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赛感受鲜活的中国传统民俗 沉浸式 龙舟竞渡又端阳

(原标题:龙舟竞渡又端阳 “沉浸式”观赛感受鲜活的中国传统民俗)

龙舟竞渡迎端午 船桨齐舞备战酣

央视网消息:随着端午节临近,不少地方的龙舟赛已经拉开帷幕。选手们奋力挥桨,在比赛中感受龙舟竞渡的魅力。还有的地方正在鼓足干劲冲刺训练,为即将到来的龙舟比赛做准备。

江西南昌:击鼓催征赛龙舟 挥桨激浪斗志昂

龙舟竞渡又端阳 “沉浸式”观赛感受鲜活的中国传统民俗

在江西南昌红谷滩区九龙湖畔,一场国际龙舟赛燃情开赛,吸引了来自国内外42支龙舟队伍1200多人参加。随着发令声响,配合激昂的鼓点,参赛选手们有节奏地挥动着船桨,奋力向终点冲刺,水声、欢呼声、呐喊声,不绝于耳。

浙江平阳:奋楫争先逐碧浪 鼓足干劲加练忙

龙舟竞渡又端阳 “沉浸式”观赛感受鲜活的中国传统民俗

为了能在龙舟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浙江温州市平阳县潘南村的队员们除了水上训练外,还在岸上加紧练习。在桥下空地上,队员们手持龙舟桨,桨上绑着砖块。据教练介绍,砖块训练是模拟水上龙舟划行时的阻力,让队员们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更加真实的划桨体验。

龙舟竞渡又端阳 “沉浸式”观赛感受鲜活的中国传统民俗

广东佛山:“漂移”过弯不减速 水上“狂飙”勇向前

龙舟竞渡又端阳 “沉浸式”观赛感受鲜活的中国传统民俗

在广东佛山市南海区叠滘水乡,水路狭窄且曲折,当地的龙舟竞技因此有了独特的比赛方式——龙舟漂移。 临近端午,那里的龙舟队正在抓紧进行夜训。入水、拉水、御水、移桨,25米长的龙舟在平均宽度约6米的河道上高速漂移。

夜色渐深,水面上的拨桨声依然紧密。训练虽然辛苦,但对于当地人来说,端午赛龙舟不仅是一项比赛,更是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追求和坚持。


端午节有什么风俗和传统?

端午节的风俗传统有赛龙舟、食粽子、沐兰汤、挂艾草和菖蒲、拴五色丝线、画额、佩香囊、避五毒、饮菖蒲酒、饮雄黄酒等。每逢端午节,人们都会亲自动手包粽子,或者到结束里买粽子吃,除此之外,各个地区都会举办非常隆重盛大的龙舟竞赛,以供人们参加和参观。夏日的蛇虫众多,人们还会在身上佩戴艾草,防虫避蚊。

端午节的风俗传统有如下:

1、赛龙舟

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在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赛龙舟习俗,而大部分是划旱龙舟舞龙船的形式。关于赛龙舟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有祭曹娥,祭屈原,祭水神或龙神等祭祀活动,其起源可追溯至战国时代。赛龙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及英国等,是2010年广 州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2、食粽子

端午食粽是中华民族民间节日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根据史书记载,吃粽子源于春秋战国,人们为纪念楚国大夫屈原而逐渐流传下来。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

3、沐兰汤

端午洗澡被称为兰汤沐浴。又叫沐兰汤。端午沐浴就是用艾叶、菖蒲、佩兰等草药煮成汤,全家大小在端午的时候(最好是中午)洗澡。兰汤沐浴是一种良好的卫生习惯,至于兰汤所用之“兰”,其实不是现在的兰花,而是今天医家常用之中草药佩兰。在端午之时,以佩兰和菖蒲、艾叶等香草煎汤洗澡可祛邪避瘟,防痱止痒,治疗和预防各种传染性疾病,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4、挂艾草和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 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就像贴上一道灵符,可以趋利避害。过端午,一般会将艾草绑成一束,然后插在门楣上,或是在门楣两端分别插上一根艾草。艾草代表招百福,插在门口代表招百福,可使主人身体健康。

5、拴五色丝线

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6、画额

画额,汉族习俗,端午节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云可驱避毒虫。中国古人认为,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初五日的中午又是毒时,居“三毒”之端,亦为全年大热天开始,五毒蛇虫开始活跃。为此,人们采取各种措施防毒、消暑、避灾,逐渐形成各种各样的风俗。端午画额习俗以除瘟、驱邪、求吉祥而出现。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镇邪。

7、佩香囊

节日习俗,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囊内通常填充一些具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能。

8、避五毒

民间认为五月是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出没之时,民谣说:“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端午节驱五毒用意是提醒人们要防害防病。每到端午节,民间要用各种方法以预防五毒之害。一般在屋中贴五毒图,以红纸印画五种毒物,再用五根针刺于五毒之上,即认为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横行了。这是一种辟邪巫术遗俗。民间又在衣饰上绣制五毒,在饼上缀五毒图案,均含驱除之意。有的地方的人们用彩色纸把五毒剪成图像(即剪纸),或贴在门、窗、墙、炕上,或系在儿童的手臂上,以避诸毒。

9、饮菖蒲酒

《饮菖蒲酒》是明朝的一首诗歌,出自《荆楚岁时记》。《饮菖蒲酒》诗为:“采得菖蒲届端阳,酿成美酒送异香。角黍蔗浆祝尔寿,何妨纵饮入醉乡!”

10、饮雄黄酒

饮雄黄酒,是中国民间节日端午节的习俗之一。雄黄酒,用以驱虫解五毒,小儿涂于头额、耳鼻、手足心,并洒墙壁间,以法诸毒。流传中国民间之《白蛇传》故事,即是以雄黄酒解蛇虺诸毒,而现白蛇原形。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端午节民间有哪些习俗

1.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2.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 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譬如咸粽子跟甜粽子之争。 3.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4. 悬艾叶菖蒲,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 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 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5. 喝雄黄酒,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 许仙就是被喝了雄黄酒的白素贞吓死哒。 6. 还有就是驱五毒,小时候学的一个课文(不记得叫什么了)说的就是端午习俗,看到一段用雄黄之类的东西洒在一些角落,然后在小孩子额头上用雄黄写个“王”字,给小孩子手上缠五彩带,吃鸡蛋等等。

要汨罗的民风民俗

古代龙舟竞渡是一项融纪念屈原、祭神、祈福、禳灾于一体的民间体育活动,一般在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下午举行,汩罗是其发源地,俗称为“划龙船”。 汩罗江畔人民为再现祖先们当年鼎力拯救屈原的情景,历来使用当地传统捕鱼的“渔划子”和打草、运货、渡人的“板划子”临时装点成龙舟,参加竞渡。 50年代起,开始打造正式龙船。 龙船船身用杉木构造,长约16-24米,宽1.10米左右,桡板因船长短而定,每小舱2桡,一般为32-36桡,多的48桡。 龙船竞赛时设摧桡指挥1人,手执小红旗侧身立于船身前1/3处的龙骨木上;棹手1人,由经验丰富的人充当;锣鼓手各1人,在船体中部,按指挥或棹手之意以锣鼓节奏指挥桡手,俗有“听鼓下桡”之说。 每逢端午节划龙船,汩罗江上各竞渡点两岸观众云集,铳炮喧天,水上彩船游戈,龙舟穿梭,锣鼓声与欢呼声汇合在一起,好一派热闹景象。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uaibao/19494.html
但价格给我看笑了 美国官网给iPhone打折
生气时这样做 加倍伤害自己!原来我们做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