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提醒慎入网约车行业 每辆车日均不超20单 运力饱和

今年以来,全国多地发布网约车行业风险预警,公开提醒慎入网约车行业。预警信息显示,多地网约车运力已趋于饱和,或者远超实际需求。来自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的数据显示,在众多网约车平台中,有的平台没有开展经营,有的平台接入车辆低于50辆,有的平台日均单量小于1000单;网约车从业人员的经营状况同样不乐观,多地网约车单车日均接单量不超过20单,单均营收在20元左右,单车日均收入仅200多元。

5月20日,江西景德镇市交通运输局发布网约车行业风险预警通告。通告称,受网约车及从业人员数量快速增加等因素影响,目前景德镇市区网约车单车日均接单在15单左右,单车日均运行收入240元左右。综合市区人口数量、群众出行需求、公交发展水平以及现有出租汽车里程利用率等因素,市区网约车运力趋于饱和。

5月20日,景德镇发布网约车行业风险预警通告。

同时,通告还发布了三点风险预警提示,提醒市区网约车各相关企业、个人以及有意在市区从事网约车经营的企业和个人,知晓以下风险预警内容,增强风险意识,谨慎做出理性选择。

一是谨慎进入网约车市场。目前景德镇市区私家车保有量逐年增加,网约车市场运力趋于饱和,部分网约车平台因订单少导致车辆闲置,建议有意从事网约车经营的企业认真调研市场、深入了解政策、谨慎投资市区网约车市场,以免造成经营损失。

二是深入了解经营风险。有意从事网约车经营的从业人员应当详细了解网约车平台接入、派单及收益分配规则、车辆是否符合《景德镇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暂行)》要求,详细了解与平台所签订的合同条款和自行承担的风险,详细了解行业从业人员实际收入情况等,做出理性从业选择。

三是合法合规经营。有意从事网约车运营的,驾驶员应当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证、车辆应当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并在市区取得网约车经营许可资质的平台开展网约车运营服务。未办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证、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从事网约车运营服务,或办理双证但通过未取得我市经营许可资质的网约车平台开展运营服务的,均属违法违规行为,将依法进行查处。

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全国已有多地发布类似的网约车行业风险预警。预警信息显示,多地网约车行业的单车日均单量不超过20单。

4月5日,鹰潭市交通运输局发布《鹰潭市2024年第一季度网约车市场经营状况与风险提示》。其中提到,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鹰潭市依法许可网约车平台公司11家,网约车车辆共计1196辆,总订单量150.62万单。第一季度, 全市网约车日均订单量1.67万单,单车日均订单量14单,从月度数据来看,日均订单量在2月份最高;全市网约车单车日均收入205元,单均收入14.68元,其中40%的订单收入在10-20元内,单均运距约7公里。

鹰潭市交通运输局提醒, 从第一季度运营动态数据来看,鹰潭市网约车运力已趋于饱和,市场订单总量、单车日均订单变化不大,收入难以达到从业人员预期,拟从事鹰潭市网约车行业的企业和人员,应充分了解网约车市场淡旺季明显的特点,密切关注订单量、营收等动态,客观分析评估经营收益,避免盲目进入市场。

4月12日,苏州市交通运输局发布《苏州市2024年第一季度网约车市场运行监测信息》。其中提到,截至2024年3月31日,苏州市依法许可网约车平台69家,第一季度实际有运营记录的平台共43家,全市许可网约车车辆共计71944辆,其中苏州市区57616辆,较上一年四季度末新增3466辆,行业规模进一步扩大。

在订单量方面,第一季度,苏州大市网约车日均订单量55.49万单,单车日均订单量为15.04单。苏州市区网约车日均订单量34.53万单;单车日均订单量为13.92单,其中运距<10公里的单车日均订单量为10.84单,运距≥10公里的单车日均订单量为4.25单。在营收方面,第一季度,苏州大市网约车单车日均营收约350.14元,单均营收约23.21元。苏州市区网约车单车日均营收约335.39元,单均营收约23.93元,其中有46.3%的订单营收在10元(含)-20元(不含)范围内。

4月16日,重庆市道路运输事务中心发出行业经营风险提示称,该市中心城区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力已远超实际需求,经营有风险,入行务必要谨慎。其中提到,根据运营数据监测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重庆市中心城区网约车日均出勤接单车辆约4.8万辆,日均总订单量65万余单,单车日均接单13.6单,日均营收(流水)约321元(未剔除平台公司流水抽成、订单信息服务费)。根据数据统计分析显示,第一季度月均出勤接单(每月有接单记录)的网约车车辆约6.5万辆,占中心城区网约车总数的54.7%,车辆运力已远超实际需求。

5月16日,莆田市交通运输局发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市场风险提示,提醒关注市场现状,防范潜在风险。其中提到,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截至今年4月30日,该市依法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的平台公司16家,在营14家。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10家日均单量小于1000单。此外,全市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的车辆7254辆,日均在营约4331辆,而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的驾驶员达24177人。受多种因素影响,该市网约车运力已趋于饱和,单车日均单量及日均营收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回落。据测算,网约车日均订单量10—12万单,网约车全职驾驶员平均每月休息4日,每小时平均收入30—40元,扣除成本后,月均收入约4000—8000元。

5月16日,商丘市交通运输局也发布了网约车行业风险预警通告。其中提到,截至2024年4月底,商丘市区共有网约车经营许可企业19家(其中8家没有开展经营,接入50辆车以下的10家),合法网络预约出租汽车994辆,网约车驾驶员1100多人。受网约车及从业人员数量快速增加等因素影响,目前市区网约车单车日均接单在15单至18单,单车日均运行收入200元至230元。综合市区人口数量、群众出行需求、公交发展水平以及现有出租汽车里程利用率等因素,市区网约车运力接近饱和。


为什么不建议开网约车

不建议开网约车原因是安全风险、服务质量不稳定、影响社会秩序、不利于行业发展。

1、安全风险:网约车司机的背景信息难以核实,存在安全隐患。一些不良分子可能会冒充网约车司机进行犯罪活动,如抢劫、性侵等。

2、服务质量不稳定:由于网约车司机的收入与订单量直接相关,一些司机可能会为了赚取更多的钱而降低服务质量,如不按照规定路线行驶、不遵守交通规则等。

3、影响社会秩序:网约车司机的数量增加,可能会导致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对社会秩序产生负面影响。

4、不利于行业发展:网约车行业的快速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和规范,如果开放网约车服务,可能会导致市场竞争加剧,对整个行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开网约车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获取合法的网约车经营许可证:在开始运营之前,您需要获得当地政府部门颁发的网约车经营许可证。不同地区的规定可能有所不同,因此请务必了解当地的法律法规。

2、注册成为网约车司机:您需要在所使用的网约车平台上注册成为司机。这通常需要提供您的个人信息、驾驶证和车辆信息等资料。请确保您提供的资料准确无误。

3、检查车辆状况:在开始运营前,您需要对车辆进行全面的检查,确保车辆符合当地的安全标准。此外,您还需要定期维护和保养车辆,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4、确保乘客安全:作为网约车司机,您需要确保乘客的安全。在接载乘客时,请核对乘客的身份信息和目的地,并遵守交通规则和安全驾驶。如果乘客需要特殊照顾(例如孕妇、老年人或残疾人),请尽力满足他们的需求。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百科-网约车

看完这组数据你还想开网约车吗?

撰文/ 涂彦平

编辑/ 刘宝华

设计/ 琚 佳

晚上9点,南京一处街道,女孩杨杨趁着在路边停车休息的时间,打开了抖音直播。她的主业是一名婚庆摄影师,兼职开网约车。

杨杨开的是一辆换电版东风E70,月租金3900元,加上每天五六十元的电费,平均下来每天的成本差不多是180元。

这一天她已经开了6个多小时,跑了16单,流水差不多是300元。从早到晚只吃了一顿饭,杨杨很饿,就计划给车辆换电之后去找一位同行姐姐吃饭,然后再跑上几单。

两年前她就开过油车网约车,那时每天开13个小时流水能有700元,现在换了电车,每天开10个小时流水大概能达到五六百。杨杨每天开8小时,刨去成本,一个月差不多能有5000块兼职收入,她觉得也不错了。

不过,直播间有人向她咨询怎么租车,她的反应是劝退:“不要来开网约车了,你看我累得头都秃了,赶紧退车。”

杨杨在直播间展示一个拼车单的收入数据▼

事实上,仍有大量从业者正竞相涌入这个行业。有不少人是像杨杨一样把开网约车当作兼职来做,也有人是把开网约车作为下一份工作的过渡,其中也不乏因为失业、负债而来开网约车的人。

青山资本发布的《平台工人》2023年中消费报告显示:我国网约车平台注册司机总数已经超过1亿,仍然每天有超过两万新司机注册;去年跑过一次的司机接近3000万,目前日常在跑的网约车司机大约700万。

反反复复的约谈

网约车已经成为当下就业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2022年新发的网约车驾驶员证同比新增32.6%,2023年每日新增的网约车司机数相比2022年又增长了接近5倍。

网约车司机人数大幅增加,但打车需求就那么多,这样就导致了一个结果:司机每天挣到的钱少了,而为了维持收入,开车的时长更长了。曾经月入过万不是梦,现在就比较困难了。

《平台工人》写道:“无论几线城市,还在坚持的司机们一个月歇不了一两天,每天出车十几个小时,强度早超过了996。但到手往往只有几千块,算下来时薪已经不如工厂打螺丝的价格。”

在一个网约车群里,记者看到一位成都网约车司机晒出了当前接单的截图,25.6公里流水为22.2元。“这就是成都滴滴的运价,现在这边的网约车卷得让人怀疑人生。”

7月26日,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对滴滴出行、高德打车、T3出行、曹操出行、万顺叫车、首汽约车、如祺出行、享道出行、携华出行、及时用车、阳光出行、美团打车、网络打车、腾讯出行、携程用车等网约车平台、聚合平台公司进行约谈。

这样的行业约谈并不罕见。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网约车相关公司已被各级监管部门约谈20多次。反复约谈可能也说明,行业存在的顽固问题并不好解决,没法一蹴而就。

有不愿具名的网约车从业者告诉汽车商业评论记者,这一次,主管部门集体约谈这么多网约车公司,可能跟近期深圳网约车司机计划联名上访有关。

今年6月,有深圳网约车司机称将到福田信访局反映实际困难和网约车价格问题。他们反映,网约车平台存在抽成高、打价格战、无证经营等问题,导致司机生存困难,一个月的流水就够车租电费维修费。

深圳司机反映的问题差不多也是当前网约车行业的普遍问题。

这次官方约谈也指出:当前部分网约车平台、聚合平台公司存在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随意调整运营规则、侵害乘客和从业人员合法权益、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等问题,存在不稳定风险隐患,甚至个别平台公司出现了运营安全事故。

约谈提出了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切实维护司机合法权益、切实保障乘客合法权益、加快网约车合规化进程六项要求。其中,在维护司机合法权益方面,明确提出“加强与司机群体的沟通协商,落实落细降低过高抽成比例民生实事要求”。

今年4月,交通运输部还曾印发《2023 年推动交通运输新业态平台企业降低过高抽成工作方案》,目标就是推动主要网约车和道路货运新业态平台公司降低平台过高的抽成比例或者会员费上限,并向社会公开发布。

不同的网约车平台、不同的单型,抽成比例有所不同。杨杨展示的流水单显示,有个拼车单抽成比例是28.9%,有个快车单抽成比例是25.7%。

浮动的合规率

开网约车需要持有《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即人车双证齐全,才是完全合规的。

“现在政府强化网约车行业的合规化工作,合规的情况已经有所好转,但是,也不是那么容易推进的。”北方工业大学教授纪雪洪告诉汽车商业评论记者。

根据交通运输部官微披露,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统计,截至2023年6月30日,全国共有318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取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环比增加5家;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579.0万本、车辆运输证243.4万本,环比分别增长3.7%、3.3%。

这些都是网约车行业合规化工作的成果。虽然579万与日常在跑的网约车司机数量700万两个数字之间还有一定差距,但在强力监管之下,行业合规率总体还是在往上走。

交通运输部每月发布网约车平台和聚合平台的合规率排名及增长情况。合规率统计包含接单车辆合规率、接单驾驶员合规率、订单合规率(指驾驶员和车辆均获得许可的订单量占比)三项指标。

今年6月,在订单量前10名的网约车平台中,按订单合规率从高到低的分别是享道出行、如祺出行、携华出行、T3出行、万顺叫车、及时用车、曹操出行、阳光出行、滴滴出行、花小猪出行。其中,最高的享道出行为93.9%,最低的花小猪为43.1%。

此外,在主要7家聚合平台中,按订单合规率由高到低的分别是滴滴出行、高德打车、花小猪出行、美团打车、网络打车、腾讯出行、携程用车。其中,最高的滴滴出行为72.8%,高德打车为68%。

从合规率变化情况可以看出:大部分平台的合规率相比上月有所提高,但也有一些平台,合规率是下降的。另外,没有一家公司的合规率能达到100%。

网约车资深从业者王庆表示,完全合规的平台不存在,因为合规要求出台之前,有一些司机和车辆已经在平台上了,现在没办法把所有不合规的给清理掉,只能慢慢转化。

数据还显示,6月180天以上未传输数据的网约车平台有61家之多。这些多是小公司,基本可以判断,它们在行业竞争中很难活下去了。

7月12日,浙江省宁波市公路与运输管理中心对8家网约车平台的宁波分公司出具了要求临时下架的通知函,实施不少于7天或15天的临时下架处罚措施。

原因包括:有的平台经营者已不具备线下服务能力、经营条件与许可条件不符,且拒不整改,或整改后仍不到位;有的未按规定上传信息,且车辆信息、驾驶员、订单、乘客评价等信息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未取得人证车证等。

这些网约车平台被要求完成整改,待通过核查后才能重新上架运营。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依托于聚合平台开展业务,从聚合平台获取流量。

纪雪洪向记者解释:“聚合平台在发展过程中,会有一些不合规的运力接入,所以,监管部门要求,聚合平台对接的必须是拿到资质的网约车平台,同时,网约车平台接入的司机和车辆都应该是车证和人证齐全。”

此前,4月25日,交通运输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切实做好网约车聚合平台规范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到“要督促网约车聚合平台及合作网约车平台公司落实明码标价等要求,不得以不正当价格行为扰乱市场秩序;督促网约车聚合平台不得干预网约车平台公司价格行为,不得直接参与车辆调度及驾驶员管理”。

在6月7.63亿单网约车总订单中,聚合平台就完成了2.18亿单,占比接近29%,环比上升4%。

聚合平台所占订单比例在逐步提高。下一步,网约车行业的合规化发展,对聚合平台的监管可能是一个重点。

逐渐饱和的运力

今年4月6日,济南发布网约车行业风险预警通知。截至今年3月底,济南市共注册69家网约车平台企业,注册网约车辆,取得网约车从业资格证的驾驶员人。根据统计数据测算,“目前网约车单车日均接单量不足10单”。

因此,济南市城乡交通运输局提醒有意从事网约车经营的人员做出理性从业选择,建议网约车企业谨慎投资本市网约车市场。

济南不是孤例,今年以来,长沙、东莞、三亚、温州、遂宁等多地发布了网约车饱和预警。长沙、三亚、上海还宣布暂停受理网约车运输证业务。

市场饱和,网约车司机最有体会,有人吐槽:“现在什么奖励都没有,你就知道司机有的是了,它已经不缺司机了。”

但目前,不少平台仍然在四处招揽司机。这可能说明行业的人员流动性大,需要随时补充新鲜力量。

今年4月20日,东莞交通运输局曾披露一组数据:有不少此前已进入行业的网约车驾驶员因收入不符合预期而选择主动退出网约车行业,第一季度全市共有1665辆网约车退出营运,其中个人车辆454辆。

眼看着网约车运力日渐饱和,但没有人知道网约车市场是否已经见顶。

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显示,今年6月共收到订单信息7.63亿单,环比上升3.7%。参照2020年12月历史最高的8.1亿单,王庆相信网约车市场还有上升空间。

在他看来,网约车企业除了继续提高合规率,还要找到第二增长曲线。“网约车是基石,要利用这个平台,找到上下游的突破点。比如,Uber就开展了外卖业务。”

T3出行CEO崔大勇在第十五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曾表示,“网约车行业头部效应日益凸显,想要进入决赛的平台,必须满足坚持合规运营、占据足够的市场份额、建立生态圈、拥有智能化能力等四个条件。”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网约车早已改变了人们的出行习惯,行业也经历了数次调整。现阶段的平台业态又给网约车企业以及网约车司机带来了新的考验。很多时候,是走是留,可能都身不由己。(杨杨、王庆为化名)

僧多粥少!多地网约车进入饱和状态,换成新能源车行不行?

对比一下去年和今年,你对网约车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应该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吧?

打车方式、乘坐体验、价格都没有什么大的变化。

但对很多网约车司机来说,最直观的感受却是:钱不好挣了。

运力饱和,网约车告别高速增长期?

近日,长沙市交通运输部门一则“暂停受理网约车运输证业务”的通告引起了外界广泛关注。

政府部门出面,暂停新来者加入网约车市场,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这个市场可能已经饱和了。

长沙并不是第一个做出类似决定的大城市。

5月5日,三亚市交通运输局发布暂停受理网约车许可的通告。

三亚市明确指出,网约车平台以及数量快速增长,运力趋于饱和。

三亚市还给出了另外一个原因:违规经营现象突出。

当钱不好挣的时候,超载、强行拼车等现象就会增加。为了抢时间,网约车司机会更多地采用激烈驾驶,发生事故的概率也会增加。

订单没减少,为何不赚钱?

网约车比以前难挣钱,有些人把原因归结为“消费降级”,也就是订单少了。

但事实并非如此!

根据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数据显示,4月份各平台共接到订单信息7.06亿单,同比增长48.3%。

订单并未减少,钱却不好挣了,主要原因是因为从业者太多。

现在疫情虽然已经过去,但灵活就业人员仍然比较多,而网约车门槛低,只要有驾驶证、身体健康就能入行,网约车司机的增长速度超过了订单增长速度,自然就会出现僧多粥少的现象。

那么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呢?

新能源车是答案?

暂停新的网约车入场,这的确是一个解决办法!

但问题是,在这些政策推出之前,网约车司机的收入就已经在下降了,所以这个只能保证收入不继续下降,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那么网约车订单继续大幅增长呢?

这个也不太现实,因为经济已经告别高速增长期。

最好的办法就是:降低成本。

简单来说就是,以前跑一趟成本是10块钱,现在降到5块钱。

这或许是新能源汽车的一个机会。

以在网约车市场上比较常见的比亚迪秦PLUS EV为例,这款车百公里耗电量在12度上下,按市电来算大约是12元左右;而同级别的燃油车,市区道路上,百公里油耗至少在8L以上,用车成本在60元以上,差距相当明显。

除此之外,2023年电动汽车的售价也在不断下滑,这又可以节省一笔购车成本。

如果你所在的城市还没有停止新增网约车审批,而又想挣这个钱,不妨考虑一下新能源汽车?

结束语

其实目前已经有不少出行公司大批量采购新能源汽车,比亚迪、广汽埃安、上汽都有不少的B端销量,新能源汽车取代燃油车的趋势,从这里就看得一清二楚。最后也想问问,你所在的城市有面临这样的现状吗?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jinrong/9899.html
这次真的能与MacBook竞争了 外媒评微软发布AI PC
豆包大模型公布价格清单 支持国内最高并发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