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调查 新华时评丨

新华社纽约5月21日电 题:“民意调查”——美国操纵民意的工具

新华社记者徐兴堂

近日,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又搞了一次有关中国好感度的民意调查,抽样数据显示多数美国人对中国持“负面看法”。这一调查也被美国媒体广泛报道。但是由于美国所谓的民调日益被政治化工具化,或许人们在采信之前还应该问一问,这是真实的社情民意,还是在帮美国一些政客“误导”舆论?

理论上,民意调查是基于抽样数据,相对客观地了解公众对某个问题看法的一种手段。然而,仔细研究美国几家知名民调机构的报告就会发现,其民调结果基本上是以意识形态划线,只要涉及到国际形象、人权、国际关系、体制等议题,包括中国在内的非西方国家永远是负面多于正面。以皮尤研究中心为代表的美国民调机构紧贴美国政府的外交政策,精心设计民调议题,打着“客观”的旗号操弄民调结果,实际上已经成为美国“误导”国际舆论的重要工具。

随着美国加大对中国的打压围堵力度,像皮尤、盖洛普这些民调机构契合美国政府外交需要,为美国霸权制造有利舆论,包括经常性推出针对中国的民调,引导公众对中国产生错误认知。例如,当美国政客在非洲、太平洋岛国等地频频出言抹黑中国,试图挑拨这些国家与中国的关系时,皮尤研究中心“适时”发布调查报告,题目就是“美国人认为美国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比中国的援助更有益”。在另一项关于来自美国和中国的投资比较的调查中,结果是多数美国人认为美国的对外投资对当地有益,而中国的对外投资则给当地带来损害。其实质是为了配合美国渲染所谓中国“债务陷阱”的虚假叙事。

综合来看,美国一些民调机构的常见套路主要有以下三种:

第一个也是最常用的手段,是有针对性选择民调对象。比如皮尤每年例行的《全球民意调查》,发放问卷的24个国家中,有16个是发达国家,几乎都是美国盟友,只有8个国家是发展中国家。在中东这个重要地区,中国的形象积极正面,但只有美国的盟友以色列入选。这种样本选择存在明显倾向性,难以体现调查数据的客观平衡性,其结果自然也无法令人信服。

第二个重要手段是议题设置。美国民调机构进行的国际性调查具有明显政治化倾向,近年来针对中国的民调明显增多,而大多数美国民众对中国缺乏了解,这恰好为民调机构提供了操弄民意的空间。他们设计的问题往往具有极强的诱导性,受访者大概率会按照他们设计的思路回答问题,从而得出他们想要的答案。

第三个重要手段就是偏颇解读民调结果。例如,皮尤去年7月发布了一项民调结果,标题和导语故意突出受访者对中国在某个方面的负面看法。实际上,这次调查中的多个子项目结果是受访者对中国的看法偏正面或非常正面,如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认为中国的科技进步很好,有40%的发展中国家受访者认为中国的科技进步是世界上最好的。在经济方面,所调查的6个发展中国家里大部分人认为自己国家因中国的投资受益,在尼日利亚、肯尼亚和南非,这一数字均超过70%。但这些有利于形成全面认知的子级内容往往在新闻报道时被刻意忽略了。

可以看到,美国民调机构配合政客抹黑中国的行为严重误导公众,不仅损害其多年形成的商业信誉,而且会对中美关系发展和民间交往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可能导致美国有关政策制定者产生幻觉而出现偏差。这些年来中美关系经历波折,固然有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因素,但民调机构推波助澜带节奏,值得警惕。(完)


新华时评在哪里看

新华时评在浏览器看。 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新华网都是新出的国家历史的事迹,其中时评文章更是写了当代文人对这些的事件的理解,在浏览器中进行搜索新华网即可看到这些内容。

时事评论如何写

第一条是时效性。 时效是对整个新闻传播来说的。 从新闻评论的传播来看,时评的时效性要求应该更高、更严一些,毋宁说常常是到了苛求的程度。 例如嘉兴日报对其开创的“嘉兴时评”的要求是在新闻一线“第一时间发表评论”。 新华社的许多“新华时评”也大都是随新闻事件或新闻报道而随时播发的,有的甚至还会早于新闻报道播发,以抢占舆论引导的制高点。 总之,就是要求能及时、随时、即时发表评论。 第二条是针对性。 就是所论何来?是冲着什么来的?是否有的放矢的问题。 新华社对“新华时评”的要求是“缘事而发”“抓住新闻事件,紧扣时代脉搏”“针对性强”。 人民日报对“人民时评”的追求是“紧密关注事实”“让评论与新闻如影随形”,都是说的时评要见事见物,不能无的放矢、无病呻吟,放空枪、打乱炮。 第三条是战斗性。 这是时评从一产生就与生俱来的传统,它来自于报纸设立的监督政府的功能,来自于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报刊论战的特色,甚至来自于时评初创时曾经有过的别名“短批评” (1896年6月26日创刊于上海的《苏报》)和“批评”(1907年4月2日创刊于上海的《神州日报》)等。 就是说时评因为 本质上含有的批评甚至批判的意味和功能在里面,就总是免不了要批评、批判甚至骂人的。 骂什么人?当然是一骂贪渎腐败者,二骂为富不仁者。 正是时评的战斗性要求,才使得它可以体现出 “尖锐泼辣”的特点。 第四条是简捷性。 因为时评的特点有“简洁明快、短小精悍”,是匕首和投枪似的文体,又由于时评对时效性的苛刻要求,是短兵相接的快速肉搏,所以不能也无法走“漫长”的路线,只能要求以最简洁的文字表达尽可能深刻的思想,传达成熟的意见,传播正确的观点。

新华网时评文章在哪找

评论版块你可以下载半月谈或者新华网的新闻客户端,然后进入评论版块。 没有什么专门的网站可以看这些,你可以去人民网或者新华网,那里会有很多评论员文章。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eji312/12886.html
北京大兴举办亦花园农特优主题活动 助推农文旅深度融合
职场难混 速速查收十二星座的专属宝典 聊天嘴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