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预订增长63% 北京 上海 暑期提前囤 天津领衔热门目的地

5月下旬,气温升高,暑期临近了,各地消费者开始提前筹备夏季出游计划。

美团数据显示,5月1日至23日,暑期文旅预订单量(含门票、住宿、交通等)同比增长63%,“水上乐园”相关景区搜索热度环比增长48%。为助力景区、旅行社提前锁定暑期客源,美团推出了“527趣玩节”活动,与北京环球度假区、上海迪士尼乐园等全国2000多家旅游主体携手,为消费者提供“又好又省”的旅游产品,助力暑期旅游繁荣。

▲美团“527趣玩节”

暑期提前囤 主题公园、水上项目预订热度高

“暑假计划去哪里玩?”“景区门票有优惠吗?”“天气越来越热,真想去水上乐园”……

5月底,暑期旅游预订逐步进入消费者视野。美团数据显示,5月1日至23日,暑期文旅预订单量(含门票、住宿、交通等)同比增长63%,其中20-30岁的用户占比最高,TOP10目的地分别是北京、上海、天津、青岛、威海、成都、重庆、西安、广州、南京;景区方面,主题公园和水上项目/水上体验等品类的预订热度最高。

为助力消费者提前“囤”定暑期旅游产品,美团日前推出了“527趣玩节”活动。5月10日至6月1日,消费者可在美团App搜索“527趣玩节”进入活动主会场,活动覆盖主题乐园、水上乐园、出境游跟团产品等多种类型,其中包含多家客源地辐射全国的热门景区,像北京环球影城门票约7折起、长隆度假区门票85折起等等。

此次上海迪士尼乐园推出了美团独家首发亲子票、独家快速通道畅玩套票等优惠门票产品。据介绍,活动期间,美团爆团团旅行直播间为消费者带来了4场上海迪士尼乐园的专场直播,5月6日系首场直播,也是美团独家亲子票的全网首发,当天单场直播GMV就突破了千万。

广州长隆度假区相关负责人表示,“527趣玩节”在建立爆品营销专场的同时,还打造了长隆品牌日,集中呈现长隆度假区的夏日玩法,并依托直播、福利抽奖等多样形式,在5月淡季充分锁定暑期及夏季客源。“我们5月预售不错,客源除本地及周边城市外,还有不少来自港澳的消费者,预计今年暑期我们的客流应该能达到新的高峰。”

▲合肥融创水世界 景区供图

毕业季去哪玩?出境游热度增长近5倍

毕业季临近,一些大学生开始筹备人生中的第一次出境游。

据美团、大众点评数据,5月以来,“出境游”相关搜索热度同比去年增长近5倍,其中泰国、韩国、澳门、香港和日本均为热门搜索目的地;出发地方面,除北上广深外,来自成都、西安、南京出发地的游客同样热衷于提前规划出境游行程。

“我们寝室计划好了要去香港玩,美团上正好有优惠团购活动,从深圳出发,港澳4天3晚双人价不到1900元,也太划算了。”北京一大四学生说。记者获悉,5月10日至6月1日,消费者在美团App搜索“趣玩目的地”,可购买境外大牌景区的特惠门票及低价出境跟团产品,比如香港迪士尼乐园双人特惠8折起、香港海洋公园的美团专属双人优惠等等。

香港昂坪360缆车是热门打卡景点。景区介绍,他们参与此次活动,希望通过线上种草到线下活动推广的配合,为暑期宣传预热准备,吸引更多来到香港、来到昂坪的内地用户。

▲ 香港昂坪360缆车。景区供图

记者获悉,截至目前,美团出境游产品已覆盖约200个目的地国家和地区;包含境外门票、签证、跟团游、半自助游以及自由行机酒打包等优质丰富的产品与服务。

美团门票相关负责人表示,文旅消费波峰波谷显著,此次推出“527趣玩节”和“趣玩目的地”等旅游主题大促活动,希望助力旅游主体探索新流量和新场景,提高淡季营收、提前锁定旺季客源;同时,当下年轻人提前“囤”旅游产品已经成为热潮,希望通过联合旅游主体推出的优质高性价比供给,激发消费动能,推动旅游消费市场加速升温。

通讯员 多多


「小七孔一日游线路」跨省游、京郊游、夜间旅游三箭齐发 北京登“双节”全国热门旅游城市榜首

超长的8天“双节”假期,北京的天气虽渐显寒意,但旅游市场却交出了一份暖意融融的成绩单。 10月8日,北京商报记者从北京市文旅局获悉,今年“双节”假期期间,全市共接待游客998.2万人次、较去年假期增长8.4%,旅游总收入115亿元,较去年假期增长2.9%,跨省游、京郊游、夜间消费等都成为了京城文旅业复苏的重要引擎,北京市旅游收入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业内专家分析,在我国加速经济内循环的背景下,当前北京的旅游产业结构已经出现显著调整,跨省游、京内游已逐渐成为带动行业复苏的主力业态,预计长假后京城旅游业回暖势头仍将持续强劲。 京城游客量、总收入双增“今年国庆,旅游业过出了‘年味儿’。 ”这是不少从业者对于“十一”假期我国旅游市场复苏情况的最直观感受。 而且,在他们眼中,北京就是这个黄金周“年味儿”最浓的城市代表之一。 据悉,“双节”假期,北京游客接待量、旅游总收入实现了同比双增长。 其中,外省来京游407.4万人次,较去年假期增长5.4%,旅游收入91亿元,较去年假期下降1.7%;市民在京游590.8万人次,较去年假期增长10.6%,旅游收入23.9亿元、较去年假期增长25%。 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发布数据还显示,国庆假期期间,市属公园及中国园林博物馆累计接待游客280万人次。 其中,天坛公园、颐和园和北京动物园分别以42.2万人次、40.6万人次及38.9万人次位列游客接待量前三位。 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双节”假日期间,全市公园、景区、演出场所、娱乐场所、上网服务场所、图书馆、博物馆严格按照75%限量执行,并通过实施分时预约和承载量精细化管理,严防景区等文旅接待场所客流超载和大人流聚集,收费管理的开放景区100%实现了门票预约。 与此同时,黄金周北京文旅产品供给进一步丰富,特色文旅消费升级趋势显著。 据悉,由北京市文旅局局举办的第九届动漫北京游园活动每天12小时不打烊,让石景山游乐园成为青年消费群体重点关注的必游打卡地,开幕8天已吸引游客15万人次。 此外,本市推出的30条线路漫步畅游北京、5大板块动漫北京系列活动等,还引导满足了游客的多元化需求。 实际上,多家OTA都表示,在8天的假期之中,北京旅游市场呈现出强烈的“暖意”,“‘十一’期间,全国15个省、直辖市旅游产品预订量超去年,其中北京的增幅更是超过了1成,恢复至去年同期的111.58%。 ” 去哪儿网总裁勾志鹏告诉北京商报记者。 跨省游已成“新引擎”在“十一”假期北京旅游市场回暖的过程中,跨省游无疑成为了重要的驱动力之一。 市文旅局方面表示,8天假期内,北京的跨省游快速恢复,北京市位居全国热门旅游城市榜首,旅游收入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特别是重点监测的223家旅游接待景区和地区的营业收入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长,增长率达63.1%。 实际上,各OTA披露的数据也不约而同地显示出了这一新趋势。 美团平台大数据显示,与今年“五一”假期相比,北京景区门票和酒店订单中异地游客订单占比分别环比提升17和23个百分点,市民的文旅消费指数也高于去年同期,市民在京游客人均花费405.2元/人次,较去年假期增长13%。 携程方面发布的报告也表明,“双节”假期中,北京等地成为了跨省游客的热门选择,受此影响,北京的酒店成交量、景区预约热度都出现了较大幅度地增长。 而途牛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在进行跨省游目的地的选择上,华北方向北京等地游客相对较多,故宫、八达岭长城、颐和园等景区旅游热度持续走高。 “在去哪儿平台上,‘十一’到北京旅游的消费者平均花费2153.3元,同比增长近三成。 ”勾志鹏介绍。 “可以看出,北京的旅游消费结构已经出现了一些变化。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副教授吴丽云表示,对于广大京外游客来说,北京是一个旅游资源丰富、产品品质相对较高的城市,加上节日氛围的烘托,北京在全国众多跨省游目的地中确实具有较强的市场吸引力。 而景鉴智库创始人周鸣岐还进一步分析称,在我国加速经济内循环的背景下,以往“十一”假期的出境游需求大量向跨省游转化,同时这些游客对于旅游产品品质要求相对较高,而北京除了旅游资源集中外,旅游配套设施也相对更完整、服务更全面,不仅是“十一”,预计未来一段时间,跨省游都将成为北京旅游市场的重要发展引擎。 京郊游、夜游热力不减其实,“双节”假期期间,除了跨省旅游外,以京郊游、夜间旅游为代表的的京内旅游热度也再次攀上高点。 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十一”假日,京郊旅游热点突出,近郊区饭店平均出租率为41.9%,前七日与去年国庆假期七天相比上升10.9个百分点;远郊区饭店平均出租率为54.5%,前七日同比上升16.8个百分点。 全市共有6095家乡村旅游经营单位经营,其中包括:等级乡村民俗旅游户5134家,乡村精品民宿647家,乡村旅游特色业态314家。 假日期间,乡村旅游经营单位累计平均接待客房入住率63%。 其中乡村精品民宿入住率近90%,高峰期入住率在95%以上,网红民宿“一房难求”。 密云区、延庆区、怀柔区等远郊区接待人数占国庆八天乡村旅游接待量的比重近7成以上。 “京郊游的火爆主要是由于大量亲子客群需求集中爆发所致,近期,京郊民宿、景区都争相推出了各种新产品、创新打包服务,进一步丰富了京郊旅游业态供给。 ”周鸣岐表示。 而吴丽云还提出,“十一”后,秋冬季北京京郊游供应商可以寻找更多新的增长点,比如温泉、滑雪等,或者举办一些主题旅游活动,进一步挖掘这一市场的消费潜力。 此外,包括夜间旅游在内,“双节”假期北京的夜间消费增速提升显著。 假日旅游接待量和营业收入前10名中就覆盖了王府井、南锣鼓巷、北京首创奥莱休闲驿站景区、北京市大栅栏商业街区。 夜间消费成为了疫情后生活服务业消费复苏的重要增长点。 具体来看,王府井接待172万人次、收入2.7亿元,南锣鼓巷接待134.1万人次、收入695万元,北京首创奥莱休闲驿站景区接待52.3万人次、收入1.9亿元,北京市大栅栏商业街区接待40.9万人次、收入2360万元。 美团平台大数据显示,国庆期间北京市夜间景区门票及外卖订单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2.66%和16.25%,体现出夜间休闲娱乐对消费的较强带动作用。 在周鸣岐看来,夜间旅游概念近几年在国内迅速蹿红,但截至目前,这一业态仍然是日间旅游的衍生产品,不论是景区还是其他旅游相关行业,只有在日间旅游足够饱满的情况下,发展夜间旅游才能形成事半功倍的效果,延长留客时间、增加二次消费。

跨省游开放后 热门目的地酒店价格涨幅超50%

在跨省游恢复近两周后,住宿行业一改此前的低迷,随着暑期出行需求的增加,多地酒店、民宿也开始呈现量价齐升的状态。 7月27日,北京商报记者从多家酒店集团了解到,近期不少热门旅游目的地酒店入住率大幅提升,其中三亚部分酒店入住率超过90%,几乎爆满,而价格也环比大幅增长,一些酒店价格涨幅甚至超过50%。 与此同时,一些民宿平台订单量和价格也开始呈现上升趋势。 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跨省游的恢复,热门旅游目的地住宿产品价格有望进一步走高,一些热门酒店甚至将一房难求。 根据携程提供的数据显示,7月21日至7月30日期间,入住酒店间夜量环比6月21日至6月30期间大幅增长,其中,重庆地区酒店增长41%,此外,西安、杭州、上海、云南、广西地区酒店间夜量分别增长87%,45%,72%,66%,74%,而热门目的地三亚涨幅超过1倍,为105%。 从各家酒店集团来看,洲际酒店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暑期的来临确实拉动了旗下酒店的预订量,尤其是海南、云南、四川这些传统度假热门目的地的酒店,暑期入住率显著上升,另外一些城市周边的度假型酒店也很受欢迎。 另外,从本土酒店集团方面来看,7月14日至今,华住旗下酒店平均入住率达到80%,其中上海、西安、杭州、成都等热门城市平均入住率已超过85%。 此外,北京商报记者还了解到,像三亚地区一些热门酒店,7月以来入住率更是几乎爆满。 ClubMed中国区方面相关负责人表示,7月1日-15日期间,三亚ClubMed度假村实际入住率已达90%;而三亚亚龙湾红树林度假酒店方面也透露,酒店近期也已基本满房。 有业内人士预计,接下来的8月,酒店入住率将进一步提升。 在酒店入住率上涨的同时,也带动了房价的上涨。 北京商报记者还登录携程网查询到,像三亚亚特兰蒂斯酒店,6月份价格基本在3000元以内,如今该酒店海景大床房价格已经上涨至3500元一晚,而三亚亚龙湾红树林度假酒店豪华海景房也从之前的不足千元一晚的价格涨至1400元一晚,此外像三亚艾迪逊酒店也由之前的2200元上涨至2500元一晚甚至更高。 除了热门旅游目的地三亚,北京、成都、上海等城市酒店房价也均有所提升。 以北京为例,不少京郊度假酒店周末房价价格上涨几百元不等。 量价齐涨的不仅仅是酒店,暑期部分京郊民宿订单量和价格也出现了激增。 根据北京市文旅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京郊乡村旅游经营单位(户)逐步复工复产,目前复工率达67%。 同时,市民出游热情高涨,部分精品民宿酒店在周末一房难求。 此外根据民宿平台途家数据还显示,7月份以来,安全和私密的乡村民宿需求量大幅增加。 具体来看,怀柔、密云、平谷、昌平等郊区民宿的预订量同比去年同期甚至还有所上升。 其中平谷和密云的民宿预订量同比增长超过100%,延庆地区的民宿交易量也已恢复到去年同期90%的水平。 目前京郊游民宿预订超过55%的订单集中在8月份。 此外,像一些景区周边,诸如黄山,在该景区发布对境内所有18周岁以下游客实行免门票政策后,黄山区域的民宿订单量较前一天增长超过50%。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院长谷慧敏表示,酒店价格与市场预订情况密切相关,一般酒店预订房间量达到一定程度后,价格便有所回升。 对于度假型酒店来说,暑期将是一个客流旺季。 华美酒店顾问机构首席知识官、高级经济师赵焕焱认为,暑期是旅游行业快速回血的时段,在文旅部宣布跨省游恢复后,旅游出行需求大幅增长,对于酒店、民宿等住宿板块的业务量的恢复显而易见,接下来,酒店应该更加注重卫生,在接待游客的同时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资深旅游王兴斌还表示,由于全球疫情影响,出境游暂时不能开放,而跨省游也吸纳了一部分原来出境游的客群,其实国内旅游服务商也可以针对这部分客群做一些调整,开发一些高端旅游度假产品,进一步提升国内游产品的服务品质。

首个“就地过年”春节旅游盘点,文旅市场“四大特点”

实“鼠”不易的2020已经过去,“牛”转乾坤的2021悄然来到。

然而,因为年初局部地区疫情零星散发,国内多地推出“就地过年”政策。如此一来,多数在外工作者以及原本准备旅行的人放弃了返乡或出行计划,这对于刚熬过了2020年磨难的旅游行业来说,无疑是二度“历劫”。

那么,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就地过年”政策背景下,刚刚过去的7天春节假日旅游市场结果如何?带来了哪些冷与热?对未来文旅产业发展有哪些影响和启示?

假日出游人数大幅回升

节前,业界和媒体普遍分析认为,在各地倡导“就地过年”的政策背景下,春节期间省外游客将会减少,省内居民出游数量将会激增。但从春节假期各地接待游客情况看,实际出游人数虽然低于市场预期,但呈现逐步增长态势。

据我们梳理,2021年春节假期前3日,四川省恢复开放的653家A级景区共接待游客634.49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4083.15万元。其中,春节假期第一天为134.4万人次,第二天为224.18万人次,较首日增长67%;第三天为275.92万人次,较第二天增长23.1%。

据广西自治区文旅厅发布的信息显示,2021年春节假日,广西共接待游客2229.90万人次,同比增长434.9%;实现旅游消费140.87亿元,同比增长453.1%。其中,桂林市接待游客总人数超过2019年,同比2019年增长4.19%。自治区监控的78个热门景区客流量138万人次,其中南宁青秀山风景区连续多天客流量超过4万人次。

据广东省文旅厅发布的数据显示,初步测算,春节假期期间,全省共接待游客3964.3万人次。其中接待过夜游客953.4万人次,一日游游客3010.9万人次;接待省内游客占比93.3%;全省旅游总收入204.8亿元。

其中,纳入监测的150家重点景区共接待游客1200.8万人次;纳入监测的14段古驿道重点区域共接待游客205.3万人次;纳入监测的13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共接待游客64.5万人次;纳入监测的71个乡村旅游点和历史古村落接待157.5万人次;纳入监测的75个重点公共文化机构接待72.1万人次。

据江西省文旅厅大数据监测显示,春节期间,全省接待游客2539.0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44.76亿元,与2019年相比,分别恢复94.38%和91.20%。

总体而言,在“就地过年”的推动下,各地本地游客出游人数逐日增多,正月初三、初四达到出游高峰,这一特征与2019年等年份的流量趋势相同,但基于常态化疫情防控需要景区限流75%容量,仍然显示出了较强的消费趋势。

据四川省文旅厅发布的信息显示,春节7天假期,全省各地共接待游客4365.8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85.53亿元,分别恢复到2019同期的52.9%和49.2%。全省纳入统计的654家A级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1755.55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44亿元。

据上海旅游大数据统计显示,2021年春节前三天,全市共接待游客226.84万人次。春节7天假期,共接待游客492.16万人次,同比2019年恢复96%,其中上海本地游客占比81.55%;实现旅游收入56.65亿元。

流动人口成为客源优势

受疫情防控和“就地过年”政策影响,与疫情前浩浩荡荡的返乡客和跨省游相比,不少地区2021年春节黄金周省外游客和省内人口流动将较往年大幅减少。据网络地图迁徙大数据显示,今年春运返乡期全国总体迁徙规模大幅下降,迁徙规模指数较去年下降50%,较2019年下降47%。黑龙江、北京、吉林、河北、天津、上海、重庆、浙江、辽宁、江苏等十个省份降幅排名前十,均超过55%。

据北京市文旅局发布统计数据,2021年春节假期,北京市接待旅游总人数663.2万人次,同比增长3.5倍;旅游总收入42.5亿元,同比增长2.9倍;人均花费640.7元/人次,同比下降13.1%。其中,接待市民在京游人数为491.1万人次,同比增长7.3倍;接待外省来京旅游者172.1万人次,同比增长96.5%。

从市场恢复情况看,北京市接待旅游总人数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81.7%;旅游总收入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51.9%。其中,市民在京游市场较2019年同期实现全面增长,接待旅游人数较2019年同期增长5.4%;接待外省来京旅游人数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49.7%;旅游收入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38.5%。

重点景区恢复而言,7天春节假期,北京市重点监测147家景区累计接待游客781万人次,同比增长3.7倍,恢复到2019年春节假期的83.8%;营业收入.1万元,同比增长9倍,与2019年同比增长1.9倍。

其根本原因是,在“就地过年”背景下,大量的本应回老家过年的返乡人口留在大中城市当中,并成为当地春节假日旅游消费的主力军。据去哪儿数据显示,春节长假前4天,全国多个城市景区门票预订量增长超1倍。其中,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成为热点。

作为流动人口大省的广东,同样占据了客源优势。据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通报,2021年2月11-17日,全省重点景区预约总数为221.7万人次,景区预约数排名连续4天保持全国领先。其中15家5A景区预约人数超过70万人次,全省景区预约前三名分别是广州长隆旅游度假区、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广州白云山风景区,总预约数排名前三的地市分别是广州市、惠州市和东莞市。

另据去哪儿数据显示,春节前4天,国内景区门票预订量较上一周增长105%,全国有127个城市的景区门票预订量增长超过1倍,其中长三角城市群的景区门票预订量增长最高,苏州、无锡、宁波、南京等新一线城市分别增长4.6倍、3.7倍、3.2倍、2.8倍。

此外,江苏省文旅市场实现强劲复苏。据江苏省文旅厅发布的信息显示,春节期间,综合江苏智慧文旅平台监测数据、移动运营商手机信令数据,经测算,全省接待游客总量达3514.41万人次,较2019年同期上涨3.06%;实现旅游总收入238.85亿元,恢复到2019年的85.1%。其中,全省233家4A级以上景区共接待游客1694.41万人次,较2019年同期上涨11.90%;全省764处乡村旅游监测点共接待游客1328.96万人次,占全省游客接待总量的37.81%。

周边游和古镇游成为热点

今年春节,疫情防控原则上提倡就地过年,非必要不外出,鼓励人员不跨省流动,旅游活动由“高消费、大流动”的模式向城市化、本地化、近郊化”转变。

据湖南省文旅厅发布的假日市场总体情况显示,纳入监测的48家乡村旅游区累计接待游客54.45万人次,同比增长1010.53%,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14亿元,同比增长658.87%。129家文化服务单位累计接待人数33.91万人次,同比增长1529.44%。

表现最为显眼的是四川。据四川省文旅厅发布的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前往城内与近郊、住家周边景区游客数量激增。游客接待排名前5位的景区分别是:街子古镇、三圣花乡、洛带古镇、阆中古城、邛海泸山景区。

与此同时,景城同游成为各地春节假日旅游最鲜明的特色。7天春节假期,北京游客接待量排名前十的景区是:王府井接待89.5万人次,前门大街景区接待62.4万人次,乐多港假日广场接待52.9万人次,南锣鼓巷接待42.4万人次,首创奥莱休闲驿站景区接待27.4万人次,天坛公园接待24.87万人次,北京市大栅栏商业街区接待23.6万人次,北京动物园接待20.5万人次,颐和园接待20.43万人次,什刹海风景区接待20.2万人次。

据重庆市文化旅游委发布的信息显示,7天春节假期,重庆洪崖洞民俗风貌区接待游客28.3万人次,磁器口古镇接待游客16.6万人次,长江索道接待游客5.5万人次,歌乐山森林公园及烈士陵园接待游客5.4万人次;长嘉汇弹子石老街接待游客20.5万人次;铜梁安居古镇接待游客16.5万人次;梁平柚海景区接待游客10万人次。此外,据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介绍,春节假日期间,文博场所、革命纪念馆成为省内游、近郊游、亲子游的打卡“热地”。遵义会议纪念馆、四渡赤水纪念馆、黎平会议纪念馆、猴场会议会址、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娄山关等红色旅游景区游人如织。春节假期前四天,仅遵义会议会址累计接待游客2.3万人次。

据同程研究院数据显示,出游主题方面,森林山岳、主题乐园、周边玩乐、历史遗迹、城市观光、古村镇、宗教寺庙等类别的景区出游需求旺盛。凤凰古城、南浔古镇、同里、瑶里景区、周庄、徽州古城、西江千户苗寨等是春节期间比较受欢迎的古镇。

“酒店旅游”成为过年新趋势

众所周知,往年黄金周像海口、三亚这样的旅游热门目的地城市预订酒店常常是“一房难求”。而今年春节,在就地过年政策的推动下,往年没什么人的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成为酒店预订的主力军,在酒店“旅游过年”成为许多原地过年人的新选择,且正在朝着多样化、个性化趋势加速转变。

据省海南省旅文厅统计数据显示,2月13日,全省进港人,同比下降26.5%,出港人,同比下降77%。全省酒店平均客房入住率45.8 %,同比增长0.3个百分点。全省经营性住宿单位接待过夜游客27.48万人次,同比增长30.1%。抽样调查显示,2月17日,全省酒店平均客房入住率66.28%,全省经营性住宿单位接待过夜游客39.37万人次,其中三亚海棠湾仁恒皇冠假日酒店入住率恢复至7成左右。

2021年春节长假,海口旅游交出“成绩单”。全市接待游客总数117.11万人次,同比增长607.87%;旅游总收入12.91亿元,同比增长431.94%。假日七天,海口免税店共接待购物人数人次,同比增长51.8%,销售收入1.57亿元,同比增长225.5%,人均花费4805元,同比增长43.81%。据抽样调查结果,春节假日七天全市住宿业累计客房出租率39.18%,同比去年增长了10.3个百分点。接待过夜游客28.15万人,同比增长44.32%。

从今年酒店的预订情况来看,相对于北方人在家的过年的传统,南方人在酒店过年的热度更高。据去哪儿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前四天酒店全国酒店每晚平均514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4元,比2019年便宜56元,除北京、陕西外,全国酒店预订热度最高的10个省份皆在南方。其中广东、四川、海南名列前三。

据北京市文旅局统计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前三天,北京中心城区饭店平均出租率为14.4%,同比减少4个百分点;近郊区饭店平均出租率为20.8%,同比增长8.8个百分点;远郊区饭店平均出租率为52%,同比增长39.5个百分点。同时,进入假期第三天乡村精品民宿的客房入住率达到了90%以上。

在品质方面,城市高星酒店、度假酒店成为许多“就地过年”人群的重要选择好。据去哪儿数据显示,在春节的前三天,全国酒店预订中,高星酒店占比达到6成,除三亚排名第二外,酒店预订量最高的都为大型城市,其中重庆排名第一,成都排名第3,广州、深圳、上海排名4至6位。如,上海市金山、松江、青浦、奉贤、崇明等区前三天累计客房出租率较2019年增加27个百分点。

另据同程研究院数据显示,春节假期期间,本地酒店预订占比较高、“最爱宅酒店”的城市主要有:北京、上海、天津、宁波、重庆、苏州、泉州、深圳、赣州、无锡。整体酒店预订热门城市主要集中在一线和新一线核心城市,分别为:重庆、深圳、成都、上海、广州、北京、西安、三亚、苏州、杭州。

总体而言,因疫情防控和“就地过年”双重因素,今年春节旅游假期长途旅客数量出现大幅度的下降,但在短途游、本地游、市内游的带动下仍然保持了平稳上升的良好态势。相比令人刻骨铭心的2020年春节,2021年的春节旅游市场经受此轮新挑战和新考验后,必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进而形成新的假日旅游模式。这也恰恰说明了,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一项“攻防兼备”的战略,只守不攻、只破不立,永远无法出突出重围!!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jinrong/13359.html
允许使用美国在俄资产补偿俄方损失 普京签署命令
商 共促边境交流 体 2024年广西·凭祥中越边关旅游节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