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企业们 将会交出一份怎样的三季报

丑媳妇总要见公婆。光伏企业们的业绩再差,也要发三季报。

最近10天,特别是10月份的最后一两天,是上市公司集中披露三季报的日子。按往常来说一个三季报,并没有多么重要。但是,对于当下的光伏企业、光伏概念股的投资者来说,却很重要。

图片为AI合成

10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宏观经济数据: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94974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8%。分季度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二季度增长4.7%,三季度增长4.6%,逐季走低。

著名经济学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朱民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要实现全年5%左右的增速目标,第四季度需要达到5.5%的增长速度,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正因为挑战很大,所以我们最近出了一揽子大招。

光伏企业们,将交出一份怎样的三季报呢?在今年的最后一个季度,光伏又将如何克服困难与挑战呢?

01经营性现金流,或将进一步变差

如果说今年的一季报、半年报,光伏企业还能在财务报表上做一些适度的包装和美化,那么到了三季报,再掩盖问题的难度和成本都会上升。

有的企业在一季报、半年报时的营收、归母净利都还是正的,但扣非净利已经接近于零。

最难注水的财务指标,往往是经营性现金流。经营性净现金流=营业收入-营业成本- 营业费用-税金+折旧和摊销。

在今年中报时,很多企业的经营性净现金流已经为负,头部企业中仅有通威股份、TCL中环、阿特斯、协鑫集成等经营性净现金流为正。到了三季报,光伏企业们的这项财务指标有可能会进一步变差。

除经营性现金流指标以外,今年的三季报,还有多少光伏企业今年第三季度的营收和净利,环比仍然能够保持增长呢?答案很快就会揭晓了。

02海外高溢价订单减少,进一步影响预期

今年上半年,2023年下半年签署的一些海外高价订单,还能顶一顶,那么进入今年下半年,已经没有多少高溢价订单可以支撑一些公司的业绩了。

最近,赶碳号访谈了多家光伏企业,大家的想法普遍都比较悲观。有几家代表性企业认为,光伏要想真正触底回暖,至少要等到2025年6月份以后。

此前,头部企业在去年11月份时曾表示,光伏洗牌至多持续半年一年。按照当时的说法,现在洗牌已经结束了。在今年6月上海SNEC展会时,也有头部企业说,今年四季度最晚明年一季度,光伏将会回暖。现在看,这种观点也已经落空。

人们的预期之所以变得趋于悲观,就是因为国内光伏市场普遍亏现金的拖累之下,海外市场的不确定性仍在增强。

地缘政治、美国、印度等市场光伏制造的本土化,都会对海外市场构成消极的心理暗示。

除此之外,赶碳号认为,可能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近一年多来光伏产品价格的剧烈波动,彻底把海外光伏产品经销商、代理商、安装商都给整蒙了——他们就是想破脑袋也没想到过,光伏组件的价格居然能跌成这幅样子。

这样的教训所留下的心理阴影,可能只有高价囤过光伏组件的人才能体会到,就像节兴冲冲套在涨停板上的众多投资者一样。我们都知道,预期一旦发生改变,真想要修复,就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更大的成本和代价。

03债务风险,或向设备辅材蔓延

光伏主材的内卷与债务风险,可能会向设备、辅材进一步蔓延。

我们在盘点今年中报时发现,光伏设备、辅材、逆变器企业的业绩普遍好过光伏主材。

这种优势,在今年三季报时能否得到保持呢?

首先,只与光伏装机发生关系、不与组件发生直接关系的环节估计仍能保持,如逆变器、支架等。

另外,与主材直接相关、但由原材料刚性价格决定的环节,估计不会有太大波动。比如浆料企业,主要受白银价格被动影响,浆料企业也就赚个加工费这样的辛苦钱。光伏是被动受银价影响的行业,而不是直接决定银价走势,这最要命。

第三,设备、辅材企业的业绩有不少是纸上财富,体现为应收账款。从最近设备企业告光伏企业的合同纠纷官司、设备企业告同行的专利官司都在增多,其实就很直观地体现了这些企业的生存状态。

随着行业洗牌进一步加剧,设备和辅材企业们,应收账款越来越多,账期越来越长,坏账率越来越高,这是大概率的了。整个行业的债务风险,设备、辅材企业一起背了不少。看他们的三季报,很简单就看他们新增了多少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以及和应付之间的差额是增大还是缩小就可以了。

当然,还有个重要指标可以参考,那就是自由现金流。这适用于所有光伏制造企业。

04光伏洗牌降速,产能出清延长?

好巧不巧,正当光伏备受煎熬之时,来了一个大牛市(有待进一步验证)。这个牛市有多牛、有多长,都是个未知数。

但无论是对上市公司,还是对心态左右摇摆的投资者来说,这个三季报都太重要了。因为,要等到2024年度业绩的预告,至少要明年一月份了,如果要等到2024年的年报,最晚甚至要等到2025年的4月底。

这一轮突然袭来的牛市,归根到底,还是需要基本面来支撑的。那么,这一轮牛市对于光伏的影响,究竟是利好还是利空呢?

很简单,我们只需要反问,牛市能够给光伏企业带来什么?答案当然是资本。那么光伏现在这样卷,根本原因是什么?至少部分原因也要归根于资本吧?光伏赚钱效应明显时,拿钱非常容易,资本追捧,扩产无序。

所以,解决光伏内卷的问题,如果再给这个行业太多金融支持与助力,可能会化解一部分落后产能、经营质量低下的企业的债务风险,但从根本上说,或许就是抱薪救火,火上浇油。

房地产因为城市化进程的基本完成、人口红利的衰退已经发生过剩。光伏不像过剩的房地产,是朝阳产业,但也不是没有天花板。

这一轮化债有一个最强烈的信号,那就是对于房地产严控增量,稳住和盘活存量。对于光伏,是不是也应该如此,至少要适度控制增量,出清一部分落后的存量呢?

地产的本质是金融,强资产属性。但光伏是制造业,往大里说是能源的基础制造业。金融属性的地产,自然需要金融手段来解决,制止新增供应,扩大需求,这样才能守住底线,防住风险。

那么,作为工业属性的光伏,为能源转型提供支撑的光伏,就应该是在供应端要实现高质量增长,淘汰落后产能,适度控制新增产能。

05光伏市场,究竟要不要干预?

光伏想要企稳回升,光靠光伏企业自身努力,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光伏产品的最终出口,就国内市场而言,只有一个客户。这个客户是中国光伏制造企业的基本盘,而且国内的招投标市场价格,也直接影响到海外市场的价格。

那么,不是要不要干预,而是怎么干预,这就成了一项技术活,很容易吃力不讨好。

管住价格,特别是严格执行招投标法,管住低于成本价投标中标,最近就成了一个莫衷一是又非常棘手的难题。

关于0.68元/W的组件最低成本价,这几天大家讨论得很激烈。有不同观点,才是好事,道理越辩越明。

有不少人认为,采取最低限价,将会大大降低产能出清的速度和效率。笔者个人认为,即使按这个价格倒推,很多企业甚至包括一些头部企业,也同样会被出清。事实上,我们发现,近期低于这个成本价中标的,更多是大企业。所以,管住这个价格,也是维护市场公平,防止不正当竞争。真正牺牲的,其实是五大六小的“利益”。

另一方面可能更为重要,那就是应该把光伏装机和消纳作为重中之重,加强增长预期引导的同时,更要全力推动电力市场化改革,破除因袭已久的桎梏和阻力,加快能源转型。说得过头一点,总不能因为光伏制造业都是民营企业在干,就任由其血流成河吧。

还有10天时间,所有光伏企业都将发布三季报。我们调整好心态,拭目以待。


光伏玻璃暴涨

最近光伏玻璃价格暴涨,相关概念股又火了。

由于光伏玻璃产能告急,6家光伏企业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光伏组件市场健康发展的联合呼吁》,直指光伏玻璃产能扩张限制的核心问题。 据知情人透露,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促进光伏玻璃产业发展的文件。

光伏概念股继续暴涨。

秀强股份,金刚玻璃涨停

11月4日,光伏玻璃概念股再度暴涨,风玻璃指数今日再度上涨4.64%,最近3日累计超8.3%。

具体来看,秀强股份、金刚玻璃涨停,涨20%领涨全板块。 此外,福耀玻璃、金晶玻璃、CSGA今日涨幅均超过5%。

然而今天港股的光伏概念股午后跳水。 截至发稿,福莱特玻璃跌逾10%,信义太阳能跌8.4%,洛阳玻璃股价跌5.59%,康丹克太阳能微跌1.67%。 仅福耀玻璃午后创出历史新高,或得益于今年三季度的强劲表现。

光伏玻璃的价格持续跳涨,也让这个行业的供应商备受资金追捧。 年内涨幅方面,总市值669亿元的福莱特涨幅最大,达226.63%,其港股福莱特玻璃年内涨幅达265%。

此外,海南发展和秀强股份也成为今年以来的大牛股,年增长率分别为226%和225%。 信义太阳能(0968。 HK),年内涨幅最大,达132%,而艾玛顿、旗滨集团、福耀玻璃、贝波的股价年内涨幅均超过50%。

“全球汽车玻璃领导者”福耀玻璃

股价再次创历史新高。

福耀玻璃()一度涨停,收盘上涨8.24%,股价创历史新高。 此外,福耀玻璃()在港表现非常出色,收盘上涨4.65%至34.85%,最新总市值1127亿港元。

据统计,自3月20日以来,福耀玻璃股价累计上涨约118%,市值暴增588亿元,其港股股价表现也在年内大踏步前进。

据悉,福耀玻璃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7.76亿元,同比下降11.8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23亿元,同比下降26.58元,扣非后净利润15.1亿元,同比下降8.53%,对应每股收益0.69元。 其中,公司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6.55亿元,同比增长5.7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59亿元,同比下降9.75%,扣非后净利润7.18亿元,同比下降8.59%。

中信建投今日发布研报称,汇兑影响同比拖累业绩,公司经营超出市场预期。 成本控制能力明显体现,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克服底部重力。 同时,优化短期和长期融资结构,有充足的现金储备弹药。 CIIC研究团队表示,福耀玻璃是全球领先的汽车玻璃,Q3国内产能利用率持续提升,德国FYSAM整合成效显著,Q3公司盈利能力持续上升。

光伏玻璃的价格正在爆炸。

金高、隆基等六大巨头联合发声。

11月3日,东方日盛()、金高科技()、晶科能源、隆基()、天合光能()、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以下简称“六家”)六家光伏企业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光伏组件市场健康发展的联合呼吁》,指出了光伏玻璃产能扩张的局限性。 此外,有业内人士表示,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促进光伏玻璃产业发展的文件。

声明称,在行业积极发展的背景下,当前产业链上游的光伏玻璃产能面临严重短缺,严重影响了光伏组件的生产和交付能力。在年底的中式包装热潮中,专业人士

光伏企业联合呼吁玻璃产能严重不足,使得组件企业的调度和出货面临严重危机。 目前,他们正在积极协调资源,全力“保供应”。 在这个特殊时期,我们敦促国家有关部门考虑给光伏市场的年末热潮降温,引导项目有序推进。

声明中提到,目前光伏组件企业处境艰难,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由于玻璃产能严重“掉队”,组件总供给严重不足,光伏组件企业普遍出现了大面积的交货延迟。 希望电站投资企业能够充分认识当前形势,采取积极措施,避免或减少因错过并网截止日期而造成的损失。

声明同时呼吁,玻璃行业的产能瓶颈是导致目前困境的组件供应“告急”的直接原因。 希望国家充分考虑当前行业面临的紧迫形势,放开光伏玻璃产能扩张限制。

光大证券表示,“一刀切”政策有望迎来调整契机。 此次,多家主要光伏组件企业联合呼吁国家放开光伏玻璃产能扩张限制,主要针对工信部2020年1月发布的《水泥玻璃产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操作问答》,规定新建光伏玻璃项目必须按照政策要求实施产能置换;但在目前供给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新增产能的限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未来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目前的产能不足已经严重影响了组件企业的生产和交付能力)。

此外,据Sobi光伏网消息,据业内相关人士透露,有关部门正在积极开展光伏玻璃产能的三项重点工作:一是加强光伏玻璃的供应保障(拟实行不同于传统浮法玻璃的政策);二是对光伏玻璃产能置换实施差别化政策;第三,防止产生新的产能过剩(严防打着光伏玻璃的幌子建设普通建筑玻璃生产线)。

下半年光伏玻璃需求明显回升。

长期增长是可以预期的

对于光伏玻璃

璃供不应求且价格维持高位的情况,机构也给出了相关看法。 光大证券指出,若光伏相关政策调整,短期供给缺口仍存但预期有望企稳,长期产能供应得到保障。 短期来看,光伏玻璃供给缺口仍存,价格有望维持高位,但政策的调整有助于平稳市场预期,从而推动未来行业健康发展。 另外,根据各公司的产能和建设规划,2023年上半年光伏玻璃供需形势将得到缓解,而政策调整亦有望打开2023年及未来的光伏玻璃产能扩张空间。

长期来看,看好光伏行业的长期发展,叠加双玻组件渗透率趋势不减,光伏玻璃需求景气度有望维持在高位;同时,在“一刀切”政策影响下光伏玻璃未来的产能落地节奏仍有不确定性,供给紧张的形势有再次出现的可能,而龙头公司在技术、资金、资源、布局等多重优势的加持下有望进一步提升其市占率。

太平洋证券表示光伏方面,硅料价格仍处博弈期,目前市场整体不存在多晶硅短缺的情况,面对单晶硅片企业维持满载开工,及整体四季度终端需求向好,预期四季度单晶用料价格下降幅度及速度不至于太快。 然而,玻璃及EVA的短缺限制了组件厂的出货排程,玻璃再度涨价,为组件成本带来沉重压力,组件利润再度进一步萎缩,映射出一体化厂商的成本优势愈发增强。

中银证券也表示,光伏玻璃持续涨价,三季报密集披露:下半年光伏需求有望强势复苏,产业链各环节供需格局迎来边际改善,盈利有望修复,异质结新技术值得期待。 疫情冲击新能源汽车上半年销量,下半年需求有望明显回暖,长期高增长可期;中游竞争格局持续优化,全球供应链加速导入;上游锂钴基本面筑底,供需格局有望持续优化。

本文源自中国基金报

相关问答股请问那位高手帮忙解释一下

后的市场会有分化好股票、蓝筹股继续重心上移,坚定看好蓝筹股,但 “黑五类”风险越来越大,“黑五类”指小股票、差股票、题材股、次新股、伪成长股,这些已开始或接近泡沫爆破了。投资有两条主线,一是大盘蓝筹股过度低估之后的投资机会。二是新兴行业,新兴行业在彻底回调之后的投资机会它就是属于黑五类的股票,大盘涨它就这样了,希望能帮到你

相关问答:金晶科技、耀皮玻璃、北玻股份、旗滨集团谁是玻璃板块龙头?

北玻股份是龙头老大,前一阶段比玻已经是万人迷,通过很长时间调整,吗目前风口来了,龙抬头时候也到了,记住老大就是老大,其他都是跟风小弟

光伏概念股龙头股有哪些

光伏概念股龙头股超日太阳()一体化太阳能光伏组件领先制造商:公司拥有先进的晶体硅生产技术,主要产品为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件,已获得德国TUV认证,国际IEC认证和美国UL认证,成为行业内少数通过三大权威认证的公司之一,这保证了公司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自由销售。 公司已经打通“多晶硅锭→多晶硅片→多/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片→多/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产业链,拥有完善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产业链是公司盈利的强有力保证。 拓日新能()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非晶硅、单晶硅、多晶硅太阳能电池芯片、太阳能电池组件以及太阳能电池应用产品为一体高新技术企业 ,形成从电池芯片、电池组件到终端应用产品完整产业链,主要产品包括太阳能电池芯片、太阳能电池组件、太阳能灯具、太阳能充电器、太阳能户用电源系统等;中利科技()持有中利腾晖光伏科技有限公司66.29%股权,2012年三季报披露,预计全年净利润同比增长50%至80%,为万元至万元。 业绩变动原因:公司控股子公司中利腾晖光伏科技有限公司销售业绩及利润增长,带动公司整体业绩提升。 并建设有多座光伏电站。 向日葵()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和销售晶体硅电池片及组件为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的主要产品晶体硅电池及其组件是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 做为国内少数具有自主技术并能规模生产太阳能电池片及组件的光伏企业。 公司已熟练掌握了光伏电池片生产的全部关键技术,包括自主开发的电池表面微结构处理、电池扩散吸杂、电池体钝化及抗反射、太阳能电池背场、选择性发射极扩散太阳能电池等核心技术;晶体硅电池产品的平均转换率已达17.5%,在国内同行中处于领先水平。 太阳能电站东方日升()主营太阳能光伏产品:公司专注于太阳能应用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 是我国重要的太阳能电池片、太阳能电池组件和太阳能灯具供应商之一。 海润光伏()公司完成了换股吸收合并海润光伏,并变更了名称,公司的主营业务转型为太阳能电池用单晶硅棒/片等研发、生产和销售,通过本次交易,公司将被打造成为一家在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领域具有较完整产业链和领先优势的龙头企业。 公司入围国家“金太阳和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工程”的三家晶体硅光伏组件供应商之一,也是我国第二批光伏并网发电特许权招标电站光伏组件供应商之一。 大港股份()公司全资子公司镇江大成新能源有限公司硅切片项目总投资2.3亿元,是一家专业从事太阳能电池硅棒、硅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光伏系统工程、光伏应用产品的研发生产的高科技企业。 拥有进口切片机20台,单晶炉96台及全套先进的检测设备,年产硅棒800吨,硅片2500万片。 银星能源()公司开拓光伏产业,主要从事晶硅电池组件和太阳能发电跟踪装置制造与销售,将成公司第二大盈利增长点.横店东磁()公司100MW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生产线项目报批总投资万元,项目于2010年陆续投产,投产当年生产负荷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80%;第四年达到100%。 全部投产后将可达到每年100MW电池片的批量生产能力。 2012上半年实现效益-1,156.47万元。 800MW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及300MW组件项目截至2012年6月30日完成投资万元,实现利润总额-6,273.58万元。 中环股份()建设光伏产业链:全资子公司环欧公司投资1.6亿元(占股份80%)联合航天机电共同投资组建内蒙古中环光伏材料有限公司,进行太阳能电池用硅单晶材料产业化工程项目的建设。 内蒙古中环承建的“绿色可再生能源太阳能电池用硅单晶材料产业化工程项目”分四期建设,一二项目预算总额合计15.62亿元;光伏一期投资额6.2亿元,2010年8月已竣工并正式投产;光伏二期项目预算总额10.49亿元,2011年末二期项目达产,二期扩能项目按计划逐步实施。 环欧公司藉此机会发展太阳能电池单晶硅材料,并与神舟硅业、太阳能电池片、组件及系统配套工程在光伏产业基地形成航天光伏完整的一体化百亿光伏产业链,打造国内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 恒星科技()年产100MW硅片项目:2010年12月全资子公司河南恒星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投资2.63亿元建设年产100MW硅片新建项目,项目建设期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投产后可形成年产100MW晶硅太阳能电池片的生产能力。 该项目是公司为了抓住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市场机遇,为公司进入太阳能电池领域而做出的战略决策。 根据公司发展规划,公司将在加强原有产品市场地位的同时,延伸产业链条,进一步增强公司的市场竞争实力。 截止2012年6月末投资进度为13%。 江苏通润()2011年7月公司与教育部光伏系统工程研究中心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共建科研基地和成果转化中试基地。 在新型节能技术、高压电气技术、光伏发电技术等新能源和节能领域开展紧密型的长期产学研合作。 三安光电()公司与美国EMCORE公司共建合资企业日芯光伏,主要生产第三代光伏产品—高聚光太阳能电池(HCPV);注册资本3000万美元,公司占60%。 规划总建设规模年产1000MW光伏系统及组件,总投资80亿元,建设期为5年,分三期建设(第一期,建成年产光伏系统及组件200MW生产线,于2011年底建成投产;第二期,新建300MW生产线,于2013年底建成投产;第三期,新建500MW生产线,于2015年底建成投产。

中小企业生产管理混乱原因分析

中小企业生产管理混乱原因分析

为什么,诸多的中小企业的生产计划做的都很差呢?生产为什么会那么混乱呢?我下面为你整理了中小企业生产管理混乱原因分析的文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第一:企业的导向有问题

许多中小企业的老板都是业务出身,都知道没有业务就没有利润,业务是利润的源泉,所以,他们非常注重客户的要求和反应,一切围绕着客户转,对于与客户打交道的人——业务人员也赋予了高于一般管理者的权力,致使企业完完全全成为了客户的附属和车间,而客户的类型和需要又是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的,企业的资源都是有限的,满足了甲客户的要求,就难以同时满足乙客户的要求,有时候刚按客户的来做,客户可能又更改了要求!

总之,企业的一切都随着客户的变化而波动,企业总是在追赶着客户的脚步,却又永远无法追上。

从理论上来说,以客户为中心是现代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应该随着客户的需要而动,但从操作层面上来讲,这却是一句空话。

因为每一个企业的存在,首先是为了自身的赢利,企业的目的是为了自己,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它不得不去关注客户的需要,可见,自身的自存和赢利是目的,满足客户的需要是手段,那么当企业为了满足客户需要而陷入一片混乱,并且付出了企业不能承受的成本和代价时,企业就应该反思自己的行为模式了,企业应该思考自己怎样才能过得更好。

当企业思考自己怎样才能过得更好的时候,管理就开始提上了议事日程,过去单纯拼市场的做法,就开始转向既靠市场更靠内部管理的阶段,企业经营的目光开始内、外兼顾,企业的行为开始走向了自我控制。

计划部门就是企业自我控制的关健部门,因为一切外部客户的要求和信息要变成企业的行为,都需要通计划的过滤和干预,企业开始逐渐懂得,既要满足客户需求,但又应该有所选择的去满足,既要按客户的要求去做,但又必须将客户的要求纳入到企业的整体目标中来,满足客户需求,并非百分之百的听命于客户,而是通过积极主动的引导和沟通达成一致,成为企业和客户的共同需要,然后动用企业资源去达成这个共同的目标。

在这里,对客户需求干预是必须的,而有效干预的前提就是选择,选择适合于企业的客户,选择与企业的现有能力和资源相适应的客户,而不是满足所有的客户,是既兼顾这客户需要又兼顾自己需要的前提,所以,强调企业自身的目标和需要并不与“以客户为中心”相矛盾,只有当企业面对市场,什么客户都想抓住,任何一份订单都不愿放弃的时候,这两种目标,即“以企业赢利为目标”和“以客户为中心”才是尖锐对立的,而当企业有选择的对待客户的订单,当企业找准了适合自己的客户时,企业的赢利目标和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才会相辅相成,合二为一。

所以确切的说,当企业面临一种两难选择时,即意味着企业还没有真正的做出自己的特色,还没有在市场上取得清晰而准确的定位,还摇摆不定,究竟想与哪些客户做生意还不很清楚,此时,他们想跟世界上所有的客户做生意,想赚能赚到的所有的钱,当然他们知道这不太可能,但他们又认为别无他法,他们还不能稳定的去做事,还不能靠一种做事的风格和特点去吸引客户,而只能做出来以后去取得客户的认可。 靠最终的结果,而不是风格和特点赢得客户。

他们就跟那些与客户打交道的其他供应商没有区别,客户随时可能离他而去,客户跟他做生意也只是偶然和随机。

正因为他的生意取决于大量的偶然和随机,他便会不顾一切的抓住每一个机会,因为他不知道和下一个机会在哪里。 这是对未来没有一点掌控感所表现出来的紧张和忙乱,但被企业自己错误的理解成了“以客户为中心”和“以市场为导向”, 这是一个谬误,只能证明这样的企业尚未成熟,或正在走向成熟,但绝对不应该理解成他们在成熟的实践着“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

做出这样的判别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告诫许多中小企业,要真正的做好以客户为中心,不是靠这种以混乱为代价,凡事听命于客户的方式去实现,而是靠自己准确的市场定位和特色,靠与某些类型的客户而不是全部客户形成稳定的关系来实现,生产的计划性,恰恰有助于企业以一种稳定的姿态去面对客户。

所以,如果企业因为计划对需求的干预而导致某些客户和订单的流失,那只是表示这些客户不是企业的目标客户,是企业优化客户的过程中必须付出的代价,往往这样流失的订单和客户并不是能给企业带来多大赢利贡献的客户,放弃只是迟早的事情。

第二,企业的管理基础太差

许多中小企业的管理都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靠着一些有经验的人在支撑着,管理的对策都存在于这些人的脑袋之中,尤其对于生产运作管理,他们凭着自己在车间干了多年的经验,来判断订单的完工期,来组织生产。

但这种判断和组织有没有充分的根据,是否科学,却一概不知,他们只知道昨天这样干,今天就这样干,今天就这样干,将来还这样干。

生产可以说是一种非常复杂而又需要精确掌控的过程,一个订单有许多的品种,一种产品又有许多的零部件,每个零部件又需要经过若干道工序,一道工序又需要物料、人工、设备等各种生产要素的准确的配合,这一切都如同一台精确运作的机器,它需要内部各个环节的运作都恰如其分的吻合上,它需要精密的计算和管控,才能生产出好的产品,才能保持高效,然而我们的中小企业的生产管理者们是些什么人呢?他们又怎样的管理着这台精密的机器呢?

他们是些看见数据就头疼的人:他们喜欢在车间对着人和事发威,但他们就怕看一张张枯燥的报表和数据,他们认为管理就是管人、管物,他们认为管理就是与活生生的人打交道,所以,他们看起来,个个生龙活虎,在车间走来走去,并且总是虎虎生威,让员工见着就怕,他们以为只要工人们怕了他,不敢偷懒,工厂就管好了,管理就到位了,不让人闲着,不让设备停着,不让地方空着,这就是这些从大山深处跑了出来,从农业劳动力转眼成为了工业管理者的他们非常朴素的管理理念。

他们的祖祖辈辈一代代的传输给他们这样的理念:只要肯干活,就能过好的生活,肯干成为了如今大多数中小私企生产管理者的共同的特性和标志。 这种特质的确成就了私企老板的企业正因为有这群拼命三郎才有许多中小企业的今天,有他们一天十几个小时的拼打才有了中小私企在市场上的特殊竞争力——低廉的价格。

这群人以及他们所率领的工人们有点像50—60年代的一群在理想主义的旗帜下,大干快上的前辈们一样,尽管他们的动机不同,但他们的作用和风格却非常相似,这是同样有着实干精神和朴素目标的一群人,可以说他们是许多发达地区私营工业企业的基石,但他们与他们的前辈们一样,都只能代表一个时代,而不能代表未来,因为这些人身上所拥有的只是工厂这台机器诞生时所需要的蛮干和吃苦,而他们身上所缺乏的,却是让这台机器高效运转所需要的精确的计算和运畴的能力。

所以,他们可以让车间显得热火朝天,呈现一片繁忙景象,但却不能保证什么时候出货,他们可以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他们已经忙得够炝了,但实在难以准时完工,原因可能是有几种物料没能准时送到。 当然缺物料是供应商的错、是采购的错,或者谁都没错,只是因为他们不能闲着。

也可能是原本准时完工,但偏偏设备又出了问题,还可能是因为中途插了一个订单,而打乱了生产的正常秩序,总之原因非常的多,一切都难以预料,他们唯一能做到的就是他们非常的多,一切都难以预料,他们唯一能做到的就是他们非常的卖力,而最难以做到的是准确的预计,他们认为一切都无法预计,其实他们压根儿就没有做过预计,他们只是感觉,感觉应该没问题,感觉三天可以交货,一切全凭感觉,这就是目前许多中小私企管理人员的实际,在这样的管理背景下,混乱和低效是自然的事。

目前的许多中小私企,就像一台无法看清内部运转状况的机器。

我们把订单下到车间、仓库、采购,就如同把材料送进了这台黑箱一般的机器,谁都不知道究竟什么时候能出来,出来的东西究竟有没有问题,没有出来的话又卡在了何处。

一切像是听天由命脉,一切要靠上帝保佑,有的企业会因为装配车间的某个部件需要返工,而无人追踪返工件的情况,竟使得正常的装配期停滞十天以上,有的企业全凭老板每天的跟进,如果老板不跟进,就会有一半的货出不来,就算老板在装配车间跟进出货,也往往得加班加点,这种情况并不完全是因为出货多、任务重,很多的情况是大部份装配所需的零部件已生产出来,但有一、二种或一、二件却还在别的车间,或在仓库或采购途中,整个的生产过程,监控工作做得很差,只有要出货时,一切才开始普得明朗,缺多少?缺什么?卡在何处?才开始引起了各个相关环节的注意,并且成为了他们重点解决和攻克的目标,所以,老板成为了生产的总控制,总调度,出货成为了检验企业一切问题的标尺,从进到出整个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却没有一个人清清楚楚的知道和掌控,如同一个黑箱,人们看不清里面发生了什么,只能从结果上判别断发生过什么,这就是许多中小私企生产管理的实际。

千万不要认为这样的企业不挣钱、没客户,其实这样的企业依然在挣钱、在生存,生存得了多久难说,但至少已生存了好几年,并且也为老板创造了每年几百万的利润。

这是事实,尽管难以理解,特别是在许多管理水平远远高过这些私企的国有企业,纷纷倒闭的时候 ,这样的企业竟然还能生存,而且活得不是很差,的确让人费解,也许它靠的是对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的劳动力的无时间限制的使用,问题虽多,但出了问题,哪怕半夜,管理人员也得起来解决问题,员工再辛苦也必须保证出货,这种消耗战、疲劳战的打法弥补了管理上的不足,也是国企所做不到的,但消耗战、疲劳战尽管解决了企业不少突然发生和发现的问题,弥补过程控制不力所产生的许多漏洞,但却带来了人同的大量流失和长期战斗力的锐减,直接的结果就是企业团队不稳、成本居高不下,表现波动难料,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过程控制,在于打开这个黑箱,让人看清楚里面究竟发生了什么,是怎样发生的。

其实,包括老板在所有管理人员天天都在企业、车间泡着,一切的事情,都是他们亲手做出来的,亲眼看到的。那么又为什么说他们看不清这个黑箱中发生的事呢?这个黑箱究竟指什么,又是怎样造成的呢?

首先,我们每一位企业生产者或管理者,都从事着某一个部门或某一个岗位的工作,他们亲眼所见,亲手所做的大多是局部的细节的工作,细节和局部就是他们的全部,而企业的分工所造成的局部和细节是整体的分解,缺乏全局观念是他们的位置和视野所决定的,统畴和协调不是他们的职责。

其次,对于处在一种统畴、协调位置上的人而言,对细节的真实把握又是他们的难点,因为他可以游走于各个车间或各个部门,能看到正在发生的一切,这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真实,或者叫事实,这是绝大多数管理者所能知道的真实,而这种真实的价值却非常的低。

因为这种真实与最终的结果之间有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一漫长的过程是由无数个这种真实的片断所构成的,就如同一个产品,是经过原材料的采购、验货、入库、发货,车间的准备、分工、领料、上机、加工、运送、等待、再加工、入库等许多个环节所构成的,而这许多个环节却在空间上,由不同的人,不同的部门,在不同的地点完成着,在时间上,由这分布各处的人和物推进着。

我们看到的是某一时间段或某一空间内的真实,然而,最终的产品却出在这无数个真实片断的集成上,片断的真实是我们能看到的甚至是我们所做的,但这种真实片断的集成却不能上眼看到或一步做到,它需要我们对这种片断的真实关系有准确的把握和了解,正如同我们能看到车间正在做什么,我们还无法做出准确的判别断,我们还必须知道,它们要做多久,什么时间可以到达另一道工序或车间,而另一道工序或车间在哪个时间又处在一种什么状态,也就是说,我们要了解,现在各个地方所发生的一切,在今后的许多时间内,将会怎样变化,我们才能准确判断出结果怎样,否则就只能等结果出来了再说,最关健的,是要知道各道工序、各个岗位、各个人他们所做的事情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自然包括先后的因果的关系,但最重要的是,它们必须是量化的。 只有数量化的掌握了这诸多事情的关系,才能得出一个精确的结论,否则就只能是大概或者可能。

也就是说,对企业生产产品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以及这些环节和方方面面的关系进行量化的把握,才是我们所真正需要的事实,而这种事实,却不能单凭经验得来,单凭到现场就能看到,单靠埋头苦干就能干出来。 它需要经验的总结、分析,需要对许许多多生产数据的搜集、整理、累积,而这对许多中小私企而言,却是非常困难的事,因为他们既没有这样做事的习惯,又没有这样干卅和有能力干事好这事的人,大多数老板本身就是一些愿意整天跟人打交道,而不愿片刻与数据打交道的人。 数据化管理的落后是这些企业管理体制水平低下的核心。

这些企业的老板以及他所带的人都是一些充满了务实精神的人,他们认为生产就是把产品做出来,把货交出去,再把订单争回来,再生产出来,再交出去,如此循环往复,所以他们关注的点都是过程结束的点,过程是这些老板们不太关注的,所以生产过程的分析、研究,生产过程中许多数据的采集、分析、改进等等都不是老板们关注的重点,一句话,做得出来就行,做不出来怎样分析都没用。

这其实是老板经营的盲点,这种所谓的务实精神是企业管理升级的瓶颈,曾经有家企业的老板在回忆企业一段时期的准时出货率时,自信的认为应该有90%以上,但当我们帮他拿出统计数据时,老板愣住了,因为数据显示只有50%,相差了40%老板竟然未知,因为他凭感觉,好像客户对出货也还是基本满意,便认为准时出货率不会很低。

这一方面是因为业务人员和生产管理人员没有将真实情况完全告诉他,怕他发火,业务人员自己做了许多工作,掩盖了问题,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客户习惯了他们的交货方式,见怪不怪,不想过多抱怨,但交期要求特别准时和紧急的订单一般就不会下给这家企业,所以,他得到的往往是交期要求不高的客户订单,当然这样的客户订单往往利润就较低,并且这种客户稳定性也不高。

总之,对那些业务等,忙而管理水平不高的企业,任意取一组数据,就能让老板吓一跳,也能发现一系列的管理问题,甚至可能颠覆老板和管理者们的感觉和判断。

只有人和事,而没有数据,这是中小私企的病根,他们认为管理就是管人、管事,所以,他们眼睛里,头脑中只有活生生的人和事,而看不到这些人和事背后的数,其实恰恰是这个数才反映了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人和事是表像,它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它因为生动和丰富多样,极易影响人的感觉,数是事物之间的本质关系。

因为抽象而不容易被人感知,因为理性而不容易成为人们兴奋的焦点,但却是这个世界上,比所有丰富多彩的表像更本质的东西,只有掌握它,才能获得自由,才能驾驭你所赖以生产或生活的事物,人单纯凭经验是难以从表像进入本质的,长时间的感受和感觉并不能使人的认识直达事物背后的数,正如同整天上楼梯的人不一定知道楼梯的阶数一样,它需要仔细的观察,有些还需要长期的搜集以及深入的分析才能找到存在于事物背后的规律,才能取得我们计划、统畴时所需要的数据。

从某种意义上说,管理的对象应该是各种各样的数据。 因为企业用得最多的管理工具是人的大脑,而我们大脑这个工具加工的对象就是各种各样的资讯、信息,而管理水平不高的企业内这些资讯、信息,吕量的都是以经验、感觉、印象等等形式而存在,其特征是概括、生动,但模糊、不精确、不确定,当这些模糊、不精确的材料经过我们大脑的加工后,生成的判断、结论自然也是模糊和不确定的,所以许多企业管理中的不确定性就深藏在大脑这种管理工具加工的材料的特性中,只有改变这些输入大脑的材料,让它们具有数据化的、精确的、可度量的特征,经过处理品后输出的才有可能是精确的、可衡量的。 当然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加工的“工具”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企业管理“工具”存在的问题

如上所述,企业用得最多的管理工具是人的大脑。 当我们将管理的对象理解成人和物时,许多人的大脑是够用的,企业内部大量的传统型人才,包括老板本人,大多是些既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又拥有超出一般人的智慧的人,仅仅让他们去与人和物打交道,他们会毫不逊色,他们的智慧和品质是支持他们的从事对人和物的管理,但与数据打交道,他们便晕露出了内在的不足。

当我们将管理的对象,理解成数据,将大脑这种工具加工的材料理解成数据时,我们的传统型人才,包括许多老板本身都变得不再是合格的管理者了,一个人拥有勤劳的品性也罢,拥有超过常人的智慧也罢,这些都不能自然而然的提升他们与数据打产道的能力,因为对数据的敏感和兴趣与个人所受的教育以及他的知识结构有关。

数据是理性的、枯燥的,没有一定的理工科的教育背景,没有谁会天然的爱上这些枯燥乏味的东西,同时,接受某种数据处理能力也是必须要以知识作为基础的,它是长期训练的结果,这或许才是企业为什么到了一定阶段,就必须要引入大量的专业人才,淘汰掉大部份传统人才的真正原因。

并不是因为专业人才的智慧在传统人才之上,有些传统人才其实是非常聪明的,也并不是专业人才管人管物的能力在传统人才之上,有些专业人才,比如许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根本就不具备多少管人管物的能力和经验,也不完全是因为专业人才拥有的知识超过传统人才,许多专业人才所学的大学知识在企业都用不了多少,而是因为专业人才经过多年的专业训练,练就了对数据的敏感和兴趣,以及搜索、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他们喜欢,同时也擅长于用数据说话。

相对而言,缺乏一定的专业训练的传统型人才及老板本人,都天然的喜欢许多感性的生动和东西,他们擅于与活生生的人和现实的物打交道,他们的大脑是感性的,思考是形象的,这是两种思维方式和大脑结构的区别,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通过学习所弥补的,是多年的行事习惯。

所以,尽管那些专业人才不具备管人管事的能力,但依然要引进他们,因为经验和能力,可以随着进入企业的时间得到提高,但反过来,让已经成型和成熟了的人,去养成另一种思维的习惯,由感性变为理性,由形象变为抽象,则要困难得多,并且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这其实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过程。

;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uaibao/25573.html
招牌绝技!格瓦迪奥尔今年3进逆足世界波 今日复刻欧冠对皇马
这一主题火了!基金公司争相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