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人陈沂欢 生而为野 光影之舞唤醒深藏的环保意识 专访

万物有灵且美!今天(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生而为野》近日出版,本套画册集纳了219幅国际级佳作,用精彩的影像和凝练的文字,讲述“为野而生”的自然摄影师与“生而为野”的野生生物邂逅共鸣的故事。

搜狐文化特约本书出品人中国国家地理·图书总经理、中国野生生物影像年赛出品人陈沂欢老师讲述本书背后的创作故事以及分享了如何通过生态摄影提高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搜狐文化:全书章节设置为地球(EARTH)、栖息(HABITAT)、行为( BEHAVIOR)、凝视( GAZE)、聚焦( FOCUS)五个部分,很有创新性和灵动感,能谈一谈这样分的逻辑么?

月夜暗杀-朱兴超

陈沂欢:在这本画册中,我们打破传统的编排逻辑,不再以物种或地貌为基准,而是选择更为直观的视觉叙事。全书分为“地球”、“栖息”、“行为”、“凝视”、“聚焦”五个章节,摄影照片的创作是人在用双眼观看并记录世界,而这本画册,我们也从人的“观看”出发,从空中俯瞰地球,落脚到动物栖息地,观察有趣的动物行为,一步步深入,直到最微小的生物细胞肌理——这像是一次重新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不仅带给感官强烈的视觉冲击,甚至还能激发人们的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达到一种通感。

陈沂欢:首先,我们会选择一部分“中国野生生物影像年赛”的获奖作品(书中收录了84幅),因为这些作品已经获得大赛组委会和关注者的广泛认可;同时,我们也选择了一些并未获奖但依然非常优秀的作品,让这本画册变得更有层次,更有收藏价值。

生死对决-鲍永清

在照片内容和质量的选择上,我们不局限于技术、参数以及拍摄难度,而是以画面和主题为重,比如在“地球”一章中,大量无人机影像设备的使用,体现出新一代摄影师的巧思;在“行为”一章中,会尽量优先考虑选入更多的物种,来增加内容的丰富度。

搜狐文化:本书打破了传统记录逻辑,将纪实摄影与艺术摄影相融合,您印象最深的是哪幅摄影作品?

陈沂欢:首先肯定是封面的这张照片《危险!请注意!》。它是2022中国野生生物影像年赛·摄影单元鸟类组的冠军作品,拍摄于甘肃碌曲的则岔保护区。

危险!请注意!-朱兴超

摄影师刚好捕捉到了高山兀鹫直视镜头、伸出利爪的珍贵瞬间,极具冲击力。而且这张照片也与观者形成了一种巧妙的互动关系:我们仿佛猎物,即将被这只兀鹫带入《生而为野》书中的野性世界。

另外,书中还有很多照片展现了中国的特有物种:比如第76-77页的藏野驴、第143页的川金丝猴、第198页的荒漠猫等等。我们希望通过这些照片,让公众意识到:原来除了家喻户晓的大熊猫,中国的广袤大地还孕育了如此丰富多样的野生生物。这类相对“冷门”的“中国特有种”,同样值得我们给予更多关注。

地球心脏-刘雪瑶

最后,除了第1章场面相对恢弘的自然风光作品,第5章的微距摄影作品也很有意思。比如第261页的《孢子粉的舞蹈》、第284页的《蝴蝶鳞片》等等。其实我们肉眼不可见的微观世界,也有着惊人的美丽。

搜狐文化:中国国家地理·图书为什么要做《生而为野》这样一本书?

陈沂欢:美国著名的摄影评论家苏珊·桑塔格曾表达过一个观点:讨论摄影不啻是讨论世界,收集照片就是收集世界。这本书的目的不是为了单纯的收集,而是希望书中收集的照片能够成为人们观察并理解这个世界的切片。一直以来,中国国家地理·图书都坚定地在自然摄影领域探索,希望借助影像的力量多维度展现生物多样性。早在2014年,我们就出版了《极致之美》自然摄影画册,将中国国家地理成立半个多世纪以来的优秀摄影作品进行精选、集结。六年后的2020年,中国野生生物影像年赛(以下简称年赛)启动之初,我们便已有了将年赛的优秀作品集结成册的出版计划。四年后,年赛摄影单元全球投稿数量达到近12万幅时,时机终于成熟。

搜狐文化:本书提到了“影像保护自然”的概念,您觉得如何通过生态摄影提高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陈沂欢:为本书撰写推荐序的珍·古道尔博士说过一句令人深思的话,“唯有了解,我们才会关心;唯有关心,我们才会行动;唯有行动,生命才会有希望!”对普通人来说,自然影像是能让普通人最直观地了解生命科学的方式,在摄影师的作品中,我们能看到一只鸟飞翔的优雅姿态,兔狲与藏狐互相厮杀的激烈行为,受伤的赤狐血肉模糊的半张脸,肉眼看不见的蝴蝶鳞片之美……这些视觉上的直接震撼,是枯燥的科学术语永远无法做到的。每一个看到的人都会被触动。而我们通过这本画册,这场比赛,让这些珍贵的自然影像出现在人们视野之中,这已经是很有价值的举动。人类的工业化发展是不可逆的,但是环境保护依然能以微小改变宏观,至少让我们更能够意识到,我们与自然是融为一体,互相生长的。未来如果能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无论是摄影记录,或仅仅是观看,都已经能让我们的心灵更贴近自然,更懂得珍惜环境。

文/袁立聪 审/钱琪瑶


身为学生,我们可以为治理环境污染做些什么贡献

古往今来,地球妈妈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无数代子孙。 原来的她被小辈们装饰得楚楚动人。 可是,现在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将她折磨得天昏地暗。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而地球正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危机。 “救救地球”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最强烈的呼声。 我为周围环境的恶化而感到心痛,我想:作为未来接班人的青少年,如果不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无视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我们的生命将毁在自己的手中,老天将对我们作出严厉的惩罚。 为此我下定决心要从我做起爱护环境,保护我们这个赖以生存的家园,做一个保护环境的卫士。 在刚过去的一年中,我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植树活动,带领我们六(2)中队的班干部创立了“绿色天使”植绿护绿小组,鼓励队员们在校园里认养了一棵小树苗,利用课余时间给它梳妆打扮,为它长成参天大树打下了基础。 在学校组织的“让地球充满生机”的签字活动中,我郑重地在上面签下自己的名字,并写下了自己对环保的决心和期望,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我积极参加学校在世界环境日举行的有奖征稿,认真查阅、收集各类资料,进行社会调查,撰写有关环境治理设想方面的文章,我经常去参加学校组织的环保讲座,观看环保方面的录相带,积极参预环保知识问答调查活动,认真填写每一项提问。 我参与了“红领巾植绿护绿队”的网站建设,在上面发布大量的环保图片和环保知识,以及关于环保的各方面的法律知识,我国在环保方面发展动向、世界各国的环境保护情况;每个月我都利用网络、报纸,查找一些最新的不同的专题和板块“环保资讯”来告诉大家;还定期制作一些宣传板来宣传环保知识和生活中的环保常识。 提高了大家的环保意识;号召同学们从不同的方面来关爱自己的家园,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周围的环境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积极动员身边的人一起来依法保护和建设人类共有的同样也是仅有的家园,为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的文明做出贡献。 我还和同学们共同发起“养一盆花,认养一棵树、爱惜每一片绿地,让我们周围充满绿色”和“小用塑料袋不使用泡沫饭盒和一次性筷子,让我们远离白色污染”的倡议。 让我们放下方便袋,拿起菜篮子,让我们共同走向美好的绿色的明天,走向辉煌、灿烂的未来! 据我收集到的一份报告说:“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源所造成的。 触目惊心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噪声污染、食品污染、不适当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这五大类。 ”一个个铁一样的事实告诉我们,它们像恶魔般无情地吞噬着人类的生命。 它威胁着生态平衡,危害着人体健康,制约着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它让人类陷入了困境。 为此我作出宣告:“只要我们——人类有时刻不忘保护环境的意识,有依法治理环境的意识,地球村将成为美好的乐园”。 未来的天空一定是碧蓝的,水是清澈的,绿树成荫鲜花遍地,人类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幸福。 天猫美国普卫欣提示:雾霾天气出行记得做好防护。 “真正检验我们对环境的贡献不是言辞,而是行动。 ”虽然我现在做得只不过是一些微小的事,但是我坚信要是我们人人都有保护环境的责任心,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携手保护我们的家园,自然会给人类应有的回报。 在温暖的摇篮——草原上小憩;在慈祥的笑脸——天空下成长,在爱的源泉——河流中沐浴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环保意识

环保意识、生态文明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来说,必须具备一定的环境素质,才符合现代社会对每个人基本素质的普遍要求。 从这个意义上讲,环境教育是现代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 我们小学可以充分结合少先队的组织优势,以少先队活动为载体,对孩子进行环境意识的启蒙,训练孩子的环保技能,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提高其综合素质。 一、创设绿色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环保情感环境每时每刻都在无声无息地教育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 由于年龄、知识、经验的局限,又天生好奇、好学,少年儿童很容易受生活氛围的影响。 重视良好教育氛围的创设,可以让学生通过耳濡目染,激发他们潜在的环保情感。 1、利用少先队活动走进大自然,激发队员的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孩子是通过与环境中的人和事物相互作用获得知识和形成概念的。 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景象是对队员进行环保教育的自然课堂,而队员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以热爱大自然为基础的,爱得越强烈,认识就越深刻,所以在环保教育中要注意激发队员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萌发他们关心和爱护环境的情感和愿望。 借春游、秋游以及假日活动之机带领队员走进大自然,在队员游玩的时候同时给他们讲解,让队员领略大自然的美好风光,了解大自然的奥秘,认识周围环境,以及环境与人、动物、植物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而唤起队员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对动物、花草树木的爱心。 2、设立环保标识,营造校园生态文化。 校园本身就是培养学生良好情感的摇篮。 良好的校园文化,有益于学生良好情感的培养。 我们力争让校园内的花草树木都赋有环保教育的语言。 使学生时时处于无言的环保教育氛围之中。 校园内草坪青青,花草树木品种繁多,绿树成荫,各中队的教室里都摆放着漂亮的盆景。 走进校园,首先映入眼睑的是“争创生态绿色学校,争当环保小卫士”的争创生态学校的目标标语。 草坪的各处制作了“小草青青,脚下留情”“学校是我家,环境卫生靠大家”“小草在睡觉,请您别打扰”“做平凡小事,塑美好心灵”……这些儿童化的语言向大家传送爱护校园的信息。 旨在让学生能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学习,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情感。 二、畅通多种渠道,进行系统的环保知识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环境教育不是一个孤立的板块,它既融于课堂教学中,又融于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中,它还与家庭熏陶、社会环境息息相关。 1、学科渗透环境教育每学期初,学校环境教育领导小组联合少先队拟定切实可行的“环境教育实施计划”,由任课教师对相关学科中适于进行环境教育的课文、章节罗列成表,并由教导处制成学科环境教育综合规划表,便于学期中对教师备课、授课的督促与检查,构成课堂实施环境教育的网络。 2、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以培养良好的环保意志情感教育最终要落实到行动中,才能形成人的品德意志。 实践体验活动有利于学生意志情感的形成。 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走向社会,身临其境去看一看,在广阔天地中去体验大自然。 建立活动基地,如“蔬菜园艺”素质教育活动基地,“花木园艺”素质教育活动基地,消防基地,敬老基地,拥军基地,护绿基地等。 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社会环保实践中,锻炼了队员们的实践能力,通过环保实践活动,促进了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促进环保教育的内化1、校园绿色小卫士在行动学校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这一教育阵地,组织“红领巾绿色小卫士”把校园的绿化带和易被人忽视卫生保洁的地方,监督、检查、教育学生保持校园的环境整洁,“学校是我家,环境卫生靠大家”。 激发学生服务他人的意识和培养保护绿色,爱我校园的情感。 2、开展主题少先队活动以深化环保教育少先队活动是少年儿童实现自我教育的有效载体。 一个成功的主题少先队活动会在少年儿童成长的道路上留下闪光的轨迹,对他们一生也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少先队组织一至两次以环保教育为主题的大、中队少先队活动,可以让学生在自排自演的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 总之,对孩子进行环保教育,提倡“保护环境,从小做起,从我做起”是我们少先队辅导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环境教育的蓬勃发展,又促进了少先队工作的发展,丰富少先队活动内容,给少先队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开拓了少先队工作的新领域。

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关系?

本来设计这个题目申报省课题的,但后来左思右想,还是放弃另选佳题。 当前各地旅游资源开发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城市建设与旅游事业的发展因“两张皮”而导致不可再生的文化生态资源的浪费;有限的资源面临着旅游市场迅速扩张的巨大压力,重复建设和盲目粗放式开发更加重了资源供需失衡;资源开发从人文景观资源转向自然生态资源,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就成为一对难解的矛盾;旅游经济高速增长与僵化陈旧体制并存,开发机制有待转换,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等。 本课题设计论证,主要针对目前存在的以上问题,以我市为例来探讨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保护和利用的正确途径。 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模式大致可分为四种:为保护而保护、为开发而开发、为保护而开发、为开发而保护。 1、为保护而保护模式是消极的,已被实践所否认的,这是文物部门的职责,不是地方政府的目的,特别不是旅游业的目的。 2、为开发而开发模式是盲目的,是一种传统落后的小农意识,根本不考虑环境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前面这两种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模式基本是被否定的。 3、为保护而开发模式一般指这个景观是唯一的、独特的、不可再生的,必须是通过保护来开发的。 如果被破坏了,是无法恢复的。 这样的旅游资源,必须是政府垄断,在高起点的规划指导下,分片分期进行开发。 4、为开发而保护模式是政府对旅游项目的所有权垄断,经营权放开。 谁最具有开发能力,谁设计的开发方案最好,来确定开发单位。 对低层次的开发、破坏性的开发,必须停止,要进行结构性调整。 生态旅游已经成为当前各地旅游开发的热点。 生态旅游开发综合效益很高,具有旅游、保护、促进经济增长或扶贫、环境保护意识教育等四大功能。 发展生态旅游时一定要注意:一是生态旅游的对象是原生的、和谐的生态系统。 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问题上,要将整个自然大地看成为一个宏观层次的景观,而不是微观层次的一个院落。 在旅游景观中,必须是人与自然、文化与生态和谐共处的状态。 二是生态旅游的对象应该受到良好保护。 生态资源是不可再生的,不可逆的,保护的对象是什么?谁来保护?保护的目的和动力是什么?三者必须要搞清楚。 否则,生态资源就不可能得到永续利用。 三是发展生态旅游要强调当地群众的参与性和收益性。 只有当地群众的参与,才能把破坏资源的力量转变为保护资源的力量、建设性的力量。 同时当地群众参与开发的生态旅游,是原汁原味的,这一人文与当地的生态是协调的,是互补的。 只有当地群众参与,让他们获得了利益,才能让他们体会到资源的价值,自觉地进行保护。 旅游业是综合性很强的产业,而城市是最有深度的旅游资源,具有很好的留客性,是注意力经济与集聚性经济的结合体。 既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又能把人们留下来的载体,非城市莫属。 风景区内的景观即使再漂亮,也不可能把游客留住在那里,但城市可以达到这一效果。 城市与景区的互动、城市自身的塑造培植已经成为旅游资源开发保护的新靓点。 一是要确立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思想,如果没有一体化的战略思想,城镇建设就会出现千城一面。 只有注意挖掘自己的优势,才能体现出各自城镇建设的特色。 二是要确立硬件建设一体化的意识。 目前,我们这方面的意识比较薄弱,在硬件建设上往往是各自为政,各管各的。 三是要确立突出地方旅游资源开发与城镇建设一体化的特色。 要着重塑造市民内在的文化素质,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打造城市核心竞争力,创新富有特色的城市品牌。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17263.html
2024.6.2 每日十二星座运势
经销商生命力还强 保时捷遭逼宫 阿维塔开放加盟