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 对12家美国军工企业及10名高管采取反制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令第7号公布,一段时间以来,美国无视中方在乌克兰危机上的客观公正立场和建设性作用,以所谓涉俄罗斯因素为由对多家中国实体滥施非法单边制裁,大搞单边霸凌和经济胁迫,严重侵犯中方企业、机构和个人正当合法权益。同时,美国持续向中国台湾地区出售武器,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严重干涉中国内政,严重损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第三条、第四条、第五条、第六条、第九条、第十五条规定,中方决定对以下美国 军工企业 及高级管理人员采取反制措施:一、对 洛克希德·马丁 导弹与火控公司、洛克希德·马丁航空公司、标枪合资公司、雷神导弹系统公司、 通用动力 军械与战术系统公司、通用动力信息技术公司、通用动力任务系统公司、海岸间电子公司、系统研究与模拟公司、铁山解决方案公司、应用技术集团、阿克西恩特公司等12家后附《反制清单》列明的企业,冻结在我国境内的动产、不动产和其他各类财产。

二、对凯西·沃登(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总裁)、马修·布朗伯格(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全球运营副总裁)、本杰明·戴维斯(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战略威慑系统副总裁、总经理)、托马斯·琼斯(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副总裁、航空系统总裁)、斯蒂芬·奥布莱恩(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副总裁、全球业务发展官)、罗珊·罗德(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副总裁、防务系统总裁)、菲拉特·盖曾(通用动力公司副总裁、通用动力军械与战术系统公司总裁)、贾森·艾肯(通用动力公司负责技术部门执行副总裁)、艾米·吉格兰(通用动力公司高级副总裁、通用动力信息技术公司总裁)、克里斯托弗·布雷迪(通用动力公司副总裁、通用动力任务系统公司总裁)等10名后附《反制清单》列明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不予签发签证、不准入境(包括香港、澳门)。本决定自2024年5月22日起施行。


拜登延长紧急状态令打压中企外交部回应美方严重破坏市场规则和秩序

在中期选举搅动美国之际,拜登政府再度展现对华强硬姿态。根据白宫8日发表的声明,拜登决定继续以“投资威胁”为由,延长前总统特朗普2020年11月颁布的紧急状态令,禁止美国企业和个人投资与中国军方有关联的中国公司。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9日就有关问询表示,美方延续上届政府错误做法,出于政治目的实施针对所谓中国“涉军企业”的投资禁令,这完全无视事实和相关公司的实际情况,严重破坏了正常的市场规则和秩序。

在声明中,拜登称:“我已向《联邦公报》发出随函所附通知,声明2020年11月12日第号行政命令宣布的、并在2021年6月3日第号行政命令中扩大其范围的《应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某些企业提供资金的证券投资所引致威胁行政令》下实行的国家紧急状态将在2022年11月12日后继续生效。”

在根本没出示任何“证据”的情况下,拜登声称:“中国越来越多地利用美国资本来获取资源,并使其军事、情报和其他安全机构的发展与现代化成为可能。这继续使中国能够直接威胁美国本土和海外部队。”他还宣称,中国的军工企业,通过直接支持中国军事、情报和其他安全机构的工作,继续对美国的国家安全、外交政策和经济构成一种“不一般和非同寻常的威胁”。

美国禁止对中国“涉军企业”实施投资禁令的做法始于2020年。公开报道显示,2020年6月起,美国国防部数次分批将多家中企列入“与军方有关的企业名单”。2020年的11月12日和2021年1月13日,时任总统特朗普先后签署号行政令和号行政令,宣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并通过美国财政部禁止美国投资者对名单中的中企进行任何投资。纽约证券交易所还据此启动了对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在美国资本市场的摘牌行动。

拜登上任后延续了特朗普政府的政策,2021年6月3日,拜登签署号行政令,进一步巩固并强化第号行政命令,扩大了这项行政命令所宣布的国家紧急状态的范围。在新的行政命令后所附名单中的中企数量达到59家。

针对美国滥以“国家安全”为由、对中企进行无理打压的荒谬行径,2021年被列入上述名单的小米公司和箩筐公司曾分别向美国哥伦比亚地区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美政府撤销有关决定,并最终获得法院支持。

根据美国《国家紧急状态法》,国家紧急状态在政令发布一周年之后自动终止。但紧急状态可以不断被延长。美国总统可以在紧急状态失效前90日内,在《联邦公报》上发布通知,并向国会转达通知,以此让紧急状态继续延长一年。2021年11月,拜登已经延长了该紧急状态一年,8日的声明意味着这一所谓紧急状态将继续延长至2023年11月。

对于美方错误做法,中方表示坚决反对。赵立坚9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强调,美方此举不仅损害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也伤害包括美国投资者在内的全球投资者的利益。赵立坚表示,美方应该尊重法治,尊重市场,纠正错误,停止采取损害全球金融市场秩序、投资者合法权益的行径。中方将采取必要措施,坚决维护中国企业的正当合法权益,坚决支持中国企业依法维护自身利益。

有分析认为,拜登连续两年延长该紧急状态,显示其正在延续特朗普时期强硬的对华政策,甚至变本加厉地滥用国家力量。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9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拜登这次以“投资威胁”为借口,延长特朗普时期的对华行政命令,表明美国为打压中企不择手段。董登新认为,美国为了打压中国,几乎摧毁了全部的市场经济基础,破坏了自由市场和自由经济的基本精神,是一种“开倒车”的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拜登发布延续有关行政令当天正值美国中期选举投票日,拜登所属的民主党可能会失去众议院的控制权。舆论认为,本次选举结果将直接影响拜登接下来两年的任期,乃至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拜登选择此时发表声明有利用对华态度拉票的意味。董登新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美国国内的问题不可能通过遏制中国来解决。拜登选择在中期选举当天延续特朗普的政策,一定程度上也是讨好支持者的表现,反映出对选情的担忧。

外交部宣布针对佩洛西窜台 8 项反制措施,会产生哪些影响?

首先,中国外交部宣布的针对佩洛西窜台8项反制措施主要包括三个“取消”和五个“暂停”。

其中三个“取消”分别是取消安排中美两军战区领导通话、取消中美国防部工作会晤、取消中美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会议。这三项反制措施的实施不仅意味着中美两军之前所建立的信任机制已经不复存在,而且也加大了两军发生摩擦的风险!

换言之,中国外交部针对佩洛西窜台所实施的三个“取消”反制措施,它会对中美两军之间的信任关系产生直接的影响,从之前的互相沟通和理解变成如今的“非友即敌”状态。意味着中国军队未来将会基于自己的感知来判断美军的行为,并对其采取实时的反制措施!

另外还有五个“暂停”,它们分别是暂停中美非法移民遣返合作、暂停中美刑事司法协助合作、暂停中美打击跨国犯罪合作、暂停中美禁毒合作、暂停中美气候变化商谈。它们不仅是美国政府非常期待与中国合作的五个项目,而且也是对美国影响巨大且需要中国配合的项目。

因此,中国外交部针对佩洛西窜台所实施的五个“暂停”反制措施,理论上就是针对美国政府展开的一系列“惩戒性”措施。无论非法移民遣返、还是禁毒和气候变化问题,它们其实都是美国政府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而如果没有中国的配合,仅凭美国一己之力几乎无法解决。

综上可看出,以上反制措施不仅会直接影响中美两军和两国多方面功能性合作关系,而且也会给美国政府解决国内难题带来实质性的困扰和困难。

德国从古至今的历史

提问者你好,由于我打的字数超过了字数限制,所以请你告诉我你的邮箱,我会给你发过去的。 德国位于欧洲中部,公元前一直是高寒针叶林地貌,居住者是高大强壮的、高鼻梁金发碧眼的日耳曼人,平均寿命在40岁左右。 偶尔会有凯尔特人出现,但是日耳曼人才是原住民。 公元前1世纪末,罗马人开始进入南德和莱茵河流域,扩张的步伐止于公元前27年,“奥古斯都”屋大维手下的将军瓦伦斯率领四个精锐的罗马军团进入了易北河流域,在条顿森林中遭到伏击,全军覆没。 不久之后屋大维郁郁而终,罗马人退回了莱茵河左岸,沿河布防,在德国西部和南部留下了不少的罗马式建筑。 公元5世纪,蛮族大举入侵,分割占领了西罗马帝国的疆土,建立了蛮族王国,其中最强大的当属法兰克王国。 他的疆域南至比利牛斯山脉,西接布列塔尼,北邻丹麦,东至易北河。 由于当时易北河以东是非日耳曼人的领土,所以当时的德国属于法兰克王国的管辖。 查理曼大帝死后,法兰克分裂为三部分,东法兰克王国便是今天德国的雏形。 10世纪,日耳曼人大举越过易北河,入侵了当时的波兰。 在这批征服者当中,条顿骑士团获得了立窝尼亚(今天的爱沙尼亚和立陶宛),并不断骚扰着诺夫哥罗德公国;普鲁士则沿着波罗的海建立政权,阻断了波兰的出海口;还有一部分人从南德出发,进入了波希米亚(今捷克)和潘诺尼亚平原(今天的奥地利境内),为后来的哈布斯堡家族奠定了基础。 公元962年,东法兰克王国国王奥托一世正式加冕为罗马帝国皇帝,正式宣告了(神圣)罗马帝国的建立。 公元1155年,绰号“巴巴罗萨”的腓特烈一世在罗马帝国的国号中又添加了“神圣”两个字,意味着国号完整了,这个名字——神圣罗马帝国——将会被永远载入德国历史。 随着时间的流逝,公元16世纪,哈布斯堡家族对德国的统治达到了顶峰:查理五世(又称卡洛斯一世),是德意志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1500—1558年),尼德兰君主(1506—1555年在位),西班牙国王(1516—1556年在位),德意志国王(1519—1556年在位),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20—1556年在位),这个处于大航海时代和宗教改革运动启动阶段的帝王,统治的领域包括西班牙、那不勒斯、西西里、撒丁、奥地利、尼德兰、卢森堡、名义上的整个德意志邦联,还有非洲的突尼斯、奥兰等,加上美洲正在不断扩大的、数倍于欧洲本土面积的殖民地。 他的帝国被称为“日不落帝国”,这个称号比维多利亚的大英帝国早了三百多年。 但与此同时,天主教帝国已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宗教危机。 1517年,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德国修道士将“九十五条论纲”贴到维滕堡教堂的大门上,揭开了风起云涌的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他就是新教的发起者马丁·路德。 此事件发生在卡洛斯“天主教帝国”的土地上,是对卡洛斯的巨大挑战和考验。 卡洛斯决心还击,他在1521年召集了沃姆斯宗教会议,把路德押出会场,宣布路德及其追随者违法,但路德在同情新教的萨克森选侯庇护之下安然无恙。 接着,投向新教的德意志诸侯组成了施马尔卡登联盟,忍无可忍的卡洛斯在1545年召开特伦特公会议,对新教诸侯宣战,但先胜后败,在1555年因斯布鲁斯之战中差点成为阶下囚。 对天主教无比虔诚的卡洛斯,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新教之火在他的地盘上越烧越旺。 经历了因斯布鲁斯之败后,戎马一生的卡洛斯终于心灰意冷,将德意志交给弟弟斐迪南,将西班牙和尼德兰交给儿子菲利普二世之后,独自回到尤斯特修道院履行与亡妻多年前的约定,安度完了生命最后的日子。 从此,哈布斯堡家族对欧陆的控制逐渐衰弱,普鲁士取代了维也纳方面在德国的统治。 1701年1月18日,腓特烈三世在柯尼斯堡加冕成为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并从此展开了普鲁士王国200多年的显赫历史。 其子腓特烈二世(即腓特烈大帝)在1740年继承王位,即位7个月之後即进攻西里西亚,从而引发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 通过战争,腓特烈二世树立了“军事天才”的个人荣誉,并将普鲁士变为一个军事国家。 腓特烈二世同时还从伏尔泰那里接受了启蒙主义思想,改进司法和教育制度,鼓励宗教信仰自由,并扶植科学和艺术的发展。 到1786年,腓特烈二世去世时,普鲁士已经成为欧洲强国之一,其行政机构的高效率和廉洁为欧洲之首。 腓特烈二世的侄子腓特烈·威廉二世继承王位後,先後购买了安斯巴赫侯国和拜罗伊特侯国,并对波兰进行了第二次和第三次瓜分。 法国大革命後,普鲁士参加反法同盟,但败于法军,被迫在1795年同意法国兼并莱茵河以西的普鲁士领土。 其子腓特烈·威廉三世于1806年10月参加反法战争,随即在耶拿败于拿破仑,被迫逃往柯尼斯堡。 1807年普鲁士和法国在涅曼河的提尔西特缔结和约,普鲁士割让16万平方公里土地,包括普属波兰的绝大部分领土(第二次、第三次瓜分波兰所得,以及第一次瓜分波兰所得领土的南半部),以及易北河以西的全部领土,并赔款1.3亿法郎。 1806年惨败後,普鲁士首相卡尔·施泰因开始推行改革,其措施包括让公民参与政治以唤醒其民族主义情感;释放农奴;实行地方自治;改组中央政府机构等。 1809年在柏林创办了腓特烈·威廉大学(即后来的柏林大学),同时格哈德·冯·沙恩霍斯特开始对普鲁士军队进行改革。 此後普鲁士的爱国主义情绪高涨。 1812年冬,拿破仑军队自俄国败退,普鲁士遂于次年再度参加反法同盟,于1813年3月17日对法国宣战,10月24日,普、奥、俄三国联军在布吕歇尔和格奈森瑙指挥下在莱比锡大败法军。 1815年普军在滑铁卢再度击败法军。 根据维也纳会议的领土调整,普鲁士疆域自默麦尔河延至莱茵河,成为德意志邦联内德语居民占优势的唯一强国,以及欧洲列强之一。 1834年普鲁士在德意志地区建立了德意志关税同盟,除奥地利和汉堡外,全部德意志邦国都加入该同盟。 1848年欧洲革命期间,普王腓特烈·威廉四世宣布成立“自由派政府”。 召开制宪会议,并拒绝接受德意志邦联议会奉上的“德意志皇帝”称号。 但1848年欧洲革命结束后,腓特烈·威廉四世即回归专制统治。 1857年 腓特烈·威廉四世患上精神病,以其弟威廉担任摄政王。 1861年腓特烈·威廉四世逝世,摄政王即位,称威廉一世。 1862年他因军事改革所需预算及税收问题与国会发生冲突,本拟退位,但在前驻法大使俾斯麦的建议下收回成命。 俾斯麦表示支持军事改革,并称若任命他担任首相,他将不惜一切强行推行陆军改革和新兵役制度。 1862年9月22日,威廉一世任命俾斯麦担任首相,从此向德意志第二帝国过渡。 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称帝,帝国建立(另有记在是1870年9月2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称帝,建立德意志帝国,史称德意志第二帝国)。 4月16日,召开制宪会议,通过了德意志帝国宪法,即:1871年宪法。 宪法第五条规定:“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之。 帝国法律应取得两个议会必要的多数同意”。 第十一条规定:“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王国,普鲁士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 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名义宣战,同外国缔结同盟及条约,委派并接受使节。 以帝国名义宣战,必须取得联邦议会的同意,除非联邦的领域已遭受攻击……”。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德国1871年宪法确立的是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政体。 因为宪法规定立法权属于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正常的情况下,皇帝以帝国的名义对外宣战,必须征得联邦议会的同意,皇帝的权力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但是,由于宪法同时又赋予了皇帝极大的权力,如:规定帝国皇帝有宣战、媾和、缔约、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任免官吏等权力,帝国宰相只对皇帝负责,皇帝有对宰相的任免权。 十九世纪末,帝国权倾朝野,名重一时的“铁血宰相”俾斯麦,就因为新继位的皇帝威廉二世不能忍受他功高震主,他不得不乖乖辞职,含泪引退,隐居于汉堡附近的弗里德里希斯鲁庄园直至去世。 于是威廉二世开始图谋建立大日耳曼帝国:威廉二世推行世界政策,作风与俾斯麦的大陆政策完全不同。 世界政策即是建立强大的军队和殖民帝国,此导致与英国关系恶化。 1890年7月英德签定赫尔果兰—桑给巴尔条约,解决了英德殖民地之争的问题,暂时改善两国关系。 威廉二世早在19世纪末积极扩军,尤其是海军,介入外国殖民地事务,引起了英国的关注。 1895英国进攻德兰士瓦,威廉二世作出抗议,最后英国行动失败,威廉二世祝贺德兰士瓦,结果英国派舰艇到北海和英吉利海峡示威。 1897年德国占领中国山东半岛。 1898年英德签定秘密协定,瓜分葡属非洲,以防德国干预即将进行的第二次波耳战争,而德国亦答应不再支持波耳人。 1899年乘美西战争的机会,出资购买关岛、加罗林群岛和帕劳。 然而当时德国的殖民地面积远远不及英法两国,而且多是资源贫乏的土地,威廉二世不甘这些收获,便与英法两国直接竞争。 德国决定建造一支仅次于英国的舰队,这无疑会引起英国的不满,威胁英国的海上霸权,使英德关系恶化。 1903年得到巴格达铁路建筑权后,推出3B计划,连接柏林和巴格达,中途经君士坦丁堡,以把德国势力渗入鄂图曼帝国。 英国提出要德国把连接波斯湾沿岸铁路最后一段建筑权让给英国,但德国拒绝。 于是英印总督在英军舰队护航下,在波斯湾进行一次示威性航行,使英德关系越来越紧张。 1905年在摩洛哥与法国发生争执,引发第一次摩洛哥危机,威廉二世出透摩洛哥并表示会保护摩洛哥的独立及其领土的完整,最后摩洛哥独立。 1911年引发第二次摩洛哥危机,德国派出舰艇往摩洛哥,英国介入,最后德国获得部份刚果领土,并承认法国为摩洛哥的保护国。 1914年6月28日发生萨拉热窝事件,德国向奥国表示无条件支持,结果俄国向奥国宣战,德国向俄国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不久后,德国是以速战速决方式击败法俄两国,可是战事持续,由于德国没有作打长期战争的准备,1915年粮食出现短缺,主要是英国封锁所造成,许多粮食无法入口至德国,在6月政府实施面包配额管制。 1916年至1917年情况更严重,面包严重短缺,城里出现抢粮、抢店、示威的情况,许多农家不再带作物去市集,以免被抢去,约70万人在大战期间活活饿死,战后营养不良现象普遍,许多年轻人因营养不足而被认为无法胜任工作。 不单粮食出现短缺,军需也一样,所有弹药在1914年10月用尽,工厂人手不足,唯有靠女性填补。 1918年革命推翻了第二帝国,魏玛共和国建立了。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keji312/11482.html
中国有约 外国小姐姐在福建过521能有多浪漫
安庆师大专家组赴潜山调研左四和与 之渊源 女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