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格局挑战者 变阵 万亿城市大

原标题:万亿城市大“变阵”,谁是格局挑战者?

每经记者:淡忠奎每经编辑:刘艳美

截至目前,全国GDP三十强城市一季度经济数据已全部出炉,其中包括26座“万亿俱乐部”城市,以及唐山、徐州、大连、温州4座“准万亿”城市。

从一季度增速来看,万亿城市中,共有苏州等14座城市GDP增速跑赢全国大盘(5.3%),天津、济南与全国持平。其中,苏州、南通、泉州GDP增速分别达到7.9%、7.2%、7.2%,位居前三;佛山、西安及广州则分别以1.1%、2.7%及3.6%的增速排名倒数。四座“准万亿”城市则悉数跑赢全国平均水平。

快慢之间,万亿城市迎来大“变阵”——

重庆取代广州再次晋级“经济第四城”,苏州以微弱优势力压成都,长沙连续被无锡、郑州反超,南通压过西安、佛山,温州则反超大连、徐州拿下“后备军团”第一坐席……

城市竞争,不进则退。在新一轮万亿城市竞逐中,哪些城市逆势崛起?哪些城市趋于掉队?这背后,又透露出哪些新的信号?

重庆超广州,苏州大逆转

今年初以来,经济大市表现越发稳健。去年一季度,四座一线城市中仅有深圳GDP增速跑赢全国大盘,而今年同期,深圳和北京都实现6%以上的增速。

2024年一季度,上海、北京、深圳、广州GDP分别为11098.46亿元、10581.4亿元、8314.98亿元和7161.14亿元,增速分别为5.0%、6.0%、6.4%和3.6%,相较于去年同期回暖趋势明显。

尤其是深圳,表现可谓“一骑绝尘”。从“三驾马车”来看,深圳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总额增速分别为17.0%、28.8%,分别居万亿城市第一、第二位。

其中,一季度深圳进出口总额达到1.02万亿元,十年来同期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与此同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保持两位数增长,达到11.5%,同样位居全国前列。工业与外贸双双回暖,也传递出制造大市深圳经济向好的信号。

不过,同处珠三角的核心城市广州境遇却大不相同。一季度,广州经济增速在GDP十强城市中垫底,身后的重庆则凭借6.2%的经济增速再次实现反超。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来看,广州、重庆分别为0.1%、8.6%,工业增长的动能迥异。

据广州市统计局分析,一季度,广州经济运行在面临燃油车、房地产两大市场需求不足影响,以及自身产业周期性、结构性因素的挑战下平稳开局,全市经济“量”的扩张、“质”的提升持续显现。但当前广州经济运行仍处于动能转换、结构调整的关键期,面临行业修复不平衡、新动能未能有力支撑增长等问题。

与之相比,重庆汽车等支柱产业转型成效初显,一季度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工业用超白玻璃等产量分别同比增长1倍和3倍。

在广州身后,苏州也成功实现大逆转。去年全年,苏州以4.6%的经济增速与广州、南京并列万亿城市倒数第二,而今年一季度其增速达到7.9%,强势领跑万亿城市。

从“三驾马车”来看,一季度苏州投资、消费和进出口增速分别为5.5%、10.6%、9.6%,均在GDP十强城市中排名靠前。作为享誉全国的制造大市,苏州一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11%,形成有力支撑。

其中,苏州电子信息、汽车制造两大行业产值实现两位数增长,同比分别增长10%和15.8%,两大行业对苏州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贡献度达58.5%。

南京仍是GDP十强城市“守门员”,但一季度GDP增速仅为3.8%,在万亿城市中排名靠后。近年来,宁波不断向GDP十强城市发起冲击,从一季度数据来看,南京、宁波、天津GDP分别为4359.56亿元、3992.2亿元、3890.08亿元,宁波暂时超过天津,跟南京的距离拉近至不足400亿元。

无锡超长沙,南通超西安

相比GDP十强城市格局暗流涌动,万亿城市腰部格局更加跌宕起伏。在宁波、青岛、无锡“三国杀”组合逐步瓦解后,长沙、无锡、郑州的角逐越发受到关注。

去年一季度,长沙、无锡、郑州GDP分别为3468.18亿元、3391.79亿元和3384.86亿元,增速分别为4.1%、4.9%、6.0%,三者最大差距不过约80亿元。而今,无锡、郑州分别凭借6.8%、6.2%的较高增速,双双实现对长沙的反超。

从“三驾马车”来看,无锡整体表现较为优秀,而郑州、长沙均面临投资增速较低、外贸大幅下滑的挑战。

数据显示,无锡、郑州、长沙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为10.1%、1.1%、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分别为5.9%、4.7%、7.2%,外贸进出口增速分别为8.8%、-32.3%、-28.8%。

受国际环境及产业转移等因素影响,富士康在河南的手机产量下降,导致进出口大幅下滑。根据郑州海关数据,2023年一季度,河南全省出口手机1688万台,而2024年同期仅有664万台,减少上千万台。手机出口金额也从2023年一季度711亿元,下降至2024年一季度272亿元。

不过眼下,郑州正借势郑州比亚迪工厂、郑州上汽乘用车二期等项目,逐步将新能源汽车培育成下一个引擎。不论从工业经济增长,还是外贸发展而言,新能源汽车产业都将成为郑州“转身”的一个关键变量。

此外,在万亿城市阵营中,南通与泉州GDP增速并列第二,仅次于苏州。今年一季度,南通GDP达到2982.2亿元,同比增长7.2%,一举反超西安、佛山,晋级全国经济总量第17位。其中,南通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达11.3%,工业经济的强劲增长成为重要支撑。

与之相比,西安、佛山却陷入低速增长的困境。数据显示,一季度两市GDP分别为2882.86亿元、2872.65亿元,增速分别为2.7%、1.1%,均被南通反超百亿元左右。从GDP增量来看,两座城市较上年同期分别仅增长48.75亿元、-0.25亿元,佛山也是万亿城市中唯一出现负增长的城市。

从“三驾马车”来看,西安投资增速为负,社消零增速仅0.1%,只有进出口增速达到7.4%,表现较为突出。而佛山进出口增速大幅下滑33.1%,投资增速和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则均未公布。

不过,佛山统计局分析指出:一季度佛山市房地产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3.1%,规上工业增加值与房地产紧密关联的金属制品业、陶瓷压机等专用设备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等行业增加值不同程度下降。

相比之下,同处珠三角的东莞经济明显回暖。一季度,东莞GDP达到2752.68亿元,同比增长5.5%,较去年同期回升3.3个百分点,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达10.1%,表现亮眼。

整体来看,制造大市工业经济的强劲增长,成为支撑其争先进位的核心驱动力。不过,受产业结构等因素影响,不同城市季度GDP在全年GDP中的占比差异较大,格局挑战者要真正确立自身优势,还将面临新的考验。

温州超大连,唐山暂落后

在万亿城市“你追我赶”的同时,准万亿城市如何“冲关”也备受关注。

2023年,唐山、徐州、大连、温州GDP分别为9133.3亿元、8900.44亿元、8752.9亿元和8730.63亿元,是最有希望在一两年内冲击万亿GDP的“种子选手”。在去年同期较高的增速基础上,今年一季度,四座城市均跑赢全国大盘。

数据显示,一季度,温州、徐州、大连、唐山GDP分别为2152.2亿元、2118.35亿元、2103.5亿元、2006.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1%、6.9%、5.8%、6.6%。相比去年一季度,四座城市GDP增量分别达到123.1亿元、102.1亿元、70.6亿元、76.1亿元。

这也使得后备城市位次互换。2023年一季度,大连GDP达到2032.9亿元,以微弱优势领先温州、徐州,而今却被温州、徐州双双反超。

从工业增加值增速来看,温州、徐州、大连、唐山分别为10.7%、6.9%、7.2%、9.5%,工业经济增长动能均十分强劲。

尤其是温州,在今年“新春第一会”上,温州正式擂响冲刺“双万”城市的战鼓,陆续出台《温州市2024年一季度“促消费、扩投资、稳生产”十大行动方案》《温州市“比拼一季度、冲刺开门红”投资攻坚行动方案》,清单化推进重大项目实施。

数据显示,今年温州全市共116个项目入选省“千项万亿”工程重大项目,总投资4568亿元,年度投资计划541亿元。

徐州也在实现一季度“开门红”之后,加紧谋划如何再下一城。“二季度既是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也是决定全年经济走向的关键时期。”在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上,徐州市委书记宋乐伟强调,要更大力度抓招商上项目,深入开展“招商引资质效提升年”行动,不断夯实经济增长基础。

大连形势则不容乐观。虽然一季度GDP增速(5.8%)跑赢全国大盘,但投资、消费和进出口增速分别为3.8%、3.7%、-8.9%,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也愈发暴露出大连的深层次短板,在外界看来,大连产业结构仍以重工业和石化产业为主,新兴产业增长缓慢,制约了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不久前,大连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议召开,提出举全市之力重新振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大连市委书记熊茂平强调,要准确把握当前软件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新变化,加快拉长长板、补齐短板、锻造新板,夯实产业基础、革新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生态,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软件名城。这也将是大连冲击万亿俱乐部的重要破局方向。

而就唐山而言,虽然一季度暂时落后,但其历来都是下半年GDP在全年占比更高,能否率先迈进万亿俱乐部门槛,仍然具有较大悬念。

每日经济新闻


我国GDP前十强城市迎来新变局,具体是什么样的变局?

我国GDP前十强城市中,长三角有上海、苏州、杭州、南京,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广州和深圳,京津冀的代表是北京,中西部则有重庆、成都和武汉。

2021年,这些城市经济发展都颇为强劲,背后的一个“密码”是制造业强势回暖。以北京为例,2021年1-11月,北京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5%,两年平均增长11.2%。

同时,GDP排名前十的城市均有自己的代表性制造业,比如上海的汽车、电子信息、船舶制造,北京的医药、汽车,深圳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电气机械,广州的汽车、电子产品和石油化工等。这些城市的新兴产业发展也很强劲,尤其是北京的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上海的人工智能和集成电路等。未来,GDP前十强城市在高新技术产业、人才等方面的竞争将更为激烈。

北京、上海或双双跨越4万亿

2020年,我国GDP总量排名前十的城市中,北京和上海为“3万亿级”,深圳、广州、重庆和苏州为“2万亿级”,成都、杭州、武汉和南京的GDP在“1.5万亿级”左右。

2021年,除北京之外,由于上海在2020年的GDP总量为.58亿元,且2021年前三季度GDP达到3万亿,增速9.8%,因此2021年GDP突破4万亿悬念不大。如果上海GDP也突破4万亿,这意味着四大一线城市中,京沪经济发展迈入一个新的阶段,而广深仍需追赶,目前广深应当先跨越3万亿的门槛。

北京的成功“晋级”,也并非一蹴而就。自2016年以来,北京在人口控制政策下,常住人口出现小幅下降,但是人才质量却出现明显提升,这也成为北京经济“晋级”的关键因素。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报告,北京每10万人中就有4.1万人拥有大学学历,遥遥领先于其他城市。人才的聚集,带来了更多的经济增量,也带来更多的创新资源。从人均GDP上看,此前一直领先北京的上海,在2010年之后逐步被北京反超。

与北京相比,上海也得益于人才的聚集和新兴产业发展迅速。最新发布的就业质量报告显示,清华大学本科毕业生“留京”比例为16.1%,而去往上海就业的人数高于“留京”,占总量的22.6%。作为我国GDP长期排名第一的城市,上海大批高校聚集,外资经济发达,近年来在航空制造、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新兴行业上表现突出。

此外,上海的制造业占比更高,一直在强调要维持相应的制造业比重。2021年前三季度,上海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2.7%。上海目前的工业发展,是“一手抓传统制造业”,“一手发展新兴制造业”。

2021年前三季度,上海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速分别为27.1%、24.6%和22.0%,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10.6%、12.1%和10.9%。同期,全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5.9%。其中,新能源汽车、数字创意、新能源分别同比增长2.3倍、29.2%、27.2%。

继上海之后,深圳有望GDP突破4万亿,但首先要过3万亿门槛。2021年前三季度,深圳地区生产总值.18亿元,同比增长7.1%。与前十强其他城市相比,深圳经济增速较低,这与其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负有关,也反映出深圳正在经历一轮产业调整,中美贸易摩擦、原材料价格大涨等对深圳制造业的影响不小。根据广东统计局的数据,2021年1-9月分市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中,深圳的平均用工人数为287.43万人,累计比上年同期下降2.1%。

广州需要付出更大努力才能迈过3万亿的门槛。2020年广州GDP总量为.11亿元,同比增长2.7%。2021年前三季度,广州的经济总量为.12亿元,同比增长9.9%。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增长,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28.1%。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出口在2021年明显“发力”。2021年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9.8%,两年平均增长12.8%。其中,工业投资持续恢复,同比增长10.2%,比上半年提高5.1个百分点。同在2021年前三季度,出口4823.7亿元,同比增长20.5%。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北上广深的高新技术产业均有亮眼表现,这也是四大一线城市能够引领全国城市发展的根源所在。随着京沪陆续跨过4万亿门槛,广深冲击3万亿门槛,一线城市将迎来新的发展格局,而西部的成渝“双子”紧随其后,表现出经济第四极的优秀潜力。

大城市制造业强势回暖

整体来看,GDP排名前十的城市在2021年的经济都增长较快。2021年前三季度,因为疫情导致2020年同期基数偏低的武汉,经济增速达到18.8%,增速排名前十大GDP城市中的首位。此外,苏州达到10.9%、北京为10.7%、南京为10.2%,成都、杭州也达到10%。

2020年,重庆的GDP总量与广州差距极小,以微弱优势居于第五名。2021年前三季度,重庆的GDP总量与广州差距也不大,增速与广州相同,均为9.9%。不过,这两个城市所处的发展阶段完全不同。重庆受益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内迁,且城镇化水平相比北上广深较低,仍然可以从城镇化的持续发展中获益。

2021年前11月,重庆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亿元,名义增长20.3%。同时,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11.9%。主要产业中,汽车产业增长14.0%,摩托车产业增长6.7%,电子产业增长19.4%,装备产业增长18.3%,医药产业增长15.0%,材料产业增长7.8%,消费品产业增长9.6%,能源工业增长3.4%。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重庆作为中西部城市的代表,目前受益于城镇化不断发力、劳动密集型产业内迁、大基建项目不断落成、新兴产业持续发展、农民工回流。同时,伴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重庆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也在快速增长,消费不断发力。

其他排名GDP前十的城市在2021年经济发展较快,与制造业回暖有关,尤其是外贸订单激增。比如,2021年1-11月,杭州市出口增长24.9%。

经济增长的另外两架“马车”投资和消费方面,各大城市也整体表现优异。在投资上,2021年1-11月,除了深圳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比下降0.6%之外,其他城市固定资产投资均有6%以上的增长,武汉、广州、杭州和成都的增速超过10%。在消费上,2021年1-11月,GDP排名前十的城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增速均超过10%。

在制造业回暖,投资和消费表现亮眼的背景下,一些东部老牌工业强市在2021年表现突出,其中的代表就是“最强地级市”苏州。

作为GDP前十强城市中唯一的地级市,2021年1-11月,苏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83亿元,同比增长18.2%。值得注意的是,在传统产业之外,苏州在2021年前三季度新兴产业投资1065.1亿元,同比增长10.6%。其中生物技术和新医药投资增长90%、软件和集成电路投资增长38.1%、智能电网和物联网投资增长21.5%。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和中西部城市迎来产业内迁和新兴产业发展的“双重机遇”不同,不少东部大城市的经济发展,不得不度过产业转型升级的“阵痛期”。在这个过程中,相对低端的产业部分迁出,新兴产业又需要进一步培育,这对于缺乏大学和研究机构支持的城市来说尤为艰难。

仍以苏州为例,苏州第二产业就业人口在2010年以来持续下跌,2010年为425.27万,2020年仅余384.19万,在这个过程中,相对低端制造业就业人口不断流出。

GDP超万亿城市增至24座,下一个万亿之城会是谁?

GDP在一定程度上象征着一座城市,经济发展的程度,对一个城市来说自然是GDP的数据越高越好,万亿是一个大关,能突破万亿证明这座城市经济还是水平已经相当高了。我国截止2021年有了24座GDP万亿以上的城市,谁会是第25个呢?

自己觉得下一个会是大连,因为大连本身具备较好的人才培养环境,也是被大的政策上面资源倾斜的,这个可能最重要的是大连现在的经济发展状态处在跳跳脚就能够得着万亿目标的状态。不是差的太多,因为大连本身在2020年的时候,GDP总量就已经达到了8000亿左右,再过个1~2年的时间,每年增长10%,那基本上就已经可以突破万亿大关了,就是2022年年底,大连很大几率能够突破万亿。

人才培养环境上来说,大连本身有20所本科院校,10所专科院校,就这样一个人才培养环境就决定了本身必然会有更多的产业发展的优势。不要小看本科院校和专科院校没有足够多的这些基础性质的人才,那怎么培养中端人才高端人才企业里面一个技术资深的大牛,一个管理经验十分丰富的高层领导者,他们不也是从毕业之后进入单位工作,然后逐渐自己积累自己学习,然后走到那样的程度了吗?所以有足够多的本科生,有足够多的专科生毕业,能够为这个地区提供足够多的人才资源,就具备了一个很好的发展基础。

政策帮扶上面就是体现在东北地区提的一个大的政策叫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因为这些年东北在逐渐进行经济发展的转型。原来依靠资源是那种粗放式的资源支持型的经济发展状态,但是显然现在这些年资源逐渐枯竭,必然面临一个转型的问题,现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区的大的政策支持之下,东三省必然要有一个领先式的典型的代表城市,以点带面能够带动其他城市的发展,而大连显然是个非常好的突破点。

“万亿俱乐部”大盘点:上海重回第一,哪个城市的增速是最快的?

GDP万亿俱乐部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9年底,中国共有20个城市实现了 GDP万亿级城市的突破,达到了12个城市。从城市数量来看,2021年“万亿俱乐部”格局已基本形成。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0年全国共有27个省份进入“万亿俱乐部”的阵营,包括上海、北京、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和辽宁各1个。

从增速来看,2020年排名第一的是江苏苏州,其2020年 GDP增长8.8%。从增速来看,位居全国第6位,在全国21个省份中排名第一。江苏的整体表现非常亮眼,其中经济总量在2020年的全国排名第四,2020年 GDP为.54亿元。这个数据要比2018年(增速5.9%)高出近7个百分点。不过,从2021年(2025年)开始,经济总量排名第一的上海将恢复到千亿俱乐部成员的地位。

由于疫情的影响以及未来的不确定性,2021年成为了2020年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的新起界点。按照经济参考值计算,2020年我国 GDP增速约为6.9%~6.8%之间。其中,上海增速为6.6%、北京增长3.5%、广东增长6.9%、浙江增长2.9%、山东增长3.6%、辽宁增长2.1%、江苏下降0.3%。

疫情影响下,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总体仍处于合理区间。从速度来看,由于 GDP基数较低,且2020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较小以及主要经济指标在2021年一季度起逐步恢复正增长特征较为明显等因素的作用下,所以增速能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是较为合理的、具有可持续性的事。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uaibao/6833.html
阿里巴巴概念股板块5月6日涨1.62% 主力资金净流出9.2
前4月地方 专项债发行待提速 约1.9万亿元 借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