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 遭调查! 的 大会计 中兴系

派能科技董事长被调查,“中兴系”三驾马车动力还足吗?

作者 | 张凯旌

编辑丨武丽娟

从深圳的一家小交换机公司发展为全球四大通信设备厂商,见证中兴通讯(000063.SZ)发展的关键人物——韦在胜最近惹上了些麻烦。

5月19日,派能科技(688063.SH)公告称,收到控股股东中兴新的通知, 公司董事长韦在胜已被永清县监察委员会立案调查、留置。

派能科技是“中兴系”旗下储能电池系统提供商,与中兴通讯、正在申请IPO的兴储世纪被视为“中兴系”三驾马车。而中兴新则是“中兴系”的投资控股平台 ,目前持有派能科技24.61%股份。自2020年登陆科创板以来,韦在胜就一直是派能科技的董事长。

如今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的百花齐放,让很多消费者逐渐淡忘了中兴的名字。事实上,早在华为、小米(1810.HK)等厂商刚刚迈入手机赛道时,中兴就已经跻身全球四大手机厂商之列,其在通信行业亦与华为、诺基亚和爱立信齐名。而韦在胜已在“中兴系”任职三十余年,长期担任核心企业CFO要职。

受消息面影响,5月20日-21日,派能科技股价大跌14.57%,目前股价为64.38元/股,总市值113亿元, 较2022年8月时已蒸发超600亿元。 同期,中兴通讯A股股价累计跌3.32%,港股股价累计跌5.52%,目前总市值约1222亿元。

大厂中,CFO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京东CEO许冉、阿里之前的一把手张勇、现在的董事会主席蔡崇信,都是CFO出身。而这也更让外界好奇,韦在胜究竟出了什么事?

“中兴系”财务专家被留置

韦在胜生于1962年,1988年本科毕业于西安理工大学机械制造管理工程专业,2004年获得北京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本科刚一毕业,韦在胜就加入了中兴通讯前身——中兴半导体,并于不久后 成为了中兴创始人侯为贵的左膀右臂 。侯为贵出席上市路演、战略合作发布会等重要活动时,经常能见到韦在胜与其同框。

不过,在中兴这样一家以技术为主导的企业中, 韦在胜的贡献主要集中于财务投资和管理方面。

一开始,韦在胜就是中兴半导体的财务部长;1993年,国企市场化改革浪潮翻涌,中兴通讯启动产权重组,由两家国有股东与管理层共同发起成立中兴新,韦在胜亦担任总经理助理、财务总监等职位;1997年,中兴通讯A股上市,韦在胜还是财务总监,而这一干就是20年。

长期掌管财权,也让韦在胜成了财务专家。 在他的带领下,中兴通讯融资手段灵活且极为丰富,对风险也有较为精准的把控。

Wind数据显示,上市至今中兴通讯累计募资3458.36亿元,其中直接融资2869.91亿元,间接融资588.44亿元,具体方式囊括定增、可转债、中期票据、公司债、短期融资券等。

2004年,中兴通讯成功登陆港交所,成为 内地首家“A+H”股 ,募资35亿港元;上市还不到半年,韦在胜就对外表示,公司还将通过发售债券和银行贷款等方式融资300亿元,用于继续向海外扩张。

除了中兴通讯外,包括派能科技、中兴新材等在内, “中兴系”其他公司IPO的进程中,都有韦在胜的身影。

熟练把握各种金融工具的同时,韦在胜还曾创造性地 将出口买方信贷理念引入国内电信市场 。这是一种由国内金融机构向国外进口商提供的信贷服务,能帮中兴通讯快速回笼资金,从而在产业快速发展的竞争中占得先机。 国内首例 中外资银行联合安排出口买方信贷业务的案例,就发生在中兴身上。

不仅如此,2005年中兴通讯的股权分置改革、2007年中兴通讯施行的国内最大规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也展现了韦在胜的管理运作能力。

一系列操作后,韦在胜一度被财政部聘为中国会计信息化委员会委员,并曾荣获ACCA卓越成就奖。该奖旨在表彰为全球财会行业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行业专家和商界领袖。

事实上,即使2016年侯为贵已经退隐,韦在胜也依然活跃在中兴通讯一线。然而,随着美国方面突如其来的制裁,中兴无奈做出妥协。2018年, 应美国要求,包括韦在胜等在内的14名上市公司董事集体辞职 ,韦在胜在中兴通讯的任职戛然而止。

不过韦在胜并未就此远离“中兴系”。这之后,韦在胜将重心放到了“中兴系”其他公司的资本运作上。其于2017年开始任中兴新董事长,此后“中兴系”在储能领域布局的三驾马车——派能科技、兴储世纪、中兴新材陆续递交IPO申请。

至今,韦在胜还通过共青城新维合伙企业、中兴维和光华富庭三个平台,对外投资了多达1879家存续企业。

派能科技募资70亿,

业绩、股价均变脸

尽管韦在胜在融资方面有过硬的履历,但派能科技、兴储世纪、中兴新材的IPO并未如想象中那般顺利, 三者中只有派能科技上市成功。

其中,韦在胜与兴储世纪的关联最弱,仅间接持有后者0.81%股份,并不在高管之列。这家号称“巴基斯坦第一大光伏品牌”、2022年国内用户侧市场储能系统出货量排行第二的企业,自2022年递交上市辅导材料后,至今也没有下文。

韦在胜在中兴新材的持股同样不多,但其担任董事长的中兴新是中兴新材的控股股东。这家公司亦来头不小,曾连续多年蝉联国内干法锂电隔膜出货量第一名,与比亚迪、宁德时代等厂商均有合作,股东中还有小米长江的身影。 但目前中兴新材IPO已经宣告折戟,还被上交所开出了罚单。

上交所称,中兴新材在废膜回收交易、废膜认定标准等方面信披不准确,且在废膜管理内控缺陷整改后,仍未严格执行相关内部制度;部分研发费用,也无法保证真实、准确、完整。

与这两家公司相比,派能科技与韦在胜关联最为紧密,毕竟韦在胜本就是公司董事长。但派能科技面临的质疑,也是相对最多的。

早在IPO期间,派能科技就被质疑存在 依赖海外收入、扩产可能导致产能过剩等风险 。《证券市场红周刊》旗下“红刊财经”还认为,公司营收、现金流和相关经营性债权间财务勾稽关系不匹配。

但上市后,随着派能科技业绩、股价双双暴涨,这些问题一时被忽略。

2022年,欧洲出现罕见高温,当地民众对电力需求激增,伦敦东部电网一度短暂中断。出于对电价和电力稳定供应的担忧,居民们纷纷开始配套安装户用储能系统。良好预期刺激下,资本市场在 5个月的时间里,就将派能科技市值从200亿元出头炒到700亿元以上。

然而情况很快急转直下,此前市场质疑的风险也在派能科技身上应验。

2023年,派能科技境外主业收入占比达94.43%。受 海外下游渠道商库存积压严重 的影响,派能科技开工率下降、出货困难,主要产品软包电池和圆柱电池生产量分别同比下降55.21%、38.79%。

同时,受 各大电池厂激烈竞争 影响,储能电芯价格在一年内腰斩,派能科技毛利率显著下降,第四季度甚至由盈转亏。

多个因素叠加下,派能科技2023年营收同比下滑45.13%,净利润同比下滑59.49%。

业绩和市场的变化也体现在了股价上。 2022年9月至今,派能科技股价下跌约85%。 期间,公司曾在股价回调至322元/股时发布定增方案,每股定增价249.25元,募资50亿元。这一“折上折”的价格引来众多机构,其中就包括徐翔概念股宁波中百(600857.SH)。却未曾想,派能科技股价继续深跌,待到解禁日,参与定增的18家机构已经全军覆没。

直到现在,还有不少投资者对2023年的定增耿耿于怀,甚至认为韦在胜被调查可能与此有关。

但也有行业媒体“储能严究院”报道称,派能科技的业务基本是另一位中兴老兵谈文在负责,韦在胜很少出现。

现实情况是,韦在胜自离开中兴通讯后,似乎很难再复制20年前的神奇。

数位董事长被留置,

案由多见涉嫌行贿、职务犯罪

近两年,与韦在胜一样,被立案调查、留置的上市公司董事长还有很多。

就在两个月前,国光电气(688776.SH)、思科瑞(688053.SH)的实控人、董事长张亚也收到了永清县监察委员会签发的《留置通知书》。

张亚纵横军工市场多年、背景神秘、做事低调,与多地政府、国资都有紧密的合作关系。与韦在胜类似的是, 张亚实控的思科瑞也是在科创板上市,上市前曾被质疑科创属性不足,上市后则出现业绩变脸。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国光电气证券部,还是派能科技证券部,都表示公司业务不涉及河北永清县,不知晓为何留置通知会来自永清县监察委。

尽管上市公司均未披露董事长被留置的原因,但从历史情况来看,还是能找到一些类似事件的规律。

上海申伦律师事务所律师夏海龙表示, 留置适用于涉嫌贪腐等职务犯罪行为的国家公务人员 ,由监察机关决定。一般来讲, 被留置前,监察机关肯定是掌握了相关的线索或者证据。

2023年,A股有包括卫宁健康(300253.SZ)、瀛通通讯(002861.SZ)等在内的多家公司都传出了董事长被留置的消息。其中,卫宁健康、瀛通通讯、集友股份(603429.SH)、万里石(002785.SZ)都明确表示是因涉嫌行贿。

单从行业来看,医药是重灾区。仅据不完全统计,卫宁健康、赛伦生物(688163.SH)、沃华医药(002107.SZ)、华厦眼科(301267.SZ)、顾得医药(871584.NQ)的董事长均有被留置的情况,这背后是医药反腐风暴在2023年愈演愈烈,不少公司牵涉其中。

同样在进行反腐的烟草行业也是类似。集友股份的董事长徐善水,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先后被重庆市巴南区监察委员会、江西泰和县监察委员会、大连市金州区监察委员会留置……

而在时间方面,留置也是长短不一。仅从2023年被留置的上市公司董事长来看,最短的如卫宁健康周炜,仅一个月就解除了留置;最长的如安纳达(002136.SZ)的董事长姚程,2023年2月被留置,至今仍未有最新消息。通常来看, 时间多集中在2-4个月。

不过,夏海龙表示, 即使解除了留置,也不意味着相关人员就没事了。具体还要等待监察机关的调查结果。

你认为韦在胜被留置是什么原因?对中兴这家企业又有怎样的印象?评论区聊聊吧!


500亿银河系陨落!两上市平台被实控人当“取款机”,数度遭调查处罚

又一资本系坍塌了。 辉煌时市值超过500亿的“银河系”,早已自顾不暇。 ST天成()、*ST银河()这两个“银河系”上市公司平台,在一系列问题的重压下,如今是艰难度日。 其中,ST天成继2018年之后,于2020年7月8日再被证监会立案调查;*ST银河则是继2011年领行政处罚之后,于2020年6月也再领来自中国证监会广西证监局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和《市场禁入决定书》。 至于“银河系”实控人潘琦,则继2011年被证监会认定为市场禁入者、10年内不得担任任何上市公司和从事证券业务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职务之后,再于2020年6月被“追加”10年的禁入市场期。 2019年巨亏8.46亿元,2020年一季度续亏2628.59万元的ST天成,近日并不好过。 7月9日,ST天成对外宣布,因存在被控股股东银河天成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银河集团)非经营性占用资金以及未履行审批程序提供担保等违规情形,2020年7月8日,公司、银河集团、实际控制人潘琦以及相关当事人分别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调查通知书》:因公司、银河集团、潘琦及以及相关当事人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有关规定,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公司、银河集团、潘琦及以及相关当事人进行立案调查。 很显然,这又是一家被控股股东拖入泥坑的公司。 资料显示,银河集团持有ST天成18.34%,另天眼查显示,潘琦持股银河集团52.27%,系ST天成实控人。 据悉,ST天成自2019年4月23日首次披露资金占用、违规担保事项至今,一直在持续对相关违规事项进行全面排查,对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涉嫌的资金占用规模、形成时间、占用原因、占用过程进行详细查证。 截至2020年6月29日,ST天成控股股东资金占用发生总额为.82万元,截止2018年末资金占用余额为.27万元,截止2019年末资金占用余额为.07万元,截止2020年6月29日资金占用余额为.07万元;ST天成违规担保总额为万元,截止2020年6月29日违规担保余额为万元。 对此情况,控股股东方面也承诺将通过多种方式尽快解决上市公司的对外担保和资金占用问题。 但目前ST天成控股股东正在筹划解决相关违规问题,具体方案细节目前尚存在不确定性。 与此同时,中审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公司关联方占用资金、违规担保的完整性及坏账计提准确性事项还形成了保留意见。 上市公司方面也因为存在被控股股东银河集团非经营性占用资金以及违规担保的情形,根据上交所《股票上市规则》第13.4.1(五)条规定经公司向上交所申请,公司股票于2019年5月24日起被实行其他风险警示。 2020年6月29日,ST天成还发布了“防止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占用公司资金管理制度”,足见问题的严重性。 ST天成已是监管部门“回头客”名单的一员。 2018年1月,ST天成就曾收到过一次立案调查通知书;2018年11月,ST天成面对过证监会下发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证监会对公司及相关责任人有关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了处罚,公司当时被认定构成了虚假记载行为。 也因此,中小投资者还奋起索赔,据ST天成披露,截至2020年5月27日,公司共涉及505起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案件,诉讼金额共计人民币8368.43万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6.86%,也搞得ST天成焦头烂额。 虽说ST天成一再强调生产经营活动正常,但2019年和2020年一季度的业绩显示,其主营也是一地鸡毛。 针对2019年亏损,ST天成自己分析的原因主要是受电气设备行业政策和行业市场竞争加剧影响,公司产品产量、销量、销售均价与上年同期相比均有较大幅度下降,因此营业收入、毛利率大幅下降。 另外公司多项逾期债务涉及诉讼,导致现有债务融资成本增加,致使当期财务费用支出较大、利润亏损幅度较大。 说起来,ST天成被市场称为“银河系”的上市公司平台,就因为在同一大股东旗下,尚有另一家兄弟公司*ST银河。 目前来看,*ST银河的日子也不好过。 首先看业绩,2018年*ST银河亏损7.06亿元,2019年亏损11.53亿元且财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也因此上市公司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2020年一季度,*ST银河又亏损了838.19万元,最新情报显示,*ST银河预计2020年上半年将亏损350万元–500万元,如果2020年年度审计的净利润再为负数的话,*ST银河在披露2020年年报之后,将被实施暂停上市,保壳迫在眉睫。 与ST天成一样,*ST银河也同样存在对外担保和资金占用等情形。 据公司披露,截至2019年年末,公司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的非经营性占用资金余额为.33万元,违规担保余额为.81万元。 银河集团的反馈是,正在协商避免执行上市公司资产;正在加大资产处置力度;拟引入战略投资者优化债务结构,优先解决占用*ST银河资金及涉及违规担保的债务问题;针对违规担保也正在配合上市公司及律师团队开展应诉工作。 目前情况是,银河集团已然把自己玩“残”了,除了持股被反复冻结、资产难以自由处置变现、受诉讼影响无法吸收新的外部融资等之外,因未能偿还债务,银河集团的持股已两度被司法拍卖,累计拍卖数量达6586万股。 公开信息显示,银河集团持股*ST银河41.07%。 *ST银河也没有闲着,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也采取了一系列“防范大股东”的措施,比如与债权人、法院、政府等沟通,并向相关法院提出执行异议及执行复议,争取协调各方停止或暂缓执行公司的资产或子公司股权,以避免公司资产流失;比如重点加强资金管理制度的执行、监督以及用章管理力度,密切关注和跟踪资金使用动态,严防控股股东资金占用及违规担保事项再次发生;比如通过诉讼“守”住资产,*ST银河目前已通过法律手段免除了公司.71万元的担保责任。 当然,对大股东来说,最为“致命”的还是一系列的“行政处罚”和“市场禁入”。 2019年1月,*ST银河就被立案调查;2019年11月*ST银河、银河集团等相关当事人收到了中国证监会广西监管局出具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2020年6月,*ST银河收到了来自中国证监会广西证监局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和《市场禁入决定书》。 其中内容显示,因*ST银河存在未按规定披露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的关联交易、未按规定披露为关联方提供担保、未按规定披露重大诉讼信息、未按规定披露银河集团所持银河生物股份被司法冻结事项等情况,监管层决定对*ST银河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60万元罚款;对潘琦给予警告,并处以30万元罚款;对时任上市公司董事长徐宏军和唐新林、时任董事刁劲松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30万元罚款;对时任财务总监张怿给予警告,并处以25万元罚款;对时任董事、常务副总裁叶德斌给予警告,并处以20万元罚款;对时任高层卢安军、王肃、刘杰、朱洪彬、宋海峰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15万元罚款;对时任高层陈汝平给予警告,并处以10万元罚款;对时任监事蔡琼瑶给予警告,并处以5万元罚款。 更为严重的,监管层还对潘琦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对徐宏军、唐新林分别采取5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对刁劲松、张怿分别采取3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在巨潮咨询中搜索发现,*ST银河 历史 上也两度被行政处罚,除了此次之外,*ST银河在2011年6月10日还收到过证监会下达的《行政处罚书》,当时被认定的违法事实是虚增2004年销售收入.7万元,利润6931.87万元;虚增2005年度销售收入3475.76万元,利润795.16万元;隐瞒关联方资金往来事项;隐瞒对外担保事项;隐瞒银行贷款事项;未能及时披露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被财政部广西专员办检查和被地方政府处罚的情况。 耐人寻味的是,也就在2011年,证监会认定潘琦为市场禁入者,自2011年5月25日起,10年内不得担任任何上市公司和从事证券业务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职务;同时被认定的还有姚国平,7年内不得担任任何上市公司和从事证券业务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职务。 没想到,上一个10年禁入时限还未到,潘琦就又领10年新罚单,这在A股市场也算是罕见。 潘琦作为“银河系”的掌门人,依托银河集团,手握ST天成和*ST银河两家上市公司平台,甚至一度还收获过市场的热捧。 网上资料显示,潘琦生于1963年,成都人,在南京大学经济管理系完成本科与硕士学业,随后前往西南 财经 大学,于1991年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次年,潘琦前往海南并成立北海通台经济发展总公司(下称北海通台)。 而*ST银河,就是1993年4月经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以桂体改股字[1993]57号文批准,由北海通台、北海银滩国家 旅游 度假区招商中心、广西建设信托投资有限公司北海办事处、海南南华金融公司、上海远东银联实业有限公司海南公司等五家公司共同发起,以定向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至于ST天成,其前身长征电器在2002年出现巨亏,原股东考虑股权转让,也正是这个契机被潘琦敏锐发现,并于2003年火速达成转让协议,最终收购于2004年初完成过户,“银河系”正式形成。 原本手握两家上市公司平台的“银河系”正值大展宏图之时,但“银河系”却选择了一条将自己引向深渊的道路,运转至今一片狼藉,两家上市公司平台也并无起色。 再看股价方面,以前复权复盘,*ST银河 历史 高点曾创于2015年,高达31.91元,如今现价1.52元尚不及其零头,市值损失334亿元;ST天成的 历史 高点同样是在2015年创出,高达35.88元,如今1.62元的现价不可同日而语,市值损失174亿元;两项合计,“银河系”这些年蒸发的市值超过了500亿元,令人叹息。 至于投资者维权方面,上海申浩成都律师事务所陈世君律师认为上市公司实控人受到过行政处罚,小股东维权都很有可能得到法院支持的。

中兴华就是大所吗?

中兴华会计师事务所是比较大的事务所。中兴华税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兴华税务””)成立于2008年,目前有注册税务师56人。中兴华税务依托于中兴华会计师事务所的优良平台,吸收了国际国内税务咨询机构的专业人员,形成了独特的优势。

中兴华经营范围为

审查企业会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验证企业资本,出具验资报告;办理企业合并、分立、清算事宜中的审计业务,出具有关报告;基本建设年度财务决算审计;代理记账;会计咨询、税务咨询、管理咨询、会计培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业务。

中兴华会计师事务所的客户层次非常广泛,涵盖国有大型企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包括上市公司)、以及各类中小型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等多种类型的企业。

借助5G,营收超千亿,中兴通讯与华为差距有多大?

文/杨剑勇 自5G开启商用后,通信企业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 此前GSMA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球已经在57个国家和地区商用了142张5G网络,并指出我国5G的发展尤其令人瞩目,实现了重点区域的连续覆盖,2020年累计建成5G基站将近72万座。 对于中兴通讯、华为而言,则是我国5G部署重要力量。 需要指出的是,2018年遭遇重创的中兴通讯,在这一年亏损近70亿元,使得经营陷入困境。 庆幸的是,2019年我国正式开启了5G商用步伐,继而使得逐渐恢复,2019年全年净利润51.47亿元。 只是强劲盈利背后依靠地产所带来巨大收益,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与万科合作,2019年确认税前利润约26亿至29亿元,占总利润5成以上。 但盈利水平大幅提升,预示将再次扬帆起航。 2020年,伴随5G商用,借助5G,中兴通讯在2020年交出靓丽成绩单。 营收突破千亿大关,预示着有望借助5G,使得收入规模迈入新的里程碑。 根据财报显示,2020年营收同比增长11.8%至1015亿元,净利润高达43亿元。 三大业务板块均呈现上升趋势,尤其运营商板块增长强劲,该年度达740亿元,较上年增长11.2%。 主要体现在紧抓5G、新基建发展机遇,实现市场格局和份额双提升,据外部机构报告,中兴通讯5G基站2020年全球发货量排名第二。 另外,在国内5G份额超过30%,且与超过500家行业合作伙伴开展5G应用实践,赋能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 中兴通讯具备完整的5G端到端解决方案的能力,凭借在芯片、数据库、无线、核心网、承载、终端和行业应用等方面领先的技术、产品和方案优势,加速推进全球5G商用规模部署。 这背后展现出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截至2020年底,拥有约8万件全球专利申请,也是全球5G重要专利企业。 此前有消息指出华为2020年总营收同比增长11%至1367亿美元,增长超10%利润99亿美元。 就华为千亿美元营收规模来看,是中兴通讯8倍之多。 两大通讯巨头相差巨大。 赚钱能力更是遥不可及。 与此同时,两者市值也相差巨大。 截至3月26日,中兴通讯市值为1360亿,胡润研究院对华为的估值为1.1万亿元,是中国大消费领域价值最高民营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在5G市场,中兴通讯是华为最强劲竞争者。 且围绕5G产业这条赛道上,中兴通讯会继续加大投资,推进5G行业应用的研究和开发。 可以说,5G技术实力,中兴通讯不可小觑,也是全球5G专利第一阵营厂商。 凭借以技术创新,带来了经营上稳健增长。 相信两大通信厂商竞争会进一步加剧。 不过,遭遇巨大考验的华为,去年同样也交出一份靓丽的成绩单,营收规模突破千亿美元大关。 在5G赛道上,全球超过20个行业已经部署5G示范应用,如煤矿、工业制造、港口等,全球运营商签署了超过1000个5G行业应用合同。 这主要有赖于长期坚持技术创新,使之成长为世界性 科技 巨头,在过去十年中投入研发费用总计超过6000亿,在智能手机、5G、物联网、云服务等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将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透过云端输出,目标是将技术能力带给千行百业,赋能全 社会 数字化转型。 最后,5G作为通信技术风口,促使信息 科技 向万物互联转变,伴随全球主要国家继续推动5G商用服务,将会加速推动5G行业应用,为各行各业带来重大变革,驱动数字化创新,为信息 科技 产业带来难以想象的新机遇。 通信行业也将进入新一轮大繁荣阶段,对设备通信厂商来说释放增长潜力。 杨剑勇,福布斯专栏作家,并获得网易2020年度最具影响力奖,致力于深度解读5G、物联网经济和人工智能等前沿 科技 ,观点和研究策略被众多权威媒体和知名企业引用。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eji312/11258.html
望而生畏 理想对纯电
常州跑出一支新产业基金 上市公司参投2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