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 七不 江南春 品牌反内卷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李晓天

编辑|姚赟

4月26日~28日,由《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主办的2024(第十六届)中国商界木兰年会上,分众传媒创始人、董事长江南春在“无限”主题的闭幕演讲中,围绕“品牌如何赢在下一个中国”做了分享。

江南春分享核心要点如下:

1.流量很重要,但是流量不是生意增长的根本。既要流量还要留心,算法再怎么算也算不过人心,一个品牌懂得人心才是生意增长的根本。

2.我建议大家在营销中,把有限的精力聚焦再聚焦。扩产品、扩品类不一定能扩利润,你必须要做的就是成为消费者的心智首选,所以一要聚焦做核心单品,第二要聚焦核心资产,第三要聚焦消费者行为改变。

3.2024年品牌如何反内卷,第一要流量,更要留心;第二要种草,更要种树;第三要触达,更要触动。

以下为江南春演讲实录(有删减):

这次我讲讲内卷。内卷到底怎么卷,我们为什么要反对卷,我有几点思考。

第一,中国营销行业进入了非常迷思的时代。 营销技术方面,我们学会了很多新营销、新技术、新算法,我们营销人也是越卷越困惑了。不是所有越卷就会效率越高,表面上效率越来越高了,其实利润越卷越少了。其中有一点就是,流量满了,品牌弱了。我们觉得我们越来越懂计算,随时随地可以看到下一秒、下一分钟的数据,根据下一分钟的数据调整自己的行动。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越来越走短期化。现在再来看看中国品牌的价值榜,TOP100的价值榜,过去一年比上一年竟然下降了19%。

第二,内容越来越碎了。 我们都在做内容,都在种草,但是草原上种完草之后内容越种越碎,消费者对我们品牌认知越来越浅了。94%的CMO甚至认为个性化种草和一对一精准分发是我们的主要工作。这种认知首次超过了品牌建设。我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看到消费者对品牌认知是越来越浅了,好像我们做了很多碎片化的内容,实际上我们品牌认知比以前更差了。

第三,我们感觉触点越来越多了。 但实际上,触点虽然越来越多,消费者对你的关注却越来越少了。这十年我们学习了什么,我们学会精准互动、种草粉丝、闭环私域、DSP、RTB等等。我会的词语还不够多,很多人可以堆100多个这样的词汇。我们近几年学会这么多名词,营销效率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所以我想提出《品牌反内卷七不原则》。

(1)不要再抓红利了。

(2)不要再做加法了。

(3)不要再向领导品牌学习了。

(4)不要再讲产品了。

(5)不要再找消费者了。

(6)不要再想出奇制胜了。

(7)不要再专注种草了。

为什么这样讲,用了七个不要。

第一点,不要再抓红利了。

红利已经见顶,流量红利、渠道红利也已经结束,平台的流量基本见顶了。我们看过去的流量打法,还有一些公式,比如小红书种草5000篇+抖音3000个视频+头部kol带货,就成了新消费品牌。

网红易,长红难。你可以发现,真正坚持品牌投入的那些公司才能穿越周期。比如新消费里面的蒙牛、伊利、元气森林等等,这些公司都穿越了周期,在自己领域中代表了一个品类,品类即品牌。那么30年以来,消费品本质变了吗?

虽然这期间我们学会很多新名词,但是新名词的本质没有改变,消费者本身就是深度分销和抢占心智,线上线下的渠道渗透率如何深度分销,抢占更强的渠道渗透率。

流量很重要,但是流量不是生意增长的根本。既要流量还要留心,算法再怎么算也算不过人心,一个品牌懂得人心才是生意增长的根本。 这些年当中大家越来越忙,但是我们忙在重点上了吗?

我们忙着用流量的勤奋,来掩盖品牌核心价值不足。所以我觉得做来做去,货找人不是品牌,人找货才是品牌,想起喝水就是农夫山泉,想起买酱油就是海天酱油。零卡零脂元气森林,奶酪就选妙可蓝多——这叫品牌,这个品类等于一个品牌,我们觉得这样的公司才是能够穿越周期的。

凯度公司曾做过一个投资营销回报率分析,发现真正健康的企业,其70%的销量来自于品牌指名购买,30%的销量来自于短期促销和流量转化。这样的公司才是真正有利润的公司。

第二点,不要再做加法了。

为什么这样讲?把公司宝贵的资源资金和时间精力All in独特价值,树立在那个领域独特的机制,不要碰到难度、碰到瓶颈就横向开始。甚至跳出擅长范围越做越多,原来在这个市场上是老三老四,结果你觉得跑不成行业垂直的老大就横向发展一堆,这叫肥胖式增长。不是肌肉式增长。

我建议大家在营销中,把有限的精力聚焦再聚焦。扩产品、扩品类不一定能扩利润,你必须要做就是成为消费者的心智首选,所以一要聚焦做核心单品,第二聚焦核心资产,第三聚焦消费者行为改变。 比如微软做Windows成功了,他第二个品类是做office,office之后又做智能云,苹果从iPod然后做iPhone、iPad,每到一个领域都能成为市场的绝对首选。

品牌如何突围? 品牌突围不是做加法,不是做肥胖式增长, 而是到每个行业做成首选,要么成为某个品类的首选,要么成为某个功能特性的首选,要么成为某个人群的首选,或者成为某个场景的首选。

油车时代,比亚迪很难,因为别人做了一百年。但是比亚迪十几年前就开始布局新能源市场,现在比亚迪成为新能源市场的首选。什么是功能特性首选,李斌多年前开始布局做新能源汽车,现在他成了服务最好的电动汽车品牌。

你可以发现每个领域,成为首选才是真正高利润的发展。终极创新是什么创新?我们觉得企业就两个功能:第一,创造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第二,市场营销成为顾客心智中某个类别的首选,终极创新是品类的创新。

第三点,不要再向领导品牌学习了。

很多人认为,竞争就是把品质做得更好,或者价格做得更低。这个概念大概率是错误的。大概率,市场领导者是这个品类开创者,后来者做得更好,消费者依旧认为也是跟风者。

妙可蓝多做奶酪时,市场上有奶酪,但没什么品牌发出过声音。大家以前觉得奶酪市场是很小的市场,但是海外奶酪市场占奶制品1/3。妙可蓝多相信了奶酪,All in了奶酪,聚焦后才能发出足够的声音,自己也成了奶酪行业的半壁江山。

分享一个项目飞鹤。飞鹤在过去五六年中,份额从第七位跑到了中国奶粉第一位。他的方法就是定位相反走,国际品牌都在打专业和安全,飞鹤提出了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在众多品牌走线上化时,飞鹤深耕线下母婴店。大量品牌在做精准种草、精准分发,飞鹤继续在分众,在央视中心化引爆。结果呢?跟着竞争对手走,跟着老大走,不如相反走。

第四点,不要再讲产品了。

现在,中国不缺优质产品,优质供应链一大把,出口供应链都回来干了,缺的是购买的欲望。

讲个案例,我们十几年前,刚做绝味鸭脖的时候。绝味鸭脖广告是什么?靠着“鲜香麻辣”绝味鸭脖,一下子知名度打开,最后成为百亿级公司。但是今天光说“鲜香麻辣”能不能带来更高频的消费?很难。

所以,现在写字楼的广告中强调,没绝味鸭脖加什么班;在公寓楼广告中强调,没绝味鸭脖追什么剧;在世界杯的广告中强调,没有绝味鸭脖看什么球。

我记得妙可蓝多刚开始的时候,第一年品牌打响后,知名度大幅扩散。但是消费者还是没有吃奶酪的习惯,所以妙可蓝多推了一个广告,说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妈妈,每天都要给孩子们准备妙可蓝多奶酪棒,放学回家来一根,运动补充来一根,快乐分享来一根,很快打开了市场。开始是知名度扩散,第二是场景的触发,创造了市场需求。

第五点,就是不要再找消费者了。

我们每天在讲触达,每天有很多媒体要触达你。但是触达等于看见吗?看见等于有效吗?多次看见后能改变行为吗?我觉得想得太容易了。

在信息爆炸的环境中,有研究显示手机端的广告大概只有10%能被真正看到。而被看到的10%里面,真正停留时间大概在1.7秒。你会发现这个世界信息来得更多,遗忘反而更快。从凯度的数据来看,今天中国城市消费者当中接触最多的广告是互联网广告,到达率最高,其次电梯广告,第三是电视广告。

高频次也很重要,大家如果偶尔路过几次不会记得。新信息、新场景、新品牌,对你来说是全新的东西,大概需要接触多少次才能被记住呢?9~16次。我觉得品牌需要击穿心智,才能引发消费者购买行为。否则只是路过,即使知道也很难发生所谓消费行为。

第六点,不要再想出奇制胜了。

传播大概有三个方法,第一,创造一个社会重大事件,比如瑞幸的酱香拿铁;第二,参与一个社会重大娱乐节目,比如加多宝加入《中国好声音》,伊利加入《爸爸去哪》,安慕希加入《跑男》;第三,融入消费者最核心的生活空间,生活场景,人总要回家,总要上班。

但是,现在创造一个社会话题,成为酱香拿铁,难度很高;要做综艺,现在综艺收视率超过1%的很少;要做视频、追剧,三年就红一个,还要买会员去广告。电视、追剧、综艺,传播三板斧都不灵了,但现在还要用确定的媒体传播逻辑去打不确定的传播环境。所以无论怎么变,我们觉得线上如何做内容、如何做话题,线下如何在消费者核心生活空间引爆,这两者一定是最确定的方式。

最后一点,不要再专注种草了。

老是听大家说种草。电视时代,大家都是通过中心化媒体去引爆。现在变成了精准分发,精准种草。而个性化种草,种来种去,每个人都说出不同的话,每个人有自己人设。但是,这种情况下,统一的心智很难留下。

在碎片化的互联网海量信息中,品牌很容易被淹没。

我们看到精准流量广告,好像交易端需要精准,但是品牌端至少要规模化精准,要破圈形成共识。大家要种草,更要种树,必须把品牌核心思想、中心思想,曝光到耳熟能详,再打入消费者心智。

我相信2024年品牌营销,抢占人心的红利正在展开,品牌集中度越来越高的红利正在展开。最后三句话,2024年品牌如何反内卷,第一要流量,更要留心;第二要种草,更要种树;第三要触达,更要触动。


《江南春》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我整理的关于《江南春》教学反思(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江南春》教学反思1

《江南春》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描写了春天的美丽景色,情境交互,融为一体,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

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谈谈春天的美景,回忆、交流描写春天的古诗,引出诗体,介绍作者。

初读指导,教师先范读课文,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诗歌。检查学生自读情况时,提醒学生看准拼音读准生字。指导学生按古诗的节奏读好诗句。在读通诗句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画出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学生对诗句有了大体上的理解之后,让学生通过看图朗读、听音乐朗诵等形式反复体会诗歌的语言和意境,边读边想象,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感受到的内容。引领学生体会课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能够有感情地熟读及背诵古诗。

《江南春》教学反思2

诗歌教学,朗读与意境的体悟是重点。所以设计这堂课的重点之一就是朗读,让学生充分朗读,引导学生读出七言绝句的节奏与韵味,培养学生读古诗的语感。重点之二是带领学生了解诗意,解读画面,进而体悟诗情诗境,通过朗读、听读、看图、想象等方式让学生与诗人产生情感的共鸣。

这首诗的难点在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句诗上。因为具有政治抱负的杜牧,有反佛的思想,而他又生在内忧外患、走向衰落的晚唐时期,所以对这首诗的争论各种声音都有,写景还是讽喻?从诗歌字面来看,前两句诗就像迅速移动的电影镜头掠过江南大地,后两句又把人的视线引向烟雨中屋宇重重、悠远古老的佛寺,展现的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所以我把本诗定位于写景诗,但后两句诗延伸的历史背景也是应该让学生有所了解的。

基于对教材重难点的把握,我将本诗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通过朗读、听读、看图、想象等方式,让学生体会诗歌意境及诗人对江南美丽春景的赞美与神往之情。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唐诗宋词,热爱中国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

这堂课上下来,自我感觉,预设的重难点都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的目标达到了。课确实是一堂真实实在的课而非表演课,我一直认为,一堂课应教给学生什么,学生上课后从知识、能力、情感上会收获什么,这都是备课时教者应重点考虑的。在教学过程中,我能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朗读,注重引导学生想象这一诗歌的教学特点,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因为是高年级的教学,我特别注意了学生新旧知识的衔接,注重了诗歌相关知识的梳理,而自制的课件也能清晰地体现我的教学重点与教学思路:这是做得比较好的地方。

当然,这堂课也有一些不足,比如课中让学生把看到的景物连缀成画面说一说时,时间给得不充分,开始学生说得很简单,仅仅将几个景物词连起来,虽然后来有个学生说得较具体了,可回想起来感觉还是应该多让学生说一说,这样既可以较大程度地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更好地理解诗意诗境。还有,我上这堂课没有做任何预设与铺垫,也没让学生做任何预习或查资料,这种做法其实很不可取。因为即使是很熟悉的知识也可能遗忘,这就导致了课堂的某些环节学生一时跟不上,出现场面不活跃或冷场;另外,在学生闭眼想象意境,我在配乐朗读时,由于看到少部分学生睁着大大的眼睛导致我不高兴而有点紧张,我漏掉了一句诗景的朗读,虽然听课老师没听出来,但我还是感到遗憾,这应该是理解意境时不可遗漏的一处。还有,课堂结尾的作业,将诗歌所呈现的画面写下来,我想,是不是给学生时间课堂上练习写下来再朗读展示,会有更好的呈现效果呢?

我上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小说、寓言、文言文、作文课、中考复习课等许多公开课,对我而言,这次公开课是我诗歌教学的一次新尝试,即使有许多不足,我也对自己的尝试感到由衷的高兴。

《江南春》教学反思3

在教学这一课之前,我就琢磨着,有关春天的古诗这么多,编者为什么要把这两首诗歌放到一起呢?我们知道,古人很多的写景状物文章其实都是在借此抒发自己的心情。那么这两首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呢?我的目光停在了这两个作者身上,还真让我摸清了一些眉目。杜牧和程颢在思想上都是有点反对佛教的。在此我只说说杜牧的《江南春》,杜牧诗中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即有人认为是对南朝(宋、齐、梁、陈)尊崇佛学造成国家动荡衰亡的绝佳讽刺。

从根本上说,儒家重视人生的现实,重视社会组织和人际关系。故而要求从个人本身开始,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就是使每一个人都在家庭、国家处于适当的地位,以达到家庭和谐、国家富强、天下太平的目的,这是积极的入世思想。而佛教则认为人生是痛苦,社会是苦海,要求人们出家,脱离现实,以达成佛的目的。这是消极的出世思想。前者重生,后者重死,这是不可调和的矛盾。

中国人历来喜欢春,因为春天来了,新的希望开始了,阶段性的目标开始启程了,不管是青年人、中年人、还是老年人,对春天都有着这种美好的心理,所以中国有个非常古老的“爱春”传统。但这种“爱”方式非常多。四年级下册选择的两首以“春”为题材的古诗,展现出的方式的确是两种风格。《江南春》可以读出诗人用“春”创造出一种“责任”。从这首诗可以清楚地看出,那时的江南真的没有思危,即使春天来了,这种心理还是没有走进人们的心中,走进官员的心中。也许这种思危不能非常透彻地讲给学生听,也许我们不能借古说今,但背诵这首古诗,积累这首诗,给予学生不应该是单单一首诗,应该把思想还给学生。杜牧看到这一切,以诗的方式记载着历史。我们常说读史可以明智,历史上越是盛世,越隐藏着最终坍塌的危机。诗人是创造者,创造者本身就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这首诗其实把这一切也都写了进去。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这句话在今天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我们的教材安排的古诗内容的学习,数量虽然不多,但全是些名篇佳作,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材料。

本课《江南春》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诗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描写江南的绮丽春色。同时又慨叹南朝覆灭,流露兴亡之感,寄托了讽喻之意。全诗一二句写今:千里江南,到处是绿叶红花,到处是水村山郭,到处是酒旗招风,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春色无边景无限的画面。三四句吊古: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意图托庇神灵,江山永固,可是时移事易,当年的四百八十寺,还有多少佛台已经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中呢?

在教学过程我突出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来提高读书人的素质,以适应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绝不可包办代替,而要让学生作为阅读主体,自主、积极、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最大限度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人生阅历、知识储备、艺术修养、阅读经验等)进行创造,进而形成对语言文化知识的系统性、综合性、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和逻辑把握,并把语言文化知识、经验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观念、信念和行为,最终升华为崇高的理想情操和健全的人格特征。

在突出学生为主体原则的同时,我还:

①抓朗诵。诗歌的节奏、韵律要靠读来感受,诗歌所蕴藉的感情内涵也靠读来体会。读,不仅是自己的领悟所必需;读,也是感染他人,产生共鸣之所需。所以对诗歌不仅要求朗读,还应要求能朗诵,读出情和意。因此我让朗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我在本课教学按照学习的渐进性原则安排了四个层次的诵读,每个层次的诵读又带动对课文内容和感情四个层次的理解,层层深入,学生在诵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诵读。

②坚持启发式。问题要精简,并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不同的点拨手法。在学生主动学习交流的基础上,适当点拨,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通过朗读,运用联想、想象,体会词的意境,理解词的感情,使学生学会阅读诗歌的方法。

③变教知识为教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与能力,教导他们养成配合工具书积极理解诗文内容的阅读习惯。

诗是美好的创造,学生在教室里读着,肯定不如到生活中读着,肯定不如到春天中读着。而春天的诗可以说非常多,这两首诗学完后,引导他们继续寻找,尽可能地多研究几首,这对于他们综合了解春天,了解春天其它方面负载的东西,这对于学生的成长是有利的。

《江南春》教学反思4

上了古诗《江南春》。我觉得在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找出诗人描写江南晴天和雨天的景色的诗句,读一读,想一想,它们有什么特点,想一想,诗人抓哪些特有的景色来描写江南的春天。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 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课堂结构就会显得干净利落,步骤简明轻快,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有激情,课堂就会变得有声有色,学生就会学有所得,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这首诗有个教学难点就是指导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诗句的感情。如何巧妙的处理呢?

我认为有必要给学生介绍作者杜牧的时代背景:当时兴盛一时的唐王朝已走向衰败,而当时的统治者也效仿南朝统治者的做法修建寺院的方法来保佑自己江山永固。学生了解了时代背景,在学理解诗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风雨中的难点也就不攻自破。就能和诗人产生情感的共鸣。

《江南春》教学反思5

古诗的教学一直以来是我教学上的一个薄弱环节。以往教古诗,用个不恰当的说法,就是“简单粗暴式”的——关键词的意思一讲,诗意一抄,主题 思想一写,就背去吧。本期正好借学校组本教研的东风,定下了古诗词教学的教研内容,也想借机向其他老师学习学习。

就我自己的这堂课,上完后,我主要有以下感受:

一、认真备课与仅求完成教学任务的结果大不一样。

因为组内的老师以及主管教学的校长要进行听课,所以自然不能像平时上课那样随意,都想上好课。为此,课前我自己就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查找资料,借鉴他人的 教学设计,观看教学视频等,在自己理清了教学的思路后,才着手进行备课。所以我的这堂课,真是彻底打破了自己以往教学古诗的模式,不再仅仅拘泥于讲、抄、背,主要是以“赏”为主。课堂更为活跃,更有趣,更生动。

二、认真备课对自身的提高更大。

我这个人,鉴赏水平有限,因而更加喜欢比较直白的记叙文、小说之类的文章,对于诗歌一直认为是“阳春白雪”的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不好教。最先开始,选了小课上这首诗,心里总认为,一首诗28个字,30分钟讲绰绰有余了。没想到,课一上就放开了收不回,第一次上,30分钟时间才上了三分之二。修改 教案后,第二次上,也拖了堂。自己才惊觉,原来古诗也有这么多可讲的!也可以讲得这么有意思!

因为我的这堂课有大量的过去学过的古诗文的穿插,因而在我备课之中,其实也是我自己对古诗文的一种复习和重新掌握。

三、认真备课后,在课堂上更为游刃有余。

以往上课前,也会熟悉教材与 教案,但因为常规的课堂也就显得更为随意些。有时候,一下发散了,可能就会扯得很远。但这份 教案,因为自己 精心准备了,记得熟了,因而对课堂的掌控,对重点的掌控,对教学内容的掌控就更为主动,站在讲台上都更自信一些!

这堂课我自己认为最精彩的地方有两处:

一是穿插了大量的学过的古诗词。用回忆、复习古诗词的方法,来更好地掌握、理解教学内容。如:在理解“绿映红”这个“映”字时,我们就联系了“人面桃花相映红”中的“映”字帮助理解。在讲“酒旗风”的这个“风”字时,我们也联系了以前学过的许多带“风”字的诗句对比学习。

二对诗歌中字的赏析比较到位。学生们首先不会讲,不知道怎么讲,于是我抛砖引玉先讲了个“风”字。接着学生们就讲到了“啼”“烟雨”“映”等等,就在对这些字的赏析中,体会到了诗的美。

当然,不足之处也有不少,老师们也诚恳地给我指出了。

1、对诗的整体把握不够,诗意的落实不到位。

2、主题 思想的引导过于生硬。

对我自己而言,这真是我从教十多年来的诗歌教学的一次新的尝试。即使有不足,我也对自己的尝试感到由衷的高兴。因为能打破呆板的模式,上好一节哪怕是有不少缺陷的课,都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

江南春的《人心红利》

江南春的《人心红利》 分众传媒的掌门人江南春总是国内传媒界的教父级人物,这本《人心红利》是继其18年出版《抢占心智》2年半后推出的一本新书,但两本书确实相辅相承,分众对品牌营销的“道”始终贯穿其间。 2020年始,所有的企业都在面对一场严峻的挑战。 有人会说,难道你想说的是疫情的影响?非也,虽然疫情确实打了大家一个措手不及,让各个行业受到冲击是一定的。 但如果把一切责任都算在它的头上,恐怕有点太过片面了。 01.“人心红利”才是品销背后的底层逻辑 事实上,除了疫情,企业真正需要注意的挑战,来自于两个红利的消失。 一是过去企业发展极度依赖的“人口红利”,在2020年走向了拐点;另一项,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使用人数和使用时长增长已经到了极限,流量成本急剧上升,流量红利也走到了尽头。 这两项红利的消失是和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的,即使不是创业者,普通人也可以明显的感觉到,在当下中国互联网舆论场中,内卷已经成为一个被泛化的职场生存词汇,它集中表达了当前中国社会中的一种普遍的焦虑,因为所有人都处在一场百年未有的大变局中。 存量博弈的“内卷”时代,如何寻找到一套“返璞归真”的不变秘籍?中国传媒教父、分众传媒董事长江南春在开年新作《人心红利》一书中给出了他的答案。 江南春曾在2003 年初创立分众传媒,刚刚创立就遇到非典。 从 1992 年开始创业到 2002 年底,作为创始人的江南春把 10 年奋斗积累下的 5000 万元人民币一次性投入到分众电梯广告的事业中,结果遇到非典。 在力排众议继续allin分众,将“非典”挺过去后,分众传媒拿下了全国的电梯广告代理,一炮而红。 在《人心红利》中,江南春阐释了自己的创业动机,当“大家都闭门不出,我却要创业做电梯广告。 别人退缩时,我选择冲锋。 ”原因就在于,当时江南春看到了事物发展的底层逻辑:在迷茫时代,聚焦于消费者认知,塑造强势品牌的“人心红利”。 02.如何寻找品牌独有的“人心红利”? 广告和策划人经常说的一句话是:“ 创意不能打动人心就没有意义。 ”为什么人心对他们如此重要呢? 在“定位”的广告营销时代,讲究的是针对消费者的心智占领,那么如何占领一个消费者的心智?你会发现,这种占领是需要持续记忆的。 而今天,越是下行的环境中,也同样越需要在用户的心智中找到“人心红利”,从而持续不断地塑造占领心智的“品牌记忆”。 那么品牌的“人心定位”,如何找到?江南春在《人心红利》中总结了三个方法。 第一个方法是“锁定”企业的决策者——老板。 让老板只用一句话说出消费者选择你而不选择竞品的理由,这句话一定是你的品牌在市场上取得优势的根本原因。 第二个方法是与一线的销售冠军们沟通。 销售冠军之所以能成为销售冠军,一定是他有意无意间掌握了“说服”消费者的技巧,而这条说服的理由一定是切中了市场痛点的。 第三个方法是下一线访谈忠诚的产品用户。 听听他是如何向别人推荐你的品牌的,他一定有一个选择你而不选择别人的理由。 抢占人心的品牌定位一定是三点合一的,它既是你的产品优势点,也是你与对手的差异点,还一定是消费者的痛点,例如飞鹤奶粉的品牌广告“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 在这方面《人心红利》中给出了一条标准:一个正确抢占人心的定位,一定是顾客会认(符合顾客原有认知),销售会用(有现场说服力),对手会恨(直击对手痛处)。 03.选择什么样的媒介传播“人心红利”? 一旦找到了“人心定位”,营销者只需做两件事:发掘创意和不断重复。 二战期间被德国称为“宣传天才”的戈贝尔曾经说过:“谎言重复一千次就是真理。 这句话虽然出自一个恶人之口,却揭示了一个真理:对于人类的认知和记忆来说,重复是一种力量!一种加深记忆的力量。 而在若干年后出现的商业圣经《定位》理论则说明得更直白,每一则广告都相当于在用户的脑海中植入了一颗钉子,而每一次重复都是给这颗钉子敲上一锤。 但是,在碎片化信息的时代,《定位》理论的集中传媒渠道不断重复的打法,却遭遇了挑战,因为消费者对广告有了选择,而且所有人都知道,广告的存在本身,是反人性的。 随着传媒技术的变迁,在过去五年,城市主流人群花在传统媒体上的时间大幅下降,获取信息是通过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了,但他们在手机上主要看内容,很少留意广告。 娱乐内容都去看网络视频,城市主流人群看长视频都买会员去广告,看短视频遇到广告可以随手一秒刷过。 所以要引爆品牌、引爆城市主流人群,书中介绍了两种方式并用: 一种是寻求共鸣式的“自发传播”,在“双微一抖”(微信、微博、抖音的简称)上做内容营销,做内容、做话题,创造可以让用户感到共鸣转发,甚至自发进行二次创作的社交内容,比如:有多少段子手、营销号和视频博主,会每天会自发地不停去撰写马云创业语录,这又给阿里带去了多少品牌价值? 另一种是特定的场景营销,就是抓住城市主流消费者真实的、必经的生活场景(如公寓楼、写字楼、高级影院)、封闭的空间(如电梯、电影院),进行高频强制的触达。 04.复杂世界,抓住“不变”的人心本质 某种程度上,《人心红利》这本书是一本中国式的、实战版的《定位》。

歌颂祖国七言诗

凉州词两首(其一)

王之涣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译文:突厥首领来到中原求和亲,北望自己的领土,看到了边界以北的拂云堆神祠,回想昔日曾经多次在此杀马登台祭祀,然后兴兵犯唐,颇有几分踌躇满志。但现在唐朝天子神武超绝,不肯与突厥和亲,此次中原之行只好无功而返。

赏析:凉州词,又称《凉州曲》,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

诗中的后两句通过突厥首领心理活动的微妙变化赞颂了唐玄宗的文治武功,说明其威势足以震慑周边少数民族,对于他们的无理要求坚决按原则办事,决不肯对之妥协以求苟安。

这首诗,从侧面赞颂了唐朝在处理少数民族关系上的有理有节,借突厥首领求和亲的失望而回反映了唐朝的强大,充满了民族自豪感。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译文:剑门外忽传收复蓟北的消息,初闻此事分外欢喜泪洒衣衫。回头看妻儿的愁云顿时消散,随便地收拾起诗书欣喜若狂。

日头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明媚春光陪伴着我返回故乡。快快动身起程巴峡穿过巫峡,我穿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

赏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春。当年正月史朝义自缢,安史之乱结束。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因此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浩然奔流到这里折回。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

赏析:《望天门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年)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

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作品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动静虚实,相映成趣,并能化静为动,化动为静,表现出一种新鲜的意趣。

望庐山瀑布(其二)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⒆,疑是银河落九天

译文:太阳照耀香炉峰生出袅袅紫烟,远远望去瀑布像长河悬挂山前。仿佛三干尺水流飞奔直冲而下,莫非是银河从九天垂落山崖间。

赏析:这首诗,紧扣题目中的“望”字,以庐山的香炉峰入笔描写庐山瀑布之景,用“挂”字突出瀑布如珠帘垂空,以高度夸张的艺术手法,把瀑布勾画得传神入化,然后细致地描写瀑布的具体景象,将飞流直泻的瀑布描写得雄伟奇丽,气象万千,宛如一幅生动的山水画。

江南春

唐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译文:

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赏析: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chuangtou/4324.html
通过这12只基金来投资火热的印度股市
拉瑞安CEO说服员工在 博德之门3 中加入浪漫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