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新能源路在何方 销量不高还遭召回

相比于比亚迪、特斯拉等一线厂商,江淮汽车在新能源方面的存在感显然是偏弱的。这种弱不仅体现在销量上,还体现在产品的推出速度和效率上。

尽管2023年江汽新能源大张旗鼓的召开了发布会,并发布了《江淮汽车智能白皮书》,并发布了第二代纯电平台DI,同时推出了基于该平台的首款新车钇为3,但遗憾的是一年过去,江汽新能源的进展寥寥。

如若不是有关部门发布了江淮iEVA50的召回公告,你甚至很难想起江汽在新能源方面其实是早有规划的。

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披露的消息来看,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召回了部分江淮iEVA50纯电动汽车,这些车型是在2019年2月14日至2019年6月18日生产的,合计1266辆。原因是,由于电池管理系统软件缺陷,极端情况下可能导致车辆失去动力,解决办法是将通过升级电池管理系统软件,以消除安全隐患。

和大多品牌一样,江淮汽车的此次召回也是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启动缺陷调查情况下开展的,受调查影响,江淮才采取了召回措施。

五年前生产的车型,如今才宣布召回,还是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启动缺陷调查和情况下开展的,可以看出江淮汽车对此事并不够重视。同时,从召回原因来看,该车的电池管理系统软件存在缺陷,而由于电池管理系统软件缺陷增加行车风险的可能性非常高,即使其销量不高,主管部门重视也在情理之中。

从目前的销量来看,江淮汽车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以4月销量为例,江淮汽车31896辆,同比下降12.95%,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销量2415辆,同比增长10.58%。1-4月累计销量138675辆,同比下降7.34%,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销量8041辆,同比增长35.03%。

尤其是新能源方面,江淮钇为3和钇为爱跑表现都不算出色,4月份其零售销量分别为678辆和404辆,这样的成绩和目前新能源市场的整体体量和增长势头并不相符。

写在最后:

尽管江淮已经推出了以钇为为代表的新能源品牌,并且发布了第二代纯电平台DI,但显然无论是从产品的推出速度还是从技术含量上看,江淮新能源的产品表现都并不如人意,如果江淮新能源对此不能反躬自省、迎头赶上,那么被市场整合甚至淘汰,恐怕将是时间问题。


江淮电动新能源汽车:革新出行方式的新选择

在全球汽车行业的变革中,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表现越来越引人注目。以江淮汽车为代表的中国自主品牌也在积极探索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之路。目前,江淮汽车已经推出了多款电动新能源汽车,包括普通轿车、SUV以及客车等不同类型,让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同时也为环保事业做出了贡献。本文将深入探讨江淮电动新能源汽车的相关问题,包括产品特点、市场表现、未来前景等,相信会对新能源汽车爱好者和从事相关产业的人士有所启发。

产品特点

江淮电动新能源汽车的最大特点在于其“绿色、环保、高效”的品牌理念,以及稳定可靠的品质保障。产品外观美观大方,内饰豪华时尚,驾驶舒适性高,整车采用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电池寿命长,续航里程超过400公里,满足市民日常出行需求。此外,江淮电动新能源汽车还采用了智能化科技,配备了多种高科技配置,例如车联网系统、语音控制、自动泊车等,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舒适性以及科技含量,是用户可靠的出行伴侣。

市场表现

江淮电动新能源汽车自推出以来,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下半年江淮电动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了330%,其中iEV7S和iEVA50这两款车型表现尤为突出,成为江淮电动新能源汽车中的明星产品。多渠道的销售模式、严谨的品质管控以及全面的售后服务,为消费者提供了良好的购车体验和售后保障。

未来前景

从整车产业看,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是汽车行业发展的趋势。江淮汽车作为国内自主品牌中的佼佼者,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会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江淮汽车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品系列,未来还将继续推进技术创新,探索更多的新能源汽车类型,切实为建设美丽中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综上所述,江淮电动新能源汽车给人们带来了全新出行方式的选择,既满足了城市交通问题,也促进了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未来的江淮电动新能源汽车将会更具市场竞争力和性价比,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好的选择。

钇为3口碑两极分化,江淮需要拿出更大的诚意

5月20日,在汽车圈是一个热闹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有多款车型发布了最新消息。令笔者印象最深的车型当属江淮钇为3。

江淮钇为3预售共推出6款配置车型,分为405和505公里续航两个版本,预售价为9.79万-12.99万元,年内还将推出600公里续航的版本。

关于江淮钇为3这款车,预售之后的评价两极分化。认为它好的观点,这样的价位能给到600公里续航,确实厚道,说它不好的观点,认为在这个细分市场里,比亚迪海豚是极强有力的存在,钇为3在产品力和品牌度上都有所欠缺。

换句话说,江淮钇为3的优缺点极为突出。这对于志在打响第一炮的江淮新能源来说,有讨论热度是好事,但能否把讨论热度转化成实实在在的销量,还需要做很多的工作。

起大早赶晚集

江淮新能源品牌钇为4月发布新品牌,5月20日公布预售价,今年二季度正式上市。

说老实话,江淮钇为的推进速度并不慢。

但是从更长的时间维度来看,江淮新能源可以说是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江淮新能源早在2002年就已经开始布局研发。并制定了相关的发展计划。2010年,首款纯电汽车iEV1上市。之后推出了第二代产品iEV5、iEV6s、iEV7s

2016年江淮汽车建立新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以生产更多的车型。

江淮汽车在新能源市场竞争初期并不被市场看好,并没有取得特别明显的成绩。我们可以把原因归结为核心产品缺失、产品低端化,无法成为市场主流。当然,这在当时自主品牌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但是,像比亚迪一直坚持在三电方面自主研发,并深入布局,最终在2022年厚积薄发,成为全球新能源市场的龙头一哥。遗憾的是,江淮汽车并没有在自主研发这条路上深入下去,反而选择了代工的捷径。

2016年,江淮汽车与蔚来汽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蔚来代工生产汽车;2021年,江淮汽车与蔚来再度签订三年合作协议,代工年产能扩大至24万辆。

2017年,大众汽车与江淮汽车合资成立江淮大众,推出全新汽车品牌思皓,2020年,大众汽车对江淮大众增资,持股比例升至75%,江淮大众更名为大众安徽。

蔚来就不用说了,实现销量一直难以突破。2023年前四个月累计销量约3.77万台,按照李斌在2022年四季度财报会上对2023年销量翻倍的目标看,前四个月仅完成24.5万台年度销量目标的15.39%,而时间上却已过去了三分之一。蔚来的市场表现明显不达标;江淮和大众的合作看似合资,实际上和代工也没有太大区别。更关键的是,江淮和大众合作效果并不理想,思皓品牌下面在售的车型共计有13款之多,但平均每月的销量不足万辆。2022年9月思皓品牌销量为1.26万辆,达到了顶峰,然后就掉头向下,到2023年1月最低点时月销量只有4720辆,2023年前4个月累计销量为辆,同比去年减少了6.75%

江淮汽车代工的成绩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竞争局面不乐观

在这样的背景下,江淮汽车重新下场亲自做新能源汽车品牌。客观来说,国内的各大汽车集团基本都开始做自己的新能源品牌,像广汽埃安、极氪做得还相当出色,已经成为国有车企和民营车企发展的标杆。江淮此时推出钇为品牌,可以说是顺潮流而动,也可以理解为迫不得已的选择。

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各个细分市场,都已经站满了对手,市场竞争也进入了红海竞争。此时入局的江淮钇为早已错过了最佳的发展时机。

在新能源时代竞争已经开始白热化的时候,江淮作为非一线的弱势自主品牌,用钇为3这样一个新产品硬刚细分市场头部车型海豚,怎么看都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钇为3的预售价格9.79万-12.99万元,比亚迪海豚售价区间为11.68万~13.68万,可以说是贴身作战。

钇为3车身尺寸方面比比亚迪海豚足足小了一圈。钇为3长宽高分别为4025mm×1770mm×1560mm,轴距为2620mm。比亚迪海豚长宽高数据为4125mm×1770mm×1570mm,轴距达到2700mm。在空间方面,钇为3在同级中明显处于劣势。

在电动机功率和续航里程以及充电时间上,两者相差不多。

也就是说,钇为3在产品上并没有令人眼前一亮的东西,只是在价格上略具优势,但是在口碑和销量上,江淮钇为3明显落后。目前,海豚月销量保持在2万辆以上,堪称该细分市场王者级的存在。

在这个细分市场,钇为3还将面临欧拉好猫、长安Lumin、奇瑞的小蚂蚁、冰淇淋等竞争对手,这些竞品每一个都肩负着本品牌的重大使命,都想着能分一杯羹,所以,钇为3的竞争态势并不容乐观。

另外,钇为3还有一个劣势,那就是设计风格和欧拉好猫类似,已经给消费者造成错觉,有抄袭或者山寨的既视感。江淮钇为本就是一个全新组建的品牌,在品牌传播和认知度上有着天然的劣势,再加上江淮汽车本身也缺少品牌声量,因此,钇为3要想打响第一炮并不容易。

即使600公里续航让人眼前一亮,但是那也是下半年才能推出,远水解不了近渴。

百姓评车

从目前钇为3公布预售信息之后的反馈来看,消费者对它似乎并不太感冒,甚至还因为撞脸欧拉好猫拿到了减分项。

在江淮汽车来说,钇为3作为新能源的开局,未来能否一炮打响直接影响后续发展。或许就是因为这份意义重大,江淮钇为3才应该拿出更多的诚意出来。

按照计划,钇为3在二季度上市,也就是说最晚6月份上市。目前还有一个月的时间,钇为3会拿出什么样的诚意,我们将持续观察。

遭遇疫情 销量腰斩的新能源车企如何“翻身”?

2月13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下称:中汽协)发布了2020年1月份汽车产销数据。数据指出,1月份的国内汽车产销降幅十分明显,产量及销量分别为178.3万辆和194.1万辆,环比分别下降33.5%和27%,同比则分别下降24.6%和18%。

而在新能源车方面,虽然有部分车企截至目前还未公布具体数据,但根据中汽协的预计,1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销预计分别完成4.0万辆和4.4万辆,同比分别下降55.4%和54.4%。其中乘用车产销预计完成3.5万辆和3.9万辆,同比分别下降56.3%和54.5%。

具体到部分已经公布销量数据的车企,其中比亚迪的新能源车在1月份只售出了7133辆(含少量商用车),同比暴跌75.12%;已经连续7年蝉联国内纯电动汽车销冠的北汽新能源在1月份也只售出2006辆新车,同比下滑55.54%;造车新势力的代表车企蔚来则相对没那么“惨”,在1月份交付了1589辆新车,但同比还是有11.47%的下滑。

今年的春节比去年早了11天,有不少企业在1月中旬就已经提前放假,因此有效工作日较少是今年1月份产销下降的主要原因,在1月20号之后才爆发新冠肺炎疫情对1月份的数据影响有限,对2月的汽车市场才会产生明显影响,但如果再不及时开工恢复生产,此次疫情对接下来的3、4月还会有较大影响。

●部分新能源车企已开始复工

度过了近年来最长的春节假期之后,不少新能源车企与工厂已于2月10日开始复工或部分复工。

根据中汽协统计,目前全国183个整车生产基地中,截至2月12日,仅有59个基地复工复产,占比32.2%。目前已经复工的车企包含:日产、福特、大众、通用、特斯拉、奇瑞、吉利、江淮、红旗、蔚来、小鹏、天际等,它们均结合当地的政策要求与自身的情况,采取到岗上班、错时上班、居家办公、分区办公等多种方式让企业逐步恢复正常运行。

汽车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复工后如何保障员工的安全,成为车企的第一要务。例如北汽集团在复工前已经做了大量前期工作,包括人员档案梳理管控、厂区和宿舍的疫情防控设置、严格强化的食堂分时延时管理、准备多达20余天的口罩等保障物资用量等,让未离京且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的员工及时复工。在复工当天,北汽还倡议让员工自驾拼车上下班,在进入工厂前完成所有员工的名单核对、体温检测和防护检查,不满足任何一项条件拒绝入厂。

此外在公司内部也进行了多项举措保证员工安全,例如沟通主要使用线上模式,让员工实际接触尽量减少,就餐排队间隔1米以上,一张餐桌只允许一个人用餐,对话尽量远离等。

两大生产基地正好位于疫情高发城市黄冈和温州的威马则遵循政府有关法令,继续推迟工厂复工时间至2月17日。但幸好威马汽车赶在春节假期前就搭建好了网络办公平台,目前威马的大部分非工厂制造岗位员工已经开始了有条不紊的线上办公。

●部分车企复工同时开始转战生产防护物资

在2月6日,上汽通用五菱除支持供应商成功转产口罩外,为进一步扩充口罩产能,也开始自建口罩生产线,实现了医用口罩全产业链本地化,并成为了第一家获得医疗器械经营许可并通过专业检验的汽车企业。

上汽通用五菱共建立了14条口罩生产线,其中4条N95口罩,10条普通医用口罩,日产量达到170万只,目前由上汽通用五菱生产的第一批口罩已经下线。

2月8日,比亚迪已经进行了主营业务以外的复工,并宣布调配资源,着手防护物资生产设备的设计和制造,援产口罩和消毒液。目前样品已出,预计在2月17日前后,首批口罩和消毒液等物资可量产出货。其中,口罩产能本月底可达500万只/天,消毒液产能5万瓶/天。

为保障员工的安全,公司还为复工的员工发放了详细的《员工复工指南》,对员工从岗前隔离到岗后工作做出一项项具体指导和关怀,还专门规定了厂区的隔离区和不遵守防疫措施的具体罚则。

广汽集团总部以及大部分下属企业也在2月10日复工,但当周实行柔性办公,部分员工需回公司上班,部分则在家线上办公,汽车生产线方面则要在2月17日后才会陆续复工。

为了保障员工的安全以及驰援疫情,广汽部件技术中心也开始新建口罩生产线。2月11日,广汽集团第一台口罩生产设备已经开始进行安装和调试,后续广汽集团还计划自制30至50台口罩生产设备,以提供给广汽自身及其他国企进行口罩生产。

●造车新势力造车如何支持战疫?

相比于体量较大的传统车企,这场疫情对造车新势力企业的影响更加明显,它们不仅要解决捉襟见肘的现金流问题,还需要承担因为各地出台政策保障劳动力的工资发放。但在疫情面前,原本自身资金紧张的造车新势力仍纷纷慷慨解囊。

在造车新势力中,蔚来汽车率先行动,第一时间便驰援武汉,捐赠了价值30万元人民币的医疗物资,包括口罩、医用帽和防护服等。随后蔚来汽车捐款再加码,借助蔚来用户信托筹集500万元人民币专项资金用于抗击疫情。

紧接着,1月28日,总部位于广州的小鹏汽车也启动援助行动,决定向武汉等地医疗机构捐赠价值300万元人民币的医疗物资、车辆与服务,支援一线防疫工作。

同日,哪吒汽车宣布,决定紧急向湖北省慈善总会捐款100万元人民币并捐赠应急用车总计111辆。

1月29日,威马汽车官方宣布向湖北省黄冈市捐助400万元人民币物资,包括口罩在内的医护用品、防疫工作用车以及现金款项等,全力驰援当地防疫工作。2月6日,威马提供了100台威马EX5作为抗疫应急保障用车,供海南省政府统一调度使用。2月13日又继续加码捐赠200余万元物资供温州市人民政府防疫领导小组和温州市瓯江口新冠疫情防控小组。

1月30日,理想汽车也宣布已通过湖北省慈善总会捐助资金200万元人民币,用于支援武汉等地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

爱驰汽车则捐赠了价值100万元的医疗物资及其他形式的支援给上饶市经开区。而去年7月份遭遇工厂“停工”的新特汽车,也在此次疫情中捐赠套防护物资,并提供支援车辆随时待命。除了国内的新势力造车企业之外,此次特斯拉也加入了援助大军。1月30日下午,特斯拉通过官方微博宣布,将捐助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协助中国政府支持疾控中心以及其他机构应对本次疫情。

●新能源车企应对疫情的销售策略

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疫情除了影响生产端的计划之外,也极大地打击了普通消费者的购车积极性。为了满足消费者在疫情期间的购车需求,不少新能源车企均推出了多种新的销售策略。除使用自家APP看车购车之外,还联合汽车网络媒体打造VR看车、开通天猫、京东、苏宁等平台提供线上购车服务,也支持经销商使用抖音、快手等软件进行直播说车,帮助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了解车辆的一切信息。

各家车企在疫情期间主推的营销及服务方便虽然命名都不同,但基本的内容大同小异。主要就是让消费者不用出门就可以完成购车、贷款、保养、充电等行为,如果必须要出门,也尽量减少人员接触,最大限度的保障消费者的安全。此外,蔚来、小鹏等部分车企还推出了针对医疗人员的专属购车福利。

●车企给旗下经销商伙伴“减负”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对经销商复工情况的调查来看,截至2月12日17时,接受调研的3997家4S店中,员工复工率20.2%,销售效率4.7%,售后效率6.2%,由此计算得出的综合复工效率仅为8.4%。在4S店未开工原因中,地方政府规定了复工时间的占71.9%,其他主要原因还包括复工申请未得到批准,防疫物资短缺不支持复工,员工返岗过程存在困难,复工后业务量不支持运营开销等。在已开工企业中,仍面临相关物资短缺、客流量锐减等现实问题。

不少车企在保障消费者的利益之外,也针对经销商也推出了众多措施,减小线下压力,主要包括:降低或取消2月或一季度销量考核、补贴经销商或库存贴息、金融服务支持、取消经销商提车任务等。

作为新创车企的代表之一,哪吒汽车做出表率,给予经销商包括线上投放、线下销售等多项营销及资金方面的政策支持,如搭建数字展厅及在线推广平台,助力和赋能经销商的线上集客;减轻投资人资金压力,延长到期账务还款限;给予重点疫区城市合伙人销售团队人员工作补贴等。此外,哪吒汽车还通过提高经销商的体系化运营效率,加强对经销商的管理和协同联动,为进一步稳定和提振汽车经济贡献一份力量。

在疫情出现后,广汽新能源积极与合作金融机构磋商,目前已经联合金融机设置了专门的窗口对接经销商及客户,针对经销商及客户在金融方面面临的问题给予专门的指导,并给予经销商库存融资以及客户还款延期等关怀支持,对于特别困难的经销商一事一议,提供专项支持帮助经销商共克时艰。

比亚迪的相关负责人也表示,经销商2月可根据销量情况自主规划提车节奏。同时将取消一季度1-2月部分项目的考核,并且给予一定运输物流资源补贴。

●写在最后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不同的车企均有各自的应对方式。截至目前,国内汽车企业的累计捐款、捐物价值总额已经超过了10亿元,国难当前,我们看到了这些车企的付出与担当。病毒还在蔓延,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还要打下去,我也坚信我们最终一定会取得胜利,但随着复工的进度不断加快,对于车企之间来说,2020年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keji312/11542.html
口舌是非 5月底属鸡 属狗 属猪运势提点 化繁为简
推进两地生态系统保护 京冀共建潮白河国家森林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