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滴寻风流 斑斓见东坡

新岁展庆帖

原标题:点滴寻风流 斑斓见东坡——海南省博物馆苏轼主题文物展走笔

【带你一起看大展】

“我是三刷这个展览了。”海南省博物馆一楼2号展厅,苏轼书《醉翁亭记》拓片前,海口市民李先生说。

“千古风流 不老东坡——苏轼主题文物展”自今年2月1日在海南省博物馆开展以来,共接待观众92万余人次,创海南省博物馆2008年开馆以来单次展览观展人数新高。展览原定4月30日结束,因反响强烈,1号厅展期延长到5月5日,2号厅展期延长到6月10日,3号厅、4号厅将继续展出至今年年底。

这场展览为何如此受关注?记者了解到,这不仅与近年来持续升温的“东坡热”有关,也与主办方借展办展活用文物资源,创新展览形式,丰富展览形态密不可分。

“宋四家”真迹首次在故宫外同时展出

展厅中,“宋四家”真迹迎来了一批批观众。其中,《新岁展庆帖》《人来得书帖》合卷被观众围绕。据考证,二帖是苏轼写给友人陈慥的两封书信,均写于元丰四、五年(1081年—1082年)苏轼被贬黄州期间。二帖笔意自然生动,情致俱佳,是苏轼由早年书法步入中年书法的佳作。

为了配合本次苏轼主题文物展,故宫博物院精选了苏轼《新岁展庆帖》《人来得书帖》合卷和《题王诜诗帖》、米芾《道林帖》、蔡襄《京居帖》和黄庭坚《惟清道人帖》等“宋四家”真迹展出。这也是故宫博物院所藏“宋四家”真迹近年首次在故宫外集体亮相。

拓片

“百年来,苏轼以其独特的文人才华和人格魅力,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表示,谪居海南三年,苏轼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也成为今日海南一张耀眼的文化名片。

为观众提供沉浸式观展体验

“下一把让我来踢!”在展馆一侧的东坡古风集市里,一群孩子正在争相尝试踢一踢宋代的足球——蹴鞠。

在东坡集市,既可以捶丸、投壶,也可以品尝东坡肉、东坡玉糁羹等美食,还可以在荔枝园打卡、体验诗词魔方和民乐表演……

展览期间,海南各地以东坡文化为主题,开展了歌舞、诗词朗诵、琼剧折子戏、器乐演奏等精彩演出。其中,由海口市演艺有限公司创作的诗舞乐《海南万里真吾乡》备受关注。

展览、演出、讲坛、集市……苏轼主题文物展为大众提供了一个与历史互动、与文脉对话的空间。

还原苏轼在海南的人生经历

碟、盘、盅、铜钱……在专门讲述苏轼在海南时期经历的“居儋功业”展区,记者的目光驻留在一批从儋州桄榔庵旧址出土的文物上。苏东坡贬谪海南、寄居儋州期间,在城南的桄榔林建起数间茅草房,取名“桄榔庵”。2022年9月,海南正式启动桄榔庵遗址考古勘探和发掘项目,为梳理研究海南东坡文化提供了更多考古实证。

展厅中三张斑驳的拓片,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它们是澄迈县通潮阁的三张石刻拓片,分别为《通潮飞阁碑》《登通潮阁诗》《通潮阁渡海诗》。通潮阁和东坡有什么关系?

通潮阁是澄迈驿里的一个阁楼。根据记载,澄迈是苏东坡登临琼岛的第一站,也是离开海南前的最后一站。当年东坡跨过海峡,北归中原,中间连接的那个点,便是通潮阁。从此这里成为历代文人骚客吟咏感怀之地。《通潮飞阁碑》共刻载459字,记录了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至十六年(1836年)年间,澄迈县儒学教谕李梓瑶率澄迈绅耆捐款重修通潮飞阁的过程。

“讲好东坡故事坚定文化自信自强,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海南文化底蕴,通过这次办展我们积累了有效实践经验。”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据悉,海南日前印发《海南省东坡文化保护利用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明确将从保护东坡遗产、传承东坡文化、打造东坡印记、感悟东坡行旅等多方面列出16项具体举措,全面推动海南省东坡文化保护利用开发工作。

(湖南日报)


苏轼《东坡》 翻译

东坡

东坡被雨洗刷过后月亮显得格外明亮,市人匆忙走过东坡只有置身名利圈外的诗人才能享受这圣景。 不要嫌弃坡头的路大石从错凹凸不平。 作者独自喜欢用木杖点地时坚然之声。

海南省博物馆

《东坡》古诗鉴赏

乐器

1.东坡对作者来说,是灌注了辛勤劳动、结下深厚感情的一个生活天地。2.诗人开朗乐观、意气昂扬的态度,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乐观旷达的情怀.

齐特琴

宋苏轼的《菩萨蛮》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这首词写作者自己在江南一段快乐浪漫的生活,虽然是回忆,却写得栩栩如生,历历如绘,一位春衫舞风、春风得意的年少,立马在横斜水面的桥头,英姿飒爽,风流自赏,引起满楼的红袖为之倾倒。 目成心许的美好遭遇,便充分表现在言语之外。 接着便到了美女如云的花丛,那里有饰着翡翠的画屏,现折回护,把幽深的春闺和喧嚣的闹市隔了开来,使他在这个温柔乡里陶醉了,决意终老在江南,发誓即使到了白首也不回去。 作者知识之苏轼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 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120.77.238.70/caijing/37823.html
发现重大安全漏洞 手机 Pixel 美国政府要求雇员限期更新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