。 远处看的确挺吓唬人的,不过仔细一看,这些通风口全是封死的,就起到一个装饰的作用。 试驾冠道时,就特意的看了看这个通风口,开始看官图时觉不得了啊,结果看到现车发现是假的。 这也是典型唬人的玩意,全是套路啊! 大尾标 开始厂家是很单纯的,尾标基本上即是1.8或许2.0这么的标明,朴实的标明 汽车 的排量。 不过当 汽车 行业节能减排已成发展必然趋势, 汽车 的排量是一天比一天小,显然尾标再标排量已然不能突显高B格了,厂家觉得1.5T或许1.4T,这么的标明实在是不够唬人,于是他们就想出了个新玩法,把扭矩标上去吧,而且标的很大,这么总够唬人了吧? 例如1.4T帕萨特的尾标是280TSI,曾听到很多人说“这帕萨塔厉害,2.8L的排量”。 看来厂家的套路还是能起到忽悠的作用的。 排气管双排单出 双边共两处的排气设计能提升车辆的运动感,但在 汽车 排量越来越小的今天,使用双出共两处的排气显然有些奢侈。 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起,很多厂家就是喜欢在车尾上多搞几个排气口子,有些厂家更直接口子都没接上,就给你挖两个孔安个装饰上去,伪装成自己是有两个排气的车。 其实很多车一到冬天就露陷,只有一边冒气,相当尴尬。 假后尾翼 如今走在街上经常看到一些家用轿车在车屁股上有个大大的尾翼(东南菱悦),就是为了逼格更高!有车大师感觉实在没有必要。 首先,以有车大师个人自己的审美来看,真的没有感觉车子变得多么拉风,反而觉得很丑。 另一方面,有些 汽车 劣质尾翼根本不能提供下压力,反而提供升力。 对于家用轿车而言,在日常的使用中很少能够达到需要尾翼来提供额外下压力的速度,有个尾翼实在没有必要。 而且尾翼会加大风阻和重量,白白的浪费油耗,百害而无一利。 还是保持最普通的样子比较好。 旋钮换挡 看到很多豪车上都有旋钮式换挡的配置,足以说明它确实是一项格调很高的配备了,除了提升格调、好看和节约空间以外,在实际操控上也有逼格的存在。 旋钮式换挡杆也是电子换挡杆,只不过表现出来的形式有所不同,也并非什么高端技术,反正长安奔奔都能用上,你想想喽!汽车 假配置这东西,是车厂为了某些目的加上去的,还有一些是车主自己改装弄出来的。 它们的出发点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好看,为了唬人。 现在车市是同样一款车,因为价格跨度大,所以配置也分的比较细,基本上价格越高配置也就越多。 其实天窗就是用来区分低中高配的外观件。 很多车主为了让自己的车看起来更贵一点,就想着装个假天窗贴到车顶上。 商家也洞悉商机 搞出了假天窗这种东西。 假天窗价格不贵,几十块钱就能买到。 用法也很简单,只要把车洗干净,然后把假天窗粘在车顶上就可以了。 假天窗上车后,只要不是凑近了仔细看,绝对发现不了这是贴上去的东西,本来低配车也摇身一变, 变成了高端车。 排气管大家都知道,主要是用来排出发动机燃烧废气的。 这排气管在不同的车上面也不一样,性能车的排气管基本是单边双出或者四出,主要原因是因为性能车的发动机马力大,废气多,如果不多安排排气管就会造成废气出气不畅,发动机需要消耗更多能量才能将废气排出。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排气管越多,这车性能就越强。 而车厂就有抓住这一认知,尽量多安排排气管,车看起来就显得运动感十足,身价也倍增。 比如WEY旗下的VV7发布时,四根排气管特别唬人,结果一跑加速原形毕露,被戏称史上加速最慢的四排气车。 除了车厂为了好看安排四排气,很多车主为了自己车更有个性,也会找改装件给车增加排气管。 这实在是一件看起来特别唬人的假配置。 音浪是跑车特有的,只要跑车一轰油门,那咆哮的音浪声就够吸引人的了。 对于一些喜欢营造运动感的车企来说,假音浪用的纯熟,最简单的就是通过车内音响模拟音浪声,让驾驶员听了就感觉热血沸腾。 比如英菲尼迪Q50L的2.0T,自带车内模拟音浪。 这种假音浪驾驶员听的爽,但是别人听不到驾驶员就不爽,所以很多人就通过改装排气管来获得音浪声。 因为发动机排气是间歇性的,所以会在排气管内引起排气压力的脉动,音浪就这样产生了。 想大达到这一目的,基本上改装消音器就好了。 还有的人给排气管加装看灰机遥控排气阀门,也可以营造出假音浪。 这种假的空气套件很常见,比如车屁股上的尾翼,车头的大包围,机舱盖两侧的鲨鱼鳃式通风口。 这些东西统称为空气动力外观套件,除了好看,并没啥用。 对于 汽车 来说,出厂的时候都是做过风洞实验的,在出厂的时候已经具有不错的空气动力学性能了。 而这些空气动力套件,在日常用车的时候都起了反作用,会增加车重和空气阻力。 所以说,这些假的外观套件完全就是好看,基本没有啥有助于优化空气动力学的作用,纯唬人的。 现在 汽车 上都会配上音响,毕竟开车听歌听电台是刚需。 但是观察车型配置我们知道,配置越高,车辆上配的喇叭就越多。 音响喇叭这东西都是对外放音的,所以一个萝卜一个坑,一个喇叭对应一个音响开口。 也就是车上面常见的喇叭网孔。 理论上来说,既然有喇叭网孔 , 里头应该有喇叭。 但是有些低配车上面,喇叭网孔有,里头却没有声音发出来,也就是说这是个假的喇叭网孔。 完全就是装饰用的。 现在一些 汽车 品牌为了给车型分级,会用不同的数字尾标来做区分。 像发动机这边用数字尾标做区分,比如奇瑞230T就是代表1.5T发动机,290T就是代表1.6T发动机。 还有二驱四驱也是用尾标做区分,比如宝马屁股上有xDrive的标识就说明这是四驱车型,奥迪的前网上有quattro标识则表明这是奥迪引以为傲的机械四驱车型。 很多低配车型,为了看起来更高级,在尾标上下功夫 ,直接换更高级的尾标。 而成本也非常低,买一套都花不了一百块。 尾标一贴,摇身一变高配车,唬人不眨眼。 在 汽车 领域,假配置极为盛行,但大部分假配置都算不上是欺诈行为,只是为了满足人们的虚荣心罢了。 下面就为大家盘点一下,一些应用较为广泛的假配置都有什么。 一、假进气腮。 在大部分的高性能车上,引擎盖上都会有大大的进风口,这是因为高性能车,在输出大马力的时候,传统的散热方式效率不够。 所以,通过额外增加进风口来加强散热。 不过现在有些家用车上也设有鲨鱼鳃式通风口,看起来很有运动范儿,实际上只是装饰用的,这些口子全是封死的样子货。 二、假敞篷。 假敞篷在这个时代已经不常见了。 上个世纪20年代~70年代那段时间颇为流行。 在车辆后部车顶用蒙皮的方式,造成敞篷的错觉。 然而车顶蒙皮保养并不容易,用不了多久就会裂纹脱落,所以假敞篷车型越来越少。 三、假换挡拨片。 说到换挡拨片,不少人就觉得这是高性能车的标志。 可事实是,这个时代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别人做不到。 某些车上看到方向盘后面也有一对标有加减符号的拨片,但它并不是换挡拨片,只是用来调节定速巡航时的车速。 四、假木纹内饰。 仿木纹内饰或者说是饰板可以说是最受中国人欢迎的配置,在国内十分常见。 特别是10万元以内的车型,用上了仿木纹饰板后,瞬间逼格飙升。 不过,随着年轻人成为购车的主流,运动风开始流行,木纹这种老成的配置已经逐渐被淘汰,被另一种假材料——仿碳纤维饰板所替代。 五、假皮革缝线。 如今的人造革材料观感、触感都非常近似真皮,只要加上缝线,足以达到乱真的程度。 说到缝线,最近的 汽车 内饰上又出现了仿皮革缝线,肉眼很难看出真假。 六、假排气管,一辆车一旦家排气管分成两条布置在车尾两侧,不少消费者就觉得这是一辆很运动的轿车。 于是就有车企开始为自家车型添加假排气,排气尾管一个变两个、两个变四个。 乍眼一看,满大街都是性能跑车,实际上全是样子货。 七、假进气口。 与前面所说的侧进气口不同,引擎盖中央的进气口的作用是为了增加车辆发动机进气的效率,从而提高性能,同时在视觉上也更具性能范。 在国内,只要能装逼,自然也就逃不出被山寨的命运,我们最熟悉的,连奥拓都弄个唬人的进气口。 八、假高性能尾翼。 曾今有一段时间,家用轿车流行在尾部按一个大大的尾翼。 尾翼的作用是在车辆高速行驶中,为车辆增加一个下压力强化了摩擦力,使得车辆在高速中不易打滑,不易失去抓地力。 只不过,劣质尾翼根本不能提供下压力。 对于家用车而言,在日常城市驾驶,完全不需要额外下压力的速度,装尾翼纯属多余。 九、假音响。 有的车,在车上看到的音响口可能有4个、6个、8个,甚至更多,但如果你买的是低配版,那么不好意思,很可能你只有两个音响,主驾驶和副驾驶各一个,其它位置的音响可能就是摆设。 十、假七座。 由于二孩时代的到来,大量车企齐刷刷地涌入7座SUV市场。 然而,受限于车身尺寸,这些所谓的“真”七座SUV,其中绝大多数第三排座椅可以看作是专为猫猫狗狗、未成年人和没有腿的残疾人设计的,正常成年人只能蜷缩进去,实属鸡肋。 随着国内 汽车 市场的成熟,车企们对人心揣摩的也是越来越透彻了,那就是车子开起来不一定要牛逼,但是看起来一定要高大上! 并且呢,有不少消费者也专吃这一套,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 汽车 设计中那些专门用来唬人的玩意!排量不一定要大,排气管必须多! 前不久我们讲到,有很多人都会觉得 汽车 排气管越多越牛逼,甚至还会有人专门去增加排气管数量;现在呢,车企们也都学的精明起来,为了赢在起跑线,他们贴心的在设计生产时,就已经给车主们装上了多个排气管,不管会不会出气,先多装几个再说!不能只有排气管,进气口也要多 有些厂家觉得假排气管看起来还不够高大上,所以还会在假进气口上动歪脑筋;这不,本田冠道发动机盖两侧都有两个看起来非常大的鲨鱼腮进气孔。 刚开始看起来非常不得了,后来用手一戳,MMP,假的! 尾标不再写排量,数字大才是王道 多年以前,厂家和我们都很单纯,车尾上写2.0就是2.0排量,3.0就是3.0排量;带个T就是涡轮增压的意思。 后来搭载涡轮的排量都小了,厂家觉得1.6T或者1.4T这样的数值实在太小,于是就开始用扭矩数值来代替排量了。 极限车速不一定高,但表底不能低 原本每款车的码表都会留一些余量,免得后期车主通过改装来提升极限车速会出现码表不够的现象; 但是现在厂家的花样玩的越来越多了,1.5T,1.8T的车表底数字都能上到260,300了!很多不懂车的人一看,这车都能跑到300?其实把车改爆了都跑不出表底速度,标注来好看而已。 无论真皮还是假皮,都叫真皮座椅 国人对真皮座椅的需求真的是非常高的,它有面子,好打理,上档次! 但是真皮成本太高啊,融合到车价里消费者又无法接受;那就用假皮好了。 假皮座椅叫起来又不太好听,干脆就以假乱真,不管真皮还是假皮,只要是皮,通通都称之为真皮座椅!汽车 TA说 希望车企们造车时能把重心放在发动机,变速器,底盘这些真金白银的技术上面,这些歪点子,其实可以少一些! 想了解逗比,有料,实用的 汽车 知识?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 汽车 TA说” 三十位维修技师在线为您排忧解难! 最假的配置是东南三菱的(应该是菱悦)排气管,明明就是一个单排气管,另一个就是纯粹装饰作用,不冒烟的!东风标致408排气管也是这样。 我这个人喜欢看车尾的排气管,这个有时候好假啊[捂脸][捂脸][捂脸] 喜欢给个关注留言谢谢[玫瑰][玫瑰][玫瑰] 这就要说道一些运动车上的“电子声浪模拟系统”。 为了弥补小排量增压声音不好听的缺陷,用车载音响来播放事先合成的发动机声音。 更过分的是宝马i8,直接把音响放在车外面去播放假8缸声浪。 我想问这些车厂一句:掩耳盗铃很有意思吗? 最典型也是最让人想不到“忽悠”你的地方,你肯定猜不到!从图看出什么了? 对,忽悠你的就是后排座椅空间! 这张图上面是桑塔纳,下面是迈腾,是不是感觉后排空间都挺宽敞的,几乎没什么差别? 那车长怎么差了那么多呢? 重点就是这里了! 很多厂家为了在视觉或者感觉上达到一种后排空间宽敞的效果,会把后排的座椅垫给你缩短! 如果仅仅简单试乘一下,还真就感觉不出来什么,觉得也挺舒服的。 而当你走长途,连续几个小时下来,如果是“短”坐垫,你就会感觉腿有点累、酸或其他不舒服了,而恰恰是,你很可能根本就没联想到是座椅的问题! 只有同样的长途,分别试过全尺寸座垫和短座垫,才会发现其中的区别和“奥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