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 迈向动态调控新模式的网络暴力信息治理机制

近日,国家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公布《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坚持“源头防范、防控结合、标本兼治、协同共治”的原则,从一般规定、预防预警、信息和账号处置、保护机制等方面加强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是我国首部针对网络暴力信息治理的专门规章,标志着网络暴力信息治理机制迈向动态调控新模式,进一步完善打击治理网络暴力的制度体系,夯实清朗网络空间的制度基础。

一、《规定》出台的背景和意义

网络暴力行为近年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也是全球网络空间治理面临的共同难题。一方面,网络暴力所涉信息内容存在违法性单独界定层面的困难,另一方面,通过快速聚集和扩散方式产生集中攻击的网络暴力信息,可能对被害人造成严重的侵害后果,但是每一个实施言论侵害的施害者,却很可能因其单独行为仅构成“微量”伤害而难以追责。对于网络暴力侵害如果仅仅停留在事后的民事、刑事等追责机制,则难以治标治本,亦无法有效防范伤害的一再发生。

《规定》的出台,是在总结近年来网络暴力信息治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致力于建构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治理机制,从针对信息内容本身的静态管理,转向动态调控内容生态的创新模式。这一动态调控新模式,基于对于网络暴力信息的精准类型化界定,超越单一、局部环节,要求建立全面系统的治理体系,提供清晰细致的治理举措指引,既注重对于网络暴力信息的监测和防范,亦重视对于受害人的保护、救济与赋能,同时强调对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提供者、网络论坛社区和网络群组的建立者和管理者、网络信息内容多渠道分发服务机构、用户等相关主体以及重点环节、板块的精细治理,既反映并总结了近年来网络暴力信息治理的实践和经验,又对多方主体提出了较高的保护标准,规定了明确的法律责任,力求实现精准、高效的网络暴力信息治理实效,提供了具有中国特色和创新示范的网络暴力信息治理制度模式。

二、重在实效的网络暴力信息治理机制及其特点

《规定》对于网络暴力信息提出的治理要求,具有体系性、全流程、精细化、重赋能等鲜明特点,在明确治理标准、落地治理机制、促成治理实效方面,具备很强的可操作性和落实前景。

体系性:作为网络信息内容治理整体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网络暴力信息的特点可以从内容和规模两个层面来认识。内容层面,对于特定主体具有明显而强烈的攻击性,根据《规定》的界定,既包括具有违法属性的“侮辱谩骂、造谣诽谤、煽动仇恨、威逼胁迫、侵犯隐私”的信息内容,也包括“影响身心健康的指责嘲讽、贬低歧视”等极易带来侵害后果的不良信息内容。规模层面,这些信息内容在“通过网络以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形式对个人集中发布”的状态下,相对于偶发的单条或者零散信息,具有明显而强烈的侵害属性。

通过对于网络暴力信息的类型化划分,针对网络暴力信息的治理,可以纳入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的整个体系中,适用《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中分别针对违法和不良信息的治理要求,对于违法信息应当采取禁止传播措施,对于不良信息,则应当予以抵制,不得在重点环节呈现,并防止其扩散传播。

与针对单条违法和不良信息的治理不同,网络暴力信息治理需要关注其动态聚集的态势和后果,因此不能仅仅依靠针对信息内容的静态分析和定性,而需要综合考量信息在数量规模、集中程度、传播趋势方面的因素,进行动态判断并进行治理决策。从静态判断走向动态评估,这是对于我国网络平台信息内容治理经验的有效总结,也是进行生态治理的创新举措。

全流程:构建多主体协同的事前事中事后治理机制。 网络暴力信息治理中形成的共识是,需要从事后救济和惩治,转向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流程防范和治理,以最大程度预防严重侵害事件的发生。《规定》的整体框架和逻辑就是围绕网络暴力信息的全流程治理来展开的。

精细化:针对重点环节和领域提供细致精准治理指引。 《规定》一方面为网络暴力信息治理机制搭建了整体的框架和要求,另一方面也提炼、总结了网络暴力信息的产生蔓延规律,针对网络暴力风险较为高发的重点环节、领域、业务板块等,规定了细致而精准的治理举措,为网络暴力所涉各方主体提供了十分精细化的指引。

业务板块方面,《规定》明确要求对于“跟帖评论信息内容”进行管理,“对以评论、回复、留言、弹幕、点赞等方式制作、复制、发布、传播网络暴力信息的”,应当及时采取处置措施。同时,“网络论坛社区、网络群组”作为重点业务板块也需要加强管理,“禁止用户在版块、词条、超话、群组等环节制作、复制、发布、传播网络暴力信息,禁止以匿名投稿、隔空喊话等方式创建含有网络暴力信息的论坛社区和群组账号。”

除了上述社交属性较强的领域,《规定》也对网络视听节目、网络表演、网络直播和短视频等重点领域进行了规定,要求加强内容审核并及时阻断涉网络暴力信息。对于在网络暴力信息产生和蔓延过程中的关键主体,《规定》也进行了明确,要求其承担相应的主体责任,具体包括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提供者、网络论坛社区和网络群组的建立者和管理者、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用户以及网络信息内容多渠道分发服务机构等。

重赋能:为潜在受害人设置个性化保护和救济工具。 网络暴力信息治理中重视为潜在受害人提供自我保护和救济的工具,这一举措是我国网络暴力信息治理实践中非常鲜明的创新实践,重在为受害人赋能的思路,实质性拓宽了网络暴力信息治理的视野,也为更加宽泛的网络空间治理提供了宝贵而有益的参考经验。

三、网络暴力信息治理机制实施落地展望

《规定》出台后,对其构建的网络暴力信息防范和治理机制要求,可以通过展开三个层面的制度建设推进落地,实现针对网络暴力信息的系统、精准治理效果。

首先,建立和完善以平台为主体、各参与方各尽其责的治理机制。《规定》提出的标准和要求,目前在很多互联网平台已有实践探索,但不同平台之间尚有差异,《规定》的落实过程也是平台之间确立起较为统一的保护水准的过程,从而防止网络暴力信息在保护水准不一致的平台之间流动。另一方面,各平台也可以根据各自业务和生态特色,采取灵活动态的具体手段,实现《规定》要求的措施和效果。平台之间也可以探索跨平台的信息共享和协同机制,例如针对涉网络暴力信息的重点账号、主体采取协同限制和治理措施,实现针对网络暴力信息的联防联控。

其次,确立理性科学的责任和监管规则。对于承担全流程动态管理责任的平台,一方面,应当建立专业有效的评估机制,对其事前事中事后采取防范治理措施的情况进行测评和判断,认定其履行相关治理责任的情况,通过常态化监管和专项行动等方式促成规则落地。另一方面,也要确立理性的责任标准,尤其对于特定网络暴力事件的事后判断,要厘清各方主体的责任分层,对于平台已经建立较为完备治理体系,但无法全量处置网络暴力信息的情况,也要给予容错空间,促进平台经济在合理科学的合规标准下健康有序发展。

第三,推动网络暴力信息治理合规监管与司法救济程序的有机衔接。《规定》所建构的各方主体网络暴力信息治理合规要求,不仅给出了精细化治理的明确指引,也为司法实践中为受害方提供救济、追究网络暴力实施和参与方的法律责任,提供了标准和规则参照。关于便捷取证等的规定也为受害人寻求司法救济提供了便利。通过在司法实践中针对网络暴力侵害的民事、刑事个案和类案的积累,也可以反过来促进网络暴力信息治理机制和规则的完善。一方面,《规定》为受害人寻求司法救济提供了重要的制度支持,另一方面,可以探索通过检察公益诉讼等方式,将具有普遍性、代表性、侵害公益的网络暴力信息在司法实践中积极进行类型化探索,在高度动态的网络环境下持续完善网络暴力信息治理的规范和模式。


社会在进步,为什么年轻人的压力反而越来越大?

1、社会进步快,竞争者越来越多。 对于年轻人来说,如果没有父母的帮扶,你自己至少要奋斗10年以上才能实现你想要的生活,尤其是在大城市又无原生家庭依靠的年轻人。 这就导致一些“白手起家”的年轻人,越年轻越累。 所以唯有奋斗,才能创造出自己想要的生活,这就让很多年轻人早早地出现秃顶。 2、欲望大、追求高,又不愿意全力以赴导致追求和努力不成正比,换句话说,欲望大、追求高,收入低,就开始抱怨,自然就觉得很累。 前几天,老王和几位朋友,提到一个观点,现在网络暴力太可怕了。 只要你敢于说出你想说的话,不管是对还是错,都会有人抱怨,而不是反省自己。 很多人把不切实际的想法变成自己的压力,把别人的生活当成自己的包袱。 还没付出就想得到,还没开始就已经评估结尾。 3、没有让自己生活得很好和活得有尊严的“一技之长”,又不愿意静心学习。 在快速变化的职场中,如果你没有“一技之长”,你会发现你的职场之路坎坷异常。 所以作为现在的职场人,必须要有自己的“一技之长”。 4、睡眠不足的后果是工作没有精神,承受不住压力。 5、横向对比也会导致自己压力很大。

什么叫开窗理论名词解释

开窗理论指在剧烈大强度运动后,身体会有一个短暂的免疫力低下的时期,这一时期身体容易受到疾病侵袭,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的几率会增加。 比赛对运动员的体能和精神都是很大的刺激,免疫系统、炎性细胞都会受到明显的消耗,因此这一特殊时期运动员极有可能出现免疫力下降,另外在运动员加大训练量的增量期、恢复训练的早期也都会出现免疫力暂时下降。 其实不管哪种人群,在经历自身并不熟悉的大强度运动刺激后,也都会出现一个短暂的免疫力低下时期。 长期有着规律运动习惯的人群免疫力肯定处于较高水平,没有运动习惯、静坐少动的人群免疫力则会相对较低,因此并不能片面地说运动员免疫力较低,或者运动员更易感染新冠肺炎。 扩展资料1、要学会倾听来自身体的声音,当你感到疲劳、没有精神的话,建议好好休息,毕竟疲劳下运动是没有任何好处的。 2、运动的有益效应是建立在长期规律运动基础上的,但即便运动的好处再多,也经不起肆意挥霍!运动的关键,在于量力而行。 3、当出现身体不适时,千万不要抱着“我身体好,忍一忍就过去了”的侥幸心理,有病还应及时就医。 同时,在运动后可合理补充糖、脂肪、蛋白质以及各种微量元素等营养素,促进免疫机能恢复,维持机体免疫系统的正常水平。 此外,在运动后还要注意保暖等防护措施,这同样会对机体的免疫产生积极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运动员为何频频“中招”? 专家呼吁科学看待免疫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专家提醒:生命在于运动,而非“拼了命运动”

上网弊大于利的事例有哪些???

展开全部1.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游戏最容易让人沉迷2.容易与沉迷在不良信息中,色情暴力等不适合未成年的人的内容3。容易被骗,天真的人没有辨别力,容易被甜言蜜语所骗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jinrong/31884.html
晒奶奶做的饭 辽宁18岁小伙高考完就跑回老家 3年了就馋这一
万桶 373 EIA 报告显示累库 美国商业原油库存超预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