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变应变拓展外贸增长新空间

新发展

外贸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之一。促进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对扩大就业规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面对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的外部形势和深刻复杂变化的国内发展环境,我国对外贸易亟需增添新的发展动能、寻找新的增长路径、拓展新的增长空间。

近年来,外贸新动能成为引领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力量。就外贸主体看,传统上外资企业是我国对外贸易主要力量。近年来,民营企业持续推进品牌建设,不断增强技术实力,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进出口规模增长迅速,展现出强劲活力,成为我国外贸发展主力军。就外贸对象看,传统货物贸易呈现新的竞争优势,中间品贸易地位不断提升,高端制造业和新能源领域贸易开始发力。同时,相较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增长迅速,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新领域。就外贸方式看,随着数字贸易的兴起和快速发展,国际贸易的交易成本和交易门槛大幅降低,交易效率大幅提高。近年来,在传统贸易增速放缓的背景下,跨境电商成为拉动外贸增长的新引擎,海外仓、保税维修、离岸贸易和市场采购等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也为外贸发展增添了活力。

数字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日益复杂严峻,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拓展外贸增长新空间的重要意义日益凸显。

顺应时代趋势的必然之举。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贸易数字化转型步伐不断加快,数字贸易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同时,国际贸易和分工格局面临重塑,产业链供应链更趋本土化、区域化和短链化。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大力发展数字贸易、跨境电商,顺应国际贸易发展新趋势,适应国际分工新特征,以培育外贸新动能、拓展增长新空间抢抓国际贸易竞争新机遇。

巩固外贸基本盘的重要抓手。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地缘政治等风险上升。我国外部需求持续低迷,要素成本持续上升使得外贸传统竞争优势逐步弱化。只有培育外贸新动能、拓展增长新空间,才能拓展外贸增长路径,持续增强外贸韧性和活力,实现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提质量,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

民营企业

加快贸易强国建设的客观要求。加快建设贸易强国,要求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推动贸易规模稳定、结构优化、质量提高,加快从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拓展增长新空间,有利于集聚高端创新要素,提高产品智能化水平,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优化进出口结构,提升开放合作水平,帮助企业加快价值链攀升,升级货物贸易,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数字贸易,深化国际合作,维护贸易安全。

创新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主动作为。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进出口贸易是连接国内循环、国际循环的重要枢纽和关键纽带。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拓展增长新空间,有利于增强内外循环的顺畅联通,进而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内外贸高效运行和融合发展。

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着力拓展外贸增长新空间,需在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发力。

一是壮大民营企业,做强贸易主体。2023年,我国有进出口记录的外贸经营主体首次突破60万家。其中,民营企业55.6万家,合计进出口22.36万亿元,占进出口总值的53.5%。作为开展对外贸易的主力军,民营企业需着力提高国际竞争力。支持民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数字化转型、加强品牌建设,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的民营企业走“专精特新”国际化道路,积极拓展海外业务,形成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要素资源、布局市场网络的能力,并加强防范应对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长臂管辖”等外部挑战的能力。同时,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多元融资模式,提高融资便利化水平,激发民营企业活力,增强民营企业发展韧性。在壮大民营企业的同时,要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高度重视外资企业的关切和诉求,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和质量。

二是坚持创新驱动,改善贸易结构。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坚持科技创新,鼓励企业加强研发设计,加快推动智能制造发展,强化质量提升和渠道建设,稳步提高出口附加值。拓展中间品贸易,增加对产业链关键环节的研发投入,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发挥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完善成熟的优势,提升高端中间品供给能力,挖掘中间品出口潜能。扩大先进技术、重要设备、关键零部件和重要原材料进口,通过技术溢出效应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扩大研发设计、节能降碳、环境和医疗等服务进口,积极推动成熟产业化技术、知识产权等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拓展国家特色服务出口基地,打造“中国服务”品牌。

动能

三是加强数字赋能,丰富贸易方式。积极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支持外贸企业通过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拓展销售渠道、培育自主品牌,积极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发展壮大一批跨境电商龙头企业和优秀产业园区,加快跨境电商出口。支持生产型外贸企业开展产品研发等全价值链数字化转型,支持大型企业运用新技术自建数字平台,培育服务中小微企业的第三方综合数字化解决方案供应商,提升海外仓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探索建立海外智慧物流平台。还需加强数字贸易国际合作,积极推进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相关进程,主动参与国际规则与标准制定。

四是协调区域发展,优化贸易布局。一方面,积极拓展新兴市场,优化国际市场布局。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深入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拓展区域内的中间品贸易。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构建高水平立体互联互通网络,抓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的落实落地,进一步拓展经贸合作领域、健全经贸合作机制。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国内各地区比较优势,结合各区域经济发展特点,提高东部地区贸易质量,加大中西部地区开放力度,挖掘东北地区资源优势,并着力提升中西部和东北重点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要推动我国贸易大国发展成为贸易强国,必须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升外贸质量和效益。因此,应鼓励出日

D 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源密集型产品的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不利于提升外贸质量和效益。 只有加快提高我国科技水平、大力生产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和加工深度高的产品,不断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才能在国际市场处于有利地位,成为贸易强国。

为什么要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在当前国际经济环境更加复杂、全球需求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我们只有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才能充分发挥外贸推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和谐、扩大国际影响力的作用,才能不断巩固贸易大国地位、推动贸易强国进程,才能切实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提高外贸发展协调性、提高国际贸易规则制定的参与能力,从根本上增强我国对外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统筹好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加快调整出口贸易结构,加快调整进口贸易结构,加快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进一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加快推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一要加快调整进出口贸易结构。 要积极推动出口贸易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立足以质取胜,优化出口产品结构,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鼓励劳动密集型产品提高质量、改进工艺、增加附加值,切实提高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 要坚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和以质取胜战略,落实和完善出口退税、出口信贷、出口信用保险等各项政策措施。 要巩固传统市场,大力开拓新兴市场,扩大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努力培育出口品牌和营销网络,继续严格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 要积极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要充分发挥进口贸易在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作用,加强进口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协调互动,优化进口产品结构,推动进口市场多元化,扩大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零部件进口,促进节能降耗环保产品进口,推动我国企业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二要加快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 要继续为吸引外资营造良好环境,大力营造稳定透明的政策环境、统一开放的市场环境和规范高效的行政环境,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提高便利化程度,创造更加开放、更加优化的投资环境,促进利用外资工作水平的全面提高。 要深化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调整审批内容,简化审批手段,增强审批透明度;规范和促进开发区发展,充分发挥开发区在体制创新、科技引领、产业聚集、土地集约方面的载体和平台作用;加强投资促进,针对重点国家和地区、重点行业加大引资推介力度。 要发挥外资在调整产业结构中的积极作用,把利用外资同提升国内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结合起来,在引资的同时把技术、管理和市场引进来,更好地发挥外资在调整产业结构中的积极作用。 要紧紧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迫切需要,继续引导外资更多地投向高端制造、高新技术产业、新能源、节能环保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参与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鼓励外资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增强配套能力,延伸产业链。 吸引外资能力较强的地区和开发区,更要注重提高生产制造层次,并积极向研究开发、现代流通等领域拓展,充分发挥集聚和带动效应。 与此同时,还要努力鼓励中外企业加强研发合作、共同拓展市场。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全球最大的新兴市场,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阶段,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较为充裕的资金要素,有不断改善的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条件,这些都将为中外企业加强研发合作,共同拓展市场提供新的发展机遇。 鼓励外商投资企业来华开展研发创新活动,是正确引导外资投向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们要根据经济发展需要,支持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与内资企业及研究机构合作申请国家科技开发项目、创新能力建设项目等;鼓励跨国公司在华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财务管理中心、结算中心、成本和利润核算中心等功能性机构,鼓励中外企业加强研发合作,鼓励内外资企业积极承接境外研发外包业务。 同时,我们还要努力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国内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 三要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 要健全相应的政策促进体系、服务保障体系、风险控制体系,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建立国际经营网络,扩大市场份额,在国际市场上打出品牌。 同时,还要促进对外劳务合作规范发展,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希望能帮到你。

识变应变拓展外贸增长新空间

对外开放有什么作用?

第一,在观念方面。 对外开放30年来,中国对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认识思路和观念都发生了重大改变,传统落伍的、陈旧的抑或激进的思想已经基本遭到摈弃。 在中国经济实力空前增强的今天,深化对外开放对于中国而言既是发展的理念,同时也体现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蕴涵着与传统国家观念截然不同的利益观、权利与义务观、市场观、管理观、保障观等等新观念。 第二,在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的进程中,中国进一步明确地将对外开放的行为与改善中国提升国际影响力的外部环境和外部条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考虑,利用对外开放的机会,不断提升中国的国际经济地位和对世界经济发展态势的影响力。 同时,中国还正通过拓展对外开放的参与,充分展示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国际形象,以免国际上的某些消极因素给中国带来不利的国际影响。 第三,中国拓展对外开放的着眼点日益放在统筹协调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上。 在国内,利用对外开放进一步促使不同地区之间的市场开放水平、促进国内经济结构优化和国民经济素质的提高,在“引进来”和“走出去”有机结合的基础上构建开放型的经济体系;在国际上,则注重在对外开放中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 第四,在拓展对外开放的进程中,中国把开拓和进取意识提到了更加重视的高度,把能否抓住对外开放提供的机遇与中国能否抓住战略机遇期以及中国国家成长战略的兴衰成败联系起来。 从根本上说,中国在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上的重大突破不仅是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创新路径,使中国在统一的国际经济规则下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对于中国国内的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完善也将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caijing/22919.html
2024北京长城文化节明日开幕
世界冠军 俩娃妈 37岁 结果怎么样 我 想当100分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