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发布重磅经济数据!

2024年7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

一、广义货币增长6.3%

7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03.31万亿元,同比增长6.3%。狭义货币(M1)余额63.23万亿元,同比下降6.6%。流通中货币(M0)余额11.88万亿元,同比增长12%。前七个月净投放现金5396亿元。

二、前七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3.53万亿元

7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255.43万亿元,同比增长8.3%。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51.11万亿元,同比增长8.7%。

前七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3.53万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1.25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60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19万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1.13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56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8.21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2146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5946亿元。

7月末,外币贷款余额6047亿美元,同比下降13.8%。前七个月外币贷款减少517亿美元。

三、前七个月人民币存款增加10.66万亿元

7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300.88万亿元,同比增长6.2%。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294.92万亿元,同比增长6.3%。

前七个月人民币存款增加10.66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8.94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3.23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4019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2.96万亿元。

7月末,外币存款余额8347亿美元,同比增长1.6%。前七个月外币存款增加369亿美元。

四、7月份银行间人民币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为1.81%,质押式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为1.82%

7月份银行间人民币市场以拆借、现券和回购方式合计成交193.71万亿元,日均成交8.42万亿元,日均成交同比下降15.6%。其中,同业拆借日均成交同比下降40%,现券日均成交同比增长21%,质押式回购日均成交同比下降19.6%。

7月份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为1.81%,比上月低0.0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0.32个百分点。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1.82%,比上月低0.07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0.29个百分点。

五、7月份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为1.42万亿元,直接投资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为0.61万亿元

7月份,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为1.42万亿元,其中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分别为1.04万亿元、0.38万亿元;直接投资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为0.61万亿元,其中对外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分别为0.23万亿元、0.38万亿元。

2024年7月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统计数据报告

初步统计,2024年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95.72万亿元,同比增长8.2%。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47.85万亿元,同比增长8.3%;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余额为1.57万亿元,同比下降14.1%;委托贷款余额为11.21万亿元,同比下降1%;信托贷款余额为4.21万亿元,同比增长11.1%;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为2.14万亿元,同比下降16.2%;企业债券余额为32.18万亿元,同比增长2.6%;政府债券余额为73.82万亿元,同比增长15.4%;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为11.58万亿元,同比增长3.6%。

从结构看,7月末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62.6%,同比持平;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余额占比0.4%,同比低0.1个百分点;委托贷款余额占比2.8%,同比低0.3个百分点;信托贷款余额占比1.1%,同比高0.1个百分点;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占比0.5%,同比低0.2个百分点;企业债券余额占比8.1%,同比低0.5个百分点;政府债券余额占比18.7%,同比高1.2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占比2.9%,同比低0.2个百分点。

2024年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数据报告

初步统计,2024年前七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8.8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3.22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2.38万亿元,同比少增3.27万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970亿元,同比多减388亿元;委托贷款减少573亿元,同比多减1324亿元;信托贷款增加3072亿元,同比多增2615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3440亿元,同比多减2331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1.61万亿元,同比多3116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4.03万亿元,同比多2380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1445亿元,同比少3937亿元。

责编:陈丽湘

校对:陶谦 ‍

由证券时报主办的第18届中国上市公司价值评选公众网络投票正在火热进行中!欢迎广大投资者为您心目中优秀的上市公司或上市公司高管投票。投票起止时间:2024年8月8日—8月18日。

欢迎广大投资者为您心目中优秀的上市公司或上市公司高管投票。

更多活动详情欢迎关注“e公司”了解。


央行重磅发声!二级市场买卖国债可以纳入政策工具箱

央行提出将二级市场买卖国债纳入政策工具箱,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意味着央行在货币政策操作上将拥有更多的灵活性和选择空间。 这一政策动向显示了央行对于当前经济金融形势的深入洞察和主动应对。 在经济环境日趋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如存款准备金率、利率调整等,虽然仍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难以达到精准调控的效果。 因此,将二级市场买卖国债纳入政策工具箱,可以作为现有货币政策工具的有益补充,提高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和精准度。 具体来说,二级市场买卖国债的操作,有助于央行更加灵活地调节市场流动性。 当市场流动性过剩时,央行可以通过卖出国债来回收部分资金,从而避免通货膨胀等风险;相反,当市场流动性不足时,央行可以通过买入国债来释放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这种操作方式不仅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平抑金融市场的波动。 此外,二级市场买卖国债也有助于优化央行的资产负债结构。 在传统的货币政策操作中,央行主要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等方式来影响银行体系的资金供求状况。 而将二级市场买卖国债纳入政策工具箱后,央行可以通过买卖国债来直接调节自身的资产负债规模,从而更好地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总之,央行将二级市场买卖国债纳入政策工具箱是一项具有积极意义的举措。 它不仅丰富了货币政策的操作手段,提高了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有效性,还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和优化央行的资产负债结构。 未来随着这一政策的逐步实施和深化,相信会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产生深远的影响。

节前重磅!央行定向降准,4000亿流动性驰援市场,股债楼影响全解读,4月还有这些政策可期

年内以来的第三次降准落地,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

4月3日,央行发布消息称,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降低社会融资实际成本,决定对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和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共释放长期资金约4000亿元。 除定向降准外,央行决定自4月7日起将金融机构在央行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从0.72%下调至0.35%,这也是央行时隔12年下调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

这是三个月以来的第三次降准,也是时隔仅20余天央行第二次宣布降准。 1月初,央行实施过一次全面降准,释放长期资金8000亿元。 3月16日,央行实施普惠金融定向降准考核,释放长期资金5500亿元。 此番再释放4000亿长期资金,合计三次降准共释放1.75万亿元。

进入三月中下旬以来,央行货币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的节奏明显加快,反映出宏观政策层面对稳增长的紧迫性。 就在4天前的3月30日,央行还超预期大幅“降息”20个基点,将7天期逆回购利率从2.4%降至2.2%。

随着近期降准降息的密集落地,4月剩余时间除中下旬MLF、LPR利率有望跟随式“降息”,以及根据国常会部署增加1万亿再贷款再贴现外,货币政策有望“消停”一段时间,静待前期宽松政策见效发力。

存款准备金率接近历史低点

根据安排,本次定向降准1个百分点将于4月15日和5月15日分两次实施到位,每次下调0.5个百分点。 央行有关负责人解释称,分步实施旨在防止一次性释放过多导致流动性淤积,确保降准中小银行将获得的全部资金以较低利率投向中小微企业。

据测算,此次定向降准可释放长期资金约4000亿元,平均每家中小银行可获得长期资金约1亿元,还可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每年约60亿元。 为银行提供长期低成本资金,利于降低银行的资金成本,从而通过银行传导有利于促进降低小微、民营企业贷款实际利率。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此次针对中小银行再度定向降准后,超过4000家的中小存款类金融机构(包括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等)的存款准备金率已降至6%,从我国历史上以及发展中国家情况看,6%的存款准备金率是比较低的水平,即将接近历史最低点。

对于为何此次再度选择针对中小银行定向降准?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本次定向降准面向中小银行,包括两类机构,一类是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另一类是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 获得定向降准资金的中小银行有近4000家,在银行体系中家数占比为99%,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立足当地、扎根基层,是服务中小微企业的重要力量。 进一步降低中小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将增加中小银行的资金实力,有助于引导其以更优惠的利率向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扩大涉农、外贸和受疫情影响较严重产业的信贷投放,增强对实体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支持力度。

中小银行作为服务小微、三农金融的“主力军”,为其提供充足的低成本资金来源,是保障中小银行进一步加大为小微、三农提供低成本信贷支持的重要动力。 因此,今年以来,央行的不少货币政策都是从中小银行的负债端着手,为中小银行提供低成本资金。

例如,除此次定向降准释放的4000亿外,前期央行提供专门面向中小银行的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资金,并下调再贷款再贴利率。 根据国常会安排,央行还将为中小银行新增1万亿元再贴现再贷款资金,引导中小银行以优惠利率为小微、三农提供信贷支持。

为何时隔12年大幅下调这一利率

超预期的是,除再度定向降准外,央行此次时隔12年大幅下调超额准备金利率,从0.72%下调至0.35%。

超额准备金是存款类金融机构在缴足法定准备金之后,自愿存放在央行的钱,由银行自主支配,可随时用于清算、提取现金等需要。 央行对超额准备金支付利息,其利率就是超额准备金利率,2008年从0.99%下调至0.72%后,一直未做调整。

因此,通俗来讲,央行下调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其目的就是通过降低利率的方式,引导银行少在央行存放多余的资金,而将这些资金更多用于支持实体经济。

央行有关负责人称,此次央行将超额准备金利率由0.72%下调至0.35%,可推动银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促进银行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

降准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因前不久国常会已预告此次定向降准,市场早有充分预期。 因此,央行公布该消息后,金融市场反映较为平淡,不过,中长期看,货币政策放松必定会对金融商场价格走势带来影响。

对股市,降准对于各个板块或概念股的影响不尽相同。 一般而言,金融、地产等资金密集型行业都将获益。 国泰君安交易投资委员会大类资产配置主管周文渊曾表示,降准对A股大盘的刺激可能不会很大,债务比较高、资金敏感型行业会受益更多,如银行板块。

除了利好股市外,降准对市场利率的整体下行也是利好。 实际上,近期银行间市场短期利率已经在低位运行,随着更多降准降息的落地,也会带动长端利率下行。

对于楼市而言,考虑到当前“房住不炒”的房地产调控基调未变,降准释放的资金很难再大规模进入楼市。 但东方金城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少总比没有强,降息降准周期下,房地产投资将迎来一定支撑,没有理由看空今年的房地产。

4月还有哪些货币政策可期待

进入三月中下旬以来,央行货币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的节奏明显加快,反映出宏观政策层面对稳增长的紧迫性。 此次降准既是时隔20余天以来的第二次降准,也是时隔仅4天以来又一货币政策宽松重要举措,3月30日,央行逆回购利率大幅“降息”20个基点。

随着近期降准降息的密集落地,4月剩余时间除中下旬MLF、LPR利率有望跟随式“降息”,以及根据国常会部署增加1万亿再贷款再贴现外,货币政策有望“消停”一段时间,静待前期宽松政策见效发力。

尤其是对于近期市场热议的存款基准利率下调一事,短期内难落地。 央行副行长刘国强3日表示,存款基准利率是利率体系的压舱石,这个工具比较特殊,使用起来要考虑多方面因素。 比如物价,现在CPI明显高于一年期的存款利率,存款利率是1.5%,CPI是5.3%;另外,也要考虑经济增长、内外平衡,以及利率太低是否会加大货币贬值压力等因素。

“存款利率跟普通老百姓关系更加直接,如果让它负利率,要充分评估,考虑老百姓的感受。 所以,总的来说,存款基准利率作为工具是可以用的,但要进行更加充分的评估。 ”刘国强称。

4月的剩余时间,值得期待的货币政策将主要集中在两方面:

一是4月中下旬MLF、LPR的跟随式“降息”,在前期逆回购利率下调20个基点后,中旬新作MLF时有望利率同幅下调20个基点,进而带动LPR报价利率下调,有市场分析,4月20日1年期LPR有望下调10个基点左右。

二是面向中小银行新增的1万亿再贷款再贴现具体政策将出台。 刘国强透露,将落实好新增的1万亿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具体使用政策将于近期发布,做到和前面的政策无缝衔接,不出现断档。

据悉,相比于前期的5000亿再贷款再贴现,新增的1万亿元额度覆盖面更广,主要有以下特点:

1、再贴现再贷款利率与此前的5000亿一致,资金成本仍为2.55%。

2、对中小银行使用这笔资金发放普惠金融贷款的利率不设上限要求。尽管鼓励中小银行用优惠利率发放普惠金融贷款,但不会像5000亿再贷款再贴现那样,规定贷款利率不得高于4.55%,

3、新增的1万亿再贷款再贴现将在前期5000亿额度使用完毕后再衔接使用。 截至3月30日,5000亿额度中,地方法人银行累计发放优惠利率贷款包含贴现2768亿元,支持的企业户数(含农户)是35.14万户。 具体来说,这里面涉农贷款是552亿元,加权平均利率4.38%,普惠小微贷款1556亿元,加权平均利率4.41%,办理贴现661亿元,加权平均利率3.08%。

央行两大重大消息!6个月正式启动“互换通”规模扩大至8000亿元人民币

今日早间央行网站发布两大重磅消息,开展香港与内地利率互换市场互联互通合作、与香港金融管理局签署常备互换协议并扩大规模。

据央行网站消息,为促进内地与香港金融衍生品市场共同发展,中国人民银行、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香港金融管理局决定同意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统称内地基础设施机构)和香港场外结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香港基础设施机构)开展香港与内地利率互换市场互联互通合作(以下简称“互换通”)。

据悉,“互换通”将在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整体规划与部署下稳妥有序推进,于即日起6个月之后正式启动“互换通”。

央行网站还显示,经国务院批准,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签署常备互换协议,将双方自2009年起建立的货币互换安排升级为常备互换安排,协议长期有效,互换规模由原来的5000亿元人民币/5900亿元港币扩大至8000亿元人民币/9400亿元港币,以进一步深化内地与香港金融合作,更好支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推动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稳健发展。

央行、香港证监会、香港金管局发布“互换通”业务联合公告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步推进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总体战略部署,促进内地与香港金融衍生品市场共同发展,2022年7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以下简称香港证监会)、香港金融管理局(以下简称香港金管局)发布联合公告,开展香港与内地利率互换市场互联互通合作(以下简称“互换通”)。

近年来,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境外投资者对人民币利率风险管理需求持续增加。 近期,中国人民银行会同香港证监会、香港金管局等部门,在总结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深入研究跨境衍生品交易清算模式,形成“互换通”方案,通过互联互通方式便利境外投资者参与境内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支持构建高水平金融开放格局。

“互换通”业务通过两地金融市场基础设施连接,使境内外投资者能够在不改变交易习惯、有效遵从两地相关市场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便捷地完成人民币利率互换的交易和集中清算,不仅有利于投资者管理利率风险,也有利于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互换通”将在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整体规划与部署下稳妥有序推进。 中国人民银行将会同香港证监会、香港金管局等部门共同制定制度办法,加强监管合作和信息共享,指导相关基础设施做好“互换通”的规则、业务、技术等方面工作,加强市场沟通与培育,并于即日起6个月之后正式启动“互换通”。

“互换通”联合公告答记者问

问:“互换通”推出的背景是什么?

答:近年来,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2017年以来,“债券通”南北向通的先后推出,成为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里程碑。 2021年全年,境外投资者达成人民币债券交易11.47万亿元。 截至2021年年末,境外投资者持有人民币债券规模达到4万亿元,约占全市场总托管量的3.5%。 随着境外投资者持债规模扩大、交易活跃度上升,其利用衍生品管理利率风险的需求持续增加。

从银行间衍生品市场来看,自2006年在银行间市场推出以来,人民币利率互换作为主要品种,经过多年稳步健康发展,交易规模逐步扩大、参与主体日益丰富、风险管理功能有效发挥,2021年成交21.1万亿元。 为进一步便利境外投资者参与银行间利率互换等衍生品交易,人民银行持续推动银行间利率衍生品市场稳步开放,利用内地与香港两地金融市场良好的合作基础,采取类似“债券通”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连接方式,允许境外投资者通过境内外电子交易平台、中央对手方清算机构的互联参与境内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

问:推出“互换通”具有哪些方面的积极意义?

答:第一,有利于境外投资者管理利率风险。 “互换通”的推出可便利境外投资者使用利率互换管理风险,减少利率波动对其持有债券价值的影响,平缓资金跨境流动,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第二,有利于推动境内利率衍生品市场发展。 推出“互换通”后,境外机构带来差异化需求增加,辅之以高效电子化交易、紧密衔接的交易清算环节等优势,有助于提升市场流动性,推动银行间利率衍生品市场进一步发展,并形成良性循环。

第三,有利于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作为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互换通”的推出是对“十四五”规划关于强化香港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及风险管理中心功能的具体落实,有利于增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吸引力,深化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合作。

问:“互换通”在现行银行间衍生品市场框架下开展了哪些创新?

答:在坚持现行银行间衍生品市场发展道路的基础上,“互换通”全面借鉴了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成熟经验和整体框架,对接境外衍生品市场最新发展趋势,以电子化交易、中央对手方清算为核心优化了现有流程,提高了交易清算效率。

“互换通”下,境内外投资者可通过相关电子交易平台的连接开展交易,不改变交易习惯。 同时,“互换通”创新了衍生品清算机构互联模式,由两家中央对手方共同为境内外投资者提供人民币利率互换的集中清算服务。 境内外投资者可在遵从两地市场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便捷地完成人民币利率互换的交易和集中清算。

问:“互换通”业务在风险防范方面有什么考虑和措施?

答:有效防范风险是金融衍生品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也是我们在推进“互换通”工作中坚持的核心原则。“互换通”下,我们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保证交易秩序和控制市场总体风险。 “互换通”采用报价机构交易模式,发挥报价机构稳定市场的作用。 参考沪深港通机制,初期实施总量管理,在满足投资者风险管理需求的同时防范市场风险。

二是强化两地金融市场基础设施间的风险管理安排。 综合考虑国际上金融衍生品交易、清算结算、风险管理等多方面的实际情况,将电子化交易和中央对手方清算相结合,制定稳健合理的系统连接安排,确保“互换通”业务严格遵守宏观审慎原则,全环节多层面采取风控措施,重点防范跨市场风险溢出,织好防护网。

三是深化监管合作。 人民银行将与香港证监会、香港金管局等部门保持紧密沟通,签署监管合作备忘录,并在信息共享、应急处置等方面进一步密切合作。

问:“互换通”实施有没有具体时间表?

答:“互换通”将在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整体规划与部署下持续推进。 当前,人民银行将会同香港证监会、香港金管局等部门共同制定制度办法,加强监管合作和信息共享,指导相关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做好规则、业务、技术等方面的准备工作,加强市场沟通培育,引导市场成员做好交易前准备工作,在6个月之后项目上线。

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签署常备互换协议并扩大规模(附答记者问)

经国务院批准,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签署常备互换协议,将双方自2009年起建立的货币互换安排升级为常备互换安排,协议长期有效,互换规模由原来的5000亿元人民币/5900亿元港币扩大至8000亿元人民币/9400亿元港币,以进一步深化内地与香港金融合作,更好支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推动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稳健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就签署《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人民币/港币常备互换协议》答记者问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宣布签署人民币/港币常备互换协议。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人民银行与香港金管局人民币/港币常备互换协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近日,人民银行与香港金管局签署人民币/港币常备互换协议,将双方自2009年起建立的货币互换安排升级为常备互换安排,互换规模由原来的5000亿元人民币/5900亿元港币扩大至8000亿元人民币/9400亿元港币。 截至目前,人民银行累计与40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签署过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这是人民银行第一次签署常备互换协议。 “常备”主要指协议长期有效,无需定期续签,同时互换流程也会进一步优化,资金使用更加便利。

问:人民银行与香港金管局签署常备互换协议的主要考虑是什么?

答:人民银行和香港金管局签署常备互换协议,主要是为了满足内地和香港深层次金融合作和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内地和香港金融合作不断深化,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基金互认、跨境理财通等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机制持续推进,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稳步发展,香港已成为离岸人民币最重要的清算中心、产品中心和资金中心。 香港金管局一直以来也是人民银行主要的互换对手方,将原有货币互换升级为常备互换安排符合深化内地和香港金融合作的内在要求,也是金融市场开放发展的内在要求。 从国际上看,不少经济体央行之间也都有类似的常备互换安排。

问:人民银行与香港金管局签署常备互换协议有何重要意义?

答:人民银行与香港金管局建立常备互换安排,并适当扩大互换资金规模,可以为香港市场提供更加稳定、长期限的流动性支持,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增强市场内生发展动力,更好发挥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的功能。 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协议签署有助于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促进香港金融业长期繁荣发展。

如果想实时了解更多财经要闻,欢迎关注我们。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14284.html
外籍旅客热门新选择 坐高铁游中国
亚足联决定遭炮轰 明显越位被无视 亚冠超级误判!山东泰山被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