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 已经全球第一了 奋斗100天 为什么还要

最近,“宁德时代奋斗100天”登上热搜,让围困在“996”的打工人集体破防。

事情的起因是一张疑似宁德时代内部信截图,内容是号召职级JG7以上的员工实行“896”工作制,比“996”还要早起1小时、每周多上6小时班,从6月12日起实行,为期100天。

前有“996的福报”,现有“奋斗100天”,词条阅读量在8小时内破亿,讨论量达到2.4万,打工人的愤怒溢出手机屏幕。

宁德时代当天下午出面回应称,“此事为曲解造谣”,却没能平息舆论。随后社交平台上多位匿名员工现身说法,媒体内部信源多方证实,誓要让“宁王”坐实“卷王”之名。

打工人的破防可以理解,“宁王”之卷却让人费解:贵为全球第一大动力电池生产商,高科技的一面图腾,为什么还要“奋斗100天”?

成本是唯一的武器

动力电池确实是高科技,但它也是制造业。

因此,动力电池的对标对象,既不是英伟达这类暴打摩尔定律的芯片设计公司,也不是Adobe这类坐地收税的软件公司,而是面板、存储、光伏等泛半导体领域的难兄难弟。

这类产业往往都有这么几个特点:

(1)产品标准化程度高,虽然也有一定程度的差异化,但在核心功能上大家都大同小异,不会存在代差。这就导致价格成为 核心竞争力

(2)行业具备极强的规模效应,可以通过大规模生产有效摊薄成本。比如面板有京东方的“王氏定律”,每三年价格降50%; 有“海兹定律”,价格每10年会被摊薄到1/10。

(3)产能建设需要天文数字的资本开支,一旦投产很难停下来,即便亏损也要扛住压力继续生产,退出成本极高。

2005年,日本学者汤之上隆做客尔必达,发现当时主流的512M DRAM颗粒,尔必达可以把良率做到惊人的98%,而三星只有83%,强大的技术水平成为各路分析师看好尔必达的重要原因。

但事实并非如此,在芯片制造环节,把良率从60%提高到80%相对比较容易,如果要进一步提高到90%以上,成本很可能会增加好几倍。

为了达到98%的良率,尔必达的制造设备吞吐量只有三星的1/2,那么如果要生产同样数量的芯片,尔必达的设备成本就比三星多了一倍。

最终,技术水平更高的尔必达利润率只有3%,而三星电子则高达30%。这也是为什么汤之上隆总结说: 只要单个DRAM的成本增加,100%的良率也没有意义。

动力电池行业也有类似特点。为了推动电池成本下降,过去的十几年,各大厂商不计血本大举扩产,力求将规模效应发挥到极致,2010年-2023年,全球动力电池均价从1400美元/kWh下降到了139美元/kWh[3],产能则从21.56GWh提高到865.2GWh,翻了40倍不止[4][5]。

改变电池的形状,是电池厂们降低单位成本的另一种路径。特斯拉斥巨资研发的4680电池,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自己在每kWh上少花几美元。

“46mm X 80mm”的尺寸确定,还事先套用数学公式进行了续航里程和生产成本的拟合,力求把钱花在刀刃上。

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马斯克还企图颠覆传统电池制造流程,比如去掉阻碍流水线操作的极耳。不管这一操作带来了多少多余投入,但如果能如马斯克设想成为常规化操作,每kWh成本下降75%的效果,足以让如今还在看马斯克笑话的电池厂打脸效仿。

车厂对成本敏感至此,即使“宁王”也不敢借着全球第一的地位拿捏,毕竟对于车厂来说,电池贴着谁家标签不重要,能不能让自己利润最大化才是最高标准。这样一来,成本便成为电池厂拿得出手的唯一武器。

由于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不会无限提升,除了扩产,产线良率的控制能力、生产技术的先进性,决定了厂家在降低成本的路上能够走得多远。实在不行,就只能拿出令广大打工人闻风丧胆的“管理效率提升”了。

说到底,无论是动力电池,还是存储、面板、光伏组件,由于产品高度标准化,导致企业本身不具备定价能力,在寡头格局形成之前,都会经历无休无止的价格战。

在通过累死自己饿死同行这方面,中国只能算入门级,韩国人才是祖师爷。

不用睡觉的韩国人

号称把睡眠进化掉的韩国人,为东亚电子产业贡献了数不清的地狱笑话。

1983年,三星决定进军存储器市场,开始建设自己的第一座存储芯片工厂。接下来的半年,工程队24小时作业,白天在工地搬砖,半夜去码头运设备。

由于设备从美国进口,运送过程中不允许任何冲撞,为了不浪费宝贵的外汇储备,三星运送队开着大灯,保持30公里/小时的龟速前进。偶遇前方道路不平,便叫醒在工厂守夜的同事,一起抄家伙铺路,大冬天的大开风扇,好让水泥尽快晾干上路[6]。

随着第二代领导人李健熙上台,这位著名的时间管理大师,更是将三星速度贯彻到底。

为了让员工专心工作,李健熙贴心的在公司建设了牙科诊所,把牙疼这个经典请假借口摁死在摇篮里[7]。三星极致的时间管理,还体现在经理们每晚11点的开发会,以及每周六召开的“成本对策会”。

1993年,存储产业进入萧条期,为了反超日本人,李健熙大手一挥,抢先建设8英寸产线,目标是产能翻倍、以超低价格彻底压垮对手。随着8英寸工厂在这一年落成,三星16M DRAM产能跃升至300万片/月,市场份额首次问鼎全球,全球老大的地位至今无人撼动[6]。

一块块被缩短的时间碎片,将三星与对手的距离一步步拉开。

然而,从韩国在DRAM技术上追平日本开始,DRAM芯片产能急剧扩大,但市场规模在之后20年时间里都没有增长, 甚至多次萎缩,原因就是惨烈的价格战。

在这类产品高度标准化,规模效应极强的制造业门类里,厂商想要过上好日子,不外乎两种方法:

一是与对手形成足够大的技术代差。 最典型的是大尺寸OLED面板,产能几乎全部掌握在三星和LG两家公司手里,导致同样是55寸的电视,OLED电视普遍1万人民币朝上,而MiniLED电视最便宜的3000块就能拿下。

另一个例子是台积电。资本投入巨大、产线频繁迭代的晶圆厂本是一个很烂的生意,但由于台积电的领先优势太大,反而把芯片代工做成了一个毛利率超过50%的性感生意。

二是依靠自己的规模优势,通过价格战熬死竞争对手。 三星问鼎DRAM霸主的背后,是一次又一次的价格战,以及NEC、尔必达、奇梦达等同行的墓碑和尸体。

那么,动力电池行业的市场出清结束了吗?

根据机构对46家主要动力电池供应商规划产能的统计,到2026年,全球动力电池合计产能将达到6730GWh,是实际需求量(2614.6GWh)的2.5倍[8]。

与之对应,高盛预测在2025年,全球 动力电池 价格将较2022年大幅下跌40%,超过此前33%的预期。

制造业的价格战,与时间做朋友的都消失了,剩下的是永远在与时间赛跑的人。

“宁王”之卷

几个星期前,针对“汽车该不该卷价格”,华为和比亚迪隔空来了场口水大战。

华为认为,终端车企为了保证利润率,势必向上游供应商施压降价,后者在议价上天然弱势,只要不能保证独供,势必会妥协让利,然后将降价压力进一步传导至更上一级供应商,最终的结果是整个产业链受害。

这话放在如今价格战当道的电动车行业,颇有些“何不食肉糜”的天真,但供应商的窘境却是真实存在的:向顾客让利的口号是车企喊的,背后却是供应商在割肉前行。

动力电池占据电动车整车成本的30%-40%,更是车企施压降价的重灾区。

宁德时代年初开启toC战略,无论是效仿英特尔的“CATL Inside”标志上车,还是通过足球赛事宣传品牌,都是为了建立品牌影响力,最终目的是要回定价权,保护利润率。

但这场定价权的争夺,随着越来越多的车企打上自建产能的主意,局面变得越来越不可预测。无论是真心还是威胁,有比亚迪这个现成例子在前,足以让电池厂们寝食难安。

另一方面,相比大尺寸OLED和因为人工智能蹿红的HBM内存,动力电池市场还远远没有形成寡头格局。宁德时代虽然是货真价实的“全球第一”,但产能规模和市场份额,并没有绝对的领先优势。

而在产能出清的阶段,无论是哪个“王”,都无法独善其身。去年四季度,宁德时代出现上市以来首次营收、净利润均同比下滑。

而尾部厂商的出清已经开始。去年前10个月,国内成功上车的动力电池厂商共计49家,11月只剩下了37家[9]。

进入2024年,出清的屠刀更是图穷匕见。

国内动力电池价格下探至0.3元/Wh的风声从年初起便不绝于耳。不少机构测算,这一价格已跌破部分二三线电池厂的成本红线[10],即使是头部厂商,利润损失也很难避免。

这一幕无比熟悉,光伏、面板、存储器,都不止一次、且仍在经历着扩产->降本的残酷淘汰赛。每一次被大浪掏出来的沙,下一次都有可能被大浪冲走。

通过产业政策和财政补贴建立产业优势的玩法,从日本存储超车美国开始,先被韩国效仿,又被移植到中国,制造业的多个细分门类笼罩在这个语境中,在中日韩三国打来打去。

制造业的残酷性莫过于此:日本work hard,韩国就只能work harder,留给中国的路就只有work harder and harder,被历史浓缩的苦尽甘来读起来回肠荡气,只有亲身经历才能体味各种辛酸。

但科技进步的初衷是改善人们的生活,把毫无尊严的集体宿舍当作品质,把枯燥乏味的加班当作美德,是一种病。

参考资料

[1] 2023,解析新能源动力电池这一年,谁最赚钱?谁在海外最吃香?算力智库

[2] Nvidia's A100 And H100 AI Chips Are Another Failure Of U.S. China Sanctions,SeekingAlpha

[3] 2023年锂离子电池价格调研,BloombergNEF

[4] 锂电三十年,看动力电池的老对手、新战场,平安证券

[5] 2023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865.2GWh 比亚迪排名全球第二,EVTank

[6] 三星技术扩张真经,余婉贞

[7] 三星:破冰前行的企业未来动能,金龙俊

[8] 中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3年),EVTank

[9] 2023年11月动力和储能电池月度数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

[10] 动力电池步入0.3元/Wh时代,已跌破二三线厂商成本线,24潮

编辑:李墨天

视觉设计:疏睿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是为了什么?

这个问题我曾经别人问我,我回答是“玩”。 呵。 好吧现在我认为人活在世上只为追求一个过程。 就4个字酸甜苦辣。 谢谢

世界上第一部手机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诞生的?

1973年4月的一天,一名男子站在纽约街头,掏出一个约有两块砖头大的无线电话,并打了一通,引得过路人纷纷驻足侧目。 这个人就是手机的发明者马丁·库帕。 当时,库帕是美国著名的摩托罗拉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 这世界上第一通移动电话是打给他在贝尔实验室工作的一位对手,对方当时也在研制移动电话,但尚未成功。 库帕后来回忆道:“我打电话给他说:‘乔,我现在正在用一部便携式蜂窝电话跟你通话。 ’我听到听筒那头的‘咬牙切齿’——虽然他已经保持了相当的礼貌。 ” 到今年4月,手机已经诞生整整30周年了。 这个当年科技人员之间的竞争产物现在已经遍地开花,给我们的现代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马丁·库帕今年已经74岁了,他在摩托罗拉工作了29年后,在硅谷创办了自己的通讯技术研究公司。 目前,他是这个公司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马丁·库帕当时的想法,就是想让媒体知道无线通讯——特别是小小的移动通讯手机——是非常有价值的。 另外,他还希望能激起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的兴趣,在摩托罗拉同AT&T(AT&T也是美国的一家通信大公司)的竞争中,能支持前者。 其实,再往前追溯,我们会发现,手机这个概念,早在40年代就出现了。 当时,是美国最大的通讯公司贝尔实验室开始试制的。 1946年,贝尔实验室造出了第一部所谓的移动通讯电话。 但是,由于体积太大,研究人员只能把它放在实验室的架子上,慢慢人们就淡忘了。 一直到了60年代末期,AT&T和摩托罗拉这两个公司才开始对这种技术感兴趣起来。 当时,AT&T出租一种体积很大的移动无线电话,客户可以把这种电话安在大卡车上。 AT&T的设想是,将来能研制一种移动电话,功率是10瓦,就利用卡车上的无线电设备来加以沟通。 库帕认为,这种电话太大太重,根本无法移动让人带着走。 于是,摩托罗拉就向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提出申请,要求规定移动通讯设备的功率,只应该是一瓦,最大也不能超过三瓦。 事实上,今天大多数手机的无线电功率,最大只有500毫瓦。 从1973年手机注册专利,一直到1985年,才诞生出第一台现代意义上的、真正可以移动的电话。 它是将电源和天线放置在一个盒子中,重量达3公斤,非常重而且不方便,使用者要像背包那样背着它行走,所以就被叫做“肩背电话”。 与现在形状接近的手机,诞生于1987年。 与“肩背电话”相比,它显得轻巧得多,而且容易携带。 尽管如此,其重量仍有大约750克,与今天仅重60克的手机相比,像一块大砖头。 从那以后,手机的发展越来越迅速。 1991年时,手机的重量为250克左右;1996年秋,出现了体积为100立方厘米、重量100克的手机。 此后又进一步小型化、轻型化,到1999年就轻到了60克以下。 也就是说,一部手机比一枚鸡蛋重不了多少了。 除了质量和体积越来越小外,现代的手机已经越来越像一把多功能的瑞士军刀了。 除了最基本的通话功能,新型的手机还可以用来收发邮件和短消息,可以上网、玩游戏、拍照,甚至可以看电影!这是最初的手机发明者所始料不及的。 在通讯技术方面,现代手机也有着明显的进步。 当库帕打世界第一通移动电话时,他可以使用任意的电磁频段。 事实上,第一代模拟手机就是靠频率的不同来区别不同用户的不同手机。 第二代手机——GSM系统则是靠极其微小的时差来区分用户。 到了今天,频率资源已明显不足,手机用户也呈几何级数迅速增长。 于是,更新的、靠编码的不同来区别不同的机的CDMA技术应运而生。 应用这种技术的手机不但通话质量和保密性更好,还能减少辐射,可称得上是“绿色手机”。

闻名世界的瀑布都有哪些.

1、北美洲的尼亚加拉河是汇通五大湖水的一条河流,伊利湖流水在汇集了苏必利尔、休伦和密执安3大湖水之后,从这条河流往安大略湖。 河流只有56公里长,但河谷狭深陡峭,形成一个很深的断层。 河东是美国的纽约州,河西是加拿大的安大略省,大瀑布就坐落在这里。 尼亚加拉河上游地势平展,河面宽阔,水深流缓。 可是在距瀑布不远处,河道变窄,水流加速,河水落差骤然间就猛增到15米。 随着地势的起伏,这股湍急的水流被一座位于加美边界的“山羊岛”隔开:水势最猛的一股流入加拿大境内,呈马蹄形,这就是闻名世界的尼亚加拉大瀑布,它的宽度为750米,落差52.8米;水势较弱的一股是美国瀑布,它的宽度为330米,落差55.2米。 尔后,这两个瀑布的水流就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注入尼亚加拉河下游。 尼亚加拉河为加美两国共有,尼亚加拉河主航道中心线为加美边界。 在这条和平边界上,双方不设一兵一卒,两国人民自由往来。 设在尼亚加拉河两边的姊妹城市都叫尼亚加拉瀑布城。 遗憾的是,美国居民在本国境内看不到自己的瀑布,他们必须驱车穿过彩虹桥来到加拿大境内,才能观赏大瀑布的壮丽景色。 2、维多利亚瀑布是世界上最大的瀑布之一,位于构成赞比亚和津巴布韦之间国界的赞比西河上,赞比西河上游缓慢地流经宽浅的谷地,在离瀑布40--65千米处,人们可看到升入300米高空如云般的水雾;在见到瀑布前的远方,将听到水的轰鸣声。 当地称该瀑布为“莫西奥图尼亚”,意思是“雷鸣之烟”。 维多利亚瀑布最宽处达1690米。 河流跌落处的悬崖对面又是一道悬崖,两者相隔仅75米。 两道悬崖之间是狭窄的峡谷,水在这里形成一个名为“沸腾锅”的巨大旋涡,然后顺着72千米长的峡谷流去。 维多利亚瀑布实际上分为5段,它们是东瀑布、虹瀑布(这里峡谷最深)、魔鬼瀑布、新月形的马蹄瀑布和主瀑布(高60---100米)。 1855年,传教士和探险家戴维·利文斯敦成为第一个到达维多利亚瀑布的欧洲人,他是乘坐独木舟接近瀑布的。 3、南美洲的伊瓜苏瀑布(Iguassu Falls)是世界五大瀑布之一,它的名称是从瓜拉尼印第安语(Guarani Indian)适当引用的,意思是巨大的水。 该瀑布位于阿根廷和巴西两国边境。 1934年,阿根廷在伊瓜苏瀑布区建立了670平方公里的国家公园。 1984年,伊瓜苏瀑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这里生长着2000品种的植物群和400品种的鸟类,伊苏瓜河分成275个瀑布,最高落差达70米。 在震耳欲聋的景观中,游客可以乘皮舟或做其他水上体育运动来领略这自然美景的乐趣。 附近有历史上的耶稣布道(Jesuit Mission),也很著名。 伊瓜苏大瀑布在伊瓜苏河上,这条河在巴西高原上流了1000多公里,沿途集纳了大小河流30条之多,到了大瀑布前方,已是一条大江河了。 伊瓜苏河奔流千里来到两国边界处,从玄武岩崖壁陡落到巴拉那河峡谷时,在总宽约4000米的河面上,河水被断层处的岩石和茂密的树木分隔为275股大大小小的瀑布,跌落成平均落差为72米的瀑布群。 由于河水的水量极大,在这里汇成了一道气势磅礴的世界最宽的大瀑布,其水流量达到了1700立方米/秒。 这一道人间奇景,在30 公里外就能听到它的飞瀑声。 4、1935年,一位名叫吉米·安赫尔的飞行员为了寻找黄金,驾机飞越了委内瑞拉高地。 当飞越德弗尔山(魔鬼山--译注)时,他发现了一些瀑布。 两年后,吉米·安赫尔又飞回来,作一次更接近瀑布的观察,但他的飞机不幸坠毁,陷入了一片沼泽地。 他和他的同伴花了11天时间奋力穿过热带丛林到达瀑布处。 吉米·安赫尔没有找到黄金,却发现了世界上最高的瀑布,这个瀑布后来即用安赫尔的名字来命名。 安赫尔瀑布从 807米的高度一泻而落,居世界第一。 安赫尔瀑布从德弗尔山上满青草的平坦山顶向下跌落979米,大约是尼亚加拉瀑布高度的18倍。 瀑布先泻下807米,落在一个岩架上,然后再跌落172米,落在山脚下一个宽152米的大水池内。 5、基桑加尼瀑布位于非洲的刚果(金)的刚果河的上游段,刚果河从高原突然坠落到平原,形成了世界上最长的瀑布--基桑加尼瀑布群。 基桑加尼瀑布是由许多瀑布组成的瀑布群,瀑布群分布在100公里的的河道上,跨越赤道,其中有7个比较大的瀑布,南边的5个瀑布相距较近,落差也不大。 最大的一个瀑布宽800米,落差50米。 在下游地段又有一系列的瀑布。 6、利文斯敦瀑布群 在扎伊尔西部,刚果河(扎伊尔河)下游峡谷中。 包括金沙萨到马尼扬加 120公里河段内连续出现的约30个瀑布或急流,总落差约80米。 水力丰富,因加河河曲处建有因加水电站。 7、卡巴雷加瀑布 旧称“默奇森瀑布”。 位于乌干达西北部维多利亚尼罗河上,西距注入蒙博托湖处32公里。 河流切过壁立险岩,河身紧束,最窄处仅6米。 河水奔腾咆哮,经陡崖直泻而下,形成40米高的瀑布,十分壮观。 周围地区辟为卡巴雷加国家公园,是著名游览地。 8、图盖拉瀑布 世界最高瀑布之一。 位于纳塔尔省西部拉盖河上游。 整个瀑布落差948米,最高一级落差为411米,气势磅礴。 附近有野生动物保护区和皇家纳塔尔国家公园。 9、黄金瀑布在哥吉尔喷泉北面十公里处,是冰岛人最喜爱的瀑布,也是欧洲著名的瀑布之一,为冰岛最大的断层峡谷瀑布,宽2500米高70米。 10、凯厄图尔瀑布 圭亚那中部埃塞奎博河支流波塔罗河上的瀑布。 波塔罗河自帕卡赖马高原下跌226米,再下蚀26米直达底部的大岩石上,形成一道高大的瀑布,宽达91-106米,景色极为壮丽。 1930年辟为凯厄图尔国家公园,为圭亚那的主要游览中心。 11、孔瀑布 湄公河最大瀑布。 位于老挝南部边境。 宽10公里,洪汛落差15米,枯水落差24米。 瀑布被岩礁分成两半,西边松帕尼瀑布最高,枯水时完全断流;东边帕彭)瀑布枯水时落差18米。 雨季洪汛流量4万米2/秒。 世界流量最大的瀑布。 12、塔卡考瀑布是加拿大第三高的,也是最著名的瀑布之一,落差高达254米。 塔卡考是土著语“壮观”的意思,的确,这是一个非常壮观的瀑布。 因为地球的温室效应,山顶的冰川大量融化,即使在秋天,这里的水量也是惊人的多,在几公里外就能听到轰鸣的水声。 近些年加拿大的冰川大量减少,不知道像塔卡考这样的瀑布还能继续存在多少年。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caijing/33561.html
拜仁新援克拉滕马赫将租借转会乌尔姆 德天空
若这辈子只能记住一场比赛 那无疑是王仕鹏绝杀斯洛文尼亚 杨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