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算了算它能帮特斯拉多赚多少钱 FSD将入华

本文字数:3418,阅读时长大约6分钟

导读 :马斯克否认FSD在北美市场的渗透率不到2%。

新皮层NewNewThing

FSD Beta V12版本首次用上了马斯克所说的「端到端神经网络」;

中国是特斯拉全球第二大市场,仅次于北美;

如果中国车主全部订了FSD,特斯拉每年将多赚19亿美元;

在北美市场,FSD的渗透率可能高达36%,但也数据认为不到2%;

智能驾驶方面,中国对手定价只有FSD的一半。

在北美上线一年之后,特斯拉的最高级别自动驾驶功能——FSD终于要迎来中国车主了。

4月底,特斯拉CEO马斯克闪电访华,与中国总理李强在京会面。同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关于汽车数据处理4项安全要求检测情况的通报(第一批)》,公示了符合汽车数据安全4项合规要求的6家车企及车型名单,特斯拉是名单中唯一的外企。

随后,特斯拉与百度达成合作的消息也被传出。消息称,百度将授予特斯拉地图测绘资质,并提供车道级导航系统。市场普遍认为,特斯拉可能很快就会向中国用户提供FSD服务。路透社5月17日报道则称,特斯拉正在推进一项计划——使用来自中国的数据推动其自动驾驶系统的全球开发。

FSD全称Full Self-Driving(完全自动驾驶),是特斯拉辅助驾驶Autopilot产品组合中的最高档产品。它是一套软件系统,自2020年10月Beta版本首次内测以来,经过多次升级,已在美国、加拿大等市场上市。其今年1月推出的FSD Beta V12版本首次用上了马斯克所说的「端到端神经网络」,即将车辆控制交给神经网络处理,而不像过去那样大部分的车辆反应都是针对特定场景预先编码的。

中国是特斯拉全球第二大市场,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但由于合规和资质问题,FSD在中国始终没有正式上线。马斯克结束中国之行的次日,特斯拉盘后股价大涨超15%,创下了3年以来单日最大涨幅。

如果中国车主全部订了FSD,

特斯拉每年将多赚19亿美元

上一个在硬件增长失速后通过软件赚钱的公司是苹果。2016年开始,软件服务业务成为苹果的第二大收入来源,仅次于iPhone。由于软件一旦开发完成,前期投入的成本可以在大量销售中摊销,边际成本几乎为0,软件的毛利率显著高于硬件。同样以苹果为例,其软件服务板块的毛利率长年维持在70%左右,而硬件毛利率只有约40%。今年一季度,iPhone销量同比减少了9.6%,苹果的整体营收也不好看,同比下滑4%,但由于软件业务毛利率再创新高——达到创纪录的74.6%,苹果整体毛利润却同比未降反增8.99%。苹果模式表明,即使硬件销量出现下滑,只要保有量持续增加,软件就能成为公司更加稳定的增长动力。

软件从功能和利润两方面重新定义了手机,现在,在汽车上,软件是否也能从这两个方面重新定义汽车,特斯拉将是一个指标性的公司。

单从保有量看,特斯拉在中国市场已经有了一个可观数字——160万。2016年10月起,特斯拉生产的所有汽车均配备Autopilot所需的硬件,最高档的FSD需要在HW3.0(第三代自动驾驶硬件平台,其中FSD芯片为特斯拉自研)及以上的硬件平台上使用,而2019年二季度之后生产的汽车才搭载HW3.0。但考虑到特斯拉承诺提供硬件升级服务,且一辆电动汽车的平均使用寿命通常为8年,我们使用2017年至2023年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累计交付量,作为特斯拉汽车在中国的保有量,即160万辆,进行估算。

FSD有两种收费方式,买断制和订阅制,其在美国的买断价格为8000美元,订阅价格为99美元/月,在中国的买断价格为6.4万元,尚无订阅选项。假设老车主全部选择订阅模式、月订阅价格也是99美元,并按乐观估计退订率为0%,FSD每年能在中国市场多赚约19亿美元,这个数字相较于特斯拉近千亿美元的年营收并不起眼,但与其2023年净利润136亿美元相比,就会是个不小的数字。

不过若使车主变成付费用户,FSD能贡献多少营收还要再打上两个折扣:渗透率和定价。

马斯克否认「FSD在北美市场的渗透率不到2%」

理论上,一个自动驾驶软件很难达到100%的渗透率,毕竟,不用自动驾驶并不妨碍一辆车照常行驶。

2021年10月,特斯拉在北美开启了FSD的公测。一开始,不是所有的付费用户都可以获得测试资格,只有安全评分(注:特斯拉设计了安全分评估机制,分数越高表示车主驾驶越安全)满分的司机才能拿到。后来随着软件版本的不断更新,特斯拉认为系统安全性能不断提高,因此对用户的筛选标准逐渐放宽。到2022年11月,FSD已全面开放给所有北美的付费用户。截至2023年年初,FSD在北美的累计测试车辆数在40万辆左右,到今年3月,已经达到180万辆。

特斯拉没有表明这180万车主中有多少是活跃付费用户,仅在一季度财报电话会中表示,「我们观察到大约有一半的人正在使用这项技术,且这一比例还在持续增长,每周都有所提升。」根据市场调研机构Marklines的数据,截至2023年2月底,特斯拉在北美市场保有量约为185万辆,加上2023年特斯拉在美国新增交付的65万辆,特斯拉截至2023年年底在北美市场的道路上跑着的车有250万辆。按照活跃付费用户占比为50%——即90万车主测算,FSD在北美的渗透率大约为36%(注:在这里,我们将渗透率定义为FSD活跃付费用户占全部特斯拉车主的比例)。

36%是个相当乐观的估计,不少券商和第三方市场研究机构给出的估计值更低。比如中信证券预估,在北美地区,特斯拉FSD在Model 3上的渗透率只有个位数的5%至7%,在Model Y上的渗透率为12%至13%。而纽约一家市场研究公司YipitData访问了约3500名参与FSD试用的特斯拉车主的信用卡数据后,发现只有50人在试用后购买或订阅了FSD,即通过试用FSD然后决定购买的特斯拉用户不到2%,如果把基数扩大到整个保有量用户,FSD的渗透率比2%这个数字还要低——不过马斯克不承认这个数字。5月15日,马斯克在X(原Twitter)上回应YipitData的数据称,特斯拉FSD在北美市场的渗透率「远高于2%」。

马斯克否认FSD北美渗透率只有2%,称实际远高于这一数字。

Future Fund合伙人Gary Black对FSD渗透率的预估是6%。

如果假设未来FSD在中国市场的渗透率能够达到北美现有的这个36%水平,仅考虑存量用户的情况下,FSD每年在中国市场的创收在6.84亿美元左右。然而,这仍然是十分乐观的估计。

智能驾驶方面,中国对手定价只有FSD的一半

在中国,几乎所有新能源车企都已推出不同级别的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系统,大多数都实现了高速NOA(Navigate on Autopilot,自动辅助导航),即允许车辆在高速公路或快速路上实现自主行驶,完成超车、转弯等动作,而不需要驾驶员亲自操作。

因为城市道路环境比高速公路更为复杂多变,城市NOA发展得相对滞后。不过,也已有一些头部车企开始布局城市场景,比如蔚来的城市NOA已分布全国606座城市,城市主干路覆盖率达到90%以上;理想汽车也已覆盖超过110个城市的城区道路;而问界和小鹏的高级智驾版能做到不限城市,问界的HUAWEI ADS 2.0高阶智驾功能不仅支持城市所有道路、国道,还支持县道、乡道、县乡等公开道路。这意味着,特斯拉的FSD在中国市场将面临众多竞争对手——这种状况是北美市场所没有的。

同时,激烈的竞争还会影响到FSD的定价策略,进一步影响FSD的收入规模。

中国对手的智驾系统定价更低。由于多数中国车企没有开通订阅付费模式,从买断价格来看,小鹏XPILOT 3.0售价3.6万元(购车选配则为2万元),蔚来NIO Pilot全配包售价3.9万元,极越ROBO Drive Max售价4.99万元,理想、小米以及埃安的部分车型则不额外收取ADAS(辅助驾驶系统)费用。相比之下,特斯拉FSD在中国的买断价格为6.4万元,比问界的HUAWEI ADS 2.0高出近80%。

尽管特斯拉在半个月前已经把FSD在北美的买断价格从1.2万美元降至8000美元(折合人民币约5.78万元),也同步下调了FSD在北美的订阅价格,从199美元/月下调到99美元/月,相当于降价一半,但只有购买了EAP(Enhanced Autopilot,增强版自动辅助驾驶)的用户才能享受这一折扣。整体来说,它仍然是业界最贵的。

EAP是特斯拉自动驾驶产品组合中的另外一个产品线,于2016年推出。相较于FSD,EAP提供的功能更少,主要包括NOA、自动辅助变道(ALC,Auto Lane Changes)、召唤(Summon)和自动泊车(Autopark)。而FSD除了提供这些功能,还能「识别交通信号灯和停车标志并做出反应」和「在城市街道中自动辅助驾驶」。

根据特斯拉中国官网,EAP买断价格为3.2万元。4月末,特斯拉在中国推出了EAP订阅服务,月包699元,季包1399元,相较FSD每月199美元(约1400元)有性价比得多,尤其在FSD还没有兑现其「Full Self-Driving」定义中宣称的「Full」时。

2019年,特斯拉曾将EAP产品下线,又于2022年6月恢复,因为车主抱怨FSD当时1.2万美元的售价过高,并且,它并没有达到宣称的「完全的」自动驾驶功能。

倘若FSD入华后不得不再次降价,那么即使有36%的渗透率,它能从中国市场多赚的钱也要在6.84亿美元这个数字上再打个折扣——如果按2%的渗透率计算,那这个数字就可以忽略不计了。

微信编辑 | 高莉珊


蔚小理们如何应对?特斯拉FSD将入华,鲶鱼又来了

在国内花6.4万选装FSD的很多特斯拉车主,直到卖车都没体验到特斯拉的完全自动驾驶,不过一些还在坚持,依然相信能等到FSD落地国内的车主们,即将迎来胜利的曙光。

上周上海经信委的相关领导在参观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时,表示下阶段上海将进一步深化与特斯拉的合作,推动自动驾驶、机器人等功能板块在沪布局,这是国内相关部门首次表示将接纳特斯拉的FSD,这在行业中其实释放了一个有着非常大影响力的信号。

虽然特斯拉在中国刚刚进行了百万大召回,但是上海官方也十分肯定特斯拉对于带动本土企业的积极作用,在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附近,已经聚集起了相当多的电动车制造上下游相关配套企业,为我国在智能电动车制造方面,也打下了很深的基础。特斯拉FSD没进来之前,国内车企和供应商的辅助驾驶方案已经很卷了,而此次宣布FSD将落地上海,也会掀起国内新一轮的竞争,会不会又要上演一次“鲶鱼效应”呢?

限制依旧还在,FSD在中国将是“特供版”?

之前行业内已经有了关于特斯拉FSD将进入国内的声音,一些企业高管更是给出了预测时间:FSD会在今年或明年进入中国市场,并在2025年规模化开放。而从最近的消息看来,FSD真的很有可能在2023年年内就会真正落地,不过在中国市场的FSD,很有可能是一个特供版软件?

FSD之前不能进入国内的原因,主要卡在地图测绘相关方面,特斯拉最新的HW3.0和还未落地的HW4.0软硬件,完全使用纯视觉的方式进行感知,车辆在视觉模式下,特斯拉要依靠摄像头采集的数据,实时建立道路模型,系统会选择最优行驶路线,而使用摄像头实时采集道路数据,属于地图测绘业务,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外资企业禁止进入地图测绘领域。

不过特斯拉如果要是能够把数据安全与隐私方面的问题重视起来,并且做好更多的提前准备,相信它拿到相关资质,应该不是难事,毕竟特斯拉作为独资汽车企业也是打破了国内先例的,而在获取地图测绘资质上,也不是没有破例的可能,主要还是要听话,苹果公司的云上贵州正是一个很好的先例。

但是,特斯拉在训练FSD的过程中,需要雇用大量的人类员工,来辅助机器学会驾驶等自动化任务。从2016年开始,特斯拉就在非洲等用工成本较低的地区,聘用了数百名员工对图片进行标记,帮助特斯拉的系统学习如何识别行人、路标、工程车辆、车库门,以及用户在路上或家里可能遇到的其他物体。

而一位特斯拉前员工曾说道:“说实话,特斯拉训练自动驾驶的过程,就是在侵犯隐私。看到他们是如何对待某些车主后,我总是开玩笑说,我永远不会买特斯拉的车。”虽然在国内特斯拉已经在2021年建立了数据库,不过关于FSD今后的训练中涉及隐私等法律问题,还是要打上一个问号。

特斯拉在去年的AI Day上,宣布它们自建了超算中心Dojo,并为此自研了训练芯片D1,而这正是特斯拉目前训练FSD的重要手段,特斯拉的超级计算机目前只部署在了美国,那台计算机目前分析的数据,也都是在美国道路上采集到的,之前有特斯拉 FSD 将进入德国的消息,不过也因为数据安全的问题,目前处于搁置状态,所以这台超级计算机只能服务于美版的特斯拉 FSD,除了美国道路之外的几乎所有特斯拉车型,在FSD 方面目前还不能接收到来自超级计算机的加持。

而特斯拉虽然在上海建立了数据中心,但是无法连通到美国的超级计算机上,所以特斯拉如果想在中国训练FSD,

就需要自己搞一套特供的方案了,而且在开发成本和周期方面,可能还会高出美国本土。

不过在特斯拉FSD软件方面使用一套特供的方案,本来也应该是一件板上钉钉的事情,因为大家也都比较了解,我国的道路情况和国外的区别是非常大的,之前我们也为大家解析了很多FSD Beta的版本,但其实这些版本的实测路线和场景并没有覆盖太多的城市路段,这确实是由于国情的不同。

中国城市的道路复杂程度大家应该都深有感触,而我国以点带面式地自动驾驶发展方式,也就是从一些自动驾驶试验区,再到把这些区域连成片,而后在更大区域内实现辅助驾驶或者自动驾驶的方式,也是非常符合我国国情的一种推动高阶智能驾驶落地的方式,特斯拉FSD来到我们这里,自然也需要经历很长时间的路试环节。

国内的“追随者们”将与师傅同台竞技,淘汰赛已打响

不过由于特斯拉整套的FSD策略,已经从之前的多场景模块化的方式,来到了端到端的模式,也就是所有场景全部打通,把感知与决策实时绑定在一起,这种方式应该会让特斯拉的FSD开发速度再上到一个新的台阶,而且它在中国也并不是从零做起,毕竟在国内已经有了上百万的车主,将一套全新的大模型带到国内,同时还有百万车辆行驶数据的喂养,特斯拉在中国的FSD开发进度和速度,可能会远超过其他对手。

而特斯拉的FSD会不会成为引入国内的又一条鲶鱼呢?国内蔚小理,以及华为系的高阶辅助驾驶,占据了目前国内市场相当大的份额,而且它们的辅助驾驶系统也已经从高速路段,逐渐进入了城市中,各种形式的全场景辅助驾驶已经在加速落地的过程中,而此时突然到来的特斯拉FSD,会不会再次搅浑市场呢?

国内的高阶辅助驾驶方案,普遍都是使用了激光雷达,而且车企们也把激光雷达作为了卖点,车企们争相使用激光雷达,真是为了去弥补在视觉感知方面的欠缺,而借助激光雷达,可以在短时间内提升自己的能力,或者说强行把自己的整套辅助驾驶能力,与特斯拉FSD拉到了同一个水平线上,当然还有高精地图的加持,因为在蔚小理和华为它们起步的时候,特斯拉在视觉方面的优势领先了它们好几个身位,必须得用一些“外挂招数”去追赶,所以我们才看到了如今蔚小理、华为它们在国内开通的辅助驾驶能力,要胜过还不是完全体的国内特斯拉辅助驾驶。

而特斯拉FSD既不用任何雷达传感器,也不用高精地图,靠纯视觉,就算到了今天,国内蔚小理、华为它们在视觉方面的能力,依旧可能不如特斯拉。虽然大家现在开始逐渐抛弃了高精地图这根拐杖,但还都用着激光雷达这根拐杖,而且并没有放手的打算,但就算激光雷达再怎么发展,它已经是一个冗余硬件,最终你还是需要靠视觉来感知的结果来进行决策,所以既然是以视觉为主导,那么进一步地加强视觉感知,可能还是唯一的出路,激光雷达等其他传感器,始终起到的都是辅助作用。

总结

其实,发展到今天还没有湮没在市场中的国内自动驾驶企业,其实都可以说它们是特斯拉FSD的门徒,像蔚小理们现在开始使用的BEV技术,特斯拉在2021年就已经提出了,而像蔚来和理想正在研发的占用网络技术,去年的特斯拉AI DAY后,北美的选装FSD车型,已经开始应用,国内的车企在视觉感知开发中,其实一直在特斯拉后面紧追,或者说“模仿”。如今,这位被追赶的对象,即将真正成为大家的对手,面对即将到来的同台竞技,这必然会是又一条鲶鱼被放到了沙丁鱼群中。

马斯克旋风访华24小时:FSD扫除障碍,特斯拉再无禁区

何小鹏:欢迎FSD入华”

作者|楚门 王磊

编辑|秦章勇

没去车展,也没去上海工厂。

马斯克的这次中国行,匆匆地来,匆匆地走。

今天下午,马斯克的私人飞机从首都机场起飞,距其落地还不足24小时。

紧凑的行程安排,背后必有关键原因,外媒虽然称之为“令人意外的访问”,但马斯克这次闪电访华仍然带来不少好消息,其中最关键的一条:

特斯拉通过汽车数据安全4项全部要求,各地对特斯拉使用限制已陆续取消。

今天中午,又有消息爆出,特斯拉中国版FSD,将采用网络提供的高级辅助驾驶地图,这意味着FSD入华的封印已经被解除。

特斯拉FSD,真要来了。

开特斯拉想去哪儿就去哪儿

昨晚, 马斯克登上了央视的新闻联播。

国务院总理李强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了马斯克,马斯克自夸上海特斯拉工厂,说其是特斯拉全球表现最好的工厂,这得益于中国团队的勤劳智慧。特斯拉愿与国内进一步深化合作,取得更多共赢成果。

结束会谈后,马斯克的本人账号和特斯拉中国的官方账号,均表示了感谢和荣幸,马斯克表示“很荣幸和李强总理会面。从上海初见至今,我们已相识多年。”

根据路透社报道,这次马斯克访华是因为接受了中国贸促会的邀请,而且中国贸促会会长任鸿斌在马斯克抵华的当天下午就与其进行了简单交流。

有意思的是,任鸿斌还询问特斯拉有没有参加今年的北京车展,马斯克则回答没有,还强调特斯拉在美国也不参加车展。

就在同一天,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联合发布了《关于汽车数据处理4项安全要求检测情况的通报(第一批)》的通知。

特斯拉恰好在内,而且是唯一一家符合合规要求的外资企业。

通知里的四项安全要求分别包括:车外人脸信息等匿名化处理;默认不收集座舱数据;座舱数据车内处理;处理个人信息显著告知等。

从具体车型来看,特斯拉国产的所有Model 3、Model Y型号均符合汽车数据安全合规要求,也就是说只要是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生产的车型,全都符合合规要求。

其余车企还包括比亚迪、理想、路特斯、合众新能源和蔚来5家企业,共57款车型。

这也意味着,国产特斯拉已经符合国内对于汽车数据处理安全性、隐私保护的规定,这将有利于解除机场等场所对特斯拉禁行禁停的限制。

此前,因为特斯拉车载摄像头安全性问题,被禁止进入到一些机关单位和保密单位,如今看来,特斯拉以后将“畅通无阻”。

特斯拉方面也已经表示,各地已陆续解除对特斯拉等智能网联汽车的禁行禁停限制。

眼下特斯拉最大的问题是销量疲软,阉割版的自动驾驶让其在中国市场总是有心无力,随着FSD封印解除,中国市场的销量可能会迎来一波小高峰。

更有意思的是,今天一早,外媒报道称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到访了马斯克在北京下榻的酒店,路透社目击者称,曾毓群从电梯里出来,与等候在大厅的两位特斯拉中国高管握了手。

这是在为接下来的议价做准备吗?

与网络地图合作

虽然人在中国,还要忙着和各方大佬见面,但一点不耽误马老板网上冲浪。

昨天下午刚落地北京,他就更新了推特,“特斯拉今年将投资约100亿美元在AI人工智能的训练和算法学习上”,而这最终还是为了用在汽车上。

马斯克还特别表示,任何支出达不到每年100亿美元的水平且无法高效部署的公司,都无法在市场上竞争。

要知道在今年1月特斯拉刚刚追加了5亿美元的新投资,购买了约1万个英伟达H100 GPU,用于自动驾驶的训练。有数据显示,特斯拉拥有H100 GPU的数量可能超过3万个。

马斯克称,特斯拉可能是全球第二多拥有英伟达H100 GPU数量的公司,仅次于Meta,而xAI则排名第三。

不论是加大投资还是购买英伟达的GPU,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一件事——自动驾驶,或者说是为了特斯拉自动驾驶软件FSD。

我们都知道,特斯拉实现自动驾驶的路线是自下而上迭代,从L2开始逐渐向上发展,这个过程对于算力、数据等要求都是指数级的增长需求,这也是特斯拉投入巨大算力的主要原因。

除此之外,FSD中国版也开始进入最后冲刺,最新消息是,特斯拉将使用网络地图提供的高级辅助驾驶地图,用于中国版FSD。

这一合作不仅解决了特斯拉在测绘资质方面的问题,还为FSD所需的车道级地图数据提供巨大支持。

不久前,网络地图也曾宣布,车道级导航将于5月在特斯拉全球首发。

从网上曝光的图片来看,即将更新的网络地图特斯拉车道级导航界面和最近更新的美国FSD界面非常相似,融合了车道级地图+视觉感知信息。这似乎意味着网络地图和特斯拉已经完成了数据方面的融合。

虽然特斯拉还没有明确FSD入华的时间表,但扫除关键障碍后,落地已经不远了。

何小鹏:支持百花齐放

自从2021年特斯拉FSD发布以来,何时进入国内市场一直是海内外关注的一大话题。

只不过,如今的国内市场智驾已经大变天,从小鹏汽车到华为的入局,再到国内率先采用“纯视觉”智驾方案的极越,国内车企卷的不只是价格,还有智能驾驶。

马斯克这次突然到访,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特斯拉的着急。

2024年的特斯拉,无论是汽车销量还是财报数据,都远不及华尔街分析师们的预期,其股价也像在坐过山车,不少人纷纷看衰特斯拉。

而马斯克不止一次的提到,FSD是未来特斯拉利润最高的产品,在核心业务电动车遇阻的情况下,中国作为特斯拉全球第二大市场,马斯克想让FSD入华的心思迫在眉睫。

不过,即便入华在即,特斯拉FSD又能否和国内的选手一较高下?

目前,特斯拉的全自动驾驶软件FSD已经在美国、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开放。根据特斯拉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数据,FSD已经累计行驶了超13亿英里。

不久前还进行了2024.3.10版更新,将FSD后缀的Beta一词去掉,改为了Supervised。

虽然只是从测试Beta到监督Supervised一个词的改变,但也间接表明特斯拉FSD的能力已经到了全新阶段。

根据官方说法,在车主的监督下,最新版FSD Supervised几乎可以在任何地方驾驶特斯拉:它将进行车道变换、选择岔路口以遵循导航路线、在其他车辆和物体周围导航以及左转和右转。

就在马斯克到中国的两天前,特斯拉FSD在德国进行了公开展示,这也是FSD在欧洲的首次正式亮相。

瑞典交通运输部的一位官员乘坐特斯拉Model Y,在德国道路上体验了FSD 12,并表示“令人印象深刻,平顺且自然”,称在市区到机场的45分钟路程中,只进行了一次人工干预。

据悉,现在特斯拉开始陆续向车主推送FSD Supervised最新的版本——V12.3.6,而这次推送距离V12.3.5版本的更新仅过去了一周。

外网已经体验过FSD V12.3.6版本的特斯拉车主表示,与V12.3.5相比,最新版在高速公路上变道更加频繁。

根据资深FSD用户的说法,V12.3.6的运动与人类司机非常相似,是“令人难以置信的流畅和人性化”。

但这是FSD在国外的表现,国内的道路环境和国外大不相同,交通规则、道路情况也更复杂,对FSD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

相应地,国内车企在这一点上则已经具有了先发的本土优势,开城速度、对高精地图的依赖、技术路线等都处在百花齐放的状态。

不过有一点国内车企和特斯拉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在智能驾驶的投资上都很舍得花钱,小鹏汽车曾表示计划今年在自动驾驶等人工智能领域投资35亿元。

就连刚开始造车的小米汽车,公开数据显示智能驾驶团队目前一年投入的研发费用预计都在15亿元。

毫无疑问,特斯拉曾经是中国汽车市场的一条鲶鱼,FSD一旦入华,大概率又会成为自动驾驶行业的鲶鱼。

今天上午,何小鹏发文,称欢迎特斯拉FSD入华,Tesla拥有非常好的自动驾驶技术和品牌。

“无论是Tesla的FSD,还是小鹏的NGP,还是友商的NOA,这些都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之一,应该支持百花齐放。”

特斯拉开放FSD授权打的什么算盘,会有车企为其买单吗?

特斯拉开放FSD授权打的什么算盘,这次会有车企为其买单吗?

本月初,特斯拉CEO马斯克用一趟“特种兵”式的中国之旅,为自己和特斯拉带来了无数的话题与流量。而就在他离开不久后,便又放出口风:特斯拉愿意授权FSD给其他车企使用。

尽管这番话只是出自马斯克与通用汽车CEO玛丽·博拉在推特上的一次“商业互捧”,并没有谈及具体的商业规划,但是依旧引发了不小的关注和争议。

要知道,作为特斯拉的招牌,马斯克曾表示:“FSD是迄今为止最先进的现实世界人工智能。”在他看来,FSD对于当前的汽车智能化,就像当年的安卓系统一样,一经普及就会对当时的诺基亚、摩托罗拉等使用的封闭式操作系统造成致命冲击。

那此次马斯克直接宣布开放授权,到底是一时上头,还是真得出于好心推动自动驾驶出行的全面普及呢?

授权FSD能带来什么好处?

事实上,早在2014年特斯拉就宣布开放旗下所有的电动汽车技术专利,其中就涉及到了自动驾驶技术,只不过当时出于某种考虑,并没有公开核心代码。

时间来到2021年,马斯克又一次释放了对共享FSD的更多可能性,并称特斯拉已经和一批车企进行了初步交涉,不过当时仍然没有放出相关车企的更多信息,这也让不少人开始对马斯克的“诚意”产生质疑。

直到今年,继特斯拉与福特、通用先后达成新的充电协议之后,开放授权FSD再次被推上了口风浪尖。

而马斯克这种反复横跳的态度,似乎也透露出了一些特斯拉在FSD方面的发展困局。实际情况是,FSD作为选装件自去年在美国市场发布之后,其不菲的费用与可靠性便受到了不小的争议,相关部门也多次对它进行调查,推广速度未达预期,盈利能力可想而知。

就拿中国市场来说,作为全球最有潜力的智能汽车市场,我国特斯拉车型的保有量超过了100万辆,但FSD却连进中国的前提还没满足。

因此,在马斯克的“大格局”背后,“有利可图”或许才是更强大的驱动力。在一品君看来,马斯克想要把“自动驾驶”这块蛋糕做大,汲取之前开放电动车技术专利和充电标准的成功经验是最直接的方式。

一方面,开放自动驾驶技术给其它车企,可以让它们帮助特斯拉驯化市场,让FSD更快被普通消费者接受,开拓市场的同时,间接提高自己的品牌价值、提振销量。

另一方面,马斯克曾经提到过,目前的FSD虽然已经进入高级阶段,但还没有真正突破,不过一旦模型规模和数据积累迈过某个门槛,就会像ChatGPT一样出现爆发式增长。

那么这个过程自然也需要更庞大的市场和用户来支持,开放FSD之后就意味着 特斯拉能够更快地与全球车企接触合作,帮助其为FSD进行道路实验,加快数据的积累。特别是面对中国智能驾驶赛道的这块大蛋糕,以及国内电动车企的竞争,特斯拉肯定也不想掉队。

国内版FSD落地会吃香吗?

按照一些行业内部人士的预测,FSD将在今年或明年进入中国市场,并在2025年规模化开放。但即便国内版FSD能够尽快落地使用,特斯拉想要重现初入中国市场的辉煌历程也并不容易,随之而来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首当其冲的便是到底有多少车企愿意把自己的“灵魂”交到特斯拉的手上,对此多数企业的心理想必都是复杂的。“天下没有免费午餐”的道理谁都懂,使用特斯拉开放的专利自然需要付出一些潜在代价,比如同样要对特斯拉开放自己的创新技术。

另外想要用上FSD还需要在硬件和软件等多方位进行适配,这就要求车企投入大量的资金重新开发新车型,或者选择外挂一套系统的方式融入原有车型。而后者也需要车企购买芯片、传感器等符合FSD使用标准的硬件装备,同时可能还无法拿到核心代码,需要将整套系统全部交由特斯拉来做,这对于那些掌握着自主技术的传统头部车企来说,恐怕也不甘委身于人。

除此之外,参考目前海外市场的FSD服务,是需要用户单独付费选装的,且价格不菲。这就意味着如果中国车企使用FSD授权,要么也按照特斯拉的模式收费,要么就得自己垫付到产品成本里去,显然在越来越内卷的中国汽车市场中,这种做法没有什么价格优势可言。

其次就是如今自动驾驶在中国正面临着一个现实问题,要在密集的城市环境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人自动驾驶仍遥遥无期,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针对自动驾驶的法律法规,只有一些指导性的文件和试点项目,这就给自动驾驶的推广和应用带来了不确定性和风险。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就表示:“现在所谓‘自动驾驶’,就是被资本裹挟的,自动驾驶发展到最后,顶多做到‘高级辅助驾驶’,仅此而已。事实上,即使强如特斯拉,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完全自动驾驶,目前来说也是不可能的,只能是在L2级的后面叠上更多的“+”号。

因此,对于大多数中国消费者而言,自动驾驶从来就不是他们的主流购车预期,他们反而希望车企把这些成本用在更高的舒适性配置上,比如座椅通风、按摩、更高级别的音响等等。

写在最后:

如今看来,不同于电动车必备的充电场景,特斯拉想要全面推开自己的FSD技术以获得更大的市场仍面临着很多挑战,就在今日,特斯拉官方再次否认了FSD将在上海试点的消息,又给FSD入华落地增加了一点不确定性。

那么未来开放FSD授权是采用第三方技术服务公司的传统形式,还是特斯拉能想出了更有参与感和普适性的解决方案,我们还将持续关注。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chuangtou/11493.html
Max影像规格出炉 苹果最好的影像手机!iPhone Pro
红色冲浪板 G子不要看!千万别被骗!导演脑子和正常人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