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人民时评

丁雅诵

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对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增强全民族创新创造活力、确保党和人民事业后继有人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走进故宫博物院体悟文化传承,进入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感受文脉变迁,“北京中轴线上的大思政课”深受学生喜爱;在上海,复旦大学“强国之路”思政大课引领学生深入一线、体验生产制造,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把握时代脉搏;在广东深圳的华强北博物馆,“行走的思政课”使学生了解华强北的历史变迁,感悟深圳科创之城的独特魅力,领悟特区精神的精髓……近年来,形式多样的思政课不断涌现,助力青少年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为学须先立志”。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指出:“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贯彻落实好这一重要要求,当以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为引领,立足新时代伟大实践,不断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

新时代伟大成就,为思政课铸魂育人提供了鲜活素材。从讲授“共同富裕的大格局”,到研讨“中国特色科技创新如何赋能共同富裕”;从阐释“数字中国与科技创新”,到探讨“数字化转型如何助力传统制造业提质增效”……清华大学聚焦中国式现代化这条主线,深入推进“形势与政策”课改革创新,大班讲授“知全局”,小班研讨“谋一域”,既讲清楚“形势”,也讲明白“政策”,强化了清华学子的使命担当。事实证明,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充分发挥新时代伟大成就的教育激励作用,思政教育就能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

文化自信是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深厚力量。上海中共一大纪念馆工作人员受邀走进中小学校,为孩子们讲解馆藏珍贵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西安交通大学学生在“西迁精神虚拟体验中心”专区,感受前辈们“打起背包就出发”的火热青春;宁夏固原市第二中学和弘文中学师生徒步往返108里山路,只为向革命先烈表达缅怀和敬意……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成风化人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养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深入挖掘时代价值和思想内涵,有助于帮助学生们塑造昂扬向上的风貌、树立担当作为的品格。

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对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增强全民族创新创造活力、确保党和人民事业后继有人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改进课程内容和讲授方式,思政课教师责任重大。壮大“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教师队伍,打造更多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思政课,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将不断涌现。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23日 05 版)


如何评价学校的思政课建设

学校思政课建设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1、思政课的授课计划、教材准备、考试和考核等方面得到了充分的重视,确保了教学质量。同时,学校也完善了教学评价体系,合理确定了考核分数和绩点权重,加强了对学生的成果考核。

2、学校注重思政课的隐性教育功能,通过课程教学主渠道,实现了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形成了协同效应。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3、学校加强了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引进优秀人才、加强师资培训等措施,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同时,学校也重视思政课的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为思政课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思想政治课的学习要求:

1、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知识:思想政治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理论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问题。

2、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思想政治课程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教育。因此,学生需要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道德准则,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要注重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操和责任感,做一个有良好品德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3、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思想政治课程要求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对社会现象和问题进行批判性思考和辩证分析。这需要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能够理性看待和分析问题,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能够全面、客观、准确地分析和评价问题。

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推动思政课建设什么发展

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1、内涵式发展的概念

内涵式发展是指以事物的内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的发展模式,在发展形态上主要表现为事物内在属性的运动和变化所引起的发展。如规模适度、结构协调、资源配置效率更高,追求数量、质量、规模、结构、效益的统附。

2、内涵式发展的意义

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是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要求;是高等教育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对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动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指导意义。

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的任务要求非常明确,高校必须贯彻落实新时期的新要求和新部署,坚定地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推进内涵式发展的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道路。

3、推动内涵式发展的建议

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首先是一种发展观念的改变,其次是一种发展方式的转变。但无论是方式的变化还是观念的变化,都要求人们从以往讨分注意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发展的思路中解放出来,形成一种新的教育质量观。

要通过高等教育内部因素调整与协调,来达到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通过对教育规律与教育本质的把握,正确处理高等教育发展中面的各种问题。这不仅要求我们注重高校的发展数量、办学规模,而且要求我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教育质量上。

在学科特色上,突出教育的本质功能,通过师资力量的积累与提高,教育理念的转换与结合,硬件设施的发展与完善充分调动与教育发展密切相关的各种因素,最终实现教育的高质量产出,效益的高回报,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这种内涵式发展方式的转变,不但会促使高校在发展中更好地整合高等教育资源,而且会使高校管理者重新审视高等教育的发展,改变以往那种走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路子,合理的调整高等教育发展的结构,把“以德树人”作为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

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坚持什么

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由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和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主办,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课研究》编辑部承办的“第二届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学术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

与会者围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政策思考”“大中小学思政课师资队伍一体化建设”“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及内容一体化建设”“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践探索”四个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和广泛交流。

思政课是培养共同的国家意识、民族立场和家国情怀的课程,其根本意义在于铸魂育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首先是要一致,一个人的人格和心灵,必须要具有一致性,才称得上是一个健全的人。因此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在精神实质上保持一致,在此基础上,在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应该通过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路径来开展思政课教育。

从理论阐释的角度,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教育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遵循教育规律的重要表现,也有助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从实践探索的角度,要强化制度保障,健全体制机制建设,发挥专家委员会作用,加强教材建设,持续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水平和强化考核评价。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caijing/12668.html
头部老大再出狠招 去年液态奶卖了超150亿 鲜奶成为奶中王者
海南省公布7起建筑质量安全违法违规行为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