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证监会立案! 突发!锁定退市A股公司

业绩预告大幅“变脸”,且面临39亿元存款无法收回问题的ST亿利(600277),近期股价连续下跌。6月10日晚,公司又公告,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立案。

6月10日晚,ST亿利公告,收到证监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ST亿利表示,目前公司各项经营活动正常开展,公司将积极配合证监会的调查工作。

ST亿利今年以来陷入“多事之秋”,股价也连续下跌,而这些问题的源头,是公司的一份业绩预告。

今年1月31日,ST亿利披露2023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盈利3645万元至5286万元,扣非净利润为-11242万元至-9601万元。

但2024年4月23日,公司披露业绩预告更正公告,预计2023年净利润更正为亏损4.87亿元至5.96亿元,扣非净利润为亏损6.2亿元至7.28亿元。

对于前后差异巨大的业绩预告,ST亿利解释称是因为公司预计对存放在亿利集团财务公司存款计提货币资金信用减值准备、对公司持有的煤炭资源补充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及联营企业净利润减少等因素。 ST亿利4月29日晚正式披露2023年年报,其净利润亏损5.42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6.74亿元。

这份业绩预告引发监管关注。4月23日,ST亿利已收到上交所关于公司业绩预告更正事项的问询函。 4月26日,内蒙古证监局对ST亿利及公司董事长王瑞丰、总经理侯菁慧、财务总监兼董事会秘书张艳梅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数据库。 6月6日,ST亿利披露,上交所对公司及王瑞丰、侯菁慧、张艳梅予以通报批评。

上交所认为,公司年度业绩是投资者关注的重大事项,可能对公司股票价格及投资者决策产生重大影响,公司理应根据会计准则对当期业绩进行客观、谨慎的估计。公司预计2023年度净利润为正,但实际净利润为负,预告业绩与实际业绩相比发生盈亏方向变化,业绩预告信息披露不准确,同时更正公告披露不及时,其行为违反了有关规定。

除了业绩预告变脸外,ST亿利还存在巨额存款无法收回风险。ST亿利在近日的公告中多次提到,公司及合并报表范围内的分、子公司在亿利财务公司的存款余额为39.06亿元,已计提减值准备金额为4.2亿元。

因亿利财务公司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以及因资产分类不实、高管人员长期缺位等问题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作出行政处罚,受亿利资源集团风险化解进度影响,公司存放于亿利财务公司款项可能存在重大可收回性风险。

在6月4日晚的公告中,ST亿利补充披露,亿利财务公司对于公司存放在亿利财务公司的39.06亿元货币资金的用途,主要是向亿利集团及其关联方发放贷款,近日公司获悉相关贷款已被划分为次级贷款(不良贷款的一种)。公司存放在亿利财务公司的存款存在重大可收回性风险。

在因诸多风险事项屡被监管部门关注的同时,ST亿利的股价也在大幅下跌。根据Wind数据,5月6日至6月7日,ST亿利股价跌幅超过70%,25个交易日中有24个交易日跌停。

5月24日,ST亿利收盘价跌破1元,6月7日,其股价收于0.59元/股,并已连续11个交易日在1元以下。即使后续9个交易日连续涨停,其股价也不能回归1元/股以上。 按照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相关规定,ST亿利已锁定交易类强制退市。


历来被证监会立案上市公司怎么处理的都市

当一个公司被中国证监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立案调查后,一般会遵循以下程序和处理方式:1、立案调查:证监会会根据相关线索和调查情况,决定是否对公司进行立案调查。 立案调查通常是为了调查涉嫌违法违规行为,例如财务造假、信息披露违规等。 2、暂停交易:一旦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调查,一般会要求交易所暂停该公司股票的交易,以防止投资者进行买卖交易,避免价格波动和信息不对称。 3、调查处理:证监会会对涉案公司展开全面的调查,收集证据并进行审查。 如果确实发现了证据证明公司存在违法违规行为,证监会可以采取一系列相应的处理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处理方式和结果取决于案件的具体情况和严重程度。 每起案件都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相应的处置,并且可能会因为政策和监管环境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庞大集团遭证监会被立案调查

5月27日,*ST庞大发布公告称,庞大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公司”)于2023年5月26日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下称“证监会”)下发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立案告知书》(编号:证监立案字号)。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立案调查期间,公司将积极配合证监会的相关调查工作,并严格按照监管要求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与此同时,庞大集团股票于5月25日开市起停牌,上交所将在公司触及交易类退市情形之后5个交易日内向公司发出拟终止其股票上市的事先告知书。庞大集团于4月22日首次发布《关于股票可能被终止上市的风险提示公告》,表示公司存在退市风险,此后的5月11日-5月24日,庞大集团接连发布10则《关于股票可能被终止上市的风险提示公告》,提示投资人股票可能被终止上市的风险。

5月25日,*ST庞大在公告中披露,庞大集团于2023年5月24日收到上交所上市公司管理二部《关于庞大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相关事项的监管工作函》(上证公函【2023】0595号) 的监管工作函。该监管工作函内容显示,截至2023年5月24日,庞大集团股票已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人民币1元,根据《股票上市规则》规定,庞大集团股票已触及终止上市条件,庞大集团股票将自5月24日开市起停牌,上交所依据相关规定对庞大集团股票作出终止上市的决定。

这也意味着昔日的“4S店之王”即将告别A股且回天之力。作为曾经全国规模最大的汽车经销商集团,早期曾拥有超1000家汽车4S店,上市之初市值一度达360亿元,成为“中国汽贸第一股”。不过从眼下来看,早期自身“资质”极好的庞大集团如今不仅濒临退市边缘,还面临业绩崩塌、经营网点及汽车销量均双双下滑局面。

庞大集团成立于2003年3月,创始人为庞庆华,是一家全国性以汽车销售服务为主的大型汽车经销商集团,主要产品包括乘用车和商用车两大类,多以经销主流合资品牌为主。

2011年4月,庞大集团在上交所正式挂牌上市,成为国内第一家通过IPO实现登陆A股的汽贸集团。在此背景下,庞大集团开启激进的全球扩张之路。2004年,庞大集团在北京五方桥成立斯巴鲁亚洲最大的4S店,以庞大汽贸集团独资方式成立中冀斯巴鲁,此后通过子公司中冀斯巴鲁获得斯巴鲁在中国八个省市的独家代理权,成为斯巴鲁在华最大经销商;2011年,庞大集团与韩国双龙汽车集团签订中国区域销售代理协议,在中国21个地区设立代理公司;同年6月,庞大集团通过全资收购巴博斯国际控股(香港)有限公司,成为奔驰汽车改装品牌巴博斯在国内20年的销售代理权,收购价格约为2亿元;此后,庞大集团还与超豪华车品牌阿斯顿·马丁达成战略性合作,成为后者在中国的最大经销商合作伙伴。

数据显示,2009-2011年,庞大集团总营收为352亿元、538亿元、556亿元,其中2009年超广汇汽车,一举成为中国汽车经销商冠军。2011年成为国内第一家通过IPO实现登陆A股的汽贸集团,上市后总市值一度达558亿元,次年经营网点多达1429家,4S店为754家。但没几年,庞大集团就因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也是从这一年(2017年)开始,由于扩张过快导致资金链吃紧等打击,庞大集团开始走下坡路,业绩逐年崩塌。

2017年庞大集团遭遇流动性短缺困难,此后接连被曝出售部分次资产、股权质押及高管减持的公告,2019年直接陷入巨额亏损,后因资金缺口导致债务到期却无力偿还。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庞大集团扣非净利润分别为-2.09、-68.41和-40.52亿元。彼时庞大集团表示,业绩严重受损原因是受市场环境波动较大及公司立案调查事件持续发酵等因素影响,部分金融机构采取紧缩信贷措施,加剧资金紧张。而资金紧张进一步影响采购量,同时急于变现库存,折价销售部分库龄较长车辆,导致经营成本上升毛利下降。

尽管在这几年期间庞大集团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但接连几年的业绩下滑也导致庞大集团资不抵债,最终于2019年5月宣告破产重整,并于当年12月完成破产重整。在重整计划中,重整方中承诺将对庞大集团业务结构进行调整,确保庞大集团恢复持续盈利能力,并承诺庞大集团2020年、2021年、2022年的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7亿元、11亿元、17亿元,或2020年、2021年、2022年的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合计达到35亿元。但最终庞大集团未能完成预期的业绩承诺。数据显示,2020-2022年,庞大集团分别实现营收273.86亿元、286.33亿元、260.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80亿元、8.98亿元、-1.4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7亿元、-3.89亿元、-1.55亿元,销量方面整车销量分别为14.1万辆、14.14万辆和12.98万辆。

如今距离重整已有三年之久,但庞大集团仍回天无力。眼下,庞大集团的业绩已彻底崩塌。财报显示,2022年全年庞大集团再次亏损14.41亿元,仅剩267家经销门店;2023年第一季度,庞大集团亏损1.23亿元。另外,因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持续为负,大额应收款项未收回、破产重整到期债务等问题,庞大集团被会计事务所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除了业绩崩塌外,进入5月以来,庞大集团接连披露“监管函件回复”、“股东大会取消”、以及“董事辞职”等信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信息已释放出庞大集团现状堪忧的处境。*ST庞大公布,4月29日,黄继宏被董事会免去总裁职务;5月19日,廖朝晖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董事及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委员职务,辞职后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另外,根据《重整计划》的规定,庞大集团并未达到重整投资人业绩承诺标准,此前公告内容显示,重整投资人需补足的业绩承诺补偿款为34.59亿元,庞大集团已两次向重整投资人发出《关于向重整投资人发出落实业绩补偿承诺的函》,重整投资人将在今年触发业绩补偿,但截至目前,这笔补偿究竟会如期获得依然有待后续更多时间给出答案。

《汽车行业关注》认为,庞大集团从昔日的“汽车经销商第一股”到如今濒临退市或许只是众多汽车经销商的一个缩影,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2022年全国汽车经销商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显示,2022年亏损的经销商占比为45.2%,较2021年扩大27.7%。

如今,庞大集团总市值已由2015年最高的558亿元,跌至40.91亿元,市值蒸发超500亿元。截至5月25日开市起,庞大集团股票已停牌,退市几乎已是庞大集团难以摆脱的命运,尽管退市并不意味着庞大集团会走向破产或者倒下,但眼下庞大的破产重组之路仍未成功,重组或才是真正决定庞大生死存亡的关键点。

年内共有60家上市公司被证监会立案调查7家公司未按时披露年报3家已退市

今年以来,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的上市公司及相关方显著增多,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依然为调查重点。8月12日晚,航天动力发布公告称,因公司涉嫌信披违法违规,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调查。

记者据数据及交易所上市公司公告综合梳理,截至8月14日,年内共有60家上市公司及相关方(子公司、董监高等)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其中,45家涉嫌信披违法违规,占比75%。其余违法类型较为分散,主要集中在内幕交易、中介机构未勤勉尽责、操纵证券市场等方面。

7家公司未按时披露年报

3家已退市

信息披露是注册制改革的核心,也是近年来证券监管部门的执法重点。

“上市公司被证监会立案调查,说明有初步材料指向上市公司存在违法违规的可能性。”北京市高文律师事务所张钢律师表示,一方面,立案调查可能会引发公司股价下跌,如果上市公司涉嫌欺诈发行或重大信息披露违法,还有可能引发退市风险;另一方面,立案调查会影响上市公司的整体商誉,降低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信心,并对上市公司再融资或重大资产重组等事项产生影响。

从今年涉及的信披违法违规案例来看,大多数并未披露具体违法事实,但从已公布的情况来看,未按时披露年报成为一大重要类型。相关数据显示,前述45家公司中,7家由于未在法定期限(即4月30日)内披露2021年年报而涉嫌信披违法违规被立案调查。而去年同期此类型的仅有1家。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高培杰律师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上市公司未按时披露年报现象明显增多,证监会加强对未按时披露年报类上市公司监管,进一步说明“未按时披露年报”已经成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法的重要问题。

相关公告显示,从这7家上市公司来看,未及时披露年报原因多样。例如,有的公司是受疫情影响难以按原计划完成年报相关工作,有的公司是在重大事项上未与审计机构达成一致意见,有的公司未完成董事补选、无法召开董事会形成决议。

高培杰分析称,上市公司未按时披露年报将引发股票停牌,在停牌期间内若上市公司仍未披露将会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同时相关上市公司可能被强制退市。

记者注意到,目前来看,这些公司处境堪忧,7家公司中,退市环球、邦讯退、退市济堂3家公司先后于6月底至7月初摘牌退市。其余4家的年报内容也问题重重,成为交易所问询的重点对象。

中介机构被立案调查

引发IPO项目中止

从今年被立案调查的情况来看,中介机构未勤勉尽责的典型案例开始增多。根据相关公告,年内3家券商(上市公司或旗下子公司)因未勤勉尽责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具体来看,2家券商事发于担任相关上市公司财务顾问工作时未勤勉尽责,另1家券商则是在某上市公司定增项目中,保荐业务涉嫌违法违规。

除了券商外,今年还有包括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等多家证券服务机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由此也频频引发大量IPO项目被迫中止。

根据科创板及创业板的相关规定,发行人的保荐人,以及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证券服务机构因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公司证券发行、并购重组业务涉嫌违法违规,或者其他业务涉嫌违法违规且对市场有重大影响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应当被中止相应发行上市审核程序或者发行注册程序。

“在扎实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的背景下,对中介机构提出了更高的勤勉尽责要求。提高责任感,提高专业性,培育风险控制意识,培养合规文化,是进一步加强中介机构勤勉尽责、压实中介机构责任的必经之路。”联储证券总裁助理兼债券业务事业部总经理吴丽娜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张钢表示,注册制改革进一步压实中介机构的责任,中介机构要充分发挥独立审计的作用,遵守相关规定,确保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及时,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督促上市公司合规化管理,保证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

如果想了解更多实时财经要闻,欢迎关注我们。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kuaibao/28892.html
每日一冷NO.4090 冷兔•槽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