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美术馆里的中俄友谊

6月1日,尤里·卡留塔在湖南长沙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新华社记者 林建杰 摄

新华社长沙6月3日电 19岁的俄罗斯少年画家米哈伊尔·卡留塔(后文简称“米沙”)举起画笔,凝视着在鲜艳花束中的红裙中国模特,勾勒轮廓、调色上色……他创作完成的作品将捐赠给李自健美术馆永久收藏。

米沙是俄罗斯功勋艺术家、俄罗斯艺术科学院院士尤里·卡留塔之子,从小在浓厚的艺术氛围里成长,目前已经创作了400余幅作品,多次在俄罗斯展出。他同时也是一名“来自星星的孩子”。

今年是中俄建交75周年,也是“中俄文化年”开启之年。“六一”国际儿童节之际,“米沙眼中的世界”绘画展在位于湖南省长沙市的李自健美术馆开幕,展览为期一个月。

李自健美术馆是画家李自健与妻子丹慧独资创建的现代化公益美术馆。“米沙患有孤独症和感觉性失语症。但人生的遗憾与不幸,反而赋予他与生俱来的审美感知与天马行空的艺术创造力。他的画作色彩丰富,天真而纯净。”李自健说,希望通过这次展览,为爱好艺术的人们提供欣赏俄罗斯青少年艺术创作的机会,促进中俄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这也是米沙的作品首次亮相中国。尤里·卡留塔和夫人陪同米沙一起来到中国参加画展开幕式。“这是米沙第一次来中国办画展,他很高兴,对中国处处都充满好奇。”尤里·卡留塔说。

这不是李自健美术馆第一次展出俄罗斯艺术家的作品。去年十月,应李自健邀请,尤里·卡留塔在美术馆举办了个展,回顾性地展出了他历年来创作的120幅油画作品。

尤里·卡留塔对中国丰富而古老的传统文化非常热爱,他的艺术成就得到了中国老一辈艺术家的高度评价。1997年至今,尤里·卡留塔几乎每年都到中国参加画展,并在首届北京国际双年展上获得了金奖。不少中国学生慕名到俄罗斯找他拜师学艺。

与中国相识超过25载,尤里·卡留塔已经不记得来过中国多少次。北京、杭州、广州、沈阳,再到如今的长沙……在他看来,每一次来中国都能收获积极的印象。

“我第一次来北京的时候,感觉一半城市还在建设当中。而我每来一次,都会发现不同,高楼拔地而起,到处能感到现代化的气息。中国一直在向前迈进,这点让我肃然起敬。”他告诉记者,他的一半画作都与他对中国的印象有关。“中国绘画艺术对我来说是如此亲近,曾经有中国专家认为,我的画作能让人联想到中国写意的创作手法。”

这次画展,米沙也带来了一幅中国龙年主题的油画和一幅身穿中国传统服饰的自画像。“也许是受到我的影响,米沙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事实上,如今中国文化在俄罗斯越来越受欢迎,米沙也不例外。”尤里·卡留塔说。

在去年展览期间的友好交往中,李自健从尤里·卡留塔口中听说了米沙的故事,深受感动,当即决定为米沙在中国举办画展。

去年底,李自健美术馆执行馆长李博文专程飞抵俄罗斯圣彼得堡。在那里,他见到了正沉醉于创作的米沙和他堆满画室的作品。

“米沙的父母对他疼爱培育,社会环境对他温暖呵护,他自己也不断努力,孜孜不倦地用画笔创造出一个充满魅力的‘米沙眼中的世界’。人们在看到他的画作时,能看到一个孩子内心深处的真善美。”李博文说,最终,经过精心挑选的105幅米沙绘画作品成功展出。

开幕式顺利举办后,米沙非常开心,想在长沙留下一幅难忘的作品,最终他决定创作一幅《来自长沙的漂亮姑娘》,让一位穿着红裙的长沙姑娘成为他的模特。

截至目前,李自健美术馆已举办了四次俄罗斯艺术家展览,李自健也曾创作中俄友谊题材的油画。在A区常设展厅内,“汶川娃”系列作品中的《川字组画》总能吸引不少游客驻足观赏。

记者看到,28幅“汶川娃”头像巧妙地构成了“川”字的三笔,展现了汶川儿童在汶川地震前的生活、地震中的遭遇以及地震后的疗愈。组画右下方,一个小女孩背对大海,笑容灿烂,她的帽子上有一个俄文单词。

“帽子上的俄文‘友谊’,是我查阅资料后特意画上去的,希望能直观展现中俄两国的深厚情谊。”李自健说,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前,他曾多次到四川采风,结识了一群汶川娃。地震发生后,俄罗斯向中国伸出援手,邀请灾区儿童前往海参崴等地疗养。在了解了这段中俄交往佳话后,李自健深受触动,创作了这幅油画。

近期,李自健又在积极推动组织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的作品来中国展出。“中俄两国的艺术家经常在对方的作品里汲取灵感,我相信艺术能够为中俄之间的交流提供独特的桥梁。”他说。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uaibao/19064.html
断开SWIFT两年后 G7和欧盟计划制裁俄罗斯的SPFS支付
Xbox展示会亮相 或将迎来大型更新 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