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小米化之后 九号公司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大疆

进入8月份之后,又来到了半年报扎堆儿的季节。

翻了翻几家公司的半年报,看到了一份很有意思的财报,九号公司。

没错就是那个高端的九号电动车。

之所以说这家公司有意思,是因为他国内主打的产品是两轮电动车,在海外市场就卖电动滑板和平衡车,属实是把中美两国人民的出行需求玩明白了。

很多人不知道,九号公司曾是小米生态链中的企业,天眼查APP融资信息显示,2015年小米、红杉、顺为等参与了九号公司A轮融资,此后经历了数轮融资后,2020年在科创板上市。

跟其他小米生态链企业一样,这几年"翅膀硬了"之后,九号也一直在"去小米化",而且做得很成功。

从刚发布的半年报来看,九号公司上半年挣了66亿,净利润5.96亿,营收同比增长52%,净利润增长168%。

现在这个大环境下,这么好的业绩很难得,这样的好公司也很稀缺,业绩一公布,二级市场也应声大涨10%,如今公司总市值超320亿。

不过,市值上涨固然是好事儿,但也要管理好预期。接下来九号能不能稳住300多亿的市值,未来估值的上限有多高?值得研究。

电动车产品抽检不合格,两轮市场未来增长能不能持续?

对于九号公司,市场其实一直有一个担心,就是未来几年增长的势头会不会延续下去。九号业绩成长这么快,是吹上了两股东风:新国标引发的"以新换旧"以及消费需求的升级。

先来说新国标。

根据自行车协会的数据,2023 年我国电动两轮车保有量超 4 亿辆,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国内两轮电动车2023 年国内整体销量约为 5500 万辆,同比增长 9.8%。

这个增速之快,一方面是因为自然的替换需求在增长,另一方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1019年新国标之后,不符合规定的电动车被强制淘汰,市场上猛增了一波需求。

所以,这两年的两轮电动车市场,其实是个周期性的增量市场。

再来说说消费。

消费需求上,越来越多年轻人的人对两轮电动车的品牌以及智能科技有了新需求,就像四轮汽车市场发生的产品更新迭代,两轮电动车市场也在掀起一阵"高端化"的热潮。

九号电动车恰好抓住了这部分消费升级的需求。

你看九号的半年报,不难发现两轮电动车销售收入占到了总营收的50.7%,第二个大业务是平衡车和滑板车,占到23.8%。也就是说,两轮电动车市场的强势增长,带动了公司的业绩。

增长之外的高端化体现在,毛利率变化很明显。

24年中报显示,九号公司的毛利率30.45%,23年底只有26.9%,提升了3个百分点。不要小看这3个点的差距,卖硬件产品的企业,3个点的毛利已经是很大的提升了。

这也从侧面说明,两轮电动车市场消费需求在发生变化。

那么问题来了,两轮电动市场的周期性还能增长多久?行业里除了九号电动车,还有雅迪、小牛等玩家,未来市场竞争加剧会不会影响毛利率?

这些都是市场所担心的问题。

一方面,两轮电动的车的"智能化"壁垒其实没那么强,也就是说,九号的智能科技定位本质上是个品牌心智定位。

如果雅迪、小牛产品迭代几次,设计水平跟上来之后,是能够在九号手里抢蛋糕的。到时候要不要降价,以毛利率换销量,是个需要仔细权衡的问题。

另一方面,周期性的增量市场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市场缩量的拐点一定存在,那个拐点还有多远,会不会是2025年,或是2026年?

从渗透率的角度看,2023年国内的两轮电动车市场保有量是4.2亿辆,相当于每3个人就拥有一辆两轮电动车。

啥意思呢?

未来两轮市场的增量很大部分可能会来自换新需求驱动,虽然政策端的以旧换新也能带来一波增量,但市场增长的基本逻辑不会改变。

而且,换新拉动的增长越猛,未来需求下降可能就会越快。

依赖于两轮市场贡献营收,现在的九号增长有多猛,未来的拐点出现之后,可能就下滑得有多惨。这也是市场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问题。

对九号公司来说,总而言之就一句话:在拐点出现之前,九号公司也需要找到新的成长曲线。

首先,在找第二曲线前,要把基本功练扎实。毕竟真到了上战场的时候,枪端得稳不稳先不说,先要系紧鞋带,基本功得扎实。

一般来说,一家企业在高速成长期,很多的问题可能会被快速发展所掩盖,比如销售渠道管控的问题,以及产品质量管控的问题。

九号也难免有类似的问题。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通报了2024年上半年电动自行车产品抽查结果,通报了不合格生产单位21家。其中包括九号、绿源、爱玛、雅迪、小牛等品牌。

从通报的内容来看,被抽查的九号电自行车存在充电状态主回路保护、整车质量等抽检不合格的问题。

虽说抽查结果是"各打五十大板",爱玛、雅迪、小牛也都有质量抽检不合格的问题。但产品的问题不是小问题。这里头潜在的生产管理、渠道管理的问题值得警惕。

从结构上看,最有希望做第二曲线的是平衡车、电动滑板车业务,上半年营收15.89亿,占比不到三成。

接下来,如何在两轮电动车这个最大基本盘之外找增量,是九号公司需要深思的问题。

40倍PE被低估?九号为何成不了下一个大疆

如果说,目前的两轮电动车业务是九号能达到的"下限",那么能不能找到第二曲线业务则可能会决定九号公司估值的"上限"。

从当下的市值来看,九号市值320亿人民币,雅迪是311亿港元,九号要明显高过雅迪一头。

按照当下(8.8日)的股价计算,九号的扣非PE在40.85左右,相比之下,雅迪(11.81)爱玛(14)都在10+。

要是按照两轮电动车企业估值,九号电动车定位高端,向下扩张的空间有限。所以估值上很难再有更多的想象力。

如果是定位科技企业,那就不一样了。

一个是科技企业估值本身溢价更高,另外一个就是对于资本市场永远有饼可画。

你看特斯拉,就因为马斯克有Space X所以就一直能讲科技故事。而英伟达呢,漂亮国的失业率再高,老黄也总能给投资人讲个完美的AI故事。

九号公司能不能讲这个故事?

能讲,但多少有点儿尬。

从中报来看,24年上半年公司的研发费用3.49亿,营收占比约5%,不到10%,所以并不是一家典型的科技企业。

当然,研发占比只是一个方面,不是说搞产品的就不能做科技公司,大疆也是做产品的,但大疆是公认的高科技公司。

也有不少投资者认为,市场应该采用九号和大疆相似的估值逻辑。

原因在于:1、双方都是做科技产品的公司;2、大疆海外业务发展得很好,而从营收占比来看,九号的海外营收占比几乎达到了一半。

实际上,我认为不应该用类似的估值逻辑。

九号的产品结构里,除了两轮电动车、滑板车还有营收占比7%的服务机器人、占比7%的全地形车。

注意,这里的服务机器人,不仅有商用机器人,也有割草机器人,可以粗略地理解成一个割草版的扫地机器人,主要是卖到欧美地区。

今年上半年,割草机器人的收入是 4.49 亿,增长了3倍。

虽然增长看起来很快,但割草机器人这个赛道,有美国本土玩家亚马逊,也有国内扫地机器人巨头科沃斯,所以,要成长为第二曲线,其实不容易。

而且,像当年扫地机器人那样,割草机器人在前期的跑量阶段,为了抢占市占率,未来这个产品的首要目标其实是不亏损。再加上早期阶段营收规模相对不大,可能很难对估值有大的提升。

其实,要单靠割草机器人给二级市场讲故事似乎也没那么容易。

参考隔壁的扫地机器人,科沃斯市值从千亿暴跌到215亿,石头科技也一度市值近千亿,如今跌到373亿。

总结起来就一个字:惨。

割草机器人跟扫地机器人产品很像,而割草机器人的市场空间未必会更大,所以未来的估值情况还很难说。

虽然都是做科技类产品,九号公司的底层逻辑其实跟大疆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一个是科技的含金量。

大疆最核心的业务是无人机业务,无人机这个产品看起来卖得不贵,像是数码产品,但是无人机技术的核心是飞控、是营销、是传感器。

比如,在大疆的农用产品上,有一个部件是小型相控阵雷达,这个可是妥妥的黑科技,毕竟没有几个国家能造相控阵雷达。也难怪有网友调侃:"大疆军工"。

相对来说,九号公司做割草机,科技的含金量可能相对会更低一些。

科技的含金量相对低,这就意味着你的产品优势可能会被竞争对手复制,扫地机器人为啥后期估值崩了?

我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大家都能复制对方产品优势,到最后只能卷价格了,所以产品的溢价没了,科技产品一旦没了溢价,二级市场的估值逻辑也就变了。

另外一个是需求的含金量。

二级市场有这么一个现象:刚需科技产品估值是最高的。

美股市场,英伟达为啥估值高,因为AI时代显卡是刚需。大疆的无人机也是刚需,刚需到漂亮国刚刚下了大疆禁令,没多久就被迫解除,就连美军也不得不从各种渠道搞货。

刚需产品,始终是硬通货。

实际上,被寄予厚望的服务机器人也好,智能割草机器人也罢,其实是都算不上是刚需产品,这也是市场不会用下一个"大疆"来看九号的根本原因。

估值上,如果作为一家两轮电动车企业,如今的九号估值已经够高了,毕竟在销量规模上,九号跟雅迪差得很远,凭借着更高的单车售价,以及更好的海外业务表现,市场才愿意给出现有估值。

往好了看,假如未来欧美市场发展得更好了,甚至主导了美国市场,那么市场就愿意给更高的估值吗?

也许未必,毕竟大环境的波动影响还在,未来仍然有不确定性,而且如果未来被迫加入"白宫严选",到时候可能也会有新的挑战。

总结:

估值这件事,本身就是对未来的判断,相比未来,至少当下的价值是被认可的。

盘了一下最近几天第三方机构对九号公司的研报,大部分机构都给出了买入、增持的评级,中金公司也给出了跑赢行业的评价。

总之,公司是好公司,未来如何成长,值得持续关注。


有哪些品牌可以称为国货之光?

国货之光是指自身产品做得很优秀、很良心的国货品牌。

在国人消费趋于理性的当下,国潮旋风引领市场,我自己也是其中一员,这几年跟风尝试了不少的国货,下面来盘点一下那些可以称为国货之光的品牌吧。

一、小米

小米是一家专注于智能手机、互联网电视及智能家居生态链建设的创新型科技企业。 在小米之前,我国高端智能机市场,基本被诺基亚、三星、LG等国外巨头垄断,当时动辄四五千的价格,根本不是普通人消费得起的。 直到2011年,小米1横空出世,以高端旗舰机的配置入场,价格却直接腰斩到1999。

之后,13年小米发布了自己史上销量最好的手机小米2S;13年小米发布的799元红米手机,10万台在90S内被抢空;14年小米力压三星、联想和苹果,成为国内出货量第一的手机品牌。 从诞生到国内第一,小米仅用了三年时间,这一纪录至今无人打破。

一路走来,虽也有不少坎坷,小米对于性价比的坚持从未改变,真正做到了“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科技的乐趣”。“价格屠夫”的称号,可不是白叫的啊!

二、ninebot / 纳恩博

九号机器人公司,小米卡丁车、平衡车、滑板车就是他们的产品(因为获得过小米的战略投资所以也成了小米生态链中的一员)。 公司总部在北京,同时在西雅图、贝德福德、阿姆斯特丹、首尔、慕尼黑等世界各地设有设计研发中心或办事处,因为他们的海外市场占比也是非常的高,ninebot的平衡车在欧洲街头也很常见,老外们玩得很欢。

那它的产品为什么这么牛呢?因为他们把电动平衡车的鼻祖也就是发明者美国赛格威公司(SEGWAY)都给收购了,segway的平衡车由来已久,小布什也是它的忠实用户还送了一辆给时任日本首相的小泉纯一郎(尽管他自己有一次骑的时候还摔了一跤)。

三、华为

华为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ICT)解决方案供应商,服务全球接近30亿人口。 截至去年底,全球共持有超过10万项有效专利,其畅销的消费产品包括有智能手机、笔记本、智慧屏、路由器、耳机等。

在5G通信技术方面,华为无疑是全球5G的领头羊,走在了同行的前列。 在全球5G标准必要专利数量方面,华为拥有3325个5G标准必要专利,排名全球第一,占比16%左右,比排名第二的三星,还要多出4百多个。 这些5G必要专利技术,是5G的核心技术,只要使用5G,就绕不开这些核心技术,就必须向华为交专利费。 大家都知道,在2G、3G、4G时代,高通靠着收取专利费,就可以生活得非常滋润,现在的华为也可以哦。

四、蜂花

蜂花创建于1985年,护发素十大品牌,上海市著名商标,上海市名牌产品。 对很多消费者,尤其是年纪较大的消费者,蜂花的名字并不陌生,作为第一代洗护发民族品牌,蜂花是无数消费者心中的“国货之光”。 作为几十年的国货老品牌,当年凭借着洗发水、护发素这类产品,让这个品牌的洗发水火遍了大江南北。

蜂花作为国内第一个液体洗发、护发产品的民族品牌,首次提出“洗护分开”的理念,拥有广大的消费群体和坚实的市场基础,产品定位为大众消费,平价商品,让普通老百姓都能消费得起,一瓶蜂花护发素仅卖9.9元,值得关注的是,已成立36年的这家公司,目前无一条行政处罚信息。 这家平价国货企业用实际行动,感动了消费者。

五、DJI大疆

大疆也是我们的国货担当,其在海外多个国家地区受到了摄像爱好者的青睐。

同时,DJI大疆在民用无人机领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不光在国内火,更是火遍全世界,要是把无人机比着手机的话,那大疆就是无人机里的苹果,关键连个像样的竞争对手都找不到。 光美国的无人机市场大疆一家独大占据了77%以上,第二名连4%都不到,真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到对手。 曾经大疆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来自加州的3D Robotics公司干脆放弃无人机市场转而开发适用于大疆无人机的软件。

如今,“Made in China”早已告别了过去的形象,蜕变成为高性价比的代名词,这与品牌不懈努力是分不开的。

为何美国敢动华为,却拿大疆没辙?

在本轮中美 科技 战中,来自中国深圳的大疆公司同样遭受美国制裁,相比于华为“缺芯”的窘迫境地,大疆显得 从容得多 。

2017年8月,美国陆军以备忘录的形式要求下属单位, 一律停用中国大疆公司生产的无人机及其相关产品,原因是大疆公司产品存在“网络漏洞” 。 备忘录显示,美陆军副参谋长约瑟夫·安德森将军做出指示:停止使用并卸载所有大疆应用程序,从设备中删除所有电池/存储介质,保护设备以待后续指令。 大疆在《环球时报》的采访中声明,大疆对这一备忘录非常 “惊讶”和“失望” ,将与美国陆军取得联系,确认备忘录的真实性,并了解“网络漏洞”的具体含义。

然而滑稽的是,“备忘录事件”时隔一年之后, 美国空军宣布采购35架大疆的Mavic Pro型无人机,公然和美国陆军唱起了反调 。 同时,美国一位内政官员透露,美官方几乎把大疆竞争对手3D robotics公司所有的无人机都买了下来,测试该公司无人机性能,发现该公司无人机在各个标准下, 全面落后于来自于中国的大疆公司无人机产品 。 随后,美国军方禁购令成为一纸空文, 各部队相继恢复大疆无人机的采购 。

2019年10月, 美国对包括华为、海康威视、大疆等一批中国企业实施制裁,对这些企业出口至美国的货品增加关税 。 10月8日,被制裁的安防巨头大华股份、海康威视 申请临时停牌 。

但是,大疆反手来了一波 涨价 , 平均涨幅超过10% ,宣布涨价之后, 大疆无人机各型号产品遭到美国民众疯抢,部分民众甚至还走上街头,抗议美政府这项政策。 最终,大疆在美国市场份额不跌反涨, 市场占有率从75%增长至85% 。

面对美国制裁,大疆从容面对, 最终依靠强劲的实力,从容逆袭,实在是让国人扬眉吐气。

那么美国就是拿大疆没辙呢?

每一家豪横的企业背后,都有一个“狂傲”的领头人,那么大疆背后的领头人就是 汪滔 。

2006年,大疆在深圳成立,初始员工只有4名,且只有创始人汪滔懂得无人机技术,刚开始的创业地点在20平米的库房,创业环境实在恶劣。 就是在如此困难之下, 汪滔一行人一直坚守着大疆这家初创企业 。

在创业前期,大疆初代无人机已经制造出来了,当时有国企对该产品感兴趣,想要购买初代大疆无人机,但是匪夷所思的是,汪滔却拒绝向该国企售卖无人机,原因是该国企购买无人机主要是为了给领导展示,展示完了以后,就将无人机束之高阁,不运用于实际工作之中。 用汪滔的话来说这是“easy money”(便宜钱),汪滔拒绝这样售卖无人机就是怕公司毁在这种“便宜钱”上。

创业中后期,汪滔治下的大疆,腰杆子挺得更直 。 按照惯例,一般都是企业求着资本投资,但是,大疆不一样,它搞出了一个 “竞价投资”的玩法 。 2018年4月,在大疆新一轮融资中,它开出细致的竞价条件,然后坐等投资机构出价,投资人需要围绕大疆的条件投标,价高者才方能获得投资大疆的资格。 如此融资方式,此前真是闻所未闻。

此外,在大疆的融资历程当中, 汪滔还拒绝了小米雷军的投资 ,因为他和雷军的运营思路完全不一样,小米走的是极致性价比,而大疆就是靠技术吃饭的, 他认为花大精力研发出来的技术,就是应该卖高价钱,拿高利润 ,所以汪滔最后也没有接受雷军的投资。

如果没有 汪滔的坚守 ,大疆绝不会发展壮大;如果没有 汪滔的果断舍弃 ,那么大疆今天也许是个很赚钱的公司,但绝对不会走向伟大;如果没有 汪滔特立独行的价值观 ,如今大疆可能也需要看别的投资方的脸色,不会如此豪横。 所以笔者认为大疆没有在这轮美国制裁中走向沉沦,一蹶不振,最重要的灵魂人物就是他们的领袖——汪滔。

一般来说,美国制裁中国企业基本都是 专利制裁 ,禁用中国企业使用某些技术。 封锁无人机技术,对于大疆来说,毫无作用。 2014年—2020年,大疆 科技 的专利申请数一直稳居行业首位。 其全球专利申请量件左右,其中PCT专利申请近3000件。 日前BrandZ2019最具价值中国品牌100强排行榜公布,大疆以28亿美元排在第50位。 大疆的员工构成中,大约四分之一的员工是从事研发工作的。

大疆无人机,从外观设计到底层软件甚至芯片都是由大疆自主设计,拥有自己的专利。 全球只要想做无人机的公司,都没法绕过大疆的无人机专利技术,甚至 无人机行业的绝大多数规则和标准都是由大疆制订 ,所以,美国现在这方面制裁大疆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所以,大疆从上至下, 追求极致的创新精神 ,让中国的 科技 企业, 不再技术上被美国“卡脖子”,这就是大疆越走越远,越走越潇洒的奥秘。

大疆在深圳发家,深圳所在的 珠江三角洲有着中国乃至全世界最高性价比的电子产品供应链 。 珠江三角洲的消费类电子产业过去至今都是发达的,这点很多人都知道, 而且珠三角地区各个市地区都有各自的优势产业,以至不同产业在某一资源上可以互补,交货期高度配合。

所以大疆所有的零部件都是在中国自给自足,而且中国能给予大疆的就是最好的,最便宜的,最有性价比的,所以在这一块,没有美国什么事儿。

其次,美国确实有领先的高校科研能力,大疆这一套笔者相信美国的高校和其他科研单位一定能搞出来,但是毫无相关经验积累和相关产业链配合, 就算做出类似大疆无人机这样的产品,那价格一定非常高昂,这样也是没有意义的,如果把价格控制在和大疆一个水平线上,那产品的性能和功能是一定比不过大疆的, 所以美国没有办法做出可以替代大疆的产品,无论是军用领域还是民用领域,所以制裁从何谈起?偶尔的一次制裁当然也变成了跳梁小丑般的短暂登场,落人笑柄罢了。

美国对于大疆的制裁毫无效果,就像一拳打到棉花糖上!

大疆,大智无疆!在今天,大疆就像一面旗帜,高举中华民族的图腾,走过苦难,砥砺前行。 希望中国的未来,多一些汪韬,多一些大疆,这样我们才能早日完成民族复兴的壮举,屹立在民族之林的最中央。

贴着大疆打,这家公司把「大号充电宝」卖到全球第二|隐形巨头?

文|李安琪编辑|苏建勋2020年2月,新型冠状病毒大爆发在武汉肆虐。 在学校和体育馆临时改建的方舱医院内,电力成为了最短缺的物资之一。 由于这种会场原有电路不易改变,医务人员和患者集中用电时,往往会出现电力过载跳闸的情况。 2月5日,武大校友之一给创始人王雷打了电话。 彼时,王雷刚刚创立正浩EcoFlow (以下简称“正浩”),旗下的便携式蓄电产品(又称“户外电源”“大电池”)主要用于地震救援、应急电力、户外活动等场景援助确定后,两天内,王雷和团队迅速清点库存,安排了发往海外的订单产品,并向两家方舱医院发送了价值140万元的户外电源设备。 这个捐赠决定,对最初的正浩来说实在不容易。 正浩的一位员工对36氪说,2019年,公司刚刚跨越了“鬼门”。 此前正浩曾推出过小容量户外电源产品,但容量和充电效率不够,无法顺利卖出。 在最危机的时候,公司账上只有能支撑几个月的现金,为了给员工发工资,王雷曾经抵押了深圳的房子。 就连长江商学院王雷的导师甘洁也为这个决定捏了一把汗。 长江商学院官方账号显示,甘洁知道捐款想法后,问王雷:“公司能挺过去吗?”“你能挺过去。 ”王雷回答。 这是正浩为方舱医院捐赠电源设备时,新品接受市场验证的关键时期。 2019年5月,主打超快充电、大容量的DELTA 1300新产品发布,成为正浩发展历程的重要转折点。 DELTA 1300主要是快速充电,1.6小时就能给自己充满电,但很多室外电源需要8-12小时; 另外,DELTA 1300的大容量,在充满电状态下可以给90-140部手机充电的——,无论是自身充电时间还是电池容量,在同类产品中都有了飞跃性的提高。 正浩EcoFlow首款快速充电户外电源DELTA 1300图源公式通过这两点,2019年以后,正浩逐渐打开海外户外电源市场的国内,户外露营很流行,正浩的名声也很响。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36氪,直到2019年,华宝新能源的“电小二”品牌几乎都是户外电源的代名词,而正浩三角洲1300的出现改变了这一格局。 户外电源是被中国玩家占领的细分赛道。 据《中国便携式储能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3年)》介绍,2023年全球便携式储能产品出货量仅为5.2万台,2023年全球出货量为483.8万台,为——台,这在5年间暴涨了90倍,其中9成的产品由中国企业生产提供。 行业领导者由2011年成立的华宝新能源把持。 2020年,华宝已获得全球市场第一,在室外电源出货量市场约占16.6%,2023年,华宝新能源营收为23.15亿元。 成立仅5年的正浩声势浩大。 2020年,正浩全球出货量市场占6.3%,排在华宝之后,2023年,正浩营收近16亿元。 在资本市场上,正浩已经成为投资机构青睐的对象。 去年6月获红杉中国领投、高瓴创投、中金公司青睐,完成逾亿美元B轮融资,估值超过10亿美元。 一位投资者对36氪表示,目前正浩正在进行最新融资,估值200-300亿,“不知名机构很难接触”。 同时,正浩已经在准备上市。 其内部员工对36氪表示,内部今年决定了40亿的销售额,目标是超过华宝新能源。 从无名到行业老大,正浩几乎踏上了每一个正确的节点:从政策上讲,中国的“双碳”目标是在储能为风口的模式下,移动电源兼具To B和To C属性,在高规模的渠道中,巧妙地利用了出海和融资; 加上创始人王雷大疆出身的背景,正浩带来了产品、技术上不亚于人的——一步步“精准”,正浩在宏观环境特别特殊的当下,迅速成长为独角兽。 “西丽小疆”,产品至上时代的风口似乎很看重同一个人。 正浩创始人王雷2017年创业前,是大疆电池研发部门的创办人和负责人。 创业后,正浩拿到了孵化大疆的李泽湘教授的投资,初期团队也多来自大疆。 曾在两家企业工作的员工对36氪表示,企业文化氛围相同,从大疆离职的员工进入正浩后,工作基本无缝衔接,由于大疆、正浩两家公司的地址都在深圳市南山区西丽街道,正浩被员工告知:“西西两家公司确实有相似之处。 创业者在香港大学的创业氛围下成长;同样通过技术创新突出重围。 但不同的是,大疆凭借无人机的技术门槛,可以将对手甩在身后,但正浩所在的室外电源赛道,墙壁并没有想象中的贵。 户外电源最先在海外市场爆发,行业最初由几家跨境电商带动,这类企业往往不具备研发、制造能力。 “他们只设计外观,不涉足生产,而是利用国内工厂资源,制作加工产品,利用现有客户、销售渠道推销东西。 “新能源行业资深人士孙华对36氪说。 为了区分气质,孙华认为华宝新能源等企业倾向于电子商务型公司,公司业务由营销推动。 “上司认为什么产品会畅销的话,会按什么? 上司是最大的产品经理。 ”一位华宝的前员工也向36氪表示,华宝内部有产品计划部门,但人数很少,“只有一位数”。 产品计划基本上由公司创始人孙中伟拍摄。 电子商务公司的另一个特质是研发短板明显。 从华宝新能源上市招股书中也可以看到,2019年-2023年,研发支出占比一直徘徊在3%以下。 截至2023年底,公司员工总数为859人,其中研发技术人员197人,占员工总数的比重达22.93%。 正浩是跨境电商企业中的另类,其科技属性更强,团队千人左右,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40%,还设有50人的设计团队。 这和创始人王雷的履历有关。 王雷学霸出身,2006年以664分的成绩考入香港理工大学,2010年考入香港大学机械工程系获得博士学位,以新能源储能电池技术为研究方向。 2014年博士毕业后,王雷进入深圳大疆,负责大疆电池研发部建设,负责全线产品电池开发。 正浩EcoFlow创始人王雷图源公式对于无人机产品来说,续航时间是最大的瓶颈。 大疆电池本身是向供应商购买的,王雷带领团队通过硬件集成、软件系统改进,将当时新型航拍无人机的电池续航时间从20分钟提高到30分钟以上。 请不要小看这十几分钟。 在无人机体积小、功耗高的前提下,必须通过将电池密度提高到极限来提高1分钟的续航时间。 十分钟已经是重大突破。 2017年,王雷与3位创始人共同创立正浩,4人中3人来自大疆。 在与王雷接触过的投资者看来,王雷综合能力很强,是一个注重产品体验、外观设计、使用效率的人。 一位大疆员工认为,在大疆电池部门,王雷不仅积累了传统的贸易和加工,还积累了对外观设计、品牌宣传、渠道搭建、市场教育等产品建设的理解。 “很少有公司用产品思维制造户外电源。 正浩就是其中之一。 ”带着大疆的烙印,相似的产品思维紧跟正浩。 2019年,正浩发布了DELTA 1300新产品。 这个产品有两个主要功能。 一种是超快充电,2小时内可快速充满电,比市场产品快3-4倍; 二是可以驱动电磁炉、电烤箱等大功率家电。 就使用体验而言,这两点几乎秒杀了当时所有的户外电源产品。 得益于功能创新,正浩获得了更高的产品价格。 通过官方渠道,DELTA 1300的价格为6999元,华宝相近型号的电小二1000的价格为3999元。 目前,正浩除了户外电源外,还拥有太阳能板、户外空调、模块化储藏(面向b方向)等产品。 正浩EcoFlow室外电源及太阳能板生态图源公式在大势所趋、“借力”大疆航线的猛攻线下,毕竟户外电源是家电产品,准确寻找市场和用户非常重要。 正浩来势汹汹,除了快速充电技术的增强,——众筹还在寻找验证市场的方法。 从创业之初,正浩就选择了众包平台。 2018年,正浩在美国众筹平台上宣布Indiegogo推出首款室外电源产品RIVER 370,获得108万美元预购金。 但是,这款RIVER 370是正浩推出快速充电功能的“史前产品”,现在已经从其货架上消失了。 正浩在海外受欢迎的是前面提到的第一款快速充电产品DELTA 1300。 在美国Kickstarter众筹网站上,DELTA 1300获得了280万美元的众筹金额和2662名支持者,大大超过了5万美元的预期目标。 “德尔塔1300在众筹平台上销售火爆后,我们一直在走上坡,越走越顺利。 ”正浩员工刘天对36氪说。 随后,River 600和DELTA Pro两款产品也相继效仿,率先在美国Kickstarter、日本Makuake两家众包平台上发布。 从电池容量3600Wh起步的DELTA Pro,通过Kickstarter筹集1218万美元的——金额堪比融资,成为该平台年募集资金最多的科技类产品。 刘天让36氪想起了DELTA Pro众包项目:“几乎每天都打破金额记录。 刚开始的几天还很兴奋,但走到后面就麻木了,金额在上升。 “正浩在平台上的帖子显示,该产品1小时内筹集100万美元,项目结束时超过了原定10万美元目标金额的12倍。 正浩EcoFlow3.6度电气的大容量室外电源DELTA Pro图源公式正浩的产品在众筹平台如此火爆,究其原因,Kickstarter平台核心用户约八成是男性,年收入在10万美元以上。 他们期待着新发明新产品的出现,并愿意提供资金支持。 众筹无疑给正浩的产品开发带来了一定的资金支持。 更重要的是,在产品完全上市之前,这是一种快速、直接、有效的市场验证方式。 在众筹中,企业只需提供产品原型而非成品,企业就可以在量产前提前尝试水用户的反应。 例如在Kickstarter平台上,正浩的粉丝们表示:“电池的频率输出会不会降至欧洲的50hz标准? ”等常见问题。 “DELTA 1300能给其他便携式蓄电装置充电吗? ’等等。 这些为正浩产品的迭代指明了一定的方向。 为了回馈早期支持者,正浩为用户提供了类似于早鸟价格的价格,比正式销售便宜500-1000美元。 但众包平台往往只是企业产品发布的第一站。 产品上市后,正浩仍要通过多种渠道向消费者推广产品。 过去,跨境电子商务只注重线上渠道。 因为亚马逊、日本乐天、独立站、官网等渠道比较畅通,跨境电商企业只需要通过自建仓库或租用海外仓库的方式,将产品邮寄给用户即可。 离线渠道将更加考验企业的渠道业务资源,需要与大型企业和专卖店合作。 由于链条很长,传统的跨境电商不愿接触线上渠道。 但王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户外电源是高客单价和体验的产品,想要获得更多的增长,离不开在线推广和体验。 截至目前,正浩在欧洲建立了800余条零售渠道,与沃尔玛、Costco等大型连锁店超合作,在国内,与三夫、迪卡等户外运动零售商合作。 正浩EcoFlow参加海外在线展会图源官方36氪透露,目前正浩销售团队有百人,包括国内(售后、客服、直播等)、日本区、北美区、欧洲区、亚非拉国家等团队。 但成立5年,正浩为何迅速散布如此密集的销售渠道?刘天和孙华都表示,正浩在一定程度上“借用”了大疆无人机的销售体系。 据了解,在正浩初期,团队半数以上的员工来自大疆,正浩负责全球销售和市场拓展的联合创始人Eli Morgan Harris负责全球行业无人机业务拓展(正浩由Eli Morgan Harris在大疆离职)大疆无人机掌握着全球无人机市场80%的份额,门店遍布全球。 刘天表示,大疆和正浩的目标群体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相对收入水平较高等。 “国外很多销售渠道都可以和大疆通用。 之前卖无人机的很多欧洲代理商,都是为了卖我们的产品,用户买无人机的时候,顺便也买了户外电源。 “他说,目前国内大疆部分授权店(非直营店)也将销售正浩的产品。 孙华也表示,特别是今年上半年的俄美战争爆发海外市场,正浩的线上渠道获得了巨大的红利。 华宝新能源见状,正在加紧布局欧洲渠道。 左手掌握快充等技术基础,右手利用众筹精准验证市场,搭乘大疆销售体系,正浩的崛起几乎成为必然。 “未成年”正浩拥有家用户外电源,人气火爆,先后吸引宁德时代、华为、小米等公司入驻,各大企业纷纷推出户外电源产品。 但正浩员工刘天认为,这些大公司更倾向于找人贴牌,代其工作,而不是直接走下场。 “去年华为也找了我们的代理商,但因为条件问题没能谈成。 华为应该从0-1开始就不在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上消耗能源。 大概率投钱代理产品,带上自己的标志。 ”这表明未来品牌的自相残杀是必然的。 有投资者对36氪表示,虽然户外电源本身才刚刚开始需要,但使用频率不高,每年充电使用次数可能高达200次。 “市场上有天花板。 华为和小米这些巨头结束后,市场将逐渐趋于饱和。 “和充电电池市场一样,我们认为户外电源进入品牌厮杀阶段后,大品牌会更有利。 凭借新技术和销售模式,正浩已经建立了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和用户口碑。 但这并不意味着正浩的护城河足够坚固。 3C消费者电子评价博主彭飞是正浩的粉丝。 他注意到,从去年开始,在快速充电快速放电功能上,正浩已经不是唯一的玩家,德兰等友商也在紧跟步伐。 另一方面,正浩今年的新产品功能提升并不像第一代产品那么令人惊叹,只是让室外电源容量更大、更轻、体积更小。 多位采访对象也对36氪表示,室外电源的核心技术主要在电池、电池管理系统BMS、逆变器等,壁垒并不高。 换句话说,正浩的技术和销售优势带来的时间窗口不会太长。 与室外电源不同,正浩必须开始寻找能维持后劲的第二种产品。 扩大生态是常见的做法。 本质上,户外电源是可以移动的电力,在燃料时代为移动用电力所困扰的领域中,有可能成为正浩类的扩大方向。 正浩EcoFlow户外空调图源公式据了解,在室外电源之外,正浩已经推出室外空调、模块化储藏。 室外空调电池容量为1008Wh,可持续制冷3小时,节能模式下续航时间可达8小时。 但刘天表示,尽管公司通过各种渠道进行了预热和发布,户外空调的市场反响依然普遍。 模块化储存主要面向拖车、林中小屋、油井等场景,取代传统的燃油发动机。 正浩的员工表示,模具存储几乎固定在墙上,电池容量大,整套产品也很贵。 “科技产品往往为大家设定生活方式。 有些人想购物时考虑到环境。 储藏并不是100%环保,但比火安全多了,是绿色的。 即使体验没有使用燃料箱那么好,也想把车内空间的一部分让给室外的电源。 ”彭飞对36氪说。 但他承认,这种户外电源和衍生场景的生活方式仍然属于少数人。 36氪表示,在正浩今年内部确定的40亿元销售目标中,室外电源承担780%,至少占30亿,室外空调和模具存储等新品加起来占10亿左右。 另外,正浩正在走向家用储藏。 如果户外电源是大型充电桩,那么家用蓄电就是可以为家庭供电的超大型充电桩。 (更大型的蓄电产品为工商业用蓄电、发电侧蓄电)。 一般室外电源内置电量在0.5-5度之间,普通家用蓄电的内置电量在5-20度之间。 今年以来,在俄乌战争背景下,欧洲一直处于能源短缺状态,家庭储存在海外市场显示出巨大的潜力。 “欧洲人担心家庭供电的稳定性,欧洲电价特别高,所以很多家庭新能源的采购热情特别高,把光伏和蓄电产品安装得很好。 ”孙华说。 家用蓄电可以使家庭用电自主自立,不仅可以缓解供电不稳定性,而且可以降低家庭用电成本。 一套家用储能产品约1万美元,如果用户将储能发电剩余电力卖给电网,使用20年生命周期,用户不仅可以抵消储能的安装成本,还可以赚5,6000美元。 特斯拉不应该在美国家用储能产品Powerwall上长期供货。 “这对我们来说是机会。 再过几年,该放的东西都放好了,特斯拉的生产能力也提高了,那就真的来不及了。 ”刘天说。 特斯拉Powerwall图源公式36氪表示,正浩内部已经开始探索家居场景用电解决方案。 但与友商相比,正浩还不太有优势。 华宝新能源也计划成立高端品牌进行家用储能,产品将于明年上市。 户外电源市场份额排在华宝和正浩之后的德兰,去年推出了家用蓄电产品。 此前,国内派能科技等公司已在海外扎根多年。 更重要的是,在家用储能领域,正浩无论技术和销售体系都需要从零开始。 在研发层面,由于内置电量更高,家用蓄电对电池单元一致性和电池管理系统要求更高,功耗安全性是首要任务。 如果房子储蓄起火,可能会给国内品牌的海外发展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在向大规模贮藏方向进化的道路上,正浩目前没有很多经验。 在销售层面,家用储能也不再依赖跨境电商M2C (厂商对消费者)的模式,而是依赖企业的当地代理商、装机商或经销商服务团队,为用户提供近20年的维保服务。 “因为需要与当地电网连接,结合不同的家庭线路设计方案,配电屏的位置、墙内线路的填充方式,每个用户的方案都不一样,必须由专业电工来完成。 ”孙华说。 家用能源储存与室外电源的目标用户群、销售渠道不一致。 这意味着,过去正浩利用大疆资源建立的部分销售体系,在家用储藏领域并不一定有效。 更重要的是,如果在家用储藏领域与特斯拉等品牌进行正面竞争,用户会希望选择知名度更高的品牌。 这也是国内企业选择与当地渠道商、安装商深度对接的原因,利用经销商关系,企业有望在海外地区形成相对稳定的垄断性区域市场。 从2017年发展至今,正浩从几十人的团队扩大到了千人规模,深圳的办公室也搬了三次家。 从创业阶段的无名,到刊登在美国TIME 《时代》杂志上,正浩呈现出朝气蓬勃的少年形象。 正浩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大疆吗? 一位投资者对此寄予厚望,他对36氪说,储存市场比无人机大得多,想象空间也大。 “正浩能超越大疆吗? 可能性相当大。 ”(文中孙华、彭飞、刘天均为化名) )。 见文章:长江商学院《两天解决武汉方舱供电难题——长江“闪电侠”是怎样炼成的?》小刀研究员《专访成立5年估值超10亿美元,正浩EcoFlow如何借露营风口成为独角兽?》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10471.html
方案来了!周一复牌 主动退市股
变 煤城 影城 探索煤炭小镇的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