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帮一季度营收22.7亿元 同比增长33.3%

5月22日消息,昨日,满帮集团(YMM.US)于美股盘前发布了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报告期内,满帮录得营业收入22.7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33.3%,非美国会计准则下运营利润4.9亿元,同比增长78.2%; 非美国会计准则下录得净利润7.6亿元,同比增长46.9%。

满帮集团董事长张晖表示,迈入2024年,满帮继续坚定地推动物流行业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帮助行业降本增效。满帮致力于成为数千万中小企业的一站式发货入口,因此新用户增长是满帮的重要工作。凭借精细化的拉新首履运营和有效的产品策略,平台双端数量和质量同步提升,带动交易效率再创新高,进一步证明了网络效应的增长飞轮和巨大的用户增长潜力。展望今年,在有利的大环境下,满帮将继续优化产品和运营,为用户为行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报告期内,满帮平均发货货主月活达214万,同比增长22.3%,增速超过了过去两个季度。与此同时,平台高频货主的活跃度也维持在了较高水平,一季度的货主会员12个月滚动 留存率 保持在80%以上。

随着平台交易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过去12个月的履约活跃司机持续增长至391万,响应订单司机的次月留存率提升到了90%,高于历史同期水平约5个百分点。满帮管理层预计,增长飞轮下,司机用户对平台的依赖程度将继续增加。

财报显示,伴随平台直客货主规模的继续高速增长,直客履约订单占比也创下47%的历史新高。一季度,满帮履约订单达3930万,同比增长29.6%,继续大幅领先于公路货运大盘增长率。配合“司机行为分+秒抢好货”等机制、技术、服务升级带来的效率改善,满帮平台履约率继2023年四季度后再度创下历史新高,达到33.5%,同比提升近6个百分点。(一橙)


满帮集团2022年Q1营收同比增长53.7%丨产业互联网周报

1、货运软件G7与E6合并

2022年6月7日,G7物联(“G7”)与易流 科技 (“E6”)宣布,已于2022年第一季度完成合并,并已完成首阶段业务整合。合并后,G7创始人兼CEO翟学魂担任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E6创始人兼CEO张景涛担任副董事长,G7首席财务官担任首席财务官。G7和E6是货运行业物联网技术与软件服务领域(IoT SaaS)的头部企业,二者均以物联网技术和软件为核心,向大型货主、大型物流企业和数以万计的货运经营者提供服务。

2、满帮集团2022年Q1营收13.33亿元 同比增长53.7%

数字货运平台满帮集团发布截至2022年3月31日的第一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业绩。数据显示,满帮集团第一季度营收13.33亿元,较去年同期的8.67亿元增长53.7%;净亏损1.92亿元,去年同期为1.97亿元;非美国会计准则下实现净利润约1.9亿元,同比增长68%。

3、易工品工程机械后市场已扩军覆盖全国150城

易工品开启“工程机械后市场扩军”之路,推进 2S+3C店建设,在县城及重点乡镇区域挑选影响力客户/大修厂/机械配件店,统一门店形象,提供高品质的设备服务和配件销售。截至6月,易工品已扩军包括合肥湘元、广西山宁、山西湘阳、浙江成峰、武汉九州龙、陕西悦大、贵州通程兄弟、四川盛和在内的多家合作伙伴,合计签约过百家代表客户,覆盖全国22个省份、150个城市,服务门店数量超过500家。

4、日日顺物流成立国际供应链服务公司 注册资本6亿元

天眼查信息显示,日日顺(青岛)国际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成立。该公司法定代表人为于贞超,注册资本6亿元,经营范围包含:供应链管理服务;国际货物运输代理;道路货物运输站经营;国内货物运输代理;普通货物仓储服务;装卸搬运;无船承运业务;运输货物打包服务等。股东信息显示显示,该公司由海尔集团旗下日日顺供应链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100%控股。

5、树根互联“闯关”科创板 拟募资15亿元

6月2日晚间,上交所受理树根互联有限公司(简称“树根互联”)科创板上市申请。招股书(申报稿)显示,树根互联拟募资15亿元。其中,6亿元用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升级项目,2.96亿元用于工业互联网行业场景应用项目,3亿元用于营销与客户成功体系建设项目,3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 这些公司获得了新的融资 #

1、湃道智能获数千万美元A轮和A+轮融资

“湃道智能”连续完成数千万美元A轮和A+轮融资,A轮由赛富亚洲和创新工场联合领投,A+轮由老股东中鑫资本追加投资。本轮融资后公司也将引进更多专业人才。在产品层面,湃道将会在主要行业中开拓更多细分场景,应用包括AR与工业元宇宙等前沿技术。据介绍,湃道智能主要产品“云端工业安全管控平台”,主要用以提升工厂各类生产场景中的人员作业安全水平。

2、“蓝海机器人”连续完成数千万A轮和A+轮融资

智能物流及管理系统提供商“蓝海机器人”连续完成数千万A轮和A+轮融资,由高瓴创投领投。本次融资将主要用于拓展客户及研发新品。

3、“清云智通”完成超亿元B轮及B+轮融资

工业智能服务商“清云智通”(北京) 科技 有限公司完成超亿元B轮及B+轮融资,其中,B轮由高瓴创投领投,网络、鼎晖和泽华资本跟投,B+轮由中石化资本投资,青桐资本担任财务顾问。此前,“清云智通”曾获前沿基金、SEEFUND、达晨财智、建银国际、元禾原点、泰有基金、同方投资等知名机构的投资。

4、“iData盈达”完成过亿元A轮融资

物联网(IoT)数据智能终端服务商“iData盈达”宣布完成过亿人民币A轮融资,由三一创投领投,保腾资本、鹏鼎投资、国联担保、国联新创、无锡创投、新尚资本、云沐资本跟投。该轮融资主要将用于加大研发投入,包括人才引进、产品研发和创新,同时加速海外市场的拓展布局。

5、奕目 科技 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工业三维光场视觉头部企业奕目(上海) 科技 有限公司宣布完成数千万元的Pre-A+轮融资,本轮由经纬创投独家投资。

6、能源云链平台“普投能源”获数千万元首轮融资

能源云链平台普投能源获数千万元首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中督国际应急救援领投,海通云链跟投、普投产业控股集团担任独家财务顾问。本轮融资主要用于“油”+云链平台的迭代开发,市场推广和人才招募。

7、数字化家装企业未来美家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数字化家装企业未来美家宣布完成数千万人民币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华立投资领投,希晟控股、中博装饰、易宸投资、凤鸟投资与鼎鑫投资跟投。

8、“乐胶网”完成Pre-A轮融资

一站式胶粘供应链电子商务在线交易平台“乐胶网”宣布完成数千万元的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奋道资本领投,产业投资人跟投。乐胶网创始人张立方表示,本轮融资资金将用于物联网设备部署、智能分配算法升级等业务方面。

20家A股上市车企三季度财报汇总:市场活力恢复 头部企业利润大涨

11月初,绝大部份上市汽车企业2020年第三季度业绩对外完成披露。

截止11月2日,A股上市的20余家汽车制造企业第三季度业绩系数公布。其中,头部的十余家汽车制造企业实现盈利。而聚焦到利润增长的构成,既有车市销量回暖带来的数量带动,也有精细化运营下的财务结构改善,更有非经营性的利润流动补充。

总体来看,随着车市产销量不断回暖,整车企复苏情况明显,不少企业在三季度迎来不俗表现。从大的产业板块而言,车市马太效应亦愈发明显,不少弱势企业出现回血乏力的情况。上市公司业绩表现呈现“冷热不均”的特点。

上汽集团:业绩表现转好实现年度目标难度增大

10月30日晚间,上汽集团公布的三季度财报显示,第三季度的营业收入为2101.27亿元,同比增加2.5%,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2.54亿元,同比增加17.4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80.09亿元,同比增加26.72%。

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986.6亿元,同比下降14.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6.5亿元,同比下降19.9%。根据上汽集团公布的产销快报,今年前三季度,上汽集团累计销量为361.3万辆,同比下降18.1%。

从基本面上看,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业绩逐渐改善,上汽集团单季度财报表现也在近一步好转。但由于前期的总体基数偏低,上汽集团全年业绩相比2019年应该仍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年度目标达成可能性逐渐降低。

广汽集团:业绩持续回暖新能源板块持续上扬

10月29日晚,广汽集团发布2020年第三季度财报。根据财报,2020年前三季度,广汽集团实现营业收入约428.46亿元,同比增长0.38%;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0.01亿元,同比下滑21.04%;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约43.64亿元,同比微增0.08%。

销量方面,广汽集团1-9月累计销售汽车140.72万辆,同比下降6.69%,降幅较1-8月收窄3.18个百分点。除了广汽“两田”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外,广汽集团自主品牌9月销量表现也颇为亮眼。广汽自主第三季度累计销量为9.89万辆,同比增长9.54%,广汽新能源板块前三季度累计销售超过3.8万辆,同比增长75%。

2020年以来,广汽集团启动了一系列的组织机构改革,尤其是围绕自主品牌相关业务进行了一体化的深化整合,对原整车事业本部的组织架构和职能进行补充和完善,设立经营管理委员会与整车事业本部合署运营。一系列的措施另广汽集团新能源业务板块呈现了快速复苏的态势。随着第四季度埃安品牌的近一步调整,广汽集团新能源业务板块有望迎来更加快速的发展。

长安汽车:非经营收入占比巨大主营业务没有实质性好转

10月31日,长安汽车披露了2020年第三季度财报。根据财报,2020年前三季度,长安汽车实现营业收入230.59亿元,同比增长51.3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83亿,同比增长309.7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5.19亿元,同比增长183.52%。

值得注意的是,从7月1日至今,长安汽车通过集中竞价的方式累计出售宁德时代约2299.96万股股票,占其当前总股本的0.99%,累计成交金额约42.59亿元。根据长安汽车测算,扣除成本和相关税费后,将影响公司2020年度税后净利润约19.71亿元。此外,2019年长安新能源引入战略投资者和长安PSA转让相关事宜收益都将汇入长安汽车2020年财务报表之中。

上半年较高的利润象征着长安汽车业绩的大幅回暖,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后长安汽车实则亏损26.17亿元,同比增加10.13%,亏损幅度进一步增大。这也意味着,长安汽车的主营业务依然没有实现实质性好转。

比亚迪: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暴涨13倍

10月30日,比亚迪发布了第三季度业绩报告。2020年第三季度,比亚迪营业收入达到445.20亿元,同比增长40.7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51亿元,同比增长1362.66%;今年前三季度,比亚迪营业收入累计达到1050.23亿元,同比增长11.9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4.14亿元,同比增长116.83%。1-9月份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86.6亿元,同比增长647.87%。

根据比亚迪2019年财报,汽车相关业务仍是其重要的业务板块。根据财报,其汽车及相关产品以及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的营收占比分别为49.53%和41.79%,比较接近;但两者毛利率相差却比较大,分别为21.88%和9.35%。

对于全年业绩,比亚迪预期2020年累计净利润将达到42亿至46亿元,这意味着比亚迪的全年盈利将告别前三年的连续下滑,实现触底反弹。尽管业绩大幅改观,但外界对于目前比亚迪的股价是否高估仍有着不同的结论,有人认为比亚迪股价符合目前业绩预期,但也有投资人认为在特斯拉效应之下,比亚迪估值存在泡沫。比亚迪究竟有没有泡沫?这一问题的答案或许仍将由市场给出。

一汽解放:净利润同比增长48.56%商用车行业地位持续巩固

11月1日,一汽解放公布,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77.3亿元,同比增长19.6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51亿元,同比增长48.5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9.8亿元,上年同期亏损3.7亿元(调整后)。

2019年3月,一汽轿车启动的以资产置换、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等方式购买一汽股份持有的解放有限股权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经过重组,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成为上市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从乘用车变更为商用车。今年5月,原一汽轿车正式更名为一汽解放。

作为重卡行业的龙头企业,目前一汽解放的重卡市场占有率在同行业中排名第一。相比之前的一汽轿车,一汽解放登陆资本市场大幅改善了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今年前三季度盈利超25亿,一举改变了此前一汽轿车业绩亏损的基本面。不过,与国内其他商用车企业相比,一汽解放以重卡为主的业务格局受到市场大环境影响的波动较大,因此其面临着进一步挖掘新的业绩增长空间的问题。

长城汽车:第三季度营收增长23.6%,销量目标完成66.8%

10月23日,长城汽车披露2020年前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长城季度营业收入为262.14亿元,同比增长23.6%,净利润为14.41亿元,同比增长2.91%;前三季度长城汽车营业收入为621.43亿元,同比增长1.05%;净利润为25.87亿元,同比下降11.32%。

针对业绩的改善,长城汽车表示,前三季度的净利润下滑主要是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所致。而营收的复苏主要得益于疫情得控后汽车销量的增长。此外,今年第三季度长城汽车共计收获2.45亿元政府补助,今年前三季度共计收获5.76亿元政府补助。在扣除以政府补助为主的非经常性损益后,长城汽车前三个季度的净利润为18.77亿元,同比下降27.5%。

从长城汽车前三季度整体财务数据看,其多个指标相比去年同期出现一定下滑,但幅度相对较小。尤其从二季度以来,长城各项数据出现恢复性增长,营业总收入的下滑幅度已经减缓。在此发展趋势下,长城汽车在目前港股市场上的表现也将进一步改善。

中国重汽:接近60%利润增长重卡市场持续回暖

10月29日晚间,中国重汽发布第三季度报告。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428.34亿元,同比增长4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3.11亿元,同比增长59.9%。公司第三季度营业收入162.19亿元,同比增长138.8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83亿元,同比增长223.82%。

对于业绩增长原因,中国重汽认为主要是重卡市场依然保持着较高的增长态势,公司产销量较去年同期均有大幅提升。公司在有效抗疫的同时,持续发挥企业优势,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并通过产品结构优化调整,有效增强了盈利水平。因此,公司业绩较去年同期有了较大增长。

目前,重卡行业继续保持高景气度,中国重汽Q3重卡销量达42.0万辆,同比+80.7%,其中9月重卡销量达15.1万辆,同比增加80.2%,环比增加16.2%。伴随着重卡在排放升级、安全性、舒适性等方面的提升,重卡高端化趋势显著,中国重汽平均单价与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东风汽车:收到研发补贴前三季度净利4.9亿增长47.66%

10月29日晚间发布三季度业绩公告称,2020年前三季度营收约101.07亿元,同比增长1.66%;净利润约4.90亿元,同比增长47.66%;基本每股收益0.2451元,同比增长47.65%。2020年半年报显示,东风汽车的主营业务为汽车行业,占营收比例为:87.53%。针对其收益变动,东风汽车给出的主要原因是本期收到研发补贴。

东风汽车主营业务为全系列轻型商用车整车和动力总成的设计、制造和销售。事业单元涉及轻卡事业、工程车事业、客车事业、新能源事业和发动机事业。事业格局分布于襄阳、武汉、十堰。

商用车市场持续向好,目前国内商用车企业均有不同程度的业绩上涨,东风汽车业绩改善没有超出外界预期。随着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东风汽车仍然有较为明显的市场风险。

江铃汽车:前三季度净利3.59亿

10月27日,江铃汽车发布2020年第三季度报告。报告显示,其2020年1-9月实现营收220.79亿元,同比增长8.1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59亿元,同比增长127.42%。其中第三季度盈利1.5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2.63%。

江铃汽车业绩增长主要得益商用车板块拉动。前三季度,江铃汽车累计销售22.08万辆,同比增长9.21%。其中,商用车板块合计销量为19.04万辆,占比达八成。

目前商用车市场随整体经济周期及物流需求表现不错。商用车受政策、投资拉动增幅处于高位。江铃相关庆幸商用车产品在市场上表现较为理想,这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目前江铃的基本盘。但同时,江铃重卡业务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太原江铃能否吸引战略投资者对未来江铃重卡业务至关重要。

一汽夏利:出售一汽华利增加7亿非经营利润

10月14日,*ST夏利()公布,公司预计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亿元-3.5亿元,上年同期亏损7.01亿元;其中,预计第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4000万元-8000万元,上年同期亏损1.49亿元。

一汽夏利此次的净利增加得益于本年度一汽华利出售事宜的业绩增加,根据一汽夏利介绍,出售一汽华利相关交易预计增加2020年利润约7.4亿元。

福田汽车:前三季度净利润2.82亿元同比增长9.4%

10月31日,福田汽车公布了2020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2020年前三季度,福田汽车营业收入427.68亿,同比增长20.7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1亿,同比增长9.4%。

福田汽车认为:1、报告期商用车销量增长及销量结构优化;期间费用降低;冲压业务资产转让资产处置收益、福田康明斯等合联营公司投资收益增加等,影响利润同比增加。2、北京宝沃相关债权减值计提,影响利润同比减少。两方面主要因素影响了目前福田的整体业绩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在业绩报告中福田大篇幅阐述了宝沃汽车相关事宜。概括而言受限于神州优车方面财务紧张,预期支付给福田的转让资金未能按计划到位。未来宝沃相关项目的不确定性,或将会对福田的业绩产生进一步影响。

安凯汽车:土地收储+资产转让=2020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加97.45%

10月25日,安凯汽车发布三季度业绩公告,2020年前三季度安凯汽车营收约13.91亿元,同比下降46.01%;净利润约2.67亿元,同比增长97.45%;基本每股收益0.36元,同比增长100%。

对于净利润增长的原因,安凯汽车表示:1)主要系报告期内非经常性损益贡献大幅增加所致。主要的非经营性损益增加归母净利润约4.8亿元;2)公司转让安徽安凯福田曙光车桥有限公司40%股权。

宇通客车:营收净利齐下滑客车市场基本面持续萎缩

10月27日晚,宇通客车发布三季度业绩公告称,2020年前三季度营收约136.14亿元,同比下降34.77%;净利润约1.56亿元,同比下降88.21%;基本每股收益0.07元,同比下降88.21%。

从目前了解到的基本面信息看,受新冠疫情、前几年新能源客车提前消费、高铁及私家车等替代品的影响,国内行业大中型客车需求总量同比下降37.23%。在国内市场,公交需求已新能源化,受2015-2017年新能源公交的提前消费影响,2018-2020年公交需求出现了连续下滑。未来宇通聚焦的商用客车市场还将有持续萎缩的市场风险。

江淮汽车:补贴补出了扭亏为盈

10月29日晚间,江淮汽车发布三季度业绩报告。报告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江淮汽车营收约400.60亿元,同比增长7.73%;净利润约4235万元,同比下降65.18%;基本每股收益0.02元,同比下降66.67%。

值得注意的是,该财务周期内,江淮相关政府补助也在大幅提升。根据过往公告,江淮汽车及控股子公司2020年以来政府补贴累计金额已达4.2亿元。江淮汽车在公告中表示:“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对上述补助资金在2020年度计入当期损益,将对公司2020年度的利润产生积极影响。”

2020年以来,江淮汽车和国际汽车企业大众汽车紧密合作,达成了更深层次的战略合作关系。在此背景下,相比而言2019年的业绩泥沼,2020年至今江淮业绩层面改善明显。

中通客车:海外出口严重受阻前三季度净利1116.42万下滑79.84%

11月1日,中通客车发布2020年三季度报告。公告显示,2020年1-9月中通客车实现营收32.53亿元,同比下滑32.6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16万元,同比下滑79.84%。其中第三季度亏损6.33万元。

中通客车对于业绩变动给出的主要原因是,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宏观经济短期下行、市场总体需求下降严重、出口业务受阻,导致公司前三季度经营业绩出现大幅下滑。

海马汽车:下降颓势难掩前三季度持续亏损2.34亿

10月30日,海马汽车披露了第三季度业绩。根据公告,2020年第三季度,海马汽车营业收入为6.26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0.61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元)亏损0.97亿元。截止到三季度末,海马汽车营业收入为19.37亿;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2.34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元)亏损3.25亿元。

在2017年及2018年,海马汽车已面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巨额亏损,其中,2017年亏损9.9亿元,2018年亏损16.3亿元。到了2019年4月,海马汽车更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其股票简称由“海马汽车”变更为“*ST海马”。直至今年6月,海马汽车才实现“摘星”。

尽管目前公司业绩堪忧,但对于海马汽车而言,老兵景柱的回归带来了业绩面改善的希望。重新出山的景柱决心扭转海马汽车的困局,但海马汽车留给景柱的时间似乎并不多。

小康股份:智能汽车拖累前三季度累计亏损7.25亿

10月31日,小康股份披露了2020年第三季度报告。2020年1-9月,小康股份实现营业收入92.25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0.1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25亿元,去年同期为-4.21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2.36亿元,去年同期为-6.01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6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8.88%。

小康股份表示,营业收入变动原因为受疫情影响的销量下降;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变动的主要原因为公司持有的重庆农村商业银行股票本期公允价值变动以及智能电动汽车板块的造成的亏损。其中,智能电动汽车板块当期影响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5.38亿元。

众泰汽车:亏掉一半市值董事再次不对业绩报告真实性作保证

10月30日晚间,已经更名为*ST众泰的众泰汽车发布了2020年第三季度报告,报告显示,公司1-9月份实现营收9.81亿元,同比下滑72.6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15.63亿元,同比下滑105.67%。2020年第三季度,*ST众泰实现营收2.11亿元,同比下滑26.7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5.29亿元,同比下滑12.52%。

值得一提的是,众泰汽车董事娄国海再次表示无法保证本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理由是: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存在较大不确定性,铁牛集团有限公司对公司的业绩补偿兑现难度较大,公司面临众多诉讼及担保事项。在此情况下,无法合理估计公司因业绩补偿及或有事项对公司造成的损失金额,无法确认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的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及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等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根据汽车预言家了解到的信息,目前众泰汽车属于被申请重整状态。众泰汽车也曾表示,如果重整计划草案不能获得法院裁定批准,法院将裁定终止公司的重整程序,并宣告公司破产。

北汽蓝谷:前三季亏损增至28.84亿

10月29日晚间,北汽蓝谷公布三季度业绩报告。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北汽蓝谷实现营收39.22亿元,同比下降78.1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亏损28.84亿元,上年同期亏损3.13亿元,同比明显扩大;基本每股收益-0.8255元。

根据财报,1-9月,北汽蓝谷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共计1.39亿元,其中第三季度(7-9月)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6751.07万元。

北汽蓝谷在三季报中称,营业收入下滑78.16%主要系公司销量同比下滑所致。行业分析人士认为,北汽新能源旗下产品销量主要来自出租车、网约车的采购,而在此类购买需求趋近饱和的情况下,家庭用车销售未见起色,从而导致整体销量不佳,这也是北汽蓝谷出现亏损的重要原因之一。

力帆股份:亏损继续扩大重整工作目前仍然存在变数

10月29日晚间,*ST力帆披露2020年第三季度报告。根据公告,力帆前三季度公司实现总营收26.06亿元,同比下降61.0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34.4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6.2亿元;基本每股收益-2.64元。

今年8月份,力帆股份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重庆力帆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力帆控股”),以其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为由,申请破产重整。

同时,力帆股份表示,目前公司已经被债权人申请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并且公司存在因重整失败而被宣告破产的风险,如果公司被宣告破产,公司将被实施破产清算。

车叔观察:连续两个季度实现盈利的理想,背后却藏着不少隐患

相信提到造车新势力,大家脑海中想到的第一个词,一定是烧钱。时至今日,蔚来汽车CEO李斌那句“没400亿元就别想造车”的话,仍然萦绕在所有人的心中,这也在时刻提醒着入局者,造车领域的巨额成本和行业门槛。

从目前来看,400亿元很明显还是保守了,恒大许家印花了500亿元,也仅仅是造了个寂寞。而恒驰5自上市以来仅仅取得的900多台销量,也在提醒着所有人,跨界造车的艰辛。

但人们常说,事无绝对。这不,理想汽车便传来了捷报。2023年5月10日,理想汽车公布2023年第一季度财报,第一季度营收和交付量均创下历史新高,并成为第一个连续两季度盈利的中国造车新势力。

具体来看,理想汽车第一季度实现营收187.9亿元,同比增长96.5%。同期,理想汽车向用户共计交付辆新车,同比增长65.8%,进入中国20万元以上新能源品牌销量前三,市占率约占11%。一季度理想汽车在研发层面共计投入18.5亿元,同比增长34.8%。

理想汽车归母净利润9.3亿元,相比去年第四季度净利润2.6亿元环比提升257.7%,这一利润额也远超过去所有单季度,并实现了连续两季度盈利。在扣除股权激励情况下,经营利润和净利润分别达到8.9亿元和14.1亿元,自由现金流达到67亿元。

相信很多人看到这里,肯定都会有一个疑问,那就是理想汽车为何能够在一众造车新势力中,成为首个实现连续两个季度盈利的车企。别急,车叔给大家分析一下。

第一,理想汽车选对了赛道。不同于插电式混动和纯电动,理想汽车选择的增程式,用发电机替代电池,由于电池载量小,就避免了把绝大多数利润转移给强势的供应链,如宁德时代,自己也可以获得更多的主导和话语权。在电池这项大头上,理想汽车就要比蔚来、小鹏等一众造车新势力,节省不少钱。可以这么说,理想的利润,其实就是从类似宁德时代这种供应商嘴里抠出来的。

并且,理想2023年还在继续从宁德时代嘴里抠利润,理想总工程师马东辉在电话会上透露,目前正在和宁德时代谈判电池价格,此前市场流出一条消息,宁德时代最近推出一项“锂矿返利”计划。于是,为锁定长期订单,宁德时代以20万元/吨(当前价格的五折)碳酸锂成本向各车企提供电池,虽然代价是3年内采购宁德时代电池的比例不低于80%,但凭借宁德时代在行业的地位,还有比这更具性价比的选择吗?理想无疑又赌对了。

此外,相比一众造车新势力,理想汽车凭借没有续航焦虑(可油可电)这项优势,也不用在建设充电站、换电站这方面投入太多。反观蔚来汽车,虽然换电站对于消费者使用体验的提升有着很大帮助,但几百万的投入(一座充电站)绝对是一笔巨额开销,这还不包括蔚来汽车推出的各项车主福利,如免费换电等,这也就是蔚来汽车仍然处于亏损的根本原因。试想,销量相对最多的蔚来都无法盈利,其它造车新势力就更困难了。

第二,精准锁定目标客户。与其它想要通过不同类型和价位的车型,俘获不同年龄段、不同使用需求用户群体的造车新势力品牌不同,理想汽车则将目标用户,定位在外人看来属于比较细分的群体,即家庭奶爸!但细分不代表小众,再加上理想汽车针对目标用户使用痛点进行的优化,使得理想ONE一炮而红,不仅重新定义了家庭奶爸用车标准,也让自己取代了丰田汉兰达,成为家庭用户的购车首选。

第三,多生孩子好打架。2022年是理想汽车产品密集发布的年份。当年6月,理想汽车发布理想L9,结束了靠一款车活四年的历史。同年国庆节前夕,理想汽车发布理想ONE换代车型理想L8。与此同时,理想汽车“三孩”理想L7也“早产”了。在理想L8发布会上,理想汽车“顺带”发布了理想L7。在三款车型同时发力的情况下,理想汽车很难销量不高,销量大再加上高定价,利润自然就多了。

虽然理想汽车实现了连续两个季度的盈利,但有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车辆毛利率出现了下滑。据统计,第一季度,理想汽车毛利率为20.4%,但车辆毛利率却下滑至19.8%,这一数据在2022年第一季度为22.4%,2022年第四季度为20.0%。

车辆毛利率下滑,这说明单车利润减少,单车利润减少,要么是因为成本增加,要么是因为平均售价下降,总之不管怎么说,对于一家车企来说,这都是非常危险的信号。除此之外,理想汽车还有着其它隐患。

首先,产品质量令人担忧。自理想L9上市交付起,新车就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空悬断裂事件,开放试驾的第一天,理想L9在过坑时发生了悬架故障,就引发了众多质疑,直到官方将空气悬架质保期延长,才将此事稍作平息。此外,理想L9车主爆料,在提车的当天,新车行驶了不到3公里,就刹死在红绿灯路口,发生了抛锚问题。

其次,信任危机。目前来看,无论是市场外部环境还是理想汽车自身,都一直处于舆论旋涡之中。其中,以理想汽车总裁沈亚楠抛售股票套现(五天之内套现了9000万之多)影响最大。要知道,高管频频抛售套现,不仅让外界对于理想经营状况的担忧进一步加剧,也会让普通投资者感到“心寒”,由此对品牌失去信任。

最后,单条腿走路。从目前来看,增程式确实让理想汽车,在销量和利润方面取得了双丰收。但俗话说得好,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筐子里,因为无论是插电式混动还是增程式混动,它们都只是全面进入新能源时代的过渡技术和产品,纯电车型才是最终发展方向。虽然理想汽车发布了“双能战略”,即计划面向20万以上市场,在2025年形成“1款超级旗舰车型+5款增程电动车型+5款高压纯电车型”的产品布局,但何时能见到理想的纯电车型,才是消费者最关心的事情,希望理想CEO李想,别让大家等太久。

车叔总结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相反,人无近忧,必有远虑。虽然理想汽车目前来看确实顺风顺水,但天有不测风云,谁能保证未来一切顺利呢?从魏牌发布蓝山就能看出来,传统车企已经开始重视这个细分市场,随着这个细分市场的用车需求不断增大,未来还会有更多车企参与进来瓜分市场份额。相信,一旦传统车企开始发力,理想汽车的优势将会变得荡然无存。如果不研发新技术、不开发新车型、不开辟新市场,理想汽车将会变得步履维艰!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caijing/10903.html
行业复苏净利重回增长 艾森股份拟5亿扩产集成电路材料
广东文化产业锚定新坐标 文博会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