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巨头纷纷入局 智能穿戴市场未来可期 还是前景堪忧

原标题:各大巨头纷纷入局,智能穿戴市场未来可期?还是前景堪忧?

近年来,人们对智能穿戴设备的需求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形态的智能穿戴设备也渐渐浮出水面。

华为占据半壁江山,智能手表、手环区别在哪?

最早从2014年开始,苹果和小米先后发布了Apple Watch1代与小米手环1代,打开了智能穿戴设备市场。随后各大厂商陆续加入阵营,集成健康监测、通信联络、支付等功能,为我们提供了不同价位段的多种选择。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 Counterpoint 报告显示,2024 年全球智能手表市场份额预计增长15%。其中鸿蒙 HarmonyOS 手表国内市场份额将达 61%、WearOS 市场份额稳步增长。

在前段时间举办的2024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 2024)上,华为、小米等国内厂商都展出了其最新的智能手表产品。

以华为 WATCH 4 Pro 太空探索手表为例:该手表定价4999元,支持 eSIM 一号双终端和独立号码、微信手表版、弦月窗等,支持 UWB 控车技术,运行鸿蒙 HarmonyOS 4.0.0 系统,标准续航4.5天。

此外,该手表配有 ECG 心电分析、多项健康和风险评估及一键微体检功能。

其实从华为WATCH 4 Pro 太空探索手表支持的各项功能中可以发现,相较于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的体积更大,可以容纳更多传感器和芯片。此外它能够单独运行操作系统,并且搭载了独立的麦克风和扬声器,因此大多我们在手机上常用的功能,在智能手表上也得以实现。

而作为智能穿戴设备中的另一员大将,智能手环主打的是在保证健康检测和消息通知的基础上,带来相对更长时间的续航和无感的佩戴体验。

以华为手环9为例,该手环首发价239元起,支持自动调节屏幕亮度;支持NFC 公交卡和睡眠、心率、血氧监测功能,最大续航可达14 天。

结合华为手环9的基本配置我们可以发现,智能手环更小的体积也就意味着部分功能的相对缺失。比如,智能手环目前暂时不能脱离手机实现通话和回复信息等通信功能,暂不支持ECG心电图、血糖检测等更高阶的健康监测功能。

总结来说,随着底层硬件创新逐步成熟和应用场景不断丰富,智能手表/手环的使用群体和出货规模也随之扩大。如今智能穿戴行业处于加速发展阶段,各大厂商在提升自己设备功能性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产品的外观设计。未来会有怎样的升级,值得期待。

三星、苹果纷纷入局,可穿戴设备之争进入“指环王”时代

相较于智能手表和手环,智能戒指体积更小更轻便,更适合用户长时间佩戴;且由于智能戒指不配备屏幕、大型传感器和芯片,所以它的续航时间更长。

不过它的部分优势相对来说也是一种弊端,比如:只能依托手机来查看信息和操作、健康功能单一、价格较高等。所以有很多用户对其发展前景仍存在争议。

其实早在2021年,一款名为Oura的智能戒指就因其专注于睡眠监测而被大家广泛关注。伴随着今年开年三星智能戒指 Galaxy Ring的亮相,再次掀起了人们对智能戒指的热议。

三星官方表示,这款智能戒指支持睡眠监测、心率监测等健康功能,以及远程控制、无线支付等智能生活功能。

据报道,苹果目前也在加速开发推出其第一代智能戒指,并已经获得了多项与智能戒指相关的专利。

除了上述三款比较常见的智能穿戴设备,智能耳环、项链等设备也陆续出现在大众视野中。

我们可以期待一下,未来的数据采集或将并非依赖于单个设备,戒指、手表、项链等智能设备都可以协同工作,提供以家庭为中心的生态感知环境。

写在最后的话: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智能穿戴设备将在未来展现出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对于消费者而言,最重要的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以实现产品利用最大化。

精选

为什么手机销量排名各榜单不同?调研机构如何统计数据?一次全都告诉你!

4月发布新机全综合对比,哪款值得买?

华为6款新品蓄势待发,HarmonyOS NEXT细节再曝

iPhone 16全系机模曝光:大屏、潜望镜头、新设计,这次买吗?

苹果发警告:iPhone充电不要放枕头下丨iPad、AirPods新品待发


未来10年电子消费市场新的“蓝海”,智能穿戴领域市场分析智能穿戴市场是近几年电子消费市场新的增速点,其中TWS耳机、智能手表/手环、智能眼镜等产品销量持续的快速增长。 并且随着人们消费升级和健康理念的转变,在未来这一增长趋势还将持续扩大,成为电子消费市场新的“蓝海”。 1)首先,部分智能穿戴并不是刚需。 初期用户只是为了追个新潮,赶个时髦,被赋予高科技、智能的光环。 然而,对于非刚性的需求是不能持久热度的。 剩下就是淘宝,这个平台发展到现在,规则也比较完善,市场的包容性也很强,低端、中高端都有,用户信赖度也比较高,如果从淘宝入手,也更能掌握一些电商的核心玩法,后期想做其他平台也会容易一点。 如果按目前市场花土每立方200元左右计算,年销售额约达20万元左右,再除去房租、化肥、水电、工资等各项费用,年纯利润基本可以在6-10万元,市场发展空间十分大。 总结:其实,现在有很多的行业还处于一个比较冷门的状态。 经过初步估算,2026年全球智能手表对的市场规模将达到574亿美元。 我国智能手表需求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在国内消费水平的促进下,未来我国智能手表市场容量将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 劣势国内企业相关技术落后,技术力量薄弱,这是阻碍我国智能手表行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个方面就是智能手表的发展前景很好。 虽然智能手表行业的发展很不错,但是智能手表在前期发展的并不是很好。 虽然智能手表的发展经历了一番波折,但是智能手表的发展前景是很不错的。 这个数据是非常可观的,还是在疫情继续在海外扩散的情况下得来的,说明现在全球的消费者对智能手表的需求越来越高。 不过,这是在产品给力的情况下得来的,最终还是要靠产品力说话。 智能可穿戴行业未来发展前景怎么样?明朗的市场前景不断吸引拥有敏锐商业嗅觉的品牌商驻足,而对于任何一家想角逐智能穿戴这一赛道的品牌商来说,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智能穿戴科技公司的系统支持,缺少合适的技术支撑,可能并不是从头摸索就能办到的。 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智能化浪潮的到来,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也在飞速发展着。 IDC《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9924万台,同比增长31%。 智能穿戴产品的核心是为人提供更有效、更捷的生活方式。 真正的智能穿戴不仅外观时尚、佩戴舒适,而且还具备高效精准的数据分析处理能力,融合人工智能成为人类的好助手。 尽管从目前的市场现有情况来看,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现有市场认知率和使用率都还不够乐观,但是不要忘了,物联网的发展的时间还很短。 但是,随着Applewatch的上市,人们对智能可穿戴设备的认知和了解会有质的飞跃。 这只是一个暂时的瓶颈。 虽然,2016年可能智能手表行业发展并不顺利,但2017年整个可穿戴设备领域定会迎来增速发展,因为今年很多投资的新技术和更先进的芯片都将会一一出场,相信智能手表的市场会再上一个新的高度。 可穿戴设备是在原有日常穿戴物品的基础上,加入了高科技成分,进行智能化多功能设计。 对可穿戴设备的研究调查,目的在于对这一产品发展前景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简要分析。 可穿戴智能设备的市场前景怎么样?被广泛的认为将是智能可穿戴市场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 智能穿戴未来目前的智能穿戴产品,由于产品体积的限制,绝大部分产品需要连接到手机、PC等终端设备使用,从而实现各项功能的应用以及数据的处理。 2)其次,大多是智能穿戴市场主要集中在智能手表、智能手环,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新,甚至走向价格战的恶性竞争。 低价不是用户的主要购买驱动力。 因此用户会变得理性,用户的热情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落。 安全、急救类软件都可以应用于智能手机以及可穿戴设备结合。 针对儿童、老年、及疾病等特殊群体会分化出不同的细分领域。 特别是针对老年人与小孩,推出主打健康、安全与急救相结合的可穿戴产品市场前景广阔。 面对智能可穿戴设备这一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市场,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认为仍需要对其保持必要的清醒,特别是这两年风头正劲的头戴式设备:对任何声称已发现下一个大型科技平台的说法都要谨慎对待。 可穿戴智能设备市场即将进入爆发期,设备形式将更加灵活,老人和儿童将成为重要的用户群体,并将带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

为什么这几年「手环」产品不火了?

手环产品在过去几年间确实出现了一些市场疲软的情况,这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市场饱和:手环作为一种智能可穿戴设备,最初推出时具有新颖、时尚的特点,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的关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手环品牌和产品,导致市场竞争激烈,消费者的选择面也变得更广。这导致了市场的饱和,消费者对手环产品的需求减少。

2. 功能同质化:手环产品的功能在不断进化,但是随着竞争的加剧,许多手环产品的功能开始同质化,无法给消费者带来新的体验和刺激感。消费者对于手环产品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基本的计步、心率监测等功能,而是更加关注产品的差异化和创新性。

3. 用户体验不佳:一些手环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佩戴不舒适、电池续航不足、数据不准确等。这些问题会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降低用户的满意度,进而影响到产品的销售和市场反响。

4. 智能手机的普及: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功能的不断增强,许多消费者更倾向于使用手机上的应用程序来监测健康数据,而不再需要额外的手环设备。这也减少了对手环产品的需求。

虽然手环市场目前相对不如以前火爆,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手环产品仍然有机会通过创新和差异化来重新获得市场关注和消费者的青睐。

被看衰的智能穿戴,场景化和数据服务才是未来

用“明日黄花”来形容可穿戴设备如今的处境似乎再合适不过,特别是在Jawbone破产清算、Fitbit股价暴跌、Apple Watch销量无解等背景下,唱衰可穿戴设备已经成为主流的声音,与四年前的风口论早不能同日而语。

然而,就在可穿戴设备不被看好的当口,却闯入了一批行业之内的野蛮人,LV推出了旗下首款智能手表,卡西欧计划于明年初发布自己的智能手表。而这到底是智能可穿戴的转折点,还是传统手表厂商的最后一搏?

落幕或者新生

不难理解LV、卡西欧等逆势追捧智能手表的原因,在不计其数的智能可穿戴品牌的冲击下,传统手表开始走向下坡路。

从市场研究公司Canalys的预测报告来看,2017年智能手表的增长比例将达到18%,年销售总额升至100亿美元,预计今年智能手表的出货量可达2850万部,并表示在2017年底的时候,智能手表市场的规模大约将达到传统瑞士手表市场的三分之二。Canalys等第三方报告的结果似乎与智能可穿戴不被看好的趋势向左,原因何在?

一方面,无论是Jawbone还是Fitbit,代表性的产品多为智能手环类,却始终难以逃脱同质化的圈子。早期的智能手环厂商抛出了健康管理的概念,却并未进行数据的深度挖掘,在数据的准确性和局限性面临瓶颈,智能手环本身的概念由热转冷,在销量上的颓势便在意料之中。相应地,市场上涌入了大量的廉价产品,在市场不成熟状态下的价格战,直接导致整个产业链维持在“婴儿”时期和外界对于可穿戴行业的唱衰。

另一方面,尽管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可穿戴产品被冠以“鸡肋”的标签,却不能否认智能手环等在市场教育方面的成功,尤其是早期大量低价智能手环涌入市场,计步、心率监测、提醒等基础功能早已深入人心。此外,谷歌已经不遗余力的向珠宝厂商推销自家的Android Wear,国内诸如智能表芯等公司也发布了针对传统手表的智能化解决方案。智能手表在计时增值服务功能上,加入了一些数码功能和流行的时尚元素,这是传统手表所无法比拟的。

诚然,在智能化的大趋势下,无论是LV等奢侈品牌还是卡西欧、Swatch等传统手表厂商,做出了一个正确的选择:传统手表和智能穿戴最终走向融合,而非是鱼死网破的冲突与较量。事实上,传统手表厂商的抉择也为可穿戴产品指明了一条新出路,即场景化和垂直方向的突围。

诺基亚、谷歌等似乎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2016年6月份,诺基亚以1.7亿欧元的代价完成了对电子消费公司Withings的收购,Withings的CEO加入诺基亚的健康团队,主要负责数字健康领域的研发。无独有偶,Google的母公司Alphabet也传闻在研发一款配备电子墨水屏的健康手表,同样由旗下的医疗机构Verily Life Sciences负责,且与Apple Watch和Fitbit不同的是,Verily这款手表并不是一款消费级设备,而是将之定位于医学研究之用。

在一连串的碰壁之后,无论是行业巨头还是可穿戴领域的创业者,终于领悟了一个事实:智能手表的价值更多的体现在人体的感知和互动方面,其更像传感器而非计算中心。

打造价值闭环

那么,明确的市场定位能够让可穿戴行业走出寒冬吗?要知道整个可穿戴行业正逐步成为手机厂商、时尚厂商吸引用户的附属,单一的可穿戴设备很难获取利润,需要的是从产品到数据再到服务的价值闭环。

而要打造完整的价值闭环,智能可穿戴行业仍需解决下面几个问题:

1、产品和服务的稳定可靠性。

智能可穿戴产品的两个核心价值在于,离人更近且佩戴时间更长。换言之,可穿戴产品必须摆脱“鸡肋”的产品属性,在智能手机功能更加广泛,智能手环等在计步、心率监测等基础功能上失去唯一性的情况下,找寻更符合刚需的产品形式已经成为可穿戴产品活下去的不二法门,比如与传统机械手表的融合,再比如加入更多的时尚元素。

另一个问题便是解决可穿戴产品的续航问题,在传感器而非计算中心的现实定位下,Apple Watch等与手机功能高度重叠,却又不具备独立使用价值,反而牺牲了续航和价格优势的产品,俨然不符合稳定可靠性的目标。这就需要对可穿戴产品的功能进行取舍,保留低功耗且刚需的核心功能,以延长产品的续航和美观度。就目前来看,大多数传统手表型外观的智能可穿戴产品已经做到了4个月左右的续航时间,也就可以理解LV、卡西欧等积极进入这一市场的原因。

2、完善的场景应用和数据服务。

进入2017年之后,智能音响的火爆程度不亚于当年的智能手环。所不同的是,智能音响的故事并没有局限在硬件本身,而是讲了一个人工智能语音助手的故事,相比于硬件创新,更偏向于场景应用和数据服务。或许在可穿戴设备处于风口期的时候,也有一些厂商在场景和数据服务上画饼,可迄今为止仍处于空白状态。幸运的是,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广泛应用的背景下,可穿戴产品或可以弥补这一短板。

更重要的是,场景应用和数据服务驱动的是一个万亿规模的蓝海市场。从第三方报告来看,女性塑身美体、老人看护、幼儿看护、女性呵护、健康、商务、运动等场景的市场规模不可小觑。以女性塑身美体为例,智能可穿戴设备可以通过心率监测、睡眠监测、运动记录、体重记录等数据,结合用户的减肥计划,在饮食管理、运动规划、时间提醒等给出个性化的建议,还可以通过好友PK、实时分享等形成激励效应。有数据显示,女性塑身美体类的整体市场规模高达12-15万亿。类似的,借助可穿戴设备的温度检测、哭闹提醒等开发婴幼儿监护的场景,不用再担心孩子尿床和哭闹;对心率、血压、睡眠监测、情绪监测等数据的处理分析,导入医疗健康服务资源,布局健康管理场景等等。

3、完整的个人行为和健康数据服务体系。

可穿戴市场的核心病因在于不同厂商之间的各自为战,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数据孤岛。就拿医疗方向来说,理想的状态应该是智能硬件搜集用户数据,然后通过后台数据处理和分析,对接到医院等大健康体系。包括苹果、三星等都在尝试构建起完整的健康体系,并通过开放平台吸引第三方开发者的加入,一是这些解决方案在国内大多水土不服,研发成本虚高,商业环境和技术环境没有打通,二是用户习惯的培养仍然差强人意,用户体验被严重割裂,缺乏商业前景。

当然,国内也有一些公司曾发力个人行为和健康数据服务体系,比如网络的Duwear、微信的开发者平台等等,可项目大多处于停滞状态。深圳智能表芯的模式似乎为行业开辟了一条新路径,依赖自身作为行业链技术源头的优势,在提供核心技术和产品服务的同时,让下游厂商快速推出稳定的产品,与合作伙伴一道打造了由硬件终端、人机交互、后台数据服务三大部分构成的PMPD系统。这一商业前景在于,让用户在终端体验上更加统一,建立一个完整的行为数据和健康档案,并为用户提供场景化需求,逐步演化成为兼顾生活管家、私人医生、健身教练和私人秘书为一体的智能系统。

总之,对于智能可穿戴行业而言,单纯的功能已经无法满足用户需求,针对细分场景和细分人群才是大势所趋。与时俱进的,可穿戴领域的从业者是时候思考如何打通产品、数据、服务和商业之间的连接,形成更具想象力的价值闭环。

Alter,互联网观察者,长期致力于对智能硬件、云计算、VR等行业的观察研究。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jinrong/3117.html
售85.88万 新款奥迪S6Limousine上市!采用奥迪
一夜跑路 关店前一周还在推销年卡 吴彦祖投资的高端健身房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