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兄说秋风去世前曾聊未来计划 对任何人都毕恭毕敬 他性格开朗

8月9日,记者核实获悉,8月7日少林武僧秋风乘网约车发生追尾事故,于8日抢救无效后去世。公开资料显示,秋风是少林寺第三十四代武僧,法名延珩,年仅21岁。

武僧秋风的师兄告诉记者,车祸发生时,秋风是坐在网约车的后排。

这位师兄称,秋风此行前往浙江是参加演出,“几个月前我们还在聊未来的计划,他性格开朗,对任何人说话都是毕恭毕敬的。”记者从少林寺内部人士处获悉,近期将把秋风从浙江送回河南老家。

据悉,秋风是少林寺第三十四代武僧,以其深厚的武术功底和独特的个人魅力在社交媒体上迅速走红,被誉为“最帅武僧”。2024年,秋风参演电视剧《赴山海》,在剧中饰演秋风。


关于宋庆龄的故事,你知道哪些?

宋庆龄1893年生于上海,1907年①去美国求学,那时还不到15岁。 她先在新泽西州萨米特市一所高中上学,不久就到南方,入佐治亚州梅肯市威斯里安学院。 她在学校里还有一个名字“洛士文②·宋”,她的亲密朋友则称她“苏西”——对她的姓氏英文拼法简化而来的昵称。 那个带点浪漫色彩的名字“洛士文”后来随着时间的过去而消失了,但另一个朴素的名字“苏西”,她却继续经常用于给新老好友们英文信的署名,直到生命的终结。 ①她赴美求学的年份常被写作1908年。 这是她进威斯里安学院的年份,在此之前她在萨米特市上过一段时间学。 ②此名英文为Rosamonde,现音译为“罗莎蒙德”,但过去译作“洛士文”,各种史料中均用此译法,故仍其旧。 ——译者 前面所说的那张照片,就是她20岁在威斯里安毕业时的照片。 它同她后来的许多照片不一样,那些照片给人的印象是一位娴雅——有时显得柔弱——美丽的女性。 但如果仔细看,人们也能感觉到那种内在的力量。 这种坚强的力量在那张毕业照里表现得最早、也最明显,所以它被选来作为向读者介绍宋庆龄的第一张照片。 当然,年轻时的面容,不论如何显示本性,不能说明一个人的一生。 性格可能改变,有时会改变得很厉害。 但宋庆龄性格中的力量却是始终不变的核心。 力量有各式各样,特别从后果来看是如此。 她的妹妹宋美龄和姐姐宋霭龄,她们的坚决不下于她——前者后来嫁给了国民党的独裁者蒋介石,后者则成为蒋的财政部长、聚敛自肥的孔祥熙的妻子。 但正如30年代在她们的同胞们中间所流传的那句话说的那样:宋氏三姊妹中,一个爱权、一个爱钱、一个爱国——这最后一个指的是宋庆龄,她爱国爱人民。 她的声望来自她在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始终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的战斗经历。 至于说到财富,她是一无所有的。 在拍摄毕业照那个时候,宋庆龄已经显示出她未来的品质和人格。 从校刊中不难看到有关她的兴趣和才能的线索。 校刊里一般都会写明每个毕业生的课外活动和所得奖励。 关于宋庆龄是这样写的:“1912—1913年,校刊《威斯里安》文学编辑;舞蹈戏剧社社员;哈里斯文学社通讯干事”。 更引人注目的是照片旁的题词:“从她的两眼和额头流溢出内心的光彩”。 ①一个人能从同学中引发出如此富有诗意的文辞一定是很不寻常的——不只是给人印象深刻,而且热诚、受人喜爱。 她确实是这样,而且将始终是这样。 ①关于采自威斯里安学院出版物和档案的材料,本书作者首先要感谢他的朋友、《中国建设》老同事张彦,张在1981年担任《人民日报》驻美记者期间曾赴梅肯市收集有关宋庆龄的史料。 还要感谢纽约州立思派亚学院的A.汤姆·格伦斯菲尔德教授、西佐治亚学院的乔纳森·戈尔茨坦教授以及北京宋庆龄基金会研究室的傅伍仪和张爱荣女士,她们去访问了威斯里安学院和新泽西州萨米特市,带回了更多材料。 她在校刊《威斯里安》上发表的文章反映了许多她当时的看法。 其中最突出的是爱国主义。 在1911年发表的《受外国教育的留学生对中国的影响》①一文中,她写道,中国人出国留学的目的应该是“把一切有价值的、好的东西学到手”,以便带回国去“解决中国当前存在的各种重大问题”。 确实,她还幻想现存的君主政府——它直到这时才装出一副赞同现代化的样子——会实行某些积极的改变。 而且她认为,国家的复兴和进步只要增加受过西方教育的“较好阶级”出身的青年的人数并让他们有所作为就可以达到。 他们将成为行政和技术进步的传送者和教育者。 他们将带头废除妇女缠足、男子留辫等陋习、消除最恶劣的贫民窟式的居住条件,作为前进的起步。 ①见《威斯里安》(英文),1911年11月出版,第42—44页。 这是她在校刊上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显然是在1911年10月10日爆发的辛亥革命前写的。 她署名宋庆龄(“庆”字的英文拼法稍有不同),可见她的父母虽给她取了“洛士文”这个英文名字,她的同学也这样称呼她,她自己在正式的场合(如载入学校纪录的正式发表的文章)却不用。 这是她写的第一篇政治评论,那时才18岁。 她是在西方受的教育,对西方的一些体制和方式是称赞的。 即使如此,宋庆龄坚定地立足于本国。 她深信,中国的革新只能是中国人自己的事——他们用自己的才智和努力是能够完成的。 她对中国的落后状态感到愤慨,但她没有丝毫民族自卑感;她非常赞成向别人学习,但她一点也不认为有必要请外国人来当指导或者监督。 她也从没有——不管是当时或以后——表示过任何想要移居国外的念头。 她回国后近70年的生涯中,除非是在政治上被迫或者是为了实行她的政治信念,她从未离开过中国,不得已或有必要出国也都尽快回来。 1949年前,曾有几次出国的计划,由于蒋介石政权的阻挠而未实现。 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她担任了高层公职,多次出国正式访问。 但她从未为消遣或游览出过国。 直到最后,到了暮年,她才说想再去少女时代生活过的一些地方看看,同仅存的几位当时的好朋友见见面,但这时她的年纪已经太大了,身体也不行了。 尽管民族自尊心在宋庆龄身上是如此根深蒂固,她始终没有一点排外思想。 她在一生中都广泛阅读英文及其他外文出版物,并且同许多外国友人联系或通讯。 她的父亲宋耀如(英文名字是查理·琼斯·宋)很早就倾心于孙中山的共和思想。 从这一点看来,她毫无根据地期望清朝政府会进行改良似乎有点奇怪。 但可能当时她的父亲没有把他的思想以及同孙中山的关系告诉她,因为这是很危险的。 另一种可能是,她的文章同她的姨父温秉忠的地位和观点有关系。 正是这位在清朝政府驻美留学生监督处任职的姨父把她带到美国来的。 不管什么原因,在那一年的辛亥革命骤然胜利之后,改良主义色彩在宋庆龄的文章里就从此消失了。 她对辛亥革命胜利的反应是热情爆发。 “她的同学们谈到她在收到父亲寄来的共和国新国旗①后就站在椅子上扯掉墙上那面清朝的龙旗,把它扔到地上,用脚去踩,兴奋地大喊‘打倒龙!高举共和国的旗帜!’”② ①《来威斯里安上学的中国姊妹》(回忆录摘要),载《威斯里安校友通讯》(英文),17卷1期(1941年2月出版),第4—8页。 ②指象征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的红黄蓝白黑五色旗,为中华民国初成立时的国旗。 ——译者 在几个月之后写的《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事件》①一文中,充满了她的欢乐的声音:“这一非常光辉的业绩意味着四万万人民从君主专制制度的奴役下解放了出来……压迫导致了这场奇妙的革命……” ①载《威斯里安》1912年4月号,第206页。 中译文曾载《中国建设》杂志中文版1983年5月号,张珏翻译。 男人头上的辫子是令人厌恶的、屈服于清朝统治的明显标志,也是中国落后于现代世界的象征。 现在,这些辫子正在革命的剪刀下如秋风扫落叶似地纷纷落下。 亟待解决的许多重大问题要比剪辫子复杂得多。 但宋庆龄满怀信心:“我们坚信,中国人能够明智地、有效地处理这些问题。 ”在这里又一次流露出她对国家和人民的自傲感。 她不无夸张地写道,“革命已给中国带来了自由和平等”。 但她看到更远的目标,“博爱是人类尚未实现的理想……”、“缺少了兄名情谊,自由就没有牢靠的基础;在人们还没有彼此以兄弟相待之前,真正的平等也只不过是梦想”。 这个姑娘高兴地默想,她自己的国家将首先达到这样一种境地:“指出通向博爱之路的任务可能就落在中国这个最古老的国家身上……拿破仑·波拿巴说过,‘一旦中国动了起来,她

关于郑板桥的故事

1、以怪出名

郑板桥的“怪”,颇有点济公活佛的味道,“怪”中总含几分真诚,几分幽默,几分酸辣。 每当他看到贪官奸民被游街示众时,便画一幅梅兰竹石,挂在犯人身上作为围屏,以此吸引观众,借以警世醒民。

2、颇有骂名

郑板桥无官一身轻,再回到扬州卖字画,身价已与前大不相同,求之者多,收入颇有可观。 但他最厌恶那些附儒风雅的暴发户,就像扬州一些脑满肠肥的盐商之类,纵出高价,他也不加理会。

高兴时马上动笔,不高兴时,不允还要骂人。 他这种怪脾气,自难为世俗所理解。 有一次为朋友作画时,他特地题字以作坦率的自供:

“终日作字作画,不得休息,便要骂人。 三日不动笔,又想一幅纸来,以舒其沉闷之气,此亦吾曹之贱相也。 索我画,偏不画,不索我画,偏要画,极是不可解处。 然解人于此,但笑而听之。 ”

3、个人润例

郑板桥卖画,不像历来文人画家那样犹抱琵琶半遮面。 既然已经迈进市场,索性大大方方的。 他制定《板桥润格》,成为中国画家明码标价卖画的第一人。 “大幅6两,中幅4两,小幅2两,条幅对联1两,扇子斗方5钱。

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 送现银则心中喜乐,书画皆佳。 礼物既属纠缠,赊欠尤为赖账。 年老体倦,亦不能陪诸君作无益语言也。 ”还在最后附了一首诗:“画竹多于买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

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 ”明明是俗不可耐的事,但出诸板桥,转觉其俗得分外可爱,正因他是出于率真。

4、好吃狗肉

板桥定润格,规定凡求其书画者,应先付定金,并作润例,颇为风趣。 当时,许多豪门巨绅,厅堂点缀,常以得到板桥书画为荣。 但板桥不慕名利,不畏权势,生平最不喜为那些官宦劣绅们作书画,这在他老人家的润格里是不便声明的。

有一次,一帮豪绅为得其书画,运用计谋,设下陷阱。 他们了解到板桥爱吃狗肉,就在他偕友外出交游的必经之路上,借村民的茅舍,烹煮了一锅香喷喷的狗肉,待板桥经过时;主人“笑脸相迎,并以狗肉好酒相待。 ”

板桥不疑,开怀畅饮,连赞酒美肴不止。 饭罢,主人端出文房四宝,言请大人留联以作纪念。 板桥深觉今有口福,便立刻应诺,随即起身提笔,并询问主人大名,署款以酬雅意。

书毕,尽兴而归。 后来,在一次宴席上,他偶然发现自己的书画作品挂在那里,方知自己受骗,十分后悔,自己嘴馋不已。

5、状元外交家

清同治七年戊辰科状元洪钧,是个外交上的传奇人物,又是知名学者,他的政治生涯大多是与外国人打交道,他的私人生活又与当时名妓赛金花连在一起。 所以其名气是和外交、洋人、才华、风流交织成一体的。 洪钧曾任翰林院修撰,兵部侍郎。

光绪登基后,器重他的才学,晋升内阁学士。 这期间其母病故,回家服丧,按例应当三年,但由于外交的急需,三月便返朝,受命为德、俄、奥、荷四国特命公使。 在服丧时洪结识了红遍苏州的名妓赛金花,两人初会便情意绸缪,不久便结连理。

洪接到出使的密令后,便携新婚妻子赴任,洪精通德、俄文,才华出人,再加上高贵典雅的赛金花做点缀,那些外交界的老手几乎都为之惊叹、折服,尽管赛金花比洪小三十二岁,但二人感情很好,可是好景不长,在洪回国后的第三年,就一病不起,将年仅二十四岁的赛金花留在了人间。

好词好句?(越多越好)

(一)惜时,读书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乐府诗集 《长歌行》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宋/岳飞《满江红》等闲:轻易。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清/钱鹤鸿《明日歌》 蹉跎:时间白白过去。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唐/王贞白《白鹿洞二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学而不厌,诲人不卷。 ——《论语 述而》 诲:教导。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宋/赵恒《劝学文》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清/孙洙《唐诗三百首集》 (二) 写作 艺术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 ——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耽:沈迷。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唐/ 贾岛《题李凝幽居》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唐/ 杜甫《寄李白二十韵》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唐/白居易《琵琶行》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清/ 赵翼《论诗绝句》 风骚:泛指卓越的作品。 (三) 山川 景物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唐/王维《鸟鸣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唐/杜牧《山行》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宋/辛弃疾《西江月》 别枝:斜出的小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州》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唐/李白《望天门山》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唐/李白《早发白帝城》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唐/王维《山居秋螟》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唐/李白《将进河》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唐/李白《早发白帝城》 (四) 四时 花木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贺知章《咏柳》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宋/朱熹《春日》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唐/白居易《忆江南》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唐/白居易《钱唐湖春行》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唐/杜甫《春夜喜雨》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宋祁《玉楼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宋/志南《绝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唐/杜牧《清明》 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宋/陆游《马上作》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杨万里《小池》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唐/白居易《钱唐湖春行》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茂盛的样子。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唐/杜牧〈山行〉 坐:因为。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落花。 (五)志向 节操 洛阳亲友若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国/魏/曹植《白马篇》 将相本无帅,男儿当自强。 ——宋/汪洙《神童诗》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战国/楚/屈原《离骚》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王之焕《登鹳鹊楼》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咏石灰》 浑:都。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宋/李清照《绝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唐/李白《将进酒》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明/王骥德《韩夫人题红记》有心人:指有坚定志向的人 。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元/虞韶《日记故事》 (六) 才貌 情思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杨万里《小池》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苏轼 《水调歌头》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唐/李白《秋浦歌》 床前明月光,凝是地上霜。 ——唐/李白《静夜思》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投得三春牟。 ——唐/孟郊《游子吟》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唐/杜甫《春望》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唐/李商隐《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唐/李商隐《无题》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唐/李商隐《无题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缝佳节倍思亲。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王维《渭城曲》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宋/苏轼《水调歌头》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象东流。 ——五代/南唐/李煜《虞美人》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 / 王风 》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唐/王维《相思》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唐/刘禹寓《竹枝词》 晴:与“情”谐音双关。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宋/秦观《鹊桥仙》 (七)人事 感受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酒缝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元/高则诚《琵琶记》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别董大》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唐/刘禹锡《陋室铭》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缝何必曾相识。 ——唐/白居易〈琵琶行〉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唐/白居易〈琵琶行〉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宋/苏轼〈水调歌头〉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不知明镜里,何处是秋霜。 ——唐/李白《秋浦歌》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唐/李商隐《乐游原》 自古红颜多薄命。 ——明/吴承恩《西游记》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宋/杨万里《竹枝词》 (八)事理 认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元/无名氏诗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三国/魏/曹 植《七步诗》 千古兴亡多少事,不尽长江滚滚流。 ——宋/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国亭有怀》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唐/孟浩然《春晓》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宋/陆游《游山西村》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唐/杜甫《登高》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德泽:恩惠。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苏轼《题西林壁》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宋/欧阳修《醉翁亭》 (九) 德 行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范仲淹 《岳阳楼记》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孟子 梁意王下》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孟子 告子下》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明/王骥德《韩夫人题红记》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清/吴趼人《痛史》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史记 陈涉世家》 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 耿 传》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明/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 表情描写——喜 好词: 嫣然一笑 欣喜若狂 喜上眉梢 笑逐眼开 沾沾自喜 喜形于色 满面春风 眉飞色舞 喜出望外 欢呼雀跃 和颜悦色 春风得意 笑容可掬 仰天大笑 洋洋得意 好句: 此时妹妹的脸上也乐开了花,她亲昵地依偎在老师地身旁,就好似躺在妈妈的怀抱里。 星期天的早上,我像一只快乐的小鸟,跟着爷爷,连蹦带跳地来到橘园里。 一股凉爽的秋风迎面吹来,我顿时感到心旷神怡,刚才登山的疲劳立刻飞到了九霄云外 这是萧散看到的一则好词好句集,也发上来。 中国传统文化名言警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是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不学上几句,可就白瞎了恁么多的老祖宗的人了。 爱 国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 ——《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 ——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8.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 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11.精忠报国。 ——《宋史•岳飞列传》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明 志 13.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 1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 1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秦伯》 16.志不强者智不达。 ——《墨子•修身》 1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18.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诫外生书》 19.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 20.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耿弇列传》 21.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 ——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2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晁错论》 23.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 ——石成金《传家宝•俗谚牧民》 持 节 2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2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2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27.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论语•微子》 2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 2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 30.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报任安书》 31.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 ——桓宽《盐铁论•地广》 32.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33.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李世民《赐萧瑀》 3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 35.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文天祥《正气歌》 36.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 ——于谦《无题》 37.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38.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郑燮(xiè)《题画•竹石》 自 强 3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象》 40.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第三十三章 41.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宪问》 42.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 《孟子•告子下》 4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4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45.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 ——《荀子•修身》 46.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 ——《商君书•画策》 4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48.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49.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 ——李咸用《送人》 50.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乌江》 51.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朱熹《答巩仲至》 诚 信 52.修辞立其诚。 ——《周易•乾•文言》言语应该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 53.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庄子•鱼父》 54.失信不立。 ——《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55.轻诺必寡信。 ——《老子》第63章 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 5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57.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 5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可:可以立身处世。 59.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 60.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果:果断 61.一诺千金。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知 耻 62.记己有耻。 ——《论语•子路》用羞耻之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63.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孟子•公孙丑上》 64.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 ——《孟子•离娄上》人一定是先有自取其辱的行为,别人才会侮辱 他。 65.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孟子•尽心上》:不知羞耻的那种羞耻,才真的是不 知羞耻啊! 66.知耻近乎勇。 ——《礼记•中庸》 67.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 ——杨雄《法言•君子》 68.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朱熹《朱子语类》倦十三 69.五刑不如一耻。 ——吕坤《呻吟语•治道》 70.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 ——龚自珍《明良论二》 改 过 71.见善则迁(学习),有过则改。 ——《周易•益•象》 72.改过不吝。 ——《尚书•仲虺(huǐ)之诰》 73.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 ——《尚书•伊训》 74.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宣公二年》 75.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卫灵公》:有了错误而不改正,这便真叫错误了。 76.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旧唐书•魏征 列传》 77.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白居易《与元九书》 78.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 ——李觏《易论第九》 79.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 ——陆九渊《与傅全美》 80.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卷一》 81.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王守仁《改过》 82.秦恶闻其过而亡,汉好谋能听而兴。 ——薛瑄《读书录》卷十 83.改身之过,迁(发扬)身之善,谓之“修身”。 ——颜元《颜习斋先生言行录》 84.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增广贤文》 厚 仁 85.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论语•里仁》只有仁者才知道怎么爱人,怎么恨人。 86.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yì)》 87.仁者寿。 ——《论语•雍也》 88.仁者无敌。 ——《孟子•梁惠王上》 8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90.宽则得众。 ——《论语•阳货》 9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92.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孟子•公孙丑上》君子最高得德行就是同别人一道行善。 93.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 94.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荀子•荣辱》 95.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恶。 ——《战国策•魏策》 96.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资治通鉴》卷九十六 爱他的方式如果不正确,恰恰是害了 他。 97.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 ——张载《正蒙•中正》 98.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张载《正蒙•乾称》 贵 和 99.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周易•系辞上》 100.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左传•隐公六年》 101.礼之用,和为贵。 ——《论语•学而》 10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君子与人和谐相处,却有自己的主见;小 人容易苟同别人,却不能与人和平共处。 103.君子和而不流。 (流:盲从)——《礼记•中庸》 104.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孟子•梁惠王下》 10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下》 106.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 ——《淮南子•兵略训》 107.单者易折,众则难摧。 ——崔鸿《三十国春秋•西秦录》 108.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 ——林逋《省心录》 109.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11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论语•颜渊》 111.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纯洁的友谊不带任何功利色 彩,就像水一样清澈透明。 ) ——《庄子•山木》 敦 亲 112.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诗经•小雅•蓼莪》 113.事父母,能竭其力。 ——《论语•学而》 114.父慈而教。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115.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孝经•天子》 116.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 ——桓宽《盐铁论•孝养》 117.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118.夫妇和而后家道成。 ——《幼学琼林•夫妇》 119.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 ——陈子昂《座右铭》 120.父不慈则子不孝。 ——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 121.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 ——《孟子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10036.html
广东顺德上演功夫美食 大厨将萝卜切成2.6米长渔网
如何健全投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 促进资本市场稳健发展 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