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经济 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原标题:【数说经济】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西部地区是我国发展重要回旋余地和提升全国平均发展水平的巨大潜力所在,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点和难点。经过20余年发展,西部地区经济“筋骨”越来越壮,“颜值”越来越高。

一季度地区经济运行数据显示,在增速跑赢全国水平的省份中,西部地区有7个,数量最多。拉长时间尺度来看,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特别是党中央对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作出部署5年来,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地区生产总值从2019年的20.5万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26.9万亿元,年均增长4.9%,增速居四大板块之首。

我国广袤的西部地区分布着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个省区市,拥有全国72%的国土面积、27%的人口,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水安全、能源资源安全、国防边境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西部地区经济发展。1999年党中央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决策,拉开了被称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难度最大”的大开发战略序幕。如果说西部大开发第一个10年着重于“打基础”,第二个10年着重于“练内功”,“高质量发展”则是进入第三个10年的鲜明主题。

经过20余年发展,西部地区经济“筋骨”越来越壮,“颜值”越来越高。目前,西部地区已打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9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电子信息、航空等5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西部地区不仅是投资兴业的热土,也是备受青睐的旅游目的地,可谓“吸金力”“吸睛力”十足。陕西西安、甘肃天水、四川成都、重庆等火爆出圈的网红城市,都位于西部地区。

西部地区是我国发展重要回旋余地和提升全国平均发展水平的巨大潜力所在,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点和难点。我国西部大开发取得明显成效,但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比较突出,与沿海地区相比还有不小差距,面临着既要“赶”又要“转”的双重任务。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要一以贯之抓好党中央推动西部大开发政策举措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提升区域整体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以大保护为前提。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拥有草原、湿地、森林等重要生态资源;西部地区也是我国水土流失、土地石漠化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要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不断增厚绿色“家底”,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加快推进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深化重点区域、重点领域污染防治,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以大开放为动力。西部地区陆地边境线长,与多个国家接壤,“一带一路”建设令西部从开放“末梢”一跃成为开放“前沿”。目前,西部地区布局建设了6个自贸试验区和40个综合保税区,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占全国总数的一半左右,2023年西部地区进出口总额较2019年增长近四成。西部地区的发展,要立足西部、着眼全国、面向世界。一方面,提高对内开放水平,更加主动服务对接区域重大战略,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另一方面,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大力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从思想观念、基础设施、规则标准、营商环境等着手,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西部地区面积广阔,各地区自然条件迥异、发展水平不同,要坚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牢牢扭住创新这个“牛鼻子”,因地制宜发展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构建具有特色、体现优势、富有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西部地区在住房、教育、医疗、就业等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要坚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西部大开发的成果更好造福广大人民。 (作者:熊丽 来源:经济日报)


十四五期间,推动什么形成新格局,推动什么取得新突破

十四五期间,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

一、“十四五”发展总体规划

中国农科院“十四五”的总体发展思路是:顶天立地、率先跨越、引领发展、追求卓越。近、中、远期目标是,到2025年,基本建成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三分之一以上学科和研究所达到世界一流水平,重大科学发现增长40%。

重大技术突破增长20%,重大科技产品数量增长20%,高水平智库报告翻一番,支撑粮食单产水平、大豆油料自给率以及灌溉水、化肥、农药利用率逐步提升,支撑严重依赖进口的作物和畜禽品种对外依存度显著降低。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50%、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5%、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5%。到2035年,形成农业学科领域三分之一全球领先、半数并跑的创新格局,基本实现建设世界一流院所的战略目标。

支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提高到60%左右,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0%左右,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和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发挥领军作用。

到2050年,农业科技整体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引领世界农业科技发展潮流,对全球农业科学发展作出重大原创性贡献,助力我国成为世界主要农业科学中心、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二、发展环境变化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

“十四五”发展总体规划的指导作用

1、宏观经济方向指导

该规划为未来五年的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宏观方向,明确了经济增长的主要目标和战略重点,有助于指导政府政策制定和资源配置,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2、产业结构优化

规划中明确了支持和发展的重要产业和领域,有助于引导企业和投资者的战略选择,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

3、改善民生和社会事业

规划中强调了改善民生和社会事业的重要性,包括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有助于确保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4、生态环境保护

规划中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有助于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减少资源浪费和污染。

5、国际合作与全球影响

中国的十四五规划也影响着国际社会,因为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规划中的政策和举措可能会对国际贸易、投资和全球经济产生影响,因此它在国际舞台上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 助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基于国内外形势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将贯穿整个“十四五”规划乃至更长时期,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将产生极为重要和深远的影响。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西部大开发将会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2020年5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印发,为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提供了基本遵循。 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与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在时间上存在长期的重合,在战略上相互叠加,互相支撑。 《指导意见》提出,到2035年,西部地区基本实现 社会 主义现代化,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通达程度、人民生活水平与东部地区大体相当,努力实现不同类型地区互补发展、东西双向开放协同并进、民族边疆地区繁荣安全稳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笔者认为,深入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实际上就是进一步打通国内特别是西部地区经济运行的“血脉”,推动国内特别是西部地区资源、技术、人才等要素实现自由流动,这对促进国内大循环来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西部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 尤其农村地区,交通仍然是制约发展的最关键问题。 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实施,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力度将不断加大,西部地区农村与城市之间,以及西部地区与中东部地区之间的流通循环将进一步打通,这也有助于更好地畅通国内大循环。 目前,以新基建、新型城镇化和重大项目投资为主的“两新一重”投资,在西部地区仍然存在较大的缺口,发展前景广阔。 在未来“两新一重”投资的大力推动下,西部地区经济的稳定发展,将有效支撑约3.5亿西部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并带动居民消费规模不断提升,进而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打下良好基础。 与此同时,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西部地区正在从内陆腹地走向开放前沿。 近年来西部地区外贸发展步稳蹄疾,有力推动着我国外贸结构的优化和质量的提升。 今年1-8月的外贸数据显示,中西部地区外向型经济加快发展。 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取得成效,出口增长6.8%,增速高于整体6个百分点,占比提升1.1个百分点至18.6%。 值得注意的是,四川省1-8月的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为5146.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2.7%;重庆市前8个月的外贸进出口总值为3983.6亿元,同比增长10.3%。 而四川省和重庆市的主要出口产品中,都包括了笔记本电脑和集成电路。 面对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应当说,这个外贸成绩来之不易。 西部地区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扩大消费规模,也为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奠定了坚实基础。 《指导意见》提出:支持新疆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形成西向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文化科教、医疗服务中心。 支持重庆、四川、陕西发挥综合优势,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和开发开放枢纽。 支持甘肃、陕西充分发掘 历史 文化优势,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通道、节点作用。 支持贵州、青海深化国内外生态合作,推动绿色丝绸之路建设。 支持内蒙古深度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 提升云南与澜沧江-湄公河区域开放合作水平。 可以预期,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实施,将赋予西部各省份更多对外开放的新使命。 在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进程中,随着各省份进一步突出比较优势,加快错位发展,西部地区在国际循环乃至“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扮演的角色将更加重要,并将为我国推进高水平开放作出更多贡献。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李宁)

推动什么形成新格局推动什么取得新突破促进什么加快崛起鼓励什么加快推进现代

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以下是有关解释:

十四五时期,中国区域发展格局定了。

据新华社报道,《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全文发布,透露了十四五时期中国的区域协调发展布局。

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打造创新平台和新增长极。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

可见,十四五时期,从东部到西部,从中部到东北,从长江经济带到黄河流域,从三大世界级城市群到雄安新区,都有战略部署。

根据国家统计局划分,内地31省市分属于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区域。

东部: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

中部: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

西部: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

东北:辽宁、吉林和黑龙江。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chuangtou/1581.html
什么东西洗好了却不能吃 答案很有趣 脑筋急转弯 猜猜看!
自责!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校方致歉 河南大学大礼堂着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