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 5天花了5万多元 成未成年人新宠 抽抽乐 有家长发现直播间暗藏套路

收到信用卡月度账单的短信提醒时,黄女士被账单上的数字吓了一跳。

“怎么花了5万多?是有人盗刷了吗?”慌乱中,她赶忙去查看账单明细,发现消费时间竟都集中在5月1日至5日前后,且都跟“拆卡”有关。

消费明细。

她随即点进相应的店铺,看到商家正在直播售卖小马宝莉的卡牌,这才回想起来,当时恰逢五一假期,她曾将手机交给 13岁的女儿,“一般都是放假才会让她玩手机,也没留意她到底在干什么。”

女儿随后向母亲承认,自己的确在几个平台的直播间下了单, “每笔订单价格在几十到几百不等,她根本没意识到自己花了这么多钱。”随着交流的逐渐深入,黄女士惊觉,直播间的“拆卡”似乎并没那么简单。

卡牌成新型社交工具

近些年来,卡游逐渐在年轻人群中风靡。跟盲盒类似,一张张小小的卡片被随机装入卡包中,卡面上则印着各式各样的人物:动漫形象、明星以及各类 IP衍生卡片。尽管印着的图案不同,但玩法却几乎一样,以动漫小卡为例,每个卡包里装着5至6张小卡, 其中包括普卡以及不同等级的高位卡,如中级卡、高级卡、稀有卡、隐藏卡,等级越高的小卡抽中的概率就越小,一些稀有卡 可以在二次售卖中升值,有的高位卡可以卖到上百元一张的价格。

受中小学生群体的喜爱 根据不同的包装又被分为 趣影、彩虹、辉月、暮光等,每包售价 10元不等,最贵的暮光包50元一板,每板4包,每包大约5 6张卡,卡牌按稀有程度分为不同等级,整盒购买需要花费上百元 卡牌风靡后,多所学校周边的文具店干脆将小马宝莉卡摆在店内最显眼货架上,而线上网店销量也十分可观,能带动单店最高超万件月销量。

如此高销量的背后,有很大一部分是未成年人的身影。社交平台上,不少家长发帖表示疑惑: “现在的小朋友为什么会喜欢卡牌?家里的娃有时候一连买好几包,停都停不下来。” 入坑两年的小吉告诉记者,“拆盲盒”本身就有快感,“就是那种等待谜题揭晓的刺激感。”而层出不穷的卡牌上,还有自己喜欢的和人物,尽管卡片面积不大,但精致的实物总比图片更让人喜欢。

不过,黄女士回忆,此前,女儿并未展现过自己对小马宝莉卡的喜爱, “我们零花钱给得少,更没带她去文具店买过,家里也没有发现这个卡片。”直到这次深入交流,黄女士才知道,原来,小马宝莉卡早已成了小朋友间的社交货币。

“之前有一次,老师奖励了她一包小马宝莉卡,拆了以后,旁边的小朋友就给她科普,介绍这个卡值多少钱,还说他们手里有很多更好的卡,可能就是攀比心理,让她开始关注这个东西。”黄女士说。

后来,黄女士家里收到了一堆小马宝莉的卡牌(受访者提供)。

除了享受快感外,拥有相同爱好的人还通过卡牌这一实物实现了连接。例如,收藏小马宝莉卡的中小学生群体还形成了自己的圈子,称为“马圈”,大家在圈子里购买、交换、收集心仪的小卡。

直播玩法暗藏套路

伴随着“入圈”人数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商家看到了卡牌背后的商机,除了售卖卡牌盲盒外,最近不少直播间干脆开始做起了“代拆”生意。

消费者在直播间下单后,主播在镜头前展示消费者挑中的卡包后,即时拆卡、展示并完成打包,这种拆盲盒的方式叫“平拆”。跟自己私下拆盲盒相比,线上直播间既能享受刺激感,一旦抽出稀有卡,直播间便会响起“叮——”的铃声,赢得同在直播间其他人的惊叹,“而且看到别人中了稀有卡,感觉很轻松,觉得自己也可以。”小吉体验过一把“抽抽乐”后,有些欲罢不能。

为了吸引更多的顾客,直播间还推出了不少新玩法:叠叠乐、数小马、推推乐、大非酋等等,在平拆的基础上新增了奖励内容。以数小马为例,每包小马宝莉卡包中有5至6张卡,卡面上则画着不同形态、数量的小马,拆卡后计算卡面上的小马总数,不同数量对应着不同的奖励,幸运的人或可直接再获得1盒(30包)小马宝莉卡;大非酋则是以较高价格获取一包卡片,如果未开到卡位,则可免费再获取一包,直到开出有等级的卡位为止。如此“以小博大”的玩法吸引了不少人下单,5月28日晚,记者在某直播间观看时,一位昵称前标着数字14的顾客接连获得半盒、一盒的奖励后,直播间瞬间热闹了起来,弹幕中满是惊羡声,主播则赶忙劝围观的观众赶紧下场,下单的人数逐渐开始增加。

直播间内有不同的玩法。

而在黄女士出示的消费记录里,其女儿购买的正是这些五花八门的玩法。“小朋友分辨能力本就弱,主播一说有概率中大奖,就下了很多单。”齐先生则发现,直播间里还有不少人声称会高价购买某类型的卡,诱导消费者下单。“女儿今年12岁,5月中旬在直播间下单了100多笔订单,但其实她平时都舍不得花钱,后来问她,她说直播间里有人说开出高等级的卡可以回收,她就心动了。”

黄女士女儿下单的正是各类不同的玩法。

类似的套路层出不穷。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分享了自己遭遇的“骗局”:有主播在抽出高等级的卡后,利用镜头遮挡迅速调换成了袖子里的普卡;有的人在收到快递后,发现根本不是自己当天选的卡池里的卡;还有资深玩家介绍,拆卡直播间会有各种办法,比如在镜头外搞小动作或是提前抽取卡包中的小卡来控制抽中卡的等级,从而操控下单人的心理……

社交平台上,有人分享“抽抽乐”套路。

监管还需多方合力

未成年人因其心智尚未成熟,更容易成为这场游戏的牺牲品,甚至深陷其中难以自拔。齐先生告诉记者,女儿因拆卡上瘾,连着6天都偷偷盗刷了父母信用卡和花呗,“这是不是可以算作诱导未成年人赌博啊?”

为此,记者咨询了上海普世万联律师事务所律师 若,她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刑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判断是否构成治管法和刑法上的赌博行为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是“是否以营利为目的”,“目前,消费者通过购买产品以小博大,只是构成赌博的要素之一,但更多的是追求娱乐刺激的射幸行为,最关键的还是要看商家或者平台是否提供了反向‘变现’的路径,比如提供现金兑换等,能够通过以小博大最终变相实现营利目的,如果有,则存在涉赌风险,商家也涉嫌开设赌场罪。”

究竟是否涉嫌赌博,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判断。而目前,摆在不少家庭面前的现实难题,是未成年人这笔巨额消费究竟能否追回。

齐先生和黄女士在发现孩子的大额消费后,赶忙向平台发起申诉,可平台的回复却让他们始料未及。“平台反馈说商家在下单界面已经提醒过只有成年人才能下单,而且盲盒产品拆开不退不换的。”这一解释,让黄女士无法接受,“这种消费行为远远超出了我们整个家庭的消费水平啊!”在上海12345市民服务热线,类似的反映不在少数,有家长直言孩子被诱哄着下单,要求全额退款。

下单界面均有是否已成年的提示。

退款,显然并不容易,至今,齐先生和黄女士仍旧没能得到满意的回复。对此,刘泽若提醒,监护人要及时留存相关证据,尤其是在未成年人盗用监护人的账号和付款账户时,要保留相关符合未成年人言语特征的聊天记录或是手机账号交付记录等,以及平时的消费习惯等,并结合消费发生的阶段、时间等,来充分证明的确是未成年人消费,“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指导意见,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未经其监护人同意,参与网络付费游戏或者网络直播平台“打赏”等方式支出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款项,监护人请求网络服务提供者返还该款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近来,伴随着“抽抽乐”争议声四起,卡游公司和相关直播平台也陆续发布声明,要求主播规范直播行为。不过,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所谓的规范仅流于表面,摆上“未成年人禁止下单”的牌子后,主播售卖商品时并不会对下单人的身份进行核查,而奖励玩法亦在不断加码。对此,刘泽若建议,平台要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对违规店铺依法进行清退和处理,同时,可以采取一些数字化手段甄别未成年人的身份;家长也要尽到监护责任,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要杜绝未成年人在直播间的抽卡乱象,还需要相关部门、平台、学校、家长乃至未成年人自己,共同履行责任,形成监管合力。”刘泽若说。

亲爱的读者,如果您在生活中遇到烦心事、忧心事、揪心事,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向我们反映求助——


你在直播间买东西见过哪些套路?

直播间带货的套路除了假福袋引流欺骗消费者,还有:

1.套近乎,都是一家人。

一般带货能力强的主播不是一上来就开始卖货,而是先建立起信任。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对用户采用亲昵的称呼,比如“老铁们、家人们、宝贝们、哥哥姐姐们”等。

不要小瞧这些称呼,它确实可以拉近和用户之间的距离,帮用户卸下防备心。

2.“吵架式”带货,主播“倒贴钱”只为冲销量。

这是常见的套路,即“品牌方给一个价,主播按照这个价格推销,后来主播突然给出一个更低的价格,品牌方不同意,两人吵了起来,主播扬言自己倒贴钱弥补品牌方也要卖货”。其实主播给出的最低价格,都是双方事先商量好了的。二人上演吵架大战,让观众们觉得自己占了大便宜,难道主播真的会那么慷慨?

也许会有一两个主播实在太有钱了境界超高,就是为了给家人们谋福利,但绝大部分主播都是在演戏。

3.故意标错价格,现场发飙大骂助理。

原本应该标价99元的产品,被助理标成了59元,主播现场发飙大骂助理。最后只好按照59的价格“亏本销售”,还要扣助理的工资。

不扣助理工资商家受损失,扣了工资助理受损失,卖出去一件就会有一方受损,大家还是仗义点,不要贪小便宜不要买了。

4.库存永远不够

“限量促销只卖99元,只剩最后10件,赶紧抢购。”

既然是为了卖货赚钱,就应该准备好大量库存,怎么可能库存不足有钱不赚。大家请放心,卖完这“10件”还会有下一个“10件”,就像那些“最后三天清仓大甩卖”的实体店,永远都是“最后三天”,三天复三天,三天何其多。

直播带货刚发展起来不久,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行业“文化”和套路。主播都是演员在尽力表演,有时还会遇到“鳄鱼的眼泪”。这比实体店购物的水还要深,大家千万要擦亮眼睛,不要被骗。

德州一男子直播间9块9抢五桶泡面,到货仅拇指大,直播带货都有哪些套路?

德州有一位男子在直播间里花了9块9抢了5桶泡面,结果到货之后,才发现这些泡面只有拇指那么大。发送到网上之后,引发了网友一致吐槽。直播带货有涨价后减价、故意制造焦虑、虚假开福袋等等套路。这名男子经历实际上有很多网友都经历过,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的事,商家只是为了吸引观众涌入直播间,认为反正是如此便宜的东西,别人也不会计较。实际上网友们已经很反感,那么让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吧!

一,德州男子直播间9块9抢5桶泡面

这名男子平时很喜欢看视频平台,在刷视频平台时看到有一家食品商家在做直播,出于好奇跑到直播间去看了一下。主播很会营造紧张氛围,大声说只需要9块9就可以买5桶泡面,在市场上买桶泡面大概是5块钱。男子想着反正总是要吃,于是他花了9块9买了回来。本以为自己捡了一个便宜,结果收到货之后傻眼,装泡面的箱子非常小。当拿到箱子时就在调侃:“这回肯定凉凉”打开之后发现只有手指头这么大,一只手就把5桶泡面攥在手心里。

二,直播带货都有哪些套路?

直播带货的套路有制造焦虑、虚假开福袋、涨价后再减价等等,有一些人发现商家不停的说如果直播间的人多,可以更加优惠一些。实际上把价格提高之后再降价,和原来价格并没有什么区别,还故意设置固定数量。不停让消费者进行购买,制造“如果不购买就买不到了”的假象,开福袋实际上也是公司内部员工把礼品抢走,消费者根本抢不到。

总之,在直播间里买东西,一定要注意理性消费。碰到一些不知名的商家尽量绕行,该男子可以把这一情况向平台进行反馈,以维持维护权益。

孩子最近迷上了网络直播,家长该如何引导教育?

暑假开始后,和儿子说好,每天完成计划任务后,可以玩30分钟手机。

小家伙,拿起手机,熟练的找到常看的主播,专心的听起来。

突然抬头对我说:“妈妈,我也想当主播”。

老母亲,听到才7岁多的儿子对未来职业的畅想,心里一惊,第一场内心戏是这样演的:“当主播哪里是什么正经职业”。

阅读了许多育儿书籍后,我清楚的知道,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反射到孩子身上的,是他们对人性的态度、对未来的决断。面对孩子第一次提出的“职业规划”,我不敢冒然给出什么样的意见和评价。

于是,假装好奇的问他:“为什么想当‘主播’呢?”

小家伙一本正经的看着我,小眼睛闪着明媚的亮光告诉我:“主播只需要录些视频,放到网上,就可以赚很多钱啊。”

看着“财迷界”即将升起的新星,我狠心的泼了盆冷水:“做主播的确挺好,但是你连上台分享一本好书都害羞,又怎么样向全世界的观众播游戏呢?”

听了我的话,他好像若有所思,自己嘟囔着,那我得先学会上台分享好书。

老母亲的一颗心暂时放下了。

英国曾发布过一项心理学研究报告:

“6-15岁是孩子的职业启蒙黄金期,所以,英国在2009年就推出职业指导计划,让小学生体验大学校园生活和企业工作环境,以此让孩子们对于未来的社会和工作状态有所了解”。

实际上,在职业规划下,几乎每个人在童年时期,都曾被问到了类似“长大了想干什么”的话题。

而我们小时候,多数会回答“想当科学家”、“要做老师”、亦或是“人民警察”,总之,都是代表着正义、高尚的职业,鲜少有小朋友会选择做“售货员”、“捡破烂”、“扫大街”等相对平凡普通的职业,结果往往是,选择前者的,会得到父母和老师的点赞,而后者多数会被唏嘘。

那么,面对孩子未来的职业规划,我们是有意识的引导,还是放任自流,听之任之呢?

《人生设计在童年》的作者高燕定说:

“从小开始人生规划,设立人生目标,家长和孩子可以及时找出差距,调整学习内容,培养相应的能力,有意识的为孩子的未来做准备;

可以在教育资源有限、生存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上保有立足之地,拥有美好的人生。”

实际上,在中国,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常进入一个误区,似乎只要孩子好好读书,考上好大学,将来就一定会有好的职业等着孩子。

事实上,读书只是人生起步的一种方式,至于,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还需要从长记忆。

热播剧的《少年派》中,林妙妙在高考前,沉迷主播事业,一度想放弃高考,一心奔向主播当网红的浪潮中。

得知此事的父母,暴跳如雷,不顾一切的,冲到孩子准备了好久的直播大会现场,不问三七二十一,把孩子从现场拉回家,三堂会审。

父母的举动,让林妙妙飞涨的粉丝,哗哗往下掉,她心痛了,却无人问津。

面对父母的质问,老师苦口婆心的教导,林妙妙既伤心又迷茫,接着准备高考,怕来不及;不高考,直播之路又被彻底封了,不知道未来的路该如何走,甚至想到了“自杀”。

从林妙妙开始直播,到不费吹灰之力,获得了经济回报,直接将她拽入了“主播能赚钱”的片面理解中。

这正是缺乏职业规划的典型表现,单纯的把职业当成赚成的工具,为了工作而工作,却忽略了真正的职业,应该是生活的工具,享受职业带来的乐趣,并通过职业获得成长,才是职业规划的核心方向。

对于这一点,江天昊父母的做法,就更加贴近孩子的成长需求。

江家破产后,江天昊一心创业,拉着小伙伴们干得热火朝天,也想过要放弃高考,彼时,江父江母对儿子的创业给出了肯定,也没有对他进行强烈的制止,而是让孩子在学习的同时,兼顾了职业规划。

在接近高考时,父亲与儿子来了一场平等对话,先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分析了高考对于人生的意义,接着,又坦诚的把自己的想法和困惑告诉给儿子:

“我到现在没明白为我为什么会破产,还想着等你读了大学帮我研究清楚。”

几番探讨下来,江天昊全心备战高考,还考了不错的成绩。

特别理解林妙妙的父母,也很佩服江天昊父母在教育方面,豁达淡然的智慧。

其实,对孩子的职业规划教育,也正是尊重孩子的一种体现,无论他们处在什么年龄,有什么样的梦想和计划,都值得肯定,而父母唯一要做的,不高高在上,也不卑微低下,告诉孩子真实情况和自己的见解,就是最好的引导。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纵观身边许多孩子,大学快毕业,还不知道找什么工作,刚毕业就失业,有的则是做一天工作,撞一天钟,找不到成就感和价值感。

所以说,尽早给孩子做“职业启蒙”教育,和孩子来一场职业对话,谈论什么是职业,以及他长大想做什么、如何去实现。

在最初的职业启蒙阶段,父母要学会因材施教。

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也没有两个同样性格的孩子,每个孩子的个性、成长环境、接受的教育都不同,所以孩子的职业选择,更不应该遵循某些模板进行。

之前看过一个综艺节目,一个贺莉然的小姑娘引得全场称赞,5分钟时间,127句诗词,脱口而出,最令人佩服的是,在台上淡定嫣然的状态,是多么自信。

在之后的采访中,小姑娘说,自己特别喜欢读书,尤其是历史类的书,光《如果这是宋史》就看了6遍。

可见,良好的兴趣爱好,满足了孩子的精神需求,也为她未来的道路奠定了基础。

未来的发展,时刻是机遇,处处是挑战,只要能够沉下心去,专注一定,多数能力都可以成为一种职业。

注重事实的引导,比不问原因的压制更管用。

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有一个光鲜靓丽、轻松舒服的职业,既能保证良好的生活品质,又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而这些,往往基于对事实的分析。

“捡破烂”的孩子,就是“没出息”?想做主播的孩子,就是自毁前途?

不然。职业没有贵贱之分,存在即合理。而孩子的梦想,也是基于他的年龄段,对世界的理解和认知,与其纠结他们的选择,不如退而求其次,跟孩子好好探讨一下背后的原因。

一个想捡破烂的孩子,可能只是对“环保”知识产生了兴趣;

一个想当主播的孩子,想赚钱的同时,还可以得到他人的认可。

当我们不再纠结孩子的职业时,从每个关于自己未来的想象中,可能已经萌芽了他们的优势和兴趣,这才是最宝贵的种子。

这时,父母需要给孩子准备一些相关的书籍、视频、玩具,或其它相关资料,让孩子找到从来每个职业,需要什么样的技能。

医生是救人的,需要一个人有丰富的知识和爱心;

科学家是发明创造,需要大量的知识储备和过硬的专业技能;

警察是保护社会的,需要勇敢和坚强,也要有正义感和强健的体魄。

当孩子从这些事实中,对各种职业有了基础认知之后,才会更加合理的去选择,从而朝着即定的目标,与孩子一起努力。

如果把职业观比作土壤,那么,父母就是天气。

土壤准备好了,天气也没拖后腿,最后,代表着种子的孩子,是长成参天大树,还是开出绚烂的花朵,就该由孩子们自己选择了。

愿我们的孩子,都能被理解,也能靠自己的想法和力量,不怕风吹雨打,向着阳光生长。

父母如何做好守护人直播课

网络直播不涉及违反法律的情况下,这种事情很难通过法律解决,顶多也就是民事调解。

在当代社会女性太少,以及女性意识觉醒的情况下,虽然有很多真正的平权主义进步女性,但是依然有很多令人恶心的女利主义者混杂在其中,当你跟你老婆讲理的时候,她可能就会拿网上看的女权那一套跟你胡搅蛮缠。

我有个法子推荐给你,虽然有点儿阴险啊,就是每次孩子有什么问题,你先让孩子找妈妈,孩子说妈妈不管,你再去帮孩子,这样可以给孩子营造出一种爸爸好妈妈坏的感觉,你想啊,时间久了孩子只跟你亲,你就算这些年累一点儿,将来孩子只管你不管你老婆的时候(可能那时候她已经变成前妻了),你不就尝到甜头了吗?

当孩子说“我以后要当游戏主播!”,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1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在疫情期间,孩子花更多的时间和父母在一起,父母是孩子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伙伴。家长与孩子在学习中的对话,不在于如何回答某个问题,如何掌握某个知识点,而在于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展示孩子的学习状态。增加伙伴关系的亲密度。高质量的陪伴也要注意“三个告别”,不要没完没了地唠叨,不要让陪伴时间缩水,不要给孩子做反面示范。父母永远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家长要帮助和鼓励孩子寻找同龄的玩伴和学友,避免出现“独学无友,后学无知”的状态。第二,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疫情期间,家长要懂得通过阅读经典作品来填补学生额外的课余时间。做题只能解决眼前的问题,有局限性;循序渐进的营养阅读可以积累应对未来甚至终身的素养。增加亲子阅读的饱和度,相信阅读的力量,多读书,读好书,读好书。作为父母,和孩子一起读书写字,一起生活,是我们的终极目标。三、重视休闲教育虽然疫情让我们不敢出门,但也阻挡不了亲子互动的乐趣。在家和孩子一起做一些与科学实验相关的亲子游戏,参加一些亲子运动,或者一起做一些事情,都能让孩子感到有意义和快乐。家长要帮助孩子更真实地踏入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大门,充分融入其中,感受日常生活中的浓烈烟火气。体验就是接受活生生的教育。

3岁女孩被喂到70斤做吃播,父母回应只赚几百块,真相究竟如何?

”我的青春,我的梦!”

也许这和家长心中的成长道路极为不同,但这可是孩子的梦想,如果父母断然拒绝,极有可能成为孩子心中永远痛,那是成长中颇为遗憾的事。

一、尊重他,尊重他的梦想

孩子有他的想法,极其难得的内在驱动力,与其当头泼冷水,不如鼓励他做自己的事。平时,父母口头上说尊重孩子,有什么事都可以说出来,但当孩子敞开心扉表露时,父母总会用这样、那样的理由去敷衍他“现在最重要的是学习,你想干什么要等上大学后,那时候,你就可以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了!”

如此的建议和判断,很难让孩子接受,到头来只会切断了亲子间的沟通和交流。孩子再也不想和爸爸妈妈谈些什么了,因为他知道,无论如何,爸爸妈妈关注的只有学习这唯一的内容,而不会顾及他的感受和想法。

二、梦想有了,不妨付诸行动

“有意思,这是你的梦想!可以说说你有什么打算吗?”

担心因此而影响学业,无可厚非,但其中的“度”可以掌握在父母手中,引导孩子在功课之余付诸行动。“有这样的想法,我们是不是可以一起动手做个计划?”仅仅给建议而不要做决定,让他自己想自己做。动手制定一份计划,按部就班地执行,成年人的工作大抵如此,一旦孩子能够自己完成,同时还能得到父母的支持对于他来说是相当不容易的,必定大大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此后,落实和执行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父母也要及时给予鼓励,并伸出援助之手,让孩子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父母支持。

三、肯定行为,加强引导

控制孩子不是办法,更何况控制容易引起反弹;自己成长才是力量,而成长是可以引导的。

有了兴趣做一件事情,内在的驱动力会帮助孩子投入极大的热情。然而做好任何一件事情,仅仅投入热情很可能的结果是虎头蛇尾。

在支持和肯定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保持关注并做好两个方向的引导作用:

1、坚持

任何事情都不会一蹴而就,以孩子的认知和经历,遇到挫折更容易放弃而另投他处。前进与后退,看起来是孩子自己的事,但其实考验的是父母。闪耀的开头,是孩子的兴趣,持之以恒的态度则需要父母加以引导。道理可以讲,同时和孩子一起分析问题,给予解决问题的提示和建议,目的就是坚持把事情做完。

2、方向的引导

当游戏主播,需要对游戏有相当深刻的理解,处理投入时间和精力去玩游戏外,还要对游戏的规则、技巧有全面的了解,综合与完善自己的和别人的经验,才有可能在直播中把握游戏的角色和动作。这项任务,需要大量地查阅资料,分门别类地写出来,这时候,父母可以引导孩子做好归纳总结,加强写作练习。

孩子的想法在父母看来或许不靠谱,或许会耽误学业,但是做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学习,实践中获得的知识同样是成长的一部分。孩子的想法需要得到父母的理解和接纳,直接排斥说“不”造成孩子生气、恼怒,也就失去了教育的机会。

15岁男孩打赏女主播近9万,孩子乱花钱父母就没有监管责任吗?

真相就是为了赚钱啊,只不过还没有赚到大钱就已经遭到网友的各种反感了,这种把孩子当成猪一样喂的父母很不负责。说是只赚几百块钱,说是赚的钱都不够给她买吃的,说是拍视频就是觉得好玩,这些话谁会相信啊。天底下但凡爱孩子的父母就不可能拿自己孩子的身体来开玩笑,孩子吃东西很香确实是让人觉得很欣慰,可这种像喂猪一样的投食,根本就会让孩子身体变得不健康。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吃的香,吃的好,可前提是在身体健康的情况下,一旦太过于肥胖了,哪怕孩子再怎么爱吃,父母都是会控制饭量的。根本就不可能说不停止的投食,还专门让孩子吃高热量又油腻的食物,我小时候也很喜欢吃东西,父母很爱我可也会严厉控制我吃东西的份量与热量,哪怕我哭喊着说要吃,他们也当做看不见,因为他们知道我这么猛吃根本就是不对的。

01、这对父母指望把孩子当成“大胃王”来培养赚钱

这个小吃播叫做佩琪,因为身体圆润还被称为“小猪佩琪”,在某个平台视频直播吃东西,很多网友看到她吃得那么香很是喜欢她。很早关注她的人不难发现佩琪的体重飙升得很厉害,两岁半的时候50斤,到三岁半已经70斤,其父母还说要冲刺100斤。孩子之所以胖的那么厉害的原因都是因为这对父母让孩子做吃播,每天固定哪个时间点就开始直播吃东西,吃的东西都是汉堡、炸鸡、薯条这些高热量的东西。除了吃的食物很高热量以外,佩琪吃的份量也是很多,普通孩子吃一个汉堡就已经足够的了,她要吃三个以上,非常令人震惊。

虽然这对父母一直说就只是想分享下孩子吃饭的欢乐时光,让网友们看看自己可爱的女儿的模样,可天底下就没有哪一个爱孩子的父母会每天都让孩子吃这些高热量的“废品食品”,并且一场直播时间下来就长达两三个小时。所以不难看出他们就只是想找个好听点的理由来赚钱,完全就是把孩子当成赚钱工具了。

02、孩子在直播过程中已经拒绝再吃了,可父母依旧没停下喂食的举止

这对父母一直口口声声说自己不靠直播赚钱,全是因为孩子很爱吃才会各种满足她。但我看过几场直播,在直播过程中佩琪明显就已经是饱了的状态,并且一直在摇手让父母不要再拿吃的了,父母嘴上回应着“好好好”,可手上拿食物的动作依旧没有停下来。孩子很爱吃是没有错,可她吃饱了就会拒绝再吃,这是正常反应,而这对父母没有选择停下来,而是继续投食,为的不就是让各位老铁再刷刷礼物吗?

希望这些所谓的“大胃王吃播”能够适可而止,你能吃多少就吃多少,不要想着用噱头来吸引观众,累了自己的身体还要浪费粮食。你的胃本来就这么大,你硬是要逼迫自己吃下那么多食物,你的胃肯定会不舒服,到时候生病了你拿赚来的钱再去治病,还得忍受痛苦,这又是何必呢?

网络直播普及,如何杜绝“熊孩子”用父母的钱打赏?

首先,15岁年龄对钱已经有一定概念,他是知道打赏主播花了多少钱的。在这个前提下还执意打赏给主播,父母就不应该让孩子用到这笔钱,监管不到位就得自己承担损失(也没什么损失,他孩子花钱买开心了)。

01、家陡四壁,却让孩子掌握这笔存款

说父母监管不力,一点都没有错。15岁的小项家住的是土屋,像样家具都没几件。就这样条件父母还能放心让他用自己手机,还把里面9万块存款全部挥霍一空。家庭条件不好就不应该给孩子用自己手机,至少别让孩子知道自己手机支付密码。平台充钱本身就需要支付密码和验证码,小项能轻易打赏就证明父母已经把密码告诉他,否则哪会能用那么多钱。

02、青少年看太多没有营养直播,容易陷入其中

再有就是,青少年沉迷短视频和直播。不是看直播游戏就是看美女,15岁年龄刚好是青春期。对于女性会头脑发热,父母任由自己孩子看直播,等于害了他。小项就是因为女主播说喜欢他,等他长大会在一起,这次才被“爱情”冲昏了头不停充钱。15岁孩子没进入社会,这些花言巧语很容易上当受骗,作为父母不对孩子严加管教,损失钱财还是小事,真被别有用心的人诱骗到别的地方闹出事情,哭都来不及。

03、虽然证明未成年人能退钱,但责任还是在于父母

事情最后虽然大概率能退回这笔钱,但每次未成年人自作主张打赏主播就得退钱,那主播都不用直播了。别说未成年人不懂事这种话题,不懂事不会看到主播就打赏,连消费密码都知道,这能说明孩子不懂事吗?说到底就是父母责任,管教好小孩才是硬道理,别没事犯错都怪罪人家直播平台。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网络直播也越来越成为了一个风靡全国的现象。主播在直播的过程之中可以开通打赏的渠道,这也是主播们收入来源的很重要一部分。那么互联网也不可避免的走入了越来越多熊孩子的生活,很多时候孩子会出现沉迷网络直播的现象,甚至将自己父母挣到的血汗钱用来打赏网络主播。这种现象的杜绝需要家长和国家的共同努力,国家应当完善有关未成年人网络打赏的相关法律法规,家长则在其中起到一个很好的监管作用。

根据我国现行的法律规定,未成年人在观看网络直播时做出的打赏行为,其有效性与未成年人的主观意愿与打赏额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未成年人打赏的额度比较大,并且没有事先征得自己的监护人的同意,这样的打赏是无效的,打赏的金额是能够被追回的。但是如果未成年人打赏时花费的金钱比较少,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娱乐性需求,可以认为这是一种有效的打赏行为。

但是小编认为不管打赏的额度是高是低,未成年人做出这样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是需要父母采取相关的措施来避免未成年人在以后继续做出这样的行为。父母可以严格控制未成年人玩手机的时间,虽然现在不可以完全禁止未成年人接触网络,但是在接触网络的时候父母必须要知道未成年人在干什么事情。

如果父母发现未成年人有观看不健康的网络直播的习惯,一定要及时的制止,并且来找未成年人做出这种行为的动机。在充分的沟通交流之后,告诉未成年人这样做的危害性,注意在这个过程之中不要以父母的威严来对孩子做出打骂的行为,否则可能适得其反。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caijing/16232.html
灭真火 出真水 北京海淀消防联合万寿路街道举办消防比武竞赛
为了维护美元霸权 美国开始在世行玩手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